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語文專項復(fù)習——古詩詞閱讀(二)_第1頁
2011年中考語文專項復(fù)習——古詩詞閱讀(二)_第2頁
2011年中考語文專項復(fù)習——古詩詞閱讀(二)_第3頁
2011年中考語文專項復(fù)習——古詩詞閱讀(二)_第4頁
2011年中考語文專項復(fù)習——古詩詞閱讀(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11.行路難 (唐朝)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賞析】:這首詩以古題寫現(xiàn)實中的道路艱難全詩共十四句,總體上每兩句為一層第一層寫?zhàn)T別,清酒珍饈,似乎是一次愉快的宴飲但第二層來了個陡轉(zhuǎn),以停、投、拔、顧四個連續(xù)、急促、富于強烈感情色彩的動作,把自己積郁多年的內(nèi)心悲憤激烈地傾瀉出來第三層以形象貼切的比喻,補足心茫然的內(nèi)涵,點明行路難的主題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一個懷才的人卻不能不任用,這不正像遇到冰塞川

2、、雪擁山嘛!第四層詩情上升,寫詩人希望終遇明主,以施展宏圖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但是想到歷史人物的經(jīng)歷,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第五層詩情反跌,以四個短句突出世路艱難引起的思想苦悶最后又以強烈的自信作結(jié),相信自己的理想終會實現(xiàn),充滿昂揚的豪氣這首詩在情感上起伏跌宕,富于變化詩人的悲憤和樂觀、失望和希望、憂郁和自信始終交織在一起,但這首詩的主旋律始終是昂揚激越的【名句賞析】:“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像劉宋時宗愨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這是一種積極的追求,樂觀的自信) 現(xiàn)在常用這兩句詩表達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負和實現(xiàn)理

3、想抱負的堅定的信念【問題探究】問題一:詩中借用歷史故事的作用:借用呂尚垂釣的碧溪,伊尹夢舟日邊的典故,夢想著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樣,為統(tǒng)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偉大的功業(yè)當他的思緒再次回到現(xiàn)實中來的時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艱難瞻望未來,只覺前路崎嶇,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問題二:是什么原因使得詩人面對“金樽清酒”“玉盤珍饈”不能食?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對他的一片深情厚誼,朋友們設(shè)下盛宴為他送行但是他端起酒杯卻又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放下了,他離開宴席,舉目四顧,茫然不知所為因濃重的憂郁和深沉的悲憤,使詩人酒不能咽,饈不能食因奸佞之閉塞賢路,使詩人悲憤、憂郁問題三:詩歌的最后一句表達感情怎

4、樣的志向?哪怕面前的道路險峻而多歧,詩人卻相信終有一天將乘長風萬里浪,渡過大海,直達理想彼岸突出表現(xiàn)了他準備沖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負的豪邁氣概和樂觀精神這是他唱出的最強音問題四:本詩如何體現(xiàn)李白浪漫主義詩風的?1巧用歷史故事2夸張的描寫,形象的比喻3跳躍式的結(jié)構(gòu),全詩共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七言歌行中算是短篇,但它跳蕩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蕩起伏、復(fù)雜變化【練習】1、詩歌題目行路難的含義是:生活之路難以行走,人生抱負難以實現(xiàn)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兩句描寫了怎樣的場面?作用是什么? 描繪了隆重而豐盛的宴會場面;反襯作者悲憤

5、、失望的情緒3、本詩題為行路難,但縱觀全詩,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是怎樣的?舉例說明 積極、樂觀,對前途充滿信心;如結(jié)尾“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對前途仍然充滿信心4、“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詩人這樣寫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詩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呂尚)、伊尹他們那樣的官運5、在詩歌中詩人的思想情感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從懷才不遇和仕途不順的茫然變?yōu)閷κ送厩俺痰钠谂卧俚綀孕?、詩中采用“垂釣碧溪”和“乘舟夢日”(限填四字)兩個典故表達自己有為于當世的理想7、詩中名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北憩F(xiàn)出詩人自信(答“積極”“豁達”“倔強”“樂觀”等也可) 的性格8、前四句描繪了 酒 宴

6、 時的場景9、形象表現(xiàn)詩人內(nèi)心苦悶抑郁和情感的激蕩變化的四個連續(xù)動詞是: 停、投、拔、顧 10、“ 冰塞川 ”、“ 雪滿山 ”象征人生道路的艱難11、抒發(fā)詩人豁達樂觀情調(diào)的句子是: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12、這首詩中詩人以“行路難”比喻 世道險阻 13、詩中哪些動作反映了作者當時怎樣的內(nèi)心情感? “停、投、拔、顧”四個前后連續(xù)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李白內(nèi)心的苦悶抑郁和感情的激蕩變化 14、詩中“欲渡黃河”、“將登太行”是寫實嗎?談?wù)勀愕目捶ú皇菍憣嵈颂帯氨ā?、“雪滿山”用其象征意義,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象征前途渺茫 15、聯(lián)系全詩,解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并

7、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有一天一定能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渡過滄海意思是:總會有一天,能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抱負理解: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像劉宋時宗愨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16、詩中運用典故的句子是“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 ”17、表達作者堅定的人生信念的句子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8、對這首詩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A、“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這幾句節(jié)奏急促,音調(diào)高亢,反復(fù)詠嘆,反映了封建時代的仁人志士命運多舛,壯志難酬的共同心聲B、全詩有兩條線索,一是嚴酷的現(xiàn)實,一是崇高的理想,兩條線索交替、沖突

8、呈現(xiàn)出此起彼伏、飛騰跳躍的氣勢C、詩人面對美味佳肴,卻無心享用的原因是詩人內(nèi)心的苦悶抑郁,詩中的“?!?、“投”、“拔”、“顧”這四個連續(xù)的動作形象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這種心情D、詩歌表現(xiàn)了詩人濟事不能、棄世不忍,只能乘船垂釣度日的落魄情懷12.觀滄海 (三國)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詩詞賞析】觀滄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盤踞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族及袁紹的殘余勢力,統(tǒng)一了北方;九月,在歸途中經(jīng)過碣石山,寫下了這首詩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

9、,觀滄海這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nèi)容沒有聯(lián)系1、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交代了觀海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觀”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是詩的線索,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海水蕩漾,是動態(tài);山島聳立,是靜態(tài),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再寫草木,仍然是靜態(tài),次及“洪波”,又回到動態(tài),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全是寫實景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表現(xiàn)了詩人曠達的胸襟和宏偉的政治

10、抱負即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和對前途充滿信心的, 樂觀氣度【思想內(nèi)容】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xiàn)了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藝術(shù)手法】虛實結(jié)合,借景抒情【試題精選】1、對全詩內(nèi)容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C )A、開頭兩句寫登臨的地點(碣石山)和目的(觀滄海)“觀滄海”為全詩的詩眼,“觀”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以下十句,皆為觀海所見B、“水何澹?!钡健昂椴ㄓ科稹蓖ㄟ^描寫海水和山島相互映襯的形象,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宏偉氣象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寫詩人通過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偉景象,來抒發(fā)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業(yè)的政治抱負D、最后兩句是合樂時加

11、的、是樂曲的終止句,一般跟詩的內(nèi)容沒有直接關(guān)系2第24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寫的是動景,“”,寫的是靜景動景:水何澹澹、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靜景: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這一題考查對動景與靜景的理解“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寫從碣石上往下看滄海的情形“澹?!笔切稳莺K畵u蕩這樣開闊的意境讓我們從中領(lǐng)略到詩人博大的胸懷和宏大的抱負曹操北征烏桓,是為了統(tǒng)一北方,進而統(tǒng)一天下他在北征途中寫下此詩,顯示出他的英雄本色3第56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請你說說好在哪里有助于表明大海土吞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觀感受)體現(xiàn)詩人的博大胸懷(或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壯志)或者我認為這句話是一語雙關(guān),既

12、寫出了滄海浩瀚的樣子,又寫出了作者(曹操)心胸寬闊與他那遠大的志向4.觀滄海中作者用比喻的寫法表現(xiàn)自己偉大抱負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解題思路:這道理解性默寫在中招考試中多次出現(xiàn),復(fù)習要多加注意5.“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運用了什么寫法?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運用了動靜結(jié)合的寫法通過描寫海水和山島相互映襯的形象,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宏偉氣象,為展現(xiàn)作者的博大胸襟作鋪墊解題思路:山、水、草三種景物的交錯,清晰地展現(xiàn)登高遠望的收獲山是靜的,水是動的;草是靜的,水是動的登高的寬廣和高瞻遠矚之勢讓我們清晰地感受到曹操的偉大抱負6.戲劇中的曹操總是

13、以“白臉”示人,奸佞的形象在廣大群眾心目中根深蒂固根據(jù)你的積累,結(jié)合觀滄海這首詩,談一談你心中的曹操是什么樣子的?示例:我認為曹操是推動歷史向前發(fā)展的傳人,為人多疑的特點或許讓我們對他頗有微詞,但與歷史的車輪相比,個人的性格顯得多么渺小觀滄海中曹操將自己作為一方霸主的博大、包容展現(xiàn)得河流盡致,使人不得不承認他的英雄壯舉解題思路:這是一道主觀試題根據(jù)觀滄海的內(nèi)容,很明顯答案的指向性還是明確的,只要能夠說出曹操對歷史發(fā)展的貢獻,言之有理即可13.春 望 (唐代)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意境賞析】 756年六月,安史叛軍攻下長安

14、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后,把家小安頓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 途中為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因他官職卑微,未被囚禁春望寫于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達了詩人熱愛國家、眷戀親人的感情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寄情于景,為全詩營造了氣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通常解釋為,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者雖不同,但都是為了表明詩人感時恨別之深切詩的這前四句,

15、都統(tǒng)在“望”字中在景與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zhuǎn)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后半部分思念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zhàn)火仍連續(xù)不斷 “家書抵萬金”寫出了家書的珍貴,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會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產(chǎn)生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禁于百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fā),幾不勝簪“白發(fā)”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練習】1.這首詩共運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一一指明“感時”“恨別”,對

16、比手法“連三月”“抵萬金”,夸張手法2.“國破山河在”中的“在”字透露出詩人怎樣的感情?“在”字透露出詩人希望國家重新站起來的感情3.說說對“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詩的理解 這句詩意:春花雖然盛開,但看了都會流淚;由于和家人離別已久,聽到了鳥叫聲也感覺驚心4. 讀上面的詩,請簡要說說作者是怎樣通過寫景來表達內(nèi)心世界的 描寫破敗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淚,鳥亦驚心,感時憂國,思家念親,借景抒情,深沉真摯 5. 詩的前四句都通領(lǐng)在一個“ 望 ”字中,詩人的視野由遠及近,由小到大,由 山河 到 草木花鳥 6. “家書”指什么?如何理解“家書抵萬金”這句詩的意思? “家書”指的是寫給親人的信由于

17、和親人離別已久,看到一封親人發(fā)來的信,就覺得它能抵過萬兩黃金般貴重7.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請你從形式和內(nèi)容上對這兩句詩作簡要評析 用對偶的手法寫出了安史之亂的戰(zhàn)火連綿不斷,詩人跟家人難通音信,此時的一封家信顯得極其珍貴,可以勝過萬金,表達了詩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產(chǎn)生共鳴 8. 表現(xiàn)在戰(zhàn)事連綿中久盼親人音訊不至的迫切心情的詩句是: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9.請展開想象,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xiàn)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發(fā)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

18、停地擾頭嘆息老人昔日那長長的頭發(fā)如今紛紛斷落,已經(jīng)短得無法梳插簪 詩句所描寫的這一細節(jié),含蓄而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 14.過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作者簡介:文天祥(12361283年,被害時年僅47歲),南宋政治家、文學家,著名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1276年,元軍迫近南宋京城臨安(今杭州),他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堅持抗擊元軍曾一度收復(fù)了一些失地,后為元軍所敗,退入廣東,轉(zhuǎn)戰(zhàn)海豐、潮陽一帶1278年十二月被元軍所俘后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迭經(jīng)威逼利誘,受盡

19、百般折磨,始終不屈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在柴市從容就義,表現(xiàn)出堅貞的民族氣節(jié)二、詩歌背景:1279年正月,元軍出珠江口,進攻南宋最后據(jù)點崖山(在今廣東新會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船過零丁洋(零丁洋在今廣東中山南的珠江口,中山市南,靠海有個零丁山,山下海面叫零丁洋),元軍都元帥張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堅守厓山的宋軍統(tǒng)帥張世杰,文天祥寫下此詩以死言志,嚴正拒絕三、詩句大意及賞析:1.首聯(lián):辛苦,指辛苦熟讀經(jīng)書 遭逢,遭受,蒙受;起一經(jīng):因為通曉一種經(jīng)書而做官,這里指他考中狀元被朝廷啟用干戈:兵器,這里指戰(zhàn)爭 寥落:冷落,指兵力單薄 四周星:四周年譯:我熟讀經(jīng)書而考取功名

20、,(從此一生坎坷)我兵力單薄,在稀疏的抗元戰(zhàn)爭中度過了四年賞析:追述早年身世及為官以來的種種辛苦,總寫幾十年來的風雨歷程抓住兩件大事,一是明經(jīng)入仕,二是舉兵勤王這樣寫,極好的反映出當時的歷史背景,準確的刻畫了個人心境,并暗示自己是久經(jīng)磨練,無論什么艱難困苦都無所畏懼;暗含著對茍且偷生者的憤激,對投降派的譴責!2.頷聯(lián):山河破碎:指南宋國土被元軍侵占;風飄絮,形容山河破碎如柳絮片片飛散;雨打萍:比喻個人經(jīng)歷坎坷不平,如雨中浮萍時起時沉譯:大好河山被敵人侵占,國家的命運如同風吹的柳絮一樣飄零,我一生也命運坎坷,像被風雨吹打的水中浮萍賞析:這兩句從國家和個人兩個方面,繼續(xù)抒寫事態(tài)的發(fā)展和深沉的憂憤這

21、一聯(lián)對仗工整,比喻貼切,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和自己的遭遇國家民族的災(zāi)難,個人坎坷的經(jīng)歷,萬般痛苦煎熬著詩人的情懷,使其言辭倍增凄楚表達了作者憂國傷懷之情3.頸聯(lián):惶恐灘:在今江西萬安縣,水流湍急,為贛江十八灘之一,最險的一灘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敗,經(jīng)惶恐灘退往福建 零丁洋:在今廣東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1278)十二月被元軍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戰(zhàn)船中,次年正月,元軍都元帥張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堅守崖山的宋軍統(tǒng)帥張世杰于是,文天祥寫了這首詩伶仃,孤獨無依的樣子譯:在惶恐灘頭訴說自己心中的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嘆自己的孤苦零丁賞析:這兩句回顧一生中很難忘的兩件事,

22、一是兵退從惶恐灘經(jīng)過(所以說內(nèi)心惶恐),二是被捕囚禁在零丁洋上敵人的戰(zhàn)船中(所以說孤苦零丁)再度展示詩人因國家覆滅和自己遭危難而顫栗的痛苦心靈這兩句修辭手法:雙關(guān)4.尾聯(lián):丹心,紅心,比喻忠心 汗青:史冊譯:古往今來,人生誰無一死?應(yīng)該留下一顆赤誠的忠心光照史冊賞析:這激情慷慨的兩句詩,一問一答表明詩人舍生取義的決心,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寫出了寧死不屈壯烈誓詞至此,全詩格調(diào)頓然一變,由沉郁惶恐轉(zhuǎn)為豪放灑脫四、主題:全詩表現(xiàn)了文天祥大義凜然的高尚氣節(jié)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表現(xiàn)了他為祖國為民族而視死如歸的大義大勇【練習】:1這首七律詩的首聯(lián)寫了作者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答: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

23、步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guān)頭起兵勤王抗元已度過四年即明經(jīng)入仕和是舉兵勤王2這首七律詩的頷聯(lián)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上下句有何聯(lián)系?答:比喻把山河風雨飄搖的亡國之象與個人生死榮辱的經(jīng)歷刻畫得悲壯動人,入木三分兩句連用,暗示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緊密相連3談?wù)勵i聯(lián)的“惶恐”“零丁”的雙層含義答:“惶恐”和“零丁”有雙層含義,一指地名,二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唷盎炭譃╊^說惶恐”追憶過去,表示自己對當時艱難時局的憂懼不安;“零丁洋里嘆零丁”感慨眼前,說自己不幸戰(zhàn)敗只身被俘,漂浮在伶仃洋中,深感孤苦伶仃4尾聯(lián)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你舉出中國歷史上一兩個“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加

24、以說明.答:詩人舍身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等等15.飲酒 (東晉)陶淵明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賞析】飲酒是陶淵明棄官歸隱后所作一二句詩人寫自己身處“人境”,卻說“而無車馬喧”這是為什么呢?三四句運用設(shè)問的修辭,自問自答揭開了謎底:因為心情閑適,心志高遠,所以居所也顯得偏僻安靜此句蘊含這樣的哲理:心靈既遠遠的擺脫了世俗的束縛,即使身居喧囂人境也無“喧囂”之感五六句“悠然”一詞道出了詩人內(nèi)心的悠閑,恬靜,自由;“見”字顯示詩人采菊時,不經(jīng)意間與南山美景猝然相

25、遇的情態(tài)(詞語品析)此二句妙在自己無心見山,然而悠悠遠望,心與物游,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七八句鳥兒在空中經(jīng)受了風雨嚴寒的折磨,倦而知還,作者以飛鳥自喻,以飛鳥倦而知還來表達他棄官歸隱的愜意情懷九十句此情此景中的田園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辨別出來,卻忘了該用怎樣的語言來表達實際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這其中有生活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別,去用語言來表達呢?詩人并非真的“忘言”,只不過一切已盡在不言中了【練習】1、詩中最能體現(xiàn)詩人隱逸生活情趣的一個詞是“心遠”或“悠然”2、詩中描寫的景物突出了寧靜、平和、閑適、恬淡(答出其中一個即可) 特點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A )A.詩的

26、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體驗:要擁有心靈的寧靜,就應(yīng)該脫離喧囂的環(huán)境,投身到大自然中,盡情體會生活的樂趣B.“山氣日夕佳”中的“佳”字,寫出于作者對山氣繚繞、夕陽西下景象的贊美,表現(xiàn)了詩人歸隱田園的愜意情懷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這種生活讓人體會到人生的真正意義,但無法用語言表達,只能用心靈去感受D.本詩描寫了恬靜、閑適的生活,表現(xiàn)了詩人與大自然相親相融的境界4、古人往往以所喜愛的花來表明自己的志趣你覺得詩中的“采菊”與“真意”之間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3分) 答:“采菊”一方面說明作者愛菊,追求菊那樣高尚的品格,另一方面“采菊”這種自得其樂的生活正體現(xiàn)了作者的清高自潔、不慕榮利作者認為

27、,具有菊花般品格的人和擁有“采菊”這種閑適生活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義的5、下列對詩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E)A.這首五言古詩通過對田園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閑欣賞,反映出作者厭惡官場腐敗、決心歸隱田園的人生追求B.第一、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對寧靜田園生活的喜愛,對車馬喧囂的官場生活的厭倦C.第三、四句自問自答,表現(xiàn)了作者對自由自在、超凡脫俗境界的追求D.第五八句將菊花、南山、山中晚景、歸林飛鳥構(gòu)成一幅大自然的美麗畫面,作者完全陶醉在悠閑自得之中E.“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兩句是全詩的總結(jié),意即大自然有人生的真義,作者想說出來卻不能說出6、“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改成“望”好不好?為什么?答:

28、改“望”不好“見”表明詩人看到山不是有意為之,而是采菊之間無意中山的形象忽然映入眼簾而“望”即有意遠看,改“望”此篇神氣索然 7、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這首詩敘寫寧靜閑適的田園生活樂趣,表現(xiàn)詩人歸隱田園后安貧樂道、悠然自得的心境B.本詩在客觀景物的描寫中融合對人生哲理的領(lǐng)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C.“心遠地自偏”形象地道出這樣一個道理:環(huán)境的偏僻幽靜方能使人恬淡舒適D.詩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細節(jié)來賦予特殊的意蘊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脫俗、高傲純潔的象征意義;而詩人“采菊”,則表現(xiàn)詩人熱愛自然的情趣16、次北固山下 (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29、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精析】本文是一首五言律詩,也是一首寫景抒情詩題目中“次”是“停泊”的意思句(首聯(lián))寫的是行途所見之美:一葉扁舟行于青山綠水之間,眼前的景物在不斷地變化,滿眼的綠色給人以生機無限之感句(頷聯(lián))的核心景物是水,生動的描寫可以使人想象到潮水上漲,江面陡然開闊,春風陣陣,鼓蕩著一片白帆的美妙意境句(頸聯(lián))是這首詩中的名句,寥寥數(shù)字蘊含了深刻的哲理:一輪紅日孕育在夜色之中,將以無與倫比的壯觀呈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春天悄然來臨,嚴冬即將離去,時序交替,周而復(fù)始,自然規(guī)律是不可阻擋的詩人將人生感悟寄托在景物描寫中,耐人深思句(尾聯(lián))陡然一轉(zhuǎn),將目光投放到遙遠

30、的故鄉(xiāng),抒寫了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表達了無數(shù)游子的殷殷情思【練習】1、本文的作者是 , 朝詩人詩題中的“次”是 的意思2、劃分詩句的朗讀節(jié)奏(每句劃兩處):潮 平 兩 岸 闊,風 正 一 帆 懸海 日 生 殘 夜,江 春 入 舊 年3、本詩表達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對家鄉(xiāng)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認為詩中的哪一處句子最能突出地表達這種思想感情?為什么?句子是: 為什么: 4、這首詩,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現(xiàn)了作者 的情懷5、從詩中選取你最喜歡的兩句詩,仔細品味,說說它好在哪里? 6、對這首詩語句的解說,不恰當?shù)囊豁検?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鎮(zhèn)江北邊,三面臨江B、“客路

31、”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來的情況C、“潮平”指潮水上漲,水與岸平“風正”指風向既順,風力又不猛D、“歸雁洛陽邊”意即我想學北歸的大雁 ,回到故鄉(xiāng)洛陽7、關(guān)于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這首詩以對偶句開頭,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麗,“青山”“綠水”給人眼明心亮的感覺B、三、四兩句進一步把人帶到一種和平寧謐的環(huán)境里,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顯得天地寬闊,更使人胸襟開朗C、五、六兩句寫海上紅日沖破黎明前的黑暗,江邊春意趕走垂盡的舊臘殘冬,不僅意象美妙,還蘊含一種生活哲理,突現(xiàn)了新生事物的強大生命力D、最后一聯(lián)抒發(fā)了作客他鄉(xiāng)的深深愁緒,可知前面六句所寫明

32、麗的江南景色,都是為最后一聯(lián)作反襯的8、最后兩句表現(xiàn)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9、對這首詩語句的解說,不恰當?shù)囊豁検? )A、首聯(lián)先寫“客路”,后寫“行舟”,寫出了人在他鄉(xiāng)、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B、誦讀頷聯(lián)應(yīng)該使用上揚的語調(diào),體現(xiàn)詩句平野開闊、大江直流的宏大氣勢C、頸聯(lián)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通過擬人手法,在描寫景物和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D、尾聯(lián)緊承頸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即將回到家鄉(xiāng)的喜悅、激動的心情二、1、王灣 唐 停泊 2、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3、“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或“江春人舊年” 回答須扣住”鴻雁傳書”或“臨近春節(jié)這一家人團聚的特定環(huán)境”來表述

33、 4、客游他鄉(xiāng)而 思念故鄉(xiāng)的情懷 5、選取句子并言之成理(可以從思想感情、修辭、煉字或者根據(jù)自己的聯(lián)想、想像來談,表達有個性示例:此句詩采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句式工整,音韻和諧,詩人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江南初春的景象:一輪紅日孕育在夜色之中,將以無與倫比的壯觀呈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春天悄然來臨,嚴冬即將離去,時序交替,周而復(fù)始,自然規(guī)律是不可阻擋的詩人將人生感悟寄托在景物描寫中,寥寥幾句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耐人深思 6、D 7、D 8、 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9、D17.漁家傲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

34、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賞析】: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個“異”字,統(tǒng)領(lǐng)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崇山峻嶺里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特別是詞中的“長煙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下片抒情,抒發(fā)的是邊關(guān)將士的愁情端著一杯渾濁的酒,想起遠在萬里之外的家鄉(xiāng),可是邊患沒有平息,那能談得到歸去?再加上滿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聲碎,又叫人如何能夠入睡?將士們只能是愁白了烏發(fā),流下了濁淚在這里,作者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jié)合,抒發(fā)出邊關(guān)將士

35、壯志難酬和思鄉(xiāng)憂國的情懷作者通過對邊塞秋景的描寫,抒發(fā)守邊將士渴望殺敵報國的英雄情懷和思鄉(xiāng)愛國之情 綜觀全詞,詞作由景到人,景中有情,意境蒼涼曠遠,慷慨悲壯,沉雄而不消沉【練習】: 一、請你閱讀范仲淹的漁家傲,然后答題1.該詞是范仲淹駐守西北邊防時所作詞的上闋寫 邊塞秋色 ,下闋寫思鄉(xiāng)愛國之情 ,筆力雄健,感情沉郁(2分)2.“千障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寫出了塞外怎樣的景致?試加亦描述(2分)答:群山連綿,炊煙裊裊,夕陽西下,一座孤城,寫出了塞外的奇異(壯闊)風光;反映宋朝守軍力量薄弱,軍情緊急;為下闋抒情作鋪墊表現(xiàn)了邊塞的悲涼3.下面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海?D ) A.“塞下秋來

36、風景異”中的“異”字,寫出了邊塞秋天的景物與江南一帶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樣并列的山峰 C.“濁酒一杯家萬里”形象地寫出了戍守邊關(guān)的將士們的思鄉(xiāng)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出了邊關(guān)雖寒冷,但有羌管鳴奏,生活并不艱苦 4.“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抒發(fā)了將士們怎樣的情懷?抒發(fā)了將士們壯志難酬、思鄉(xiāng)憂國的情懷(言之成理即可)二、品讀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然后答題(2006 仙桃市)1、詞的上片間接點明季節(jié)的詞語是“雁去 ”(限2個字)(1分)2、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2分)A. 詞的上片重在寫景,主要描寫了塞下秋景之“異”;詞的下片集中抒情,

37、主要抒發(fā)了征人思鄉(xiāng)愛國之情B. 詞的上片中”長煙落日孤城閉",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相似C. 詞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滿地”,以如霜的月光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D. 這首詞的意境悲涼、壯闊,形象鮮明、生動,語言質(zhì)樸、凝練,是宋詞中的精品3、對詩歌內(nèi)容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D)(2分)A、這首詞寫出了我國北方秋季的景物特點,從詞中的“塞下”“霜”等詞語可以看出B、“衡陽雁去”是說“大雁向衡陽飛去”而不是“大雁從衡陽飛走了”C、這首詩既表達了將士的愛國之心,又流露出思念親人和家鄉(xiāng)的感情D、這首詩感情悲觀而消極,表達了鮮明的反戰(zhàn)、厭戰(zhàn)情緒4、下闋抒發(fā)的感情是:思鄉(xiāng)、

38、愛國、渴望建功立業(yè)5、“長煙落日孤城閉”與王維的詩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的意思相似6、詞的結(jié)尾三句即景抒情,抒發(fā)了邊塞將士 壯志難酬 的感嘆和 思鄉(xiāng)憂國 的情懷,感情是十分沉痛的7、本詞中的主人公不是羈旅游子,而是守邊大將,故下片的前兩句于家國之思中寄寓著“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用范仲淹的有關(guān)名句填空)8、漁家傲中渲染邊地凄涼而悲壯氣氛的詞句是“四面聲連角起 ”,透出戰(zhàn)爭前線局勢緊張的三個字是 “ 孤城閉 ”9、“濁酒一杯家萬里”寫出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我國古代詩人抒發(fā)思鄉(xiāng)情感的著名詩句有:(寫出原詩句兩句,并寫明出處) 例: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黃鶴樓 夕

39、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凈沙·秋思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次北固山下 10、詞中描寫塞外景致最有名的一句是“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表達了詩人苦苦思鄉(xiāng),又因外敵壓境,不能靖邊,外患未除,無法回去的復(fù)雜心情的句子是“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18.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 (元代)張養(yǎng)浩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賞析】:(1)張養(yǎng)浩,元代著名散曲家“山坡羊”,曲牌名,“潼關(guān)懷古”是標題(2)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 這首曲借憑吊潼關(guān)古跡,表現(xiàn)了一個歷史的主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

40、,人民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人們疾苦的同情和對不顧人民死活的統(tǒng)治者的憤慨第一層(前三句)寫潼關(guān)的雄偉氣勢,以“聚”形容潼關(guān)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寫出了潼關(guān)的雄偉氣勢;以“怒”形容黃河之水的奔騰澎湃,表現(xiàn)了作者路經(jīng)潼關(guān)時的所見所想作者的感慨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潼關(guān)的險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語收住,暗示它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層的感慨內(nèi)容第二層(中間四句)懷古傷今“望西都,意躊躇”寫作者駐馬遠望、感慨橫生的樣子“宮闕萬間都作了土”,便是這由盛到衰的過程的真實寫照,是何等令人“傷心”?。∵@一層看起來只是回顧歷史,而沒有直接提到戰(zhàn)爭,然而歷代改朝換代的戰(zhàn)爭的慘烈圖景卻躍然

41、紙上第三層(最后兩句)寫作者的感慨: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豪華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zāi)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zhàn)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其實是作者對以往歷史所作的概括與評判作者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有這樣的認識是難能可貴的 (3)全篇主旨的句子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練習】:請你閱讀張養(yǎng)浩的山坡羊,然后答題1、此曲中“山坡羊”是 曲牌名 ,“潼關(guān)懷古”是 曲題 (1分)2、請談?wù)勀銓Α芭d,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2分)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群眾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1分)表達了作者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對不顧人民死活的統(tǒng)治者的憤慨(

42、1分)19.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北宋)蘇軾【賞析】:這首詞是詠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來膾炙人口,流傳廣泛詞前小序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可見,此詞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此時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妻子亡故,與弟蘇轍也已七年不見,于是借詢天問月排遣愁緒由于作者具有曠達的胸襟,因此這首詞在對人生哲理的探求上達到了新的高度,實現(xiàn)了自我解脫這首詞著眼于中秋月明,并以月為抒情對象,兼懷念他的弟弟子由,既表現(xiàn)了詞人對當時社會的不滿,也再現(xiàn)了他心胸曠遠、毫不悲觀的性格詞前小序交待了作詞的原因上闋寫作者飲酒時的想象,下闋寫作者望月

43、而生的離愁并最終從“千里共嬋娟”的想象中得到了慰藉;抒發(fā)了他對人生富有哲理的看法從詞的內(nèi)容看,作者俯仰古今變遷,感慨宇宙流轉(zhuǎn),厭惡險惡的宦海風濤,提示睿智的人生哲理,運用形象化的描寫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句話蘊涵哲理,詩人認為,自古至今,人間天上都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人生本來就有悲歡離合,就像天上明月時圓時缺、時陰時晴一樣,這是自然常理這首詠月兼懷親人的抒情詞作,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積極的處世態(tài)度終于戰(zhàn)勝了消極遁世的念頭,表現(xiàn)了詞人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表達對一切經(jīng)受離別之苦

44、的人們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練習】1.詞中表達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些事古難全2、對這首詞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上闕寫詞人把酒問月,萌生了“乘風歸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轉(zhuǎn)向?qū)θ碎g的喜愛B.下闕寫詞人望月懷人,由感傷離別轉(zhuǎn)為對離人的祝福在詞人眼里,月圓人團圓是一種自然常理C.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時空阻隔,這是對一切經(jīng)受離別之苦的人們的祝福D、全詞以“明月”貫穿,詠月兼懷親人,表達了詞人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3、你還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關(guān)的古詩詞?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月下飛天鏡,云深

45、結(jié)海樓;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說說“月亮”“月光”在古詩詞中通常蘊含的意義?古代詩人常借“月亮”“月光”表達思念之情4、這首詞是借月亮懷戀親人的抒情之作5、朗讀這首詞,應(yīng)把握的感情基調(diào)是( C )A.激越雄壯 B.樂觀豪邁 C.舒緩深沉 D.柔和親切6、文中說的“子由”是詞人的弟弟蘇轍,他和蘇軾、蘇洵共稱文壇“三蘇”“嬋娟”在詩中指月亮7、“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代用李白把酒問月詩“ , ”8、這首詞雖有感傷情調(diào),但詞人的豁達胸襟也處處可見,請寫出一兩個原句證明:9、下列對水調(diào)歌頭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這首詞上闋寫詞人對天上宮闕的向往和對人間生活的熱爰,下闕寫詞人在月下對親人的懷念和祝福,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