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實驗大全(詳)連平附城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三生物實驗強化記憶_第1頁
高中生物實驗大全(詳)連平附城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三生物實驗強化記憶_第2頁
高中生物實驗大全(詳)連平附城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三生物實驗強化記憶_第3頁
高中生物實驗大全(詳)連平附城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三生物實驗強化記憶_第4頁
高中生物實驗大全(詳)連平附城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三生物實驗強化記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連平附城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三生物實驗強化記憶常用儀器、試劑或藥品的用途1、NaOH:用于吸收CO2或改變?nèi)芤旱膒H2、Ca(OH)2:鑒定CO23、CaCl2: 提高細菌細胞壁的通透性4、HCl: 解離(15%)或改變?nèi)芤旱膒H5、NaHCO3:提供CO2、作為酸堿緩沖劑6、酸堿緩沖劑(Na2CO3/NaHCO3Na2HPO4/NaH2PO4):用于調(diào)節(jié)液pH7、NaCl:配制生理鹽水(0.9%)或用于提取DNA(0.14M/L或2M/L)8、瓊脂:激素或其他物質(zhì)的載體或培養(yǎng)基,用于激素的轉(zhuǎn)移或培養(yǎng)基9、酒精:用于消毒(75%)、提純DNA(95%的冷酒精)、葉片脫色、配制解離液(9

2、5%)及洗去浮色(50%)10、蔗糖:配制蔗糖溶液,測定植物細胞液濃度或觀察質(zhì)壁分離和復原11、二苯胺:用于DNA的鑒定(沸水 浴,藍色)12、甲基綠:檢測DNA,呈綠色13、吡羅紅:檢測RNA,呈紅色14、伊紅美藍 大腸桿菌 深紫色15、斐林試劑(甲液0.1g/mLNaOH、乙液0.05g/mLCuSO4)/班氏試 劑:鑒定可溶性還原性糖(沸水浴,磚紅色沉淀)16、雙縮脲試劑:用于蛋白質(zhì)的鑒定 (紫色)17、蘇丹染液(橘黃色)和蘇丹 染液(紅色):用于脂肪鑒定18、碘液:用于鑒定淀粉(變藍色)19、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堿性染 料,用于染色體染色時,前者呈深藍色,后者呈紅色20、纖維素 剛果

3、紅 紅色21、健那綠:檢測線粒體,專一性讓線粒體染色呈藍綠色22、重鉻酸鉀溶液:檢測酒精,呈灰綠色23、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檢測CO2,由藍變綠再變黃25、伊紅美藍:鑒定有無大腸桿菌的存在,呈 黑色 27、pH試紙:檢驗物質(zhì)的酸堿性,如乳酸28、卡諾氏固定液:用于細胞有絲分裂根尖的固定29、解離液(15%鹽酸和95%酒精按1:1的比例配成):有絲分裂中根尖的分離與固定30、層析液:用于葉綠素的分離31、20%新鮮肝臟研磨液:含有H2O2 酶,可促進H2O2分解產(chǎn)生O232、無土營養(yǎng)液:用于植物無土栽培33、檸檬酸鈉:血液抗凝劑36、濾紙:過濾或紙層析37、紗布、尼龍布:過濾,遮光38、云母片:

4、阻止生長素傳遞39、微電流計:測量神經(jīng)元受刺激時,神經(jīng)元細胞內(nèi)或細胞間的興奮傳遞情況(1)增加水中氧氣 泵入空氣;吹氣;放入綠色植物(2)減少水中氧氣 容器密封;油膜覆蓋;用涼開水(3)除去容器中CO2 NaOH溶液(4)除去葉中原有淀粉 置于黑暗環(huán)境中(5)除去葉中葉綠素酒精水浴加熱(6)除去光合作用對呼吸作用的干擾給植株遮光(7)得到單色光棱鏡色散;彩色玻璃(薄膜)濾光(8)獲得單一的細胞器細胞勻漿超速離心(9)動物細胞破裂蒸餾水滲透脹破;攪拌;離心(10)殺滅細菌煮沸;烘烤;酒精;高濃度NaCl;含青霉素培養(yǎng)基(11)控制容器的溫度用保溫瓶或絨棉來隔熱,避免生物所產(chǎn)生的熱會散失至四周。

5、或用水浴加熱、恒溫箱保溫。實驗結(jié)果的顯示方法 實驗現(xiàn)象的觀測指標 光合作用:O2釋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有機物生成量。 呼吸作用:O2吸收量或CO2釋放量或有機物消耗量例:水生植物可依氣泡的產(chǎn)生量或產(chǎn)生速率;離體葉片若事先沉入水底可依單位時間內(nèi)上浮的葉片數(shù)目;植物體上的葉片可依指示劑(如碘液)處理后葉片顏色深淺原子或分子轉(zhuǎn)移途徑:同位素標記法或元素示蹤法 細胞液濃度大小或植物細胞活性:質(zhì)壁分離與復原 溶液濃度的大?。篣型管+半透膜 甲狀腺激素作用:動物耗氧量、發(fā)育速度等生長激素作用:生長速度(體重、體長變化) 胰島素作用:動物活動狀態(tài)(是否出現(xiàn)低血糖癥狀昏迷) 胰高血糖素作用:尿糖的檢測(在尿液

6、中加班氏試劑進行沸水浴,看是否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 菌量的多少:菌落數(shù)、亞甲基藍褪色程度 生長素作用及濃度高低的顯示:可通過去除胚芽鞘后補充生長素后的胚芽生長情況來判斷(彎曲、高度) 淀粉:碘液(變藍色)放射性元素標記法的應用 一般常用的放射性元素有:15N、3H、2H、32P、 14C、18O、35S用放射性因素35S、 32P分別標記噬菌體,可驗證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DNA分子能保持連續(xù) 性,從而說明DNA是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用放射性元素15N標記研究DNA的復制過程,可說明DNA具有半保留復制的特點用4H標記氨基酸,可以研究氨基酸在細胞內(nèi)合成分泌蛋白所經(jīng)途徑:氨基酸核糖體內(nèi)質(zhì)網(wǎng)高 爾基體經(jīng)

7、細胞膜分泌到細胞外 用放射性元素18O研究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H2O H218O+CO218O2 H2O+C18O2O2 用放射性元素14C研究光合作用中碳的同化途徑 14CO2C3C6 用放射性元素32P標記胸腺嘧啶可研究DNA的合成去向及細胞分裂的情況用放射性元素32P標記尿嘧啶可研究RNA的合成去向及蛋白質(zhì)的合成情況實驗一: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一、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胞1顯微鏡的重要結(jié)構(gòu)2使用方法低倍鏡下找到清晰物像將要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轉(zhuǎn)動轉(zhuǎn)換器,換上高倍鏡調(diào)節(jié)細準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3注意事項(1)調(diào)節(jié)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雙眼要注視物鏡與玻片標本之間的距離,到快接近時

8、(距離約為 0.5cm)停止下降。(2)必須先用低倍物鏡觀察,找到要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然后轉(zhuǎn)動轉(zhuǎn)換器換用高倍物鏡(3)換用高倍鏡觀察時,可將光圈由小變大,將反光鏡由平面鏡轉(zhuǎn)換為凹面鏡以增加視野的亮度,同時慢慢調(diào)節(jié)細準焦螺旋,直至找到清晰的物像,使用高倍鏡時千萬不能調(diào)節(jié)粗準焦螺旋。4顯微鏡的成像特點:顯微鏡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虛像。(1)倒立是指上下、左右均是顛倒的,相當于將觀察物水平旋轉(zhuǎn)了 180 度,所以要把左上方的圖像移至視野中央,應該把裝片向左上方移動,即“偏哪移哪”。(2)視野的大小與放大倍數(shù)成反比,即放大的倍數(shù)越大視野越小,看到的標本范圍就越小。(3)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和鏡頭

9、長度成反比,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和鏡頭的長度成正比。5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物鏡倍數(shù)目鏡倍數(shù)。放大倍數(shù)指的是物體的寬度或長度的放大倍數(shù),而不是面積或體積的放大倍數(shù)。(2)放大倍數(shù)的變化與視野中細胞數(shù)量的變化呈負相關(guān)。在放大倍數(shù) 1010 的視野中能看到單行排列的細胞是64 個,轉(zhuǎn)換到放大倍數(shù) 1040 的視野中,就可以看到單行排列的細胞應為 64416 個。在放大倍數(shù) 1010 的視野中能看到 64 個細胞充滿整個視野,轉(zhuǎn)換到放大倍數(shù) 1040 的視野中,則可以看到的細胞應為 64424 個。6低倍物鏡觀察與高倍物鏡觀察(清晰時)的比較低倍鏡時高倍鏡時鏡頭與裝片的距離遠近所看到細胞的

10、數(shù)目多少所看到細胞的大小小大視野的明暗明暗視野的廣度寬廣狹窄實驗二: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二、實驗原理:1、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類較多,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和蔗糖。前三種糖的分子內(nèi)都含有游離的具還原性的半縮醛羥基,因此叫做還原糖;蔗糖分子內(nèi)沒有,為非還原糖。實驗中所用的斐林試劑,只能鑒定生物組織中可溶性還原糖,而不能鑒定可溶性非還原糖??扇苄赃€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與斐林試劑發(fā)生作用,可生成磚紅色的Cu 2O沉淀。用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時,溶液變化過程為:淺藍色棕色磚紅色沉淀淀粉遇碘變藍色(直鏈)或紫(紅)色(支鏈)。3、蛋白質(zhì)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作用,產(chǎn)生紫色反應。(

11、蛋白質(zhì)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鍵,在堿性NaOH溶液中能與雙縮脲試劑中的Cu2+作用,產(chǎn)生紫色反應。)三、實驗材料:1、做可溶性還原性糖鑒定實驗,應選含糖高,顏色為白色的植物組織,如蘋果、梨(因為組織的顏色較淺,易于觀察。)經(jīng)試驗比較,顏色反應的明顯程度依次為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2、做脂肪的鑒定實驗。應選富含脂肪的種子,以花生種子為最好,實驗前一般要浸泡34小時(也可用蓖麻種子)。3、做蛋白質(zhì)的鑒定實驗,可用富含蛋白質(zhì)的黃豆或雞蛋清。4、淀粉的鑒定:馬鈴薯勻漿。四、實驗用具:雙面刀片、試管(最好用刻度試管)、試管夾、試管架、大小燒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wǎng)、火柴、載玻片、蓋玻片

12、、毛筆、吸水紙、顯微鏡五、實驗試劑:1斐林試劑(包括甲液:質(zhì)量濃度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質(zhì)量濃度為0.05g/ mL CuSO4溶液)2蘇丹或蘇丹染液3雙縮脲試劑(包括A液:質(zhì)量濃度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質(zhì)量濃度為0.01g/ mL CuSO4溶液)4體積分數(shù)為50%的酒精溶液5碘液6蒸餾水六、方法步驟:一、可溶性糖的鑒定操 作 方 法注 意 問 題解 釋1. 制備組織樣液。(去皮、切塊、研磨、過濾)蘋果或梨組織液必須臨時制備。因蘋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組織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將產(chǎn)生的顏色掩蓋。2. 取1支試管,向試管內(nèi)注入2mL組織樣液。3. 向試管內(nèi)注入1

13、mL新制的斐林試劑,振蕩。應將組成斐林試劑的甲液、乙液分別配制、儲存,使用前才將甲、乙液等量混勻成斐林試劑;切勿將甲液、乙液分別加入蘋果組織樣液中進行檢測。斐林試劑很不穩(wěn)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時,生成的Cu ( OH ) 2在70 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甲、乙液分別加入時可能會與組織樣液發(fā)生反應,無Cu OH生成。4. 試管放在盛有50-650C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分鐘,觀察到溶液顏色:淺藍色 棕色 磚紅色(沉淀)最好用試管夾夾住試管上部,使試管底部不觸及燒杯底部,試管口不朝向?qū)嶒炚?。也可用酒精燈對試管直接加熱。防止試管?nèi)的溶液沖出試管,造成燙傷;縮短實驗時間。二、脂肪的鑒定操 作

14、 方 法注 意 問 題解 釋花生種子浸泡、去皮、切下一些子葉薄片,將薄片放在載玻片的水滴中,用吸水紙吸去裝片中的水。干種子要浸泡34小時,新花生的浸泡時間可縮短。因為浸泡時間短,不易切片;浸泡時間過長,組織較軟,切片不易成形。切片要盡可能薄些,便于觀察。在子葉薄片上滴23滴蘇丹或蘇丹染液,染色1分鐘。染色時間不宜過長。用吸水紙吸去薄片周圍染液,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酒精用于洗去浮色,不洗去浮色,會影響對橘黃色脂肪滴的觀察。同時,酒精是脂溶性溶劑,可將花生細胞中的脂肪顆粒溶解成油滴。用吸水紙吸去薄片周圍酒精,滴上12滴蒸餾水,蓋上蓋玻片。滴上清水可防止蓋蓋玻片時產(chǎn)生氣泡。低倍鏡下找到花

15、生子葉薄片的最薄處,可看到細胞中有染成橘黃色或紅色圓形小顆粒。裝片不宜久放。時間一長,油滴會溶解在乙醇中。三、蛋白質(zhì)的鑒定操 作 方 法注 意 問 題解 釋制備組織樣液。(浸泡、去皮研磨、過濾。)黃豆浸泡1至2天,容易研磨成漿,也可購新鮮豆?jié){以節(jié)約實驗時間。鑒定。加樣液約2ml于試管中,加入雙縮脲試劑A,搖勻;再加入雙縮脲試劑B液34滴,搖勻,溶液變紫色。A液和B液也要分開配制,儲存。鑒定時先加A液后加B液。CuSO4溶液不能多加。先加NaOH溶液,為Cu2+與蛋白質(zhì)反應提供一個堿性的環(huán)境。A、B液混裝或同時加入,會導致Cu2+變成Cu ( OH ) 2沉淀,而失效。否則CuSO4的藍色會遮蓋

16、反應的真實顏色??捎玫扒宕娑?jié){。蛋清要先稀釋。如果稀釋不夠,在實驗中蛋清粘在試管壁,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后會粘固在試管內(nèi)壁上,使反應不容易徹底,并且試管也不易洗干凈。附:淀粉的檢測和觀察用試管取2ml待測組織樣液,向試管內(nèi)滴加2滴碘液,觀察顏色變化。碘液不要滴太多以免影響顏色觀察七、考點提示:1、常見還原性糖與非還原性糖有哪些? 答:葡萄糖、果糖、麥芽糖都是還原性糖;淀粉、蔗糖、纖維素都是非還原性糖。 2、還原性糖植物組織取材條件? 答:含糖量較高、顏色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等。 3、研磨中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對實驗有何影響? 答:加石英砂是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

17、加石英砂會使組織樣液中還原性糖減少,使鑒定時溶液顏色變化不明顯。 4、斐林試劑甲、乙兩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為何要現(xiàn)混現(xiàn)用? 答:混合后使用;產(chǎn)生氫氧化銅;氫氧化銅不穩(wěn)定。 5、還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試劑后,溶液顏色變化的順序為? 答:淺藍色 棕色 磚紅色。6、花生種子切片為何要薄? 答: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顯微鏡的觀察。 7、轉(zhuǎn)動細準焦螺旋時,若花生切片的細胞總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答:切片的厚薄不均勻。 8、脂肪鑒定中乙醇作用? 答:洗去浮色。 9、雙縮脲試劑A、B兩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樣通過對比看顏色變化? 答: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

18、使溶液呈堿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組織樣液做對比。實驗三: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一、實驗原理:1、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內(nèi),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zhì)中。2、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對DNA親和力強,使DNA顯現(xiàn)出綠色,而吡羅紅對RNA的親和力強,使RNA呈現(xiàn)出紅色。用甲基綠、吡羅紅的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同時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3、鹽酸的作用 鹽酸能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的跨膜運輸; 鹽酸使染色體中的DNA與蛋白質(zhì)分離,便于DNA與染色劑的結(jié)合二、實驗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三、實驗用具:大小燒杯、溫度計

19、、滴管、消毒牙簽、載玻片、蓋玻片、鐵架臺、石棉網(wǎng)、火柴、酒精燈、吸水紙、顯微鏡四、方法步驟:1、取材 滴:在潔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質(zhì)量分數(shù)為0.9%的NaCl溶液; 刮:用消毒牙簽在口腔內(nèi)側(cè)壁上輕輕地刮幾下; 涂:將牙簽上的碎屑涂抹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中; 烘:將涂有口腔上皮細胞的載玻片在酒精燈的火焰上烘干。2、水解 解:將烘干的載玻片放入裝有30ml質(zhì)量分數(shù)為8%的鹽酸的小燒杯中,進行材料的水解; 保:將小燒杯放入裝有30溫水的大燒杯中保溫5分鐘。3、沖洗涂片 沖:用緩緩的蒸餾水沖洗載玻片10秒鐘; 吸:用吸水紙吸去載玻片上的水分。4、染色 染:用2滴吡羅紅甲基綠混合染色劑滴在載玻片上,染色5分

20、鐘; 吸:吸去多余染色劑; 蓋:蓋上蓋玻片。5、觀察 低:在低倍物鏡下,尋找染色均勻,色澤淺的區(qū)域,移至視野中央,將物像調(diào)節(jié)清晰; 高:轉(zhuǎn)到高倍物鏡,調(diào)節(jié)細準焦螺旋,觀察細胞核和細胞質(zhì)的染色情況。五、考點提示:1、取口腔上皮細胞之前,應先漱口,以避免裝片中出現(xiàn)太多的雜質(zhì);2、取洋蔥表皮細胞時,盡量避免材料上帶有葉肉組織細胞;3、沖洗載玻片時水的流速要盡量慢,切忌直接用水龍頭沖洗;4、用酒精燈烘烤載玻片時,不要只集中于材料處,而應將載玻片在火焰上來回移動,使載玻片均勻受熱,以免破裂;5、烘烤后的載玻片不要馬上放入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最好先自然冷卻1分鐘。實驗四: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一、實驗原理:

21、細胞膜的流動性和半透性二、實驗材料:豬(或牛、羊、人)的新鮮的紅細胞稀釋液(血液加適量的生理鹽水)三、實驗用具:蒸餾水、試管、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四、方法步驟:1、用試管吸取少量紅細胞稀釋液,滴一小滴在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制成臨時裝片2、在高倍鏡下觀察,待觀察清晰時,在蓋玻片的一側(cè)滴一滴蒸餾水,同時在另一側(cè)用吸水紙小心吸引,注意不要把細胞吸跑。上述操作均在載物臺上進行,并持續(xù)觀察細胞的變化。可以看到近水的部分紅細胞發(fā)生變化;凹陷消失,細胞體積增大,很快細胞破裂,內(nèi)容物流出。五、考點提示:1、選擇動物細胞進行實驗的原因:動物細胞無細胞壁。2、選擇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進行實驗的原因:人和

22、其他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無細胞核和眾多的細胞器(膜),可以得到較純凈的細胞膜。3、細胞破裂后,用什么方法獲得較純的細胞膜:將漲破的細胞溶液,經(jīng)過離心分離得到細胞膜。4、如何獲得植物細胞膜:先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將植物細胞壁水解得到原生質(zhì)體;再將原生質(zhì)體放入清水中,水自由擴散進入,原生質(zhì)體漲破;最后經(jīng)過離心分離得到植物細胞膜。5、稀釋及稀釋的時候用生理鹽水的原因:稀釋后,可以減少血液中的血漿蛋白等雜物。用生理鹽水是為了保持滲透壓,防止在稀釋的時候就發(fā)生細胞破裂。實驗五: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一、實驗原理:1、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呈綠色、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細胞質(zhì)中,可以在高倍顯微鏡下觀

23、察它的形態(tài)。2、線粒體普遍存在于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中,健那綠染液能使活細胞中的線粒體呈現(xiàn)藍綠色。通過染色,可以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到處于生活狀態(tài)的線粒體的形態(tài)有短棒狀、圓球狀、線形、啞鈴形等。二、實驗材料:新鮮的蘚類的葉、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新配制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1%的健那綠染液(將0.5g健那綠溶解于50mL生理鹽水中,加溫到30-40攝氏度,使其充分溶解)三、實驗用具: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消毒牙簽四、方法步驟:1、觀察葉綠體低倍鏡下找到葉片細胞低倍鏡下找到葉片細胞高倍鏡下觀察。2、觀察線粒體 染色制片低倍鏡下找到口腔上皮細胞高倍鏡下觀察。五、考點提示:1、觀察葉綠體時選擇蘚類葉的原

24、因:蘚類屬于低等植物,葉片是綠色的單層細胞,不需加工即可進行觀察。2、臨時裝片中的材料要隨時保持有水狀態(tài)的原因:保證細胞器的正常形態(tài)并能懸浮在細胞質(zhì)基質(zhì)中,否則,細胞失水收縮,將影響細胞器形態(tài)的觀察。實驗六: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二、實驗原理:1、成熟的植物細胞放到一定濃度的溶液中構(gòu)成一個滲透系統(tǒng)。當細胞大量失水時原生質(zhì)層與細胞壁的伸縮程度不同,導致原生質(zhì)層和細胞壁分離。2、當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根據(jù)擴散作用原理,水分會由細胞液中滲出到外界溶液中,通過滲透作用失水;由于細胞壁和原生質(zhì)層的伸縮性不同,細胞壁伸縮性較小,而原生質(zhì)層性較大,從而使二者分開;反之,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則

25、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水,分離后的質(zhì)和壁又復原。三、實驗材料:紫色特別深的洋蔥外表皮、質(zhì)量濃度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四、實驗用具:顯微鏡、鑷子、刀片、載玻片、蓋玻片、滴管、吸水紙五、方法步驟:1、用刀片在洋蔥鱗片葉的外表面劃一個小方塊,用鑷子撕取這一小塊洋蔥表皮,在洋蔥的外表皮上,用刀片劃一些方塊,用鑷子輕輕撕取一小塊(撕取的僅僅是外表皮,不要撕得太厚)。在取標本時,可以將洋蔥的內(nèi)表皮朝外,外表皮朝里進行對折,不要太用力,然后取其外表皮作為材料,將它平展地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清水滴中,并蓋上蓋玻片。2、用低倍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質(zhì)層的位置。3、從蓋玻片的一側(cè)滴入0

26、.3g/ml的蔗糖溶液,在蓋玻片的另一側(cè)用吸水紙吸引。這樣重復幾次,洋蔥表皮細胞就侵潤在蔗糖溶液中。注意重復3-4次。4、再用低倍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質(zhì)層的位置。5、從蓋玻片的一側(cè)滴入清水,在蓋玻片的另一側(cè)用吸水紙吸引,這樣重復幾次,洋蔥表皮細胞就侵潤在清水中。6、還用低倍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質(zhì)層的位置。六、實驗結(jié)論:當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水分會由細胞液中滲出到外界溶液中,通過滲透作用失水;由于細胞壁和原生質(zhì)層的伸縮性不同,細胞壁伸縮性較小,而原生質(zhì)層性較大,從而使二者分開;反之,當外界溶液濃度低于細胞液濃度時,則細胞通過滲透作

27、用吸水,分離后的質(zhì)和細胞壁又復原。 實驗七: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二、實驗原理:新鮮的肝臟中含有過氧化氫酶,根據(jù)酶的專一性,可知其可以催化過氧化氫分解成水和氧。三、實驗材料:質(zhì)量分數(shù)為20%的豬肝研磨液,新配制的體積分數(shù)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質(zhì)量分數(shù)為3.5%的FeCl3溶液四、實驗用具:量筒,試管,滴管,試管夾,試管架,衛(wèi)生香,火柴,酒精燈,大燒杯,石棉網(wǎng),溫度計五、方法步驟:1、取4支潔凈試管,分別編號1,2,3,4,向試管內(nèi)分別加入2ml過氧化氫溶液。2、將2號試管放在90左右的水浴中加熱,觀察氣泡情況,并與1號試管作比較。3、向3號試管內(nèi)滴入2滴FeCl3溶液,向4號試管內(nèi)滴入

28、2滴肝臟研磨液,觀察哪支試管產(chǎn)生的氣泡多。4、2至3min后,將點燃的衛(wèi)生香分別放在3、4號試管內(nèi)液面的上方,觀察哪支試管中的衛(wèi)生香燃燒更猛烈。六、實驗結(jié)論:1、加熱能促進H2O2的分解,提高反應速率;2、酶有催化作用,與無機催化劑相比,酶具有高效性。實驗八:影響酶活性的條件驗證酶的專一性1實驗原理(1)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產(chǎn)生還原性的麥芽糖,但不能催化蔗糖(非還原糖)。(2)斐林試劑能使還原糖產(chǎn)生磚紅色沉淀。2實驗程序注意事項(1)實驗選用蔗糖,不能用還原性的糖(如葡萄糖或果糖等),否則影響實驗結(jié)果。(2)實驗中要將試管的下部浸在溫水中,以創(chuàng)造試管內(nèi)淀粉酶所需的適宜溫度條件,使淀粉酶的催化能力最

29、強。(3)制備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一定要冷卻后才能使用,因為溫度過高會使酶活性降低甚至失去催化能力。(4)在淀粉酶分解淀粉和蔗糖的實驗中鑒定試劑只能用斐林試劑而不能用碘液。(5)酶和反應底物不能同時加入(6)淀粉酶的來源不同,其最適溫度也不一定相同,在保溫時必須加以考慮。市售的淀粉酶的最適溫度一般在 60左右,唾液淀粉酶的最適溫度為 37。探究影響酶活性的條件1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1)原理解讀溫度影響酶的活性,從而影響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據(jù)是否出現(xiàn)藍色及藍色的深淺來判斷酶的活性。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藍色的復合物。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麥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過程中,不同階段的中間產(chǎn)物遇碘后

30、,會呈現(xiàn)紅褐色或紅棕色)。麥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顯色。實驗順序項目試管1231加入可溶性淀粉2ml2ml2ml2溫度條件60水浴100沸水浴冰水3時間5min5min5min4加入新鮮的淀粉酶溶液1ml1ml1ml5時間5min5min5min6加入磺液1滴1滴1滴7實驗現(xiàn)象不變藍變藍變藍結(jié)論淀粉酶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催化能力最高,冰水中溫度低,酶的活性很弱,沸水中酶失去活性,沒有催化能力說明:本實驗不宜選用斐林試劑檢測,因為斐林試劑與還原糖只有在加熱的條件下才有磚紅色沉淀生成,而該實驗需嚴格控制不同的溫度。本實驗不宜選用過氧化氫酶催化過氧化氫分解,因為底物過氧化氫在加熱的條件下分解也會加快。

31、2pH對酶活性的影響(1)原理解讀H2O2 H2OO2。pH 影響酶的活性,從而影響O2的生成量,可用點燃但無火焰的衛(wèi)生香燃燒的情況來檢驗O2生成量的多少。序號加入試劑或處理方法試管1231注入新鮮的肝臟研磨液1mL1mL1mL2注入蒸餾水1mL/3注入氫氧化鈉溶液/1mL/4注入鹽酸/1mL5注入過氧化氫溶液2mL2mL2mL6常溫保溫5min7觀察3支試管中溶液單位時間內(nèi)產(chǎn)生的氣泡數(shù)說明:本實驗中也可將H2O2酶和H2O2分別調(diào)至不同pH,再混合,以保證反應一開始便達到預設(shè)pH。本實驗不宜選用淀粉酶,因為底物淀粉在強酸和強堿條件下能夠水解?!疽族e易混】探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中,不能用過

32、氧化氫酶催化過氧化氫分解,因為過氧化氫在加熱的條件下分解會加快。溫度和 pH 是通過影響酶的活性而影響酶促反應速率的實驗九: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二、實驗原理:1、葉綠體中的色素能溶解在丙酮(有機溶劑,酒精、汽油、苯、石油醚等)中,所以用丙酮可提取葉綠體中色素。2、色素在層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隨層析液在濾紙條上的擴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隨層析液在濾紙條上的擴散得慢,因而可用層析液將不同的色素分離。三、實驗材料:新鮮的綠葉(如菠菜的綠葉),無水乙醇,層析液(由20份在6090下分餾出來的石油醚、2份乙醇和1份苯混合而成。93號汽油也可代用),二氧化硅和碳酸鈣。四、實驗用具:

33、干燥的定性濾紙,試管,棉塞,試管架,研缽,玻璃漏斗,尼龍布,毛細吸管,剪刀,藥勺,量筒(10ml),天平。五、方法步驟: (1)稱取5g綠色葉片并剪碎 提取色素 研缽研磨漏斗過濾 (2)加入少量SiO2、CaCO3和5ml丙酮 收集到試管內(nèi)并塞緊管口 (1)將干燥的濾紙剪成6cm長,1cm寬的紙條,剪去一端兩角(使層析液同時到達濾液細線)制濾紙條 (2)在距剪角一端1cm處用鉛筆畫線 (1)用毛細管吸少量的濾液沿鉛筆線處小心均勻地劃一條濾液細線濾液劃線 (2)干燥后重復劃2-3次 (1)向燒杯中倒入3ml層析液(以層析液不沒及濾液細線為準)紙上層析 (2)將濾紙條尖端朝下略微斜靠燒杯內(nèi)壁,輕輕

34、插入層析液中 (3)用培養(yǎng)皿蓋蓋上燒杯觀察結(jié)果:濾紙條上出現(xiàn)四條寬度、顏色不同的彩帶(如下圖)最寬:葉綠素a;最窄:葉綠素b;相鄰色素帶最近:葉綠素a和葉綠素b;相鄰色素帶最遠: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六、考點提示:1、二氧化硅:為了使研磨充分;碳酸鈣:保護色素免受破壞;丙酮:色素的溶劑。 2、擴散最快的是胡蘿卜素(橙黃色),擴散最慢的是葉綠素b(黃綠色)。3、濾紙上有四條色素帶說明了綠葉中的色素有四種,它們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的快慢也不一樣。4、裁取定性濾紙時,注意雙手盡量不要接觸紙面,以免手上的油脂或其他臟物污染濾紙。5、制備濾紙條時,要將濾紙條的一端剪去兩角,這樣可以使

35、色素在濾紙條上擴散均勻,便于觀察實驗結(jié)果。6、根據(jù)燒杯的高度制備濾紙條,讓濾紙條長度高出燒杯1cm ,高出的部分做直角彎折。7、濾紙上的濾液細線如果觸到層析液,細線上的色素就會溶解到層析液中,就不會在濾紙上擴散開來,實驗就會失敗。8、畫濾液細線時,用力要均勻,速度要適中9、研磨要迅速、充分。a.因為丙酮容易揮發(fā); b.為了使葉綠體完全破裂.從而能提取較多的色素;c.葉綠素極不穩(wěn)定,能被活細胞中的葉綠素酶水解而被破壞。實驗十:細胞大小與物質(zhì)運輸?shù)年P(guān)系二、實驗原理: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紅色。三、實驗材料:3cm3cm6cm的含酚酞的瓊脂塊,質(zhì)量分數(shù)為0.1%的NaOH溶液。四、實驗用具:塑料餐

36、刀,防護手套,毫米尺,塑料勺,紙巾,燒杯。五、方法步驟:1、用塑料餐刀將瓊脂塊切成三塊邊長分別為3cm、2cm、1cm的正方體2、將三塊瓊脂塊放在燒杯內(nèi),加入NaOH溶液,將瓊脂塊淹沒,浸泡10min。用塑料勺不時翻動瓊脂塊。注意:不要用勺子將瓊脂塊切開或挖動其表面3、戴上手套,用塑料勺將瓊脂塊從NaOH溶液中取出,用紙巾把它們擦干,用塑料刀把瓊脂塊切成兩半。觀察切面,測量每一塊上NaOH擴散的深度。紀錄測量結(jié)果。注意:每兩次操作之間必須把刀擦干4、根據(jù)測量結(jié)果進行計算,并填寫下表瓊脂塊的邊長/cm表面積/cm2體積/cm3相對表面積NaOH擴散的深度比值(NaOH擴散的體積/整個瓊脂塊的體積

37、)321六、實驗結(jié)論:瓊脂塊的表面積與體積之比隨著瓊脂塊的增大而減?。?NaOH擴散的體積與整個瓊脂塊體積之比隨著瓊脂塊的增大而減小七、考點提示:1、你認為細胞生長到一定程度時,采取什么辦法可保證細胞代謝需要呢?答:細胞生長到一定程度,將停止生長,轉(zhuǎn)而進行細胞的分裂,這就擺脫了細胞生長帶來相對表面積減小帶來的困境,也是細胞增殖的原因之一。 2、除此以外,限制細胞長大的因素還有?答:有核質(zhì)比(細胞核與細胞質(zhì)的體積比),外界的溫度和營養(yǎng)物質(zhì)的供應等條件 3、細胞為什么要分裂?或細胞為什么這么小?答:(1)增大細胞膜表面積與體積比,有利于物質(zhì)的運輸(營養(yǎng)吸收與廢物排出)以保證細胞正常生命代謝需要。(

38、2)保證適宜的核質(zhì)關(guān)系,使細胞質(zhì)能在細胞核的控制范圍內(nèi)。4、卵細胞是一種特殊的細胞,因為它含有許多供胚胎發(fā)育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卵黃,而使細胞體積增大了許多倍。但卵細胞一般與外界交換物質(zhì)少,故表面積與體積的比例特殊。實驗十一: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二、實驗原理:1、高等植物的分生組織有絲分裂較旺盛。2、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細胞內(nèi)染色體的形態(tài)和行為變化不同,可用高倍顯微鏡根據(jù)各個時期內(nèi)染色體的變化情況,識別該細胞處于那個時期。3、細胞核內(nèi)的染色體易被堿性染料(如龍膽紫)染成深色。三、實驗材料:洋蔥(可用蔥.蒜代替),質(zhì)量分數(shù)為15%的鹽酸,體積分數(shù)為95%的酒精,質(zhì)量濃度為0.01g/ml或0.02g

39、/ml的龍膽紫溶液(將龍膽紫溶解在質(zhì)量分數(shù)2%的醋酸溶液中配制而成)或醋酸洋紅液,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固定裝片。四、實驗用具: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玻璃皿,剪子,鑷子,滴管。五、方法步驟:1、洋蔥根尖的培養(yǎng)在上實驗課之前的3-4天,取洋蔥一個,放在廣口瓶上。瓶內(nèi)裝滿清水,讓洋蔥的底部接觸到瓶內(nèi)的水面。把這個裝置放在溫暖的地方培養(yǎng)。待根長約5cm,取生長健壯的根尖制成臨時裝片觀察。2、裝片的制作制作流程為:解離漂洗染色制片過程方 法時 間目 的 解離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剪去洋蔥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入有鹽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溫室下解離。3-5min用藥液使組織中的細胞相

40、互分離開來漂洗待根尖酥軟后,用鑷子取出,放入盛入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約10min洗去藥液,防止解離過度染色把根尖放進盛有質(zhì)量濃度為0.01g/ml或0.02g/ml的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min染料能使染色體著色。制片用鑷子將這段根尖取出來,放在載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鑷子尖把根尖能碎,蓋上蓋玻片,在蓋玻片上再加一片載玻片。然后,用拇指輕輕的按壓載玻片。使細胞分散開來,有利于觀察3、觀察a低倍鏡觀察:找到分生區(qū)細胞,其特點是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有的細胞正在分裂b高倍鏡觀察:在低倍鏡觀察的基礎(chǔ)上換高倍鏡,直到看清細胞的物象為止c仔細觀察:先到中期,再找其余各期,注

41、意染色體的特點d移動觀察:慢慢移動裝片,完整地觀察各個時期(如果自制裝片效果不太理想,可以觀察洋蔥根尖固定裝片)4、繪圖5、記錄六、實驗結(jié)論:前期:出現(xiàn)染色體核膜核仁消失紡錘絲出現(xiàn)中期:著絲粒位于赤道面紡錘體明顯后期:染色體分裂成兩組子染色體向相反兩極運動末期:紡錘體出現(xiàn)核膜核仁出現(xiàn)實驗十二 調(diào)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目的要求:1調(diào)查的群體應足夠大;2選取群體中發(fā)病率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如紅綠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視(600度以上)等.3如果調(diào)查某病的遺傳方式,則要對患病的家族群體進行調(diào)查統(tǒng)計。2方法:保證調(diào)查的群體足夠大, 分組調(diào)查,匯總數(shù)據(jù),統(tǒng)一計算.步驟: 組織問題調(diào)查小組 確定課題 分頭調(diào)查研

42、究 撰寫調(diào)查報告 匯報、交流調(diào)查結(jié)果。3、計算公式:實驗十三: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固定裝片1、材料用具:蝗蟲精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固定裝片(減數(shù)分裂的細胞多),顯微鏡。2、方法步驟:(1)在低倍鏡下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固定裝片,識別初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和精細胞。(2)先在低倍鏡下依次找到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細胞,再在高倍鏡下仔細觀察染色體的形態(tài)、位置和數(shù)目。實驗十四: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二、實驗原理:1、進行正常有絲分裂的植物分生組織細胞,在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子染色體在紡綞絲的作用下分別移向兩極,最終被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2

43、、用低溫處理植物組織細胞,使紡綞體的形成受到抑制,以致影響染色體被拉向兩極,細胞也不能分裂成兩個子細胞,于是,植物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發(fā)生變化。三、實驗材料:洋蔥或大蔥、蒜、卡諾氏固定液,鹽酸酒精解離液,質(zhì)量濃度為10mgmL的龍膽紫溶液。四、實驗用具:冰箱、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培養(yǎng)皿、剪刀、鑷子、吸水紙、滴管、小燒杯。五、方法步驟:1、把洋蔥放在盛滿水的廣口瓶上,讓它的底部接觸瓶內(nèi)的水面。待洋蔥根長到lcm時,放入冰箱內(nèi)4低溫下培養(yǎng),誘導培養(yǎng)36小時2、剪取根尖約0.51cm,放人卡諾氏固定液中固定30min,然后用體積分數(shù)95酒精洗兩次,用體積分數(shù)70酒精保存于低溫處,貼好標簽。3、取固定好

44、的根尖,進行解離、漂洗、染色和制片4個步驟,具體操作方法與實驗“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相同。4、先用低倍鏡尋找染色體形態(tài)較好的分裂相,再換上高倍鏡并調(diào)節(jié)細準焦螺旋和反光鏡,使物像清晰,仔細觀察,辨認哪些細胞發(fā)生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找出處于細胞分裂中期的細胞,進行染色體計數(shù)。實驗十五: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二、實驗原理:適宜的濃度的NAA溶液促進迎春條插條生根,濃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插條生根。三、實驗材料:綠化樹種或花卉(如:月季、楊、加拿大楊等)生長旺盛的一年生枝條,常用的生長素類似物:萘乙酸(NAA)、2,4-D、IPA、IBA和生根粉等。四、實驗用具:蒸餾水、天平、量筒、容量

45、瓶、滴管、試劑瓶、燒杯、玻璃棒、礦泉水瓶。五、方法步驟:1、設(shè)置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梯度:用容量瓶將生長素類似物母液分別配成濃度為0.2、0.4、0.6、0.8、1、2、3、4、5mg/ml的溶液,分別放入礦泉水瓶中,深約3cm。再取一礦泉水瓶,加入等量的清水,作為對照,及時貼上相應標簽。2、制作插條:將準備好的枝條剪成長約57cm的插條,插條的形態(tài)學上端為平 面,下端要削成斜面,這樣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積,促進成活;每一枝條留34個芽,所選枝條的條件應盡量相同。3、分組處理:將制作好的插條,分成10組(每組不少于3個枝條),分別將其基部浸泡在盛有清水和濃度為0.2、0.4、0.6、0.8

46、、1、2、3、4、5mg/ml溶液的礦泉水瓶中,處理幾小時至一天。4、進行實驗:設(shè)置10個相同的水培裝置,加入等量的完全營養(yǎng)液,在相同的外界條件下,分別培養(yǎng)經(jīng)不同濃度生長素類似物及清水處理過的插條,注意保持溫度為25-300C。5、定期觀察每組實驗材料的生根狀況,并記錄結(jié)果。六、實驗結(jié)論:經(jīng)過5天觀察,用濃度為0.8 mg/ml和1 mg/ml處理過的插條生根最早,生根數(shù)最多,所以對于月季(或楊等)植物來說,促進插條生根的這種生長素類似物NAA(或2、4-D等)的最適濃度是0.9 mg/ml(注:在環(huán)境、材料等實驗條件不同的情況下,取得的數(shù)據(jù)會有所不同,可按實際所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作結(jié)論)。七、考點

47、提示:1、浸泡法:把插條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約3cm,處理幾小時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濃度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陰和空氣濕度較高的地方進行處理);沾蘸法:把插條基部在濃度較高的藥液中蘸一下(約5s),深約1.5cm即可。2、在施用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時,要考慮的因素有哪些?答:溫度要一致、所用的植物材料條件相同、設(shè)置重復組(即每組不能少于3個枝條)、用浸泡法時,最好是在遮蔭和空氣濕度較高的地方。3、在本實驗中,生長素類似物的功能是促進扦插枝條生根,與其促進生長的功能不是一回事。促進扦插枝條生根是指刺激枝條的一端生出許多不定根,而不只是刺激不定根的生長。4、在本實驗中,若在適宜濃度范圍

48、內(nèi)不能生出不定根,請分析可能的原因?答:可能是枝條質(zhì)量和規(guī)格不好(如沒有芽)、枝條倒插等。實驗十六: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二、實驗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體培養(yǎng)基來培養(yǎng),培養(yǎng)液中的酵母菌種群的增長情況與培養(yǎng)液中的成分、空間、PH、溫度等因素有關(guān),我們可以根據(jù)培養(yǎng)液中的酵母菌數(shù)量和時間為坐標軸做曲線,從而掌握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情況。2、利用血球計數(shù)板在顯微鏡下直接計數(shù)是一種常用的細胞計數(shù)法,這種方法可以直接測定樣品中全部的細胞數(shù)目,所以一般用于單細胞微生物數(shù)量的測定,由于血球計數(shù)板上的計數(shù)室蓋上蓋玻片后的容積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據(jù)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胞數(shù)目來計算單位體積的細胞的總數(shù)目。三、

49、實驗材料:酵母菌菌種,無菌馬鈴薯培養(yǎng)液或肉湯培養(yǎng)液。四、實驗用具:無菌水,試管,棉塞,恒溫培養(yǎng)箱,顯微鏡,無菌滴管,無菌移液管,小燒杯或小試管,血球計數(shù)板(2mm2mm)、紗布、濾紙、鑷子、蓋玻片。五、方法步驟:1、取相同試管若干支,分別加入5ml肉湯培養(yǎng)液,塞上棉塞。2、用高壓鍋進行高壓蒸汽滅菌后冷卻至室溫,標記甲、乙、丙等。3、將酵母菌母液分別加入試管各5ml,搖勻后用血球計數(shù)板計數(shù)起始酵母液個數(shù),做好記錄。4、將各試管送進恒溫箱,25下培養(yǎng)7天。5、每天同一時間,各組取出本組的試管,用血球計數(shù)板計數(shù)酵母菌個數(shù),并作記錄,連續(xù)觀察7天。六、實驗結(jié)論:培養(yǎng)液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隨時間呈S型增長變化。七、考點提示:1、以防培養(yǎng)液帶上雜菌與酵母菌形成競爭關(guān)系,抑制酵母菌培養(yǎng)。從試管中吸出培養(yǎng)液進行計數(shù)時,應將試管振蕩幾次,以便使酵母菌均勻分布,提高計數(shù)的代表性和準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