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桿技術規(guī)范_第1頁
水泥桿技術規(guī)范_第2頁
水泥桿技術規(guī)范_第3頁
水泥桿技術規(guī)范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水泥桿(非預應力)技術規(guī)范1. 總則1.1本技術條件適用于電網(wǎng)改造工程所需環(huán)形(非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電桿的結構、性能、檢驗等方面的技術要求。1.2投標人應按本技術條件及所列的標準要求提供高質量工程材料及相應服務,同時還必須滿足國家有關安全、環(huán)保等強制性標準的要求。1.3投標人在投標時應提供由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認證的并且有省級鋼筋混凝土電桿制品質檢部門進行的產(chǎn)品質量檢驗報告,產(chǎn)品質量檢驗報告的有效期規(guī)定為二年。1.4投標廠家所提供的產(chǎn)品應符合設計要求。2. 引用標準2.l GB175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2.2 GB700碳素結構鋼。2.3 GB701 低碳鋼熱軋原盤條。2.4GB/T1468

2、4 建筑用砂。2.5GBJ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2.6GBJ81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2.7 GB107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2.8GBJ321預制混凝土構件質量檢驗評定標準。2.9JGJ63混凝土拌合用水標準。2.10GB396 環(huán)形鋼筋混凝土電桿本技術條件中未盡事項均應滿足相應的GB標準或更高標準。3. 使用環(huán)境條件3.1海拔高度 : <1800m3.2最大風速 :35m/s3.3最高溫度 :+40 3.4最低溫度 : -40 3.5覆冰厚度 :10mm4. 環(huán)形鋼筋混凝土電桿結構和技術參數(shù)4.1 檢驗標準應符合相應國標標準,組裝錐形桿桿段標準檢驗彎矩如表組裝錐形桿桿段標準

3、檢驗彎矩4.2原材料應符合附錄 A 的要求。4.3離心混凝土的設計強度:當電桿壁厚為 30 35mm時,離心混凝土的設計強度不得低于400kgf/cm2 ;當電桿壁厚大于36mm時,不得低于 300kgf/cm2 。脫模強度應不低于設計強度的50%。4.4構造要求:4.4.1保護層厚度: 主筋直徑為 6mm或小于 6mm時,不得小于 12mm;主筋直徑在 6mm以上時,不得小于 15mm。4.4.2主筋直徑應不大于壁厚的2/5 。如主筋采用低碳冷撥鋼絲, 其直徑應不大于壁厚的 1/5 。主筋沿電桿環(huán)向均勻配置。整根錐形桿主筋不得少于6 根,等徑桿不得少于8 根,或按設計圖紙配置。4.4.3主筋

4、接頭須采用對焊連接。其對焊接頭在間距為500mm、并不得小于30d(d 為主筋直徑 ) 的兩個斷面間接頭面積不得大于主筋總截面積的25%,其接頭技術性能應符合GBJ 10-65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 修訂本 ) 的規(guī)定。4.4.4電桿接頭、預埋件及預留孔應符合下列要求:4.4.4.1當電桿分段制造時,接頭可采用鋼板圈、法蘭盤或其他接頭形式。鋼板圈或法蘭盤用電弧焊與主筋焊接。4.4.4.2預埋件、預留孔及泄水孔按設計圖紙設置。4.4.4.3接地螺母、腳釘母、接線盒等的外露金屬部分應有明顯標記,并清理干凈。4.5 外觀及尺寸檢查應符合下列要求:4.5.1外表面應光潔平直, 但在每米長度內(nèi)局

5、部麻面和粘皮面積不大于同長度總面積的5%時,允許修補。4.5.2合縫處不應漏漿。4.5.3梢端及根端不應磋傷或漏漿。但當環(huán)向碰傷或漏漿長度不大于周長的1/4 、且縱向長度不大于 50mm時,允許修補。4.5.4鋼板圈或法蘭盤與桿身結合而不應漏漿。4.5.5預留孔周圍的混凝土不應損傷。但在損傷深度不大于10mm時,允許修補。4.5.6外表面的環(huán)向裂縫寬度不得超過0.05mm。4.5.7不得有縱向裂縫。網(wǎng)狀裂紋、龜裂、水紋等不在此限。4.5.8內(nèi)、外表面均不得露筋。內(nèi)表面混凝土不應有坍落。4.5.9鋼板圈焊口處內(nèi)壁的混凝土端面與焊口處距離不得小于10mm。4.5.10電桿各部尺寸允許誤差應符合下表

6、規(guī)定。外觀尺寸允許誤差5. 檢驗5.1制造廠技術檢查部門應對產(chǎn)品的材料性能、產(chǎn)品外觀質量、尺寸偏差和力學性能進行檢驗。產(chǎn)品出廠時的混凝土強度應不低于設計強度的80%。5.2材料性能檢驗:5.2.1鋼筋力學性能檢驗應按GBJ10-65 進行。5.2.2混凝土強度檢驗:當混凝土配合比及其所用材料變更時,或每生產(chǎn)電桿300 根及連續(xù)生產(chǎn) 3 天,應取三級試件進行強度檢驗。一組檢驗脫模強度,一組檢驗設計強度,另一組可作備用或檢驗出廠強度。5.3全部產(chǎn)品均應進行外觀及尺寸檢查,不符合標準的不得進行驗收。5.4外觀及尺寸的檢查工具應符合下列要求:5.4.1長度、外徑及兩端壁厚,用精度為1mm的鋼尺測量。5

7、.4.2彎曲度用拉線或直尺測量。5.4.3裂縫寬度用不小于20 倍的讀數(shù)放大鏡測量。5.4.4合縫漏漿深度用專用工具測量。5.4.5端部傾斜用特制角尺測量。5.5產(chǎn)品力學性能檢驗包括破壞彎矩和標準檢驗彎矩兩項:5.5.1凡屬下列情況之一者均需進行破壞彎矩檢驗。5.5.1.1當產(chǎn)品首次投入生產(chǎn)或原材料加工藝與配筋有變更時,應檢驗3 根。5.5.1.2當不同梢徑或直徑的產(chǎn)品各連續(xù)生產(chǎn)3000 根或在 4 個月內(nèi)生產(chǎn)總數(shù)不足3000 根時,應按不同梢徑或直徑抽取1 根進行破壞彎矩試驗。如果用戶需要增加電桿力學性能抽樣檢驗數(shù)量時,可由供需雙方協(xié)商解決。5.5.2當不同稍徑或直徑的產(chǎn)品各連續(xù)生產(chǎn)1000

8、 根或當在兩個月內(nèi)生產(chǎn)總數(shù)不足1000 根時,應按不同梢徑或直徑抽取1 根進行標準檢驗彎矩試驗。6. 標志與出廠證明書6.1標志6.1.1永久標志 ( 制造廠廠名或商標、整根錐形桿標準荷載代號及制造年份) 標記在電桿表面上。其位置以標志橫線為準, 梢徑或直徑大于190mm的距根端以上 3.5mm處;梢徑小于 190mm的距根端 3.0m 處。6.1.2臨時標志包括電桿類型、 直徑 ( 或梢徑 ) 、桿長標準荷載 ( 或標準檢驗彎矩 ) 和制造年月,用油漆寫在電桿表面上,其位置略低于永久標志。表示方法如下:注:錐形桿的強度用標準荷載表示:等徑桿用標準檢驗彎矩表示;錐形桿梢徑或等徑桿直徑用“ mm

9、”表示;桿長用“m”表示;標準檢驗變矩用“T· m”表示;標準荷載用代號表示。類型用“ G”表示。支點標志按7.1.2圖規(guī)定的位置,標明在電桿表面上,表示符號為“”。6.2出廠證明書出廠證明書包括下列內(nèi)容:a. 證明書編號;b. 本標準編號;c. 制造廠廠標及制造年、月;d. 產(chǎn)品規(guī)格及數(shù)量;e. 離心混凝土強度檢驗結果;f. 力學性能檢驗結果;g. 外觀尺寸檢查結果;h. 制造廠技術檢查部門簽章。7. 保管及運輸7.1保管7.1.1產(chǎn)品堆放場地應平整。7.1.2產(chǎn)品應根據(jù)桿長不同,分別采用兩支點或三支點堆放。桿長小于12m,采用兩支點;桿長大于 12m,必須采用三支點支承。電桿支點

10、位置如圖。7.1.3產(chǎn)品應按規(guī)格型號分別堆放。錐形桿梢徑大于270mm和等徑桿直徑大于 400mm時,堆放層數(shù)不宜超過4 層;錐形桿梢徑小于270mm和等徑桿直徑小于400mm時,堆放層數(shù)不宜超過6層。7.1.4產(chǎn)品堆垛應放在支墊物上,層與層之間用支墊物隔開。每層支承點在同一平面上。各層支墊物位置在同一垂直線上。7.2運輸7.2.1產(chǎn)品起吊與運輸時,不分電桿長短均須采用兩支點法。裝卸、起吊應輕起輕放,嚴禁拋擲、碰撞。7.2.2產(chǎn)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支承要求應按照本標準7.1 中有關規(guī)定。7.2.3產(chǎn)品裝卸過程中,每次吊運數(shù)量:梢徑大于170mm的不宜超過3 根;梢徑小于 170mm的不宜超過 5

11、根;如采取有效措施,每次吊運數(shù)是可適當增加。7.2.4產(chǎn)品由高處滾向低處,必須采取牽制措施,不得自由滾落。7.2.5產(chǎn)品支點處套上一草圈,或用草繩等物捆扎,以防碰傷。附錄 A電桿原材料要求( 補充件 )A.1水泥 * 應采用不低于 325 號的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 亦可采用不低于 325 號的礦渣硅酸鹽水泥或快硬硅酸鹽水泥。其性能分別符合GB 175-77 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 GB199-79快硬硅酸鹽水泥及GB 1344-77 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與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的規(guī)定。A.2集料除應符合 JGJ 52-79 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試驗方法、 JGJ53-79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質量標準及試驗方法和GBJ10-65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 修訂本 ) 規(guī)定外, 且石子中軟弱顆粒含量不應大于3%,針片狀顆粒含量不應大于 10%。砂子宜采用中粗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