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方法_第1頁
文言文翻譯方法_第2頁
文言文翻譯方法_第3頁
文言文翻譯方法_第4頁
文言文翻譯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文言文翻譯方法(2011-11-20 01:23:36)轉(zhuǎn)載 標簽: 分類: 語文資料教育文言文翻譯方法一、文言文翻譯的標準:信、達、雅“信”,就是譯文要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遺漏、不增譯?!斑_”,就是譯文明白曉暢,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要求和習慣,無語病?!把拧保褪亲g文語句規(guī)范、得體、生動、優(yōu)美。二、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直譯,指譯文要與原文保持對應(yīng)關(guān)系,重要的詞語要相應(yīng)的落實,要盡力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和相近的表達方式,力求語言風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譯,指著眼于表達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靈活翻譯原文的詞語,靈活處理原文的句子結(jié)構(gòu)。兩者

2、的關(guān)系是,只有在直譯表達不了原文意旨的情況下,才在相關(guān)部分輔之以意譯。三、文言句子翻譯的方法:留、換、刪、補、調(diào)等。1 保留法保留古今意義完全相同的一些詞,如國號、年號、帝號、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書 名、度量衡單位等。例: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臨川王某記。一一游褒禪山記譯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臨川王安石記(下此文)。2 替換法有些詞語意義已經(jīng)發(fā)展,用法已經(jīng)變化,語法已經(jīng)不用,在譯文中,應(yīng)換這些古語為今語。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一一出師表譯文:先帝不因我地位低、見識淺,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來拜訪我)。3 刪削法文言中有些虛詞的用法, 在現(xiàn)代漢語里沒有相應(yīng)的詞替代,如果硬譯反而別扭

3、或累贅,譯文時可刪削。這些詞包括:發(fā)語詞、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結(jié)構(gòu)倒裝的標志、句中停頓的詞、個別 連詞及偏義復詞中虛設(shè)成分等。例: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譯文:從師的風尚不流傳很久了。4 增補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詞不同的地方,可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語法增加或補充一些成分,使譯文顯豁通順。包括: 單音實詞對譯成雙音實詞例: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譯文:變更你的差役,恢復你的賦稅,那么怎么樣呢? 數(shù)詞后面增加量詞例: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一一向脊軒志譯文:向脊軒總共四次遭到火災(zāi),能夠不焚毀,大概是有神靈保護的原因吧。 省略句中應(yīng)補充的主語、謂語、賓語和介詞等。例: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

4、若與人?!币灰磺f暴見孟子譯文:(孟子)問:“一個人欣賞音樂快樂, 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 哪一種更快樂呢?” (齊宣王)回答說:“不如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補充行文省略的內(nèi)容,如關(guān)聯(lián)詞語等。例: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一一游褒禪山記譯文:然而體力足以達到(卻沒達到),在別人看來是可笑的,在自己看來也是悔恨的。5. 移位法由于古今語法的演變,有的句型表達方式有所不同,譯文時,應(yīng)按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及時 調(diào)整。包括: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和介詞短語后置等。例: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譯文: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勁的筋骨,(卻能)

5、向上吃到黃土,向下喝到黃泉,(是由 于)用心專一的緣故。6意譯,既是一種翻譯的方式,也是一種翻譯的方法。意譯的情況: 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辭手法,宜用意譯。例:東曦既駕,僵臥長愁。一一促織譯文:太陽已經(jīng)升起來了,(他仍然)直挺挺地躺著,長時間地愁苦不堪。 緊縮復句或言簡意豐的句子,需分開翻譯或補充。例: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譯文:使敵人降服,讓遠方的人歸附,招撫誰,誰會不來呢? 為了增強語勢而用繁筆、渲染、鋪陳手法的句子,譯時要凝縮。例: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過秦論譯文:(秦)有吞并天下,統(tǒng)一四海的雄心。7補充要點掌握并使用這些方法, 不一定就能達

6、到“信達雅”的標準,還要貫徹“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的閱讀精神,聯(lián)系大小語境進行考察,使句意與文意貼切。四、文言翻譯歌訣熟讀全文,領(lǐng)會文意;扣住詞語,進行翻譯。 字字落實,準確第一;單音詞語,雙音換替。 國年官地,保留不譯;遇有省略,補充詞語。 調(diào)整詞序,刪去無義;修辭用典,輔以意譯。 推斷詞義,前后聯(lián)系;字詞句篇,連成一氣。 帶回原文,檢查仔細;通達完美,翻譯完畢。五、如何達到“信”“達”“雅”的要求1注意古今詞義、色彩的變化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色彩變化)譯:先帝不因為我低賤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來看望我。 璧有瑕,請指示王(單、雙音節(jié)詞的變化)譯

7、:璧上有斑點,請讓我指出來給大王看。 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詞義變化)譯:(我)派遣軍隊守住函谷關(guān)的原因,是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變故。2、注意詞類活用現(xiàn)象 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狀)譯:一只狼徑直地離開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樣坐在屠者的面前。 君子死知已,提劍出燕京(為動)譯:君子為知已而死,提著劍離開燕京。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傳)(使動)譯: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復生,使白骨長肉??!3、注意有修辭的語句的翻譯 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比喻)譯:于是派蒙恬在北邊修筑長城并守住邊防 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借代)譯:我認為老百姓之間的交

8、往,尚且不相互欺騙,更何況大的國家呢? 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比喻)譯文: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樣高潔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4、注意有委婉說法的語句的翻譯 若有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譯:如果仰賴貴國國君的恩惠,我們國君赦免了我們,三年后我們將要興師報仇。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陳情表)。譯:我生下來六個月,慈愛的父親就離開我去世了;到了四歲,舅父強迫母親改變守節(jié)的志 愿,把她嫁給了別人。5、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的習慣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譯:一個廚師丁替文惠君分解牛。(應(yīng)改為“一個叫丁的廚師”) 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譯文:犧牲最慘重的,要算辛亥

9、年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的那次戰(zhàn)斗。 犧牲的慘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的那次戰(zhàn)斗。6、注意古漢語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裝句、被動句) 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省略句)譯: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相比誰更厲害。 何怪乎遭風雨霜露饑寒顛踣而死者之比比乎?(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譯:對于遭到風雨霜饑寒而倒斃的人到處都是(這種現(xiàn)象),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ㄖ髦^倒裝) 譯: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現(xiàn)在哪里呢? 人誰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語后置、省略)譯文:人們又有誰愿意讓自己的潔白之身受臟物的污染呢? 予羈縻不得還,國事遂不可收拾(無標志的被動句) 譯:我被拘留不能回

10、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所謂直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yīng)翻譯, 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 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所謂意譯,則是根據(jù)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 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xiàn)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 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diào)、變。“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

11、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 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皠h”,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一一沛公 的侍衛(wèi)樊噲?!罢咭病笔钦Z尾助詞,不譯。“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 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皳Q”,就是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 “爾、汝”等換成“你”?!罢{(diào)”就是調(diào)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diào)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 賓后置句、定語后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yīng)調(diào)整語序,以便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慣。“變”,就是變通。在忠

12、實于原文的基礎(chǔ)上,活澤有關(guān)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澤 成“(湖面)風平浪靜”。古文翻譯口訣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照顧前文,聯(lián)系后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lián)系緊密。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吾”“余”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guī)律。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譯完之后,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句子流暢,再行擱筆。還要把每個實虛詞的解釋了解透徹,這是基本,就好比看一篇文章一樣, 如果這

13、篇文章有很多字你不認識,那么你肯定一知半解或者看不懂。我想到現(xiàn)在我們同學已經(jīng)有80%的實虛詞已經(jīng)了解,剩下的時間看一下并用筆標記一下你不會的那些實虛詞并把它背誦下來。接下來我們講解文言文閱讀方法及做題技巧。一、首先要掌握正確的文言文閱讀方法。眾所周知,由于考試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具有不準借助任何工具書,只能獨立解題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學生心理上比較緊張,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讀完一遍就去選擇答案。其實這種作法是很不正確的,作為文言應(yīng)試的閱讀應(yīng)分三步進行:第一步:初讀全文指的是集中心思穩(wěn)住神, 瀏覽或跳讀一遍。最近幾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傳記的,看這樣的文章要知道記載幾個人,有的人物關(guān)系簡明,有的

14、人物關(guān)系復雜。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 正反好壞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現(xiàn)一種特殊的品格和性格。這要求考生解讀人物關(guān)系,體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作者寫人物傳記,或出于某種政治需要,或出于個人目的,通過人物傳記,表現(xiàn)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要求考生能分析傳記的基本內(nèi)容,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內(nèi)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與事或相夫教子、事親至孝,弘揚民族傳統(tǒng)美德;或古代賢臣良吏,勤政愛民、廉潔奉公、剛直抗上、執(zhí)法如山等既符合于傳統(tǒng)的道德規(guī)范,又不失現(xiàn)實教育意 義。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 往屆有些考生在讀文言語段時,對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沒讀懂就心急火燎,在個別語句上糾纏,非要字字句句弄個水落石出不可,結(jié)果反而難

15、以明其大意。應(yīng)該說,學生當中這種情況存在還是非常普遍的,其實你應(yīng)該明白,高考作為選拔性的考試,它所選的文言語段一定不會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緊張。第二步:細讀題目在這一步驟當中,須一一落實要求答題的字、詞、句、段在材料中的對應(yīng)位置,一般來說, 運用所學的知識,較易題可以在這一步基本完成。(充分利用所給選項,運用比較法、排除法根據(jù)是非準偏,選出正確項)同時這一步中特別要強調(diào)的是利用好幾道題目,如實詞解釋,句子翻譯,分析概括題等,因為在它們身上,你可以獲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尤其是選擇題(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或者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此題信息量

16、非常大,雖然其中肯定有一項或幾項不符題意,但錯誤的也往往只是些小問題。因此通過看最后一題, 你對文意的把握必將會在第一步的基礎(chǔ)上有個很大的提高。第三步:重讀全文這一步是從更高的層次上認知全文。大致相當于精讀研讀的水平;既加深了對文意的理解, 又能對前兩步出現(xiàn)的偏誤作糾正,因此是一個深入兼復核的過程。通過這一步閱讀之后解答一些綜合性比較強的題目也就駕輕就熟了。應(yīng)該說文言應(yīng)試的三步閱讀法是經(jīng)過許多學子高考實戰(zhàn)檢驗而總結(jié)出來的一條科學有效的 應(yīng)試方法,復習當中學生須加以掌握和運用。這樣可以少走很多彎路。文言文閱讀做題技巧1要善于借助。例如,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鄰里相推,來正確判定實詞詞義,觀照語言環(huán)境

17、 掌握虛詞用法。這一階段要有排除干擾的意識,例如古今異義的干擾,防止望文生義,以今釋古。2代入法一一知識遷移。高考文言段不會脫離課本知識另起爐灶,所以要善于知識遷移,聯(lián) 系已有知識尤其是常用詞的常用義項和常見虛詞的一般用法來推出新知。3排除法-信息篩選題根據(jù)陳述對象可以排除干擾項,確定答案范圍4析結(jié)構(gòu)推斷它在文章中的結(jié)構(gòu)來推斷它的詞性,進而推斷它的詞義。翻譯文言句子可從下列幾方面著手。1、結(jié)合語境,把握句意。要翻譯好一個句子,必須對整篇文章有一總體把握。將你要翻譯的那個句子放在整個語段中 進行揣摩,這樣才能基本把握所翻句子的大概意思。有些同學在初讀文言段時,對自己要求 太高,第一遍沒有讀懂就心

18、急火燎, 在個別詞語上糾纏, 結(jié)果反而難以明其意。所以要保持 良好的心態(tài),調(diào)動各種手段,善于前后推導,整體把握語意。2、落實句式特點。常見的文言句式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包括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詞 結(jié)構(gòu)后置句等)。每種句式都有其特定的標志,我們要識記一些典型例句并加以歸納整理。 在翻譯句子之時,先判斷句式,然后在翻譯時要翻出這種句式的特點來。如省略句就必須補出它所省略的成份,當然補充部分須加小括號;倒裝句就必須按正常的語序來翻譯;原句是疑問句,所譯出的句子也應(yīng)加上問號。 文言文中還有一種極其特殊的現(xiàn)象:文言文固定格式。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點。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結(jié)構(gòu), 它的語法特

19、點就是由一些不同詞性的詞凝 固在一起,固定成為一種句法結(jié)構(gòu),表達一種新的語法意義,世代沿用,約定俗成,經(jīng)久不 變。一旦你沒有準確判斷出固定結(jié)構(gòu),那么你的翻譯就會差之千里。詳細類型見上所舉。3、落實重點虛詞和實詞。要掌握實詞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如“沛公軍灞上” 一句就考了詞 類活用的知識點,如果“軍”字翻譯錯了,那就要失分了。所以在考試時應(yīng)特別注意這些語 法現(xiàn)象(包括虛詞的一詞多義),一旦涉及必須準確翻譯。文言文翻譯的基本要求是“信、達、雅”。“信”就是要準確地譯出原文的內(nèi)容,忠實原文,不曲解,不任意添加或刪減;“達”就是要求譯文通順流暢;“雅”則要求譯文盡量生動形象,特別

20、是對描寫性的語句,翻譯時要傳神。文言文翻譯應(yīng)以直譯為主,即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在譯文中,要譯出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 包括句末的標點。在難以直譯或者直譯以后表達不了原文意蘊的時候,才酌情采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怎樣才能達到上述要求呢?這就得講究翻譯的方法。翻譯的基本方法有五種,即:留、補、換、改、刪。1留。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年號名、器物名等在翻譯時予以保留,照抄不 譯。例:趙惠文王五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于諸 侯。(廉頗藺相如列傳)句中劃線的分別是帝王記年、古地名和古官職名,翻譯時都可保留不譯。2、補。即補

21、出句中省略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詞句,使意思更準確完整,句子更順暢。補充部 分要加小括號。例: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鄒忌諷齊王納諫)句中“與”前省略主語“鄒忌”,“與”后省略賓語“客”,翻譯時都應(yīng)補出。例: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游褒禪山記)這句話應(yīng)譯成:距離華山洞百余步(的地方),有(一塊)石碑倒(在)路旁。3、換。一是用現(xiàn)代的雙音詞去換古代的單音詞;二是對同一事物或行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稱,翻譯時應(yīng)用現(xiàn)代的指稱去替換古代的指稱。例: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帶點部分應(yīng)譯成: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釋疑惑(問題)。例:鄒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鄒忌諷齊王納諫)句中的“修”現(xiàn)在講“長”,這里指身高; “服”現(xiàn)代講“穿戴”。這方面例子很多。比如, 古人講“書”,現(xiàn)在講“信”;古人講“目 ” ”,現(xiàn)在講“眼睛”;古人講“首”,現(xiàn)在講“頭”;古人講“食”,現(xiàn)在講“吃”等等。都要譯為現(xiàn)代的指稱。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