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模擬題答案2_第1頁
2015模擬題答案2_第2頁
2015模擬題答案2_第3頁
2015模擬題答案2_第4頁
2015模擬題答案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3. 2015年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qū)第二次模擬考試快速對答案一、選擇題913 BDCAB1415 BA二、填空及簡答題16. (1)K2SO4(2)酸(3)堿性物質17. (1)40.08(2)CaCO3(3)Ca(OH)2CO2= CaCO3 H2O18. (1)CO2(2)FeCuSO4= FeSO4Cu過濾19. (1)195(2)加入甲固體(或恒溫蒸發(fā)溶劑)(3)降溫結晶(或冷卻熱的飽和溶液)(4)不變20. (1)FeH2SO4= FeSO4H2(2)可能(3)有氣泡產生三、實驗及探究題21. (1)試管(2)(b)(d)(3)催化作用(4)長頸漏斗隨開隨用,隨關隨停22. 【推理假

2、設】Na2CO32HCl= 2NaClH2OCO2【實驗探究】(1)大于(2)金屬氧化物溶液不顯紅色【拓展遷移】碳酸鈉與硝酸鈣反應會生成可溶性的硝酸鈉,最終晶體是氯化鈉和硝酸鈉的混合物稀鹽酸四、計算與分析題23. (1)2.2(2)解:設與稀硫酸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為x,反應生成硫酸鈉的質量為yNa2CO3H2SO4= Na2SO4H2OCO2106 142 44x y 2.2 gx5.3 gy7.1 g所以樣品中硫酸鈉的質量為6 g5.3 g0.7 g所以反應后溶液中硫酸鈉的質量為7.1 g0.7 g7.8 g反應后溶液中硫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100%27.6%答: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

3、分數(shù)為27.6%。超詳解9. B【解析】酸雨中的硫酸能和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有其他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A錯誤;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的過程中只是將空氣中的氧氣分離出來,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B正確;銅生銹生成銅綠,有其他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C錯誤;用糧食釀酒是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分解產生乙醇,有其他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D錯誤。10. D【解析】濃硫酸遇水放出大量的熱,且濃硫酸的密度比水大,沸點比水高,所以稀釋濃硫酸時應該將濃硫酸沿燒杯內壁緩慢倒入水中,并不斷攪拌,D正確。11. C【解析】A竹炭的主要成分是竹炭纖維,所以竹炭是混合物,竹炭纖維中含有碳元素,屬于有機

4、化合物B竹炭的吸附能力是木炭的五倍以上,可用作冰箱、鞋等的“除味劑”C竹炭纖維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其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最小D竹炭纖維的化學式為(C6H10O5)n,所以竹炭纖維分子中碳、氫、氧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610512. A【解析】氫氣中混有的水蒸氣,通過濃硫酸可以除去,A正確;用稀鹽酸除去氫氧化鈉溶液中的碳酸鈉時,稀鹽酸不僅與碳酸鈉反應還與氫氧化鈉反應,除去了原物質,B錯誤;除去氮氣中的氧氣時,通過足量熾熱的炭層,除去了氧氣,又會引入新的雜質二氧化碳,還可能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C錯誤;用過量硫酸銅除去鐵中的銅,鐵與硫酸銅反應,除去了原物質,D錯誤。易錯分析:本題易誤選B,原因是沒有考慮

5、到除去碳酸鈉的同時,將氫氧化鈉也變成了氯化鈉,突破的方法是掌握物質的性質和除雜的原則。13. B【解析】用肥皂水可以鑒別硬水和軟水,但不能用肥皂水軟化硬水,A錯誤;羊毛纖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灼燒時有燒焦羽毛氣味,灼燒合成纖維時沒有燒焦羽毛氣味,B正確;煤氣中毒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難溶于水,也不與水反應,C錯誤;食鹽水不僅不與鐵銹反應,反而會加快鐵生銹,D錯誤。易錯分析:本題易誤選A,原因是將硬水和軟水的鑒別與硬水的軟化相混淆,突破的方法是仔細審題。14. B【解析】化合反應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反應生成另外一種物質的化學反應,故不是化合反應,A錯誤;中鋅元素和氫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了變化,

6、中鎂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價均發(fā)生了變化,中碳元素和銅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了變化,故有元素化合價發(fā)生變化的是,B正確;置換反應是指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而的反應物都是化合物,不屬于置換反應,C錯誤;復分解反應是指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而的生成物中有單質,不屬于復分解反應,D錯誤。15. A【解析】A氫氧化鈉能與硫酸銅反應生成藍色沉淀,所以加入硫酸銅溶液有藍色沉淀生成,說明溶液中有氫氧化鈉,即氫氧化鈉過量B氫氧化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鈉也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白色沉淀C加入鋅粒無氣泡產生,說明溶液中沒有硫酸,可能是恰好反應,也可能是氫氧化

7、鈉過量D無色酚酞在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中均不變色,所以滴加無色酚酞溶液,溶液不變色,只能說明溶液中沒有氫氧化鈉,可能是恰好完全反應,也可能是硫酸過量易錯分析:本題易誤選B,其原因是認為硫酸根離子全部來自于硫酸或只有硫酸在水溶液中才能解離出硫酸根離子,突破方法是從離子角度認識溶液中的反應。16. (3分)(1)K2SO4(1分)(2)酸(1分)(3)堿性物質(1分)【解析】(1)常根據(jù)化肥中含有氮、磷、鉀三種元素的情況對化肥進行分類,鉀肥中含有鉀元素。(2)pH小于7的溶液顯酸性。(3)硝酸銨和磷酸二氫銨均屬于銨鹽,銨鹽與堿性物質反應產生氨氣,所以它們與堿性物質混合施用會降低肥效。17. (4分)

8、(1)40.08(1分)(2)CaCO3(1分)(3)Ca(OH)2CO2= CaCO3 H2O(2分)【解析】(1)根據(jù)鈣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鈣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0.08。(2)根據(jù)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不變,可通過列表分析確定X的化學式:CaClOCH反應物中12512已知生成物中02202差值(X)10310X的化學式CaCO3(3)澄清石灰水是氫氧化鈣溶液,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碳酸鈣難溶于水,附著在試劑瓶瓶壁上。知識回顧:18. (4分)(1)CO2(1分)(2)FeCuSO4= FeSO4Cu(2分)過濾(1分)【解析】(1)類比鐵生銹是鐵

9、與氧氣、水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銅生銹應該也有氧氣和水參加,根據(jù)銅銹的主要成分的化學式,銅銹中含有碳元素,所以銅生銹除了有氧氣和水參加外,還有二氧化碳參加。(2)鐵的金屬活動性較銅強,可將銅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來,所以將鐵加入硫酸銅溶液中,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操作a是將溶液和固體分開的操作,所以該操作是過濾。19. (4分)(1)195(1分)(2)加入甲固體(或恒溫蒸發(fā)溶劑)(1分)(3)降溫結晶(或冷卻熱的飽和溶液)(1分)(4)不變 (1分)【解析】(1)25 時甲的溶解度是30 g,所以該溫度下150 g水中最多溶解45 g甲,因此該溫度下將55 g甲加入150 g水中得到溶

10、液的質量為150 g45 g195 g。(2)在不改變溫度的前提下使接近飽和的甲溶液變成飽和溶液,方法一是繼續(xù)加入甲固體,方法二是恒溫蒸發(fā)溶劑。(3)由圖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甲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所以利用降溫結晶可從混有少量乙的甲中提純甲。(4)丙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降低溫度,丙的溶解度增大,所以將其飽和溶液降溫,由于溶解度增大,溶液由飽和變成不飽和,該過程中溶質質量、溶劑質量都不變,所以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也不變。20. (4分)(1)FeH2SO4= FeSO4H2(2分)(2)可能(1分)(3)有氣泡產生(1分)【解析】(1)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

11、氣,且硫酸亞鐵溶液顯淺綠色,氫氣的密度是最小的。(2)酚酞遇堿變紅,酚酞在中性溶液和酸性溶液中都不變色,所以A試管中的溶液為無色時,說明溶液不顯堿性,可能顯中性,也可能顯酸性。21. (5分)(1)試管(1分)(2)(b)(d)(1分)(3)催化作用(1分)(4)長頸漏斗(1分)隨開隨用,隨關隨停(1分)【解析】(1)儀器是試管。(2)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制二氧化碳,反應物是固體和液體,反應不需加熱,所以發(fā)生裝置應該選擇(b),實驗室通常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即收集裝置應選(d)。(3)在過氧化氫分解中,二氧化錳是催化劑,起催化作用。(4)小明設計的裝置中,去底塑料瓶和相連的導管相

12、當于實驗室中的長頸漏斗;如果打開導管上的彈簧夾,裝置內的壓強與外界壓強相等,塑料瓶中的酸液會進入廣口瓶中,廣口瓶中液面上升后,與塑料窗紗中石灰石接觸并發(fā)生反應,如果將導管上的彈簧夾夾住,反應產生的氣體出不來,裝置內的壓強增大,將廣口瓶中的酸液壓入塑料瓶中,隨著廣口瓶內液面下降,當液面低于塑料窗紗時,酸液不與石灰石接觸,反應停止,所以該裝置可控制反應的發(fā)生與停止。難點突破:本題最后一小題對實驗裝置的評價較難,突破的關鍵是分析裝置構造特點并和已有裝置進行對比或類比。22. (7分)【推理假設】Na2CO32HCl= 2NaClH2OCO2(2分)【實驗探究】(1)大于(1分)(2)金屬氧化物(1分

13、)溶液不顯紅色(1分)【拓展遷移】碳酸鈉與硝酸鈣反應會生成可溶性的硝酸鈉,最終晶體是氯化鈉和硝酸鈉的混合物(1分)稀鹽酸(1分)【解析】【推理假設】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緦嶒炋骄俊?1)碳酸鈉溶液顯堿性,其溶液的pH大于7,即如果溶液中含有碳酸鈉,則溶液的pH大于7。(2)根據(jù)酸的化學通性:與酸堿指示劑反應、與堿反應、與金屬氧化物反應、與鹽反應、與活動性較強的金屬反應,可知X應該是金屬氧化物;鹽酸是一種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所以如果溶液中不含鹽酸,則溶液不顯酸性,可能顯中性也可能顯堿性,所以如果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不顯紅色,說明溶液中沒有鹽酸?!就卣惯w移】根據(jù)廢

14、液處理的方案分析,廢液是氯化鈉和碳酸鈉的混合溶液,要除去其中的碳酸鈉獲得較純凈的氯化鈉,如果加入硝酸鈣,硝酸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硝酸鈉,硝酸鈉對氯化鈉來說也是雜質,所以方案一不可行,應該將硝酸鈣換成氯化鈣;方案二應該是利用稀鹽酸能與碳酸鈉反應,且鹽酸具有揮發(fā)性,加入的試劑是稀鹽酸。23. (5分)【信息梳理】需要求的量(1)反應生成氣體的質量(2)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相互關系計算溶質質量時需利用反應生成氣體的質量分析或計算公式利用質量守恒定律,根據(jù)反應前后燒杯中物質的質量變化可求出反應生成氣體的質量Na2CO3H2SO4= Na2SO4H2OCO2,而樣品中的雜質為硫酸鈉,所以反

15、應后溶液的溶質硫酸鈉其中一部分來自碳酸鈉與硫酸反應生成,另一部分來自于樣品,所以利用化學方程式,根據(jù)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可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及反應生成的硫酸鈉的質量,根據(jù)樣品的質量及碳酸鈉的質量可求出樣品中硫酸鈉的質量,進而求出反應后溶液中硫酸鈉的質量,再根據(jù)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概念可求出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需要知道的量反應前加入到燒杯中各物質的質量,反應后燒杯中剩余物質的質量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樣品的質量,反應后溶液的質量已知條件加入燒杯中的物質有樣品6 g、稀硫酸24.5 g,反應后燒杯中剩余物質質量為28.3 g加入燒杯中的物質有樣品6 g、稀硫酸24.5 g,反應后燒杯中

16、剩余溶液的質量為28.3 g(1)2.2(1分)(2)解:設與稀硫酸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為x,反應生成硫酸鈉的質量為yNa2CO3H2SO4= Na2SO4H2OCO2(1分)106 142 44x y 2.2 gx5.3 gy7.1 g(1分)所以樣品中硫酸鈉的質量為6 g5.3 g0.7 g所以反應后溶液中硫酸鈉的質量為7.1 g0.7 g7.8 g(1分)反應后溶液中硫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100%27.6%(1分)答: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27.6%。14. 2015年陜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第四次模擬考試快速對答案一、選擇題913 DCDAC1415 DB二、填空及簡答題16.

17、(1)有機物(2)鹽(3)2917. (1)SO(2)ABC 2.8 g18. (1)ZnCuSO4= ZnSO4Cu(2)Zn、R、Cu、AgC19. (1)乙>甲丙(2)10m<100(3)D(4)乙20. (1)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2)乙 (3)Na2CO32HCl= 2NaClH2OCO2AB三、實驗及探究題21. (1)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體飛濺(2) 4P5O2 2P2O5隔絕空氣和提供熱量(3)探究同種溶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22. (1)D(2)碳酸鈣(3)【猜想假設】NaOH【實驗驗證】產生白色沉淀CaCl2Na2CO3= CaCO32NaCl驗證并除盡碳酸鈉四

18、、計算與分析題23. (1)4.4 g(2)解:設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CaCO32HCl= CaCl2H2OCO2100 44x 4.4 gx10 g原混合物樣品中CaCl2的質量為12 g10 g2 g答:原混合物樣品中CaCl2的質量為2 g。超詳解9. D【解析】傾倒液體時要注意標簽對準手心,瓶塞倒放,試管口與試劑瓶瓶口緊挨著緩緩倒入,A正確;熄滅酒精燈要用燈帽蓋滅,B正確;量取液體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C正確;進行過濾操作時,應該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傾倒液體極易將濾紙沖破,導致過濾失敗,且漏斗的下端需緊貼燒杯內壁,D錯誤。10. C【解析】氫原子的原子核中沒有中

19、子,錯誤;同一種物質中同一種元素的化合價可能不同,如NH4NO3中氮元素的化合價分別是3、5,正確;由同種元素組成物質不一定是單質,如氧氣和臭氧混合就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混合物,但同種元素組成物質一定不是化合物,錯誤;不帶電的微粒還有中子,錯誤;氨氣(NH3)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根據(jù)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等于零,推知N的化合價為3,正確;分析題給粒子結構示意圖可知,該微粒含有11個質子,它是金屬鈉元素,由于質子數(shù)大于核外電子數(shù),推知它是鈉離子,鈉離子屬于金屬陽離子,正確;故選C。11. D【解析】A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金屬銅排在H的后面,不能與稀硫酸反應B鐵銹的主要成分Fe2O3與H2

20、SO4反應生成硫酸鐵,不是硫酸亞鐵C鹽酸與氫氧化鉀和碳酸鉀均能發(fā)生反應,不符合除雜原則D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它與氫氧化鋁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方法指導:判斷化學方程式書寫是否正確要做到:一看反應原理是否正確;二看是否違背客觀事實(包括化學式書寫是否正確、反應條件、“”或“”是否遺漏等);三看化學方程式是否配平。易錯分析:本題易誤選C,因碳酸鉀與鹽酸反應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而誤選,忽略了鹽酸還能與氫氧化鉀反應。12. A【解析】A氯酸鉀分解制取氧氣時,二氧化錳的作用是加快氯酸鉀的分解速率,且反應前后其化學性質和質量均沒有發(fā)生變化,是該反應的催化劑B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或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均發(fā)生

21、的是分解反應C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D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則證明是氧氣13. C【解析】A石灰水中含有水,無法證明甲烷燃燒有水生成B此實驗沒有設計潮濕鐵絲在隔絕氧氣情況下的對比實驗,無法驗證鐵生銹的條件C氫氧化鈉與銨態(tài)氮肥混合加熱產生氨氣,氨氣遇到石蕊試紙上的水形成氨水,氨水呈堿性,能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從而證明化肥是銨態(tài)氮肥D濃鹽酸會揮發(fā)出HCl氣體,溶于水形成鹽酸,鹽酸呈酸性,不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色,無法證明分子運動14. D【解析】分析本題四個選項中的物質的溶液均是無色的,可采用兩兩混合法進行鑒別。選項A兩兩混合后Na2SO4 和H2SO4

22、產生實驗現(xiàn)象一樣(均是兩次無現(xiàn)象,一次沉淀),無法鑒別;選項B兩兩混合后HCl和Na2CO3產生實驗現(xiàn)象一樣(均是一次氣體,兩次無現(xiàn)象),無法鑒別;選項C兩兩混合MgCl2和NaOH產生實驗現(xiàn)象一樣(均是一次沉淀,兩次無現(xiàn)象),無法鑒別;選項D兩兩混合后,出現(xiàn)兩次沉淀一次無現(xiàn)象的是MgSO4,出現(xiàn)三次無現(xiàn)象的是HCl,另兩者均出現(xiàn)一次沉淀和兩次無現(xiàn)象,然后用鑒別出的HCl分別滴加到兩種沉淀中,沉淀溶解的是NaOH,沉淀不溶解的是Ba(NO3)2,可以鑒別。方法指導:解決此類試題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先根據(jù)被鑒別物質的特殊物理性質(一般是特殊的顏色,如硫酸銅溶液呈藍色,F(xiàn)eCl3溶液呈黃色等,或者

23、特殊氣味)確定其中一種物質,然后再用被鑒別出的物質鑒別沒有鑒別出的物質;二是將待鑒別的溶液兩兩混合,根據(jù)不同的現(xiàn)象進行鑒別。15. B【解析】A中方法1用磁鐵吸引,根據(jù)鐵粉能被磁鐵吸引,可以除去鐵粉,此方法可行,方法2加入AgNO3溶液,銅粉、鐵粉均能與其發(fā)生反應,生成金屬銀,不符合除雜原則,此方法不可行;B中方法1加水溶解,硝酸銨溶于水吸熱,使溶液溫度降低,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使溶液溫度升高,此方法可行,方法2加熟石灰研磨,硝酸銨能與熟石灰反應生成刺激性氣體氨氣,而氫氧化鈉與熟石灰不反應,此方法可行;C中方法1通入氯化鈣溶液中,氧氣和二氧化碳都不能與氯化鈣反應,此方法不可行,方法2用燃著的木

24、條鑒別,使木條熄滅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條燃燒更旺的是氧氣,此方法可行;D中方法1觀察顏色,黃銅和黃金外觀上都是黃色的,無法區(qū)分,此方法不可行,方法2在空氣中灼燒,金的化學性質穩(wěn)定,顏色不發(fā)生改變,黃銅是銅鋅合金,金屬銅灼燒后生成黑色的氧化銅,此方法可行。16. (3分)(1)有機物(1分)(2)鹽(1分) (3)29(1分)【解析】(1)一般把除碳、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鹽以外的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稱為有機化合物,蔗糖(C12H22O11)是一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2)由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叫作鹽,硫化鈉(Na2S)是由鈉離子和硫離子組成的鹽。(3)在CuSO4&

25、#183;5H2O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是32(16×9)29。17. (3分)(1)SO(1分)(2)ABC(1分) 2.8 g(1分)【解析】(1)硫酸亞鐵(FeSO4)是由金屬陽離子亞鐵離子(Fe2)和陰離子硫酸根離子(SO)構成的鹽。(2)分析題給微觀示意圖可知,A是CO,B是NO,C是CO2,D是N2,根據(jù)氧化物概念,“氧化物是指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可知ABC都是氧化物;結合題給微觀示意圖推知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CO2NO 2CO2N2,然后抓住生成二氧化碳質量為8.8 g,計算出生成氮氣的質量為2.8 g。18. (4分)(1)ZnCuSO4=

26、ZnSO4Cu(2分)(2)Zn、R、Cu、Ag(1分)C(1分)【解析】(1)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金屬鋅排在銅的前面,而金屬銀排在銅的后面,鋅能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鋅和金屬銅。(2)甲中出現(xiàn)氣泡,說明R的活動性強于氫,乙中無現(xiàn)象,說明R的活動性弱于Zn(乙燒杯中溶液是鋅和硫酸銅反應后的硫酸鋅溶液),由此推知這四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Zn、R、Cu、Ag;甲燒杯無現(xiàn)象,說明R的活動性弱于H,同時也說明R的活動性弱于Zn;乙燒杯出現(xiàn)紅色固體,說明R的活動性強于銅,進而推知R的活動性也強于銀。難點突破:不同金屬與同一種溶液反應,活動性強的金屬先反應,活動性較弱的金屬后反應。19. (4分)(1

27、)乙>甲丙(1分)(2)10m<100(1分)(3)D(1分)(4)乙(1分)【解析】(1)t1 時,乙物質的溶解度最大,甲和丙物質的溶解度相等。(2)t3 時丙物質的溶解度最小,該溫度下等質量的甲、乙、丙溶解在100 g水中,只有一種能形成飽和溶液,則形成飽和溶液的物質只能是溶解度最小的丙物質,丙物質在t3 時溶解度為10 g,溶解度居中的乙物質在該溫度下溶解度為100 g,故m的取值范圍是10m<100。(3)題中沒有指明t2 時甲、乙飽和溶液的質量是否相等,無法比較降溫后析出晶體質量的大小。(4)t1 時,乙物質的溶解度最大,故該溫度下乙物質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最大,

28、升高溫度后甲、乙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不變,只是溶液由飽和變?yōu)椴伙柡停芤荷郎睾笪龀龉腆w,其溶質質量分數(shù)減小,因此升高溫度后乙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仍然是最大的。20. (5分)(1)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1分)(2)乙(1分)(3)Na2CO32HCl= 2NaClH2OCO2(2分)AB(1分)【解析】(1)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滴加酚酞,酚酞溶液變紅,加入稀鹽酸后,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中性氯化鈉溶液,中性或酸性溶液不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色,因此觀察到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2)乙中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此實驗借助指示劑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應,它與甲實驗探究溶液酸堿

29、性變化原理相同。(3)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滴加稀鹽酸后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檢驗是否有碳酸鈉生成除了選用酸溶液外,還可用可溶性鈣鹽或鋇鹽,如氯化鈣溶液、氯化鋇溶液、硝酸鈣溶液或硝酸鋇溶液等。21. (5分)(1)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體飛濺(1分)(2)4P5O2 2P2O5(2分)隔絕空氣和提供熱量(1分)(3)探究同種溶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1分)【解析】(1)蒸發(fā)操作需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體飛濺。(2)磷與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同時釋放熱量;燒杯中熱水的作用一是為白磷提供熱量使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二是隔絕空氣。(3)

30、設計對比實驗目的是探究氯化鈉在水中和在汽油中的溶解性。22. (7分)(1)D(1分)(2)碳酸鈣(1分)(3)【猜想假設】NaOH(1分)【實驗驗證】 產生白色沉淀(1分)CaCl2Na2CO3= CaCO32NaCl(2分)驗證并除盡碳酸鈉(1分)【解析】(1)樣品中的CaO、NaOH固體溶于水后都放出熱量,根據(jù)樣品溶于水放熱,說明樣品中CaO、NaOH至少有一種。(2)操作二將固體和液體分開,說明操作二是過濾,向濾出的固體加稀鹽酸,冒出氣泡,說明固體A中一定含有碳酸鈣,因為碳酸鈣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3)分析溶液B成分:由于樣品溶于水放熱,推知溶液中至少含有NaOH或

31、Ca(OH)2中的一種,還可能含有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的可溶性的碳酸鈉,同時還要注意碳酸鈉和氫氧化鈣不共存,因此濾液B中不能同時含有碳酸鈉和氫氧化鈣,結合猜想一、二、三,推知猜想四是Ca(OH)2和NaOH。為了驗證猜想三(NaOH和Na2CO3)成立,首先加入過量CaCl2溶液(目的是驗證并除盡碳酸鈉),出現(xiàn)白色沉淀,然后過濾、用pH試紙測定溶液pH,從而確定濾液呈堿性,確定有NaOH存在。23. (5分)【信息梳理】需要求的量(1)反應生成氣體的質量(2)原混合物樣品中CaCl2的質量相互關系由生成氣體質量來求混合物中的CaCO3的質量分析或計算式根據(jù)反應前后質量關系,計算生成CO2

32、質量為:12 g100 g100 g207.6 g4.4 g根據(jù)反應生成CO2質量,利用CaCO32HCl= CaCl2H2OCO2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碳酸鈣質量根據(jù)樣品質量減去碳酸鈣質量,可求出樣品中氯化鈣質量需要知道的量反應前后總質量樣品中碳酸鈣質量已知條件反應前樣品12 g,加水100 g,加入稀鹽酸100 g;反應后總質量207.6 g樣品質量12 g(1)4.4 g(1分)(2)解:設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CaCO32HCl= CaCl2H2OCO2(1分)100 44x 4.4 g(1分)x10 g(1分)原混合物樣品中CaCl2的質量為12 g10 g2 g(1分)答:原混合物樣品中

33、CaCl2的質量為2 g。2015年陜西省初中畢業(yè)學業(yè)考試西工大附中第四次適應性訓練快速對答案一、選擇題913 BDBCA1415 AC二、填空及簡答題16. (1)化學(2)煮沸(或燒開)(3)1817. (1)22.99(2)BC(3)離子18. (1)玻璃棒(2)t1 時B、C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3)BAC(4)C19. (1)氧化物(2)OH(3)BC(4)5(或6或7)20. (1)CO(2)固體由紅色逐漸變成黑色(3)3COFe2O3 2Fe3CO2(4)CD三、實驗及探究題21. (1)溫度需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2)氧氣和水(3)2NaOHCO2= Na2CO3H2O(4)由紅

34、色變成無色(或紅色逐漸變淡,最后變成無色)22. (1)2MgO2 2MgO(2)不同意任何化學反應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該反應前后質量不相等的原因是空氣中有氣體參加了反應(3)【實驗探究】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取燃燒后的產物于試管中,加少量水,再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于試管口,觀察現(xiàn)象若產生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說明燃燒產物中含Mg3N2【反思與交流】O2比N2活潑(合理即可)四、計算與分析題23. (1)2(2)解:設5 g樣品中碳酸鈉質量為xCaCl2Na2CO3= CaCO32NaCl 106 100 x 4 g解得:x4.24 g所以樣品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100

35、%15.2%答:碳酸鈉樣品中雜質氯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15.2%。超詳解9. B【解析】米飯和饅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但淀粉不是六大營養(yǎng)素之一,A錯誤;純堿是碳酸鈉的俗稱,B正確;化肥是根據(jù)化肥中含有氮、磷、鉀的情況分類,硫酸鉀只含三種元素中的鉀元素,屬于鉀肥,C錯誤;用水滅火的原理主要是降低可燃物的溫度至著火點以下,D錯誤。易錯分析:本題易誤認為A正確,原因是對人體所需的六大營養(yǎng)素掌握不清,糖類是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素,淀粉屬于糖類。10. D【解析】A制取少量的氫氧化鈉一般用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且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而氯化鈉不與氫氧化鋇反應B化學方程式未配平,中和反應不是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之一,中和

36、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C氧化反應不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磷和氧氣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化合反應D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受熱分解生成氧氣,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11. B【解析】根據(jù)甘氨酸的結構式,可知其化學式為C2H5O2N。甘氨酸由四種元素組成,所以不屬于氧化物,A錯誤;甘氨酸由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組成,B正確;分子是微觀概念,元素是宏觀概念,所以應該說甘氨酸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最大,C錯誤;甘氨酸由分子構成,一個甘氨酸分子由2個碳原子、5個氫原子、2個氧原子和1個氮原子構成,D錯誤。12. C【解析】正誤解釋反例中和反應一定生成鹽和水,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

37、銅和水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高錳酸鉀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與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置換出氫氣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質量增大,濃度變小13. A14. A【解析】A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兩種物質都能與醋酸反應;洗滌劑具有乳化作用,可用于除油污;金剛石硬度大,常用于切割玻璃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除去水中色素和異味,但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C白酒和白醋都是無色,無法通過觀察顏色鑒別;測定溶液pH時,不能將pH試紙直接伸入待測溶液中,否則會污染試劑D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自行車鏈條常用涂

38、機油的方法防銹15. C【解析】氣體燃燒生成水,只說明該氣體中含有氫元素,但不能說明該氣體一定是氫氣,A錯誤;4.4 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為4.4 g×1.2 g,3.6 g水中氫元素的質量為3.6 g×0.4 g,所以生成物中碳、氫元素的總質量為1.2 g0.4 g1.6 g<3.2 g,即X中還含有氧元素,B錯誤;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的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鋇,也可能是氯化銀,所以加入氯化鋇溶液有不溶于硝酸的沉淀生成,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離子,C正確;由于濃硫酸的密度比水大,所以50 mL濃硫酸的質量大于50 g,與50 mL水混合后,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39、大于40%,D錯誤。易錯分析:本題易誤選D,原因是沒有考慮到濃硫酸的密度比水大,突破的方法是計算溶質質量分數(shù)時應該利用溶液的質量,而不是溶液的體積。16. (3分)(1)化學(1分)(2)煮沸(或燒開)(1分)(3)18(1分)【解析】(1)生石灰是氧化鈣的俗稱,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同時放出大量的熱,有其他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2)生活中通過將水煮沸,可使水中部分鈣、鎂離子轉化為難溶于水的碳酸鈣、氫氧化鎂沉淀,使得水中鈣、鎂離子的量減少,降低水的硬度。(3)電解水時,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的氣體是氧氣,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的氣體是氫氣,所以A中為H2,B中為O2,則生成的

40、氫氣與氧氣的質量比為18。17. (3分)(1)22.99(1分)(2)BC(1分)(3)離子(1分)【解析】(1)根據(jù)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鈉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2.99。(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核內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B、C兩粒子的質子數(shù)相同,屬于同一種元素。(3)鈉原子與氯原子反應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鈉,氯化鈉是由離子構成的。18. (4分)(1)玻璃棒(1分)(2)t1 時B、C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1分)(3)B>A>C(1分)(4)C(1分)【解析】(1)用固體和水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需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量筒、膠頭滴管和玻璃棒。(2)圖中

41、點P是B、C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的交點,表示t1 時B、C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3)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將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時,析出晶體,溶質質量分數(shù)減小,但溶液仍然是飽和溶液,由于t1 時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所以該溫度時,B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比A大,即降溫后B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比A溶液大;由于C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所以將C的飽和溶液降溫時,由于溶解度增大,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和溶劑質量均不變,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仍然是降溫前(t2 時)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由于t1 時A的溶解度大于t2 時C的溶解度,所以t1 時A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

42、量分數(shù)大于t2 時C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即降溫后A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比C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大,所以降溫后三種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由大到小的順序為BAC。(4)鎂與稀鹽酸反應放出熱量,可使燒杯中溫度升高,溶液溫度升高后溶液變渾濁,說明溶液中有固體析出,由此確定燒杯中溶液溶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根據(jù)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判斷溶液中的溶質可能是C。難點突破:本題中判斷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由某一溫度降溫到同一溫度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大小較難。突破的方法是結合溶解度曲線分析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在降溫過程中,溶解度的變化,溶質質量的變化,溶劑質量的變化,再確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變化,將溶液溶質質

43、量分數(shù)的比較轉化為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比較,再轉化為溶解度大小的比較。19. (4分)(1)氧化物(1分)(2)OH(1分)(3)BC(1分)(4)5(或6或7)(1分)【解析】(1)堿的化學通性有:與指示劑反應、與酸反應、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與鹽反應,酸的化學通性有:與指示劑反應、與堿反應、與金屬氧化物反應、與活動性較強金屬反應、與鹽反應,所以方框內填入的物質可以是酸堿指示劑或氧化物。(2)堿在水溶液中離解出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所以不同的堿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3)鹽與堿之間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是生成物中有水或沉淀或氣體,硫酸鈉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和氫氧化鈉,硫

44、酸鋇難溶于水。(4)酸、堿、鹽、金屬間反應生成鹽的有:酸與堿反應、酸與金屬反應、酸與金屬氧化物反應、酸與鹽反應、堿與鹽反應、堿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鹽與鹽反應、鹽與金屬反應,所以如果方框內填入的都是指示劑,則圖中生成鹽的反應規(guī)律有5種,如果方框中填入的都是氧化物,則生成鹽的反應規(guī)律有7種,如果方框內填入的物質一種是指示劑,一種是氧化物,則生成鹽的反應規(guī)律有6種。20. (5分)(1)CO(1分)(2)固體由紅色逐漸變成黑色(1分)(3)3COFe2O3 2Fe3CO2(2分)(4)CD(1分)【解析】(1)工業(yè)煉鐵中,焦炭的作用一是作燃料,燃燒產生熱量,提供反應所需的溫度,二是提供還原劑CO。(

45、2)氧化鐵是紅色固體,還原出來的鐵粉是黑色固體,所以實驗中A處的現(xiàn)象是紅色固體逐漸變成黑色。(3)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在高溫下與氧化鐵反應,奪取氧化鐵中的氧,生成鐵和二氧化碳。(4)鐵、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依次減弱,硝酸亞鐵溶液呈淺綠色,硝酸銅溶液呈藍色,硝酸銀溶液為無色,根據(jù)反應結束后溶液為淺綠色,可判斷溶液中有硝酸亞鐵,沒有硝酸銅,則銅全部以固體形式存在,所以溶液中不可能有硝酸銀,故溶液中的溶質只有硝酸亞鐵,固體中一定有銀和銅,還可能存在過量的鐵。難點突破:本題的難點在于(4)判斷反應后溶液的溶質和固體的組成。突破的關鍵是抓住溶液的顏色,從溶液的顏色判斷溶液中沒有硝酸銅,再結合金屬活動性

46、順序推理確定溶液的溶質,并確定固體的組成。21. (5分)(1)溫度需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1分)(2)氧氣和水(1分)(3)2NaOHCO2= Na2CO3H2O(2分)(4)由紅色變成無色(或紅色逐漸變淡,最后變成無色)(1分)【解析】(1)A中濾紙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是可燃物,都與氧氣接觸,且受熱所達到的溫度也相同,但乒乓球碎片燃燒,濾紙碎片不燃燒,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溫度需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2)圖B中中的鐵釘同時與氧氣、水接觸,會生銹,中鐵釘只與水接觸,沒有接觸到氧氣,不生銹,中鐵釘只與氧氣接觸,沒有接觸到水,不生銹,對比和可知,鐵生銹需與氧氣接觸,對比和可知鐵生銹需與水接觸,因此鐵生

47、銹必須同時與水和氧氣接觸。(3)C中通過對比規(guī)格相同、材質相同的軟塑料瓶中分別加入等體積的水和氫氧化鈉溶液,借助塑料瓶的變癟程度,確定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4)D中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揮發(fā)出的氯化氫分子運動到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氯化氫溶于水得到鹽酸,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氯化鈉溶液為中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變紅色,鹽酸也不能使酚酞變紅,所以實驗中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滴加酚酞溶液的氫氧化鈉溶液的顏色由紅色逐漸變淺,最后變成無色。22. (1)2MgO2 2MgO(2分)(2)不同意(1分)任何化學反應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該反應前后質量不相等的原

48、因是空氣中有氣體參加了反應(1分)(3)【實驗探究】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取燃燒后的產物于試管中,加少量水,再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于試管口,觀察現(xiàn)象(1分)若產生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說明燃燒產物中含Mg3N2(1分)【反思與交流】O2比N2活潑(合理即可)(1分)23. (5分)【信息梳理】需要求的量樣品中雜質氯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分析或計算公式樣品中的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CaCl2Na2CO3= CaCO32NaCl,根據(jù)化學方程式利用樣品中碳酸鈉完全反應產生沉淀的質量可計算出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利用樣品質量與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可計算出雜質氯化鈉的質量,進而求出雜質的質量分數(shù)需要知道的

49、量第幾次實驗中樣品中碳酸鈉已完全反應,樣品質量,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已知條件三次實驗中所取樣品質量、加入氯化鈣溶液的質量及生成沉淀的質量如表所示(1)2(1分)(2)解:設5 g樣品中碳酸鈉質量為xCaCl2Na2CO3= CaCO32NaCl(1分) 106 100 x 4 g(1分)解得:x4.24 g(1分)所以樣品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100%15.2%(1分)答:碳酸鈉樣品中雜質氯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15.2%?!窘馕觥繉Ρ鹊?次實驗和第2次實驗數(shù)據(jù),所加氯化鈣溶液質量相同,產生的沉淀質量相等,但樣品質量不等,說明第1次實驗中樣品過量,即第1次和第2次實驗中氯化鈣已完全反應;對比

50、第2次實驗和第3次實驗數(shù)據(jù),樣品質量相等,產生沉淀質量相等,但所加氯化鈣溶液質量不相等,說明第3次實驗中氯化鈣溶液過量,即第2次和第3次實驗中樣品中的碳酸鈉已完全反應,所以第2次實驗中碳酸鈉和氯化鈣恰好完全反應。要計算樣品中雜質氯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應該選擇樣品中碳酸鈉已完全反應的數(shù)據(jù),即可用第2次實驗或第3次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難點突破:本題難點是判斷哪次實驗恰好完全反應。突破的方法是結合化學反應,分析三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通過對比各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16. 2015年陜西省初中畢業(yè)學業(yè)考試西工大附中第六次適應性訓練快速對答案一、選擇題913 CBBDB1415 CA二、填空及簡答題16. (1)糖類

51、(2)Ca(OH)2(3)復合肥17. (1)酸雨(2)AB(3)降低溫度至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18. (1)(2)BE(3)降溫結晶(4)BCFG19. (1)鐵制品(2)BD(3)Fe2O33CO 2Fe3CO220. (1)酚酞溶液(2)有白色沉淀產生(3)Na2CO32HCl= 2NaClH2OCO2(4)氫氧化鈉三、實驗及探究題21. (1)燒杯(2)二氧化錳(或MnO2)(3)CEFG(4)CO2Ca(OH)2= CaCO3H2O22. (1)C(2)CaCl2Na2CO3= CaCO32NaCl(3)【猜想】氯化鈉和氯化鈣【分析討論】二、三【實驗驗證】有白色沉淀產生【反思拓展】反應

52、物是否有剩余四、計算與分析題23. 解:(1)過氧化氫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100%94.1%(2)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氣體的質量為34.0 g0.5 g33.7 g0.8 g設產生0.8 g氧氣需要過氧化氫的質量為x2H2O2 2H2OO268 32x 0.8 gx1.7 g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00%5%答:該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5%。超詳解9. C【解析】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時:試管里的液體不應超過試管容積的;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與桌面呈45°角,故C正確。10. B【解析】食鹽溶液呈中性、鹽酸呈酸性,酚酞試液遇到中性溶液和酸性

53、溶液都不會發(fā)生顏色的變化,因而不能用無色酚酞試液區(qū)分食鹽溶液和鹽酸。易錯分析:本題易誤選C,原因是把尿素CO(NH2)2也當作是銨態(tài)氮肥了。突破的方法是弄清物質的組成,學會銨根離子的檢驗方法。11. B【解析】A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例如氧化銅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有鹽和水生成,但是不屬于中和反應B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C與BaCl2溶液反應產生白色沉淀的物質可能是碳酸鹽、硫酸鹽或可溶性銀鹽D活潑的金屬(比如鐵、鋅)都能與稀硫酸反應放出氣體,但是能與稀硫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不一定是活潑金屬,還有可能是碳酸鹽 12. D【解析】觀

54、察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根據(jù)物質的微觀構成,分析物質的構成;根據(jù)微粒的變化,分析分子原子的變化;根據(jù)物質的構成、反應的特點分析可表示的反應。圖示中“”可能表示的是由兩個氫原子構成的氫分子,A正確;由微觀示意圖可知,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沒有變化,B正確;該反應前后涉及到兩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故反應類型是化合反應,而不是置換反應,C正確;由物質的構成、反應的特點可知,該反應可表示為2H2O2 2H2O,D錯誤。13. B【解析】除去氯化鉀中混有的碳酸鉀,加入稀硫酸,會引入新的雜質硫酸鉀,A錯誤;除去硫酸鋇中的碳酸鋇,加足量的稀鹽酸后,稀鹽酸與碳酸鋇反應產生氯化鋇,通過過濾、洗滌、干燥除去,達到除雜的

55、目的,B正確;除去氧化銅中的銅,加入足量的稀鹽酸,稀鹽酸會與氧化銅反應,除去原有物質,C錯誤;除去氯化鈉中的氯化鉀,氯化鈉與氯化鉀都易溶于水,不能通過過濾除去,D錯誤。易錯分析:本題易誤選A,原因是沒有考慮到除去碳酸鉀的同時,氯化鉀中又增加了新的雜質硫酸鉀。突破的方法是掌握物質的性質,掌握除雜的原則:不增、不減、易分。14. C【解析】二氧化碳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但是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的氣體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氣,C錯誤。15. A教你“讀”題:解答本題必須要抓住以下幾個關鍵詞:各物質同時加入水中,即各物質能共存;無色,即溶液中不能有帶顏色的離子,如Cu2、Fe2、Fe3等有顏色的離子;溶液,即必須是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不能有沉淀產生?!窘馕觥坑深}干可知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無色;透明溶液。A中各離子之間都不反應,能同時存在水中,且得到的溶液是無色透明的,A正確;B中KOH和CuSO4不共存、C中Ba(NO3)2和K2SO4不共存、D中Fe3在溶液中顯黃色,都不符合題意,故B、C、D錯誤。16. (3分)(1)糖類(1分)(2)C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