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六單元 文言文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上六單元 文言文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上六單元 文言文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上六單元 文言文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上六單元 文言文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八上六單元 文言文 一、閱讀甲乙兩文,完成2022題。(8分)【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

2、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張岱湖心亭看雪)2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3分) 念無與為樂者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相與步于中庭 21.下面兩個句子所描寫的景物各有什么特點?(2分)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22.根據(jù)甲乙兩文內(nèi)容,完成下表。(3分)選 文時 間景情甲 文月景閑情乙 文更定三、三峽 酈道元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

3、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22.對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A.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C.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23.對畫橫線句子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A.雖然像風那樣飛奔,也沒有那么快。 B.雖然騎著如飛的快馬,也沒有那么快。C.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風,也沒有那么快。D.即使騎著風奔跑,也沒有那么快。24.文章第四段給讀者的感受是A.莫名的驚

4、恐與無盡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淡淡的煩惱與朦朧的傷感,具有幽怨美。C.豪放而又灑脫,具有粗獷美。 D.細膩而又柔軟,具有平和美。25.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錯誤的一項是A.文章第一段寫山勢,先寫其連綿不斷,再寫其高聳。B.文章第二段寫水勢,先寫水之速,再寫水之盛。C.“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讓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盌.作者抓住三峽不同季節(jié)的景物特點,寫出了三峽的美,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四、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2428題。(12分)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

5、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峽) 【乙】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24、解釋下面加點詞的含義。(2分)雖乘奔御風( )其間千二百里( )是日更定( ) 湖中人鳥聲俱絕( )

6、25、下面各組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良多趣味 此皆良實 B、飛漱其間又何間焉 C、余拏一小舟 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 長煙一空 2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這句話。(2分) 27、下面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甲文第段“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句,是通過側面描寫的方法,表現(xiàn)山遠山高。 B、甲文第段“清榮峻茂”四字狀四物,表現(xiàn)了“水之清澈,樹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體現(xiàn)了本文語言簡約凝練的特點。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應。如末段寫“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巧妙照應了首段的“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D、“獨往湖心亭看雪

7、”中的“獨”字,映襯出環(huán)境的幽靜、空曠,也暗示作者的“癡”。 28、甲、乙兩文中的畫線句,都是從什么角度寫景的?這兩處景物描寫各有什么作用?(4分)五、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0下列語句中朗讀節(jié)奏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至于/夏水

8、襄陵B絕/多生怪柏 C雖/乘奔御風D常有高/猿長嘯11對下面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隱天蔽日(隱瞞)B良多趣味(確實)C絕多巘生怪柏(山峰)D哀轉久絕(消失) 1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春冬之時”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何陋之有B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細柳營D策之不以其道13下面對本文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本文第一段寫山勢,先寫其連綿不斷,再寫其高聳。B本文第二段寫水勢,先寫水之速,再寫水之盛。C作者將景物寓于四季變化中來描寫,將靜態(tài)景物動態(tài)化。D本文描寫了大自然無比雄偉壯麗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懷。14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文

9、言語句的大意。(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譯文: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譯文: 六、【2009年福建省永春縣】新課標第一網(wǎng)(一)閱讀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回答59題。(15分)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下列劃分節(jié)奏

10、有誤的一項是()(2分)湖中人鳥聲俱絕 一童子燒酒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余拏一小舟6下列“而”的用法與“余強飲三大白而別”相同的是()(2分)雜然而前陳者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鄰有敝輿而欲竊之7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2分)是日,更定矣()與余舟一芥()余強飲三大白而別()是金陵人,客此()8翻譯下列句子。(6分)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9下列對相關課文內(nèi)容分析有誤的是()(3分)“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一句中“絕”字妙在從聽覺寫出大雪后一片寂靜,湖山封凍,人、鳥都不敢外出,連空氣也仿佛凍結了。本文作者張岱觀察雪景,從“大雪三日”到“上下

11、一白”,最后看到“舟中人兩三?!保捎玫氖嵌c觀察的方法。本文寫景句采用了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法使景物描寫更形象、更富有魅力。文章寫景句語言自然質樸,不事雕琢,寥寥數(shù)筆就勾勒出了清新淡雅的雪后場景,表現(xiàn)了作者超凡脫俗的閑情雅致。 七、【2009年桂林市、百色市】X(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題。 湖心亭看雪 張 岱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12、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相關材料: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一一柳宗元江雪12.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湖中人鳥聲俱絕 以為妙絕 B.是日,更定矣 斯是陋室 C.問其姓氏 其真無馬邪 D.上下一白 而或長煙一空13.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選文用清新淡雅的筆墨,描繪了雪后西湖凝靜清絕的景象。 B.選文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時間以及環(huán)境,為下文寫西湖雪景做鋪墊。 C.作者寫作此文時,已經(jīng)是清朝初年,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偵”年號,含蓄地表

13、達了他對故國的懷念。 D.“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獨”字與江雪一詩“獨釣寒江雪”中的“獨”字表達的情懷是一致1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譯文: 15.文中畫線句采用白描手法,描繪西湖雪景,其中“痕”“點”“芥”“?!彼膫€量詞用得巧妙,妙在何處?現(xiàn)代漢語中使用量詞增強語言表現(xiàn)力的例子有很多,請舉一例。(3分)答: 16.文末說:“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睆奈闹心男┑胤娇梢钥闯鱿喙摹鞍V”(用原文回答)?中國古代文人中寄情山水的“癡人”還有不少,請舉一例,并簡述其“癡行”。答: 八、【2010年山東省濟南市】 【甲】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

14、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乙】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即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編饒竹實,山谷所資,于斯已辦。仁智所樂,豈徒語哉? (吳均與顧章書)仆:自己的謙稱。謝?。和胁∞o官。薜(b)蘿:這里指隱土。梅溪:山名,在吳均的故鄉(xiāng)故彰。岫(xi):山洞。英英:象聲詞。這里用來形容蟲鳥動物的鳴聲。葺宇:修建茅屋。仁智所樂: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蓖剑褐?,僅僅。6.解

15、釋下面句中加點的字。(2分)(1)曉霧將歇( ) (2)蟬吟鶴唳( )7.下面各項句中加點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山谷所資,于斯已辦 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B.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復前行,欲窮其林C.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D.自康樂以來 扶蘇以數(shù)諫故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譯文: 9.從甲、乙兩文中,分別找出描寫靜景、動景的句子,填入下面的表格。(4分)答謝中書書與顧章書靜 景動 景1O.甲、乙兩文的作者在寫景的同時,都表達了怎樣的感情?(2分)答: 九、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

16、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BA答謝中書書未復有能與其奇者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DC實是欲界之仙都四時俱備是進亦憂,退亦憂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9與“實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B. 輟耕之壟上 C. 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D.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11本文寫景的語言精練且生動,試以“高峰入云,清流見底”為例,說說該句是如何體現(xiàn)此特點的。(2分)答: 十、【2009年浙江?。ㄅ_州市卷)】【甲】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答謝中書書)【乙】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