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考生物真題含解析和答案_第1頁
四川高考生物真題含解析和答案_第2頁
四川高考生物真題含解析和答案_第3頁
四川高考生物真題含解析和答案_第4頁
四川高考生物真題含解析和答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四川卷)1在誘導離體菊花莖段形成幼苗的過程中,下列生命活動不會同時發(fā)生的是:A細胞的增殖和分化 B光能的吸收與轉化CATP的合成與分解 D基因的突變與重組答案:D解析:誘導莖分化形成幼苗過程中有有絲分裂而無減數(shù)分裂,不可能發(fā)生基因重組。2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體,機體在免疫應答中不會發(fā)生的是:A吞噬細胞攝取和處理病毒 BT細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C漿細胞進行分裂并分泌抗體 D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答案:C解析:漿細胞已經高度分化,故不能再進行分裂。神經纖維靈敏電流計腓腸肌3下圖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神經末梢與肌細胞的接觸部位類似于

2、突觸,稱“神經肌接頭”。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神經肌接頭”處可發(fā)生電信號與化學信號的轉變B電刺激處,肌肉會收縮,靈敏電流計指針也會偏轉C電刺激處,神經纖維上的電流計會記錄到電位變化D神經纖維上興奮的傳導方向與膜內的電流方向相同答案:C 解析:神經肌肉接頭類似于突觸,故而可將肌肉看做突觸后膜,因而刺激,不能引起前膜所在神經元電位變化4下列所采取的措施中,不涉及“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原理的是:A利用果膠酶提高水果的出汁率B滴加肝臟研磨液促使過氧化氫的分解C滴加FeCl3溶液提高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D利用水浴加熱提高胡蘿卜素的萃取效率答案:D解析:降低反應活化能實際上是催化劑的功能,D中水浴加熱只是提

3、高了分子的熱運動,而與催化劑無關5大豆植株的體細胞含40條染色體。用放射性60Co處理大豆種子后,篩選出一株抗花葉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經離體培養(yǎng)得到若干單倍體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用花粉離體培養(yǎng)獲得的抗病植株,其細胞仍具有全能性B單倍體植株的細胞在有絲分裂后期,共含有20條染色體C植株X連續(xù)自交若干代,純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D放射性60Co誘發(fā)的基因突變,可以決定大豆的進化方向答案:A解析: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與它是否為單倍體無關,只需要其細胞具有該生物體的全套遺傳信息即可;B有絲后期著絲點斷裂,細胞內染色體加倍,應為40條染色體;C由題可知該突變植株為雜合子,但是

4、表現(xiàn)抗病,所以該突變?yōu)轱@性突變,那么連續(xù)自交后,顯性純合子所占比例無限趨近于50%;D決定進化方向的是自然選擇6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四川盆地重要的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卷葉螟和褐飛虱是稻田中兩種主要害蟲,擬水狼蛛是這兩種害蟲的天敵。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害蟲與擬水狼蛛間的信息傳遞,有利于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B防治稻田害蟲可提高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C精耕稻田與棄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異D用性外激素專一誘捕卷葉螟,短期內褐飛虱種群密度會下降答案:B 解析:信息傳遞對于調節(jié)生物的種間關系,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具有重要作用,故A正確;B選項中須注意,在食物鏈中,通過防治害蟲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

5、得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動,能量傳遞效率是不能提高的,只能是10%-20%之間,故B錯誤;C中精耕稻田受到人的影響,其演替方向和速度與棄耕稻田的有差異,故C正確;卷葉螟和褐飛虱是擬水狼蛛的捕食對象,當卷葉螟被性外激素大量誘捕導致數(shù)量下降時,擬水狼蛛通過大量捕食褐飛虱維持種群數(shù)量,此時褐飛虱種群密度下降,故D正確7哺乳動物紅細胞的部分生命歷程如下圖所示,圖中除成熟紅細胞外,其余細胞中均有核基因轉錄的RNA。下列敘述錯誤的是幼紅細胞造血干細胞網織紅細胞成熟紅細胞凋亡排出細胞核 喪失細胞器 A成熟紅細胞在細胞呼吸過程中不產生二氧化碳B網織紅細胞仍然能夠合成核基因編碼的蛋白質C造血干細胞與幼紅細胞中基

6、因的執(zhí)行情況不同D成熟紅細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開始表達答案:D解析:成熟紅細胞為動物細胞,沒有線粒體,只進行無氧呼吸,其代謝產物為乳酸,在此過程中無CO2 生成,故A正確;網織紅細胞雖然不具有細胞核,但是幼紅細胞時期合成的核基因編碼的蛋白質仍然可能存在,故B正確;C選項中,幼紅細胞是由造血干細胞分化得到的,分化過程中基因選擇性表達,故在這兩個細胞內,基因執(zhí)行情況不同,故C正確;D選項因為成熟紅細胞已不具有細胞核與線粒體,故細胞內不可能在具有基因,也就沒有控制其凋亡的基因開始表達這一過程,故D錯誤。第卷 (非選擇題共 48分)第卷共4題。8. (11分)將玉米的PEPC酶基因導入水稻后,測得

7、光照強度對轉基因水稻和原種水稻的氣孔導度及光合速率的影響結果,如下圖所示。(注:氣孔導度越大,氣孔開放程度越高)氣孔導度(molm-2s-1)42光照強度(102molm-2s-1)0.20.40.60.886121014光合速率(molm-2s-1)42光照強度(102molm-2s-1)1020304086121014O0-10轉基因水稻原種水稻轉基因水稻原種水稻( 1)水稻葉肉細胞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捕獲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2) CO2通過氣孔進人葉肉細胞后,首先與結合而被固定,固定產物的還原需要光反應提供。(3)光照強度低于8102molm-2s-1時,影響轉基因水稻光合速率

8、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強度為1014102molm-2s-1時。原種水稻的氣孔導度下降但光合速率基本不變,可能的原因是。(4)分析圖中信息。PEPC酶所起的作用是;轉基因水稻更適宜栽種在環(huán)境中。8.答案:(1)葉綠體 葉綠素a (2) C5 H和ATP (3)光照強度 溫度有所升高,光合作用有關的酶活性增強, (4)加快催化CO2的固定 較強光照強度(向陽)9(12分)瘦素是動物脂肪細胞分泌的一種蛋白質激素,機體脂肪儲存量越大,瘦素分泌越多。下丘腦的某些細胞接受到瘦素信號后,機體能通過復雜的神經內分泌網絡調節(jié)攝食行為。(1)脂肪是細胞內良好的_物質;與糖類相比,脂肪分子中氧含量_。(2)組成瘦素的

9、基本單位是_。在核糖體中合成的瘦素蛋白,必須通過_進行加工和運輸才能分泌到細胞外,隨_運送到全身各處。下丘腦中的靶細胞通過_來識別瘦素。(3)現(xiàn)有兩類患肥胖癥的小鼠,A類小鼠肥胖是瘦素受體基因缺陷所致:B類小鼠肥胖原因未知。分析以下實驗:組別處理措施正常飼喂一段時間后的實驗結果1正常小鼠與A小鼠連體共生正常小鼠攝食量明顯減少,A小鼠無變化2正常小鼠與B小鼠連體共生正常小鼠無變化,B小鼠攝食量略微減少3A小鼠與B小鼠連體共生A小鼠無變化,B小鼠攝食是明顯減少(注:連體共生即通過手術使兩只小從的血液循環(huán)貫通)根據實驗結果推測,連體前A小鼠體內瘦素的含量比正常小鼠_。B小鼠肥胖的原因最可能是_。為排

10、除手術實驗結果的干擾,可增設一組處理措施為_的對照實臉。9. 答案:(1)儲能物質少(2)氨基酸內質網和高爾基體體液(血液循環(huán))特異性受體(3)高無法合成瘦素正常小鼠與正常小鼠連體共生10(12分)由于酵母菌利用淀粉的能力很弱,有人將地衣芽孢桿菌的-淀粉酶基因轉入酵母菌中經篩選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菌菌種(過程如圖甲所示)。重組質粒-淀粉酶基因工程酵母菌固體平板培養(yǎng)液體培養(yǎng)菌種接種到新鮮培養(yǎng)基接種接種選擇、接種圖甲 圖乙 (1)圖甲中,過程需要的酶有_。為達到篩選目的,平板內的固體培養(yǎng)基應以_作為唯一碳源。、過程需要重復幾次,目的是_。(2)某間學嘗試過程的操作,其中一個平板經培養(yǎng)后的菌落

11、分布如圖乙所示。該同學的接種方法是_;推測該同學接種時可能的操作失誤是_。(3)以淀粉為原料,用工程酵母菌和普通酵母菌在相同的適宜條件下密閉發(fā)酵,接種_菌的發(fā)酵罐需要先排氣,其原因是_。(4)用凝膠色譜法分離一淀粉酶時,在色譜柱中移動速度較慢的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較_。10.答案:(1)限制性核酸內切酶(或限制酶)和DNA連接酶淀粉選擇利用淀粉更高效的工程酵母菌菌種(2)稀釋涂布法沒有涂布均勻(或涂布時沒有轉動培養(yǎng)皿)(3)工程酵母菌工程酵母菌利用淀粉能力更強,進行呼吸作用產生CO2速率更快(4)較小11.( 13分)回答下列果蠅眼色的遺傳問題。(l)有人從野生型紅眼果蠅中偶然發(fā)現(xiàn)一只朱砂眼雄

12、蠅,用該果蠅與一只紅眼雌蠅雜交得F1,F(xiàn)1隨機交配得F2,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如下(基因用B、b表示):實驗一親本F1F2雌雄雌雄紅眼()朱砂眼()全紅眼全紅眼紅眼:朱砂眼=1:1B、b基因位于_染色體上,朱砂眼對紅眼為_性。讓F2代紅眼雌蠅與朱砂眼雄蠅隨機交配。所得F3代中,雌蠅有_種基因型,雄蠅中朱砂眼果蠅所占比例為_。(2)在實驗一F3的后代中,偶然發(fā)現(xiàn)一只白眼雌蠅。研究發(fā)現(xiàn),白眼的出現(xiàn)與常染色休上的基用E、e有關。將該白眼雌蠅與一只野生型紅眼雄蠅雜交得F1, F1隨機交配得F2,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如下: 實驗二親本F1F2雌雄雌、雄均表現(xiàn)為紅眼:朱砂眼:白眼=4:3:1白眼()紅眼()全紅眼全朱砂眼實驗二中親本白眼雌繩的基因型為_;F 2代雜合雌蠅共有_種基因型。這些雜合雌蠅中紅眼果蠅所占的比例為_。(3)果蠅出現(xiàn)白眼是基因突變導致的,該基因突變前的那分序列(含起始密碼信息)如下圖所示(注:起始密碼子為AUG,終止密碼子為UAA,UAG或UGA)CGC CGC TAC CCT 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