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用筆之奧妙_第1頁
草書用筆之奧妙_第2頁
草書用筆之奧妙_第3頁
草書用筆之奧妙_第4頁
草書用筆之奧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三講:光景無限,境界無邊草書用筆之奧妙 可禺從大量出土的漢簡中可以找到很多草書字體,但漢簡中的草書字體大都帶有隸書的用筆特征。如收筆處帶出燕尾的波磔,只是書寫省簡,快速,而字與字之間仍不相連屬,寫法和結(jié)體上無一規(guī)范。其實,草書的產(chǎn)生,應(yīng)該最早萌芽于篆書草寫的草篆之中,隨著草篆嬗變?yōu)椴蓦`,又繼續(xù)在草隸的快速書寫中發(fā)展,經(jīng)許多書家的整理完善而形成了章草。唐張懷瓘書斷所載為“漢黃門令史游所作也”。在章草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是今草,這種草書體自東漢起流行至今。今草刪繁就簡,去掉章草的筆畫波磔及捺筆中隸意的挑勢,加強了筆畫間的連帶和縈繞,使之上下連綿不斷,進一步提高了書寫的便捷度。今草的出現(xiàn)是草書發(fā)展史

2、上的一次偉大的變革,它使?jié)h字書寫的藝術(shù),尤其是草書表現(xiàn)的空間更加寬泛。至于今草的形成相傳為東漢書法家張芝集眾家之長,改進了章草寫法。它將隸書、楷書本來不相連的筆畫連接起來,縱橫奔逸,回環(huán)糾接,左顧右盼,筆斷意連,把書法線條的美感推向極致。張懷瓘書斷中說“張學崔、杜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又說“草之書,字字區(qū)別。張芝變成今草,加其流速”??梢姀堉ニ鶆?chuàng)造今草,筆畫省簡,字勢連綿,筆意暢達奔放,人稱“一筆書”。今草經(jīng)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進一步變古求新,將技法和書寫水平推向了完美的地步??癫萦衷诮癫莸幕A(chǔ)上發(fā)展形成的,又稱“大草”、“醉草”??癫菰谔浦型砥谛纬蓵r,據(jù)說張旭往往酒醉后走筆疾書,故

3、人以張顛呼之而得名。張旭草書筆法狂放不羈,滿紙云煙,技壓四座。后由釋懷素推波助瀾,使狂草藝術(shù)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人稱“顛張醉素”。其實草書是由原為簡易,急速的寫法,逐漸約定俗成,而形成有法度的。草書不是馬虎潦草,隨意涂改而得名。實際上草書是最講究法度,其點畫的增減,長短曲直,都必須一絲不茍,否則就成另外一個字,甚至根本不成字了。草書有章草、今草、狂草的區(qū)別。章草約在漢隸(指八分)成熟的西漢中晚期形成。漸趨成熟,至東漢蔚然成風。它的用筆是沿著隸書的筆法發(fā)展的,在解散結(jié)構(gòu)嚴整的隸體的同時,卻仍舊在每字結(jié)束時采用波挑法,并且字與字之間多不連屬。正如唐張懷瓘所說:“章草即隸書之捷”。意思是說章草解散隸

4、體,卻使用隸書的波、磔筆法,只簡略書之。到魏晉時期,隨楷書、行書已經(jīng)基本成熟,章草自然而然地蘊育出拋棄波、磔筆畫的狂放今草。較之章草的今草打破了字字獨立的形式,而變可斷可連,一氣呵成,使藝術(shù)的內(nèi)涵,亦越加豐富。從二王的今草發(fā)展出最為狂放恣肆的狂草,又稱“大草”。狂草一筆數(shù)字,大開大闔,大小錯落,縱橫騰挪,有飛瀑長河,一瀉千里之勢。唐張旭、懷素,宋黃庭堅,明徐渭等都是狂草大家。草書用筆之奧妙,王羲之用筆賦曰:“詳其真體正作,高強勁實,方圓窮金石之麗,纖粗盡凝脂之密。藏骨抱筋,含文包質(zhì)。沒沒汩汩,若蒙祀之落銀鉤,耀耀晞晞,狀扶桑之掛朝陽?;蛴酗h搖騁巧,其若自然。包羅羽客,總括神仙。季氏韜光,類隱龍

5、而怡情;王喬脫履,歘飛鳧而上征?;蚋淖凂v筆,破真成草;養(yǎng)德儼如,威而不猛。游戲絲斷而還續(xù),龍鸞群而不爭;發(fā)批冠軍而眥裂,據(jù)純鉤而耿耿。忽瓜割兮互裂,復交結(jié)而成疾;若長天之陣云,如倒松之臥谷。時滔滔而東注,乍紐山佤暫塞。射雀目以施巧,拔長蛇兮盡力。草草眇眇,或連或絕,如花亂飛遙空舞雪,時行時止?;蚺P或蹶,透嵩華兮不高,逾懸壑兮非越?!庇臆娝f的意思是,正確的用筆方法,確實高強勁實,方圓盡金石之麗,粗細盡凝脂之綿密,藏骨抱筋,含文包質(zhì)。無聲無息,急速流淌,就像是遙遠的天際落下彎彎的銀鉤。彩云鮮艷,猶如東方天水相接處懸掛的朝陽。有的筆畫飄搖靈巧,自然而然,狀如道人出沒,神仙顯現(xiàn)。類似春秋魯國季氏隱藏

6、才能,不欲讓人看見。類似隱藏自身的神龍,悠然自得;也類似于漢代神術(shù)高強的王芥拖著鞋子,象飛鳥一樣騰空而來?;蛘甙疡v筆加以改變,解散真書,變?yōu)椴輹换蛘咝奚眇B(yǎng)性,高尚莊重,威而不猛,筆畫與筆畫之間的游絲,好象斷了,但還連在一起。龍鳳集群飛騰,可是成群而不爭。寫到情感奔放之時,怒發(fā)沖冠,雙眼圓睜,緊執(zhí)巨形似劍而曲的吳鉤,耿耿于懷??墒呛鋈华q如切瓜,立刻裂為數(shù)塊,卻又交結(jié)而族居。像是空闊的空中飛來滾滾陣云,又像是一棵古松倒臥在山谷。也像滔滔流水向東方奔騰,突然遇到一座高山而不得不暫時聚集成潭。書法創(chuàng)作要有高超的持巧,就像獵手打鳥,一槍就射中麻雀的眼睛;又像一位勇猛的壯士,一下子就把一條長蛇從草叢中拖

7、出。密密麻麻的字,豐富多樣,一望無際,或連或斷,如花亂飛,如漫天舞雪。時行時止,或臥或倒,飛快前進,爬過嵩山華山并不怕高,跳過懸崖陡壁如履平地。明王鐸臨草持古滲已,加大夸張的力度,使得每根線條都有變化,不失動勢,而又力送腕底。尤其在轉(zhuǎn)折處加大了線條的原度,強化了力量的掌控。并通過上下字之間的連綴,增強筆勢,保證整篇氣勢流宕,瀟灑多姿;同時又拓展了線的表現(xiàn)力,豐富了草書的表現(xiàn)空間和手法。運鋒抑揚頓挫,有些字落筆時稍用頓筆“藏頭”,往往留下一團墨漬。收尾處又陡然起筆,輕細的點畫引帶至下一個字的開首,使之氣脈相通,有“連綿草”的特點。王鐸用筆還注重墨色濃淡多變,往往蘸上濃墨下筆,一直寫到淡墨干枯,這

8、種由渾厚變?yōu)榭轁瑒e有獨特之處。傅山詩云:“筆如風雨氣如虹,積健為雄見此翁!”他用筆勁斂,圓中含筋力,柔中則剛。寓方于圓,骨力內(nèi)含,納顏筆意,沉雄寬闊,連綿縈帶的線條往往有形如大圈,小圈環(huán)繞在一起,構(gòu)成一種奔放情緒下筆畫的自由結(jié)合,抑或一種無意識的即興表達。青主用筆很講究起訖分明,反刻意繚繞和故作狂怪。其靈活用筆,書寫一氣呵成,使得整幅書作給人一種渾然一體或者“一筆書”的感覺。草書筑鋒下筆,如同古人筑土捶打,直起直落的動作。筆鋒直撞入紙,入紙后即將筆毛鋪散的一種起筆方法。在一般人的頭腦里,起筆動作應(yīng)是橫畫直落,直畫橫落,而憑空下筆,直撞入紙則少見。包世臣說;“蓋筆向左迤后稍偃,是筆尖著紙即逆,

9、而毫不得不平鋪于紙上矣。”如作橫畫時,須將筆桿向左向內(nèi)微微傾倒,直撞入紙,入紙后隨即用腕力反壓,成鋪毫中鋒,爾后行筆。簡化了橫畫直落,直畫橫落,動作細致,靈巧而含蓄,猶如蜻蜓點水。同時取勢遠,著紙重,如高峰墜石,效果極佳。草書用筆起訖之妙,正如張懷瓘曰:“起筆蹙衄,如峰巒之狀,殺筆亦須存結(jié)?!毕鹿P藏鋒是把尖銳處折入筆畫之內(nèi),成弧線的圓筆。寫出的筆畫含蓄,得融。露鋒則直線下筆,成三角形的方筆。從而,藏以包其氣,露以縱其神。草書行筆取勢的動作勢大力猛,寫出的筆畫如羲之草勢十二章中曰:“狀如驚蛇之透水,激楚浪以成文;似逸虬之翔云,謂其妙也,若鸞鳳之徘徊,言其勇也?!辈輹弥袖h行筆歷有“錐畫沙,印印泥

10、”之妙語。所謂“錐畫沙”就是指錐鋒畫入沙里,沙粒向兩邊凸起,中間凹成一線。也就是說中鋒用筆可使筆鋒有力地走在中間,墨跡象沙一樣浮在兩邊(筆畫的表面呈澀狀)?!坝∮∧唷保馑际怯≌掠≡谀嗌喜粫呤?。也是說筆鋒沉著有力,布置均正。像這樣垂直向下的用筆動作,不偏不倚地縱橫牽制,鉤環(huán)盤紆,形成草書的點畫。正如懷素所說:“夏云多奇峰,飛鳥出林,驚蛇入草”之奧妙。張旭還說他曾親自在江邊用錐子畫沙,“使其藏鋒,畫乃沉著。當其用筆,常欲使其力透紙背,此功成之極美?!惫湃藦娬{(diào)中鋒用筆,始終保持筆鋒(尖)在點畫的中間。不但使筆畫圓潤可觀,而且符合儒家所謂中和之美的要求。當代“草圣”林散之常用中鋒長毫,其巧在用

11、筆,精在用墨,寫出的點畫猶如古人所喻“獸趾鳥蹲,志在飛移,狡兔暴駭,將奔未馳?!薄盎蛄桢溷防酰艟痈吲R危,旁點邪附,似螳螂而抱枝?!贝送?,明朝王世貞說:“正以主骨,偏以取態(tài)”。意指側(cè)鋒(也叫偏鋒)用筆,鋒芒偏在點畫的一側(cè),形成點畫一邊光滑,一邊毛糙,有奇趣天成的味道。明張瑞圖就是運用偏鋒。其不僅僅在起筆和收筆時,表現(xiàn)于運筆的全過程中,以輕捷的露鋒落筆,隨即迅速輔毫。轉(zhuǎn)折處不是暗藏帶過,而是翻折筆鋒形成一個銳角,造成一種險態(tài)。他的筆畫幾乎是無橫不折,無拂不曲。這種以折代轉(zhuǎn),以方代圓的筆法,使得張書的左右張力陡然增強,上下之間猛然有了諸多起伏之勢,形成一種節(jié)奏韻律感自然溢于其書而噴發(fā)出奪目的光彩。

12、右軍不廢偏鋒,旭、素亦時有一、二,黃庭堅全用側(cè)鋒而正是“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彼粌H獨自面目的成熟還得益于書外功的參悟,除“于燹道舟中,觀長年蕩漿,群丁拔掉,乃覺少進,喜之所得,輒得用筆”外,并自白因緣:“余寓居開元寺夕怡思堂,坐見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顛長史、狂僧皆倚而通神人妙。余不飲酒,忽五十年,雖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筆處,時時蹇蹶,計遂不得復,如醉時書也?!币庵笍埿瘛阉刈鞑萁砸宰砭七M入非理性忘我迷狂狀態(tài),縱籠揮灑,往往變幻莫測,出神入化。自己不飲酒,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筆。黃參禪妙悟,雖多理性使筆,也能大開大合,聚散收放,進入揮灑之境。而黃用筆相形

13、之下更顯從容嫻雅,雖縱橫跌宕,亦能行處皆留,留處皆行。黃開創(chuàng)中國草書新境界來,使近代許多書家也專用側(cè)鋒。歷代草書大家用筆圓方各異。(1)、方筆圓轉(zhuǎn)。方筆筑鋒,中鋒行筆,轉(zhuǎn)折以圓轉(zhuǎn)為主。如王羲之。(2)、方筆方折。方筆筑鋒,多用尖筆,盡險。行筆多波折,轉(zhuǎn)折處則方折。如張瑞圖。(3)、圓筆圓轉(zhuǎn)。藏鋒起筆,逆筆收。如懷素、徐渭、董其昌。(4)、圓筆方折。轉(zhuǎn)折方圓兼?zhèn)洹H绺瞪?。?)、方圓并舉。用中鋒,方筆筑鋒,圓筆運行,圓中帶方,方中寓圓。如王鐸。草書宜用圓筆,間以方筆。因圓筆以篆意,提按轉(zhuǎn)筆便于起倒。尤其是用圓筆大草,更形其飛動游走。但若不善掌握或用之過多,則易入肥軟俗媚,用圓筆必要之以方筆。因方

14、筆含隸意,顯現(xiàn)筆力彈堅,形態(tài)峻挺。用圓轉(zhuǎn)以代方折,因圓轉(zhuǎn)求其“欲速”。其法在字的轉(zhuǎn)折處,易方為圓,既便于提按,又利于不斷換筆(依靠腕力來轉(zhuǎn)換毛筆的圓錐面),令心仍在筆畫中運行。其關(guān)鍵在于圓轉(zhuǎn)之中,必寓頓挫之機,使方筆之意隱然若現(xiàn)。方才可得圓勁秀折之勢,有如“折釵股”之喻。草書,當用筆內(nèi)斂,成方筆之勢,稱“骨書”。方筆剛勁峻整,含而不露。當用筆外露,成圓筆之勢,稱“筋書”。圓筆圓潤婉轉(zhuǎn),靈動開張??傊梅焦P,還是用圓筆,各自有巧妙。一般說方筆用頓,圓筆用提,提婉而通,頓精而密。圓筆蕭散超逸,方筆凝整沉著;提則筋勁,頓則血融;圓筆則用抽,方筆則用絜;圓筆使轉(zhuǎn)用提而以頓挫出之,方筆使轉(zhuǎn)用頓而以提絜

15、出之;圓筆用絞,方筆用翻。圓筆不絞則痿,方筆不翻則滯;圓筆出之險則得勁,方筆出以頓則得駿;提筆如游絲裊空,頓如獅狻蹲地,妙處在于方圓并用。吾人作草,左右手通,正反形通,但落筆,行筆,收筆仍搬古人之法。只不過漢晉以來,書家們作書都慣用右手執(zhí)筆,而吾人左右手都能執(zhí)筆書寫,更獨特的是用左手書寫的漢字是反形體,給人一種“是字不是字是字”的神奇感覺。右筆正書是基礎(chǔ)功,左筆反書是熟練功。其實,左筆反書與右筆正書執(zhí)筆方法一樣,寫字的筆順也一樣,只是起筆的方位不同而已。就是說,我們習慣是從左前方起筆,而左筆反書是從右前方起筆。起筆,收筆全用逆筆藏鋒,如蔡邕九勢中所說:“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照

16、米芾所說:“勢欲下行,必先用意于上”,“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有起筆收筆全“側(cè)逆”,“橫畫須直入筆鋒,堅畫須橫入筆鋒”。順筆承勢而入,順筆盡而收,順筆導勢而送。順筆而入,承接上一筆,上一字的筆勢,順之而起筆,即搭鋒。起筆無論逆筆,還是順筆,或明或暗,或有形或無形,或于紙面使筆,或空中作勢,在筆畫之力的生發(fā)中起作用。這種因勢生力,借勢生氣,使得前后之筆,上下之字便力勢相應(yīng)。對橫、豎的直線畫的收筆不論露不露鋒,都用提。或提筆出鋒,或提筆回鋒;點畫是行筆直線畫的濃縮化成極短的變形線段,寫起來有按有提,也就是下筆按,止筆無論出鋒與否都須提,只不過藏鋒弧線下筆,筆鋒回至點之中心提出;出鋒直線下筆,筆鋒亦回至點中心提出。轉(zhuǎn)折畫,到曲折處要按筆后略提(或不提),使筆鋒轉(zhuǎn)動一下,然后再提筆(或歇筆換氣)前行。當轉(zhuǎn)折處藏鋒的行筆是作絞筆讓筆毫束在一起,則轉(zhuǎn)折處便不露棱角;露鋒的行筆則翻筆絞筆毫鋪開,便有棱角呈現(xiàn)。張瑞圖就是以輕捷的露鋒行筆,在轉(zhuǎn)折處鋪毫不是暗藏帶過,而是翻折筆鋒,形成一個銳角,造成一種險態(tài)。當轉(zhuǎn)折時無論絞轉(zhuǎn),還是翻折,轉(zhuǎn)鋒時毛筆不作提按,全靠腕力來轉(zhuǎn)換毛筆的圓錐面。草書中的提按動作變化較大,大起大落十分明顯。用筆的輕重,時間的長短,全以作者的內(nèi)心感情與境界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