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選修ⅱ人教新課標第一單元 專制理論與民主思想的沖突 單元_第1頁
歷史選修ⅱ人教新課標第一單元 專制理論與民主思想的沖突 單元_第2頁
歷史選修ⅱ人教新課標第一單元 專制理論與民主思想的沖突 單元_第3頁
歷史選修ⅱ人教新課標第一單元 專制理論與民主思想的沖突 單元_第4頁
歷史選修ⅱ人教新課標第一單元 專制理論與民主思想的沖突 單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彩教育網(wǎng) 教學資源分享平臺,無需注冊、無需登錄即可下載單元檢測(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下列標志著阿奎那創(chuàng)立了“宇宙秩序論”基督教神學體系的作品是 ()。A反異教大全 B神學大全C論君主政治 D神學之王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再認再現(xiàn)能力。神學大全集中世紀神學之大成,是“宇宙秩序論”基督教神學體系創(chuàng)立的標志。答案B2公元9世紀時,教權與王權的矛盾極為尖銳的西歐國家是 ()。A法國 B意大利C英國 D德國解析9世紀,意大利封建國家出現(xiàn)。在意大利半島,除意大利王國外,在中部還形成了教會勢力的大本營教皇國;因此,在意大利,教權與王權的矛盾極為尖

2、銳。答案B3阿奎那“君權神圣”和詹姆士一世“君權神授”的君主專制思想都主張()。A國王(君主)的權力來自上帝B宗教權力至上C君主權力至上D君主只對上帝負責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阿奎那的思想認為君主的權力是上帝通過教皇授予的,而詹姆士一世則認為國王的權力來自上帝,雖然有差異但都體現(xiàn)了君權神授的思想主張,故A項正確。答案A413世紀時的意大利,基督教的神學權威受到嚴峻挑戰(zhàn)的原因有()。世俗力量的壯大王權的增長市民、農民的反對教皇懦弱無能A BC 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背景的綜合分析能力。13世紀神學權威受到的挑戰(zhàn),主要是來自外界的力量如國王、市民、農民等,與教皇個人因素關系不大。答案A

3、5關于托馬斯·阿奎那,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是中世紀重要的基督教神學家B為中世紀神學思想發(fā)展到頂峰奠定了基礎C創(chuàng)立了“宇宙秩序論”基督教神學體系D宣揚君權神圣解析本題考查對阿奎那活動的識記能力。阿奎那創(chuàng)建的神學思想體系,表明西方中世紀神學思想發(fā)展到了頂峰,B項中稱其“奠定了基礎”是錯誤的。答案B6右圖中的人物堅信“國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切神圣的權力”,“除上帝外,國王不對任何人負責”。他應是()。A英王亨利八世B“神學之王”阿奎那C英王伊麗莎白一世D英王詹姆士一世解析在題目給定的四個人物中,相信“君權神授”的僅有斯圖亞特王朝的國王詹姆士一世。答案D7神學家阿奎那認為統(tǒng)治宇宙萬物的

4、只有一個上帝,蜜蜂也只有一個王,因此國家由一個君主來治理,才是最好的政體,也才最符合上帝的本意。這說明他()。主張“君權神圣”用“自然法則”來論證“君權神圣”認為國王與上帝同等重要認為君主是秉承上帝意愿的統(tǒng)治者A BC D解析阿奎那認為,國家是上帝的產物,所以教會高于國家,教皇是上帝的代表,君主應當服從教會和教皇。因此,的敘述是不正確的。答案C8下列屬于詹姆士一世“君權神授”思想影響的是()。不把議會放在眼里對人民橫征暴斂,對清教徒實行宗教迫害引起議會與國王之間的尖銳對立導致資產階級革命爆發(fā)A BC 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容易漏選,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fā)雖然是查理一世時期的事件,但也是

5、在詹姆士一世思想影響下長期厲行專制統(tǒng)治造成的。答案A9托馬斯·阿奎那和詹姆士一世關于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學說,不同點關鍵在于()。A國君與上帝的關系 B國王與法律的關系C國家與教會的關系 D王權與教權的關系解析本題考查對二者思想的綜合對比分析、理解能力,二者都強調君權的神圣性,神化封建統(tǒng)治秩序。只是在對教權與王權關系的論述上存在分歧。C項中,國家與教會的關系實際上也是權力之爭,表述過于籠統(tǒng)。故D項符合題意。答案D10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與議會關系緊張的根本原因是()。A兩王都相信“君權神授”B兩王都隨意征稅C資本主義發(fā)展,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形成D議會要求限制王權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生產關系與生

6、產力的辯證關系的認識。兩個國王的專制統(tǒng)治阻礙資本主義發(fā)展,即封建的生產關系阻礙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fā)展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fā)的根本原因,A、B、D三項都是主要矛盾的反映,C項才是根本原因。答案C11阿奎那在13世紀創(chuàng)立了基督教的“宇宙秩序論”,按照他的論斷 ()。A教權高于王權 B國家是教會的產物C國王是上帝的代表 D羅馬教皇與國王平等答案A12阿奎那宣稱中央集權的政府或君主政體是最好的政府形式,他認為讓一個君主進行統(tǒng)治,就能()。符合上帝的意旨保證社會的和諧與統(tǒng)一實現(xiàn)自由和平等避免分裂和戰(zhàn)爭A BC D答案D13洛克的權力分立思想中存在的“三種權力”分別是()。A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B立法權、

7、司法權、對外權C立法權、行政權、對外權D行政權、司法權、對外權解析本題考查對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17世紀,洛克最先提出分權與制衡學說,18世紀孟德斯鳩加以改造與繼承,但洛克與孟德斯鳩的三權是不一樣的,包括立法、行政、對外三種權力。答案C14英國民主思想家洛克的政府論()。A為英國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的妥協(xié)鋪平了道路B是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的理論基礎C為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進行了最有力的辯護D是詹姆士一世思想理論的具體表現(xiàn)解析洛克的政府論發(fā)表在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確立之后,不可能成為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理論基礎,也不可能為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與封建勢力的妥協(xié)鋪平道路。因此,A、B兩項的敘述都是錯誤的。詹姆士一世

8、提倡君主專制,洛克提倡民主,因此,D項的敘述也是錯誤的。答案C15斯賓諾莎政治學說的基礎是()。A人性論 B政治的目的是自由C社會契約論 D主權在民解析斯賓諾莎從天賦人權出發(fā),認為自我保存是人性的根本原則,生存權是人的最高的自然權利,在追求生活安全的思想指導下,人們通過社會契約建立國家,國家的目的在于保障人的生命和社會的安全。這充分體現(xiàn)了其思想的人性主義色彩。答案A16斯賓諾莎的思想從根本上體現(xiàn)了()。A宗教改革的必然趨勢B歐洲封建統(tǒng)治者的需要C荷蘭資產階級的要求D建立法制社會的必要性解析斯賓諾莎的思想是荷蘭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產物,代表了荷蘭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答案C1718世紀,一場聲勢浩大的

9、啟蒙運動在法國發(fā)生,主要是因為法國 ()。A深受文藝復興運動影響B(tài)等級對立和階級對立嚴重C在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水平最高D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相對薄弱解析18世紀初,法國封建專制制度根深蒂固,存在著森嚴的社會制度,人民大眾與封建勢力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這是啟蒙運動在法國形成高潮的社會根源。答案B18盧梭的民主思想是在反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和君權神授思想的斗爭中發(fā)展起來的,它對資產階級革命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受到它影響的資產階級革命活動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辛亥革命A B C D解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發(fā)生在盧梭生活的時代之前,因此,盧梭的思想不可能影響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答案B1

10、9盧梭人民主權論的開創(chuàng)性在于()。A徹底否定君主制B倡導有限君主制C倡導開明君主制D主張事實上的經濟平等解析盧梭的“主權在民”學說,否定了“主權在君”學說,是對君主制的徹底否定。答案A20盧梭說:“人是生而自由的,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边@說明盧梭 ()。主張自然賦予每個人的權利是自由平等的激勵人民起來反對封建專制提出了社會契約論主張保留私有制A B C D解析本題考查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題注意對材料的把握和理解。在材料中并未體現(xiàn)。答案A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2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國王只有在施行仁政的時候才是國王,如果施行暴政蹂躪子民,就成了暴君。在執(zhí)行

11、法律時任何人的權力都不能大于國王,但國王如果犯法就應當像最微賤的平民一樣受到法律制裁。13世紀英國法學家亨利·布萊克頓英國的法律與慣例材料二“國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種神圣的權力”可以“任意處置他的臣民:或加提升,或加貶斥;或生、或殺;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對他們進行審判,除上帝之外,國王不對任何人負責?!庇材肥恳皇缹ψh會下院議員們的講話材料三1604年(詹姆士一世在位)英國議會對國王的抗辯書稱:“無論就尊嚴或威權而論,國內并沒有最高常設法院足以和本國會的法院分庭抗禮。本國會的法院得到陛下的圣裁,給其他法院頒布法律,但不接受來自其他法院的法律或命令。”世界近代史參考資料請回答:(1)材料

12、一體現(xiàn)的主要精神是什么?(2分)(2)材料二表明了詹姆士一世怎樣的思想?他的理論來源是什么?(6分)(3)材料三表達出英國議會對國王的態(tài)度如何?(4分)(4)上述材料反映出英國國內政局的主要矛盾是什么?(3分)解析第(1)、(3)問主要考查提煉材料有效信息并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第(2)問要明確詹姆士一世的基本觀點以及對阿奎那思想的繼承。第(4)問需要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回答。答案(1)限制王權。(2)“君權神授”。“君權神圣”。(3)以議會的法院得到國王的圣裁為由,同國王抗辯。(4)主要矛盾:“王在法上”還是“法在王上”。 22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人們參加社會的理由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樹立準則

13、,以保衛(wèi)一切社會成員的財產。當立法者們圖謀破壞人民的財產或貶低他們的地位,使其處于專斷權力下的奴役狀態(tài)時,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人們因此就無須再予以服從,而只能尋求上帝給予人們的抵抗強暴的共同庇護。英約翰·洛克政府論材料二人由于社會契約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試圖取得和成功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無限制的權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財產的所有權君權只不過是全體意志的執(zhí)行,永遠不能轉讓,而君主只不過是一個集體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誰也代替不了在國家里沒有什么基本法不能廢除,社會契約本身也不例外,因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壞契約,無疑地這將是合法的破壞。盧梭社會契約論請

14、回答:(1)上述材料體現(xiàn)了哪些比較進步的思想原則?(6分)(2)比較材料一、二,分析洛克與盧梭二者思想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9分)解析本題是對洛克與盧梭民主思想的內容及相互聯(lián)系的考查,旨在考查學生閱讀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綜合歸納能力。應加強學生對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內容、特點的掌握。第(1)問要注意緊扣材料,依據(jù)材料歸納出答案即可。第(2)問實際要求回答洛克與盧梭在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方面的繼承和發(fā)展關系。答案(1)社會契約論,人民主權說。(2)聯(lián)系:兩者都有社會契約和人民主權思想。區(qū)別:訂立契約的目的不同:洛克訂立契約組成政府的目的是保護人們生來就有的生命、自由、財產等自然權利;而盧梭認為

15、隨著生產力進步特別是私有制的出現(xiàn),人類通過訂立契約建立國家與法,是為了維護人類自己的自由和平等。盧梭繼承和發(fā)展洛克的思想,進而提出人民革命的合法性,推動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fā)。2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國王是法律的創(chuàng)造者,而非法律創(chuàng)造國王假如臣民認為國王濫用權力,他們只能祈求上帝開導國王,把他引到正確的道路上去正像爭論上帝能做什么一樣,作為一個臣民去爭論國王能做什么,或者國王不能做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詹姆士·斯圖亞特神權(1603年)材料二人們參加社會的理由在于保護他們的財產,他們選擇一個立法機關并賦予其權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樹立準則,以保衛(wèi)一切社會成員的財產當立法

16、者們圖謀破壞人民的財產或貶低他們的地位,使其處于專斷權力下的奴役狀態(tài)時,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人民因此就無須再予以服從,而只能尋求上帝給予人們抵抗強暴的共同庇護。洛克政府論(1688年)請回答:(1)兩則材料的思想傾向有什么明顯的不同?(7分)(2)結合有關史實說明兩種思想在其所處時代的作用。(8分)解析回答第(1)問,要從兩則材料體現(xiàn)的中心思想著手進行分析?;卮鸬?2)問,要從材料提供的兩個時間為突破口。1603年斯圖亞特王朝統(tǒng)治英國的開始,他們所推崇的“君權神授”理論,違背了英國的傳統(tǒng),成為導致英國社會矛盾激化的重要因素。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已取得勝利,正需要建立君主立

17、憲制的理論依據(jù),而洛克的觀點恰好滿足了這一需要。答案(1)材料一相信“君權神授”,認為國王應凌駕于法律之上,人民無權議論國王的權力。材料二認為立法權是人民賦予的,法律應當體現(xiàn)人民的意志,保護社會成員的財產,而且如果立法者違背人民的利益,人民有權反抗。(2)斯圖亞特王朝通過“君權神授”理論加強國王的專制權力,導致人民與統(tǒng)治者矛盾激化,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fā)的原因之一。洛克的觀點則為資產階級和人民群眾反對君主專制與建立資本主義的政治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論依據(jù)。24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董仲舒材料二上帝通過他的先知答應他的人民:作為一個巨大的恩惠,他要把他們放在一人之下,只有一個君

18、主來統(tǒng)治他們大眾。阿奎那政治著作選材料三國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種神圣的權力除上帝之外,國王不對任何人負責英詹姆士一世請回答:(1)以上材料分別反映了什么理論?(4分)(2)這三種理論分別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出現(xiàn)的?其實質是什么?(6分)(3)這三種理論都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5分)解析本題主要以中外對君權理論的認識、比較為主題,考查學生閱讀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綜合、比較能力。解答本題既要求具備較寬的知識面,又要求具有較高的分析、比較能力。第(1)、(2)問,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歸納即可,但要注意表述要準確規(guī)范。第(3)問要注意結合三種理論提出的背景來概括、歸納。答案(1)“天人感應”、“君權神圣”、“君權神授”。(2)背景:漢武帝面臨嚴重的王國問題,要進一步開拓發(fā)展大一統(tǒng)事業(y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