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選讀:為政以德(檢測版)(共6頁)_第1頁
論語選讀:為政以德(檢測版)(共6頁)_第2頁
論語選讀:為政以德(檢測版)(共6頁)_第3頁
論語選讀:為政以德(檢測版)(共6頁)_第4頁
論語選讀:為政以德(檢測版)(共6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為政以德(檢測版)姓名: 學(xué)號: 得分: 批改人: 一24二20三16四40卷面10得分110一、選擇題:24分題號12345678答案1、下列字詞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眾星共之(gng) 道之以政(do) 冉 有 仆(pú) 庶 矣 哉(shù)B、千乘之國(chéng) 禹稷躬稼(jì) 焉用彼相(xiàng) 相 夫 子(xiàng)C、虎 兕(sì) 出 于 柙(jiá) 毀于櫝中(dú) 近 于 費(bì)D、盍 徹 乎(kè) 南宮適(ku&#

2、242;) 羿 善 射(yì) 奡 蕩 舟(ào)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B、道之以政,齊之以刑 C、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 D、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3、下列句中加點字詞,其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丘也聞有國有家者 B、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C、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D、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4、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詞不屬于使動用法的一項是( )A、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B、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C、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D、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5、下列

3、加點字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道之以政,齊之以刑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B、求,無乃爾是過與? 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 C、則將焉用彼相矣?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D、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6、下列加點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齊:整治B、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格:至,來。指內(nèi)心歸依,心悅誠服C、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攻:攻擊D、年饑,用不足,如之何? 年饑:年成不好 E、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 就:親近7、下列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B

4、、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C、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D、既庶矣,又何加焉? 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8、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久矣吾不復(fù)夢見周公! A、無乃爾是過與? B、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C、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D、百姓不足,君孰與足?二、名句填空:20分(每句答對得2分)1、子曰:“為政以德, , ?!?2、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 3、丘也聞有國有家者, ,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 ; ,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

5、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 ?!?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 ?!?5、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fēng), 。 ,必偃?!?6、自古皆有死, 。7、百姓足, ?百姓不足, ?8、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 , 。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 ,身修而后家齊, ,國治而后天下平。10、大道之行也,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 , ,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三、句子翻譯:16分1、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2、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3、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

6、不足,君孰與足?4、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四、思考題:40分(一)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弊迂晢栒W釉唬骸白闶?,足兵,民信之矣?!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1、孔子一方面主張

7、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寧可去“食”留“信”,二者是否矛盾?2、談?wù)勀銓Α白怨沤杂兴?,民無信不立”這句話的理解。【答案】1、看似矛盾,實則不然?!案恢讨笔蔷徒y(tǒng)治者的治國理念而言,作為統(tǒng)治者,應(yīng)通過興農(nóng)桑等措施讓百姓衣食豐足,然后再對百姓進行仁義禮樂的教化,提升民眾的道德素養(yǎng)。這樣社會就能康樂安定?!叭ナ沉粜拧笔蔷兔癖姷膬r值取向而言,作為精神性的個體,應(yīng)該具有舍生取義的道德追求,不能僅僅滿足于物質(zhì)層面。2、自古以來人都有一死,無糧頂多餓死,沒有百姓的信任,國家根本就站不住??鬃釉谶@里強調(diào)了百姓的信任與支持之于政府和國家的重要性。而贏得百姓信任的關(guān)鍵就是要施行仁政,對百姓進行仁義禮樂的教

8、化,以德治國。這句話也體現(xiàn)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二)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1、怎樣理解“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2、孔子是如何看待政刑和德禮的?對孔子的觀點你又是如何評價的?【答案】1、君子的道德好比風(fēng),小人的道德好比草。草受風(fēng)的吹拂,一定順風(fēng)倒伏??鬃佑蒙鷦拥谋扔餍蜗蟮卣f明了君子仁德的感化力量。2、孔子

9、認為政刑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德禮治國,就可以取得人心誠服的理想效果??鬃舆@一觀點固然沒錯。但在具體施政的時候要視社會情況而定,在人們的思想覺悟普遍較低的時候,仍需要政刑來維持社會秩序,也需要德禮來教化人心。只有兼而用之,才有可能使社會清明、天下大同。(三)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ィ谒谷吆蜗??”曰:“去兵?!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ィ谒苟吆蜗??”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

10、必偃?!饼R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惫唬骸吧圃?!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1、同是“問政”,孔子的回答卻不盡相同。這些不同的回答體現(xiàn)出孔子怎樣的治國思想?2、面對同樣的問題,孔子為什么分別作了不同的回答?說說你的理解。【答案】1、取信于民;為政以德;講究禮節(jié)秩序。2、因為問政的對象不同。子貢是孔子的學(xué)生,尚未入仕參政,需要告訴他立國的根本在于取信于民;季康子是大權(quán)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傾向,因此孔子以“為政以德”相勸;齊景公是一國之君,所以孔子提醒他要講究禮節(jié)秩序。(四)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

11、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1、孔子所說的“均”與歷史上農(nóng)民起義的口號“等貴賤,均貧富”中的“均”是否同一個意思?談?wù)勀愕睦斫狻?、如何理解“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這句話?【答案】1、孔子所說的“均”有“君臣父子,各得其分”的意思,即不同等級地位的人各自得到應(yīng)該得到的部分,這是孔子站在統(tǒng)治者的立場上提出的調(diào)和階級矛盾的主張。而“均貧富”的“均含有絕對平均主義的意思,這是站在窮人的立場上提出

12、的重新分配社會財富的綱領(lǐng),體現(xiàn)了劫富濟貧的思想。2、這句話充分體現(xiàn)了孔子的高度政治敏感性和遠見卓識??鬃右会樢娧刂赋黾臼戏ヮ咊У膶嵸|(zhì)是在擴大自己的地盤、覬覦魯國的政權(quán)。季氏謊稱顓臾是其憂患,殊不知他的真正憂患在其內(nèi)部。后來家臣陽虎的叛逆印證了孔子的預(yù)見。參考答案:一、選擇題:24分題號12345678答案ADCDDCCB二、名句填空:20分(每句答對得2分)(略)三、句子翻譯:16分(略)四、思考題:40分(一)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痹唬骸凹雀灰樱趾渭友??”曰:“教之。”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

13、,民信之矣?!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ィ谒谷吆蜗??”曰:“去兵?!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1、孔子一方面主張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寧可去“食”留“信”,二者是否矛盾?2、談?wù)勀銓Α白怨沤杂兴?,民無信不立”這句話的理解?!敬鸢浮?、看似矛盾,實則不然?!案恢讨笔蔷徒y(tǒng)治者的治國理念而言,作為統(tǒng)治者,應(yīng)通過興農(nóng)桑等措施讓百姓衣食豐足,然后再對百姓進行仁義禮樂的教化,提升民眾的道德素

14、養(yǎng)。這樣社會就能康樂安定?!叭ナ沉粜拧笔蔷兔癖姷膬r值取向而言,作為精神性的個體,應(yīng)該具有舍生取義的道德追求,不能僅僅滿足于物質(zhì)層面。2、自古以來人都有一死,無糧頂多餓死,沒有百姓的信任,國家根本就站不住??鬃釉谶@里強調(diào)了百姓的信任與支持之于政府和國家的重要性。而贏得百姓信任的關(guān)鍵就是要施行仁政,對百姓進行仁義禮樂的教化,以德治國。這句話也體現(xiàn)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二)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弊釉唬骸暗乐哉?,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

15、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1、怎樣理解“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2、孔子是如何看待政刑和德禮的?對孔子的觀點你又是如何評價的?【答案】1、君子的道德好比風(fēng),小人的道德好比草。草受風(fēng)的吹拂,一定順風(fēng)倒伏。孔子用生動的比喻形象地說明了君子仁德的感化力量。2、孔子認為政刑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德禮治國,就可以取得人心誠服的理想效果??鬃舆@一觀點固然沒錯。但在具體施政的時候要視社會情況而定,在人們的思想覺悟普遍較低的時候,仍需要政刑來維持社會秩序,也需要德禮來教化人心。只有兼而用之,才有可能使社會清明、天下大同。(三)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

16、,然后回答問題: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饼R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熬汲?,父父,子子?!惫唬骸吧圃?!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1、同是“問政”,孔子的回答卻不盡相同。這些不同的回答體現(xiàn)出孔子怎樣的治國思想?2、面對同樣的問題,孔子為什么分別作了不同的回答?說說你的理解。【

17、答案】1、取信于民;為政以德;講究禮節(jié)秩序。2、因為問政的對象不同。子貢是孔子的學(xué)生,尚未入仕參政,需要告訴他立國的根本在于取信于民;季康子是大權(quán)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傾向,因此孔子以“為政以德”相勸;齊景公是一國之君,所以孔子提醒他要講究禮節(jié)秩序。(四)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孔子所說的“均”與歷史上農(nóng)民起義的口號“等貴賤,均貧富”中的“均”是否同一個意思?談?wù)勀愕睦斫狻?、如何理解“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