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摩擦文獻綜述兼中美貿易磨擦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2/738280e3-9108-424d-8bea-22145f4309df/738280e3-9108-424d-8bea-22145f4309df1.gif)
![貿易摩擦文獻綜述兼中美貿易磨擦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2/738280e3-9108-424d-8bea-22145f4309df/738280e3-9108-424d-8bea-22145f4309df2.gif)
![貿易摩擦文獻綜述兼中美貿易磨擦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2/738280e3-9108-424d-8bea-22145f4309df/738280e3-9108-424d-8bea-22145f4309df3.gif)
![貿易摩擦文獻綜述兼中美貿易磨擦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2/738280e3-9108-424d-8bea-22145f4309df/738280e3-9108-424d-8bea-22145f4309df4.gif)
![貿易摩擦文獻綜述兼中美貿易磨擦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2/738280e3-9108-424d-8bea-22145f4309df/738280e3-9108-424d-8bea-22145f4309df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貿易摩擦文獻綜述兼中美貿易磨擦內容提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經濟交往中,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與相互依賴不斷加深,但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也縮小了各國之間的比較優(yōu)勢,加劇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各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也層出不窮。當前,隨著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加快及對外開放不斷深入,中國已逐步進入貿易摩擦高發(fā)期,其中中美貿易摩擦格外引人注目。因此,重視貿易摩擦問題,對其進行文獻的綜述與回顧,就成為最為基礎性的研究工作。 關鍵詞貿易摩擦,文獻綜述,中美貿易 在國際經濟領域,貿易摩擦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早期著名的貿易爭端包括Anslo-Hanse貿易戰(zhàn),F(xiàn)ranco-Italian貿易戰(zhàn)以及Hawley-Smoo
2、t貿易戰(zhàn)。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新貿易保護主義興起,21世紀以來新貿易保護主義更是席卷全球,此時國家間的貿易摩擦呈現(xiàn)出新的發(fā)展趨勢和特征:貿易保護形式更加多樣化,手段更具隱蔽性,且具有更高的保護效率。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國間的貿易摩擦日益頻繁,貿易摩擦的主體范圍也不斷擴大,除了人們熟悉的發(fā)達國家間的貿易摩擦外,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的貿易摩擦也格外引人注目,其中日益頻繁的中美貿易摩擦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問題。 在貿易摩擦的研究領域,國外擁有大量的文獻,隨著中國的“入世”以及中國貿易地位的不斷提高,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日益頻繁,因此近年來國內貿易摩擦相關文獻也不乏其數(shù),但作為最
3、基礎的研究工作對其文獻進行綜述與回顧卻是非常重要的。 貿易摩擦分析 1.貿易摩擦成因分析 許多關于貿易摩擦的成因分析,是從國際政治經濟學角度出發(fā)的。Gilpin從國際體系的結構主義出發(fā),提出當世界體系的邊緣地區(qū)經濟充分發(fā)展,足以脫離對核心區(qū)的依附并使投資條件有利于邊緣地區(qū)時,核心國家就會采取保護主義的經濟策略,而這種策略有利于本國經濟發(fā)展。與此同時,隨著核心區(qū)經濟的衰退以及邊緣地區(qū)經濟的起飛,老的核心區(qū)與新的核心區(qū)就會在市場、原材料以及投資方面不斷發(fā)生沖突,而沖突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就是各種貿易摩擦,這種貿易摩擦會一直持續(xù)到新的核心國的完全崛起之后。與此同時,Katzenstein的研究也表明,在國
4、際政治經濟霸權的周期變化中,往往會帶來頻繁的經濟摩擦,無論是19世紀40年代英國霸權的上升時期還是20世紀40年代美國霸權的崛起,抑或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英國在國際政治經濟中的霸權地位的衰退,再或20世紀70年代日本、德國經濟的崛起,國際經濟領域的摩擦都有極為顯著的變化。事實往往是在霸權上升時期,霸權國家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國際政治經濟的開放,貿易摩擦也相應減少;而當霸權衰落時,國際貿易領域中的保護主義和更深層次的貿易摩擦就會源源不絕。進入21世紀,Comoxy和Baumol則提出了獨到的見解,他們指出面對一個以制造品日新月異的技術變化以及從規(guī)模經濟中獲益的大型企業(yè)占主導地位的世界
5、,一國生產能力的提高通常會損害他國的整體福利,國際貿易有可能導致各貿易國之間的重大利益沖突,而非全面提升各貿易國的福利,這意味著一國生產能力的提高往往以犧牲他國的總體福利為代價,允許貿易伙伴與本國產業(yè)進行有效競爭,并以此來提高生產能力有可能會使本國全面受損,而不是造福全體公眾。更精確地說,一個工業(yè)化國家將從其非常落后的貿易伙伴發(fā)展新產業(yè)從而使生產率獲得普遍提高中受益,但是,該貿易伙伴的進步一旦超過了某一發(fā)展狀態(tài),就會再次引起國家利益的沖突。顯然,在國家利益沖突的過程中,貿易摩擦在所難免。 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fā),首先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上,國家間不會出現(xiàn)貿易摩擦問題,但如果市場失靈,比如相互交往的兩個
6、國家間出現(xiàn)國際經濟扭曲問題時,便會引起國際貿易摩擦。而要根除這種貿易摩擦,就必須消除國際經濟扭曲問題,即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體系。其中依據(jù)HO理論創(chuàng)立的特殊要素模型,并以此為理論基礎的貿易和產業(yè)調整理論,即是對貿易摩擦問題進行研究的一種應用理論。其次是以不完全競爭為前提的分析視角涉及兩個領域:第一個領域假定進行貿易的兩個國家的企業(yè)均為壟斷企業(yè),研究集中于戰(zhàn)略性貿易理論。盡管它涉及的內容更為廣泛,但國際貿易摩擦問題是其中一個組成部分;該理論認為,由于各國的政策介入能夠改變各國參與國際貿易的收益后果,結果便會由于追求收益的重新分配而引起各國之間的國際貿易摩擦。其中,日本學者廣瀨憲三在戰(zhàn)略性貿易理論中
7、加進了制度因素,強調國家間的經濟制度的不同有可能導致國際貿易摩擦。近來對日美貿易摩擦的研究也表明,國家間的結構性障礙和制度差異是貿易摩擦的一個重要原因。第二個領域假定相互進行貿易的兩個國家的企業(yè)在生產活動中存在規(guī)模經濟和外部經濟,在這一領域作出貢獻的主要學者有帕那格里亞(A.Panagariya)、三邊信夫和后藤純一等人。他們的模型都有一個相似的分析步驟,即首先分析存在外部效果和規(guī)模經濟時國內自給自足的經濟均衡,然后探討與外部經濟聯(lián)系條件下的均衡,接著比較兩種經濟均衡的收益水平,如果一國在自給自足時的收益水平大于轉入與外部經濟聯(lián)系時的收益水平,那么該國一定會返回到自給自足的經濟狀態(tài),并有可能與
8、相互貿易的國家發(fā)生貿易摩擦。 2.貿易摩擦福利效應分析 (1)理論分析。傳統(tǒng)的評估貿易摩擦福利效應的研究表明存在兩種可能性:第一種為貿易摩擦使所有國家的福利都惡化,例如Gros認為,在關稅戰(zhàn)中沒有哪一個國家能獲利。第二種認為貿易摩擦中一國福利的增加以另一國的福利惡化為代價。Johnson認為,在特定的條件下,一國在貿易戰(zhàn)中的福利比在自由貿易中的福利更好。而且,根據(jù)貿易品的需求和供給的相對價格彈性可以預期關稅戰(zhàn)中的得益和損失。相對于他國而言,一國的得益是其進口需求價格彈性的正函數(shù),是其進口供給價格彈性的負函數(shù)。如果一國進口需求價格彈性相對較高,而進口供給價格彈性相對較低,那么,即便是在外國報復的
9、情況下,該國仍可以通過實施最優(yōu)關稅而獲利。Whalley利用一個簡單的兩國模型描述了最優(yōu)關稅戰(zhàn)中的得益和損失。在該模型中,假定每個國家都生產進口晶和出口晶,在每個國家都實施最優(yōu)關稅的條件下,僅僅考慮不同國家不同進口需求價格彈性下的福利效應。Whdley的結論表明,規(guī)模相同的國家(大國與大國、小國與小國)之間的關稅戰(zhàn)使雙方均受損,規(guī)模不同的國家間的關稅戰(zhàn)往往是大國得益而小國受損。 (2)實證分析。在有關貿易摩擦福利效應的研究中同樣存在著大量的實證分析,Whalley進一步對規(guī)模相同國家間關稅戰(zhàn)進行了實證研究,得出了與理論分析相同的結論。他發(fā)現(xiàn),如果歐共體(EEC)征收175%的關稅將使其國民收入
10、提高1.9%;如果美國征收160%的關稅將使其國民收入增加2%;如果日本征收200%的關稅將使其國民收入增加1.8%。但是,當所有這些國家或地區(qū)(包括世界其他國家),它們作為一個整體參與行動)同時征收178%的關稅時,全球福利將下降4%。這些數(shù)據(jù)清楚地表明在關稅戰(zhàn)中大國之間相互侵害的能力,也表明,如果小國之間不合作報復大國的話,那么很容易在與大國的關稅戰(zhàn)中被大國剝削而受損。另外,Gasiorek等在運用局部均衡模型對汽車產業(yè)的分析后,認為北美在同歐盟和日本間的關稅戰(zhàn)中獲利匪淺。Markusen和Wigle發(fā)現(xiàn),在納什均衡關稅和自由貿易之間,美國實際上是無差異的,但是加拿大在自由貿易中的情況要好
11、得多。Perroni和Whalley運用CGE模型對七國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美國和歐盟在全球納什關稅戰(zhàn)分別增加了525億美元和1284億美元的福利,而其他五方(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其他西歐國家以及作為一個整體的世界其他地區(qū))卻損失了1.39兆美元,從而整個世界總的福利損失為1.21兆美元。這些研究基本證實了Johnson有關市場權力的角度的結論,表明國家大小和最優(yōu)關稅率之間有積極的相關性。 3.貿易摩擦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目前許多學者提出貿易摩擦產生于內生政治過程,這表明經濟學家對貿易摩擦問題研究的理論基礎已經從傳統(tǒng)貿易理論拓展到貿易的政治經濟學領域。貿易的政治經濟學起源于對純貿易理論無力解釋現(xiàn)
12、實中貿易干預政策存在性的困惑?,F(xiàn)實國際經濟領域中大量的現(xiàn)象表明:無論是傳統(tǒng)的古典貿易理論,還是新貿易理論都沒有為解釋現(xiàn)實中貿易干預的政策存在性提供一般性的堅實的“科學”依據(jù),這促使經濟學家從新的角度思考貿易政策的本質。貿易的政治經濟學另辟蹊徑地從收入分配的角度出發(fā),引入公共選擇(新政治經濟學)理論的范式,在純貿易理論與政治學框架間搭起橋梁來分析貿易政策決策的“內生”過程以及結果,從政策決策過程的角度來探究貿易干預的水平、結構、形式和變化。與此同時,貿易的政治經濟學為貿易摩擦的研究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目前,在貿易摩擦的政治經濟學研究領域的成果頗豐。 在對貿易摩擦的政治經濟學研究中,早期關于貿易
13、關系的研究,認為政府可以免于政治壓力的影響,從而其行動完全為了公共福利而具有慈善性。這方面有杰出貢獻的學者有:Johnson的經典論文最優(yōu)關稅與報復,Mayer認為貿易協(xié)定是兩國政府討價還價博弈模型的均衡結果。這些經濟學家應用博弈論的方法于貿易政策、政府實施報復、自由化或者一個混合戰(zhàn)略,目的在于實現(xiàn)本國福利最大化。盡管他們強調了對外政策制定過程中政府間的互動特征,但他們將政府視為公共福利的慈善侍者而沒有任何私利,讓人不禁懷疑他們是否抓住了現(xiàn)實世界中政府的真正目標。 與上述觀點不同的是,Peltzrnan等人指出:政府很少追求那些使社會福利最大化的政策,政府尋求的是那些使之政治支持最大化的政策,
14、這些政策通常反映的是那些最有影響力的自利集團的利益。實際上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很早就開始關注利益集團對貿易政策形成的影響,這方面最早的文獻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的政治學、壓力和關稅。在這本書中,Schattschneider對利益集團對1929-1930年的美國斯穆特霍利法案(Smoot-Hawley Act)形成的影響進行了研究,開創(chuàng)了研究美國利益集團在貿易政策形成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先河。上世紀50年代,C.P.Kindlebergert發(fā)表了“集團行為與國際貿易”。他提出,在某些情況下,對國際貿易的分析可以從國家層次上的集團行為中找到有用的工具,它分析了歐洲國家不同利益集團的地位變化。
15、顯然Schattschneider和Kindleberger對利益集團影響貿易政策形成的分析主要借鑒的是社會學和政治學的研究方法。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公共選擇理論產生以后,就有學者對利益集團影響貿易政策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Gordon Tullock就明確提出了關稅是利益集團游說結果的觀點。到20世紀70年代,特別是印年代之后,許多學者研究了貿易保護的內生形成過程,提出了不同的政治經濟學模型。其中影響較大的有:Grossman和Helpnmn發(fā)展了一個正式的框架,將國內政治引入國際貿易關系的分析當中,假定政府既關注一般選民的利益,又重視來自特殊利益集團的政治捐助,分析了兩個層面的博弈,即國內利
16、益集團與政府官員間的戰(zhàn)略互動以及國際領域政府間的戰(zhàn)略互動。他們通過非合作與合作的關稅博弈模型分析,表明了國內政治如何決定了政府的國際目標。另外,Gould和Woodbridge考察了貿易保護、報復和貿易戰(zhàn)背后的動態(tài)過程,他們發(fā)現(xiàn)報復外國的決策和實施關稅同其他貿易政策的決策一樣,同為內生政治過程的結果。選擇報復還是選擇自由化來應對外國的報復威脅,不是由政府的外生目標決定的,而是由兩國內部競爭性利益集團的相對影響力來決定的。他們的結論表明,貿易保護、自由化及報復的過程是外國尋求保護的政治市場與本國決定報復以應對外國保護的政治市場之間的互動過程。這些分析無疑增加了我們對貿易摩擦背后的動態(tài)政治過程的理
17、解。中美貿易摩擦研究 上述是對貿易摩擦研究的一個總結,具體到目前日益激烈的中美貿易摩擦,則具有自己的特點。中美貿易在改革開放后得到較快的發(fā)展,貿易已經成為雙方經濟聯(lián)系的重要渠道和方式。與此同時,中美貿易摩擦也日益加劇,逐漸成為雙邊經貿關系進一步發(fā)展的障礙。中國“入世”后,美國人原本期望美中貿易逆差縮小,就業(yè)崗位增加,卻“竹籃打水一場空”。相反,對華貿易逆差增加、工作崗位大量流失、先進技術產品凈流出等貿易失落在美國國內聚合成一股強烈的排華貿易的情緒,由此,兩國間貿易摩擦持續(xù)發(fā)生,制裁與反制裁、限制與反限制等貿易交鋒此起彼伏。針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加劇,中美學者關于中美貿易摩擦研究的文獻不斷增多,主要
18、集中于根源和對策研究方面。 1.中美貿易摩擦的根源分析 (1)美方的觀點。在中美經濟關系中,美國最為關注的就是美中的貿易逆差問題。美方統(tǒng)計顯示:2004年美中貿易逆差達到162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1%;2005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值達到2020億美元,占美國全球貿易赤字的25%。美方同時指出,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美國對中國出口增加了81%,美國從中國進口增加了92%,美中貿易逆差增加了95%,而且1990年至2005年末,美中貿易逆差累計已達10000億美元。美方認為造成美中巨額貿易逆差的首要原因是人民幣幣值低估問題,美方指出人民幣幣值低估范圍在15%-40%之間(美方指出中國雖
19、然在2005年7月采取措施使人民幣升值2.1%,但幾個月來的實踐證明中國政府仍然在控制人民幣匯率,人民幣至少應升值25%)。 美方指出,造成美中貿易失衡的另一因素是中國政府為本國企業(yè)提供的大量的政府補貼(尤其是對出口型企業(yè)的補貼)、各種歧視性的關稅減免政策以及外國企業(yè)準入限制等。美方認為,中國政府為本國企業(yè)提供了大量的補貼,其形式往往非常隱蔽,例如各種收入稅的減免、企業(yè)從國有銀行獲得的低利率貸款、企業(yè)債務的減免等等。這些補貼大量存在于中國紡織業(yè)、鋼鐵業(yè)、石化業(yè)、高科技產業(yè)、造紙業(yè)、機械制造業(yè)及有色金屬業(yè)。 第三個造成美中貿易失衡的因素是由于中國工人惡劣的工作條件給中國帶來的低成本優(yōu)勢,美方認為
20、中國工人的工作環(huán)境缺乏最基本的安全和健康保證,這使中國的勞動成本非常低廉,從而具有相當強的成本優(yōu)勢。最近,美方的一份資料顯示,在中國工資相對較高的航空業(yè),工人的平均工資僅為每小時64美分,遠遠低于墨西哥的工資水平,同美國更是存在巨大差別。這促使大量的外商在中國投資建廠,生產產品再出口,從而帶來巨額的美中貿易逆差。因此,美方認為中國違背了“入世”時的承諾,嚴重損害了美國企業(yè)、工人和各經濟體的利益。美方特別指出美中貿易不平衡已造成美國制造業(yè)中大量的失業(yè)現(xiàn)象,美國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2004年美國對中國的產業(yè)轉移造成美國國內10萬個工作崗位喪失,而19892003年間的美中貿易逆差造成美方150萬個工作崗
21、位喪失,美方一向認為制造業(yè)對美國的政治經濟安全非常重要,因此美方指出美中貿易失衡不僅僅是貿易問題,而是關系到美方長期的經濟政治安全的問題。 與上述觀點不同的是,美國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一些國家確實出現(xiàn)了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情緒。斯蒂芬羅奇指出一些人認為新興的中國企業(yè)隨意地瓜分了全球市場的份額,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羅奇指出:十多年來,中國出口總額增長的65%來自全球跨國公司設在中國的子公司外商投資企業(yè)和中外合資企業(yè)。權威數(shù)字統(tǒng)計,2002年外商在華直接投資金額達527億美元,創(chuàng)歷史最高紀錄,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高成本的工業(yè)化國家自愿選擇中國提高自身的競爭力,而并非中國企業(yè)占據(jù)
22、了全球市場。羅奇同時指出中國的人民幣匯率是其競爭力的具體表現(xiàn),中國不是依靠低估價值的貨幣來競爭,而主要是靠勞動成本、技術、質量控制、基礎設施以及堅定的改革承諾。與此同時,Chad P.Bown和Rachel McCulloch則認為美國確實對中國實施了歧視性的貿易政策,這包括顯性歧視貿易政策(以美國對中國提出的反傾銷訴訟和特殊保障措施為例)與隱性歧視貿易政策(美國與中國的競爭對手簽訂了大量的貿易協(xié)定),這些歧視性的政策加重了美中之間的貿易摩擦。 (2)中方的觀點。中美貿易摩擦問題目前已成為我國經濟學界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在中美貿易摩擦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受到朱總理關注的美國斯坦福大學劉遵義教
23、授和加州大學圣克魯斯分校的馮國釗的合作研究成果對美中貿易的新估算,以及前外經貿部“入世”后中美經貿關系中期展望課題組的研究成果新因素中美經濟貿易關系中期展望,上述研究成果把中美貿易摩擦的原因主要歸結于進出口統(tǒng)計誤差、香港的轉口貿易及美國對華出口限制等。另外,國內學者有關中美貿易摩擦根源的主流觀點還有:大選前各經濟、政治利益集團的角逐是影響美國對外經濟政策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中美貿易摩擦升溫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有人認為除了政治因素的影響外,隨著中國對外貿易規(guī)模的迅速擴大,貿易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摩擦和爭執(zhí)也是必然的。這類似于自然界中混沌和秩序的“和諧悖論。 其他較有影響的研究包括:趙曉教授的兩篇文章從戰(zhàn)
24、略角度看中國的“國際經濟摩擦”時期與再論中國崛起之“國際經濟摩擦時代”,系統(tǒng)論述了中國國際經濟摩擦的形勢、特點及其成因。他認為中國已經進入至少長達20年的國際經濟摩擦期,并將其原因歸結為三個方面,既世界經濟正在進入碰撞軌道期、中國的崛起以及中國在經濟發(fā)展過程中自身的一系列問題。而雷達、于春海認為國際經濟學的傳統(tǒng)理論無法為當前的中美貿易摩擦提供合理的解釋,原因是傳統(tǒng)理論在考慮內外均衡關系時主要關注兩者之間的總量平衡,而忽視內外均衡的結構性互補關系。他們認為通過考察內部結構調整對外部環(huán)境的要求,并結合中美兩國當前的經濟結構特征可以看出,中美之間貿易摩擦的根源在于兩國經濟結構調整過程的特征和潛在的互
25、補關系。因此得出的結論是貿易摩擦的產生和解決過程可以稱為協(xié)調兩國內部結構調整的契機和手段。與此同時,趙建則指出中美貿易摩擦的深層原因在于國際間產業(yè)結構不相配,并指出各國經濟政策及其國內利益集團的政治行為則是使國內外產業(yè)間的矛盾外部化為國際貿易摩擦的關鍵。 2.中美貿易摩擦對策研究 (1)美方的觀點。美方的研究認為美中之間的貿易摩擦根源在于中方沒有很好的履行“入世”時的承諾,沒有履行作為WTO和IF成員的基本義務。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美方指出雖然2004年7月,人民幣由釘住美元改為釘住一攬子貨幣,升值2.1%,但這與美方認為的至少25%的升值程度相差甚遠。因此美方認為解決美中貿易摩擦的根本解決方法是督促中方更好地履行承諾,美國建議更多的因此遭受損失的國家積極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促使人民幣升值。美國又指出,根據(jù)WTO規(guī)則應對從中方進口的產品征收高額關稅,從而抵消中方外匯傾銷給美國帶來的損失。與此同時,美方指出應利用中方對美方的較強的依賴性促使中方進行改革并放棄目前的運行機制及其政策(中方對美國市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巴音郭楞道路運輸從業(yè)資格證考試內容是什么
- 小學三年級100道口算題
- 2025年欽州貨運上崗證模擬考試題
- 2025年荷澤貨運從業(yè)資格證模擬考試駕考
- 華東師大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3章整式的加減3.1列代數(shù)式3.1.3列代數(shù)式 》聽評課記錄
- 湘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2.2.1平行四邊形的邊、角性質》聽評課記錄
- 建筑項目經理工作總結
- 初中理科教研組工作計劃
- 新學校校辦室工作計劃
- 平面設計師工作計劃范文欣賞
- Bankart損傷的診療進展培訓課件
- 護理部用藥安全質量評價標準
- 校園信息化設備管理檢查表
- 新版抗拔樁裂縫及強度驗算計算表格(自動版)
- API SPEC 5DP-2020鉆桿規(guī)范
- 創(chuàng)新思維課件(完整版)
- DB34∕T 4161-2022 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管理規(guī)程
- 部編版小學生語文教師:統(tǒng)編版語文1-6年級語文要素梳理
- 注塑成型工藝參數(shù)知識講解
- 安全生產專業(yè)化管理
- 初中生成長檔案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