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古代漢語習(xí)題(1)單項選擇(每題1分,共10分) 1、下列關(guān)于康熙字典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全書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書按照地支分成十集。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葉音三種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證糾正了五千多條錯誤。2、注重分析虛詞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 A經(jīng)傳釋詞 B詞詮 C助字辨略 D古漢語虛詞通釋 3、許慎的“本無其字,依聲托事”是指-( ) A會意 B形聲 C假借 D轉(zhuǎn)注4、下列各組中完全屬會意字的是-( ) A莫、休、甘、武 B炎、寒、賊、朱 C從、信、秉、亦 D友、及、伐、取5、下列各組字中是古今字關(guān)系的是( )A錯 措 B睹 覩 C置 寘 D沽 酤6、下列句中加點詞使
2、用了本義的是-( )A孟嘗君顧謂馮諼。 B天帝使我長百獸。 C途有餓莩而不知發(fā)。D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悅乎。7、下列句中“孰與”與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吾孰與城北徐公美。 B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D百姓足,君孰與不足。8、“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毕铝杏嘘P(guān)說法錯誤的是-( )A“為之所”是雙賓語句。 B“無”與“勿”是古今字。C“何厭之有”是賓語前置句。 D兩個“之”用法不同。9、“說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義來源和發(fā)展的是-( ) A段玉裁 B桂馥 C王筠 D朱駿聲10、下列句中加點詞與例句“童子隅坐而執(zhí)燭”用法不同的是( )A其
3、后秦稍蠶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C良庖歲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二、填空(每題1分,共10分)1、說文作者是東漢的_。這是中國_的奠基之作。收字 _個,另有重文1163個。2詩詞曲語辭匯釋由近人_所著,這是一部研究詩詞曲中_的一部專著。3、形聲字“裁”的意符為_,聲符為_。4、文字學(xué)家辨別本義主要是憑_,如“叔”的本義是_。5、“以勸事君者”中,“勸”的意義為_。三、名詞解釋(每題2分,共6分)1、轉(zhuǎn)注 2、偏義復(fù)詞 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四、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詞性、意義或用法(共分)1、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谷不登,禽獸逼人。2、亟請於武公,公弗許。3、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4、晉
4、不可啟,寇不可翫。5、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6、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yuǎn),非所聞也?!?、勤而無所,必有悖心。8、于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師進(jìn)次于陘。10、公子無忌奪晉鄙軍以救趙擊秦,秦軍引而去。11、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12、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3、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鬃訒r其亡也而往拜之。14、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于三子者之撰?!?5、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語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矣?!?6、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廟之祟,沉于諂諛之臣,
5、開罪于君”17、世以鮑焦無從容而死者,皆非也。18、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五、簡答(每題3分,共9分)1、古漢語動量表示法有何特點?2、舉例說明古漢語判斷句有哪些活用形式? 3、介詞“于”有哪些用法?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詞,并說明其活用情況和意義(每題2分,共10分)1、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2、不如吾聞而藥之也。3、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4、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5、群臣后應(yīng)者,臣請劍斬之。七、指出下列句子的類型并分析其特點(每題2分,共10分)1、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2、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3、鬼神非人
6、實親,(惟德是依)。4、紾兄之臂而奪之食,則得食。5、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八、解釋加點的虛詞的詞性、語法意義,能釋出的要釋出。(每題2分,共10分)1、太后盛氣而揖之。2、皮之不存,毛將安傅?3、宣子未出山而復(fù)。4、天下之父歸之,其子焉往?5、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盡大事。九、給下面的短文加標(biāo)點,并翻譯。(15分)陳 涉 之 初 起 王 楚 也 使 周 市 略 定 魏 地 北 至 狄 狄 城 守 田 儋 詳 為 縛 其 奴 從 少 年 之 廷 欲 謁 殺 奴 見 狄 令 因 擊 殺 令 而 召 豪 吏 子 弟 曰 諸 侯 皆 反 秦 自 立 齊 古 之 建 國 儋田 氏 當(dāng) 王 遂
7、 自 立 為 齊 王 發(fā) 兵 以 擊 周 市 周 市 軍 還 去 田 儋 因 率 兵 東 略 定 齊 地。習(xí)題(一)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每題1分)1、C 2、A 3、C 4、D 5、A 6、A 7、D 8、B 9、D 10、D二、填空(每空1分,有錯別字不得分)許慎、文字學(xué)、9353 2、張相、特殊語辭3、衣、(“裁”無“衣”)4、字形、手拾 5、 勉勵三、名詞解釋(每題2分)1、轉(zhuǎn)注:建類一首(1分),同意相受。(1分)“受”寫作“授”不得分。2、偏義復(fù)詞:由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兩個詞構(gòu)成(1分),只有一個詞起表義作用,另一個詞不表義,只是一種陪襯(1分),這種復(fù)合詞叫做偏義復(fù)詞。3、形容詞的
8、意動用法:主觀上認(rèn)為(1分)賓語具有了該形容詞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1分)。四、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詞性、意義或用法(每題分,能準(zhǔn)確解釋出詞語的意義即可)1、成熟 2、屢次 3、安撫 4、放松警惕 5、外交使節(jié) 6、咨詢,征求意見 7、勞苦 8、拜訪 9、臨時駐扎 10、向后退 11、足 12、犯錯誤 13、通“饋”,贈送、窺探 14、站起來、才干 15、走向,接近 16、遭受 17、胸襟寬大 18、言語真實五、簡答(每題3分)1、(1)古漢語沒有動量詞,數(shù)詞直接用在動詞之前 。(2)數(shù)詞置于整個句子之后,在其他部分后加上代詞“者”。2、(1)表比喻 ;(1分) (2)表復(fù)雜內(nèi)容; (1分) (3)表原
9、因;(1分)3、(1)引進(jìn)處所,涉及對象;(2)引進(jìn)比較對象; (3)引進(jìn)施事者;(4)引進(jìn)時間;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詞,并說明其活用情況和意義1、端:名詞用作動詞;穿上禮服 章甫:名詞用作動詞;戴上禮帽2、藥: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dāng)作藥3、亡: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滅亡4、生: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產(chǎn)生 5、劍:名詞作狀語;表示工具,用劍七、指出下列句子的類型并分析其特點(每題2分,指明句式類型1分,分析出特點1分)判斷句(1分),“此“作主語;”“誰”作謂語(1分)。被動句(1分),“見”表被動,“于”引出主動者(1分)。賓語前置句(1分),用“實”復(fù)指否定句中(1分)。雙賓語句(1分)
10、,“奪”帶雙賓語,“之”作間接賓語,“食”作直接賓語(1分)。賓語前置句(1分),否定句中代詞賓語“之”前置(1分)。八、解釋加點的虛詞的詞性、語法意義,能釋出的要釋出(每題2分,)連詞,用在狀語和動詞之間2、介詞,用在主謂之間,表示寓意未完,讓讀者等待下文。3副詞,用在動詞之前,表否定4、疑問代詞,表處所“哪里” 5、代詞,表說話人自稱“我”九、給下面的短文加標(biāo)點,并翻譯。(15分,標(biāo)點5分,每錯3個扣1分,扣完為止;) 也,地,狄,奴,廷,奴。令,令,曰:“立,齊,國儋,氏,王?!蓖?,市。去,地。 陳勝剛剛起義稱王楚地的時候,讓周市攻取平定魏地,向北到達(dá)狄地。狄城守官田儋假裝捆綁了他的仆從
11、,帶領(lǐng)青年人到廷堂,想拜見令,殺死了仆從,得以拜見令,趁機殺死令,于是召見豪強子弟,說:“諸侯都叛秦,自立為王。齊國,是古代建的國;儋,是田姓,應(yīng)當(dāng)稱王?!庇谑亲苑鉃辇R王,發(fā)兵攻打周市,周市軍隊返回了狄,田儋于是率領(lǐng)軍隊向東攻取平定齊地。 史記卷94,田儋列傳古代漢語習(xí)題(2)一、指出下列漢字的形體結(jié)構(gòu)。即本鳥通見上耳悲涉旌既本魚歌江下耳悲陟門題旦視疆寸馬棄丹糞戶牟鬲采徒廿禾二、指出下列各句加點詞的意義,并指出該意義是本義還是引申義。1、巨防容螻而漂邑殺人。 2、蔡潰,遂伐楚。3、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饑色;樵蘇后爨,師不宿飽。4、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5、寒暑易節(jié),始一返焉。6、有時朝發(fā)白帝,暮
12、到江陵。 7、心憂炭賤愿天寒。8、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 9、之子于歸,宜其室家。10、君能補過,袞不廢也。 11、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義與今義,并說明古今義的差異。1、河渭不足,北飲大澤。 2、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3、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4、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5、冬日則飲湯,夏日則飲水。 6、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宮室之時,因陵丘掘穴而處焉。7、適千里者,三月聚糧。 8、吾有一術(shù),名“五禽之戲”。9、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 10、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詞,并指出其用法及意義。1、若弗
13、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 2、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3、同志者,當(dāng)不遠(yuǎn)千里而至。 4、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5、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6、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7、左右欲刃相如。 8、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9、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 10、是故敗吳于囿,又?jǐn)≈跊],又郊敗之。1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五、簡答。1、舉例說明古漢語中的判斷句。 2、寫出十三經(jīng)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3、舉例說明許慎對漢字六書的解釋。六、標(biāo)出下首律詩的平仄,并指出拗救?;瓷舷矔捍ü嗜?韋應(yīng)物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歡笑情如舊,蕭疏發(fā)
14、已斑。何用不歸去,淮上對秋山。(加“”者為入聲字)七、閱讀下段古文并回答問題。(魯僖公)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fù)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fù)君其問諸水濱師進(jìn)次于陘左傳僖公四年1、解釋上文中加點的詞。2、本文中有幾處賓語前置的句式,請在原文中畫出。八、標(biāo)點并翻譯下段古文。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子侄昆弟之狀邑丈人之市而醉歸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扶而
15、道苦之丈人歸酒醒而誚其子曰吾為汝父也豈謂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觸地曰孽矣無此事也昔也往責(zé)于東邑人可問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嘗聞之矣明日端(專門)復(fù)飲于市欲遇而刺殺之明日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劍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殺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呂氏春秋疑似習(xí)題(二)參考答案一、象形:鳥耳戶禾鬲魚馬戶 指事:本上廿牟寸下門丹牟會意:即涉旦采見既陟棄糞采 形聲:通悲旌題視徒歌江疆徒二、1、防:堤壩,本義; 2、潰:潰敗,引申義;3、宿:經(jīng)常,引申義; 4、間:離間,引申義;5、節(jié):節(jié)氣、季節(jié),引申義; 6、發(fā):出發(fā),引申義。7、賤:
16、價格低、便宜,本義; 8、隙:隔閡,引申義;9、歸:女子出嫁,本義; 10、過:過錯、過失,引申義;11、節(jié):關(guān)節(jié),引申義。三、1、河:古義專指黃河、今義泛指河流,詞義范圍擴大;2、爪牙:古義指得力的助手或勇猛的干將、今義指壞人的幫兇,詞義感情色彩由褒義變?yōu)橘H義;3、睡:古義指打盹、今義指睡覺,詞義范圍擴大;4、恨:古義指遺憾、今義指痛恨,詞義程度由輕變重;5、湯:古義指熱水、今義指湯類的食品,詞義范圍轉(zhuǎn)移;6、宮:古義指所有人的房屋、今義指帝王居住的宮殿,詞義范圍縮??;7、糧:古專指出行所帶的干糧、今義指各種糧食,詞義范圍擴大;8、禽:古義是鳥獸的總稱、今義專鳥類,詞義范圍縮??;9、兵:古義
17、指武器、今義指士兵,詞義范圍轉(zhuǎn)移;10、怨:古義指痛恨、今義指埋怨,詞義程度由重變輕。四、1、生:動詞使動用法,使產(chǎn)生; 2、目:名詞用作動詞,用眼睛示意;3、遠(yuǎn):形容詞意動用法,認(rèn)為遙遠(yuǎn);4、道:名詞作狀語,在半道上、在路上;5、王:名詞使動用法,使成為君王;6、厚: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增厚、增多;7、刃:名詞用為動詞,用劍殺;8、活:動詞使動用法,使活下來;9、鄙:名詞使動用法,把作為邊邑;10、郊:名詞作狀語,在郊外;11、美:形容詞意動用法,認(rèn)為美麗、漂亮。五、1、舉例說明古漢語中的判斷句。答:古漢語中的判斷句有以下幾種:1、“主語+謂語”,如:A、劉備,天下梟雄。B、荀卿,趙人。(1分
18、)2、“主語+者+謂語”,如:A、兵者,不祥之器。B、陳軫者,游說之士。(1分)3、“主語+謂語+也”,如:A、張騫,漢中人也。B、曹公,豺虎也。(1分)4、“主語+者+謂語+也”,如:A、陳勝者,陽城人也。B、南冥者,天池也。(1分)5、“主語(者)+副詞+謂語(也)”,表示肯定判斷,如:A、(此)乃夫“長鋏歸來”者也。B、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1分)表示否定判斷,如:A、非報也,永以為好也。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1分)6、“主語+判斷詞+賓語”,如:A、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B、余是所嫁婦人之父也。2、寫出十三經(jīng)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答:十三經(jīng)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是:(每錯
19、一處扣0.5分,)詩經(jīng),唐孔穎達(dá)疏;易經(jīng)(周易),唐孔穎達(dá)疏;尚書,唐孔穎達(dá)疏;禮記,唐孔穎達(dá)疏;儀禮,唐賈公彥疏;周禮,唐賈公彥疏;春秋左氏傳,唐孔穎達(dá)疏;春秋公羊傳,唐徐彥疏;春秋谷梁傳,楊士勛疏;孝經(jīng),宋邢昺疏;論語,宋邢昺疏;爾雅,宋邢昺疏;孟子,宋孫奭疏。3、舉例說明許慎對漢字六書的解釋。答: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屈(畫成事物的樣子,隨著事物身體的變化而變化)。如:日月牛羊;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義(初一看可以知道所描述的事物,仔細(xì)觀察可以看出其內(nèi)在含義)。如:上下本末;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將幾個字合并一個新義,以便表示出其具體的意義)。如:莫盥兼涉;形聲者,以事為名,取
20、譬相成(用一個字表示意義范圍,再用一個同音字表示讀音)。如:盛貨煮減。轉(zhuǎn)注者,建類一首,同義相受;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六、本題共10分,其中標(biāo)出平仄8分,指出拗救各1分;評分時每句1分,每錯一處扣0.5分,扣完本句1分為止。(符號說明:平、仄、可平可仄、拗、救。)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韋應(yīng)物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歡笑情如舊,蕭疏發(fā)已斑。,。何用不歸去,淮上對秋山。,。第七句 “歸”字拗,“不”字救七、閱讀下段古文并回答問題。(魯僖公)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
21、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fù)君其問諸水濱師進(jìn)次于陘1、解釋上文中加點的詞。以:率領(lǐng);遂:接著,于是;處:居?。ㄔ冢?; 虞:意料;涉:進(jìn)入;履:征討的范圍;共:同“供”,供給;復(fù):回來;諸:指示代詞“之”和介詞“乎(于)”的合音兼義詞;次:臨時駐扎。2、本文賓語前置的句式: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fù),寡人是問。3、本文中虛詞“之”的用法及意義如下:A、代詞,他們。如:五侯九伯,女實征之。B、助詞,用在定中式的名詞性詞組中,意思相當(dāng)于“的”。如: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貢之不入
22、,寡君之罪也。C、助詞,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把句子變成名詞性的短語,在句子中作主語或賓語。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作賓語)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作主語)昭王之不復(fù),君其問諸水濱。(作主語)八、翻譯:梁國的城北有一個叫黎丘的土丘,這里有一個奇鬼,喜歡仿效別人子侄的樣子。城邑中有一個老人去市場喝醉了回來,黎丘的鬼九仿效他的兒子的樣子,扶著老人并在路上捉弄他。老人回家,酒醒后罵自己的兒子說:“我是你的父親,難道說不慈愛嗎?我喝醉了,你半道上捉弄我,為什么?”他兒子哭著磕頭說:“罪過呀,沒有這種事。以前我到東邑去收債,你可以去問別人?!彼母赣H相信了他,說:“唉!這一定是那個其鬼,我本來就
23、聽說過他。明日我一定專門再到市場喝酒,想遇到他并刺殺了他?!钡诙斓绞袌龊茸砹?。他真的兒子恐怕自己的父親不能回來,于是過去迎接父親。老人遠(yuǎn)處看到自己的兒子,拔出寶劍刺殺了他。老人的才智受到象自己兒子的人的迷惑,從而殺掉了自己的真兒子。那些被象士的人蒙蔽從而失去了真正的士的人,這就是黎丘丈人的才智呀。古代漢語習(xí)題(3)一、填空題。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與“避”是一對。A、古今字B、通假字C、異體字D、繁簡字2、具有使動用法的詞類有、和。3、“亟請于武公,公弗許”一句中,“亟”的詞性是。4、古書中因傳抄刻印而誤增加的字叫,脫落的字叫。5、“梁父即楚將項燕”一句屬于句式。6、下列各詞
24、中屬于疑問代詞的有:、。吾、誰、余、莫、斯、夫、奚、其、或、若7、丁種句“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必須是仄聲,如果用了平聲,句式就成了“仄仄平平平”,末尾連續(xù)出現(xiàn)三個平聲,這叫做。二、指出下列漢字的形體結(jié)構(gòu)。(每字0.5分,共10分)十指步鼎魚視帛羊下至末載牧寸防舂網(wǎng)甘莫手三、指出下列各句加點詞的意義,并指出該意義是本義還是引申義。(每題2分,共12分)1、昔楚靈王好細(xì)要。 2、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3、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5、其御之妻自門間而窺其夫。 6、伐木不自其本,必復(fù)生。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義與今義,并說明古今義的差異。(每題2分,共12分)1、飲于
25、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2、孟孫才其母死,哭泣無涕,中心不戚。3、同心之言,其臭如蘭。4、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5、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6、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五、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詞,并指出其用法及意義。(每題2分,共12分)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2、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3、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4、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5、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6、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六、標(biāo)出下首律詩的平仄,并指出拗救。(10分)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26、。遠(yuǎn)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加“”者為入聲字)七、閱讀下段古文并回答問題。晏子沒十有七年,景公飲諸大夫酒,公射出質(zhì),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嘗聞吾過不善。今射出質(zhì),而唱善者若出一口?!毕艺聦υ唬骸按酥T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顏色。然而有一焉,臣聞之,君好之,則臣服之;君嗜之,則臣食之。夫尺蠖食黃則其身黃,食蒼則其身蒼。君其猶有諂人之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為君,我為臣?!笔菚r海人入魚,公以五十乘賜弦章歸,魚乘塞涂。撫其御之手,曰:“曩者之唱善者,皆欲若魚者也。昔者晏子辭賞以正君
27、,故過失不掩。今諸臣諂諛以干利,故出質(zhì)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輔于君未見于眾,而受若魚,是反晏子之義,而順諂諛之欲也?!惫剔o魚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遺行也?!闭f苑君道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義。(4分)2、標(biāo)出文中的判斷句。(3分)3、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6分)八、標(biāo)點并翻譯下段古文。(20分)昔者楚共王與晉厲公戰(zhàn)于鄢陵楚師敗而共王傷其目酣戰(zhàn)之時司馬子反渴而求飲其右豎谷陽操觴酒而進(jìn)之子反曰嘻退酒也豎谷陽曰非酒也水也子反之為人也嗜酒而甘之弗能絕于口而醉戰(zhàn)既罷共王欲復(fù)戰(zhàn)令人召司馬子反司馬子反辭以心疾共王駕而自往入其幄中聞酒臭而還曰今日之戰(zhàn)不谷親傷所恃者司馬也而司馬又醉如此是亡楚國之社稷而
28、不恤吾民也不谷無復(fù)戰(zhàn)矣于是還師而去斬司馬子反以為大戮豎谷陽之進(jìn)酒也不以仇子反也其心忠愛之而適足以殺之故曰行小忠則大忠之賊也韓非子十過習(xí)題(3)答案一、1、A、古今字; 2、名詞、動詞、形容詞;3、副詞; 4、衍文(衍字、衍),脫文(脫字、脫、奪);5、判斷; 6、誰、奚; 7、三平調(diào)。二、象形:鼎魚羊網(wǎng)手 指事:十下末寸甘會意:步至牧舂莫 形聲:指視帛載防三、1、要:腰,本義; 2、發(fā):出發(fā),引申義;3、過:超過,引申義;4、防:防備,堵塞,引申義;5、間:門縫,本義;6、本:樹根,本義。四、1、河:古義專指黃河、今義泛指河流,詞義范圍擴大;2、涕:古義指眼淚、今義指鼻涕,詞義范圍轉(zhuǎn)移;3、臭
29、:古義泛指各種氣味、今義專指臭味,詞義范圍縮??;4、怨:古義指痛恨、今義指埋怨,詞義程度由重變輕;5、謗:古義指背后議論人、今義指毀謗或造謠中傷,詞義感情色彩由中性變成貶義;6、誅:古義指責(zé)備、今義指殺掉、殺死,詞義程度由輕變重。五、1、智:形容詞意動用法,認(rèn)為聰明;2、目:名詞用作動詞,用已經(jīng)示意;3、弱: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削弱;4、兄:名詞作狀語,用對待兄長的禮節(jié);5、活:動詞使動用法,使活下來;6、客:名詞意動用法,把當(dāng)成客人。六、本題共10分,其中標(biāo)出平仄8分,指出拗字和救字各1分;評分時每句1分,每錯一處扣0.5分,扣完本句1分為止。(符號說明:可平可仄、拗、救。)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
30、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遠(yuǎn)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又送王孫去,戚戚滿別情。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不”字拗、“吹”字救)七、閱讀下段古文并回答問題。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義。(每詞0.5分,意思相同也可以給分。)色:臉色。不肖:不象樣,不賢明。涂:同“途”,路途,道路。御:御者,駕車人。曩者:先前,從前。干:求取。反:背離,違背。固:堅決。2、本文中的判斷句:此諸臣之不肖也。今所輔于君未見于眾,而受若魚,是反晏子之義,而順諂諛之欲也。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遺行也。3、翻譯:晏子去世十七年后,景公請諸大
31、夫喝酒(1分),景公射箭出了靶子,堂上大夫叫好的聲音,象出自一人之口(1分)。臣聽說過,國君喜好什么,那么臣子就會服從他(1分);國君嗜好什么,那么臣子就會給國君進(jìn)獻(xiàn)什么。先前晏子謝絕賞賜用來匡正國君(1分),所以國君的過失不能掩飾(1分)。八、本題共20分,其中標(biāo)點7分,翻譯13分。評分時,每錯三處標(biāo)點扣1分,扣完6分為止;翻譯每句1分,譯文準(zhǔn)確無誤得滿分,基本準(zhǔn)確但有表達(dá)錯誤得0.5分,譯文錯誤不得分。標(biāo)點如下:昔者楚共王與晉厲公戰(zhàn)于鄢陵,楚師敗而共王傷其目。酣戰(zhàn)之時,司馬子反渴而求飲,其右豎谷陽操觴酒而進(jìn)之。子反曰:“嘻!退,酒也?!必Q谷陽曰:“非酒也,水也?!弊臃粗疄槿艘?,嗜酒而甘之,
32、弗能絕于口而醉。戰(zhàn)既罷,共王欲復(fù)戰(zhàn),令人召司馬子反。司馬子反辭以心疾。共王駕而自往,入其幄中,聞酒臭而還,曰:“今日之戰(zhàn),不谷親傷,所恃者司馬也。而司馬又醉如此,是亡楚國之社稷而不恤吾民也。不谷無復(fù)戰(zhàn)矣?!庇谑沁€師而去,斬司馬子反以為大戮。豎谷陽之進(jìn)酒也,不以仇子反也,其心忠愛之,而適足以殺之。故曰:行小忠則大忠之賊也。韓非子十過翻譯:以前楚共王和晉厲公在鄢陵戰(zhàn)斗,楚軍戰(zhàn)敗楚共王傷了眼睛。戰(zhàn)斗正激烈的時候,司馬子反口渴了想要得到水喝,他的車右豎谷陽捧著一杯酒獻(xiàn)給他。子反說:“嘿!拿走,這是酒?!必Q谷陽說:“不是酒,是水。”子反的為人,喜好喝酒并認(rèn)為這酒很甘美,不能??诘睾染妥砹?。戰(zhàn)斗結(jié)束后,楚
33、共王想再次作戰(zhàn),命令人召見司馬子反。司馬子反借口自己心有病就拒絕了。楚共王親自駕車過去,進(jìn)入子反的帳中,聞到酒味后就回去了。說:“今天這場戰(zhàn)斗,我親自受了傷,所依靠的就是司馬,而司馬又醉成了這個樣子,這是滅亡我們楚國的社稷并且不體恤我們的民眾呀。我是不能再和晉軍作戰(zhàn)了?!庇谑腔貛熾x開,殺了司馬子反并把他的尸體示眾。豎谷陽獻(xiàn)酒并不是專門為了仇恨子反的,其實是心里忠愛子反,卻正巧殺害了他。所以說:施行小的忠心就會成為大忠的殘害者。古代漢語習(xí)題(4) 一、查閱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辭源)中所屬的部首。丹 之 亞 常 卍 受 嚴(yán) 鄰 巡 希 幽 胡 怡 攻 書 煎 者 茁 貳 郊 望 平 術(shù)二、多項選
34、擇題。 1、.下列句子中,“及”用引申義的是( )。A楚人為食,吳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C敵眾我寡,及其未既濟(jì)也,請擊之。 D故不能推車而及。2.下列形聲字中,形符在左下角的是( )。A.裁 B.疆 C.榖 D.窺3.下列各句“表”字用的是本義的是( )。A.虢,虞之表也。 B.表裘不入公門。C.或援誓以表心。 D.今反表以為里兮,顛裳以為衣。4.下列句子中,形容詞用作意動的是( )。A.王抑興甲兵,危士臣,構(gòu)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B. 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C. 小人甘其壟畝,君子保其恬素 D.什一,去關(guān)市之征,今之未能,請輕之。5. 下列句子中,“發(fā)”是引申義的是(
35、 )。A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B射者正己而后發(fā)。C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D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E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6下列句子中,疑問代詞做賓語的是( )。A. 許子奚為不自織? B. 子歸,何以報我?C. 茍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E.吾子與子路孰賢?三、比較下列句子,說明上古漢語否定句賓語前置的條件。1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保ㄊ酚浛鬃邮兰遥?旁無介紹,惴惴然疑先生之未必我見也。(袁枚徐靈胎先生傳)3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4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國之將亂也?以其不嗜賢也。(王符潛
36、夫論)5雖不得魚,無后災(zāi)。(孟子梁惠王上)6毋友不如己者。(論語學(xué)而)四、舉例說明古代漢語的幾種被動句式。五、標(biāo)點并翻譯下面兩段文章。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曰吾御者善此數(shù)者愈善而離楚愈遠(yuǎn)耳今王動欲成霸舉欲信于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shù)而離王愈遠(yuǎn)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注:焦:皺折。 戰(zhàn)國策魏策四習(xí)題(4)參考答案一 查閱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辭源)中所屬的部首。丹(丶部) 之(丿部) 亞(二部) 常(巾部)卍(十部) 受(又
37、部) 嚴(yán)(口部) 鄰(邑部)巡(巛部) 希(巾部) 幽(幺部) 胡(肉部)怡(心部) 攻(攴部) 書(曰部) 民(氏部)煎(火部) 者(老部) 茁(艸部) 貳(貝部)郊(邑部) 望(月部) 平(干部) 術(shù)(行部)按:繁體字“鄰”與“鄰”為異體字,都簡化作“鄰”??滴踝值洹班彙弊衷诟凡?,“鄰”字在邑部。辭源修訂本不收“鄰”字,只收“鄰”字,在邑部。二、多項選擇題:1.BC 2.ABC 3.BD 4.BCD 5.ACE 6.ABD三、比較下列句子,說明上古漢語否定句賓語前置的條件。1.否定句。2.代詞。3.代詞要放在動詞前面,副詞之后。四、舉例說明古代漢語的幾種被動句式。1“于”字被動句式 將介詞
38、“于”放在動詞的后面引進(jìn)行為動作的主動者。如孫子兵法行軍篇:“夫惟無慮而易敵者,必擒于人?!薄扒苡谌恕奔幢凰饲塬@。2“為”字被動句式將介詞“為”放在動詞的前面引進(jìn)行為動作的主動者,有時“為”后的主動者可以不出現(xiàn)。如韓非子五蠹:“而身為宋國笑?!薄盀樗螄Α奔幢凰螄藧u笑,出現(xiàn)主動者“宋國”;又戰(zhàn)國策燕策三:“父母宗族,皆為戮沒?!薄盀槁緵]”即被殺戮,“為”后沒有出現(xiàn)主動者。3“為所”被動句式“為”字被動句式的動詞前加“所”字構(gòu)成。主動者置于“為”與“所”之間,有時主動者可以不出現(xiàn)。如漢書霍光傳:“衛(wèi)太子為江充所敗?!薄盀榻渌鶖 奔幢唤鋽?,“為”與“所”之間出現(xiàn)了主動者“江充”;又張中丞
39、傳后敘:“嵩將詣州訟理,為所殺?!薄盀樗鶜ⅰ奔幢粴⒑?,“為”與“所”之間沒有出現(xiàn)主動者。4“見”字被動句式 將“見”放在動詞的前面構(gòu)成被動句式,不能引進(jìn)主動者。如韓非子說難:“厚者為戮,薄者見疑?!薄耙娨伞奔幢粦岩?。5“見于”被動句式 是“見”字被動句與“于”字被動句的結(jié)合,“見”放在動詞前表被動含義,“于”放在動詞后引入主動者。如史記楚世家:“必見欺于張儀?!薄耙娖邸奔幢黄垓_,又用“于”引入主動者“張儀”,“見欺于張儀”即被張儀欺騙。6“被”字被動句式 將“被”放在動詞的前面構(gòu)成被動句,也可由“被”直接引進(jìn)主動者。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薄氨恢r”即被毀謗,“被”不引入主動
40、者;又蔡邕被收時表:“臣被尚書召問?!薄氨簧袝賳枴奔幢簧袝偃栐?,“被”引入主動者“尚書”。五、加標(biāo)點并翻譯下面兩段文章。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曰:吾御者善。此數(shù)者愈善,而離楚愈遠(yuǎn)耳!今王動欲成霸,舉欲信于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shù),而離王愈遠(yuǎn)耳,猶至楚而北行也?!弊g文:魏王想攻打邯鄲,季梁聽說以后,從路途中返了回來,衣服的皺折沒拉平,頭上的灰塵沒洗去,就去
41、拜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看見一個人,正駕著馬車向北走。他告訴我說:我要到楚國去。我說:你要到楚國去,為什幺要向北走?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即使好,但是這不是去楚國的路。他說:我的費用多。我說:即使費用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他說:我的車夫好。我說:這幾種條件越好,就會離楚國越遠(yuǎn)?,F(xiàn)在您的一舉一動都想成就稱王天下的大業(yè),您的一舉一動都想得到天下的信任,依仗您強大的國家和精銳的軍隊去攻打邯鄲,以便擴大地盤抬高聲譽。您的舉動越頻繁,就離稱王天下的目標(biāo)越遠(yuǎn),就像要去楚國而向北走一樣?!褒R景公出獵,上山見虎,下澤見蛇。歸,召晏子而問之,曰:“今日寡人出獵,上山則見虎,下澤則見蛇,殆所
42、謂不祥也?”晏子曰:“國有三不祥,是不與焉。夫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詳也。所謂不詳,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見虎,虎之室也。下澤見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蛇之穴而見之,曷為不詳也?”說苑君道譯文:齊景公出外打獵,上山的時候見到了老虎,下沼澤的時候見到了蛇?;貋砗?,召見晏子并詢問他說:“今天我出外打獵,上山的時候見到了老虎,下沼澤的時候見到了蛇,這大概是(人們)所說的不吉祥的(征兆)吧?” 晏子說:“國家有三種不吉祥的(征兆),這些征兆不在您說的情況中。國家有賢能的人卻不知道,是第一種不吉祥的(征兆);知道有賢能的人卻不用,是第二種不吉祥的(征兆);任用了卻不信任人家,是
43、第三種不吉祥的(征兆)。(人們)所說的不吉祥的(征兆),是像這樣一些情況。今天您上山看見老虎,山是老虎的窩,下沼澤看見蛇,沼澤是蛇的洞穴。到了虎窩看見老虎,到了蛇穴看見蛇,為什么是不吉祥的(征兆)呢?”古代漢語習(xí)題(5)一、單選1“誰為為之,孰令聽之”,賓語前置情況是( )A 一個疑問代詞作介詞的賓語前置,一個疑問代詞作動詞的賓語前置;B 兩個疑問代詞作介詞賓語前置;C 兩個疑問代詞作動詞賓語前置;D 一個疑問代詞作介詞的賓語前置,一個沒有前置問題。2“動而見尤”,句中“見”表示( )A看見; B被動;C我; D顯示。3“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則”表示( )A承接; 因果; 假設(shè); D
44、讓步。4“君子不重傷,不擒二毛”,“二毛”使用的修辭方式是( )a. 比喻; b. 夸張; c. 倒置; d. 委婉。5“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中“牛馬走”使用的修辭方式是( )a. 比喻; b. 夸張; c. 倒置; d. 委婉。6“劉項之權(quán)未有所分也”,中“權(quán)”是( )a. 形聲; b. 會意; c. 指事; d. 象形。二填空。1“造”字的本義是( ),“綱”字的本義是( ),“字”字的本義是是( ),“表”字的本義是( )。2.“知”母在上古聲母系統(tǒng)中并入( )母。3.前赤壁賦:“縱一葦之所如”運用的修辭方法是( )4.“問”字的聲符是( ),“國”字的聲符是( ),“空”字的聲符是(
45、)。5.“匍匐”在上古的雙聲疊韻系統(tǒng)中屬于( )。 6.“但”在古代漢語中是( )詞,意思是( ),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 )。7.古今詞義的不同,主要是表現(xiàn)在詞義的( )和( )的不同。 三、名詞解釋:葉音 正義 反切 偏義復(fù)詞 疏 衍文四、用橫線標(biāo)出下面幾段文章中的被動句,並翻譯該被動句。1.盆成括仕于齊,孟子曰:“死矣!盆成括?!迸璩衫ㄒ姎?,門人問曰:“夫子何以知其將見殺?”曰:“其為人也,小有才,未聞君子之大道也,則足以殺其軀而已矣?!保献?、盡心下)2.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寡人恥之。愿比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
46、?”(孟子、梁惠王上)3.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斯二者,天也。順天者存,逆天者亡?!保献?、離婁上)五譯句1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2因為誣山,卒從吏議。3距鞏洛,阻山河之險。4割大弱強,以立諸侯。5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6絕圣棄知,大盜乃止。7施薪若一,火就燥也。8國平養(yǎng)儒俠,難至用介士。9女也不爽,士貳其行。10躋彼公堂,稱彼兕觥。六、閱讀下段古文并回答問題。(魯僖公)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
47、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fù)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fù)君其問諸水濱師進(jìn)次于坙左傳僖公四年1、解釋上文中加點的詞。2、本文中有幾處賓語前置的句式,請在原文中畫出。3、指出本文中虛詞“之”的用法及意義。習(xí)題(5)參考答案一、單選。a、 b、 c 、c 、d、 a、二、填空。1.到去 網(wǎng)的總繩 生孩子 有毛的皮衣2.端 3.代稱 4.門 或 工 5.雙聲6.副 僅僅 連7.范圍 感情色彩三、名詞解釋。葉音:為了說明詩經(jīng)押韻和諧,認(rèn)為某字該改讀某音,這是一種錯誤的認(rèn)識。正義(古書注語):不僅解釋正文,而且還給前人的注解作注解,一般叫做
48、疏,也叫正義。反切:是用兩個字合注一個字的音,上字取聲母,下字取韻母和聲調(diào)。偏義復(fù)詞:是用兩個單音的近義詞或反義詞組成,其中一個詞素的本來意義成為這個復(fù)音詞的意義,另一個詞素只是作為陪襯。疏:在注的基礎(chǔ)上進(jìn)一步作注,既解釋古文正文,也解釋古書的注。衍文:古籍因傳抄和刻印誤加入的字。四、用橫線標(biāo)出下面幾段文章中的被動句,並翻譯該被動句。()盆成括仕于齊,孟子曰:“死矣!盆成括?!迸璩衫ㄒ姎?,門人問曰:“夫子何以知其將見殺?”曰:“其為人也,小有才,未聞君子之大道也,則足以殺其軀而已矣?!保献?、盡心下)()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里
49、;南辱於楚。寡人恥之。愿比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斯二者,天也。順天者存,逆天者亡?!保献?、離婁上)五、譯句。1、死刑;惱怒 2、欺騙;判決 3、把守 4、削弱;建立5、全;更 6、斷絕;拋棄 7、放;奔向 8、太平;甲士 9、錯;不固定 10、登;舉 六、閱讀下段古文并回答問題。1、解釋上文中加點的詞。以:率領(lǐng);遂:接著,于是;處:居?。ㄔ冢?;虞:意料;涉:進(jìn)入;履:征討的范圍;共:同“供”,供給;復(fù):回來;諸:指示代詞“之”和介詞“乎(于)”的合音兼義詞;次:臨時駐扎。2、本文賓語前置的句式:爾
50、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fù),寡人是問。3、本文中虛詞“之”的用法及意義如下:A、代詞,他們。如:五侯九伯,女實征之。B、助詞,用在定中式的名詞性詞組中,意思相當(dāng)于“的”。如: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C、助詞,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把句子變成名詞性的短語,在句子中作主語或賓語。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作賓語)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作主語)昭王之不復(fù),君其問諸水濱。(作主語)古代漢語習(xí)題(6)一、填空題。1、“五谷謂稻黍稷麥菽也”一句使用的注釋術(shù)語是,“泮讀為畔”一句使用的注釋術(shù)語是。2、許慎對漢字六書的解釋上,“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指的是,對形聲的解釋的是、。3、就詞匯音節(jié)結(jié)構(gòu)而言,古代漢語詞匯中占多數(shù)。4、下列各詞屬于第一人稱代詞的是、。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一首律詩分為四聯(lián),它們依次是、。二、解釋下列術(shù)語。四體二用 衍文 脫文 本義 箋三、說明下列字的結(jié)構(gòu),并指出形聲字的形符和聲符。鹿 栽 解 刃 徒 聞 象 牧 末 岳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賓語、說明它們前置的條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小學(xué)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綱要
- 甲狀腺超聲分層診斷與應(yīng)用
- 餐廳環(huán)境設(shè)計
- 手部衛(wèi)生與健康清潔實踐
- 陶喆音樂藝術(shù)成就解析
- 大班太空旅行課件
- 健康油皮的科學(xué)護(hù)理指南
- 肝外膽管惡性腫瘤
- 高校網(wǎng)絡(luò)輿情教育體系構(gòu)建
- 洗胃后健康教育要點
- 2025病歷書寫規(guī)范
- 課題申報書:人工智能賦能高校教育教學(xué)應(yīng)用研究
- 發(fā)熱電纜采暖系統(tǒng)工程安裝施工手冊
- 2025年天津市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繼續(xù)教育網(wǎng)公需課答案
- 《公路運營領(lǐng)域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biāo)準(zhǔn)》知識培訓(xùn)
- 科技賦能下的企業(yè)巡察模式變革
- 學(xué)習(xí)通《科研誠信與學(xué)術(shù)規(guī)范》課后及考試答案
- 成人重癥患者顱內(nèi)壓增高防控護(hù)理專家共識2024
- 廣告投放應(yīng)聘簡歷
- 2023年江門市建筑工匠大比武建筑電工技術(shù)文件
- 國開(河南)《公司法律實務(wù)(本)》形考答案題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