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1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設計 (新版_第1頁
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1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設計 (新版_第2頁
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1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設計 (新版_第3頁
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1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設計 (新版_第4頁
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1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設計 (新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目的:1積累與本課有關的基礎知識。2學習描寫景物的基本方法。3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追求新鮮知識的童心。教學時間:2課時第1課時教學目的1 識字、解詞,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2理清文章脈絡,整體感知課文。教學內容與步驟情景激趣: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省紹興市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出身于沒落的封建家庭,幼時受過詩書經傳的教育,稍長又喜雜覽,讀了許多野史雜記。1898年到南京求學,四年后東渡日本留學。初學醫(yī),后棄醫(yī)從文。1918年5月發(fā)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抨擊吃人的舊禮教和封建制度,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1927年10月,定居上海

2、,參加左聯的領導工作,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左翼文藝運動的主將。1936年10月 19日病逝于上海。著作有雜文、小說、散文、詩歌等,收在魯迅全集里近一千萬字。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最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閑靜”,寄一些安慰而寫的,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    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后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候(12歲到17歲)在這里讀書。作者筆下的

3、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畫面,充滿著生機和活力,里面滲透著作者強烈的感情,閱讀時要細心品味;文章寫景狀物、敘事寫人真切具體,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的。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讀課文。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求用序號標出分別標出描寫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的內容,并標出過渡段,用波浪線標出抒情或議論的文字。在此基礎上理解散文的結構與中心。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校正讀音,積累詞語1校正讀音:    確鑿(záo) 菜畦(qí)  攢(cuán) 拗(o)  桑葚(shèn

4、)  蟋蟀(x shuài) 臃腫(yng  zhng)  腦髓(su)  書塾(shú)  博學(bó)蟬蛻(chán  tuì) 纏絡(chán luò)  竹篩(shi) 覓食(mì)  淵博 (yun) 鼎沸(dng)  人跡罕至(hn)  

5、繡像(xiù)  錫箔(bó)2積累詞語:    (1)確鑿:確實。    (2)似乎:副詞。有“好像”、“仿佛”的意思,表示可能,不確定。    (3)倘若:連詞。有“如果”的意思,表示假設。注意多用于書面語。    (4)纏絡:纏繞聯結。纏、絡同義(纏繞)。    (5)趣味: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6、 (6)牽連:本課指牽扯,糾纏。    (7)高枕而臥:成語。枕頭墊得高高的安心睡覺。比喻無所顧慮。今多比喻不加警惕。也叫高枕無憂。    (8)得失:本課指成功和失敗。    (9)和藹:形容態(tài)度溫和的樣子。藹:態(tài)度親切。    (10)恭敬:對長輩或客人嚴肅而有禮貌。恭敬同義。    (11)質樸:樸素踏實,不做作。    (1Z)淵博:學識精

7、深廣博。淵:深;博:豐富。    (13)陸續(xù):動作或行為先先后后,斷斷續(xù)續(xù)地進行。    (14)相宜:適合。(15)倜儻;灑脫,瀟灑,不拘束。3任選五個詞語組成一段富有創(chuàng)意的話: 一、探究結構學法指導:理解文章整體結構,要注意通過文章的結構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詞語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結構方式為提出對象,對對象進行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點明意義。理解結構要從抓線索或文眼入手。1劃分段落,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9)百草園的生活;部分(10結尾)三味書屋的生活。課堂探討:2本文題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8、從這個題目我們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討論并歸納:文題出現兩處地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學習的場所。作者用“從到”的詞語把它們聯系在一起,帶有比照對比意味。3文章為什么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討論井歸納: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秘色彩,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情趣。4本文的結構有怎樣的特點?明確:渾然一體。標題概括了全文的內容,正文分別寫百草園的生活與三味書屋的生活,中間用一過渡段銜接,兩部分的內容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4本文的構思對我們的寫作有怎樣的啟示作用? 二、理解散文表達的中心學法指導:理解中心,要

9、找出文章的寫作重點和文章中對整體內容進行抒情或議論的部分;指導學生結合上述內容,根據作者的寫作背景、意圖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義;理解這個中心的深刻或新穎之處,并理解這個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達出來的;指導學生理解這個中心對自己的啟示。1對本文表達的中心思想向來有不同的看法?你認為表達了怎樣的中心思想?為什么?明確:觀點一:本文通過幼年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生活的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理由:采用對比的方式,將百草園的清新、亮麗、神奇與三味書屋的昏暗、枯燥、森嚴、無味之間對比,前后分別包含了作者強烈的褒貶之情,從而巧妙地表

10、達了中心。觀點二:表達了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中樂趣。理由:前后并沒有對比關系,是中年的魯迅先生對兒時快樂生活的甜美回憶,是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好奇。百草園中的生活無疑是充滿情趣,但三味書屋的生活,對于童年的魯迅而言也同樣是新鮮而充滿快樂的。我們從作者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描寫中,也不難發(fā)現字里行間洋溢著快樂的情趣。從“黑油的竹門”、大匾等陳設,從那沒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儀式,從同窗趁先生讀書入神時,溜到三味書屋后的小花園“折臘梅”“尋蟬蛻”到人聲鼎沸的課堂,自得其樂的老先生,頗有些成績的繡像,飛速進步的“對課”,處處洋溢著一種成年人回顧往事的樂趣,時時流露出新奇天真和快樂的情趣。 2本文表達的中心

11、思想和表達中心思想的方式對我們有何啟示? 總結固趣: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基本了解了作者,積累了與本課有關的基礎知識,了解了課文的大意,特別是關于課文主旨的討論,讓我們明確了對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見解,對我們將來的閱讀了一定啟示。布置作業(yè)深入理解課文。 第2課時教學目的學習描寫景物的基本方法,通過理解語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學內容與步聚情景激趣上節(jié)課我們大體了解了課文的基本內容,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文中所透露出的魯迅形象與我們平時所了解的怒目金剛式的魯迅形象大不相同。其實真實的魯迅除了橫目冷對千夫指的一面,也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一面,還有富有生活情趣的一面。魯迅先生十分珍惜時間,

12、卻從不把參加體育活動和搞各種有益的文化活動看作是浪費生命,恰恰相反,他把培養(yǎng)多方面的愛好和興趣看作是增長知識,變換方式積極休息的手段。種花。魯迅一生喜愛花草,即使沒有栽種的地方,也愛在書桌上擺一盆綠色的生命。少年時,魯迅就讀了許多有關花木的書籍,像花鏡、蘭惠同心錄、廣群芳譜等。中年的魯迅最愛丁香花和木槿花。1923年,魯迅居住在北京西三條胡同一個四合院,就種了好幾株白色和紫色的丁香花。夏秋之夜,每當夜深人靜,他獨自徘徊在花下,聞著略帶苦澀的香氣,以求解除疲勞。1924年秋天,魯迅在西安講學時,下榻處窗外有一叢盛開的白木槿花,他對花凝視良久,想構思一部楊貴妃的劇本。晚年,魯迅定居在上海大陸新村9

13、號時,還特地在前院種上了夾竹桃、石榴、紫荊、桃花等花木。看戲。魯迅先生從小愛看紹興的戲文。有一次,他還在民間演的目連戲中自告奮勇地扮演了一個角色。1924年夏赴西安講課時,專程去看古老劇種秦腔的演出。魯迅晚年定居上海后,在繁忙的寫作之余,他最大的娛樂就是觀劇、看電影。魯迅常同許廣平一起,攜帶海嬰去劇院看有趣、有教育意義的新戲。他不僅看,且多有評論。篆刻。魯迅先生喜好篆刻,雖刻印不多,卻具備了較深的藝術功底。他少年時代,因叔父周芹候研究篆刻,耳濡目染他學會了刻印的本領。1899年,魯迅在南京讀書時,就曾刻過“戎馬書生”、“文章誤我”、“夏劍生”等印章。在魯迅的著作中,蛻龕印存(代)是魯迅論述篆刻

14、的唯一的珍貴資料。它也是我國印學寶庫中難得的理論之作。猜謎。小時候,祖母常教他猜謎語。事隔30年后,他還在長命燈里,把兒時的猜謎樂事生動有趣地描繪了一番。魯迅還常幽默地用“謎語”來寫信、題書名和做筆名。魯迅用過的一百幾十個筆名里,用“謎語”起的也不少,如“華圉”是隱“當時中國(華)是個大監(jiān)獄(圉)”之意。養(yǎng)魚。有一次,內山完造先生贈送了10尾金魚,魯迅先生特地買來一只素白的金魚缸,和夫人許廣平一同興致盎然地鋪沙、灌水,植種掩映的碧綠水草,小心翼翼地把金魚放進去。魯迅先生很熟悉金魚的生活習性,顧慮到缸面的水苔太密,會影響魚呼吸,他常暫擱手中“金不換”筆,仔細地把這些東西除去。習武。魯迅先生留學日

15、本時學過柔道,回國后在紹興府中學堂執(zhí)教。一次夜行,經過一處荒涼的墳地,忽見一慘白形同鬼魅的東西在前擋道,魯迅趕前去飛起一腳,直踢得那家伙蹌踉倒地,抱頭鼠竄,原來是一個裝神弄鬼的盜墓賊。繪畫。魯迅先生童年時就喜歡繪畫,三十年代曾為自己和別人的書刊設計過封面,也為自己的文章畫過插圖?!熬裏o?!碑嬒窬褪撬?927年6月25日親筆作的一幅,至今保存在他的朝花夕拾·后記里。養(yǎng)壁虎。魯迅先生飼養(yǎng)過壁虎。著名書法家沈尹默五十年代寫的追憶魯迅先生詩云:“雅人不喜俗人嫌,世顧悠悠幾顧瞻;萬里仍舊一掌上,千夫莫敵兩眉尖;窗余壁虎干飯香,座隱神龍冷紫髯;四十余年成一瞑,明明初月上風簾?!保ɡ钍⑾桑┍竟?jié)課

16、我們將深入品味魯迅先生在百草園富有情趣的生活。探究固趣第二步,精讀課文。理解散文的內容及語言。1精讀第二自然段:擬出寫景的線索,并思考作者是怎樣描寫百草園的?不 必 說: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植物)也不必說:鳴蟬、黃蜂、叫天子        (動物)單    是: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動物)         &#

17、160;何首烏藤、木蓮藤、覆盆子  (植物)描寫方法:用特殊的句式有條理地寫出了14種景物和4件趣事(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烏根、摘覆盆子)。詳略結合,突出重點:前兩個“不必說”略寫百草園概貌,“單是就有”則比較詳細地寫百草園一角“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先用兩個“不必說”宕開一筆,突出“單是”的內容。既然“單是”已趣味無窮,可見園子里佳趣俯拾皆是,渲染了百草園是“我的樂園”的感情色彩。層次井然,條理分明。前一個“不必說”寫景物由低到高,后一個寫動物由高到低。整個段落由整體到局部,整體部分從植物寫到動物,局部部分則由動物寫到植物。多種視角結合:   

18、; 有好看的(視覺):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肥胖的黃蜂,輕捷的叫天子。    有好聽的(聽覺):鳴蟬在樹葉里長吟,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     有好玩的(觸覺);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的斑蝥,有可以牽連不斷地拔起來的何首烏的臃腫的根。    有好吃的(味覺);有桑葚,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多種修辭手法結合: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

19、成的小球。有擬人;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蚌們在這里彈琴。寫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用詞十分準確、生動。形容黃蜂用“肥胖”“伏”,形容叫天子用“輕捷”“直竄”,形容石井欄用“光滑”都十分貼切。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是怎樣表達的?明確:表達了對百草園的由衷喜歡。抓住景物特點,景中寓情。作者調動自己的全部感官來突出景物特點,使百草園的景物有形有色,有聲有味。春末的菜花,盛夏的鳴蟬,秋天的蟋蟀,加上捕鳥的冬季這一切綜合在一起,構成了豐富而美麗的四季風采,從中表達出了作者的喜愛之情。2閱讀描寫先生的內容,回答下列問題:作者對先生是怎樣評價的?

20、0;   討論并歸納:先生很“和藹”,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這蟲的問題?    討論并歸納: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學生讀他所指定的書,書外的問題是不予解答的,況且提問者又是一個剛入學不久的學生,如此“不務正 業(yè)”,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這種教育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傷了學生求知的積極性。    “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guī)則,但也不常用”說明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1、   討論并歸納:打戒尺、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罰跪規(guī)則而不常用,說明他對這種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態(tài)度,也反映他對學生的開明思想。3課堂探究:1第1自然段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兩句話有沒有矛盾呢?討論并歸納:沒有矛盾。前一句話是用大人的眼光來看的?!按_鑿只有”,斷定其中不會有什么動人之處;“似乎”,又對這斷定有躊躇,這是表示是否記得清楚還不敢說。后一句是從小孩子的眼光來看的,作者回憶童年在百草園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確是兒童的樂園。所以不矛盾。    2文章是怎樣描寫捕

22、鳥的,準確地運用了哪些動詞?為什么要寫捕鳥?討論并歸納:先寫捕鳥的時間、條件、方法,然后寫捕鳥的收獲、經驗教刀Il。運用的動詞有“掃開”、“露出”、“支起”、“撒”、“系”、“牽”、“看”、“拉”、“罩”。寫捕鳥也是寫百草園給愛玩的兒童帶來的無窮樂趣。    3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與百草園相比,哪個好玩?    討論并歸納:當然百草園好玩。百草園很大,這個園很小;在百草園有許多動植物,有許多好看、好聽、好吃、好玩的東西,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而這個園只能爬上花壇上去折臘梅花、尋蟬蛻,最好的工作只不過是捉了蒼蠅喂螞蟻

23、,又必須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玩的伴又不能太多,時間也不能太久。    4三味書屋里讀的是什么書?作者寫這些教學內容有什么用意?    討論并歸納;讀書,習字,對課。讀的書脫離學生實際,艱深難懂,逼著學生死記硬背。作者這樣寫表達他對束縛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滿。    5怎樣理解少年魯迅背著先生畫畫這個問題?討論并歸納;因為私塾只要求學生讀書,不許做別釣活動。畫畫是少年魯迅的藝術愛好。背著先生畫畫,表現了少年魯迅發(fā)展個性的強烈愿望以及對束縛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封建私墊教育的不滿。第

24、三步,選讀相關內容,個性解讀,讀寫結合。一、個性解讀。學法指導: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知識等對作品作個性解讀。課堂探究:1你對課文有怎樣不同的理解? 2你學了本課有哪些收獲? 二、讀寫結合。學法指導: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寫作手法,體現作者是如何表達的,有怎樣的表達效果?1你認為文中最主要的寫作手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運用的?有怎樣的表達效果?對你的寫作有怎樣的借鑒作用?2以“從到”為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要注意借鑒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中的寫作技巧。 總結固趣全文主要內容由兩部分構成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比較起來,百草園的生活寫得有聲有色有趣有味,確是兒童

25、的樂園。在三味書屋,學的是脫離學生實際,艱深難懂的教材,內容陳舊,方式落后,束縛了兒童的身心發(fā)展。作者在敘述描寫中滲透著強烈的愛憎。布置作業(yè):    預習爸爸的花兒落了,要求能概述文章內容,擬出不懂或有質疑之處。 趣味教學資料關于三味書屋     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幼年讀書的地方。他于12歲那年到這里上學。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獄,少年魯迅離家去紹興農村皇甫莊、小皋埠避難,故學業(yè)中斷。1894年夏間回家,仍返三味書屋。這樣一直到大約1898年往南京水師學堂學習前半年才離開,首尾竟達六年這里的一切都

26、保存得十分完好,仍舊如魯迅回憶時寫的那樣:“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边@匾和畫,解放前曾散失,解放后,黨派干部想盡辦法才找回來。當年和魯迅一道念書的同學,解放初還有周梅卿、章祥耀、王福林三位健在,按照這三位老同學的回憶,三味書屋恢復了原來的布置。屋子里,好像是中國舊式的客廳,這在今天的青少年看來,是會感到奇特的。學生的座位一共有11個;魯迅的座位排在北墻邊,是一張帶抽屜的長方形桌子,桌子后面放著一張略嫌低些的椅子。這兒光線很暗,空氣也顯得潮濕。他的書桌右角,至今還刻有一個約一寸見方的“早”字,刀法簡樸挺直

27、,它是魯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極為珍貴的木刻文物。至于它的來歷,據說是這樣的:有一天,魯迅上學遲到了,受到塾師的責備,他就用小刀刻下了這個方方正正的“早”字,來督促自己。從此,他再也沒有遲到過。“三味”書屋名稱的來歷 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里著名私塾。魯迅12歲到十七歲在這里求學,塾師是壽鏡吾老先生。三味書屋,是三長間的小花廳,本是壽家的書房。壽鏡吾老先生在此坐館教書長達六十年。 “三味書屋”之味:魯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面所提到的“三味書屋”,在浙江紹興城內魯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魯迅先生少年時期讀書的地方。那么,為何叫“三味書屋”呢?原來,“三味”取自“讀經味如稻

28、、梁,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醬)”的古語。其大意是:讀四書五經之類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讀史記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讀諸子百家之類的書,味如醬醋(好比烹調中的佐料一樣)?!叭稌荨钡臋M匾是清代乾嘉年間的著名書法家書寫的。當時,匾的兩旁還懸掛著這樣一副木刻的對聯:“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讀書?!笔甯笁垆ㄠ弰t說:“三味是以三種味道來形象地比喻讀詩書、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時聽父兄言,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但此典出于何處,已難查找?!贝苏f影響甚大,魯迅的三弟周建人也傾向之。然而,壽宇還是不認同。他說:“這樣的解釋淡化了祖先對清王朝的反叛精神

29、。我小的時候,我祖父壽鏡吾親口對我說,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布衣指的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當老百姓,不去當官做老爺;菜根香就是滿足于粗茶淡飯,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詩書滋味長就是認真體會詩書的深奧內容,從而獲得深長的滋味。這第一點布衣暖非常重要,這是我祖先峰嵐公、韻樵公的思想核心,產業(yè)的失敗,使他們看清了清王朝的腐朽本質,他們認為在禍國殃民的清王朝當官就是為虎作倀,是害人害己。于是,把三味書屋的辦學方向也作為子孫的人生指南,不許自己的子孫去應考做官,要甘于布衣暖,菜根香,品嘗詩書的滋味?!眽塾钫f,壽鏡吾生前曾對他說:“這三味的含義不能對外人說,也不能見諸文字,這是祖先韻樵公定的

30、一個家規(guī),因為三味精神有明顯的反清傾向,一旦傳出去可能要招來殺身之禍。”這也是后來人們主觀臆測出來眾多說法的主要原因。 關于私塾     私塾乃我國古代私人所設立的教學場所。它在我國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對于傳播祖國文化,促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培養(yǎng)啟蒙兒童,使學童在讀書識理方面,起過重要的作用。    私塾的學生多六歲啟蒙。學生入學不必經過入學考試,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個頭或作一個揖后,即可取得入學的資格。私塾規(guī)模一般不大,收學生多者二十余人

31、,少者數人。私塾對學生的入學年齡、學習內容及教學水平等,均無統(tǒng)一的要求和規(guī)定。    就私塾的教材而言,有我國古代通行的蒙養(yǎng)教本“三、百、千、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干字文,以及女兒經教兒經童蒙須知等等,學生進一步則讀四書五經、古文觀止等。其教學內容以識字習字為主,還十分重視學詩作對。    私塾的教學時數,一般因人因時而靈活掌握,可分為兩類:“短學”與“長學”。教學時間短的稱為“短學”一般是一至三個月不等,家長對這種私塾要求不高,只求學生日后能識些字、能記賬、能寫對聯即可。而“長學”每年農歷正月半開館,到冬月才

32、散館,其“長”的含義,一是指私塾的先生有名望,其教齡也長,二是指學生學習的時間長,學習的內容也多。至于私塾的教學原則和方法,在蒙養(yǎng)教育階段,十分注重蒙童的教養(yǎng)教育,強調蒙童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如對蒙童的行為禮節(jié),像著衣、叉手、作揖、行路、視聽等都有嚴格的具體規(guī)定,為我國教育的傳統(tǒng)。在教學方法上,先生完全采用注入式。講課時,先生正襟危坐,學生依次把書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后侍立一旁,恭聽先生圈點口哼,講畢,命學生復述。其后學生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朗讀。凡先生規(guī)定朗讀之書,學生須一律背誦。另外,私塾中體罰盛行,遇上粗心或調皮的學生,先生經常揪學生的臉皮和耳朵、打手心等。 魯迅在三味書屋

33、讀書時的故事 一一、他曾制作一張書簽,中間豎寫“讀書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個字,夾在書頁里。讀書時,讀一遍書,自上而下蓋書簽上一個字。這個辦法同學們很贊賞,大家都仿效起來。二、有的同學整天只想玩,常常背著老師拉別人一起玩。魯迅為防止同學影響自己的學習,就在書桌的左上角貼了一張三寸長二寸闊的紅紙條,紙條上寫著“君子自重”4個字。三、魯迅讀書時,還要幫助家里做些事,特別是為父親的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務,讀書遲到了,受到老師的責備,他就在書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個“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后,他就再沒有遲到一次。 二 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

34、里寫道: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后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于到七言。那么,魯迅在三位書屋里的對課情況到底如何?張能耿編著的魯迅親友談魯迅中記載了這樣幾則在三味書屋里對課的故事。魯迅不但讀書多,而且能夠把學到的知事貫通起來。如每次對課,他都言必有據,對仗工整,立意新穎,經常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稱贊。有一次,壽鏡吾先生出了“獨角獸“這樣一個三字課題,讓學生囑對。壽老的這個上聯,直敘一物之名,無其他言辭成分,含義思單調。這類對聯對得上不難,對得佳不易。壽老出聯后,有人對“二頭蛇”、“三腳蟾”的,也有對“八腳蟲”、“九

35、頭鳥”的。還有一高姓同學竟對了個“四眼狗”大家聽了斗哄堂大笑起來,壽鏡吾先生很氣憤,質問道:“獨角獸是麒麟,四眼狗是什么?你有沒有見到過?”唯獨魯迅根據學過的爾雅,對了個“比目魚”,壽鏡吾聽了十分稱贊,說“獨不是數字,但有單的意思,比也不是數字,但是有雙的意思,可見是用心對出來的?!蔼毥谦F”其形類似麒麟,乃傳說中天上的吉祥之物。“比目魚”是海中佳品,也是世上的稀罕之物。兩物體相對,確為恰切。又有一次,壽老師出的課題是“月中桂”。于是先面的同學紛紛議論開來。最后,有的同學對“雪里梅”;有的同學對“風里柳”。而魯迅站起來卻對了個“星里麻”?!斑@星里麻是什么意思呢?”壽老師疑惑地問。魯迅回答說:“星有牛郎織女的分別,織女不是織麻的嗎?”說得壽老師點頭稱是。還有一次,壽老先生出了一個五字課題“陷獸入阱中”。學生們面面相覷,不知所對。一向善于動腦筋的魯迅,從不輕易遣詞,頗有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