高三作文教學素材積累談_第1頁
高三作文教學素材積累談_第2頁
高三作文教學素材積累談_第3頁
高三作文教學素材積累談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檔供參考,可復制、編制,期待您的好評與關注! 我和你,心連心 高三作文教學素材積累談 內容摘要:高三學生學習負擔重,作文教學效率低,作文素材積累困難。能夠利用現(xiàn)成的教材、閱讀材料、生活資源,不失為一種提高效率的好辦法。關鍵詞:教材 依托 嫁接 思考生活 要說學生負擔,再沒有比高三學生學習負擔再重的了;要說學習效率,再沒有比語文學科效率更低的了;要說語文教學,再沒有比作文教學效率更低的了;要說作文教學,再沒有比學生無話可寫更讓人頭痛的了。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素材積累,也就成為作文教學的一大難題。高三學生不可能有大量時間進行課外閱讀以積累素材,這就要求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作文教學時能引導學生充

2、分、巧妙利用現(xiàn)有資源,靈活應變,花最少的時間、精力,積累最多的素材,以期在高考時有備而戰(zhàn)。一、我一無所有高三作文現(xiàn)狀分析無論時代到哪一時期,提起寫作,學生永遠害怕;無論學習進入到哪一階段,說起寫作,學生永遠無奈。從小學到高三,會寫整理永遠會寫,不會寫整理永遠不會寫,高考這關難過。而高三又有其特殊性:課程太緊張了,時間太緊張了,鋪天蓋地的試卷,讓學生霧里尚且找不出花,題海壓得人喘不過氣,更不要提寫作了。好不容易騰出時間來寫作,也是重形式輕內容,重外表輕實質,重文采輕情感,湊成一篇功利性很強的應試作文。究其原因,根本性的在于幾點:一是無內容可寫,二是無情感可抒,三是無思想可思。新課標下的高考作文,

3、必然會走向真感情,深思想,這從今年高考題“感受鄉(xiāng)村”、“觸摸城市”中已見端倪。要在緊張的高三進行寫作訓練,提高寫作水平,光靠硬性的一個月一到兩篇作文已難以奏效,就地取材,就近思考,成為解決寫作“無米之炊”煩惱的最佳途徑。二、我和你,心連心素材積累點點滴滴(一) 三年教材,厚厚一疊每一篇課文都經精挑細選,每一個專題都匠心獨具,蘇教版教材,以全新的視角編排課文,專題的獨特形式更是讓學生接受一次又一次思想的、情感的、審美的洗禮,厚厚一疊教材,蘊藏著無窮的寶貝,試著讓學生的心靈緊緊貼近課文,在課文中尋找寫作素材,則寫作時有了思想和情感的依托,作文也就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事實上,選擇課文作為素材的確有很多

4、優(yōu)點,一則課文的豐富性,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書,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瑣事、名人名言等都有涉足,只要作一番整理歸類,很多內容都可視為寫作素材,真可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二則課文具有經典性,太多的優(yōu)美兼具哲理的語句,太多的感人的人和事,走近課文,篇篇是經典,篇篇有啟發(fā),把所受到的啟發(fā)轉移到作文當中,并闡述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情感,作文就會有話可寫,有情可抒。三是新教材采用專題的形式編排課文,方便作文時選擇不同的模塊進行訓練。筆者曾嘗試把所有教材的目錄打印成資料下發(fā),寫作時叫學生把這些目錄放在面前,因為課文內容都是上課時深刻理解、反復品味過的,所以看到目錄就能

5、想起課文,寫作時能把曾經理解過、思考過、品味過的美言佳句、思想火花穿插進去,以期豐富自己寫作的內容。例如關于“尊嚴”這個話題,筆者引導學生在入選教材的整理當中去找素材,在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當中去找素材,在文章塑造的事例當中去找素材,在文中出現(xiàn)的詩句當中去找素材,結果學生找到很多可寫作的素材,自然寫起文章來就洋洋灑灑。事實上,三年的教材本身就占據了高中生語文的絕大部分內容,不把這些現(xiàn)成的素材運用到作文當中,而非得花大力氣再去尋思新的素材,作為高三的緊張性和特殊性,這本身并不科學。把現(xiàn)成的材料用到作文當中,不但豐富了作文內容,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一舉兩得。教導學生和課文心連心,不失為寫作一種好方

6、法。(二) 閱讀材料,一搭兩便高三難免會有大量的習題訓練,平時下發(fā)的閱讀主觀題材料,大多是文質兼美的經典散文,筆者一直以為,會品散文者、會寫作文者,乃真正懂得語文的心的人,因而這些閱讀材料要作充分的利用。寫作需要的,一是思想認識的深度,二是用恰當有靈性的語言表達思想的能力,三是真情實感。如何培養(yǎng)這幾種能力呢?還是閱讀。閱讀能積累素材,能構建精神家園,能形成語感,以及熟練操作文字的能力。入選試卷的閱讀材料,幾乎天天與高三學生見面,這些本身就是最好的閱讀材料。當學生以閱讀這些美文為基礎,去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時,也就是站在飛人的肩膀上,學生能迅速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有了豐富的精神

7、家園,學生不僅能閱讀文字也能閱讀生活,也能表達感受,也能表達思想,而當學生學會這樣做的時候,他就能下筆千里,成為一個會寫作的學生。事實證明,無論是學生當中的尖子生,還是一些知名的學者作家,大多在青少年時代有過大量自由閱讀的經歷,例如劉紹棠、叢維熙、葉文玲等一批作家就是通過大量閱讀走上寫作道路的。大量閱讀還使一度被認為是低能兒的學生奇跡般地改變了命運,進入優(yōu)等生的行列,作家權延赤、特級教師錢夢龍都有過這種經歷。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碧諟Y明說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輒欣然忘食?!边@可以說道出了閱讀尤其是文

8、字閱讀的真諦。古人云:“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音?!遍喿x,不僅能幫學生領悟寫作范式,更能使學生受到精神的熏陶。而客觀上講,高三的緊張讓很多學生在學語文,尤其是寫作這一塊倍感迷茫。各門功課的狂轟,無止境的題海,語文學科本身的低效,寫作的萬難進步,讓學生對于作文望而卻步。巧妙地利用閱讀訓練,讓閱讀材料為寫作作嫁衣,實在是一舉兩得而又適合高三特殊性的有效途徑。閱讀文本,讀什么?嫁接到寫作當中,嫁接哪些精華?筆者曾經嘗試把近五年的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材料尤其是其中的散文編成資料下發(fā)給學生,讓高三學生每日讀一篇,練一篇,悟一篇。讀出文章中精彩的語句、段落,體會著這些承載整理思想、情感的文字詞匯,走進整理

9、,與整理展開心靈的對話。陶行知先生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遍喿x是個人色彩的活動,是讀者對文本進行重新“組織轉換”,將文本思想寫法內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的過程,也就是說,學生進入閱讀過程后,讀到的不是書面的語句,而是他的意識同語句“化合”的產物。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自然的會受到思想的、精神的、審美的熏陶。很多文質兼美的散文,對于學生而言,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其要義的,這就需要引導學生靜靜品味,找出或語言或思想或情感或結構或構思的精華之處,再讓學生嘗試著模仿,當然,這一過程并不需要大動干戈,有時候哪怕是寫一個片斷,只要是學生真心體會過文章,又能從文章中有所啟發(fā)并運用到寫作當中,就是成功了。事

10、實上,成功并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作為寫作更是如此。寫作本身是個性化的行為,要求寫整理有真性情,而文質兼美的文本本身就抒整理之真情,讓學生的心和文本整理的心緊密相連,就一定能從文本中受到啟發(fā),從而學到美文之美以及美文寫作方式之美,讓學生的寫作上一個臺階,較之高三其他漫無目的,無所可依的作文訓練模式,這種嘗試不失為一種方法。(三) 枯燥生活,無限精彩 大家都承認,語文即生活。大家也都認同,無生活之作文是空洞無物的。無奈高三生活相對單一,三點一線輕易不會改變,學生被壓在應試的重墻之下喘不過氣來,已經忘記了生活的樂趣,學生成了知識的容器,成了考試的容器,他們失去了燦爛的笑容,開始對

11、生活失去感情,更不要提寫出好的文章了。事實上生活永遠是豐富多彩而充滿哲理的,引領學生觀察生活、體會生活、思考生活,并用筆紀錄,作文的產生,也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了。葉圣陶曾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葉老又說:“作文是用筆來說話。作文要說真話,說實在的話,說自己的話,不要說假話,說空話,說套話。”但本應說真話抒真情的作文在現(xiàn)實中似乎竟成了難以企及的高線! 而學生總覺得生活枯燥沒有泉水,一則的確高三生活相對單一,較少浪花;二則學生在校時間過長,學習強度大,變得機械而缺少內心情感的起伏,學生眼中的世界是灰色而單調的,久而久之,學生對周圍人、事、物越來越冷漠,

12、激發(fā)不了內心的情絲,寫作時一片茫然。而事實上,生活一定是鮮活的,精彩的,就看學生有沒有發(fā)現(xiàn),有沒有思考。筆者曾經做過一個試驗,叫學生分別以教室里的窗簾、天花板、電扇、墻、黑板、抹布、地面、門等為對象進行寫作,結果學生寫出了一系列優(yōu)秀的富有哲理性的文章,生活中不起眼的小物品,通過審視,同樣啟迪人的內心。筆者又在一段時間內集中叫學生寫同一物件,比如集中一周,每天寫關于抹布的作文片斷,逼迫學生在自覺不自覺當中學會多角度思考,學會深入思考。經過試驗,筆者發(fā)現(xiàn),最初要求學生關注身邊瑣碎的事物時,他們總會不屑一顧,最初叫他們不斷重復寫同一事物時,他們總會很不耐煩。但一段時間下來,學生就有很多話想說想寫,學生看到事物都會帶一種“職業(yè)的敏感性”去審視,并且學會了“百家爭鳴”,會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訓練到一定時候,學生自然地學會了關注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冷一熱,一黑一白,寫作時總少不了把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某種現(xiàn)象、某種類型寫進去,作文就不擔心沒素材可寫,作文水平自然就能夠提高了。再比如對于人物的描寫,筆者嘗試讓學生觀察固定的一個人,并要求學生常寫同一個人,為了完成任務,學生只能用不同的方式去寫同一個人,比如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寫、用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寫、用不同的句式寫、用不同的體裁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