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粘滯系數的準確測量和計算_第1頁
液體粘滯系數的準確測量和計算_第2頁
液體粘滯系數的準確測量和計算_第3頁
液體粘滯系數的準確測量和計算_第4頁
液體粘滯系數的準確測量和計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物理實驗第19卷第1期9液體粘滯系數的準確測量和計算許定生(上海交通大學應用物理系200240)摘要指出了粘滯系數實驗中的計算錯誤.詳細推導了正確計算液體粘滯系數的計算公式.關鍵詞粘滯系數摩擦力矩粘滯系數實驗有些教材用下式計算液體粘1滯系數(1)=234nLR2式中參量見圖1.R1為外圓筒的內半徑,R2為圓柱的外半徑,L為圓柱高度,z為圓柱底面到外圓筒的內底面的距離,R為砝碼、由于(2)式的出現,使得計算液體粘滯系數的誤差大大減小.但(2)式也有不足之處:一是因為在推導(2)式時取底部環(huán)狀液體31)的摩擦力矩3=M2,因而、下軸承的摩擦力,空氣阻力和液體旋渦等因素對摩擦力矩的影響.因而產生2的

2、系統(tǒng)誤差.正確計算液體粘滯系數的計算公式應該是(3)=33nR1R2(12R2Lz+R1-R2)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3)式的推導過程.在穩(wěn)定流動的液體中,流速不同的相鄰兩層液體的接觸面上,會形成一對阻礙兩液體層圖1測液體粘滯系數的原理圖由于推導公式(1)時將液體轉動簡化為平動,這與實際情況不符,因而造成相當大的系統(tǒng)誤差.最近有人從液體旋轉運動著手,推導出了粘滯系數實驗中液體粘滯系數的計算公式2=222nR1R2+R1-R22zR1(2)相對運動的等值反向的相反作用力,這一對力稱為內摩擦力(即粘滯力).在r=R1處角速度為R1)處液體為角速度為零.我們將液體劃分成如圖1所示的三個部分來分別討論

3、:圓柱側面的液體1;圓柱底面下方的液體2;圖1所示的底部環(huán)狀部分的液體3.7)觀察是否出現三角波時,示波器Y軸幅度置于015mV cm檔,X軸時間掃描置于015ms .正常的三角波在示波器上大約cm檔呈現35個波形.幅度則變化較大,可從幾mV變到上百mV.8)用新制作器件觀察三角波現象時必須十分細致,應反復調試,一旦出現三角波后,需驗證是否正常,排除受干擾或內部振蕩所致.本文作者衷心感謝邱經武教授所給予的各(1997210207收稿)種幫助.10物理實驗第19卷第1期1旋轉液體內摩擦力矩的計算公式111圓柱側面液體所受的力矩M1M1=rF3=-2Lrdr(7)在柱與筒之間,設想在液體中有一個距

4、軸線r處厚度為dr,長度為L的圓筒狀薄層,如圖2所示.薄層的內表面積為S=2rL.由該層內部液體作用在這個內表面的內摩擦力方向與.0的轉向相同實驗中我們只討論牛頓流體的情形.由牛頓內摩擦定律可知:平面層流時流層間的內摩擦力F等于表面積S、粘滯系數和速度梯度dv dl的乘積,即(4)F=Sdl本實驗中部分1屬于旋轉層流3,對于(7)式微分方程的解為M1=2L0R1-R2(8)112內圓柱底面所產生的內摩擦力矩M兩個距離較小的同軸大圓片,其間放有待測液體.當上圓片以0勻速轉動,下圓片靜止時,可以認為兩圓片間液體層的角速度均勻變化,即d dz為常量d dz=0 z底面半徑為rrr=dz圖2筒狀薄層,

5、2dr,可得M2為R2M2=rdS r0zR2=2r3dr0z如圖2所示的高度為L的筒狀薄層,半徑為r處的表面積S=2rL,該面所受的內摩擦力在柱坐標系中沿切線方向,其大小(在旋轉層流情形)為)F=-S(rdr2(5)=-2Lrdrd(r2)=0dr)=r2drdrd(r24(9)M2=2z113底部環(huán)狀液體的摩擦力矩M3環(huán)面半徑為r(R2<r<R1)處液體的速度梯度為r根據(6)式可知,環(huán)狀液體上表dz(-1),r面=,(R1-R2)zR1-R2rdz對面積為dS=2rdr的環(huán)狀面積元積分,可得環(huán)狀液體的摩擦力矩M3為R1M3=rdS(R1-R2)zR2=-C r+C利用邊界條件

6、 r=R2=0和 r=R1=0可得0=-C R1+C0=-C R2+CC=(R-R)zr(RR1R2121-r)drM3=6(R1-R2)z43R1-R2(4R1-,C=R2-R1R2-R1(6)3R2)4(10)(-1)=R1-R2r114其它因素產生的摩擦力矩M穩(wěn)定旋轉時半徑為r的柱面所受的力矩為常數,設其值為M1,可得其它因素是指轉圓筒上、下軸承的摩擦力,空氣阻力,液體作旋轉運動時產生的旋渦使液體上表面由水平面變?yōu)閽佄锩嫠斐傻哪芰繐p失.這三種因素所產生的摩擦力矩M4經試驗物理實驗第19卷第1期11測得其值為占總摩擦力矩的113左右.因而取(11)M4=01013M2液體粘滯系數的計算公

7、式將(13),(14)式代入(12)式,用311416代入,最后可得=33nR1R2(12R2Lz+R1-R2)圓柱所受的內摩擦力矩M為四分量之和,綜合(8),(9),(10)和(11)四式可得M=M1+M2+M3+M4經整理可得01987M=×6(R1-R2)z(12R2Lz+R13-R23)(12)這就是我們要推導的(3)式.實驗中,只要測出不同m所對應的穩(wěn)態(tài)旋轉轉速n,就可利用上式,先擬合出直線m與.具體實n的斜率,進而可計算出粘滯系數來驗中只記錄砝碼的質量m,而對掛桶、掛鉤和懸線的質量(也是m的一部分)不作測量.3液體粘滯系數公式的實驗驗證因穩(wěn)態(tài)旋轉時內摩擦力產生的力矩M與重力產生的力矩相平衡,故M=mgR角速度o可由轉速的測量值n來求出(13)(表1.10周所經歷表1質量m與轉速n的實測數值序號 mgt sn=ts-10105534對表1中數據用最小二乘法擬合可以算出直線m n的斜率,這斜率也即是(3)式中的n m.由此得實測值n m=71824sR1=31084cm,R2=21492cmR=11853cm,L=71462cmkg-1.粘度計的幾何參數和測量時的溫度分別為-1想的公式.而用(1)式計算=234nLR2=2198Pa sz=11870cm,T=1015.將斜率值(n m)和以上參數代入(3)式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