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屆高考語文二輪專題突破訓(xùn)練14古詩文閱讀-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_第1頁
2009屆高考語文二輪專題突破訓(xùn)練14古詩文閱讀-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_第2頁
2009屆高考語文二輪專題突破訓(xùn)練14古詩文閱讀-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_第3頁
2009屆高考語文二輪專題突破訓(xùn)練14古詩文閱讀-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_第4頁
2009屆高考語文二輪專題突破訓(xùn)練14古詩文閱讀-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本資料來源于七彩教育網(wǎng)http:/www.7caie第二模塊:古詩文閱讀專題十四 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測試時間:90分鐘)1下列各句對“興”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稽其成敗興壞之紀 (高興) B抑王興甲兵,危士臣 (發(fā)動)C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產(chǎn)生) D每覽此人興戚之由 (發(fā)生)E興盡悲來 (興致)2下列各句中“請”字用法相同的是 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郡之賢士大夫請于當?shù)揽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少牢告廟,請其矢A B C D3下面加點字,解釋為動詞“說話”或“說”的意思的一項是 王笑而不言具以沛公言報項王諷詩、書百家之言佚之

2、狐言于鄭伯曰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廣故數(shù)言欲亡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A B C D4下列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 丈夫:指女子的配偶B沛公奉厄酒為壽,約為婚姻 婚姻:指男女成婚的事C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從容:形容不慌不忙,鎮(zhèn)定沉著D云鬢半偏新睡覺,衣冠不整下堂來 睡覺:入睡后醒來5下列句申加點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為之辭 辭:言辭,文辭 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 方:才B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 殆:危險 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非:除了,除以外C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 度:制度,法度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負:辜負,對不起

3、D孤與續(xù)發(fā)人眾,多載資糧,為卿后援 發(fā):發(fā)出,送出 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蓋:大概,表示揣測、估量6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祖父:指父親的父親 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 宣言:發(fā)表文告B多謝后世人 多謝:大大地表示感謝 璧有暇,請指示王 指示:指,指點;示,給看C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無論:無,不,不用;論,說 亦雁蕩之具體而微者 具體:形容細節(jié)方面很明確D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卑,卑微,地位低下;鄙,鄙俗,見識淺陋 豈果知道歟?或傳聞之過實耶? 知道:知,懂得;道,道理7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xiāng)自到 鄉(xiāng):鄉(xiāng)村。 B如有營,

4、予佐爾賈 賈:通“價”,錢。C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生:生下來。 D“離騷”者,猶離憂也 離:離開。8下列的“望”意義完全相同的是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并汾喬木,望秋先隕以我應(yīng)他人,君還何所望縵立遠視,而望幸焉夜雪初霽,薺麥彌望敢因此為怨望不意君之望臣深矣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埯褊心不能無少望先達德隆望尊自幼有公輔之望王謝蕭陳,南朝名門望族A B C D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組是君子生非異也,善假(借助)于物也。(勸學(xué)) 胡公按(巡察)部,令所部勿供張。(海瑞傳)尋蒙國恩,除(任命)臣洗馬。(陳情表) 保(保護)民而王,莫之能御。(齊桓晉文之事)乃重修

5、岳陽樓,增其舊制(規(guī)模)。(岳陽樓記)失期,當(應(yīng)該)斬。陳涉世家)A B C D10為下列句子中“顧”字的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環(huán)顧國內(nèi),賊氛方熾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三顧臣于草廬之中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顧自民國肇造,變亂紛乘A| B|C| D| 11分別選出下列各組中對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1)伐( )坎坎伐檀兮(砍伐) 十年春,齊師伐我(討伐、進攻)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戰(zhàn)爭) 一令每出,平伐其功(自夸、夸耀)(2)疾( )君有疾在腠理(病) 君疾貧富不均(憎恨、厭惡)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憎根) 屈

6、平疾王聽之不聰也(痛心)問民之疾苦(痛苦) 聲非加疾也(大)(3)舉( )吾力足以舉千鈞(舉起) 略舉所見十條(舉出、提出)約以連兵大舉(發(fā)動) 全在天津閱兵之舉(舉動)舉疾首蹙額而相告曰(抬起) 舉孝廉不行(推舉、推薦)戍卒叫,函谷舉(攻下、占領(lǐng))(4)微( )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隱蔽、藏匿) 桓公微服而行于民間(不顯露的)童微伺其睡(躲、藏) 微風鼓浪(細小、輕微)芻蕘之微,先民詢之(地位低下、卑賤) 其文約,其辭微(含蓄、深奧)微斯人,吾誰與歸(無、沒有)12下列句子加點詞與例句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例:入而徐趨,至而自謝A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B嘗有所薦,其人來謝C使君謝羅敷:“寧可

7、共載不?” D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趙,代王謝,愿守代邊13閱讀下面三組句子,注意其中加點的字,讀后填空,每個括號里只填一個字母。(甲)A逝將去汝,適彼樂土 B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 C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D適大病,不能行(乙)A秦伯說,與鄭人盟 B鯫生說我曰 C及說備使撫表眾 D說盡心中無限事在甲組中( )和( )中的“適”意義相同。在乙組中( )和( )中的“說”意義相同。14下列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B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暮靄沈沈楚 天闊;張良出,要項伯C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植其杖而蕓;徐公 來,

8、孰視之D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倔起阡陌之中;其他祖 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15下列加點的詞全不是偏義復(fù)詞的一項是 A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斟酌損益,盡進忠言,則攸之、依允之任也B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 審諦之,短小,黑赤色C奉使往來,無留北者 孰與君少長D懷怒末發(fā),休祲降于天 先帝創(chuàng)業(yè)末半,而中道崩殂16下列加點詞不全是偏義復(fù)詞的一項是A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晝夜勤作息B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C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D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17下列句中加點詞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子布、元表各顧妻子

9、若能以吳越之地與中國抗衡B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C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汝既為水軍都督,可以便宜從事D飾以樓觀亭謝,與江山相發(fā)揮 臣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1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近的一項是A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B秋天漠漠向昏黑C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D顏色憔悴,形容枯搞。1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一項是 A及長,專長性理。 B其學(xué)務(wù)躬行實踐,而以靜存為要。C篤志研究。 D霍人罷市巷哭,童子皆流涕。20下列句中點的詞,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璧有暇,請指示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B 子布、元表各顧妻子。(

10、赤壁之戰(zhàn))C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zhàn)) D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伶官傳序) 2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君安與項伯有故 此物故非西產(chǎn) 何可勝道也哉 聞道白,以為莫已若也A兩個“故”相同,兩個“道”不同 B兩個“故”相同,兩個“道”也相同C兩個“故”不同,兩個“道”相同 D兩個“故”不同,兩個“道”也不同2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孔子師郯子、萇弘 此唯師心自用耳 B孔夫子不恥下問 后之君子反爭以問為恥C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 而江浙之梅皆病 D孜孜焉唯進修是急 是故狂夫之言23從下列各題中,選出加點詞與其他用法不同的一句,把序號填入表中。(1)

11、子路從而后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左右欲刃相如 夫山居而谷汲者設(shè)以炮至,吾村不齏粉乎 去今墓而葬焉 禽獸之皮足衣也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2)箕踞以罵曰 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反接,布囊其口 日削月割,以趨于亡人皆得以隸使之 備南走,肅徑迎之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變姓名,詭蹤跡,草行露宿 (3)大行不顧細謹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翩翩兩騎來是誰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 蓋其又深,則所至又加少矣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小學(xué)而大遺 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卒不忍獨善其身 瑜等率輕銳斷其后兵不血刃,遐邇來服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亦以明死生之大 (5)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

12、 山多此物也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素善留候張良府佐快其所為 復(fù)前行,欲窮其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欲居之以為利,高其值(6)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外連橫而斗諸侯 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敵人遠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會盟而謀弱秦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7)孔子師郯子 溪雖莫利于世,而善鑒萬類且庸人尚羞之 而恥學(xué)于師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為能急人之困 (8)帥欲斬陳,眾將請之 君子死何己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 六王畢,四海一24加點詞與“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jié)用,遠罪豐家”的“遠”“豐”用法相同的一組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犢之勞形 余悲之,且

13、曰:“若毒之乎?”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 良藥苦口利于病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yǎng)之,昂其直 不如因善遇之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A B C D25下列加點的活用詞類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老婦必唾其面 B今王鼓樂于此C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乎 D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閱讀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題人有惡蘇秦于燕王者人有惡蘇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1也。王以萬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與小人群也。”武安君從齊來,而燕王不館也。謂燕王曰:“臣,東周之鄙人也,見足下,身無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顯臣于廷。今臣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聽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

14、傷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2,廉如伯夷3,孝如曾參,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碧K秦曰:“且夫孝如曾參,義不離親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齊?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義而不臣焉,辭孤竹之君,餓而死于首陽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數(shù)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來,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揚4燕、秦之威于齊而取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為也,非所以為人也。皆自覆5之術(shù),非進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興,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為可乎?則齊不益于營丘6,足下不逾楚境,不窺于邊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離老母而事足

15、下,去自覆之術(shù)而謀進取之道,臣之趣固不與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進取之臣也,所謂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選自戰(zhàn)國策卷二十九燕一) 【注釋】1 不信人:不誠實的人。2 尾生:傳說尾生很講信義,曾與一女子約會橋下,洪水來了也不離去,終于被淹死。3 伯夷:姓墨胎,名允,字公信,狐竹君的長子。周武王滅殷,伯夷義不食周粟,與其弟叔齊餓死于首陽山。4 揚:原作“楊”,據(jù)黃丕烈札記改。5 自覆:自取滅亡。6 營丘:在今山東臨淄境內(nèi)。26、選出與“所謂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一句中“信”的含義不相同的一句 A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 B且夫信行者,所以自為也C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D此四君者,皆明智而

16、忠信,寬厚而愛人27、“王以萬乘下之,尊之于廷”中的“乘”選擇準確的意義A、登,升 B、駕,坐,騎 C、憑借,趁著 D、連接 E、利用 F、順應(yīng),順著 G、冒著,頂著 H、量詞,古代一車四馬為一乘 I、“四”的代稱28、選出與“武安君從齊來”中的“從”意義相同的一項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 旦日,客從外來 擇其善者而從之 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 公子從其計,請如姬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A、 B、 C、 D、29、與“臣,東周之鄙人也”中“鄙”的意義相同的一句A、蜀

17、之鄙,有二僧 B、鄙人不慧,將有志于亂世C、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30、請選出“今臣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中“使”的意義不同的一項A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 B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于諸侯C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D是時屈原既疏,不復(fù)在位,使于齊31、請選出下列各句中的“是”與“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中的“是”意義相同的項A覺今是而昨非 B是己而非人C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D無乃爾是過與E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 F定國是之詔既下G惟利是圖 H然是說也,人常疑之32、請選出與“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中的“行”意義相同的一項A廉如此者,何

18、肯步行數(shù)千里 B且夫信行者,所以自為也,非所以為人也C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熝?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33、選出與“廉如伯夷,不取素餐”中的“素”意義相同的一句 A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B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D十三能織素,十四學(xué)裁衣34、選出與“辭孤竹之君,餓而死于首陽之山”句中的“辭”意義不同的一句 A 去來兮辭 B.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公辭焉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D于是辭相印不拜35、選出與“信如尾生,期而不來,抱梁柱而死”中的“期”意義相同的一項A今夜半,方期我決斗某所 B公等遇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C以五年為期,必復(fù)之全之 D是以圣人不期修古,

19、不法???6、選出與“皆自覆之術(shù),非進取之道也”中的“道”意義不同的一句A 自覆之術(shù)而謀進取之道 B此五者,知勝之道也C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 D臣之所好者,道也37、選出與“去自覆之術(shù)而謀進取之道”中的“去”含義相同的一項A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B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C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 D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38、選出與“臣之趣固不與足下合者”句中的“固”意義相同的兩項 A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B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C予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D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E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F斯固百世之

20、遇也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王進,幽州良鄉(xiāng)人也。為人勇悍,走及奔馬。少聚徒為盜,鄉(xiāng)里患之,符彥超遣人以賂招置麾下。彥超鎮(zhèn)安遠軍,軍中有變,遣進馳奏京師,明宗怪其來速,嘉其足力,以隸寧衛(wèi)指揮。漢高祖為侍衛(wèi)親軍指揮使,以進為軍校。高祖鎮(zhèn)河?xùn)|,因以之從,每有急,遣進馳至京師,往返不過五六日,由是愈親愛之,累遷奉國軍都指揮使。從周太祖起魏,遷虎捷右?guī)贾笓]使。歷汝、鄭二州防御使、彰德軍節(jié)度使。顯德元年秋,以疾卒,贈太師。嗚呼!予述舊史,至于王進之事,未嘗不廢書而嘆曰:甚哉,五代之君,皆武人崛起,其所與俱勇夫悍卒,各裂土地封侯王,何異豺狼之牧斯人也!雖其附托遭遇,出于一時之幸,然猶必皆橫身陣敵,非有百夫之

21、勇,則必一日之力。至如進者,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節(jié),何其甚歟!豈非名器之用,隨世而輕重者歟?世治則君子居之而重,世亂則小人易得而輕歟?抑因緣僥幸,未始不有,而尤多于亂世,既其極也,遂至于是歟?豈其又有甚于是者歟?當此之時,為國長者不過十余年,短者三四年至一二年。天下之人,視其上易君代國,如更戍長無異,蓋其輕如此,況其下者乎!如進等者,豈足道哉!易否泰消長,君子小人常相上下,視在上者如進等,則其在下者可知矣。予書進事,所以哀斯人之亂,而見當時賢人君子之在下者,可勝道哉!可勝道哉! (節(jié)選自歐陽修新五代史)39、選出與“為人勇悍,走及奔馬”中的“走”意思相同的一項 A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 B老翁

22、逾墻走,老婦出門看C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 D.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40、選出與“少聚徒為盜,鄉(xiāng)里患之”中的“少”意思不相同的一項 A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 B衡少善屬文C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D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41、選出與“少聚徒為盜,鄉(xiāng)里患之”中的“患”意思不相同的一項 A若不憂德之不建,而患貨之不足 B欲無予,即患秦兵之來C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 D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42、選出與“遣進馳至京師,往返不過五六日”中的“過”意思相同的一項 A道旁過著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B雷霆乍驚,宮車過也C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 D花過而采,則根色黯惡43、選出與“由

23、是愈親愛之”中的“愛”意思相同的一項 A 大王愛女牧羊于野 B故以其愛不若燕后C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D向使三國各愛其地44、選出與“累遷奉國軍都指揮使”中的“遷”意思不相同的一項 A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 B頃襄王怒而遷之C遷我京師,則汝朝夕侍母 D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45、選出與“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節(jié)”中的“疾”意思不相同的一項 A顯德元年秋,以疾卒,贈太師 B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C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D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6、選出下列各組中的加點詞意義不相同的一組顯德元年秋,以疾卒,贈太師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初,魯肅聞劉表卒 A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

24、卒數(shù)萬人戍卒叫,函谷舉其所與俱勇夫悍卒B謂言無罪過,供養(yǎng)卒大恩庶劉僥幸保卒余年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C持五十金,涕泣某于禁卒,卒感焉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D予述舊史,至于王進之事,未嘗不廢書而嘆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fā)47、選出下列各組中的加點詞意義不相同的一組 A 予書進事,所以哀斯人之亂 即書詩四句乃丹書帛曰:“陳勝王”B本之書以求氣質(zhì)書曰:“滿招損,謙得益?!弊髲B之下而誦詩書C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余因得遍觀群書D48、選出下列各組中的加點詞意義不相同的一組 非有百夫之勇,則必一日之力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才能不及中人,

25、非有仲尼、墨翟之賢,A豈非名器之用,隨世而輕重者歟是不為也,非不能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B是己而非人,俗之通病以為非我莫能為也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C是非不亂,則國家治窮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辭多類非而是,多類是而非,是非之經(jīng),不可不分D49、選出與“至如進者,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節(jié),何其甚歟”中的“如”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組 視其上易君代國,如更戍長無異 入溆浦余儃佪兮 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如進等者,豈足道哉 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公屢促之,必如約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 如有

26、地動,尊則振龍邂逅不如意,便還就孤,孤當與孟德決之 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如其克諧,天下可定矣 如揚州,過瓜州揚子橋 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A、 B、 C、 D、50、選出與“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節(jié)”中的“疾”意思相同的一項A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 B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C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D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51、選出與“世治則君子居之而重”中的“治”意思不相同的一項 A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 B故治國無法則亂C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D開元、天寶之際,天下豈不大治52、選出與“世亂則小人易得而輕歟”中的“得”意思全不相同的一組 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

27、,弗得則死豈得之難而失之意歟 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自王以下,欲求報其父仇,莫能得 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撼际痰钌险?,不得持尺兵 天下財產(chǎn)何得不蹶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吾得兄事之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十三學(xué)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日食飲得無衰乎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得無教我獵蟲所也A、 B、 C、 D、53、選出與“當此之時,為國長者不過十馀年,短者三四年至一二年”中的“當”意思不

28、相同的一項 A、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 B、當此之時,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C、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義而死焉者也 D、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54、選出與“為國長者不過十余年”中的“國”意思不相同的一項 A視其上易君代國 B故治國無法則亂C既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D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典型錯例反饋題號錯誤歸因金手指專題十四1A(“興壞”應(yīng)為“興盛和衰敗”)2B。請讓(或允許)我,請示,領(lǐng)取。3C。話,言語,一句話,字。4D (A大夫:指成年男子,B婚姻:指兒女親家,C從容:指言辭舉止得體)5B (A辭:托辭、借口,C度:限度,D發(fā):派遣,蓋:因為,由

29、于,連詞,表原因)6D (A祖父:祖,祖父;父,父親。宣言:宣,發(fā)出;言,話語。B多謝:多,多多地;謝,告誡,勸告。C具體:具,具備;體,形體)7B。A項“鄉(xiāng)”通“向”;C項“生”通“性”;D項“離”:遭遇。8C。怨恨,遠看,臨近,指望,盼望,視野,陰歷的十五日,名望,顯赫,有名望。9C (保,使安;當,判罪。)10C。表轉(zhuǎn)折,看,照顧,探望、拜訪,難道。11 (1)組中功勞。(2)組中嫉妒。(3)組中全部組中偷偷,悄悄。12A (A遣歉,謝罪B感謝C告訴D推辭)13甲選A、C,動詞,去往;B女子出嫁;D適逢。乙選B、C,勸說;A通“悅”D訴說。14D (A屈一缺,頒一斑,不一否B信一伸,沈一

30、沉,要一邀C而一爾,蕓一耘,孰一熟D涂一途,倔一崛)15D (A出入:偏義復(fù)詞,進入,“出”是襯字;損益:不是偏義復(fù)詞,減損、增加。B饑穰:偏義復(fù)詞,荒年,“穰”是襯字;審諦:不是偏義復(fù)詞,仔細觀察。C往來:是偏義復(fù)詞,去,離開,“來”是襯字;少長:不是偏義復(fù)詞,年少與年長。D休祲:不是偏義復(fù)詞,休,好的征兆,侵,兇兆;崩殂:不是偏義復(fù)詞,都是指帝王去世)16D (A異同:不同,“同”是襯字;作息:義在“作”,勞作,“息”是襯字。B國家:義在“國”,“家”是襯字;遠近:義在“遠”,“近”是襯字。C死生:義在“死”,“生”是襯字;父兄:“父”是襯字。D中間:不是偏義復(fù)詞,中間夾雜)17B (A妻

31、子:古義指妻子和兒女,今義指配偶中的女方!中國:古又是指中原之地,今義是指國家。C兒女:古義是指青年男女,今義是指兒子和女兒、子女;便宜:古義是指根據(jù)情況,自行決定適當?shù)拇胧┗蜣k法。今義是指價格比較低。D發(fā)揮:古義是指襯托,顯現(xiàn),今義是指表現(xiàn)出內(nèi)在的能力;感激:古是指感動奮發(fā),今義是指受到別人幫助而懷有好感)18A(A項古義為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今義為招待來客的主人。意思相近。B項古義為秋季的天空,今義為秋季。C項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時帶的包裹、箱子、網(wǎng)籃等。D項古義為形體和容貌,今義為對事物的形象或性質(zhì)加以描述。)19D (流涕:流淚)20D (指示:指給看。妻子:妻子兒女。中國

32、:中原地區(qū)。)21D (前者為舊交,后者為木來。前者為述說,講述,后者為道理)22A (A師:意動,以為師。B恥:前者釋為“以為恥”,意動;后者釋為羞恥。C?。呵罢哚尀槿秉c、毛病;后者釋為生病、病態(tài)。D是:前者是賓語前置的標志;后者釋為這,“是故”是因此,因為這的意思。)23 (1)(2)(3)(7)(8)(1)組中,為名詞作狀語,其余是名詞活用為動詞。(2)組中是名詞活用為動詞,其余是名詞作狀語。(3)組中是使動用法(“使之鳴”),其余是動詞活用為名詞。(4)組中,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其余是形容詞活用為名詞。(5)組中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其余為形容詞活用作動詞。(6)組中是形容詞的一般動用,

33、其余是使動用法。(7)組中是名詞活用為動詞(照),其余是意動用法(把當作)。(8)組中是活用為動詞,其余是所謂的為動用法,即“為之請”,即“為知己死”,即“為之泣”。24 B?!斑h罪豐家”"中的“遠”“豐”為使動用法。毒之:意動用法,以之為毒(苦)。亂: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善:好,沒有活用。小弱: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變小,變?nèi)酢?5C(C項為動詞活用為名詞,繼承人。其余三項為名詞活用為動詞。)26、 C(題干及ABD三項中的“信”都做“誠實、守信”意義講,而C項中的“信”作“的確、實在”講,另如蘭亭集序中的“信可樂也”。)27、H28、B(B項中的幾句與例句中的“從”都當“由,自”講,A

34、項中的幾句中的“從”都當“跟從、跟隨”講,C項中的幾句中的“從”都當“向誰學(xué)習”講,D項中的幾句中的“從”都當“聽從、順從”講。)29、B(題干與B項中的“鄙”與其后的“人”合成一個詞語,表謙稱。A中的詞當“邊遠的村邑、邊疆地區(qū)”講,CD中的詞語均是“鄙陋、鄙俗、鄙瑣”的意義。)30、A(題干與BCD三相中的“使”均作“出使”講,A項中的“使”為名詞,出使的人。)31、CDH(此二句中的“是”均做指示代詞“這、這個”講,其余各劇種的“是”的意義分別為A為“正確”,B為“認為正確”,E系詞,表判斷,F(xiàn)大事,G賓語提前的標志。)32、B(與例句中的“行”均作“節(jié)操、品德”講,另如信陵君竊符救趙中“

35、臣修身潔行數(shù)十年”,屈原列傳中“其行廉,故死而不容”。AC中的“行”都作“行走”講。D中的“行”作“運行”講。)33、C(與例句中的“素”都作“空,白白地”講,AB中的“素”都作“平素,向來”講,D中的“素”是“白色的綢絹”。)34、A(A中的“辭”是一種文體名稱,BCD中的“辭”都與例句中的“辭”含義相同,作“不接受,推辭,辭去”講。)35、A(A與例句中的“期”均作“約會,約定”講。BC中的“期”都是名詞,約定或限定的時間,期限。D中的“期”是“要求,期望“的意思。)36、D(D中的“道”是“規(guī)律,法則”的意思,例句與ABC三項中的“道”是“途徑,方法,措施,策略”的意思。)37、D(D句與例句中的“去”均作“放棄、舍棄”講。A句中的“去”是“離開,離去”的意思。B句中的“去”作“距,距離”講。C句中的“去”作“除掉,去掉”講)38、AE(例句AE中的“固”均作“本來,原來”講。BF中的“固”是“確實,的確”的意思。C中的“固”當“當然,自然”講。D中的“固”是“究竟,到底”的意思。)39、D(例句與D項中的“走”均當“跑”講,AB兩句中的“走”是“逃跑”的意思,C句中是“奔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