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醫(yī)療按摩人員考試大綱_第1頁
盲人醫(yī)療按摩人員考試大綱_第2頁
盲人醫(yī)療按摩人員考試大綱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全國盲人醫(yī)療按摩人員考試大綱 目錄實踐技能考試大綱 盲人醫(yī)療按摩基本技能測試范圍 盲人醫(yī)療按摩臨床技能測試范圍 綜合筆試大綱 中醫(yī)學基礎 按摩學基礎 診斷學基礎 解剖生理學 經(jīng)絡腧穴學 傷科按摩學 內科按摩學 婦科按摩學 兒科按摩學 政策法規(guī)實踐技能考試大綱 一、盲人醫(yī)療按摩基本技能測試范圍(一)病癥診斷能力(二)類癥鑒別能力(三)觸診診斷能力1. 皮膚、筋膜、肌肉、骨關節(jié)、觸診操作1)皮膚觸診操作(2)筋膜觸診操作(3)肌肉觸診操作(4)骨關節(jié)觸診操作2. 頭面部觸診(1)頭面部穴位辨認(2)頭面部感覺、反射檢查3 頸部觸診(1)頸部表面標志辨認(2)頸部器官的體表投影(3)頸部穴位辨認(4

2、)頸椎特殊檢查4. 胸腹部觸診(1)胸腹部穴位的辨認(2)胸腔、腹腔臟器的體表投影(3)腹部常見疾病體征5. 腰骶部觸診(1)腰骶部穴位辨認(2)腰骶部血管、神經(jīng)的體表投影(3)腰骶部特殊檢查6. 上肢觸診(1)上肢穴位辨認(2)上肢特殊檢查(3)上肢關節(jié)的主動運動、被動運動、負重運動和輔助被動運動檢查7. 下肢觸診(1)下肢穴位辨認(2)下肢運動的評估(3)下肢特殊檢查8. 手足觸診(1)手部觸診(2)手部特殊檢查(3)足部觸診(4)足部特殊檢查(四)確立治則、治法的能力(五)按摩處方與選擇穴位、手法的能力(六)預防與調護的臨床應用能力 二、盲人醫(yī)療按摩臨床技能測試范圍(一)傷科按摩常見病臨

3、床技能測試范圍1. 基本手法技術掌握與操作技能2. 常見病的掌握與操作技能3. 常見病按摩技能測試范圍(1)落枕(2)頸椎?。?)胸椎小關節(jié)錯縫(4)胸脅并傷(5)急性腰扭傷(6) 慢性腰肌勞損(7) 腰椎間盤突出癥(8) 腰椎后關節(jié)紊亂(9) 肩關節(jié)周圍炎(10) 肱骨外上髁炎(11) 腕關節(jié)扭傷(12) 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13) 梨狀肌綜合癥(14) 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15) 踝關節(jié)扭傷(16) 跟痛癥(二) 內科按摩常見病臨床技能測試范圍1. 基本手法技術掌握與操作技能2. 常見病的掌握與操作技能3. 常見病按摩技能測試范圍(1) 頭痛(2) 不寐(3) 口眼.斜(4) 能近怯遠(青

4、少年近視)(5) 胃痛(6) 肋痛(7) 中風后遺癥(8) 泄瀉(9)便秘(三)婦科按摩常見病臨床技能測試范圍1. 基本手法技術掌握與操作技能、2. 常見病的掌握與操作技能3. 常見病按摩技能測試范圍(1)月經(jīng)不調(月經(jīng)先期、月經(jīng)后期、月經(jīng)先后無定期)(2)痛經(jīng)(3)帶下病(4)乳痛(5)乳癖(乳腺小葉增生)(6)絕經(jīng)前后諸癥(四)兒科按摩常見病臨床技能測試范圍1. 按摩技術的掌握與操作技能2. 常用推拿手法的掌握與操作技能 (1)推法(2)拿法(3)按法(4)摩法(5)揉法(6)運法(7)掐法(8)捏法3. 特定穴位的掌握與操作技能4. 常見病按摩技能測試范圍(1)感冒(2)發(fā)熱(3)咳嗽(

5、4)厭食(5)疳積(6)嘔吐(7)腹瀉(8)便秘(9)遺尿(10)夜啼(11)肌性斜頸綜合筆試大綱中醫(yī)學基礎第一單元 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細目一:整體觀念要點:1. 整體觀念的概念2. 整體觀念的內容細目二:辯證論治要點:1. 病、證、癥的概念2. 辯證論治的概念3. 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 第二單元 陰陽學說細目一:陰陽學說的概念要點:1. 陰陽和陰陽學說的含義2. 事物陰陽屬性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細目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要點:1. 陰陽的對立制約2. 陰陽的互根互用3. 陰陽的消長平衡4. 陰陽的相互轉化 細目三:陰陽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 要點:1. 在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方面的應用2.

6、在病理方面的應用3. 在疾病診斷方面的應用4. 在疾病治療方面的應用第三單元 五行學說 細目一:五行學說的概念 要點:1. 五行和五行學說的含義2. 五行的特性和事物與現(xiàn)象的五行歸類細目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要點:1. 五行相生與相克的概念和次序2. 五行制化的概念與規(guī)律3. 五行相乘與相侮的概念和次序4. 五行的母子相及 細目三:五行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 要點:1. 在生理方面的應用2. 在病理方面的應用3. 在疾病診斷方面的應用4. 在疾病治療方面的應用第四單元 五臟 細目一:五臟的生理功能 要點:1. 心的生理功能2. 肺的生理功能3. 脾的生理功能4. 肝的生理功能5. 腎的生理功能

7、細目二: 五臟之間的關系 要點:1. 心與肺的關系2. 心與脾的關系3. 心與肝的關系4. 心與腎的關系5. 肺與脾的關系6. 肺與肝的關系7. 肺與腎的關系8. 肝與脾的關系9. 肝與腎的關系10. 脾與腎的關系細目三:五臟與五體、五官九竅、五志、五液的關系 要點:1. 五臟與五體的關系2. 五臟與五官九竅的關系3. 五臟與五志的關系4. 五臟與五液的關系5. 五臟的外華第五單元 六腑細目一:要點:1. 膽的生理功能2. 胃的生理功能3. 小腸的生理功能4. 大腸的生理功能5. 膀胱的生理功能6. 三焦的生理功能 細目二:臟腑表里關系 要點:1. 心與小腸的關系2. 肺與大腸的關系3. 脾與

8、胃的關系4. 肝與膽的關系5. 腎與膀胱的關系第六單元 精、氣、血、津液細目一:精要點:1. 精的概念2. 精的生成3. 精的功能細目二:氣要點:1. 氣的概念2. 氣的生成3. 氣的運動4. 氣的功能5. 氣的分類細目三:血要點:1. 血的概念2. 血的生成3. 血的功能4. 血的運行 細目四:津液 要點:1. 津液的概念2. 津液的代謝3. 津液的功能細目五:精、氣、血、津液之間的關系 要點:1. 氣與血的關系2. 氣與津液的關系3. 氣與精的關系4. 精于血的關系5. 血與津液的關系 第七單元 病因 細目一:六淫 要點:1. 六淫的概念2.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點3. 風邪的概念、性質及致病

9、特點4. 寒邪的概念、性質及致病特點5. 暑邪的概念、性質及致病特點6. 濕邪的概念、性質及致病特點7. 燥邪的概念、性質及致病特點8. 火(熱)邪的概念、性質及致病特點 細目二:癘氣要點:1. 癘氣的概念2. 癘氣的致病特點 細目三:七情內傷 要點:1. 七情的概念2. 七情內傷的致病特點 細目四:飲食失宜 要點:1. 飲食不節(jié)2. 飲食不潔3. 飲食偏嗜細目五:要點:勞逸失度1. 過度勞累2. 過度安逸細目六:痰飲1. 痰飲的概念2. 痰飲的致病特點細目七:瘀血要點:1. 瘀血的概念2. 瘀血的形成3. 瘀血的致病特點 第八單元:病機 細目一:發(fā)病的基本原理 要點:1. 正氣與邪氣的概念2

10、. 正氣不足是疾病發(fā)生的內在因素3. 邪氣是發(fā)病的重要條件 細目二:邪正盛衰 要點:1. 邪正盛衰與虛實變化2. 邪正盛衰與疾病轉歸 細目三:陰陽失調 要點:1. 陰陽偏盛2. 陰陽偏衰3. 陰陽互損4. 陰陽格拒5. 陰陽亡失第九單元 防治原則細目一:預防要點:1. 未病先防2. 既病防變細目二:治則要點:1. 正治與反治2. 治標與治本3. 扶正與祛邪4. 調整陰陽5. 三因制宜第十單元 診法(四診)細目一:望診要點:1. 五色主病的臨床意義2. 正常舌象的特征以及舌色變化(淡白舌、紅舌、絳舌、紫舌)、舌形變 化(老嫩、胖瘦、齒痕、裂紋、芒刺)苔色變化(白、黃、灰、黑)、苔 質變化(厚薄、

11、潤燥、腐膩、剝落)的臨床意義細目二:聞診要點:1. 聽聲音(喘、哮、咳嗽、嘔吐、呃逆、噯氣)的臨床意義2. 嗅氣味(病體之氣、病室氣味)的臨床意義細目三:問診要點:1. 惡寒發(fā)熱、但寒不熱、但熱不寒(壯熱、潮熱、微熱)、寒熱往來的臨 床意義2. 特殊汗出(自汗、盜汗)的臨床表現(xiàn)及意義3. 疼痛的部位及性質、問頭身胸腹不適的臨床意義4. 口渴與飲水、食欲與食量、口味異常的臨床意義5. 便次異常、排便感覺異常以及尿次、尿量、排尿感異常的臨床意義6. 失眠、嗜睡的臨床意義細目四:切診要點:1. 正常脈象的形態(tài)特征及特點2. 常見病脈(浮、沉、遲、數(shù)、虛、實、洪、細、滑、澀、弦、緊、緩、 弱)主病第十

12、一單元 辯證細目一:八綱辨證要點:1. 八綱、八綱辨證的概念2.表證與里正、 寒證與熱證、虛證與實證、陰癥與陽證的概念、 臨床表現(xiàn)、 鑒別要點細目二:氣血津液辨證氣虛證、氣陷證、氣滯證、氣逆證、血虛證、血瘀證、血熱證、血寒證、 津液不足(虧虛)證、水停證(陽水、陰水)的概念及臨床表現(xiàn)細目三:臟腑辨證要點:1. 心血虛、心陰虛、心氣虛、心陽虛證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2.肺氣虛、肺陰虛、風寒犯肺、風熱犯肺證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3. 脾氣虛、脾陽虛、寒濕困脾、寒邪犯胃、胃火熾盛、食滯胃脘證的臨床 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4. 肝血虛、肝郁氣滯、肝陽上亢證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5. 腎陽虛、腎陰虛、膀胱濕熱證的臨床

13、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按摩學基礎第一單元 概論細目一:按摩發(fā)展簡史要點:1. 按摩的概念2.按摩的起源、發(fā)展細目二:按摩療法的特點及分類要點:1. 按摩療法的概念2. 按摩療法的分類第二單元 按摩的作用及原理第三單元 按摩的治療原則及治法 細目一:按摩的治療原則細目二:按摩的基本治療方法 要點:1. 按摩八法的概念2. 按摩八法的臨床應用 細目三:按摩手法的補瀉 要點:1.手法補瀉的概念2. 手法補瀉的臨床應用 第四單元 按摩手法的臨床應用 細目一:按摩的適應癥 細目二:按摩的禁忌癥 細目三:手法操作注意事項 細目四:按摩介質 要點:1. 按摩介質的概念2.按摩常用介質及作用 細目五:按摩手法的反應

14、及異常情況的處理 第五單元 按摩基本手法 細目一:手法概述要點:1. 手法的概念2. 手法的基本要求細目二:摩擦類手法 要點:1. 推法的概念、分類和操作方法2. 擦法的概念、分類和操作方法3. 搓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4. 摩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細目三:擺動類手法 要點:1. 一指禪推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2. 揉法的概念、分類和操作方法3. 滾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細目四:擠壓類手法 要點:1. 按法的概念、分類和操作方法2. 拿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3. 撥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4. 捏法、捻法、踩蹺法的概念 細目五:振動類手法 要點:1. 抖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2.振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細目六:叩擊類手法

15、1. 拍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2. 擊發(fā)的概念、分類和操作方法3. 叩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4. 啄法、彈法的概念 細目七:運動關節(jié)類手法 要點:1.搖法的概念、分類和操作方法2.扳法的概念、分類和操作方法3. 拔伸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4. 屈伸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細目八:常用復合手法 要點:1. 拿捏法的操作方法2. 撥揉法的操作方法3. 牽抖法的操作方法診斷學基礎第一單元 常見癥狀 細目一:發(fā)熱 要點:1.發(fā)熱的發(fā)病原因2. 發(fā)熱的臨床表現(xiàn)細目二:頭痛1. 頭痛的發(fā)病原因2. 頭痛的臨床表現(xiàn) 細目三:胸痛 要點:1. 胸痛的發(fā)病原因2. 胸痛的臨床表現(xiàn) 細目四:腹痛 要點: 1.腹痛的發(fā)病原因2.

16、腹痛的臨床表現(xiàn) 細目五:頸肩腰腿痛 要點: 1.頸肩腰腿痛的發(fā)病原因2. 頸肩腰腿痛的臨床表現(xiàn) 細目六:咳嗽、咳痰 要點: 1.咳嗽的發(fā)病原因2. 咳嗽與咳痰的臨床表現(xiàn) 細目七:惡心與嘔吐 要點: 1.惡心與嘔吐的發(fā)病原因2. 惡心與嘔吐的臨床表現(xiàn) 細目八:腹瀉要點:1. 腹瀉的發(fā)病原因2. 腹瀉的臨床表現(xiàn) 細目九:便秘 要點:1. 便秘的發(fā)病原因2. 便秘的分類 細目十:心悸 要點: 心悸的發(fā)病原因 第二單元:問診 要點: 問診的內容 第三單元 體格檢查 細目一:體格檢查的基本方法 要點:1. 觸診的方法和各種方法的適用范圍和注意事項2. 叩診的方法種叩診音的特征及臨床意義4. 聽診的注意事

17、項5. 嗅診的常見異常氣味的臨床意義 細目二:一般狀態(tài)檢查1. 體溫的正常值、體溫異常的概念和臨床意義2. 脈搏檢查法、脈率的正常范圍及脈搏異常的臨床意義3. 血壓的正常范圍及病理性血壓變化的臨床意義 細目三:淋巴結檢查要點:淺表淋巴結的檢查方法和淋巴結腫大的臨床意義 細目四:頸部檢查要點:頸部外形及活動情況細目五:胸部檢查要點:1. 胸部體表標志2.常見異常胸廓的類型及臨床意義3. 正常呼吸類型4. 正常呼吸頻率、深度、節(jié)律及異常改變的臨床意義 細目六:心臟檢查要點:心臟觸診檢查中,正常心尖搏動的位置、范圍及其改變的臨床意義 細目七:腹部檢查要點:1.腹部體表標志及區(qū)分2.腹壁緊張度、壓痛和

18、反跳痛的檢查方法及臨床意義3. 肝、膽和脾臟的觸診方法及異常的臨床意義細目八:脊柱和四肢檢查 要點:1. 脊柱曲度、活動度、壓痛與叩擊痛檢查方法及臨床意義2. 四肢關節(jié)檢查方法及臨床意義細目九: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要點:1. 肌力的分級2. 肌張力的概念及病態(tài)肌張力的表現(xiàn)3. 深反射的含義、各項深膚反射(肱二頭肌反射、肱三頭肌反射、膝腱反 射、跟腱反射)的檢查方法和異常的臨床意義4. 病理反射的含義、各項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奧本海姆征、戈登征、 霍夫曼征)的檢查方法和臨床意義第四單元 實驗室檢查細目一:血液檢查要點:1. 血紅蛋白、紅細胞、白細胞的正常值及變化的臨床意義2.紅細胞沉降率、血小板計數(shù)、

19、出凝血時間的正常值及異常的臨床意義 細目二:尿液檢查要點:尿液檢查的內容、正常值及變化的臨床意義細目三:腎功能檢查尿素氮與血肌酐的意義、正常值及異常的臨床意義細目四:糞便檢查 要點:1. 糞便厭顏色、性狀的病理性改變的臨床意義2. 糞便隱血的含義及臨床意義 細目五:肝功能檢查 要點:1. 蛋白質代謝功能檢查的正常值及變化的臨床意義2. 膽紅素代謝功能檢查的正常值及變化的臨床意義3. 常用血清酶測定的正常值及變化的臨床意義4. 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檢測的臨床意義 細目六:常用臨床生物化學檢查 要點: 血糖、血脂的正常值及其變化的臨床意義 第五單元 X 線檢查 要點:1呼吸系統(tǒng)病變的基本X線表現(xiàn)2.

20、 心臟增大的X線表現(xiàn)3. 骨與關節(jié)病變的基本X線表現(xiàn)解剖生理學第一單元 緒論 要點:1. 人體的分布與器官系統(tǒng)2. 解剖學姿勢、方位術語及人體的軸與面3. 生命的基本特征;機體活動的調節(jié)方式第二單元 運動系統(tǒng)細目一:骨學要點:1. 骨的構造、分類、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2. 各部位骨的名稱、位置及結構3. 重要骨性標志(1)軀干骨:棘突、橫突、骶管裂孔、骶角、骶后孔、胸骨角、頸靜脈 切跡、劍突、肋弓(2)顱骨:眶、眉弓、顴弓、下頜頭、下頜角、乳突、枕外隆突、上項 線、外耳門(3)上肢骨:肩峰、肩胛岡、肩胛上角、喙突、肱骨頭、肱骨大結節(jié)、 肱骨小結節(jié)、肱骨內上髁及外上髁、橈骨頭、橈骨莖突、尺骨鷹嘴、

21、尺骨 頭、尺骨莖突、豌豆骨(4)下肢骨: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嵴、坐骨結節(jié)、股骨大轉子、股 骨內上髁及外上髁、髕骨、脛骨粗隆、腓骨頭、內踝、外踝、跟結節(jié)、第 五跖骨粗隆細目二:骨連接要點:1. 骨連接的種類2. 關節(jié)的基本構造及輔助結構3. 脊柱、胸廓、骨盆的組成及連接方式。脊柱的 4 個生理彎曲4. 全身重要關節(jié)的組成、特點與運動形式:寰枕關節(jié)、寰樞關節(jié)、鉤椎關 節(jié)、關節(jié)突關節(jié)、腰骶關節(jié)、骶髂關節(jié)、胸肋關節(jié)、肋椎關節(jié)、顳下頜關節(jié)、胸鎖關節(jié)、肩鎖關節(jié)、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 足踝關節(jié)5. 全身重要韌帶的作用:前縱韌帶、后縱韌帶、黃韌帶、棘上韌帶、棘間 韌帶、喙鎖韌帶、喙肱韌帶

22、、骶結節(jié)韌帶、骶棘韌帶、脛側副韌帶、腓側 副韌帶、前交叉韌帶、后交叉韌帶、踝關節(jié)內側和外側韌帶 細目三:肌學要點:1. 肌肉的形態(tài)和構造及肌的輔助裝置2. 全身各部位骨骼肌的分群及主要作用3. 咬肌、顳肌、胸鎖乳突肌、前斜角肌、中斜角肌、斜方肌、背闊肌、豎 脊肌、胸大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直肌、腹橫肌、三角肌、岡上肌、 岡下肌、小圓肌、大圓肌、肩胛下肌、肩胛提肌、菱形肌、肱二頭肌、肱 三頭肌、臀大肌、臀中肌、梨狀肌、闊筋膜張肌、骼腰肌、腰方肌、縫匠 肌、股四頭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腘肌、小腿三頭肌、脛骨前 肌、脛骨后肌腓骨長肌、腓骨短肌的位置與起止作用4. 腕關節(jié)、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等

23、處肌腱的位置第三單元 消化系統(tǒng)細目一:消化系統(tǒng)總論要點:1. 胸部標志線和腹部分區(qū)2. 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細目二:消化管要點:1. 咽峽的組成;咽的位置、形態(tài)及分部;唾液的作用2. 食管的三處生理性狹窄3. 胃的形態(tài)、分布及位置;胃液的成分及作用;胃的運動形式4. 小腸、大腸的分布及主要結構;闌尾的位置及其根部的體表投影;小腸 的運動形式;各種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方式細目三:消化腺要點:1. 肝、膽的形態(tài)、位置及體表投影;膽汁的成分及作用;輸膽管道的組成2. 胰的形態(tài)、位置及胰管的開口部位;胰液的重要成分及作用 第四單元 呼吸系統(tǒng) 細目一:肺外呼吸道要點:1. 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2. 鼻旁竇的位置及開口部位

24、;喉的結構3. 氣管的結構,左、右主支氣管的結構特點4. 肺通氣的過程;肺容量和肺通氣量細目二:肺要點:1. 肺的位置及形態(tài);肺上、下界的體表投影2. 肺換氣與組織換氣的原理;影響肺換氣的因素;氧氣和二氧化碳的運輸 形式第五單元 泌尿系統(tǒng)細目一:腎要點:1. 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2. 腎的形態(tài)、位置及基本結構3. 尿量的正常值及多尿、少尿的概念;尿生成的過程 細目二:輸尿管、膀胱及尿道要點:1. 輸尿管的三處狹窄;膀胱的形態(tài)、位置及膀胱三角;女性尿道的特點2.排尿反射第六單元 生殖系統(tǒng) 細目一:男性生殖系統(tǒng) 要點:男性生殖系統(tǒng)的組成及功能 細目二:女性生殖系統(tǒng) 要點: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組成及功能第七單元

25、 循環(huán)系統(tǒng)細目一:總論細目二:心 要點:1. 心的位置、外形;心腔的入口及出口2. 心的傳導系統(tǒng)、體表投影、血管3. 心動周期及心臟射血與充盈的過程;心肌的生理特性 細目三:動脈要點:1. 主動脈及肺動脈的主要分支2. 身體各部位的動脈主干3. 動脈血壓的正常值及影響動脈血壓的因素 細目三:靜脈要點:1. 上、下腔靜脈系統(tǒng)的組成2. 門靜脈系統(tǒng)的組成3. 影響靜脈回流的因素 細目五:血液 要點:1. 血液的基本組成及功能;血漿的成分及血漿蛋白的功能2. 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數(shù)量及功能3. 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及纖維蛋白溶解的概念4. 血量及輸血的原則;ABO血型系統(tǒng)的分型原則5. 微循環(huán)的血

26、流通路及功能6. 降壓反射細目六:淋巴系統(tǒng)要點:1. 脾的位置及形態(tài)2. 全身主要淋巴結的位置3. 淋巴液的生成第八單元 感覺器官細目一:視器要點:1. 眼球壁的結構及眼的內容物2.眼副器的組成細目二:前庭蝸器要點:外耳、中耳、內耳的結構第九單元 神經(jīng)系統(tǒng)細目一:總論要點:1. 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分區(qū)及常用術語2. 神經(jīng)元的結構及神經(jīng)纖維興奮傳導的特征細目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要點:1. 腦的分部;腦干的位置、外形及內部結構;小腦的位置及功能;間腦的 分部:端腦的外形、分葉、內部結構及大腦皮質的功能定位2. 大腦皮質的體表感覺投射規(guī)律;大腦皮質對軀體運動的調節(jié)細目三:周圍神經(jīng)系統(tǒng) 要點:1.頸叢、臂叢、腰叢

27、、骶叢的組成及重要分支的支配范圍2. 胸神經(jīng)前支的分布規(guī)律3. 腦神經(jīng)的分布范圍細目四: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 要點:1. 自主神經(jīng)的功能;自主神經(jīng)和軀體神經(jīng)的主要區(qū)別2. 交感神經(jīng)和副感神經(jīng)的區(qū)別 細目五: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傳導通路 要點:1. 本體(深)與精細觸覺傳導通路2.痛溫覺、粗觸覺和壓覺(淺)傳導通路3. 椎體系第十單元 內分泌系統(tǒng) 要點:1. 內分泌系統(tǒng)的組成2.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3. 全身重要內分泌器官的位置及重要激素的作用 經(jīng)絡腧穴學 第一單元 經(jīng)絡概述細目一:經(jīng)絡系統(tǒng)的組成1. 十二經(jīng)脈的名稱2. 十二經(jīng)脈的分布3. 十二經(jīng)脈屬絡表里關系4. 十二經(jīng)脈循行走向與交接規(guī)律 細目二:奇經(jīng)八脈要

28、點:1. 奇經(jīng)八脈的名稱2. 奇經(jīng)八脈的功能 細目三:十五絡脈 要點: 十五絡脈的分布特點 細目四:經(jīng)絡的作用及經(jīng)絡理論的臨床應用 要點:1. 經(jīng)絡的作用2. 經(jīng)絡理論的臨床應用 第二單元 腧穴概述 細目一:腧穴的分類 要點:1. 十四經(jīng)穴、奇穴、阿是穴 細目二: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規(guī)律 要點:1. 腧穴的作用2. 主治規(guī)律細目三:特定穴 要點:1. 五輸穴的定義、穴名和臨床應用2. 原穴與絡穴的定義、穴名和臨床應用3. 郄穴的定義、穴名和臨床應用4. 俞穴與募穴的定義、穴名和臨床應用5. 八會穴的定義、穴名和臨床應用6. 八脈交會穴的定義、穴名和臨床應用 細目四:腧穴定位法要點:1. 體表標志定

29、位法2. 骨度分寸定位法3.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第三單元 十二經(jīng)脈及其腧穴細目一:手太陰肺經(jīng)要點:1. 經(jīng)脈循行、主治2. 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點:中府、尺澤、孔最、列缺、經(jīng)渠、太淵、 魚際、少商細目二:手陽明大腸經(jīng)要點:1. 經(jīng)脈循行、主治2. 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點:商陽、合谷、偏歷、溫溜、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迎香細目三:足陽明胃經(jīng)要點:1. 經(jīng)脈循行、主治2. 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點:承泣、四白、地倉、頰車、下關、頭維、 梁門、天樞、水道、梁丘、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豐隆、解溪、沖陽、 內庭、歷兌細目四:足太陰脾經(jīng)要點:1. 經(jīng)脈循行、主治2. 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點:隱白

30、、太白、公孫、商丘、三陰交、地機、 陰陵泉、血海、大橫、大包細目五:手少陰心經(jīng)要點:1.經(jīng)脈循行、主治2. 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點:極泉、少海、通里、陰郄、神門、少沖 細目六:手太陽小腸經(jīng)要點:1. 經(jīng)脈循行、主治2.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點:少澤、后溪、腕骨、養(yǎng)老、支正、小海、 肩貞、天宗、秉風、肩外俞、肩中俞、聽宮 細目七:足太陽膀胱經(jīng) 要點:1. 經(jīng)脈循行、主治2. 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點:睛明、攢竹、天柱、大杼、風門、肺俞、 厥陰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大腸俞、 小腸俞、膀胱俞、魄戶、膏肓、神堂、魂門、意舍、志室、殷門、委陽、 委中、承山、飛揚、昆侖、

31、金門、京骨、至陰細目八:足少陰腎經(jīng)要點:1. 經(jīng)脈循行、主治2. 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點:涌泉、然谷、太溪、大鐘、水泉、照海、復溜、交信、筑賓、陰谷、肓俞、俞府細目九 :手厥陰心包經(jīng)要點:1. 經(jīng)脈循行、主治2. 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點:天池、曲澤、郄門、間使、內關、大陵、勞宮、中沖細目十:手少陽三焦經(jīng)要點:1. 經(jīng)脈循行、主治2. 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點:關沖、中渚、陽池、外關、支溝、會宗、 天井、翳風、角孫、耳門、絲竹空細目十一:足少陽膽經(jīng)1. 經(jīng)脈循行、主治2. 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點:童子髎、聽會、率谷、頭臨泣、風池、肩 井、輒筋、日月、居髎、帶脈、環(huán)跳、風市、陽陵泉、陽交、外

32、丘、光明、 懸鐘、丘墟、足臨泣、足竅陰細目十二:足厥陰肝經(jīng)要點:1. 經(jīng)脈循行、主治2. 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點:大敦、行間、太沖、中封、蠡溝、中都、曲泉、章門、期門第四單元 任督二脈及其腧穴細目一:督脈要點:1. 經(jīng)脈循行、主治2. 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點:長強、腰陽關、命門、至陽、身柱、大椎、亞門、風府、百會、神庭、素髎、水溝細目二:任脈要點:1. 經(jīng)脈循行、主治2. 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點:中極、關元、石門、氣海、神厥、下脘、 建里、中脘、巨厥、鳩尾、膻中、華蓋、天突、廉泉、承漿第五單元 常見的經(jīng)外奇穴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點:印堂、魚腰、太陽、定喘、夾脊、腰眼、十 宣、四縫、八邪

33、、外勞宮 傷科按摩學 第一單元 傷筋概論 細目一:概說要點:傷筋的概念 細目二:病因病理 要點:1. 損傷的分類2. 損傷的概念3. 扭傷的概念 細目三:臨床表現(xiàn) 要點:1. 急性損傷的臨床表現(xiàn)2. 慢性損傷的臨床表現(xiàn)3. 陳舊性損傷的臨床表現(xiàn) 第二單元 上肢部傷筋 細目一:肩關節(jié)周圍炎 要點:1. 病因病理2. 臨床表現(xiàn):病史、癥狀、檢查3. 按摩治療:治療原則、施術部位、主要穴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細目二:肱骨外上髁炎 要點:1. 病因病理2. 臨床表現(xiàn):病史、癥狀、檢查3. 按摩治療:治療原則、施術部位、主要穴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細目三:腕關節(jié)扭傷要點:1. 病因病理2. 臨床表現(xiàn):

34、病史、癥狀、檢查3. 按摩治療:治療原則、施術部位、主要穴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細目四: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要點:1. 病因病理2. 臨床表現(xiàn):病史、癥狀、檢查3. 按摩治療:治療原則、施術部位、主要穴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第三單元 脊柱部傷筋細目一:落枕要點:1. 病因病理2. 臨床表現(xiàn):病史、癥狀、檢查3. 按摩治療:治療原則、施術部位、主要穴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細目二:頸椎病1. 頸椎病定義2. 病因病理3. 頸椎病分類4. 臨床表現(xiàn):病史、癥狀、檢查5. 按摩治療:治療原則、施術部位、主要穴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細目三:胸椎小關節(jié)錯縫要點:1. 病因病理2. 臨床表現(xiàn):病史、

35、癥狀、檢查3. 按摩治療:治療原則、施術部位、主要穴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細目四:胸脅迸傷要點:1. 病因病理2. 臨床表現(xiàn):病史、癥狀、檢查3. 按摩治療:治療原則、施術部位、主要穴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細目五:急性腰扭傷要點:1. 急性腰扭傷定義2. 病因病理3. 臨床表現(xiàn):病史、癥狀、檢查4. 按摩治療:治療原則、施術部位、主要穴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細目六:慢性腰肌勞損1. 病因病理2. 臨床表現(xiàn):病史、癥狀、檢查3. 按摩治療:治療原則、施術部位、主要穴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細目七:腰椎間盤突出癥要點:1. 腰椎間盤突出癥定義2. 病因病理3. 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分類4. 臨

36、床表現(xiàn):病史、癥狀、檢查5. 診斷與鑒別診斷6. 按摩治療:治療原則、施術部位、主要穴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細目八:腰椎后關節(jié)紊亂癥要點:1. 病因病理2. 臨床表現(xiàn):病史、癥狀、檢查3. 按摩治療:治療原則、施術部位、主要穴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第四單元 下肢部傷筋細目一:梨狀肌綜合癥要點:1. 梨狀肌綜合癥定義2. 病因病理3. 臨床表現(xiàn):病史、癥狀、檢查4. 按摩治療:治療原則、施術部位、主要穴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細目二: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 要點:1. 病因病理2. 臨床表現(xiàn):病史、癥狀、檢查3. 按摩治療:治療原則、施術部位、主要穴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細目三:踝關節(jié)扭傷要點:1

37、. 病因病理2. 臨床表現(xiàn):病史、癥狀、檢查3. 按摩治療:治療原則、施術部位、主要穴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細目四:跟痛癥要點:1. 病因病理2. 臨床表現(xiàn):病史、癥狀、檢查3. 按摩治療:治療原則、施術部位、主要穴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內科按摩學第一單元 心腦系病證細目一:不寐要點:1. 不寐的定義2. 病因病機3. 臨床表現(xiàn)4. 按摩治療:主要穴位、施術部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細目二:中風后遺癥 要點:1. 中風的定義2. 病因病機3. 臨床表現(xiàn)4. 按摩治療:主要穴位、施術部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第二單元 脾胃腸系病證細目一:胃痛要點:1. 胃痛的定義2. 病因病機3. 臨床表現(xiàn)4.

38、 按摩治療“主要穴位、施術部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細目二:泄瀉要點:1. 泄瀉的定義2. 病因病機3. 臨床表現(xiàn)4. 按摩治療“主要穴位、施術部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細目三:便秘要點:1. 便秘的定義2. 病因病機3. 臨床表現(xiàn)4. 按摩治療:主要穴位、施術部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第三單元肝膽系病證細目:脅痛要點:1. 肋痛的定義2. 病因病機3. 臨床表現(xiàn)4. 按摩治療:主要穴位、施術部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第四單元其他病證細目一:頭痛要點:1. 頭痛的定義2. 頭痛的分類3. 病因病機4. 臨床表現(xiàn)5. 按摩治療:主要穴位、施術部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細目二:口眼斜要點:1. 病

39、因病機2. 臨床表現(xiàn)3. 按摩治療:主要穴位、施術部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細目三:能近怯遠(青少年近視)要點:1. 近視的定義2. 病因病機3. 臨床表現(xiàn)4. 按摩治療:主要穴位、施術部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婦科按摩學第一單元 概述細目一:女性生理特點要點:1. 胞宮的位置、功能2. 月經(jīng)的生理現(xiàn)象3. 月經(jīng)產(chǎn)生的機理4. 妊娠與產(chǎn)育細目二:病因病機要點:1. 病因:寒熱濕邪、七情內傷、生活失度、體質因素2. 病機:臟腑功能失常、氣血失調、沖任督帶損傷 細目三:四診概要要點:1. 望診:望月經(jīng)、望帶下、望惡露2. 聞診:聽聲音、聽胎心音、聞氣味3. 問診:問年齡、問主訴、問現(xiàn)病史、問月經(jīng)史

40、、問帶下、問婚產(chǎn)史、問4. 切診:切脈、按肌膚、捫腹部 第二單元 月經(jīng)病細目一:概述要點:1. 月經(jīng)病的定義2. 月經(jīng)病的范圍3. 月經(jīng)病的治療原則細目二:月經(jīng)不調(月經(jīng)先期、月經(jīng)后期、月經(jīng)先后無定期) 要點:1. 月經(jīng)不調的定義2. 病因病機3. 臨床表現(xiàn)4. 診斷與鑒別診斷5. 按摩治療:主要穴位、施術部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細目三:痛經(jīng)要點:1. 痛經(jīng)的定義2. 病因病機3. 臨床表現(xiàn)4. 診斷與鑒別診斷5. 按摩治療:主要穴位、施術部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第三單元 帶下病1. 帶下和帶下病的定義2. 病因病機3. 臨床表現(xiàn)4. 按摩治療:主要穴位、施術部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第四

41、單元 產(chǎn)后病 細目一:概述要點:1. 產(chǎn)后病的定義2. 產(chǎn)后病的病機特點3. 產(chǎn)后病的診斷;產(chǎn)后“三審”4. 產(chǎn)后病的治療原則 細目二:乳癰 要點:1. 乳癰的定義2. 中醫(yī)對乳癰的分類3. 病因病機4. 臨床表現(xiàn)5. 乳癰的診斷與鑒別診斷6. 按摩治療:主要穴位、施術部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第五單元 婦科雜病 細目一:乳癖(乳腺小葉增生)要點:1. 乳癖的定義2. 臨床表現(xiàn)3. 按摩治療:主要穴位、施術部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細目二:絕經(jīng)前后諸癥(更年期綜合癥)要點:1. 絕經(jīng)前后諸癥的定義2. 病因病機3. 臨床表現(xiàn)4. 絕經(jīng)前后諸癥的診斷與鑒別診斷5. 按摩治療:主要穴位、施術部位、施術手法、手法操作 兒科按摩學第一單元 概述 細目一:小兒按摩發(fā)展簡史 要點:小兒按摩獨特體系的形成及其代表 細目二:小兒生理、病理及生長發(fā)育特點 要點:1. 小兒的生理特點2. 小兒的病理特點3. 小兒的生長發(fā)育特點 細目三:小兒四診特點 要點:1. 望診的臨床意義2. 聞診的臨床意義3. 問診的臨床意義4. 切診的臨床意義 細目四:小兒推拿治療概要 要點:1. 小兒推拿的主要適應癥2. 小兒推拿的禁忌范圍3. 小兒推拿的注意事項4. 小兒推拿的基本要求5. 小兒推拿處方的原則及表示方式6. 小兒推拿常用介質及作用第二單元 常用手法 要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