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用類文本閱讀傳記1、閱讀下列材料, 完成問題。史學家呂思勉先生陳吉龍六歲 , 他就開始讀經(jīng)書、學八股 ; 八歲起開始接觸史學 , 啟蒙者是他的母親。后來在父親指導下 , 他從頭至尾點讀完了 綱鑒易知錄 , 后來又花了半年時間 , 點讀了編年體通史 通鑒輯覽 , 對中國歷史有了一個概略的了解。與此同時, 他還跟母親學習了說文解字。他就是著名史學家呂思勉先生。1894 年 , 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 先生十一歲 , 已開始讀報 , 關心時事。 1898 年戊戌變法 , 風云人物康有為、梁啟超成了他心目中的楷模。他讀梁啟超、康有為等人的文章、著作, 思想上受了很大影響。他十五歲開始閱讀正史, 或抄錄或點讀
2、, 極其認真 , 且閱讀速度驚人, 能日讀十四卷, 每讀書必從頭至尾看完。 十六七歲間 , 其父按蘇常一帶讀書人家教子弟讀書的常用方法, 要他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通讀一遍, 以便在做學問之初 , 可知整個學問的概況及分類,知道天下學問有哪幾種 , 每種源流派別如何, 對學術史作一鳥瞰。他讀得很認真, 花了兩年多時間 , 將經(jīng)、史、子三部全部讀完, 只是集部讀了一半。在父親的指導下 , 他又閱讀了日知錄 廿二史札記等書, 著重學習怎樣閱讀史書及寫作札記的方法。 后來在經(jīng)學名家丁桂征先生的指引下, 他又花了三四年功夫, 將有關小學的書及十三經(jīng)注疏精讀一遍, 使經(jīng)學、文字學成為治史的得力工具。1904
3、年 , 他在邑人創(chuàng)設的“讀書閱報社”聽了元史專家屠寄先生的一次講座, 深受影響 , 開始研讀遼金元史 , 從此愛好民族問題的研究。那年他二十三歲, 首次讀遍了“二十四史”。先生每讀書必用朱筆圈識, 或眉批 , 或?qū)⒉牧铣?, 加題識或按語 , 分類保存 , 在此基礎上寫成讀書筆記。待有心得, 意見成熟 , 即寫成札記、論文或?qū)VH绱宋迨耆缫蝗? 形成了先生扎實的治學功力及精切嚴謹?shù)膶W風和文風。1925 年“五卅”慘案之后, 上海圣約翰大學愛國師生為悼念被殺害工人舉行罷課, 并在校內(nèi)下半旗志哀 , 以示對帝國主義的抗議。美籍校長卜芳濟競蠻橫地將當時的國旗拉下,踩在地上。于是全校師生憤而離校
4、, 并謀創(chuàng)光華大學。 張壽鏞先生任校長 , 知名學者如錢基博、胡適等激于愛國熱忱 , 紛紛執(zhí)教光華。當時已應滬江大學之聘的先生, 看到光華初創(chuàng) , 便決定赴光華任教 , 為中國人自己辦的大學出一把力, 爭一口氣。從此 , 幾與光華終生相伴。他進光華后 , 每周上課十多節(jié) , 先后開過中國通史、 中國民族史、 文字學等十余門課程。他常穿深色長衫或袍子 , 戴一副深色近視眼鏡 , 謙遜、質(zhì)樸、睿智而又自信 , 具有東方學者的風度和氣質(zhì)。他的課極富魅力 , 很多受業(yè)學生認為聽他講課是一種享受。他上課時帶幾本古籍上堂 , 先以剛勁挺拔的書法板書一二段提綱, 然后邊踱方步邊緩緩講授, 言詞清晰 , 語氣
5、平和, 引經(jīng)據(jù)典 , 脫口而出。先生雖自稱是個專門讀書的人 , 但他歷來反對死讀書。他認為讀書不能脫離實際 , 學問在空間 , 不在紙上。1937 年 7 月 7 日 ,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同年 11 月 29 日常州淪陷。當時他對女兒說 : “我已年過半百 , 決不向日本人低頭 ! ”他雖然生活清苦 , 但是立身持正 , 志節(jié)凜然。那時候常州 ,城門口有日本兵的崗哨, 行人經(jīng)過時要脫帽, 他“遂不帽 , 誓言吾必光復乃戴帽”。1945 年日本侵略軍投降后, 光華大學復校 , 翌年他特地在上海買了一頂六合帽戴上, 揚眉吐氣 , 昂然歸故鄉(xiāng)。( 摘編自陳吉龍史學家呂思勉先生傳)相關鏈接 :(1)呂思
6、勉 (1884-1957),與陳寅恪、陳垣、錢穆并稱為近代史學四大家。他學識淵博, 具有深厚的國學根底, 同時又極富獲取新知的熱情。治學領域廣泛, 在中國通史與多項專史的研究上都有建樹 , 并撰寫了大量教學用書和通俗讀物 , 同時關注國事 , 心系民生。李波呂思勉與二十世紀前半期的新史學(2) 先生不喜走訪知名人士 , 自述見名人輒自遠 , 不涉無謂的社會交際。沒有學歷學位, 無黨無派 , 遵從父訓 , 一生唯好教書授業(yè), 小學、中學、大專、大學都教過。1926 年進入光華大學, 不久即受聘為史學系系主任 , 遂自托為終身歸宿 , 前后凡 30 余年。王家范呂思勉與“新史學”1. 下列理解和分
7、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 呂思勉父親依照蘇常一帶讀書人家教子弟讀書的常用方法, 指導呂思勉通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以便他在做學問之初對整個學問概況及分類有了解。B. 呂思勉六歲開始讀經(jīng)書, 八歲接觸史學 , 十一歲開始讀報, 十五歲開始閱讀正史, 二十歲開始研讀遼金元史, 這些都是在父母的啟蒙和指導下進行的。C.呂思勉治學領域廣泛, 對中國通史和多項專史以及文字學都頗有研究, 他在光華大學曾開通中國通史、中國民族史、文字學等十余門課程。D.呂思勉關注國事, 愛國憂民 , 光華大學初創(chuàng)之際, 已應滬江大學之聘的他毅然決定赴光華任教, 為中國人自己辦的大學出一把力, 爭一口氣。2.
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當?shù)膬身検?)A. 呂思勉十幾歲時就結(jié)識戊戌變法風云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閱讀他們的文章、著作,受他們的思想影響 , 把他們奉為心目中的楷模。B. 呂思勉讀書認真且速度驚人, 每讀一書 , 必從頭至尾看完, 到二十三歲時已將“二十四史”讀了幾遍 , 奠定了他成為史學家的堅實基礎。C.呂思勉學識淵博, 國學根底深厚, 具有東方學者的風度和氣質(zhì), 在光華大學先后開設十余門課程 , 他講課引經(jīng)據(jù)典, 深受學生喜愛。D.1937 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 身居淪陷區(qū)常州的呂思勉, 不齒于行人向城門口的日本崗哨脫帽行禮的行為 , 發(fā)誓光復后才戴帽子。E. 呂思勉不喜結(jié)交知
9、名人士, 更不涉足無謂的社會交際, 沒有學歷學位 , 遵從父訓 , 一生唯好教書 , 從小學到大學各學段學生都教過。3.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史學家 , 呂思勉先生治學成功的要素有哪些?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2、閱讀下面的文字, 完成問題。中國古典文化的傳燈人94 歲的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就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傳燈人。她師從古典詩詞名家顧隨教授。葉先生大學時的詩詞習作就已被老師顧隨驚嘆“青年有清才若此” , 到中年 , 更是獲得文史大家繆鉞“實大聲宏 , 厚積薄發(fā) , 迥異于前代諸女詩人者矣”的揄揚 ; 至于學術成就 , 老師顧隨在她23 歲時已經(jīng)斷定“截至今日, 凡所有法 , 足下已盡得之” , 鼓勵葉嘉
10、瑩自立門派;尤其她將西方理論的研究方式引入古典詩詞研究領域的大膽嘗試, 更是引得繆鉞主動來信盛贊, “繼王國維人間詞話之后, 對中國詞學之又一次值得重視的開拓”。其成就之高, 在當今是首屈一指的。葉先生畢生致力于中國古典詩詞的教學研究與普及。倡導以吟誦為主、 對兒童進行古詩教學成為這位自感“老之已至”的學者的工作重點, 她為兒童編寫古詩讀本, 親自讀誦吟唱, 乃至參加電視節(jié)目親身示范。 “只希望在傳承的長流中 , 盡到我自己應盡的一份力量。 ” 葉嘉瑩說。葉嘉瑩認為 , 古詩詞教育能使孩子們與古典文化相通: “關鍵在于選入教材的是不是精華之作 , 老師能不能把其中的精華講解清楚。選的是糟粕的話
11、也沒什么用。選的是精華,老師能把精華講出來, 才算達到目的。 ”“好的老師應該把詩詞里的生命教出來, 讓詩詞有一種興發(fā)感動?!比~嘉瑩說。詩教是古代的教育傳統(tǒng), 而這個時代的詩教, 對她而言 , 就是讓詩從抽象變?yōu)榫唧w, 使今人也能體會當時詩人的感情、意念、理想等, 使詩詞活起來。她曾在加拿大為幼兒園的孩子們講古詩詞, 一出手就用杜甫的絕句 :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睂W界往往以為杜詩沉郁頓挫、 意蘊豐富 , 非經(jīng)人世者難解其中況味 , 乃至歷代對其的闡釋、集注都有上百種。 但葉嘉瑩認為 , 不能看低小孩的智能而讓他們讀淺近的詩歌 , “要選擇真正好的作品 , 只
12、要老師講得明白 , 他們一樣會理解 , 一樣能背下來。讓小孩子學駱賓王的鵝并不合適, 這不能算一首好詩, 只是駱賓王小時候的習作, 對孩子們學詩、作詩沒有意義?!比~嘉瑩先用了杜甫的畫像讓孩子們認識這名詩人 , 再用地圖讓孩子們了解杜甫顛沛流離的生活境況 , 最后回到詩歌本身 , 向孩子們講解這首詩是杜甫出外散步、 看見春天的美景而作。葉嘉瑩講完一句 , 就畫一幅圖以加深孩子們的理解 , 全詩講完后 , 她再帶領他們背誦、吟唱, 孩子們由此對古詩饒有興味 , 學得非常快。當時她給孩子們留了“門前小松鼠, 來往不驚人”兩句詩當作業(yè)。有一個小朋友續(xù)出了“松鼠愛松果, 小松家白云”這樣饒有意趣的句子。
13、“詩不是抽象的東西 , ”葉嘉瑩說 ,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 詩是感情的活動, 情動于中而形于言。 小孩子學詩 , 就是讓他們對天地草木鳥獸、對人生的聚散離合都有關懷的愛心?!钡F(xiàn)在的一些做人方式令她不能理解。生于“燕京之舊家” , 葉嘉瑩“提倡弱德之美,要求自己在艱難困苦中亦能持守;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也就是待己嚴待人寬 ; 日三省吾身 這樣的性格是我從小受到的教育使然, 在這種文化里強調(diào)人的弱德, 而非當一個強取豪奪、 不擇手段的強者”?,F(xiàn)在的“讀經(jīng)”讓她有點看不懂。 她看到報紙上說 , 一些讀經(jīng)班單讓孩子背書 , 老師不講解內(nèi)容 , 像唱歌一樣帶著孩子背, 孩子連字都認不全, 只能跟著
14、老師唱?!罢`人子弟?!比~嘉瑩評價 , “讀書當從識字始, 字都不認、道理都不懂, 背來有什么用 ?”葉嘉瑩認為 , 應該以“興道諷誦”的方式, 老師先讓孩子認字, 告訴他詩里寫了什么,讓他明白詩人的感動何在。而“道” , 則在于以講解來引領?!敖绦『⑹且徊揭徊絹? 現(xiàn)在的情況是老師都不懂 , 學生亂背 , 錯字別字都不通 , 背得再多有什么用 ?”葉嘉瑩反問。在古與今、 中與西、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 , 作為一名學者 , 葉嘉瑩以辯證眼光觀之。 近體詩與現(xiàn)代詩 , 在她看來“各有所得, 各有所失” , 都有上品與劣作。但與古典詩歌強調(diào)內(nèi)心的興發(fā)感動不同 , 現(xiàn)代詩更側(cè)重于機智、技巧、安排、造作,
15、 看得出制造痕跡, 它的根基與美感更來自西方 , “接受外國傳統(tǒng)、受到外國詩歌影響”?!昂m的白話詩如果用白話說出來, 就沒有詩的意思了, 所以只能變個花樣、 加入技巧 ,制造一些艱難 而古詩用古詩的方法說有意味, 用白話說, 同樣也有意味。 ”葉嘉瑩說。 在她看來, 顧城的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是很靈巧的句子,但如果用于兒童教育, “小孩不見得有什么體會”。葉嘉瑩親自體會到了古典詩歌里面的美好、高潔的精神。她希望能把這扇門打開, 把不懂詩的人牽引進來。“這就是我一輩子不辭勞苦做的事情?!彼l(fā)出感慨, “如果到了那么一天 , 我愿意我的生命結(jié)束在講臺上?!毕?/p>
16、關鏈接葉嘉瑩 , 號迦陵 ,1924 年生于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自 1945 年從輔仁大學國文系畢業(yè)后擔任中學教師開始 .葉嘉瑩至今未曾中斷她的古詩詞教學。從1954 年起先后在臺灣大學、淡江大學、 輔仁大學任教 ,1966年開始擔任哈佛大學客座教授,1969 年定居加拿大 , 任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 也是加拿大皇家學會唯一華裔院士。作為一個承習“新知識, 舊道德”家教的女子, 葉嘉瑩站在通往詩詞王國的道路上,誨人不倦 , 度人無數(shù)。葉嘉瑩歷經(jīng)喪亂, 晚年喪女 , 詩詞給她力量 , 葉嘉瑩借詩渡過憂患 , 獲得療愈。1. 下列理解和分析 ,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葉嘉
17、瑩認為 , 古詩詞教育想要達到目的關鍵在于選材和講解。只有選擇精華之作 , 并把精華講出來 , 才能讓孩子們與古典文化相通。B. 詩教是古代的教育系統(tǒng), 而今對葉嘉瑩來說 , 就是讓詩從抽象變?yōu)榫唧w , 使讀者體會當時詩人的感情、意念、理想等, 使詩詞活起來。C.在葉嘉瑩看來 , 現(xiàn)代詩更側(cè)重于機智、技巧、安排、造作, 看得出制造痕跡 , 它的根基與美感更來自西方 , 與古典詩歌強調(diào)內(nèi)心的興發(fā)感動不同。D.葉嘉瑩從小就接受詩詞方面的正規(guī)教育, 詩詞伴其一生 , 尤其是在歷經(jīng)喪亂、 晚年喪女的時候, 詩詞又給了她力量, 使她渡過憂患, 獲得療愈。2. 下列對傳記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確的一
18、項是()A. 葉嘉瑩提倡“弱德之美”, 生于“燕京之舊家”的她從小受到的教育讓她要求自己在艱難困苦中能持守;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也就是待己嚴待人寬; 日三省吾身。B. 正是因為葉嘉瑩自感“老之已至”, 所以內(nèi)心始終有一種傳承中國文化的緊迫感, 她把對兒童進行古詩教學當作重點工作, 她為兒童編寫古詩讀本, 親自讀誦吟唱, 乃至參加電視節(jié)目親身示范。C.葉嘉瑩對讓孩子們背書 , 老師不講解內(nèi)容 , 像唱歌一樣帶著孩子們背 , 孩子們連字都認不全 , 只能跟著老師唱的 “讀經(jīng)”方式頗有微詞 , 并說這樣會“誤人子弟”。D.作為一名學者 , 葉嘉瑩以辯證眼光看待古與今、 中與西、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的關系
19、 , 在她看來近體詩與現(xiàn)代詩“各有所得 , 各有所失” , 都有上品與劣作 , 但古典詩歌更強調(diào)內(nèi)心的興發(fā)感動。3. 如何理解葉嘉瑩先生就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傳燈人?請結(jié)合文本從幾個方面做簡要概括。3、閱讀下面的材料, 完成問題。不為人知的氫彈功臣: 于敏少年時代的于敏是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淪陷區(qū)度過的, 童年亡國奴的屈辱生活給他留下慘痛的記憶 , 也激發(fā)了他為國解難的愿望。上大學后 , 于敏在理論物理方面的天賦很快展現(xiàn)出來, 并以驚人的記憶力和領悟力贏得教授們的欣賞。 畢業(yè)不久 , 他被慧眼識才的錢三強、 彭桓武調(diào)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專心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 當時 , 國內(nèi)沒人懂原子核理
20、論 ,他就拼命學習 , 很快掌握了國際原子核物理的發(fā)展情況和研究焦點, 站在了國際前沿。60 年代初 , 有關部門做出部署 , 要求氫彈的理論探索先行原子彈研究一步。于是,錢三強找于敏談話 , 讓他參加氫彈原理研究。 從基礎研究轉(zhuǎn)向氫彈研究工作, 意味著自己必須放棄光明的學術前途 , 隱姓埋名 , 長年奔波。 但是 , 于敏欣然服從了組織的安排, 開始新的研究。 從原子彈到氫彈 , 按照突破原理試驗的時間比較, 美國人用了七年零三個月, 前蘇聯(lián)用了四年零三個月 , 其中主要一個原因就在于計算的繁復。再加上我們的設備不足, 國內(nèi)當時僅有的一臺每秒萬次的電子管計算機, 有 95%的時間是分配給有關
21、原子彈的計算的, 只留下 5%的時間給于敏負責的氫彈設計。于是, 于敏領導下的工作組就人手一把計算尺,廢寢忘食地計算 , 直至獲得所需的數(shù)據(jù)。 從 1960年到 1965 年初 , 在艱難的科研攻關中 , 于敏帶領同事們發(fā)現(xiàn)了實現(xiàn)氫彈自持熱核燃燒的關鍵, 找到了突破氫彈的技術途徑, 形成了從原理、 材料到構型完整的氫彈物理設計方案。 5 個多月后 , 中國第一顆氫彈試驗圓滿成功。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 中國人只用了兩年零八個月的時間, 創(chuàng)造了研制氫彈的世界紀錄! 爆炸成功后, 于敏接著對氫彈的小型化、 提高比威力等作了優(yōu)化設計 , 并定型為我國第一代核武器裝備部隊。20 世
22、紀 80 年代 , 在原子彈、 氫彈等技術相繼突破后 , 一些曾經(jīng)和于敏共同奮戰(zhàn)在核武器研制一線的骨干相繼離開九院 。于敏也曾在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 : 回去做基礎研究。 但是 ,他稍加權衡就放棄了離開九院的想法。 他對別人說 : “雖然下面還有不少人 , 但掌握物理設計全面的也就是自己了。 在這個時候把任務全交給下面 , 顯然是不行的。 ”因為他知道 , 第一代熱核武器雖然解決了有無的問題 , 但性能還需提高 , 必須發(fā)展第二代核武器。于是 , 他留了下來, 突破第二代核武器技術和中子彈技術。 正是由于于敏等科學家們的先見之明, 中國在禁止地上核試驗后 , 及時轉(zhuǎn)入地下核試驗 , 隨即又在全面
23、核禁試前取得了應有的試驗數(shù)據(jù) , 使中國的核武器事業(yè)始終沒有受到影響。 可以說 , 在中國核武器發(fā)展里程中 , 于敏所起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于敏為人謙虛 , 待人誠懇。 他給同事講東西從來不保留 , 從來不怕別人超過自己。 改革開放后 , 一些中青年科學工作者在他的啟迪下 , 寫出一些頗有見地的論文 , 寫上他的名字請他審閱時 , 他常常把自己的名字抹掉。 由于極為平易近人 , 于敏私下里被同事和晚輩們親切地稱為“老于”“于老爺子”。目前 ,88 歲高齡的于敏仍是單位的重要“顧問”。每每遇到難題或重大決策時 , 就會想到要請“于老爺子”出山 , 以他平生所學 , 繼續(xù)為祖國的核物理事業(yè)提供寶貴
24、的咨詢和建議?!咀ⅰ烤旁?: 第九研究院 , 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1965 年 1 月 , 于敏奉命調(diào)入此。【相關鏈接】于敏記憶力驚人, 平時很少記筆記, 但他滿腦子裝的都是數(shù)據(jù)??看罅康臄?shù)據(jù), 他能很快對一個事物做出物理判斷。這是一項特殊的本領, 被簡稱為“粗估”。這種“粗估”方法被何祚庥院士稱為理論研究的靈魂。( 摘自我所了解的“氫彈之父”于敏) 1955 年 , 以朝永振一郎 (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 為團長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場論方面的代表團訪華 , 對于敏的才華和研究成果大為驚嘆。 回日本撰文 , 稱于敏為中國的“國產(chǎn)土專家一號”。對此 , 于敏說 , “土專家”不足為法
25、, 科學需要開放交流和廣闊視野 , 但留學后須“回國再給國家做點事兒”。 ( 摘自陳海波于敏 : 愿將一生獻宏謀 )“我們國家沒有自己的核力量, 就不能有真正的獨立 一個人的名字, 早晚是要沒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 便足以自慰了?!?1988年被正式解封的于敏, 這樣對記者說。( 摘自余曉潔絕密忠誠記中國氫彈功勛、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于敏院士)1. 下列對傳記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當?shù)囊豁検?)A. 于敏不但有科學的直覺, 也不乏戰(zhàn)略的眼光。 他預見到世界核武器發(fā)展的趨勢, 加快了我國核武器研究的進程, 從而保證了我國核武器事業(yè)的順利發(fā)展。B. 于敏認為 , 科學需要開
26、放, 應該交流 , 互相啟發(fā)。所以 , 他主張所有的科學研究工作者都應該出國 , 以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C.于敏重視對年輕科技工作者的培養(yǎng) , 他積極為他們的成長提供發(fā)展的平臺 , 為了使年輕人的論文便于發(fā)表 , 他常常在論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D.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原子核理論研究人員, 于敏的才華和研究成果深得物理學界的贊譽, 在學界曾有“國產(chǎn)土專家一號”的美譽。2. 文中說 : “在中國核武器發(fā)展里程中 , 于敏所起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下面哪一項不屬于具體直接的至關重要的作用。()A. 于敏發(fā)現(xiàn)了實現(xiàn)氫彈自持熱核燃燒的關鍵, 找到了突破氫彈的技術途徑, 形成了從原理、 材料到構型完整的氫
27、彈物理設計方案。B. 于敏帶領團隊, 用兩年八個月的時間, 研制成功我國第一顆氫彈, 創(chuàng)造了研制氫彈的世界紀錄。C.于敏長期領導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 , 突破第二代核武器技術和中子彈技術, 使中國的核武器事業(yè)始終沒有受到影響。D.童年亡國奴的生活讓于敏深感屈辱, 激發(fā)了他為國解難的情懷, 正是這種強烈的民族情感,成為日后于敏從事核武器研究的精神3. 作為一名不為人知的氫彈功臣 , 于敏有哪些精神 ?請結(jié)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4、閱讀下面的文字, 完成問題。1967 年他在探究生命的密碼5 月 , 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鄭州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給他取名“一公”, 就是一心為公的意思。父母對他要求格外嚴
28、格, 他也一直比別人更加刻苦。1985 年施一公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保送到清華生物系, 成為生物系復系后的首屆本科生。1990 年初 , 施一公赴美深造, 在全美一流的約翰. 霍普金斯大學醫(yī)學院攻讀生物物理學及化學博士學位由于他敏銳地指出導師在演算上的一個錯誤, 被導師刮目相看, 成為導師眼里最出色的學生。1997 年 4 月 ,施一公還未完成博士后研究課題, 就被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聘為助理教授。短短 9年間 , 他就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最高級別的教授職位,并很快成為學校分子生物學系的領軍人物。2008 年2 月,40歲的施一公毅然辭去普林斯頓大學終身執(zhí)教的職務, 從美國辭職回到中國 , 受聘為
29、清華大學終身教授,并出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yī)學研究院副院長。施一公的辭職回國在全世界學術界引起一定的震動。有朋友勸阻他: “你現(xiàn)在豪情萬丈, 但用不了兩年, 就會被國內(nèi)的大染缸染得看不出顏色?!笔┮还貞f : “回國就是回家。我的意志很堅定, 國內(nèi)學術界的潛規(guī)則改變不了我?guī)资晷纬傻娜烁窈妥鍪路绞?。國?nèi)的科研環(huán)境目前不比美國好, 但將來的發(fā)展一定會比美國強?!笔┮还貒?, 迅速組建了實驗團隊, 除了他 , 全都是年輕的博士生。阿爾茨海默癥 , 又稱老年癡呆癥, 是一種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據(jù)統(tǒng)計 , 該癥已是發(fā)達國家花費最高的疾病之一, 我國目前約有500 萬該癥患者 , 占世界發(fā)病總數(shù)的1/
30、4 。而到 2050 年 ,估計全球每85 人就有 1 人罹患該病。人類曾經(jīng)花了很大氣力鑒定老年癡呆癥的起因, 終于找到分泌酶是最重要的“罪魁禍首”??梢恢币詠淼慕Y(jié)構研究卻屢屢碰壁, 在結(jié)構決定功能的科學世界里, 如果連這個蛋白長什么樣都看不見, 就很難解釋它的發(fā)病機理, 更別提藥物研究了。如今 , 獲得 分泌酶復合物的三維結(jié)構 , 已成為全球生命科學領域最熱門的研究課題之一。早在 2004 年 , 還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的施一公, 就把目光鎖定在這個全球科學家都“心照不宣”的結(jié)構生物學制高點,但研究卻始終停留在初級階段, 令他非常痛苦。施一公回國后 , 也把攻克這個世界級難題的夢想帶回了清華。
31、研究這個課題就像打仗一樣, 需要與時間賽跑, 這讓一向和藹的施一公有時也變得嚴厲。 2014 年春節(jié) , 新婚的馬丹和盧培龍硬著頭皮請了三天假回家見父母??煞敌:? 還是被他說了幾句 , “實驗室還有7 位同學都在這兒過的年, 到這個份上了, 必須玩命?!笔┮还f , “相比院士二字, 我更喜歡別人稱我為老師, 這是莫大的尊稱?!彼彩沁@樣一位謙恭而偉岸的師者,激勵那些年輕而積極向上的靈魂, 夜以繼日地拼搏, 終于讓“白手起家”的中國科學家領跑全球。2014 年 6 月 29 日 , 英國自然雜志以長文形式在線發(fā)表了這個讓全世界頂尖生物學家都為之一震的驚人發(fā)現(xiàn)。它也是罕見的, 讓世界頂級期刊
32、細胞科學“瘋搶”的重大成果?!斑@是我科學生涯里最耀眼的成果: 甚至超過了迄今為止所取得的所有成果的總和?!睔w國六年, 一向用詞嚴謹?shù)氖┮还铺旎牡赜眠@樣的評價為這個成果做了注腳。2015 年 7 月 8 日上午 , 施一公在學生畢業(yè)典禮上發(fā)表演講, 他說 : “我們?yōu)槭裁磥泶髮W呢?我以為 , 是學做人 , 是學做一個健全的、有自信的、尊重別人的、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學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這樣的人。清華就是這樣一所大學, 我們的師生就是這樣的一批清大華人! ”( 選自人物傳記同名文章, 有刪改 )相關鏈接施一公回國以來 , 先后把 70 多名世界優(yōu)秀人才引回清華大學全職工作。 2010 年 , 一
33、支由世界一流學者組成的國際評估組來到清華 , 評估的結(jié)果是 : 清華大學生命學科發(fā)展態(tài)勢很好 , 其中結(jié)構生物學學科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摘編自新聞晨報)施一公堅持給本科生上課, 每年將近100 個課時。“施老師不僅教給我們科研的方法, 更讓我們懂得了堅持、協(xié)作和擔當?!薄懊看斡龅嚼щy , 都會從他那里獲得無限的激情什么灰心喪氣都沒有了?!睂W生們這樣說。他總是盡力啟發(fā)學生思維 , 希望學生挑戰(zhàn)他的推,理, 反對迷信權威。 他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興趣 , 曾說 , “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 , 讓學生們覺得做科研很酷 , 而不是嫌錢很酷?!? 摘編自“搜狐網(wǎng)”)最好的支持是以你們在美國堅守的職業(yè)道德
34、標準為中國服務。我相信, 在科學和研究中 , 中國和美國應該堅持同祥的職業(yè)道德和倫理價值觀。( 摘自施一公致海外華人科學家的信)1. 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 施一公在學習上一向刻苦努力,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物系 , 成為生物系恢復招生后的第一批本科生。B.1990 年初 , 施一公到美國攻讀生物物理學及化學博士學位。他憑借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生40 歲時 , 他毅然回國成為清華大學終身教授 , 并擔任生命科學與醫(yī)學研究院副院長。C.當有人勸阻施一公回國時, 他說“回國就是回家” , 這句話充分體現(xiàn)了施一公勇于擔當?shù)闹魅斯庾R以及拳拳的愛國之心。D.施一公團隊的科研
35、成果讓世界震驚, 他自己也感到很自豪, 聲稱這是他科學生涯里最耀眼的成果 . 甚至超過了他所取得的所有成果的總和。2.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當?shù)膬身検?)()A. 施一公從小被父母嚴格要求, 連他的名字都帶有“一心為公”的色彩, 這對施一公后來以科學報效祖國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B. 施一公在霍普金斯大學學習期間, 因為不迷信權威而受到導師贊賞, 還未畢業(yè)就被學校聘為助理教授 , 以后又成為學校分子生物學系的領軍人物。C.施一公敢于挑戰(zhàn), 勇于創(chuàng)新 , 他在課題上選擇了分泌酶復合物的三維結(jié)構這一世界級生物學難題 , 組建的團隊除自己外都是年輕的博士生。D.施一公意志堅定, 回國后
36、不僅沒有如朋友所預言的那樣被國內(nèi)學術界的潛規(guī)則所“污染”,而且還讓中國科學家領跑全球。E. 施一公特別看重與國際接軌, 他在致海外華人科學家的信中, 闡明了自己的觀點, 認為海外華人科學家應該用美國的道德標準為中國服務。3. 施一公回國后 , 為中國的教育和科學帶來了怎樣的影響?請結(jié)合材料加以分析。5、閱讀下面的文字, 完成問題。最具中國性的文人梁實秋提起梁實秋 , 很多人都會條件反射般地想到“資本家的乏走狗”“與抗戰(zhàn)無關論”之類的名稱 , 想到他與魯迅 , 與左翼文人之間的爭論和恩怨。如果我們拋開這些 , 而以一個客觀的立場來衡量他 , 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與我們的成見不一樣的梁實秋。魯迅、梁實秋都
37、是現(xiàn)代中國屈指可數(shù)的大家 , 他們一個深刻 , 一個通達 ; 一個銳敏 , 一個溫煦 ; 一個憂郁沉痛 , 一個曠達瀟灑 ; 一個終生與現(xiàn)實苦斗而身心疲憊 , 一個與現(xiàn)實保持距離而潔身自愛。兩人區(qū)別甚大 , 然又各具風采。梁實秋晚年曾云 : “曳杖街頭人不識 , 綠窗前營自家生計 , 富與貴 , 浮云耳?!闭\如此言 , 梁實秋一生淡泊名利 , 胸襟灑脫 , 對人生 , 他總是保持著一種充滿智慧的微笑 , 而且 , 一直笑到最后。 梁錫華在一葉知秋 中評論他說 : “他有胡適先生的溫厚親切 , 聞一多先生的嚴肅認真 , 徐志摩先生的隨和風趣。 ”而余光中對他的印象是 : “他的談吐 , 風趣中不
38、失仁藹 , 諧謔中自有分寸 , 十足中國文人的儒雅加上西方作家的機智 , 近于他散文的風格?!绷簩嵡锸撬且淮骷抑凶罹哂小爸袊浴钡淖骷抑?他的生活習慣、審美趣味、處世態(tài)度等都具有傳統(tǒng)中國文人的影子。他出生、成長于北京, 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很深,對古老中國在情感上具有一種親切感。因而盡管他在清華學校受的是美式教育, 后又赴美留學, 但他骨子里卻還是中國化的。然而 , 恰是這個最具“中國性”的作家后半生卻是飄零孤島 , 遠離故土 , 飽受相思之苦。 1987 年 11 月 , 梁實秋病逝于臺北 , 遵照他“覓地埋葬 , 選臺北近郊墳山高地為宜 , 地勢要高”的遺囑 , 被安葬在臺灣淡水北新莊北海
39、公園墓地。梁夫人透露說 : “為的是讓他能夠隔海遙望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贝藭r, 讓人不禁想起那千古名句: “鳥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奔认冶? 唏噓不已。1937 年 7 月 28 日 , 北京城陷入日軍的鐵蹄之下, 作為一個最具中國性的文人, 梁實秋內(nèi)心無比沉痛 , 他涕泣著對大女兒梁文茜說 : “孩子 , 明天你吃的燒餅就是亡國奴的燒餅了。”北京淪陷后 , 梁實秋面臨著走或留的兩難選擇。走,意味著要拋妻別子, 遠離年邁的父母 , 任由他們在日軍的鐵蹄下浮沉; 留, 則意味著要忍受亡國奴的恥辱, 甘當日軍鐵蹄下的順民??紤]再三 , 他最終決定只身逃離北京。他先到天津 , 后轉(zhuǎn)道濟南奔赴南京
40、。在濟南車站 ,梁實秋遇到他從前的一位學生。兩人之間的對話耐人尋味: “老師到哪里去 ? ”“到南京去?!?“去做什么 ? ”“赴國難, 投效政府 ,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薄皫熌改??” “我顧不得她 , 留在北平家里?!闭褶D(zhuǎn)抵達南京后, 情況并不像他所預期的那樣樂觀: “到南京我很失望”“南京在敵機轟炸之下 , 人心浮動”“各方面的情形很亂”。南京政府對于梁實秋等知識分子如何安置遲遲沒有著落, 他油然生出“報國有心、投效無門之感”。周旋兩天后 , 梁實秋接到的命令是“急速離開南京, 在長沙待命”。 在開往長沙的船上, 面對“傷兵難民擠得船上甲板水泄不通”的情景 , 梁實秋“精神陷入極度痛苦”。
41、三天后 , 抵達岳陽 , 洞庭湖煙波浩森, 岳陽樓巍然高聳。于此地 , 梁實秋想起了漂泊一生、有家難歸的杜甫, 感慨萬端 , 心頭涌起杜甫的詩句: “留滯才難盡 , 艱危氣益增。 圖南未可料 , 變化有鯤鵬。 ”亂世羈旅 , 千古同嗟 , 想必梁實秋此時對杜甫這首詩的理解更有一份身世之慨吧。1938 年夏 , 梁實秋以參議員身份來到重慶, 幾經(jīng)周折 ,定居于重慶北碚。他與吳景超、龔業(yè)雅夫婦合建了一所瓦房,取名“雅舍” , 不過是一所標準的四川鄉(xiāng)下的低級茅舍, “窗戶要糊紙, 墻是竹篾糊泥制灰, 地板踩上去顫悠悠的吱吱作響”。居重慶期間 , 梁實秋受遨出任教科書編委會主任一職?!翱箲?zhàn)期間我有機會
42、參加了這一項工作 , 私心竊慰 , 因為這是特為抗戰(zhàn)時期需要而作的?!北M管任編委會一職全天工作,他卻拒絕接受薪金, 原因是他認為自己作參政員已領了一份津貼。當時他并不寬裕, 以至于家人來到重慶后 , 生活立即陷入困頓之中, 即使這樣 , 他仍然堅持拒絕接受薪俸, 并坦言 :“人笑我迂, 我行我素?!绷簩嵡锞哂猩詈竦闹袊膶W基礎 , 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 , 能在平凡中顯真誠 , 于小節(jié)處蘊含哲理 , 最合乎知識分子的品味和格調(diào) , 既博且雅 , 一派從容 , 篇幅雖不長 , 但能讓人體會人生 , 參悟智慧。梁實秋精研西洋文學 , 但下筆卻是最道地的中文 , 在溫柔敦厚中又能力求儒雅簡潔 , 絕無
43、生硬歐化的痕跡。同時 , 我們也該看到他由家國之痛所引發(fā)的身世之感: “冬天一到 , 蚊子自然絕跡 , 明年夏天誰知道我還是否住在雅舍。 ”跳躍的筆鋒 , 轉(zhuǎn)折的語意 , 清晰地傳送出梁實秋內(nèi)心的漂泊感和憂患感。1. 作者說梁實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國性的作家之一”, 下列不屬于其“中國性”具體表現(xiàn)的一項是()A. 北京淪陷 , 無比沉痛 , 不愿做亡國奴, 拋家棄子 , 勇赴國難 , 投效政府。B. 為國做事 , “私心竊慰” , 生活困頓, 仍然堅持拒絕接受教科書編委會薪俸。C.后半生飄零孤島, 遠離故土 , 飽受相思之苦, 死后也要葬于高地, 遙望祖國。D.梁實秋與魯迅都是現(xiàn)代中國
44、屈指可數(shù)的大家。兩人區(qū)別甚大, 然又各具風采。2. 下列對文章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 錯誤的兩項是 ()()A. 梁實秋因深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 生活習慣、審美趣味、處事態(tài)度等都具有傳統(tǒng)中國文人的影子, 是迄今最具有“中國性”的作家之一。B. 全文主題鮮明, 思路清晰 , 語言暢美 , 運用敘述、 描寫、 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為讀者客觀地呈現(xiàn)了梁實秋先生可敬的精神風貌。C.面對“傷兵難民擠得船上甲板水泄不通”的情景, 梁實秋“精神陷入極度痛苦”。這其中既有國破之痛 , 也有自己不被重用的失落之感。D.提起梁實秋的名字, 很多人都會條件反射般地想到“資本家的乏走狗”之類的名稱, 可見他們對梁實秋的成見
45、頗深。E. 從字里行間 , 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梁實秋是飽含著深深的敬意與贊美之情的, 相較于魯迅 ,作者更喜愛梁實秋。3. 簡析第段中引用傳主以及梁錫華、余光中言論的作用。6、閱讀下面的文字, 完成問題。一生成一事袁芳“凡是偉大的 , 必定簡單。”列夫 ?托爾斯泰如是說。對李德才而言 , 愛上磁性液體 , 理由很簡單 , 但是把磁性液體研究明白 , 并且站到這一研究領域的世界前沿 , 使其應用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 , 這應該是偉大的。題記20 世紀 80 年代的一天 , 一位美藉華人學者來京講學, 隨身帶著一小瓶被列為高度機密的磁性液體。 在這名學者演示磁性液體時, 當時還是研究生的李德才被眼前
46、的景象深深吸引靜止時平凡無奇的液體, 在磁鐵的作用下, 竟變成一朵朵形狀各異的蓮花, 似柔實剛 , 能伸能屈。:這種充滿神秘力量的材料讓李德才著迷: “從那時起, 我就知道我永遠不會放棄它, 我必須研究它?!睆?1992 年入校攻讀博士學位起 , 李德才一直在北京交通大學深居簡出、 潛心研究。 要知道 , 在以交通信息為優(yōu)勢學科的北京交通大學 , 磁性液體的研究基礎薄弱 , 在學??芍^是冷門領域。對于李德才來說 , 這冷板凳一坐就是十年。導師袁祖貽教授說 : “德才憨厚樸實 , 待得住 , 很刻苦 , 很好學 , 能干成大事 ! ”袁祖貽很看好李德才, 最初給他定了一個方向, 研究青島鐵路局的
47、火車軸承密封件。內(nèi)行都明白 , 導師推薦的研究方向, 意味著有前途, 好畢業(yè) , 多少學生求之不得。 然而李德才卻搖頭拒絕了: “我還是想搞我的磁性液體, 更有挑戰(zhàn) , 更有意義 ! ”磁性液體當時在國內(nèi)的研究尚屬前沿, 所以一切實驗條件和實驗方法都需自己去摸索更談不上團隊傳承、團隊合作。 最初 , 李德才的實驗開展得異常艱難, 他用省下的錢買原料和書, 常常到了月底還要向同事甚至學生借飯票。北京交通大學有著相對寬松的治學環(huán)境, 也鼓勵新興學科棄軍突起, 允許部分設備相,互借用。主人白天用, 李德才晚上用, 那幾年 , 他成了“夜貓子” , 晝伏夜出, 甚至熬至深夜 ,靜靜地等候著實驗結(jié)果出爐
48、?!白鰧嶒灂r正值夏天, 李老師在那兒做實驗, 外面三十六七攝氏度, 把烘箱從零上三十六七攝氏度降到零下四十攝氏度, 需要七八個小時, 測試器件還需要在箱內(nèi)待四個小時, 基本上, 一次實驗就是一個通宵?!痹?jīng)與李德才并肩作戰(zhàn)的學生王長有說。關于如何制備磁性液體, 當時美、日等國都進行了技術封銷, 能拿到手里的資料非常有限。李德才至今保存著當年從導師那里復印的原始材料, 當年 , 他就是從這些珍貴卻有限的資料中“沙里淘金”的。2013 年 , 李德才站在人民大會堂國家科技獎勵大會的領獎臺上, 以第一獲獎人身份榮獲國家技術發(fā)明獎二等獎。他花費20 年時間, 成功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 研制出了具有我
49、國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磁性液體。近三十年來 , 李德才把自己的光與熱全部奉獻給了磁性液體這一研究領域。如今 , 他率領的磁性液體研究團隊已研制出多種可與國際同類產(chǎn)品相媲美的磁性液體, 為我國國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成功地將磁性液體應用到國防科工的諸多領域, 節(jié)約經(jīng)費和創(chuàng)造產(chǎn)值數(shù)百億元。北京交通大學校長寧濱這樣評價李德才: “李教授常說我做某件事的時候, 總是覺得這就是我可以做一輩子的事,只有做完做好這一件, 我才會去做下一件 , 他的執(zhí)著看起來有些迂腐 , 有些落后 , 但正是他無視困難, 拒絕外界誘惑和不必要的消耗, 把欲望和算計拋在腦后 , 才能保持頭腦的清醒和活躍 , 才有靜得下來 ,
50、 愿意付出十年成一事的努力和耐心 , 才能享受夢想成真的大快樂?!? 選自光明日報, 有刪改 )1.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 正確的一項是 ()A.20 世紀 80 年代 , 李德才初次見到磁性液體便被深深吸引,為了研究磁性液體, 他進人北京交通大學 , 從此深居簡出,攻讀博士學位。B. 導師袁祖貽很看好李德才, 給他推薦了研究方向。導師推薦研究方向, 很多人求之不得, 但李德才拒絕了導師的推薦并堅持自己的研究方向。C.北京交通大學治學環(huán)境相對寬松, 鼓勵新興學科異軍突起, 讓李德才有機會借用部分設備進行實驗 , 這是李德才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D.幾十年來 , 李德才專注于磁性液體的研究, 研制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產(chǎn)品. 使我國的磁性液體研究站在了世界最前沿。2.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告牌租用協(xié)議樣本3篇
- 戶口遷移全權代理3篇
- 城市供水設施水箱招標2篇
- 糧食倉儲企業(yè)綠色經(jīng)濟企業(yè)綠色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考核試卷
- 生物質(zhì)能源產(chǎn)業(yè)政策解讀考核試卷
- 窄軌機車車輛材料選用與應用考核試卷
- 美容儀器在皮膚管理技術的研究與發(fā)展考核試卷
- 電聲器件在家庭影院系統(tǒng)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2025員工借用合同格式范本
- 2025電子產(chǎn)品銷售合同電子產(chǎn)品銷售合同模板
- 2024中考英語必考1600詞匯分類速記表
- 江蘇泰州市泰興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國有企業(yè)招聘筆試題庫2024
- 2024年風力發(fā)電運維值班員(技師)技能鑒定考試題庫-下(判斷題)
- DL∕T 1709.3-2017 智能電網(wǎng)調(diào)度控制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 第3部分:基礎平臺
- 考核辦法和考核方案
- 化妝品生產(chǎn)OEM合同書
- 海上CANTITRAVEL平臺樁基施工關鍵技術應用v7
- 有色金屬冶金概論課程教案
- 華為MA5800配置及調(diào)試手冊
- 2023-2024年電子物證專業(yè)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