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紀地質學考試重點_第1頁
第四紀地質學考試重點_第2頁
第四紀地質學考試重點_第3頁
第四紀地質學考試重點_第4頁
第四紀地質學考試重點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 第四紀年代學一、基本概念 1. 古地磁年代學:測量巖層中的極性正反方向,通過與標準極性年表對比,獲得地層年齡。 2. 熱發(fā)光法(熱釋光法):一般非金屬破碎絕緣礦物(如石英)具有受激發(fā)光現(xiàn)象,其發(fā)光強度與礦物以前吸收的輻射能量成正比,而輻射量的積累是時間的函數(shù),因此通過測量材料的發(fā)光強度可以推算其年齡。 3. 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學:利用礦物和巖石中含有微量放射性同位素的自行衰變計算年齡的一類方法。 4. 極性 5. 極性期 6. 極性事件:指地史時期地磁場極性倒轉變化中時間短暫的變化,一次持續(xù)的時間只有104105年左右,在地磁年表中的松山倒轉期(現(xiàn)稱松山倒轉極性期)就

2、包括有賈拉米洛、吉爾薩、奧爾都維等極性事件(現(xiàn)稱極性亞時)。7. 布容正向期:松山反向極性期后,地磁極曾不斷漂移,距今大約70萬年前至今,地磁場的方向和現(xiàn)代地磁場的方向完全相同。二問答題與論述題 1. 熟記360萬年以來的古地磁年表。3. 第四紀氣候變化和海平面變化一名詞解釋:1.冰期與間冰期:冰 期:第四紀時期全球性的降溫期,此期內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冰川活動,在大陸冰川作用區(qū),大陸冰川從高緯向中緯擴大,引起生物群從極地向赤道遷移;在高山區(qū),高山上部的山岳冰川向山下或向山外圍擴大,生物群垂直分帶向下遷移2.氣候旋回3.干旱期與濕潤期: 干旱期:當高緯區(qū)冰期時,冰蓋上空冷高壓反氣旋往中低緯度移動,降水

3、帶南移,季風萎縮,使中低緯度大部分氣候變干變冷,降水量相對減少的時期濕潤期:當高緯區(qū)間冰期時,冷高壓反氣旋往極地方向收縮的同時,降水帶北移,季風活動勢力強,使中低緯度大部分地區(qū)氣候變暖變濕,降水量相對增加時期。二問答題與論述題: 1第四紀氣候研究的主要標志及使用方法?答:(1)宏觀:巖石學 地貌 生物化石 (2)微觀 :氧同位素(18O) 粘粒分子率 CaCO3微量元素 粘土礦物 沉積物粒度參數(shù) 磁化率 生物化石氣候標志原理:Q生物絕大多數(shù)為現(xiàn)生種類亞種,因此,可以利用化石組合中的現(xiàn)代相似種的生存條件, 推測化石埋藏時的古氣候與古環(huán)境方法 A、植物化石B、哺乳動物化石C、海生軟體動物化石、珊瑚

4、化石D、其他微體動物化石2. 簡述晚更新世到全新世的氣候變化及特征 答: A、全新世氣候研究的主要材料 全新世氣候與環(huán)境的變化主要根據(jù)植被演替 、冰川末端、凍土邊界和林線位置高度變化、海(湖)面升降、冰芯中 18O及其塵土含量、樹木14C及穩(wěn)定同位素 (H2、18O)、樹木年輪,物候記錄和考古歷史資料 。近年來,紋泥、珊瑚 、石筍等,也成了全新世高分辨率研究的主要材料。B、全新世氣候變化的基本特征 a. 全新世早期升溫階段  b.高 3c. 全新世晚期降溫階段 d. 20世紀升溫階段3.熟記阿爾卑斯地區(qū)4次冰期的名稱及與中國的對應冰期。答:將該

5、地區(qū)第四紀冰期歷史從早到晚劃分為:貢茲冰期(G),民德冰期(M),里斯冰期(R),玉木冰期(R),玉木之后稱為冰后期 我國李四光教授也在廬山發(fā)現(xiàn)了古冰川遺跡,并進行了冰期劃分,從早到晚分別為:鄱陽冰期,大姑冰期,廬山冰期,大理冰期。 4-第四紀生物與人類一基本概念:1.古文化:按照原始人的生產工具劃分的發(fā)展階段。2.文化遺存:原始人使用的工具、村社遺址、用火痕跡等。3.文化層:含有文化遺存的地層。4.文化期:和一定的文化相適應的時代。5.石器:人類制造和使用過石質工具。6.第一次加工:指原始人使用的石器只打邊上,不打里邊,不改變石器的形狀。7.第二次加工:不僅打邊,而且打里面,把中心部分加工改

6、造,使形狀發(fā)生變化。8 .周口店文化期:主要為打擊石器,多為第一次加工,一器多用,有用火的痕跡為世界上用火最早的。9.植被的垂直分帶:a在任何一個緯度帶,第一帶與地面相同,往上分別相當于此帶以北的帶。b 分帶在山的兩坡高度不同,南高、北低。10. 植被帶的平行移動:第四紀氣候發(fā)生寒暖變化時,植物就要發(fā)生水平移動和垂直移動,稱為平行移動。二問答題與論述題:1.試述植被的分帶及各帶特征答:現(xiàn)代地球植被分帶:水平分帶:緯度分帶、經度分帶垂直分帶植被的緯度分帶 苔原植被帶:低等植物、地衣、苔蘚、少量矮小的灌木,無喬木;反應冰緣氣候。北方針葉林:針葉喬木、云杉、冷杉落葉松;反應寒冷氣候。溫帶落葉闊葉林:

7、種屬多,大部分為落葉闊葉,櫟、山毛櫸、榆、椴;反應氣候特征為冬冷夏暖。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常綠的闊葉樹,樟樹、茶樹、木蘭科;反應的氣候為溫暖、潮濕、降雨充沛。熱帶雨林:樹木種類多,闊葉常綠,葉片厚,棕櫚樹等;反應氣候為常年高溫多雨。 植被的垂直分帶 在任何一個緯度帶,第一帶與地面相同,往上分別相當于此帶以北的帶。分帶在山的兩坡高度不同,南高、北低。 5-第四紀地層及階段劃分一 基本概念: 1. 泥河灣組:下更新統(tǒng)泥河灣組(Q1) 地點:代表性剖面在河北省陽原蔚縣盆地的泥河灣。 巖性:一套河湖相砂礫、砂、粘土沉積物。哺乳動物群:泥河灣動物群(長鼻三趾馬/真馬動物群)時代:早期認為廣義的泥河灣組均為

8、Q1 。后來將其一分為二,狹義的泥河灣組指不整合面之上部分,稱之為上(黃)泥河灣,以黃褐色砂礫及砂質粘土為主,含泥河灣動物群;下(綠)泥河灣以灰綠色砂質粘土、粘土夾泥灰?guī)r為主,含東窯子頭動物群。2. 周口店組:中更新統(tǒng)周口店組(Q2)地點: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第一地點(中國猿人洞)巖性:主要為石灰?guī)r角礫與砂土交替沉積,夾砂礫與石鐘乳層,堆積物厚40多米。剖面共分17層,周口店組指1-13層。哺乳動物群:周口店動物群(中國猿人-腫骨鹿動物群)。時代: 23-46萬年,中更新世中晚期,屬布容正極性時。 3. 薩拉烏蘇組:晚更新世薩拉烏蘇組(Q3)地點:代表性剖面在內蒙古鄂爾多斯的烏審旗。巖性:為一套湖

9、相灰黃色砂質粘土夾風成砂,自下而上分為7層。哺乳動物群: 薩拉烏蘇動物群。1、5層含化石,2層頂部含舊石器時代的石器,7層為近代黃土,風化面上含中石器時代的“細石器”。時代: 14C年齡為40Ka,為晚更新世。4. 元謀組:元謀組 地點:標準地點在云南元謀盆地,龍江以東的東山山前地帶巖性:河湖相砂礫、砂與粘土互層,分為4段28層 (695.4m)?;涸\動物群(第四段)。 時代:早期均劃為Q1(廣義元謀組)。現(xiàn)在已分開 【元謀組】(3、4段,元謀人牙,1. 7Ma) 2.48Ma 【沙溝組】(1、2段)5. 同時異相:同時異相:同一時代地層包括若干的不同沉積物成因類型6. 全新世二問答題與

10、思考題:1.簡述第四紀地層劃分對比的原則和方法 答:第四紀地層劃分對比的原則與方法(1)生物地層學原則(2)氣候地層學原則(3)地貌學方法(4)巖石學方法(5)年代學方法(6)古人類及歷史考古法 2簡述我國黃土-古土壤劃分方案答:劉東生(1985)的劃分方案午城黃土地點:隰縣午城柳樹溝巖性:顏色較紅且均勻,巖性較致密(故有石質黃土之稱),含多層鈣質結核,厚50米?;寒a泥河灣動物群成分化石。時代:位于松山/高斯(M/G)分界面附近,古地磁年齡為2.588Ma,屬于早更新世(Q1)。第十三章 新構造運動一 基本概念:1. 新構造運動: 關于新構造運動發(fā)生的時限認識不一致:  

11、;  第四紀(Q)時期發(fā)生的構造運動    從新第三紀(N)開始至現(xiàn)代的構造運動     新第三紀(N)和第四紀(Q)前半期發(fā)生的構造運2 .新構造:  由新構造運動造成的地層、地貌和構造變形或變位叫做新構造。3.活動構造:現(xiàn)今仍在活動的構造。4.活動斷層:近代地質時期(第四紀)和歷史時期有過活動(位移或古地震),現(xiàn)代正活動或將來有可能活動的斷層。 5. 新構造運動的繼承性和新生性6. 現(xiàn)代構造運動: 大多數(shù)人的觀點:新構造運動是新第三紀(N)以來發(fā)生的地殼構造運動;其中有人類歷史記載以來的構造運動稱為現(xiàn)代構造運動。二 問答題及思考題:1.新構造的標志答:A.地質表現(xiàn):   新地層的變形與變位B.地貌標志:   直接地貌標志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