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黃磷廠基礎作業(yè)指導書_第1頁
35kV黃磷廠基礎作業(yè)指導書_第2頁
35kV黃磷廠基礎作業(yè)指導書_第3頁
35kV黃磷廠基礎作業(yè)指導書_第4頁
35kV黃磷廠基礎作業(yè)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5kV黃磷廠I回線(#3-#9)桿遷改工程基礎作業(yè)指導書 35kV黃磷廠I回線(#3-#9)桿遷改工程基礎作業(yè)指導書簽審頁批 準: 年 月 日審 核: 年 月 日編 寫: 年 月 日目 錄1.0 范圍12.0 引用標準及編制依據13.0 工程概況14.0 工程技術特性25.0 作業(yè)準備及流程36.0 作業(yè)方法及工藝要求47.0 質量措施158.0 成品工藝要求179.0 接地工程1810.0 作業(yè)質量標準及檢驗要求1911.0文明施工19 基礎施工作業(yè)指導書一、適用范圍1.1本標準適用于35kV黃磷廠I回線(#3-#9)桿遷改工程項目部所負責范圍內的基礎施工,本標準有效期為發(fā)布之日起至本工程

2、竣工止。1.2本標準規(guī)定了線路復測、分坑測量、土石方開挖、基礎支模、澆制、拆模回填、接地等工序的施工工藝和方法,明確了施工時的安全注意事項、文明施工要求。二、引用標準及編制依據: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332005)110500kV架空電力線路工程施工質量及評定規(guī)程高壓架空電力線路基礎施工技術規(guī)定電業(yè)建設安全操作規(guī)程(架空電力線路篇)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2002)35kV黃磷廠I回線(#3-#9)桿遷改工程設計說明及相關圖紙注:施工過程中如有設計變更,變更部分以設計變更通知單為準。三、工程概況1.本工程建設的相關單位建設單位:昆明市東川

3、區(qū)人民政府銅都街道辦事處項目管理單位: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昆明供電局輸電管理所設備運行單位: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昆明供電局輸電管理所(東川運維班)設計單位:昆明供電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監(jiān)理單位:無施工單位:云南聯(lián)晟電力工程有限公司2 線路路徑 在原04#小號側約27m處新建1基N1鐵塔,后沿規(guī)劃路西側向南走線,至08#桿大號側約70m處新建的N4塔,接回原線路。沿用N1塔小號側及N4塔大號側導、地線。拆除04#08#桿,共計拆除混凝土桿7根,鐵塔1基,導、地線路經長0.6km。共計新建鐵塔4基,轉角塔3基,直線塔1基。導線型號JL/G1A-150/35,路徑長0.283km,地線采用JLB20A

4、-35鋁包鋼絞線路徑長0.283km。以上遷改路徑走向詳見路徑走向圖(2016-QG062S02-A0101-02)。四、主要技術特性 1.工程名稱:昆明市東川區(qū)銅都街道辦事處易地扶貧搬遷洗尾噶安置點線路遷改工程(35kV黃麟廠I回0309桿段); 2.電壓等級:35kV; 3.回路數(shù):單回架設; 4.起迄點:起于原35kV黃磷廠I回線03#桿04#桿之間的新建N1塔,迄于原35kV黃磷廠I回線線08#桿09#桿之間的新建N4塔。 5.遷改路徑長:0.283km; 6.地形分布:丘陵100%; 7.交通概況:沿線大部分地段有各類公路通達,施工、運行條件較好。昆明東川運距150km,工地汽車運距

5、20km,人工運距0.2km。 8.設計氣象條件:D級氣象區(qū),設計基本風速取25m/s,覆冰厚度為10mm; 9.沿線海拔高程:1200m1235m; 10.導地線型號:本工程原導線為LGJ-150/35鋼芯鋁絞線,本次改造段導線型號采用JL/G1A-150/35鋼芯鋁絞線;原地線為GJ-35鋼絞線,本次改造段地線型號采用兩根 JLB20A-35 鋁包鋼絞線。 11.絕緣:采用防污型鋼化玻璃絕緣子,耐張串:25U70BLP,直線串:24U70BLP,跳線串:14U70BLP; 12.相序:與原線路相序一致; 13地線運行方式:逐基直接接地; 14.桿塔:新建桿塔4基角鋼塔,3基轉角塔,耐張比7

6、5%;直線塔1基,直線比25%。 15.桿塔基礎:本工程桁架塔基礎型式采用現(xiàn)澆直柱式基礎,鐵塔與基礎用地腳螺栓連接。 五、作業(yè)準備及流程 作業(yè)準備1. 人員配備工序名稱建議工作人數(shù)負責人數(shù)監(jiān)護人數(shù)澆制前811砼澆制1211澆制后611注:作業(yè)人數(shù)根據具體工程量規(guī)模配備。2. 主要工器具及儀器儀表配置一個施工組序號名稱規(guī)格/編號單位數(shù)量備注1扳手把22鉗把23秤臺14發(fā)電機臺15電焊機臺16經緯儀臺17鎬把108鏟把109鐵錘把310鋼卷尺把211抽水機臺112振搗器套213攪拌機臺1(臥式)14串筒或溜槽套115試塊盒套216模板注: 主要工器具及儀器儀表根據具體工程量規(guī)模配備3.作業(yè)(工序)

7、流程圖基礎施工包括復測、分坑、平整基面及挖坑、基礎鋼筋安裝、澆制、養(yǎng)護、拆模板等,其流程如下圖所示:路徑復測分坑挖坑綁扎鋼筋安裝模板澆制混凝土拆模回填土清理現(xiàn)場平整基面運輸鋼筋、模板養(yǎng)護 圖11 作業(yè)流程圖六、作業(yè)方法6.1 施工準備6.1.1技術資料 (1)本工程鐵塔基礎及塔腿編號以面向線路前進方向(即桿塔號遞增方向)為準,順時針方向轉動分別為A、B、C、D(如下圖所示),線路左右轉角亦以面向前進方向為準。橫擔方向35kV黃磷廠變C左轉右轉BAD110kV東川變(2)基礎施工前,一定要結合現(xiàn)場地形條件、設計腿長、基礎型式及基礎標高進行全面復核,如有出入或疑問,請及時告知項目部復核檢查并通知設

8、計單位。6.1.2 材料準備水泥:采用P.C 42.5 水泥;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碎石:粒徑2040mm(對灌注樁基礎為532mm),含泥量不大于2%;水:自來水或不含有毒害物質的潔凈水。鋼筋:鋼筋的質量必須符合設計圖紙的要求,鋼材的鋼號、規(guī)格必須符合圖紙的規(guī)定,表面不得有折疊、裂紋、刮痕、結疤、麻點、分層等缺陷。6.1.3 原材料送檢為保證原材料的質量,所有原材料的檢驗必須由監(jiān)理見證送檢。6.1.4 混凝土配合比 配合比按試配及試驗合格的數(shù)據執(zhí)行,如采用商品混凝土也要對其檢驗,取得合格數(shù)據,配合比按下表填寫。 材 料強度等級水泥砂石水坍落度C10配料量kg/m3重量比C15配料量k

9、g/m3重量比C20配料量kg/m3重量比C25配料量kg/m3重量比應提前進行配合比設計和試驗,以滿足混凝土施工的需要。6.2 平基6.2.1線路復測完畢,樁位核實無誤后,對要降基的地方應打好控制樁,并劃定平基的范圍,以免造成基礎邊坡保護距離不夠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6.2.2施工前,應在樁位附近不影響作業(yè)且又便于保護的地方設立施工測量輔助樁,其數(shù)量一般為四個,或在順、橫線路前后左右各設一個,或順、橫線路的45線上多設一個。輔助樁位為恢復中心樁的基準,一般也用作分坑找正的基準,必須準確,且應以草圖標明輔助樁的方向、距離、高程等。6.2.3 基礎施工基面是用來計算基礎埋深的起算面,施工時,在保證塔腿能露

10、出地面的前提下,應盡量不降基或少降基,保留原地形和植被。6.2.4位于魚塘中的基礎需圍建施工,圍建的高度與塘基取平,并填砂沖水密實。6.3 分坑 6.3.1直線塔基礎的分坑 直線樁復測方法可采用正倒鏡分中法測定中心樁位是否正確,采用正倒鏡測定中心樁的位置偏移,橫線路方向要控制在50mm以內,否則須用正倒鏡法予以修正,直線方向用“兩點間定線方法”校核。由于線路主要跨越有果樹、雜樹、棚、磚瓦房等,故給測量過程中的透視帶來障礙,建議采用高腳架或采用三角形、矩形法,但要嚴格控制精度。如下圖所示:a為基礎半根開(基礎地腳螺栓中心至線行中線或橫擔中線的距離),b為坑口邊長,O為鐵塔的中心,分坑前應先分別算

11、出如下尺寸:222基礎半對角L0=a,坑口近點L1=(a-b/2),坑口遠點L2=(a+b/2) 2 34 1 D A B L2 C L1 L0 a L0 O A DC 2a B 正方形直線塔基礎分坑示意圖 分坑時在中心點O安平經緯儀,并前視相鄰桿塔位中心樁,將水平度歸零,然后將儀器轉到45度定出B、D兩輔助樁,繼續(xù)轉到135度定出A、C兩輔助樁。自O點沿OD方向分別量水平距離L1、L2定出1點和2點。將2b長的皮尺兩端固定于1、2點,用手鉤住皮尺中部D處向外拉直角即得出3點再折向另一側得出4點,1至4點的連線為坑口的位置。同樣根據計算結果對另外的三個腿進行分坑。長方形直線塔基礎分坑可參照以上

12、方法計算有關尺寸。6.3.2轉角塔基礎分坑 如下圖所示轉角塔基礎分坑布置:分坑時將經緯儀安放中心樁O處,按照(180-a)/2打分角樁定出角分線,將角分線歸零,正反轉45度打出對角樁分坑,尺寸計算如同直線基礎分坑一樣。 (180-a)/2 a 45 0 轉角塔基礎分坑示意圖6.3.3高低腿基礎的分坑 根據基礎各個基礎基面與中心樁的相對高差、半根開等,計算各個半對角線線長。如下圖所示,以D坑為例:已知D坑半根開為a、基面與中心樁的相對高差為HB0,樁徑為d。 當?shù)匦屋^平坦時,在中心樁0處安平經緯儀,對準線路方向,將底盤固定。水平旋轉45,使望遠鏡對準對角線方向,在坑口外側釘水平樁P2,在水平樁P

13、2與中心樁O間量取半對角線長定出孔位。其他三個坑可用同樣方法放樣。 當?shù)匦胃卟钶^大時,可根據中心樁施工基面與基坑地面間的高低差,把水平距離換算成斜距進行基坑放樣。已知B坑的半對角線線長為LB01, B坑地面與樁位基面的高低差為HB0,由此可計算出D坑的半對角線斜距,然后,以LBOH定出基坑中心,再以d/2值確定基坑的孔位。 當中心樁施工基面與基坑間不能通視時用經緯儀進行分段定點丈量,用半對角線線長或半對角線斜距進行丈量放樣。6.4 土石方開挖6.4.1鐵塔基礎的坑深以設計的施工基面為基準計算,若設計無施工基面要求時,應以桿塔中心樁頂面為基準?;娱_挖前,應核對設計有無降低施工基面規(guī)定;若有,須

14、先降基,再開挖;降基后,若中心樁被鏟掉,應補釘中心樁。6.4.2基坑開挖時,應保護好桿塔中心樁和復測時所釘?shù)妮o助樁,如設計中心樁需挖掉時,應保護好補釘中心樁的輔助樁。6.4.3 對于坑底不等高的轉角塔、終端塔基礎的基坑,挖坑時應認真核對方位,防止挖錯。6.4.4 易積水的桿塔位,應在基坑的外圍修筑排水溝,防止雨水流入基坑造成坑壁坍塌。6.4.5挖坑時如發(fā)現(xiàn)基坑土質與原設計不符,或者坑內發(fā)現(xiàn)天然溶洞、古墓、管道等,應及時通知設計人員及有關部門研究處理。6.4.6 對于土質邊坡或易于風化的巖石邊坡,在開挖時應采取相應的排水和坡腳護面保護措施,以確保邊坡穩(wěn)定。6.4.7開挖土石方時,宜從上到下,依次

15、進行,挖填土宜求平衡,盡量分散處理棄土,如必須在坡頂或山腰大量棄土時,應進行坡體穩(wěn)定驗算。6.4.8鐵塔基礎坑深的允許偏差為:100mm、50mm;同基基礎坑在允許偏差范圍內按最深一坑操平,巖石基礎坑深不應小于設計深度。6.4.9 鐵塔基礎坑深與設計坑深偏差100mm以上時,應按以下規(guī)定處理:當鐵塔基礎坑超深采用填土或砂、石夯實處理時,每層厚度不宜超過100mm,夯實后的耐壓力不應低于原狀土,當無法達到時,應采用鋪石灌漿處理。上述所提的鋪石灌漿為石的粒徑宜為1030mm ,漿的標號為C10級混凝土。6.4.10 開挖前,樁位應定位放樣準確,將桿位基面及附近的浮土等雜物清理干凈。6.4.11人工

16、開挖基坑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土坑底面積超過2m2時,可由二人同時挖掘,但不得面對面操作。6.4.12 在開挖過程中,隨時注意土壤變化;如果發(fā)現(xiàn)土壤濕度增大,或者土質松散時,應采取措施,或加大坡度或坑壁加以支撐。6.4.13一般土坑開挖的坑壁應留有適當坡度,坡度大小見下表。土壤分類砂土、礫土、淤泥砂質粘土粘土、黃土堅土巖石安全坡度系數(shù)0.750.50.30.150 坡度6.4.14坑底必須鏟平,中間不得有凹凸不平現(xiàn)象,坑的四角宜呈直角,坑口和坑底宣呈等腰梯形。6.4.15在基坑上方的松土應離坑口邊不小于1m。6.5 鋼筋加工及安裝6.5.1鋼筋購置必須符合有關采購程序,運往現(xiàn)場后進行檢驗試驗,并

17、符合相關要求。6.5.2鋼筋的加工形狀、尺寸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鋼筋的表面應潔凈、無損傷,油漬、漆污和鐵銹等應在使用前清除干凈,帶有顆粒狀或片狀老銹鋼筋不得使用。d平直長度D鋼筋彎鉤示意圖6.5.3鋼筋的彎鉤或彎折應符合規(guī)定:級鋼筋末端需要作180彎鉤,其圓弧彎曲直徑(D)不應小于鋼筋直徑(d)的2.5倍,平直部分長度不宜小于筋直徑(d)的3倍,如右圖所示。6.5.4鋼筋的焊接應符合鋼筋焊接及驗收規(guī)程, 焊接前,必須根據施工條件,經考試合格的焊 工試焊,經試驗合格后方可施焊。6.5.5軸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桿件中的鋼筋接頭,均直焊接,普通混凝土中直徑大于25毫米的鋼筋和輕骨料混凝土中直徑大于20毫

18、米的I級鋼筋及直徑大于25毫米的I級鋼筋,均應采用焊接接頭。6.5.6 接頭以搭接方式為主,雙面焊縫,焊接長度為5d,當采用單面焊接時,其焊接長度必須達到10d以上。采用直焊方式,不要彎焊。6.5.7 鋼筋采用焊接接頭時,設置在同一構件內的焊接接頭應相互錯開。在受力鋼筋直徑30倍的區(qū)段范圍內(不小于500毫米),一根鋼筋不得有二個接頭,有接頭的鋼筋截面面積占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受拉區(qū)不宜超過25;受壓區(qū)不宜超過50。6.5.8焊接接頭距鋼筋彎曲處,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也不宜位于構件的最大彎矩處。6.5.9鋼筋的坑內綁扎:對于大開挖式基礎,因為鋼筋多,布置密,體積大,必

19、須在坑內綁扎。坑內綁扎順序由下向上,底層鋼筋可用10010040mm的C20混凝土預制墊塊支起,墊塊之間的距離為1m,每面同一條線上的墊塊最少不小于4塊,墊塊應綁牢??觾冉壴摻顣r,在基坑底部,按圖紙要求排列布置鋼筋,鋼筋網應均勻布置。6.5.10在基坑底部,按幾何中心線畫出立柱位置尺寸,并應有明顯的標志。綁扎一定要固定牢靠,避免在澆注混凝上時鋼筋移動造成立柱軸線位移。6.5.11鋼筋的綁扎前應先熟悉基礎施工圖,核對鋼筋配料是否正確,可采用#20鐵絲綁牢。6.5.12板式鋼筋網,除靠近外圍兩行鋼筋的相交點全部扎牢外,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隔交錯扎牢,但必須保證受力鋼筋不移位。雙向受力的鋼筋,須全

20、部扎牢。6.5.13箍筋末端應向基礎內,其彎鉤疊合處應位于柱角主筋處,且沿主筋方向交錯布置。箍筋的轉角與鋼筋的交接點均應綁扎,但箍筋的平直部分和鋼筋的相交點可成梅花形交錯綁扎。6.5.14柱中豎向鋼筋(主筋)搭接時,角部鋼筋的彎鉤應與模板成45,中間鋼筋的彎鉤與模板成90。6.5.15鋼筋綁扎成形后,要反復核查,配制的鋼筋的類別、根數(shù)、直徑和間距應符合圖紙規(guī)范及設計。6.5.16鋼筋綁扎的質量要求為:綁扎或焊接的鋼筋籠和鋼筋骨架不得有變形、松脫和開焊。6.6 模板安裝及要求6.6.1模板安裝前應對其尺寸進行檢查,尺寸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有無變形、裂縫等,合格后方準拼裝。6.6.2拼裝的模板必須與

21、設計的基礎尺寸相符,拼裝連接須牢固,如果階梯式基礎的底板用土壁代模板,坑壁應修平,底板寬度不應有負誤差,以確保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對局部容易掉塊的坑壁,應抹漿保護。6.6.3清除坑內浮土,檢查坑深及坑底尺寸,符合設計要求后方可支模。6.6.4模板和鋼筋的安裝通常是交叉進行,在清查模板的同時應按設計圖紙檢查鋼筋及地腳螺栓的規(guī)格、數(shù)量和質量。6.6.5施工現(xiàn)場應有可靠的能滿足模板安裝和檢查需用的測量控制點或控制樁。6.6.6模板就位后的調整應符合下列要求:基礎分階梯時,每一階臺的模板都應作一次調整,對中找正操平。6.6.7整基模板安裝后,可用井字線測量根開、對角線等,經綜合調整、直至符合設計及規(guī)范要

22、求為止。6.6.8模板經調整并檢查符合要求后,應立即安裝固定模板的支撐。6.6.9支撐方法,應根據土質情況和模板長度而定,土質堅硬時,應在模板四側用方木或圓木(6060mm或6080mm)作成斜支撐桿;土質松軟或模板較長時,除增加斜支撐之外,在階臺上連接加固角鋼。6.6.10對于木模板的支撐可使用鋼管支撐或圓木支撐,模板支撐必須牢固可靠。6.6.11 臺階與臺階之間或立柱與下部臺階之間,可用支架或抬架連接,以保證上一臺階或立柱的穩(wěn)定。6.6.12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鋼模板,木模板應采用厚度不小于18mm的板材。6.6.13模板合縫應嚴密,不得漏漿。模板的連接肋木用5050mm,肋木之間距離一般為

23、500700mm。6.6.14模板安裝后應仔細檢查各部件是否牢固,在澆灌混凝土過程中要經常檢查、如發(fā)現(xiàn)變形、松動、下沉等現(xiàn)象,要及時修整加固。6.7 地腳螺栓安裝6.7.1地腳螺栓安裝 安裝前必須檢查地腳螺栓的規(guī)格尺寸是否符合設計。 工程上一般使用的地腳螺栓采用組合式,在現(xiàn)場組裝地腳螺栓時,應注意每根螺栓的高度一致,地腳螺栓的根開應與設計要求一致并注意不要變形。 重量較輕的地腳螺栓安裝時,可用地腳螺栓板將其固定組成一組,待澆制至一定高度以后再放地腳螺栓進行調校。 重量較大的地腳螺栓安裝時,應在扎筋前先組裝好地腳螺栓,并用地腳螺栓板固定好,調校好其高度及本身螺栓的根開,擰緊螺栓,將其吊起以后再進

24、行鋼筋綁扎。 地腳螺栓安裝尺寸調校好以后,應固定并注意在施工過程中不要碰撞,以免影響安裝尺寸,基礎澆制過程中及澆制完以后,都應注意復核地腳螺栓的安裝尺寸。 對于轉角塔、終端塔的受壓腿和受拉腿,地腳螺栓規(guī)格可能不相同,必須核對確認無誤后方準安裝。 預埋螺栓的安裝及找正預埋螺栓的規(guī)格、型號及間距隨塔型的不同而不同,安裝時一定要仔細核對,謹防用錯。預埋螺栓的施工方法為先綁鋼筋、安裝、找正模板及支撐,最后來固定螺栓。預埋螺栓采用槽鋼焊成的十字固定架固定,如圖5-10所示。模板找正、固定后,便開始安裝十字固定架及螺栓。預埋螺栓中心找正采用經緯儀及卷尺控制對角最近及最遠預埋螺栓對角線的方法。同時輔以預埋螺

25、栓間中心距、預埋螺栓與模板的距離距校核及相對高差的控制方法,經過多次調整后達到規(guī)范要求。達到規(guī)范要求后,十字固定架及時用14#鐵絲固定于模板上。6.8 混凝土澆制6.8.1 在基坑上方搭設工作平臺,以抬木(或抬架)作為承力橫梁,再搭小橫桿,頂面用木板或鋼板鋪設平整,木板或鋼板兩端必須搭在受力的抬木或橫桿上,不得懸空。6.8.2 混凝土材料用量必須按配合比在現(xiàn)場稱量。6.8.3 機械攪拌的加料順序是影響混凝土質量及攪拌機生產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合理方法是在上料斗中先裝石子,再裝水泥及砂;在鼓筒內先加水,或在上料斗提升進料的同時陸續(xù)加水。采用這種方式砂子壓住水泥,上料時水泥不致飛揚,水泥及砂又不致

26、粘住斗底。上料時,水泥及砂先進入鼓筒形成水泥砂漿,縮短了裹石子的過程,攪拌時間為自全部材料裝人攪拌筒中起算不小于90秒。6.8.4攪拌機使用完畢或中途停機時間較長,必須在旋轉中用清水沖洗滾桶,然后再停機。6.8.5混凝土下料時先從立柱中心開始,逐漸延伸至四周,應避免將鋼筋向一側擠壓變形。6.8.6混凝土自高處傾落的自由高度,一般不超過2m;如超過2m的,為避免混凝土產生離析現(xiàn)象,應設置串筒或溜槽。6.8.7下雨天不宜露天攪拌和澆灌混凝土;如果澆灌,必須及時覆蓋,防止雨水沖刷和增大水灰比。6.8.8灌筑前首先對模板、鋼筋的安裝質量進行全面的檢查,鋼筋是隱蔽工程,其檢查結果應作好記錄,應將模板或基

27、槽內的積水、垃圾和鋼筋上的油污、泥土清理干凈,模板中的縫隙和孔洞亦應予以堵塞,不用模板進行混凝土澆制時,必須有防止泥土滲入混凝土的措施。6.8.9基礎灌筑深度在2m以內時,混凝土可用鐵鍬往模板內澆灌,也可以將混凝土由攪拌板直接倒入坑槽內;但應保證混凝土能充滿模板內邊角。在澆完底盤開始澆主柱前,應先在主柱底部填以50100mm與灌筑的混凝土內砂漿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當繼續(xù)往上灌筑時,應特別注意檢查主柱與底盤接縫處是否有漏漿現(xiàn)象。如發(fā)現(xiàn)漏漿,應立即停止灌筑;將漏槳堵塞后再行澆灌。6.8.10對層間結合處,主柱四角邊緣等不易搗實的拐角處,必須用扁頭搗固扦插幾回。如果砂漿少,可適當增補砂漿,主柱與上層

28、階臺之間容易出現(xiàn)蜂窩、狗洞,主要是漏漿造成,為此,必須加強搗固,在主柱模板外側壓一層牛皮紙且用砂料壓緊,防止漏漿。6.8.11在混凝土澆灌及振搗過程中,密切注意模板及支撐木是否變形、下沉、移動及漏漿等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后應立即處理。6.8.12混凝土基礎的每個腿,應連續(xù)進行澆灌,如中途必須停頓時,應不超過水泥初凝時間(一般不應超過兩小時)。對于一般開挖基礎均應一次澆制完成,不準留施工縫。6.8.13 一般采用機械插入式振搗方法,使用時一般垂直插入,并插入到下層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50100mm,促使上下層相互結合。6.8.14 振搗時,要做到“快插慢撥”,快插,是為了防止先將表面的混凝土振實,與下面的混

29、凝土發(fā)生分層、離析等現(xiàn)象;慢撥可防止振動棒抽出時形成空洞。6.8.15 振動棒各插點的間距應該均勻,不要忽遠忽近,一般間距不要超過振動棒有效作用半徑的1.5倍。所謂有效作用半徑是指搗棒中心到所振動范圍的距離,作用半徑通常為300400mm。6.8.16 振動棒的移動方式有方格式與交錯式兩種,交錯式重疊、搭接較多,振搗密實。6.8.17 基礎灌筑完畢后,拆去地腳螺栓絲扣的保護套,再一次檢查地螺栓的根開和同組地腳螺栓中心對主柱中心的偏移,檢查基礎根開及對角線尺寸是否符合要求。超出允許誤差的,應在混凝土初凝前調整合格并在周圍灌漿。6.8.18 為了實現(xiàn)基礎一次成形,整基基礎混凝土澆灌完成應及時抹面,

30、可在尚有水泥漿的基礎面上撒少許水泥用灰批抹光,抹面時間為在混凝土初凝時間前,用經緯儀對基礎頂面進行檢測并操平,對轉角塔,所操平在基礎面應為斜平面。6.8.19 基礎澆制完成后,工具應集中,拌板應清洗干凈,為下基基礎澆制作好準備;清理多余的散落在支模及支撐上的漿石,以免造成拆模的困難,減少模板的損壞。6.8.20 坍落度每班日或每個基礎腿應檢查兩次及以上,其數(shù)值不得大于配合比設計的規(guī)定值,并嚴格控制水灰比。6.8.21 配合比材料用量每班日或每基基礎應檢查兩次,其偏差應控制在上述施工措施規(guī)定的范圍內。6.8.22 試塊制作:根據驗收規(guī)范的要求,對于耐張、轉角塔及單基或基礎單腿砼量超過 100m的

31、樁號,須做一組試塊;直線塔同一施工班每5基或不足5基做一組試塊。試塊規(guī)格統(tǒng)一為150mm150mm150mm ,應現(xiàn)場制作,現(xiàn)場養(yǎng)護,并注明工程名稱、桿塔號、混凝土強度、制作日期。當原材料改變或者水泥不同時,須分別另做試塊,對于現(xiàn)場澆制的時間相隔太長時,須另外做試塊。6.9 基礎養(yǎng)護、拆模6.9.1 養(yǎng)護是保證混凝土質量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忽視養(yǎng)護,將導致混凝土表面開裂,降低混凝土標號,影響使用甚至不能使用。6.9.2養(yǎng)護時可在混凝土表面覆蓋薄膜或泥土和淋水,使基礎表面經常保持濕潤。6.9.3 當氣溫高于5C時,基礎應經常淋水養(yǎng)護,次數(shù)應保持混凝土基礎具有足夠的濕潤狀態(tài)。6.9.4 養(yǎng)護工作應

32、在澆完后十二小時內開始進行(炎熱和干燥有風天氣為三小時)。6.9.5養(yǎng)護初期,水泥反應較快,需水也多,所以要特別注意在灌筑以后幾天的養(yǎng)護工作;澆水次數(shù)以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夠的潤濕狀態(tài)為宜,養(yǎng)護所用的水與澆制水相同。6.9.6 基礎混凝土拆模經監(jiān)理人員檢驗合格后應立即回填土。6.9.7 當混凝土強度不低于2.5MPa(澆制完后約48小時),可進行基礎拆模工作,拆模應自上而下,拆模后要對基礎進行認真檢查并做好施工記錄。對于等截面斜柱基礎(插入式基礎)的拆模時間,按設計要求執(zhí)行。為避免主柱受自重作用發(fā)生變形,基礎回填時應先回填基礎內側再回填基礎外側。拆模前應通知監(jiān)理代表和項目部質檢員到現(xiàn)場檢查鑒定,

33、做出合格、不合格或修補的決定。6.9.8 拆模后基礎各項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棱角應不受損壞,表面應光滑,無麻面、蜂窩、露筋等現(xiàn)象。6.10 回填土6.10.1基礎安裝經質量檢查符合設計規(guī)定及質量標準后方準回填土,回填土前應經監(jiān)理代表或項目部專職質檢員檢查。6.10.2 基坑的回填,應分層夯實,夯實后的耐壓力不應低于原狀土;對不宜夯實的水飽和粘性土,回填時可不夯,但應分層填實,密度要求同樣為70及以上。6.10.3 其他不宜夯實的大孔性土、砂、淤泥等,在工期允許的情況下可采取二次回填,至架線時的耐壓力不應低于原狀土。6.10.4凡是要夯實的土壤,在夯實過程中應有次序地沿四周均勻夯實,避免基礎移動

34、和傾斜。土中可按比例摻碎石,但樹根雜草宜清除。6.10.5 對于各類基坑,回填土之前都應排除坑內積水。6.10.6 對于等截面斜柱基礎(插入式基礎),要求基礎回填時應先回填基礎內側再回填基礎外側。6.10.7 所有需要回填的桿塔基礎坑,在其地平面以上應筑有自然坡度的防沉層,并要求上部面積和周邊不小于坑口;對于一般土壤防沉層應高出地面300mm;對于凍土及不易夯實的土壤防沉層應高出地面500mm;工程竣工移交時,回填土應不低于地面。6.10.8基礎回填土完畢,基礎周圍場地應平整,如基礎位于山坡上,應在基礎坑之外離底板邊至1m以外的山坡上方側開挖排水溝,避免基礎附近積水。七、 工藝質量控制措施及檢

35、驗標準7.1質量控制措施7.1.1施工質量檢驗一般按以下方式進行。質量檢驗一般采用三級檢驗制,施工隊(班)對所施工的分項工程、子分部工程應進行100%的質量自檢;項目部對所負責施工的子分部工程、分部工程和單位工程組織質量檢查,復檢比例不宜低于100%;公司對分部工程和單位工程組織檢查,抽檢比例不宜低于30%。7.1.2原材料及器材質量必須符合下列規(guī)定:有該批產品出廠質量檢驗合格證書;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的各項質量檢驗資料;對砂石等無質量檢驗資料的原材料,應抽樣并經有檢驗資格的單位檢驗,合格后方可采用;對產品檢驗結果有疑義時,應重新抽樣,并經有資格的檢驗單位檢驗,合格后方可采用。 7.1.3施工現(xiàn)

36、場檢查:施工人員在施工安裝前對所使用的原材料及器材的保管期,包裝情況,材料設備的外觀質量、規(guī)格、數(shù)量、防護和銹蝕情況應進行檢查,在未證實合格前,不得使用。7.1.4鋼筋保護層厚度應在混凝土澆注之前檢查,可用鋼尺直接量出模板內側與鋼筋外側的距離。檢查位置通常在主柱模板的上方及底部兩個斷面,每個斷面檢查8個點(每個直角檢查2個點),以最小距離作為依據。M233M232O2O1M1M234同組地腳螺栓中心對主柱中心偏移的檢查7.1.5 同組地腳螺栓中心對主柱中心偏移的檢查 用鋼尺量出各邊的中心點M1、M2、M3、M4,用細鐵線分別24將M1、M3相連,M2、M4相連相交于O1,O1即為主柱中心,再用

37、細鐵線通過對角地腳螺栓中心連接成兩相交線,交點在主柱面上的投影即為同組地腳中心O2,用鋼尺測量O1-O2線段長,即為同組地腳螺栓中心的偏移值,如下圖所示。7.1.6整基基礎中心與塔中心樁間位移檢查 依上述方法,找出每個主柱上同組地腳螺栓中心O1、O2、O3及O4,以細鐵線連接O1和O3、O2和O4,交點處吊一垂球,測點為基礎中心的N;塔位中心樁即順線路方向輔助樁A、B及橫線路方向輔助樁C、D的交點為O,如下圖所示,用鋼尺量取N至AB的垂直距離為LN即為整基基礎與中心樁間的橫線路方向位移;N至CD線的垂直距離MN為整基基礎與中心樁間的順線路方向位移距離。7.1.7基礎根開的偏差 根開的偏差即相鄰

38、兩個主柱同組地腳螺栓中心之間的水平距離。如上圖中的X值,如兩基礎為等高,可直接量取,如為不等高基礎,則先量取其斜距,再用經緯儀測出高差,計算半根開的實測值,然后與設計值比較,計算其誤差。7.1.8 基礎頂面的相對高差檢查 等高的直線鐵塔基礎,經緯儀安平在塔位中心樁,立塔尺在四個主處,水平旋轉望遠鏡讀出四個塔尺數(shù),以最小值為0,其它讀數(shù)減最小值,得出每個主柱頂面的相對高差;對于不等高基礎,經緯儀應選擇適當?shù)奈恢冒财?,盡量做到經緯儀不變換位置能讀出四個主柱面的塔尺數(shù),然后與設計值比較計算。轉角塔基礎,測量基礎頂面高差值時應減去施工預留偏差值。7.1.9 整基基礎扭轉的檢查 首先定出每個立柱上同組地

39、腳螺栓中心的中心O1、O2、O3、O4,然后用細鐵線連接O1O2、O2O3、O3O4、O4O1,并用鋼尺定出O1O2、O2O3、O3O4、O4O1的中心點M、N、P及Q,將經緯儀安于塔位中心樁,調整望遠鏡對準順線路中心線方向的輔助樁,固定水平盤為0,然后旋轉望遠鏡對準Q點,讀水平角的度數(shù)4,同理讀出其它角3、2、1,計算四個水平角的平均值,即為整基基礎的扭轉值,如下圖所示。O1O2O3O4MNPQA4123整基基礎扭轉的檢查八、 成品工藝要求8.1 基礎幾何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炷镣獗砬鍧崱⑸珴梢恢?、棱角分明、線條順直,表面無砂帶、黑斑和明顯氣泡,無蜂窩、麻面、裂紋和露筋現(xiàn)象。8.2 樣板點

40、工藝尺寸偏差要求:基礎埋深:+100mm,0;現(xiàn)澆基礎斷面尺寸允許偏差1%;立柱斷面尺寸允許偏差1%;立柱高度允許偏差為1%;鋼筋保護層厚度允許偏差為5mm;基礎根開及對角線:允許偏差2,高塔0.7;基礎頂面高差允許偏差不大于10mm;同組地腳螺栓對立柱中心偏移允許偏差不大于10mm;同組地腳螺栓露出混凝土面高度:允許偏差不大于+10mm,-5mm;整基基礎扭轉允許偏差:一般10,高塔5。成品展示 基礎成品圖九、接地工程1.接地體的規(guī)格及埋深不應小于設計規(guī)定。接地裝置用10圓鋼敷設,埋深一般地區(qū)0.6m;耕地0.8m。接地溝開挖深度應為接地體設計埋深加10至15cm。接地溝深度需由監(jiān)理工程師檢查驗證。2.因特殊地形不能按原設計圖形敷設接地體的,可根據實際情況施工。但原設計為環(huán)形者應呈環(huán)形。3.敷設水平接地體宜滿足下列規(guī)定:在傾斜地形宜沿等高線敷設;兩接地體間的平行距離不應小于5m;接地體敷設應平直。4.本工程接地圓鋼全部采用熱鍍鋅處理,接地裝置連接應可靠,當采用搭接焊接時,圓鋼的搭接長度應為120mm,并雙面施焊;扁鋼的搭接長度應為其寬度的2倍,并四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