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學期基礎實驗_第1頁
初二物理下學期基礎實驗_第2頁
初二物理下學期基礎實驗_第3頁
初二物理下學期基礎實驗_第4頁
初二物理下學期基礎實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初二下學期實驗初二下學期實驗2014期中復習期中復習 探究:重力與質(zhì)量關系探究:重力與質(zhì)量關系實驗原理實驗原理: 。 器材:器材: 、 。實驗結(jié)論實驗結(jié)論: 。 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zhì)量成正比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zhì)量成正比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天平天平質(zhì)量質(zhì)量m/kgm/kg0.050.10.150. 2重力重力G/N0.51.01.52多次實驗目的多次實驗目的: 。使結(jié)論具有普遍性使結(jié)論具有普遍性 探究:阻力對運動的影響探究:阻力對運動的影響 實驗方法實驗方法: 。 從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目的:從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目的: 。 控制變量法、推理法控制變量法、推理法使小車到達斜面底部時速

2、度相同使小車到達斜面底部時速度相同運動的物體不受力時將做勻速直線運動運動的物體不受力時將做勻速直線運動實驗推論實驗推論: . 1)實驗原理實驗原理: 。 2)實驗方法)實驗方法: 。 3)水平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目的:)水平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目的: 。 4)比較方法)比較方法: 。 5)2、3結(jié)論結(jié)論: 。 6)1、3得不出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結(jié)論原因:得不出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結(jié)論原因: 。 二力平衡二力平衡控制變量法控制變量法使拉力等于摩擦力使拉力等于摩擦力比較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大小比較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大小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沒有

3、控制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沒有控制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 1237)書中實驗不足)書中實驗不足: 。 改進方法改進方法 : 。 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操作困難操作困難固定彈簧測力計,拉動木板固定彈簧測力計,拉動木板 改進后優(yōu)點:改進后優(yōu)點:不必勻速拉動木板,操作簡單不必勻速拉動木板,操作簡單彈簧測力計保持靜止,便于讀數(shù)。彈簧測力計保持靜止,便于讀數(shù)。F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探究探究 :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關系: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關系1、將木塊平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做勻、將木塊平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下此

4、時彈簧速直線運動,記下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為F12、將木塊側(cè)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做勻、將木塊側(cè)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下此時彈簧速直線運動,記下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為F23、比較、比較F1、 F2的大小得結(jié)論。若相等,則與的大小得結(jié)論。若相等,則與接觸面積接觸面積無關;若無關;若F1 F2則接觸面積越大摩擦力越大則接觸面積越大摩擦力越大;若;若F1 F2則接觸面積越小摩擦力越大則接觸面積越小摩擦力越大。驗證:驗證:木塊和鐵塊的下表面誰更粗糙木塊和鐵塊的下表面誰更粗糙,寫出實驗的步驟、現(xiàn)象和結(jié)論寫出實驗的步驟、現(xiàn)象和結(jié)論.1、將鐵

5、塊放在木塊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將鐵塊放在木塊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下測力計的示數(shù)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下測力計的示數(shù)F12、將木塊放在鐵塊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將木塊放在鐵塊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鐵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下測力計的示數(shù)鐵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下測力計的示數(shù)F23、比較、比較F1、F2的大小得結(jié)論。若的大小得結(jié)論。若F1 F2則木塊粗糙;則木塊粗糙;若若F1 F2則鐵塊粗糙;若則鐵塊粗糙;若F1= F2則粗糙程度相同。則粗糙程度相同。步驟步驟:器材器材:4、探究:二力平衡條件、探究:二力平衡條件 用紙片代替小車優(yōu)點:用紙片代替小車優(yōu)點: 。 將紙片

6、轉(zhuǎn)動一個角度目的將紙片轉(zhuǎn)動一個角度目的 。 將紙片從中間剪開目的將紙片從中間剪開目的 。 減小了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減小了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探究相平衡的兩個力是否在同一條直線上探究相平衡的兩個力是否在同一條直線上探究相平衡的兩個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探究相平衡的兩個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體上5、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 實驗方法實驗方法 : 。 比較壓力作用效果辦法比較壓力作用效果辦法: 。 甲乙得結(jié)論甲乙得結(jié)論 : 。 甲丙不能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關系原因甲丙不能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關系原因 : 。 控制變量控制變量比較海綿凹陷程度比較海綿凹陷程度在受力面積相同時

7、,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在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沒有控制受力面積相同沒有控制受力面積相同實驗次數(shù)壓 力受力面積壓力作用效果1 1桌子的重力桌腳明顯2 2桌子+砝碼重力桌腳很明顯3 3桌子+砝碼重力桌面極不明顯設計實驗設計實驗1:給你如圖甲所示器材,其中給你如圖甲所示器材,其中A和和B是是由同種材料制成的均勻圓柱體,由同種材料制成的均勻圓柱體,C是泡沫塑料是泡沫塑料。請你根據(jù)如圖乙所示的場景,設計一個實驗。請你根據(jù)如圖乙所示的場景,設計一個實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要,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要求寫出實驗步驟、現(xiàn)象和結(jié)論。求寫出實驗步驟、現(xiàn)

8、象和結(jié)論。1. 將將B放在放在C上,再將上,再將A放在放在B上,上,觀察觀察C凹陷程度。凹陷程度。2. 將將A放在放在C上,再將上,再將B放在放在A上,上,觀察觀察C凹陷程度。凹陷程度?,F(xiàn)象:現(xiàn)象:A在下時在下時C凹陷程度大。凹陷程度大。結(jié)論:在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結(jié)論:在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設計實驗設計實驗2:一本初中物理書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一本初中物理書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何測定它對桌面的壓強,如何測定它對桌面的壓強?請寫出你所選擇的請寫出你所選擇的器材器材 、實驗步驟并用所測得的物理量符號表示、實驗步驟并用所測得的物理量符號表示出壓強的表達式

9、出壓強的表達式.器材:器材:_.步驟:步驟:_表達式:表達式:_.天平、刻度尺天平、刻度尺用天平測用天平測 出書的質(zhì)量出書的質(zhì)量mabmgp 用刻度尺測出書的長用刻度尺測出書的長(a)和寬和寬(b)設計實驗設計實驗3現(xiàn)在請你以長方體木塊作為實驗器現(xiàn)在請你以長方體木塊作為實驗器材之一,可以適當添加其他輔助器材,設計材之一,可以適當添加其他輔助器材,設計三個實驗來研究或說明相關的物理問題。三個實驗來研究或說明相關的物理問題。添加主要器材添加主要器材主要實驗過程主要實驗過程研究或說明的物理問研究或說明的物理問題題示例細繩、小車細繩、小車將木塊豎放在小車上,用細繩突然將木塊豎放在小車上,用細繩突然拉動

10、小車向前運動,木塊向前倒下拉動小車向前運動,木塊向前倒下。木塊具有慣性木塊具有慣性設計一設計二設計三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細線細線用細線將木塊掛在彈簧測力計鉤上,用細線將木塊掛在彈簧測力計鉤上,木塊靜止時,彈簧測力計有讀數(shù)木塊靜止時,彈簧測力計有讀數(shù)木塊受到木塊受到重力重力 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木板、毛巾、木板、毛巾、砝碼砝碼 將木塊分別放在木板、毛巾上用將木塊分別放在木板、毛巾上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水平拉動;砝碼彈簧測力計勻速水平拉動;砝碼放在木塊上將木塊放在木板上勻放在木塊上將木塊放在木板上勻速拉動速拉動 摩擦力大小與壓力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接觸面粗糙大小、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程度有關

11、泡沫塑料泡沫塑料將木塊分別平放、豎放、側(cè)將木塊分別平放、豎放、側(cè)放在泡沫塑料上,觀察泡沫放在泡沫塑料上,觀察泡沫塑料的凹陷情況塑料的凹陷情況壓力作用的效壓力作用的效果與受力面積果與受力面積大小有關大小有關實驗實驗序號序號壓力壓力(N)(N)受壓受壓面積面積16.01029.01531220實驗實驗序號序號壓力壓力(N)(N)受壓受壓面積面積43.01054.51566.020實驗實驗序號序號壓力壓力(N)(N)受壓受壓面積面積73.02084.53096.040(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與與4;2與與5;3與與6及觀察到現(xiàn)象,可及觀察到現(xiàn)象,可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

12、 。在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在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2)分析比較分析比較 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可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可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顯著。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顯著。 4與與7;5與與8;6與與9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某同學用若干個同種材料制成的不同物體放在同一水平細沙面某同學用若干個同種材料制成的不同物體放在同一水平細沙面上,進行了三組實驗,并記錄有關數(shù)據(jù)分別如表一、表二、表上,進行了三組實驗,并記錄有關數(shù)據(jù)分別如表一、表

13、二、表三所示。實驗時,他仔細觀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過比較,三所示。實驗時,他仔細觀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每一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組卻不同,第一組凹陷發(fā)現(xiàn)每一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組卻不同,第一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組其次,第三組最小。程度最大,第二組其次,第三組最小。 (3) 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數(shù)據(jù)及觀察到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數(shù)據(jù)及觀察到的現(xiàn)象,并歸納得出結(jié)論。的現(xiàn)象,并歸納得出結(jié)論。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值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值相同時相同時,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實驗實驗序號序號壓力壓力(N)(N)受壓受壓面積面積16.01029

14、.01531220實驗實驗序號序號壓力壓力(N)(N)受壓受壓面積面積43.01054.51566.020實驗實驗序號序號壓力壓力(N)(N)受壓受壓面積面積73.02084.53096.040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值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值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b)橫向橫向分析比較分析比較 (a)縱向分析比較縱向分析比較液體對容器側(cè)壁有壓強液體對容器側(cè)壁有壓強液體對容器底有壓強液體對容器底有壓強實驗1說明:實驗2說明:A實驗說明:2.同種液體深度越深壓強越大同種液體深度越深壓強越大1.1.液體對容器壁有壓強液體對容器壁有壓強演示演示2探究:液體壓強特點探究:液體壓強

15、特點控制變量法控制變量法比較比較U形管兩側(cè)液面高度差形管兩側(cè)液面高度差3)檢查壓強計氣密性:)檢查壓強計氣密性:用手按壓探頭的橡皮膜,若用手按壓探頭的橡皮膜,若U型管液面高度差型管液面高度差變化較小或無變化,則氣密性差。應取下橡變化較小或無變化,則氣密性差。應取下橡膠管重新安裝。膠管重新安裝。2)比較方法)比較方法(轉(zhuǎn)換法):(轉(zhuǎn)換法):1)實驗方法:)實驗方法:觀察分析得結(jié)論觀察分析得結(jié)論 2)液體內(nèi)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液體內(nèi)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1)同種液體,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同種液體,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結(jié)論:結(jié)論:比較第比較第1、2、3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次實

16、驗數(shù)據(jù)可得:比較第比較第1、4、5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比較第比較第5、6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8.5朝下9鹽水68.2朝上9水55.4朝上6水42.6側(cè)面3水32.6朝下3水22.6朝上3水1U型管型管液面高液面高度差(度差(厘米)厘米)方向方向(厘(厘米)米)深度深度(厘(厘米)米)所所用用液液體體實驗實驗次數(shù)次數(shù)同種液體深度越深壓強越大同種液體深度越深壓強越大同一深度,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同一深度,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同種液體,同一深度,向各個同種液體,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方向的壓強相等。液體壓強的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液體壓強的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

17、強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將壓強計探頭分別放入三種液體(鹽水、水和將壓強計探頭分別放入三種液體(鹽水、水和酒精)中,保持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不變記錄酒精)中,保持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不變記錄U型管液面高度差,比較型管液面高度差,比較U型管液面高度差得型管液面高度差得結(jié)論。結(jié)論。實驗步驟:實驗步驟:該現(xiàn)象說明:該現(xiàn)象說明:大氣內(nèi)部向各方向都有壓強大氣內(nèi)部向各方向都有壓強演示演示1一樓走到四樓液柱上升說明:一樓走到四樓液柱上升說明: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演示演示21.實驗原理是什么?實驗原理是什么?2.實驗方法是什么?實驗方法是什么?4. 測量

18、結(jié)果偏小原因有哪些?測量結(jié)果偏小原因有哪些?5.如何減小實驗誤差?如何減小實驗誤差?3.表達式是什么?表達式是什么?P=F/S 二力平衡二力平衡轉(zhuǎn)換法轉(zhuǎn)換法P=4F/d2吸盤內(nèi)氣體沒排凈等吸盤內(nèi)氣體沒排凈等用力擠壓吸盤、蘸水擠壓吸盤用力擠壓吸盤、蘸水擠壓吸盤用吸盤用吸盤測量大氣壓測量大氣壓 實驗原理實驗原理 : 。 實驗方法:實驗方法: 。 水銀柱高決定于水銀柱高決定于: 。 P0=P銀銀=pgh 二力平衡二力平衡轉(zhuǎn)轉(zhuǎn) 換換 法法大氣壓大氣壓在高山上做在高山上做實驗實驗不影響:不影響:影響:影響:托里拆利實驗托里拆利實驗該實驗說明:液體流速越快的位置壓強越小液體流速越快的位置壓強越小探究:流體

19、壓強與流速關系探究: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F1F2F3F4鹽鹽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液體密度相同,排開液體體積越大,浮力越大液體密度相同,排開液體體積越大,浮力越大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深度無關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深度無關排開液體體積相同,液體密度越大,浮力越大排開液體體積相同,液體密度越大,浮力越大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形狀關系探究:浮力大小與物體形狀關系器材:彈簧測力計、水、細線、橡皮泥、燒杯器材:彈簧測力計、水、細線、橡皮泥、燒杯要求:寫出實驗步驟及可能的結(jié)論要求:寫出實驗步驟及可能的結(jié)論步驟:步驟:1、用細線拴住橡皮泥,用彈簧測力計稱出、用細線拴住橡皮泥,用彈簧測力計稱出重力為重力為G。2、將橡皮泥制成

20、球形,浸沒在水中記下測、將橡皮泥制成球形,浸沒在水中記下測力計示數(shù)為力計示數(shù)為F1.3、再將橡皮泥制成長方形,浸沒在水中記、再將橡皮泥制成長方形,浸沒在水中記下測力計示數(shù)為下測力計示數(shù)為F2.4、比較、比較G-F1與與G-F2大小的結(jié)論大小的結(jié)論拓展拓展1. 請你用彈簧秤、細線、足量的水、請你用彈簧秤、細線、足量的水、燒杯,測橡皮泥的密度(密度大于水)。燒杯,測橡皮泥的密度(密度大于水)。(1)寫出主要的操作步驟和要測量的物理量)寫出主要的操作步驟和要測量的物理量(2)寫出計算密度的表達式)寫出計算密度的表達式1GGF水(1)用細線將小橡皮泥拴好,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它的重)用細線將小橡皮泥拴好,

21、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它的重力力 ,記為,記為G;(2)再將橡皮泥浸沒在水中,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橡皮泥受)再將橡皮泥浸沒在水中,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橡皮泥受到的拉力,記為到的拉力,記為F;(3)橡皮泥的密度)橡皮泥的密度= (水的密度用(水的密度用水表示)。水表示)。拓展拓展2. 請用量筒、足量的水、燒杯中,測請用量筒、足量的水、燒杯中,測定橡皮泥的密度(密度大于水)。定橡皮泥的密度(密度大于水)。(1)寫出主要的操作步驟和要測量的物理量)寫出主要的操作步驟和要測量的物理量(2)寫出計算密度的表達式)寫出計算密度的表達式第一步:在量筒中裝入適量的水,讀出體積第一步:在量筒中裝入適量的水,讀出體積V0。第二

22、步:將橡皮泥制成船型漂浮在量筒中,靜止后讀出液第二步:將橡皮泥制成船型漂浮在量筒中,靜止后讀出液 面刻度面刻度V1,第三步:讓橡皮泥沉入量筒底,讀出液面刻度第三步:讓橡皮泥沉入量筒底,讀出液面刻度V2第四步:則小酒杯密度為第四步:則小酒杯密度為)()()()()(02010201020202VVVVVVgVVgVVgFVVgGVVgGVm(水水漂浮 質(zhì)量質(zhì)量速度相同的物體,質(zhì)量越大,動能越大速度相同的物體,質(zhì)量越大,動能越大速度速度(1)讓鋼球)讓鋼球A、B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jié)L下,是為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jié)L下,是為 了使鋼球滾到斜面底端時具有相同的了使鋼球滾到斜面底端時具有相同的

23、 .(4)實驗可得結(jié)論)實驗可得結(jié)論:(2)本實驗研究的是鋼球具有動能大小跟)本實驗研究的是鋼球具有動能大小跟 的關系;的關系;1、如圖所示,用質(zhì)量不同的鋼球、如圖所示,用質(zhì)量不同的鋼球A、B,從同一斜,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撞擊同一塊木塊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撞擊同一塊木塊(3)該實驗根據(jù)該實驗根據(jù) ,判斷動能大小。,判斷動能大小。木塊移動距離木塊移動距離探究:影響動能大小因素探究:影響動能大小因素ABC質(zhì)量相同時質(zhì)量相同時, ,物體被舉得越高重力勢能越大物體被舉得越高重力勢能越大被舉高度相同時被舉高度相同時, ,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重力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重力勢能越大勢能越大. .(1)(1)比較圖中比較圖中A A、B B兩個實驗可得:兩個實驗可得:(2)(2)比較圖中、兩個實驗可得:比較圖中、兩個實驗可得:AC探究:影響重力探究:影響重力勢能大小因素勢能大小因素探究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杠桿平衡條件1、實驗器材有:鉤碼、杠桿、鐵架臺、 。4、結(jié)論(文字表述): .實驗過程中,移動勾碼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 。2、實驗前,杠桿左高右低,左邊平衡螺母應向 調(diào),右邊螺母應向那 調(diào),直到杠桿在 平衡,該做法目的是 .3、實驗往往要做三次目的是 ;有的實驗測三次是為減小誤差如 ??潭瘸呖潭瘸咦笞笞笞笏轿恢盟轿恢孟軛U重對實驗影響消除杠桿重對實驗影響便于測力臂便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