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測評(新版)新人教版_第1頁
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測評(新版)新人教版_第2頁
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測評(新版)新人教版_第3頁
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測評(新版)新人教版_第4頁
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測評(新版)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六單元測評(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一、快樂點擊(每小題4分,共32分)1 .要驗證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可采用下列實驗裝置中的()A FJfeA 一r用料瓶 "1-COa &澄清石灰水空,紫色石或溶清、器A.B.C.D.2 .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氣體常用的方法是(AJ段燒石灰石B.點燃木炭C.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D.碳酸分解3 .物質的用途與性質對應關系不合理的是(A.石墨做電池電極導電性B.焦炭冶煉金屬一一可燃性C.金剛石切割玻璃一一硬度大D.活性炭除異味一一吸附性4 .有關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一氧化碳可用來冶煉金屬B.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無毒

2、C.碳在氧氣中燃燒一定生成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是導致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之一5 .下列實驗操作先后順序不正確的是()A.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結束時,先停止通一氧化碳,后停止加熱B.點燃甲烷、一氧化碳、氫氣等可燃性氣體時,先驗純,后點燃C.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結束時,先把導管從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取出,后停止加熱D.用托盤天平稱量藥品時,先調平,后稱量6.下列所示分別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質檢驗的裝置圖,其中正確的是(97.下列有關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說法錯誤的是(A.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是因為它們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們的化學性質相似

3、C.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D.二氧化碳用于滅火,既利用它的物理性質也利用了它的化學性質CO。已知 CO不8.小張用足量的鹽酸與石灰石反應,并嘗試直接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取和收集一瓶與NaHC阪應,則你認為小張()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因為CO可溶于水B.選才iB、C兩種裝置,導管b接導管d可收集到一瓶COC.選才iB、C兩種裝置,導管c接導管d可收集到一瓶COD.選才iA、B兩種裝置,導管a接導管b可收集到一瓶CO二、積累運用(共26分)9 .(8分)碳及其化合物與人類關系密切,在生活中應用廣泛。請?zhí)顚懴铝锌崭瘢?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質:碳酸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能用于冶煉金屬的是,汽水

4、中含有的酸是。(2)木炭可以做燃料,它在空氣中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3)倡導“低碳”生活,主要是為了減少的排放量。請寫出一例符合這一主題的做法。10 .(6分)桂林山水的象征一一象鼻山是由3.6億年前海底沉積的石灰?guī)r形成的,石灰?guī)r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1)寫出碳酸鈣的化學式:,其中所含陰離子的化學符號為。(2)實驗室中常用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化學反應方程式為11 .(12分)下圖中A為一種混合氣體,經(jīng)分析得知只含兩種元素,根據(jù)圖中的轉化關系,回答下列問題:白色沆癥H前人舄"*,氣悻iL干端行遵壁廣氫笆固體口.氣體C熱的氣體F"紫冷變氣出內囊和凌紅(1)寫出BE各物質的化學

5、式B;C;D;E。(2)分別寫出D和生成白色沉淀B的化學方程式8D_;生成白色沉淀B_o三、情景分析(12分)12.一些科學家認為地球表面變暖及氣候異常與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所形成的“溫室效應”有一定的關系。(1)下列反應都能放出二氧化碳氣體,試分析判斷,會加劇“溫室效應”的主要化學反應是(填序號)。_ 點就C+OCO八 CH+2QCO+2H2O CaCO+2HClCaCb+HO+COT石油+氧氣小燮二氧化碳+水2NaHCON&CO+HO+COT(2)下列反應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氣體,試判斷,對維持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總量平衡至關重要的是(填序號)。CO+2NaOHNCO+WO6CO+

6、6H2。葉守工GH2Q+6Q,我們應采取哪些措施以防止大氣中二(3)根據(jù)對(1)(2)的分析,你認為要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四、實驗探究(16分)13 .實驗室部分裝置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儀器XGH(1)儀器X的名稱是。(2)實驗室用CaCO與稀鹽酸反應制備CO的化學方程式為_。若需制備22gCO2,不計實3損耗,至少需要消耗gCaCO3。(3)用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CO時,能作為發(fā)生裝置的是、(填字母,下同)。若要制備多瓶CO,并在制取過程中便于補充稀鹽酸,發(fā)生裝置應選擇,收集裝置應選擇。(4)實驗室通過加熱亞硝酸鈉和氯化錢的混合溶液制取并收集Nk時,應選擇與組合而

7、成的裝置。五、神機妙算(14分)14 .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為了測定雞蛋殼中鈣的質量分數(shù),小華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將雞蛋殼洗凈、干燥并搗碎后,稱取10g放在燒杯里,然后往燒杯中滴加足量的稀鹽酸,加入稀鹽酸的量與生成氣體的量如圖所示。試求該雞蛋殼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假設雞蛋殼中其他物質不與鹽酸反應)答案:1 .D實驗不僅驗證了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同時還驗證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后者往往被有些同學忽視;實驗驗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的反應;實驗驗證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實驗驗證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2 .C3.B焦炭具有還原性,可用于冶金工業(yè),故B錯誤。4 .C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

8、,可用來冶煉金屬,A正確;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無毒,B正確;碳在氧氣中燃燒,氧氣充分時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時生成了一氧化碳,C不正確;二氧化碳能導致溫室效應,D正確。5 .A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結束時,如果先停止通一氧化碳,后停止加熱,鐵粉會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點燃可燃性氣體前先驗純以防爆炸;木炭還原氧化銅結束時,先把導管從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取出,后停止加熱,以防止發(fā)生倒吸。6 .DA項,圖示為制取二氧化碳的發(fā)生裝置,裝置中長頸漏斗未伸入液面以下,氣體會從長頸漏斗逸出,故A不正確。B項,圖示為使用濃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進氣導管未伸入濃硫酸中,二氧化碳氣體不能通過濃硫酸,未達到

9、干燥的目的,故B不正確。C項,圖示為氣體的收集裝置,集氣瓶瓶口向下,為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氣體;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應采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C不正確。D項,圖示為把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使石蕊溶液變成紅色,故D正確。7 .B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是因為它們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A正確;雖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組成元素相同,但二者結構不同:1個一氧化碳分子由1個碳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1個二氧化碳分子由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二者化學性質不同:如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等,B錯誤;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C正確;因為二

10、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且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故可用來滅火,既利用了密度比空氣大這一物理性質,又利用了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這一化學性質,D正確。8 .C本題考查制取二氧化碳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擇。二氧化碳在飽和NaHCO§液中的溶解能力不大,可以用排飽和NaHCO法收集二氧化碳,A錯誤;稀鹽酸與石灰石反應制二氧化碳,用固液不加熱型的發(fā)生裝置,A裝置中長頸漏斗應該液封,故D錯誤;B裝置的導管必須短進長出,才能將水排出,B錯誤。9 .解析(1)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能用于冶煉金屬;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故汽水中含有的酸是碳酸。(2)木炭可以做燃料,它在空氣中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3)倡導

11、“低碳”生活,主要是為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綠色出行、隨手關燈等都符合“低碳”生活主題。答案(1)點科(2)C+O2CO(3)CO2綠色出行(合理即可)10 .答案(1)CaCO3CO3-(2)CaCO3+2HClCaCM+HbO+COf11 .答案(1)CaCO3COCuCO(2)CO+CuOCO+CuCa(OH)2+COCaCOj+H2O12 .解析本題以“溫室效應”這一被人們廣泛關注的環(huán)境問題為背景,考查了我們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解答過程中要注意結合實際,不能生搬硬套。能大量產生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會導致溫室效應,如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的燃燒等;植物的光合作用會消耗二氧化碳;保護環(huán)境應注意: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和開發(fā)新能源,植樹造林等。答案(2)(3)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或使用氫能、核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植樹造林13 .解析根據(jù)CaCO+2HCl_CaCL+HO+COT可知,生成22gCO2所消耗CaCO的質量為50g。大理石與稀鹽酸制取CO時,屬于固液常溫型反應,發(fā)生裝置選擇A或C;C中的長頸漏斗便于補充稀鹽酸,收集CO要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裝置選F;加熱亞硝酸鈉和氯化錢的混合溶液制取并收集Nb時,屬于加熱液體型反應,發(fā)生裝置選D,因N2的密度與空氣的接近,應用排水法收集。答案(1)集氣瓶(2)CaCd+2HClCaCL+CO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