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第一章-緒論-最新_第1頁
生物化學第一章-緒論-最新_第2頁
生物化學第一章-緒論-最新_第3頁
生物化學第一章-緒論-最新_第4頁
生物化學第一章-緒論-最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生物化學生物化學(Biochemistry)(Biochemistry)生物化學教材生物化學教材生物化學(第一版),王允祥、李峰等,華中科技大學生物化學(第一版),王允祥、李峰等,華中科技大學版社。版社。普通生物化學(第四版),鄭集,陳均輝,高等教育出普通生物化學(第四版),鄭集,陳均輝,高等教育出版社。版社。生物化學(生物化學( 上下冊)(上下冊)( 第三版)第三版) 王鏡巖、王鏡巖、 朱圣庚、朱圣庚、 徐長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徐長法,高等教育出版社。Molecular BiologyMolecular Biology, Robert F.Weaver, Robert F.Weaver, 科

2、學出版社,科學出版社,20022002,影印版。,影印版。第一章第一章 緒緒 論論第一節(jié)、生物化學的基本含義第一節(jié)、生物化學的基本含義第二節(jié)、生物化學的研究內容第二節(jié)、生物化學的研究內容第三節(jié)、生物化學的發(fā)展簡史第三節(jié)、生物化學的發(fā)展簡史第四節(jié)、生物化學的應用和展望第四節(jié)、生物化學的應用和展望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生物化學的基本含義生物化學的基本含義傳統(tǒng)定義傳統(tǒng)定義:利用化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生物體的化利用化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生物體的化學組成和生命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即生學組成和生命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即生命的化學。命的化學?,F(xiàn)代定義現(xiàn)代定義: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體的化學本質是在分子水

3、平上研究生物體的化學本質及生命活動過程中化學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及生命活動過程中化學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 生物化學的研究內容生物化學的研究內容一、研究生物體內物質的化學組成、結構、性質與功能。一、研究生物體內物質的化學組成、結構、性質與功能。二、二、研究生物體物質代謝與能量轉變之間的關系。研究生物體物質代謝與能量轉變之間的關系。三、研究生物體遺傳的物質基礎,基因信息傳遞、三、研究生物體遺傳的物質基礎,基因信息傳遞、表達及其調控規(guī)律。表達及其調控規(guī)律。生物化學的分類生物化學的分類根據研究對象不同:動物生化、植物生化、微生根據研究對象不同:動物生化、植物生化、微生物生化和病毒生化等。物生化和病

4、毒生化等。根據研究目不同:農業(yè)生化、根據研究目不同:農業(yè)生化、 工業(yè)生化、醫(yī)用生化、藥物工業(yè)生化、醫(yī)用生化、藥物 生化等。生化等。 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 生物化學發(fā)展簡史生物化學發(fā)展簡史 一、準備和醞釀階段(一、準備和醞釀階段(4000多年前)。多年前)。公元前公元前22世紀世紀 夏禹時代夏禹時代 釀酒釀酒公元前公元前12世紀世紀 商周時代商周時代 制醬、制醋制醬、制醋公元前公元前6世紀世紀 癭?。ǖ胤叫约谞钕倌[)癭?。ǖ胤叫约谞钕倌[)公元四世紀公元四世紀 葛洪葛洪 海藻治療癭病海藻治療癭病唐代孫思邈唐代孫思邈 米糠熬粥治療腳氣病、豬肝治療雀目米糠熬粥治療腳氣病、豬肝治療雀目明代李時珍明代李時珍 本草

5、綱目本草綱目二、描述的或有機生物化學發(fā)展時期(二、描述的或有機生物化學發(fā)展時期(17701903,靜態(tài)生,靜態(tài)生物化學階段)大約從十八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初,主要完物化學階段)大約從十八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初,主要完成了各種生物體化學組成的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了生物體主要成了各種生物體化學組成的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了生物體主要由糖、脂、蛋白質和核酸四大類有機物質組成。由糖、脂、蛋白質和核酸四大類有機物質組成。1828年年 維勒在實驗室將無機氰酸鈉合成為有機尿素;維勒在實驗室將無機氰酸鈉合成為有機尿素;1842年年 李比希首次提出新陳代謝的概念;李比希首次提出新陳代謝的概念;1849年年 巴斯德開始發(fā)酵的研究;

6、巴斯德開始發(fā)酵的研究;1877年年 霍佩霍佩.賽勒首次提出賽勒首次提出“Biochemie”;1897年年 布赫納兄弟布赫納兄弟-蔗糖酵母發(fā)酵實驗等。蔗糖酵母發(fā)酵實驗等。三、動態(tài)的或生理生物化學發(fā)展時期(三、動態(tài)的或生理生物化學發(fā)展時期(19031950,動態(tài)生物化學階段),動態(tài)生物化學階段)大約從二十世紀初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此階段對各種化學物質的代大約從二十世紀初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此階段對各種化學物質的代謝途徑有了一定的了解。物質代謝途徑及動態(tài)平衡、能量轉化,光合謝途徑有了一定的了解。物質代謝途徑及動態(tài)平衡、能量轉化,光合作用、生物氧化、糖的分解和合成代謝、蛋白質合成、核酸的遺傳功作用、

7、生物氧化、糖的分解和合成代謝、蛋白質合成、核酸的遺傳功能、酶、維生素、激素、抗生素等的代謝。能、酶、維生素、激素、抗生素等的代謝。1905年年 哈登和楊發(fā)現(xiàn)酶和輔酶;哈登和楊發(fā)現(xiàn)酶和輔酶;1926年年 薩姆納(薩姆納(sumner)首次從刀豆中獲得脲酶結晶;)首次從刀豆中獲得脲酶結晶;1955年年 桑格爾(桑格爾(Sanger)完成牛胰島素氨基酸組成分析;)完成牛胰島素氨基酸組成分析;1932年,英國科學家克雷布斯(年,英國科學家克雷布斯(Krebs)發(fā)現(xiàn)尿素合成的鳥氨酸循環(huán);)發(fā)現(xiàn)尿素合成的鳥氨酸循環(huán);1937年,年,Krebs提出三羧酸循環(huán)的基本代謝途徑;提出三羧酸循環(huán)的基本代謝途徑; 1

8、940年,德國科學家埃姆登(年,德國科學家埃姆登(Embden)和梅耶霍夫()和梅耶霍夫(Meyerhof)提)提出了糖酵解代謝途徑等。出了糖酵解代謝途徑等。四、分子的或綜合生物化學發(fā)展時期(四、分子的或綜合生物化學發(fā)展時期(1950至今,機能生物化學)至今,機能生物化學)這這一階段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探討各種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其功能之間一階段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探討各種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其功能之間的關系。如生命的本質和奧秘:運動、神經、內分泌、生長、發(fā)育、的關系。如生命的本質和奧秘:運動、神經、內分泌、生長、發(fā)育、繁殖等的分子機理等。繁殖等的分子機理等。1868年年 米歇爾(米歇爾(Miesch

9、er)發(fā)現(xiàn)核蛋白;)發(fā)現(xiàn)核蛋白;1928年年 格里菲斯(格里菲斯(Griffith)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1944年年 艾弗里(艾弗里(Avery)等人首次證明)等人首次證明DNA是遺傳物質;是遺傳物質;1950年年 查伽夫(查伽夫(Chargaff)證明)證明A=T G=C;1953年,沃森(年,沃森(Watson)和克里克()和克里克(Crick)提出)提出DNA的雙螺旋結構的雙螺旋結構模型,生物化學的發(fā)展進入分子生物學階段;模型,生物化學的發(fā)展進入分子生物學階段;1966年年 遺傳密碼破譯;遺傳密碼破譯; 1955年,英國生物化學家桑格爾(年,英國生物化學家桑格爾(S

10、anger)確定牛胰島素結構()確定牛胰島素結構(1958獎);獎);1971年年 遺傳中心法則(遺傳中心法則(Crick);1960年年 賈克柏(賈克柏(Jacob)和莫諾()和莫諾(Monod)創(chuàng)立操縱子學說;)創(chuàng)立操縱子學說;1980年,桑格爾和吉爾伯特(年,桑格爾和吉爾伯特(Gilbet)設計出測定)設計出測定DNA序列的方法(序列的方法(1980獎);獎);1982年年 切赫(切赫(Cech)發(fā)現(xiàn)核酶;)發(fā)現(xiàn)核酶;1982年年 Palmiter 轉基因技術;轉基因技術;1984年,化學獎,梅里菲爾德(年,化學獎,梅里菲爾德(Bruce Merrifield)(美國),建立和發(fā)展蛋白)

11、(美國),建立和發(fā)展蛋白質化學合成方法;質化學合成方法; 1990年年 人類基因組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1993年年 1.Rechard J.Roberts(美美)等,發(fā)現(xiàn)斷裂基因;等,發(fā)現(xiàn)斷裂基因; 2Karg B. Mallis(美美)發(fā)明發(fā)明PCR方法;方法; 3Michaet Smith(加拿大加拿大)建立建立DNA合成用與定點誘變研究合成用與定點誘變研究1994年年 Alfred G. Giillman(美)等,發(fā)現(xiàn)(美)等,發(fā)現(xiàn)G蛋白及基因在細胞內信號轉導的作蛋白及基因在細胞內信號轉導的作用。用。 1997年年Wilmut 克隆技術克隆技術生物化學發(fā)展簡史生物化學發(fā)展簡史靜態(tài)生物化

12、學靜態(tài)生物化學(2020世紀之前)世紀之前)弗雷德里希弗雷德里希米歇爾米歇爾(1853-1927) Friedrich Miescher 霍佩霍佩-賽勒賽勒(1825-1895) FelixHoppe-Seyler德國德國1877提出提出生生物化學物化學這個這個名詞名詞分離出分離出nuclein(脫氧脫氧核糖核蛋白核糖核蛋白) 1897年發(fā)現(xiàn)引起發(fā)酵的物質年發(fā)現(xiàn)引起發(fā)酵的物質是酶,從而把酵母細胞的生命是酶,從而把酵母細胞的生命活力與酶的化學作用聯(lián)系起來,活力與酶的化學作用聯(lián)系起來,建立了建立了酶化學酶化學。靜態(tài)生物化學靜態(tài)生物化學(2020世紀之前)世紀之前)Eduard Buchner(畢希

13、納畢希納)德國生物化學家德國生物化學家(1860-1917)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07 發(fā)現(xiàn)無細胞發(fā)酵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無細胞發(fā)酵現(xiàn)象動態(tài)生物化學動態(tài)生物化學(20(20世紀初世紀初- -中葉中葉)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22 Otto Meyerhof邁耶霍夫邁耶霍夫(1884-1951) G.Embden,O.Meyerhof和和J.K.Parnas闡明了闡明了糖酵解糖酵解,又稱,又稱這途徑為這途徑為Embden-Meyerhof-Parnas途徑,簡稱途徑,簡稱EMP途徑途徑動態(tài)生物化學動態(tài)

14、生物化學(20(20世紀初世紀初- -中葉中葉)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46 J B Sumner (薩姆納薩姆納) (18871955)美國生物化學家美國生物化學家 1926年首次年首次得到得到脲酶結晶脲酶結晶顯微鏡下的胰蛋白酶顯微鏡下的胰蛋白酶動態(tài)生物化學動態(tài)生物化學(20(20世紀初世紀初- -中葉中葉)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46 J Northrop(諾思羅普諾思羅普)(18911987)美國生物化學家美國生物化學家 1929年分離和提純了胃年分離和提純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

15、乳蛋白酶等,和薩姆納證乳蛋白酶等,和薩姆納證明了明了酶是一種具有催化作酶是一種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用的蛋白質。動態(tài)生物化學動態(tài)生物化學(20(20世紀初世紀初- -中葉中葉) ) 1930年發(fā)現(xiàn)了哺乳動物體內年發(fā)現(xiàn)了哺乳動物體內尿尿素合成的途徑素合成的途徑. 1937年又提出了年又提出了三羧酸循環(huán)三羧酸循環(huán)理理論論.并解釋了機體內所需能量的產生并解釋了機體內所需能量的產生過程和糖、脂肪、過程和糖、脂肪、 蛋白質的相互聯(lián)蛋白質的相互聯(lián)系及相互轉變機理。系及相互轉變機理。Hans Krebs (19001981)德裔英國生物化學家德裔英國生物化學家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

16、logy or Medicine 1953動態(tài)生物化學動態(tài)生物化學(20(20世紀初世紀初- -中葉中葉)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53Fritz Lipmann(18991986) 德裔美國生物化學家德裔美國生物化學家1945年發(fā)現(xiàn)并分離出年發(fā)現(xiàn)并分離出輔酶輔酶A,證,證明其對生理代謝的重要性明其對生理代謝的重要性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58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80 Paul Berg(1926-)Walter Gilbert(1932-)Fre

17、derick Sanger(1918-) 40年代年代測定出牛測定出牛胰島素分子中全部氨胰島素分子中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順序基酸的排列順序,并,并證明了其內部氨基酸證明了其內部氨基酸的結合方式的結合方式 設計出一種設計出一種測定脫氧核糖測定脫氧核糖核酸核酸(DNA)內內核苷酸排列順核苷酸排列順序的方法序的方法動態(tài)生物化學動態(tài)生物化學(20世紀初世紀初中葉中葉)Linus Pauling量子化學家量子化學家 (1901-1994)動態(tài)生物化學動態(tài)生物化學(20世紀初世紀初中葉中葉) 40年代中期以后提出年代中期以后提出纖維狀蛋白質的纖維狀蛋白質的螺旋結構螺旋結構,及蛋白質是具有多肽鏈結構,及蛋白質是

18、具有多肽鏈結構的物質,打開了通往蛋白質與的物質,打開了通往蛋白質與DNA分子分子奧秘的大門。奧秘的大門。兩次榮獲諾貝爾獎金(兩次榮獲諾貝爾獎金(1954年化學獎,年化學獎, 1962年和平獎)年和平獎) 功能生物化學(功能生物化學(20世紀中葉以后)世紀中葉以后)F H C Crick (1916-2004)James D Watson (1928 - ) 1958年提出了年提出了“中心法則中心法則”,為分子生物學奠為分子生物學奠定了基礎。定了基礎。1953年提出年提出DNA雙雙螺旋螺旋結構結構,標志著,標志著遺傳學完成了由遺傳學完成了由“經典經典”向向“分子分子”時代的過渡。時代的過渡。Th

19、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62 Maurice Wilkins(1916- 2004)功能生物化學(功能生物化學(20世紀中葉以后)世紀中葉以后)Marshall W. Nirenberg(1927-)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68 第一次用實驗解第一次用實驗解答了答了遺傳密碼遺傳密碼,并證明了本丙氨并證明了本丙氨酸的密碼子是酸的密碼子是UUU.Robert W. Holley(1922-1993)H. Gobind Khorana(1922-)闡明遺傳密碼及其在蛋白質合成中

20、的作用闡明遺傳密碼及其在蛋白質合成中的作用 19651965年年9 9月月1717日,中國首次人工合成胰島素。這也日,中國首次人工合成胰島素。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蛋白質的全合成。是世界上第一個蛋白質的全合成。功能生物化學(功能生物化學(20世紀中葉以后)世紀中葉以后)Thomas R. Cech(1947-)功能生物化學(功能生物化學(2020世紀中葉以后)世紀中葉以后)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RNA的生物催化作用而獲獎的生物催化作用而獲獎 SidneyAltman(1939-) 1978年和年和1981年奧爾年奧爾特曼與切赫分別發(fā)現(xiàn)了特曼與切赫分別發(fā)現(xiàn)了核糖核酸核糖核酸(RNA)自身具自身具有的生物催化作用有

21、的生物催化作用,這這項研究不僅為探索項研究不僅為探索RNA的復制能力提供了線索,的復制能力提供了線索,而且說明了最早的生命而且說明了最早的生命物質是同時具有生物催物質是同時具有生物催化功能和遺傳功能的化功能和遺傳功能的RNA,打破了蛋白質是,打破了蛋白質是生物起源的定論。生物起源的定論。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89 穆利斯穆利斯(1945(1945) )Kary B. MullisKary B. Mullis美國生物化學家美國生物化學家科學家已經成功地用科學家已經成功地用PCRPCR方法對方法對一個一個20002000萬年前被埋在琥珀中的萬年前被埋在琥珀

22、中的昆蟲的遺傳物質進行了擴增。昆蟲的遺傳物質進行了擴增。功能生物化學(功能生物化學(2020世紀中葉以后)世紀中葉以后)建立了建立了“聚合酶鏈反聚合酶鏈反應應”(PCR)方法,是分子生方法,是分子生物學里程碑式的發(fā)明,由此物學里程碑式的發(fā)明,由此獲得獲得1993年諾貝爾化學獎。年諾貝爾化學獎。功能生物化學(功能生物化學(20世紀中葉以后)世紀中葉以后)1997. 2 蘇格蘭威爾穆特蘇格蘭威爾穆特 (Wilmut) 綿羊綿羊“多利多利”的克隆,為發(fā)育生物學研的克隆,為發(fā)育生物學研究開拓了更廣闊的空間究開拓了更廣闊的空間功能生物化學(功能生物化學(20世紀中葉以后)世紀中葉以后)美、英、日、德、法

23、、中六國參與的國際美、英、日、德、法、中六國參與的國際人人類基因組計劃類基因組計劃-HGP(2003年完成年完成)2001 文特爾(文特爾(Venter)(美)等報道完成了人類基因組草圖測序。)(美)等報道完成了人類基因組草圖測序。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產生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產生與“腫瘤計劃腫瘤計劃”的擱淺的擱淺是分不開的。美國從是分不開的。美國從7070年代起啟動了年代起啟動了“腫瘤計劃腫瘤計劃”,但是,不惜血本的投入換來的是令人失,但是,不惜血本的投入換來的是令人失望的結果。人們漸漸認識到,包括癌癥在內的各種人類疾病都與基因直望的結果。人們漸漸認識到,包括癌癥在內的各種人類疾病都與基因直接或間接

24、相關。測出接或間接相關。測出基因的堿基序列基因的堿基序列,則是基因研究的基礎。這時,科,則是基因研究的基礎。這時,科學家們面臨兩種選擇:要么學家們面臨兩種選擇:要么“零敲碎打零敲碎打”地從人類基因組中分離和研究地從人類基因組中分離和研究出幾個腫瘤基因,要么對出幾個腫瘤基因,要么對人類基因組進行全測序人類基因組進行全測序。19861986年年3 3月月,杜伯克杜伯克在在美國美國科學科學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癌癥研究的轉折點:測序人類基癌癥研究的轉折點:測序人類基因組因組的文章,這篇短文后來被稱為的文章,這篇短文后來被稱為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標書標書”。杜伯。杜伯克

25、說,正確的選擇是對人類基因組進行全測序,這樣大的項目也應當由克說,正確的選擇是對人類基因組進行全測序,這樣大的項目也應當由世界各國的科學家攜手完成。世界各國的科學家攜手完成。人類基因組的基本數(shù)據人類基因組的基本數(shù)據 人類基因組包含人類基因組包含31.647億堿基對(億堿基對(A, C , G, T)。)。平均每基因堿基數(shù)為平均每基因堿基數(shù)為3000,最大的,最大的dystrophin基因含基因含240萬堿萬堿基?;??;蚩倲?shù)為基因總數(shù)為22.5萬,遠低于原估計的萬,遠低于原估計的8萬萬14萬。萬。不同個體間的堿基順序有不同個體間的堿基順序有99.9%相同。相同。已發(fā)現(xiàn)的基因中約有一半功能未知。

26、已發(fā)現(xiàn)的基因中約有一半功能未知。人類基因組的功能區(qū)人類基因組的功能區(qū)人類基因組中的蛋白質編碼區(qū)不足人類基因組中的蛋白質編碼區(qū)不足2%。 人類基因組中不編碼蛋白質的重復順序(人類基因組中不編碼蛋白質的重復順序(“junk DNA”)超過超過50%。 重復順序可能沒有直接的功能,但參與染色體的結構形成和動態(tài)變化。重復順序可能沒有直接的功能,但參與染色體的結構形成和動態(tài)變化。在進化過程中,這些重復順序還與基因組重排、新基因產生、已有基因在進化過程中,這些重復順序還與基因組重排、新基因產生、已有基因修飾和重排有關。修飾和重排有關。 人類基因組中的重復順序(人類基因組中的重復順序(50%)明顯高于擬南芥

27、()明顯高于擬南芥(11%)、線蟲)、線蟲(7%)和果蠅()和果蠅(3%)。)。已已測測序序的的生生物物HGP對人類的影響對人類的影響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與“蔓哈頓蔓哈頓”原子彈計劃、原子彈計劃、“阿波羅阿波羅”登月計劃,并登月計劃,并稱為自然科學史上的三大計劃,但是人類基因組計劃對人類自身的影響將稱為自然科學史上的三大計劃,但是人類基因組計劃對人類自身的影響將遠遠超過另兩項計劃。因為人類基因蘊涵有人類生、老、病、死的絕大多遠遠超過另兩項計劃。因為人類基因蘊涵有人類生、老、病、死的絕大多數(shù)遺傳信息,破譯它將為疾病的診斷、新藥物的研究開發(fā)和新的疾病治療數(shù)遺傳信息,破譯它將為疾病的診斷

28、、新藥物的研究開發(fā)和新的疾病治療方法的探索帶來革命性的變革,所以解碼人類基因組又被喻為生物的方法的探索帶來革命性的變革,所以解碼人類基因組又被喻為生物的“圣圣杯杯” 。 但是,科學是一柄雙刃劍,科學既可以為人類造福,也可能為人類帶但是,科學是一柄雙刃劍,科學既可以為人類造福,也可能為人類帶來災難,尤其象人類基因組計劃這樣對人類本身影響重大的科學項目,已來災難,尤其象人類基因組計劃這樣對人類本身影響重大的科學項目,已經比任何科學研究計劃引出了更多對法律、倫理、國家安全的挑戰(zhàn)。經比任何科學研究計劃引出了更多對法律、倫理、國家安全的挑戰(zhàn)。HGP將給人類帶來的好處將給人類帶來的好處 將帶動一場醫(yī)學革命

29、將帶動一場醫(yī)學革命 用基因圖譜看病用基因圖譜看病 基因藥物治病基因藥物治病 基因檢測預防隱患基因檢測預防隱患 基因治療疾病基因治療疾病獲取了操縱生命的工具獲取了操縱生命的工具 控制生命的孕育控制生命的孕育優(yōu)生優(yōu)育優(yōu)生優(yōu)育 延長人的壽命延長人的壽命 選擇最佳生活環(huán)境選擇最佳生活環(huán)境得以進行精確的個體鑒定得以進行精確的個體鑒定 基因身份證基因身份證 生物考古生物考古將帶來將帶來巨大的商機巨大的商機 生物制藥生物制藥 器官培植器官培植HGP HGP 可能給人類帶來的隱患可能給人類帶來的隱患 遺傳信息的私有性和隱私權。遺傳信息的私有性和隱私權。遺傳差異的心理影響、描述方法和歧視問題。遺傳差異的心理影響

30、、描述方法和歧視問題。 生育問題:信息告知和生育決定。生育問題:信息告知和生育決定。 臨床:醫(yī)學教育、遺傳檢測、公共限制、社會風險、復雜疾病基因檢臨床:醫(yī)學教育、遺傳檢測、公共限制、社會風險、復雜疾病基因檢測的不確定性、使用高級基測的不確定性、使用高級基 因組技術的公平性、因組技術的公平性、 疾病與健康的概念、人類尊嚴。疾病與健康的概念、人類尊嚴。 相關商品的專利、版權、商業(yè)秘密。相關商品的專利、版權、商業(yè)秘密。我國生物科學家吳憲我國生物科學家吳憲2020世紀世紀2020年代初回國后在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生化系年代初回國后在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生化系與汪猷、張昌穎等人一道完成了與汪猷、張昌穎等人一道完成了蛋白

31、質變性理論、血液生化檢測和蛋白質變性理論、血液生化檢測和免疫化學免疫化學等一系列有重大影響的研究,成為我國生物化學界的先驅。等一系列有重大影響的研究,成為我國生物化學界的先驅。2020世紀世紀6060年代、年代、7070年代和年代和8080年代,我國科學家相繼實現(xiàn)了人工全合年代,我國科學家相繼實現(xiàn)了人工全合成有生物學活性的成有生物學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結晶牛胰島素,解出了三方二鋅豬胰島素的晶體,解出了三方二鋅豬胰島素的晶體結構,采用有機合成與酶促相結合的方法完成了結構,采用有機合成與酶促相結合的方法完成了酵母丙氨酸轉移核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在,在酶學研究、蛋白質

32、結構及生物膜結構與功酶學研究、蛋白質結構及生物膜結構與功能能等方面都有世所矚目的建樹。等方面都有世所矚目的建樹。 我國生物化學的開拓者我國生物化學的開拓者-吳憲教授吳憲教授蛋白質研究領域內國際上最具有權威性的蛋白質研究領域內國際上最具有權威性的綜述性叢書綜述性叢書Advances in Protein Chemistry第第47卷(卷(1995年)發(fā)表年)發(fā)表了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蛋白質研究的老前了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蛋白質研究的老前輩輩J. T. Eddsall的文章的文章“吳憲與第一個蛋吳憲與第一個蛋白質變性理論(白質變性理論(1931)Hsien Wu and the first Theor

33、y of Protein Denaturation(1931)”,對吳憲教授,對吳憲教授的學術成就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該卷還重的學術成就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該卷還重新刊登了吳憲教授六十四年前關于蛋白質新刊登了吳憲教授六十四年前關于蛋白質變性的論文。一篇在變性的論文。一篇在1931年發(fā)表的論文年發(fā)表的論文居然在居然在1995年仍然值得在第一流的叢書年仍然值得在第一流的叢書上重新全文刊登,不能不說是國際科學界上重新全文刊登,不能不說是國際科學界的一件極為罕見的大事。的一件極為罕見的大事。三、生物化學與有關科學三、生物化學與有關科學v1 1、化學:、化學:生物化學是介于生物學和化學的一門邊緣學科。生物化

34、學是介于生物學和化學的一門邊緣學科。v2 2、生理學:、生理學:與生理學是特別密切的姊妹學科,植物的生命中包括許多方面,與生理學是特別密切的姊妹學科,植物的生命中包括許多方面,其中有機物代謝是重要的方面,這既是屬于生物化學的內容也屬于生理學的其中有機物代謝是重要的方面,這既是屬于生物化學的內容也屬于生理學的內容。內容。v3 3、遺傳學:、遺傳學:現(xiàn)已知核酸是一切生物遺傳信息載體,而遺傳信息的表達,則現(xiàn)已知核酸是一切生物遺傳信息載體,而遺傳信息的表達,則是通過核酸所攜帶的遺傳信息翻譯為蛋白質以實現(xiàn)。是通過核酸所攜帶的遺傳信息翻譯為蛋白質以實現(xiàn)。v4 4、分類學:、分類學:由于蛋白質在進化上是較少變化的,因此,近代利用某些蛋白質由于蛋白質在進化上是較少變化的,因此,近代利用某些蛋白質結構的研究,可以作為分類的依據。結構的研究,可以作為分類的依據。v5 5、微生物學、微生物學:目前所積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