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長安大學道路勘測設計期末考試試卷.doc_第1頁
2019年長安大學道路勘測設計期末考試試卷.doc_第2頁
2019年長安大學道路勘測設計期末考試試卷.doc_第3頁
2019年長安大學道路勘測設計期末考試試卷.doc_第4頁
2019年長安大學道路勘測設計期末考試試卷.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長安大學道路勘測設計期末考試試卷 (A)卷一、名詞解釋( 3×5=15分) 設計速度動力因數(shù)停車視距平均從坡自然展線二、填空( 15分,每空 0.5 分) 1城市道路網(wǎng)的結構形式有、。 2道路平面線形是由、三要素組成。3各級公路應保證視距,二、三、四級公路的視距不得小于視距的兩倍。 對向行駛的雙車道公路要求有一定比例的路段保證視距。4無中間帶公路的超高過渡方式有、。 5公路選線的步驟為、。6 xxxx線公路展線的方式有、。7紙上定線的操作方法有、。8平面交叉口減少或消滅沖突點的方法有、。 9渠化交通的交通島,按其作用不同可分為、。 .彎道超高率 ih 的確定,速度 V取,橫向力系數(shù)

2、取。三、判斷并說明理由( 20分,判斷 0.5 分,說明理由 1.5分) 1公路等級的確定只與預測年限的交通量有關。() 2圓曲線的極限最小半徑是路線設計中的極限值,一般情況下均可采用。() 3汽車轉(zhuǎn)彎時受到的橫向力,可以衡量不同重量的汽車在彎道上的穩(wěn)定程 度。() 4某二級公路設計速度 V=60Km/h,緩和曲線最小長度為 Lsmin=50m,則不論平曲線半徑的大小,緩和曲線長度均可取 50m。()5對于不同半徑彎道最大超高率 ih 的確定,速度 V 為實際行駛速度,橫 向力系數(shù) 為零。()6各等級公路最小縱坡的規(guī)定,是從減少工程量的角度考慮。一般最小縱 坡不小于 3%() 7路線平、縱線形

3、組合設計中,平曲線與豎曲線的大小應保 持均衡,是指平曲線與豎曲線的半徑大小應相等。()8縱斷面的設計線,直坡段的長度是指其水平長度,豎曲線的長度是指實 際曲線長度。() 9越嶺線路線的長度和平面位置主要取決于路線縱坡的安 排,因此,越嶺線的選線中,須以路線縱斷面為主導。()9環(huán)形交叉口,對于環(huán)道上的車道數(shù)應是越多越好,以提高通行能力。 ()四、簡答題( 5×5=25分) .路線設計中對同向曲線、反向曲線、 S型曲線的線形設計要求。.豎曲線的最小半徑或最小長度的限制因素。.xx 線路線布設要點。 .環(huán)行交叉口圓形中心島半徑、環(huán)道寬度的確定,考慮了那些因素。.路線平、縱線形組合設計中,平

4、、豎曲線應避免的組合。五、計算題(共 25 分)1. 某公路縱斷面有一變坡點,其樁號里程為 K25+400,高程為 420.00m,變 坡點前后的縱坡分別為 i1= -5%,i2= -3%,變坡點處有一構造物,要求其設計標 高不低于 420.8 m。試確定并計算:( 8 分) 豎曲線的半徑 R、曲線 xxL、切線 xxT;K24+200、K24+300、K24+500的設計高程。2 .某公路設計速度 V=60Km/h,路面寬度 B=7.0m,路拱橫坡 iG=2%, Lsmin=50m。有一彎道半徑 R=200m,超高率 iy=7%,若取緩和曲線長度 LS=50m,超高采用繞路中線旋轉(zhuǎn),漸變率。

5、試分析 LS取值是否滿足超高過渡的 要求?若不滿足, LS應取多少?( 5 分)3. 某平原區(qū)二級路,如下圖,交點坐標( 2880.381, 5398.452), (3482.431,5189.825), ,初定,試確定,要求設計為 “S型”曲線,并計算 各主點樁樁號。(平原區(qū)二級路: v=80km/h,)xx 大學道路勘測設計期末考試試卷 (A)答案及評分標準一、名詞解釋( 3 分×515分)1. 設計速度:在氣候條件好、行車密度小、汽車運行只受道路本身條件影響 時,一般司機能保持安全而舒適地行駛的最大速度。2. 動力因數(shù):某型汽車在海平面高程,在滿載情況下,單位車座克服道路阻 力

6、和慣性阻力的性能xx 大學道路勘測設計期末考試試卷 (A)答案及評分標準一、名詞解釋( 3 分×515分)1.設計速度:在氣候條件好、行車密度小、汽車運行只受道路本身條件影響 時,一般司機能保持安全而舒適地行駛的最大速度。2. 動力因數(shù):某型汽車在海平面高程,在滿載情況下,單位車座克服道路阻 力和慣性阻力的性能。3. 行車視距:為了行車安全,駕駛?cè)藛T應能隨時看到汽車前面相當遠的一段 路程,一旦發(fā)現(xiàn)前面道路上有阻礙物或迎面來車能及時采取措施,避免相撞所 必須的最短距離。4. 平均縱坡:一定長度路段縱向所克服的高差和該路段路線長度之比。5. 自然展線:以適當?shù)钠露?,順著自然地形繞山咀、側(cè)

7、溝來延展距離克服高 差的展線。評分標準:答出下劃線部分即可得分,每題 3 分二、填空題( 15分,每空 0.5 分)1.方格網(wǎng)式、環(huán)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2.具有足夠的驅(qū)動力來克服各種行駛阻力(或)和驅(qū)動力小于或等于輪胎于 路面之間的附著力(或)。路面平整堅實;路面粗糙不滑。3停車視距;超車視距4. 緩和沖擊、時間行程不過短、滿足視距的要求。 5.比例過渡、高次拋物線 過渡、回旋線過渡、插入二次拋物線過渡。6. 繞中間帶中線旋轉(zhuǎn)、繞中間帶邊緣旋轉(zhuǎn)、繞各自行車道中線旋轉(zhuǎn)。7. 方向、縱坡。8. 直線型定線方法、曲線型定線方法。9. 河岸的選擇、路線高度的選擇及橋位選擇10. 施行交通管制、渠

8、化交叉口及修建立交。評分標準:每空的分數(shù)為 0.5 分。三、判斷并說明理由( 15分,判斷 0.5分,說明理由 1.0 分)1.錯誤;應改為:公路等級的確定與遠景交通量、使用任務及其性質(zhì)有關。2.錯誤:應改為:橫向力系數(shù)可以衡量不同重量汽車的在彎道的穩(wěn)定程度。3. 錯誤:應改為:按二者最大值計算確定4. 錯誤:應改為:應為 600M5. 錯誤:應改為:設緩和目的 恢復在陡坡上減少的速度 從下坡安全考 慮而考慮6. 錯誤:應改為:最小可取 27. 錯誤:應改為:8. 錯誤:應改為:主要為了橫向排水9. 錯誤:應改為:二次修正導向線目的是用橫斷面最佳位置修正平面,避免 橫向填挖過大。10. 錯誤:

9、應改為:環(huán)道中車道不能太多,以 3、 4 條為宜。評分標準:每一題 1.5 分,判斷錯誤不得分,判斷正確但沒有改正或改正不正確得 0.5 分。四、簡答題( 4×5=20分)1答案及評分標準基本要點:一般情況下超高緩和段長度與緩和曲線相同,如果為了線形協(xié)調(diào)而在平面 上布置了較長的緩和曲線,則超高過渡可僅在緩和曲線的一個區(qū)段進行。答出基本要點得 5 分;答得不完整酌情扣分。2答案及評分標準要點:限制最大合成坡度可以防止急彎陡坡組合,引起橫向滑移危機行車安全; 限制最小的合成坡度主要以防止道路排水不暢,影響行車安全答出每一要點給 2.5 分。答得不完整酌情扣分。3答案及評分標準要點:回頭曲

10、線的定義:通過設置回頭曲線進行展線路線從一側(cè)山坡上回頭后, 再回到該側(cè)山坡的展線方式。優(yōu)點:便于利用有利地形,通過不利地形、地質(zhì)和難點工程。缺點:在同一坡上,上、下線重疊,尤其是靠近回頭曲線前后的上下線相 距很近對于行車,施工養(yǎng)護都不利。應該注意的問題:正確選擇回頭地點,對回頭曲線工程量大小和使用質(zhì)量 關系很大;盡可能拉長兩回頭間的距離,避免一面山坡上多層展線,減少回頭 個數(shù)。答出回頭曲線定義得 1分;答出主要優(yōu)缺點得 2 分;答出應該注意的問題 得 2 分;答得不完整酌情扣分。4答案及評分標準環(huán)形交叉口設計時主要解決:中心島的形狀和半徑,環(huán)道的布置和寬度, 交織段長度,交織角,進出口曲線半徑

11、和視距要求。環(huán)形交叉口的優(yōu)點:駛?cè)虢徊婵诘母鞣N車輛可連續(xù)不斷地單向運行,沒有 停滯,減少了車輛在交叉口的延誤時間;環(huán)道上行車只有分流與合流,消滅了 沖突點,提高了行車的安全性;交通組織簡便,不需信號管制;對多路交叉和 畸形交叉,用環(huán)道組織渠化交通更為有效;中心島綠化可美化環(huán)境。環(huán)形交叉口缺點:占地面積大,城區(qū)改建困難;增加了車輛繞行距離,特 別是左轉(zhuǎn)彎車輛;一般造價高于其他平面交叉。評分標準:答出環(huán)形交叉口設計時主要解決的問題得 2 分;答出環(huán)形交叉口的主要優(yōu) 點得 2 分;答出環(huán)形交叉口的缺點得 1分;答得不完整酌情扣分。五、敘述題與作圖題( 15 分)1答案及評分標準要點:紙上定線的方法步

12、驟及作用:( 1)定導向線。 分析地形,找出各種可能的走法。 求平距 a,并定勻坡線。作用一是放通了路線,證明方案是成立的,二 是放坡可發(fā)現(xiàn)中間控制點,為下步工作提供依據(jù)。 確定中間控制點,分段調(diào)整縱坡,定導向線。目的是大概定出具有理想 坡度的折線,利用了有利地形,避開了不利地形,可作為試定平面線形的參 考。(2)xx 導向線。 試定平面線形,點繪縱斷面圖,設計理想縱坡 定修正導向線。目的:用縱斷面修改平面,避免縱向大填大挖 定二次導向線。目的:用橫斷面最佳位置修正平面,避免橫向填挖過 大。( 3)具體定線。在二次修正導向線基礎取反復試線,采取直線型定線方法或曲線型定線方 法,定出平面線形。評

13、分標準:本題共 10分。紙上定線的方法步驟 6分;作用要點 4 分,每一要點給 1 分。2答案及評分標準評分標準:畫出圖形,得 5 分,未標明曲率和回旋線參數(shù)或不全者酌情扣分六、計算題1答案及評分標準 計算 = 計算 L=R;T=L/2; E= 計算起點樁號由公式 2+500-T 得到;計算起點高程: -T. 對于 K2+360:X1=0所以 :H=0K2+360 的設計標高為 :起點高程 ; 對于 K2+400先計算 :X2=K2+400-K2+360=40M再計算 :H=X22/2R再計算切線高程按照以下公式 :H2+360+X2.i1最后計算 H 設=H切-H; K2+500 即為變坡點

14、對應的設計標高。評分標準:算出豎曲線要素得 3 分,計算出三處設計高程得 5 分。計算過程正確,公 式中代入數(shù)據(jù)正確,但結果計算錯誤酌情扣分。另外根據(jù)計算過程、書寫的條 理性等可以酌情加分或扣分,但總分為 8 分。2答案及評分標準由 R2=800mls2=200.m則: q=所以: T2=( R2+P2)tg/2+q2假設基本型曲線 T1325.63假設: LS1=200M如按 1:1:1 設計:則: R1+LS2LS=LS計算 R按照給出的公式計算 P1, Q1計算 T1=( R1+P1)tg+qT1 滿足要求取 LS1=200M,R1=900M由于 JD3轉(zhuǎn)角屬于小偏角如設緩和曲線半徑太小

15、所以考慮不設緩和曲線由 于小轉(zhuǎn)角 JD3處曲線長 L1000/Q所以可以計算出 R3的范圍( R3) 2500M)所以交點 JD3處不設超高,也不設緩和曲線即取 R3=3000MLS3=0評分標準:算出的切線長得 2分,算出的切線長得 2 分;的緩和曲線長確定正確得 2 分,半徑計算和確定正確得 3 分;的緩和曲線長確定正確得 1 分,半徑計算和 確定正確得 2 分。本題沒有惟一答案,計算過程正確,公式中代入數(shù)據(jù)正確, 但結果計算錯誤酌情扣分。另外根據(jù)計算分析過程、書寫的條理性等可以酌情 加分或扣分,但總分為 12 分。xx 大學道路勘測設計期末考試試題 B2010-10-19 10:49:5

16、2來源:大學期末考試試題瀏覽: 2138 次 內(nèi)容提要:長安大學道路勘測設計期末考試試卷 (B)卷一、名詞解釋( 3×5=15分) 緩和曲線縱斷面橫凈距選線渠化交通二、填空( 15分,每空 0.5 分) 1道路勘測設計的依據(jù)有、 長安大學道路勘測設計期末考試試卷 (B)卷一、名詞解釋( 3×5=15分) 緩和曲線縱斷面橫凈距選線渠化交通二、填空( 15分,每空 0.5 分) 1道路勘測設計的依據(jù)有、。 2平曲線中圓曲線的最小半徑有、。 3縱斷面設計線是由和組成。 4有中間帶公路的超高過渡方式有、。5公路選線的步驟為、。 6沿河線路線布局主要解決的問題是、。 7紙上定線的操作

17、方法有、。 8平面交叉口可能產(chǎn)生的交錯點有、。9平面交叉口的類型有、 10交叉口立面設計的方法有、三種。三、判斷、改錯( 20 分,判斷 0.5分,改錯 1.5分)1各等級公路的設計速度是對車輛限制的最大行駛速度。()2公路設計規(guī)范推薦同向曲線間的最小直線長度必須大于6V( m);反向曲線間的最小直線長度必須大于 2V(m)。()3某 S型曲線,平曲線 1 的圓曲線半徑 R1=625m,緩和曲線長度 Ls1=100m;平曲線 2 的圓曲線半徑 R2=500m,緩和曲線長度 Ls2=80m,則其回 旋線參數(shù) A1/ A2=1.5625。() 4某二級公路設計速度 V=80Km/h,緩和曲線最 小

18、長度為 Lsmin=70m,則不論平曲線半徑的大小,緩和曲線長度均可取 70m。 ()5對于不同半徑彎道最大超高率 ih 的確定,速度 V 為設計速度,橫向力 系數(shù) 為最大值。()6越嶺線紙上定線中,修正導向線是一條具有理想縱坡,不填不挖的折 線。() 7縱坡設計中,當某一坡度的長度接近或達到標準規(guī)定的最大坡 長時,應設置緩和坡段。緩和坡段的縱坡應不大于 3%,但其長度不受限制。 ()8越嶺線的埡口選定后,路線的展線方案就已確定;過嶺標高與展線方案 無關,僅影響工程數(shù)的量的大小。()9環(huán)形交叉口,對于圓形中心島半徑的確定,是按照環(huán)道上的設計速度來 確定。() 10交叉口立面設計中,路脊線通常是

19、對向行車軌跡的分界線,即 車行道的中心線。()四、簡答題( 5×5=25分).緩和曲線的作用及最小長度的考慮因素。.xx 路線布設要點。.自然展線和回頭展線的含義及優(yōu)、缺點。 .平面交叉口減少或消滅沖突點的方法。.路線平、縱線形組合設計中,平曲線與豎曲線的組合要點。五、計算題(共 25 分)1. 某公路縱斷面有一變坡點,其樁號里程為 K4+100,高程為 290.6m,變坡 點前后的縱坡分別為 i1= -4%, i2= 2%,變坡點處的豎曲線半徑取 R=5000m,試 計算:( 6分) 豎曲線曲線長 L、切線長 T、外距 E; K4+100、K4+200、K4+300的設計高程。2

20、.某公路設計速度 V=80Km/h,路面寬度 B=7.5m,路拱橫坡 iG=2%, Lsmin=70m。有一彎道半徑 R=300m,超高率 iy=8%,若取緩和曲線長度 LS=70m,超高采用繞路面內(nèi)側(cè)邊緣旋轉(zhuǎn),漸變率。試分析LS取值是否滿足超高過渡的要求?若不滿足, LS應取多少?( 6 分)3. 某平原區(qū)二級路,如下圖所示,已知交點坐標 JD1(40230.206, 92908.941)、JD2(40118.825,93470.813),JD1的偏角 1左=34° 32,48JD2JD3的方位角 A3=128° 37,46根據(jù)地形條件擬定 JD1的曲線半徑 R1=600

21、m,緩和曲線 LS1=180m。要求 JD1 JD2之間設計為 S型曲線。試確定 JD2的平曲線半徑 R2 和 緩和曲線長度 LS2。( 13 分)(注:二級路設計速度 V=80Km/h,R 極限 min =250m,R 一般 min =400m,R 不設超高 min =2500m,LSmin=70m)附:平曲線有關要素計算公式xx 大學道路勘測設計期末考試試題 B答案2010-10-19 10:50:31來源:大學期末考試試題瀏覽: 1661 次內(nèi)容提要:長安大學道路勘測設計期末考試試卷 (B)答案及評分標準、名詞解釋( 3 分×515分)1道路紅線:指城市道路用地分界控制線。2動

22、力因數(shù):表征某型汽車在海平面高程上,滿載情況下,每單位車重克 服道路阻力和慣性阻力的性能。3緩和曲線:它是(在直線與圓曲線之間或半徑相差較大的兩個轉(zhuǎn)向xx 大學道路勘測設計期末考試試卷 (B)答案及評分標準一、名詞解釋( 3 分×515分)1道路紅線:指城市道路用地分界控制線。2動力因數(shù):表征某型汽車在海平面高程上,滿載情況下,每單位車重克 服道路阻力和慣性阻力的性能。3緩和曲線:它是(在直線與圓曲線之間或半徑相差較大的兩個轉(zhuǎn)向相同 的圓曲線之間的)一種曲率連續(xù)變化的曲線。4平均縱坡:一定長度的路段縱向所克服的高差與路線長度之比。它是衡 量縱面線形質(zhì)量的一個重要指標。5自然展線:以適

23、當?shù)钠露?,順著自然地形,繞山咀、側(cè)溝來延展距離, 克服高差評分標準:答出下劃線部分即可得分,每題 3 分二、填空題( 15分,每空 0.5 分)1. 設計車輛、設計速度、交通量、通行能力。2. 具有足夠的驅(qū)動力來克服各種行駛阻力(或)和驅(qū)動力小于或等于輪胎于 路面之間的附著力(或)。路面平整堅實;路面粗糙不滑。3. 停車、會車4. 緩和沖擊、時間行程不過短、滿足視距的要求。5. 比例過渡、高次拋物線過渡、回旋線過渡、插入二次拋物線過渡。6. 繞內(nèi)邊線旋轉(zhuǎn)、繞中線旋轉(zhuǎn)、繞外邊線旋轉(zhuǎn)。7. 方向、縱坡。8. 直線型定線方法、曲線型定線方法。 9.淺挖低填、深挖埡口、隧道穿越。10.沖突點、分流點、

24、合流點。評分標準:每空的分數(shù)為 0.5 分。三、判斷并說明理由( 15分,判斷 0.5分,說明理由 1.0 分)1.錯誤應改為:公路等級的確定與遠景交通量、使用任務及其性質(zhì)有關。2. 錯誤應改為:橫向力系數(shù)可以衡量不同重量汽車的在彎道的穩(wěn)定程度。3. 錯誤應改為:回旋線參數(shù) A 表示回旋線曲率變化的緩急程度。4. 錯誤應改為:規(guī)范規(guī)定,設計速度為 100 公里/小時的一級公路,平 曲線最小長度為 1200/ ,若某彎道偏角為 1°000,0則平曲線最小長度為 600 米。5. 錯誤應改為:若豎曲線半徑 R 和坡度角 已知,則豎曲線切線長度為 T R /2。6. 錯誤應改為:在平縱配合

25、中,平曲線最好與豎曲線一一對應,且“平包豎”。7. 錯誤應改為:某一彎道上的設計橫坡為 8,其最大允許合成坡度為 8,則設計縱坡一般以不大于 2為宜。8. 錯誤應改為:越嶺線當埡口選定后,路線的展線方案與過嶺標高有關,過 嶺標高對路線長度、工程量大小及運營條件有直接影響。9. 錯誤應改為:選線是在規(guī)劃道路的起終點之間選定一條技術上可行,經(jīng)濟 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線的工作。10. 錯誤應改為:平面交叉口的路脊線通常是行車道的中心線。評分標準:每一題 1.5 分,判斷錯誤不得分,判斷正確但沒有改正或改正不正確得 0.5 分。四、簡答題( 4×5=20分)1答案及評分標準要點

26、:緩和曲線作用: 曲率連續(xù)變化,便于車輛遵循; 離心加速度逐漸變化,旅客感覺舒 適; 超高橫坡度及加寬逐漸變化,行車更加平穩(wěn); 與圓曲線配合,增加線 形美觀。超高過渡段的作用:滿足從直線上的雙坡斷面過渡到圓曲線上單坡斷面(或半徑相差較大的兩 個轉(zhuǎn)向相同的圓曲線間不同超高橫坡度的過渡)的需要。加寬過渡段的作用滿足從直線上的正常路寬過渡到圓曲線上的加寬寬度的需要。評分標準:答出緩和曲線作用要點得 3 分;答出超高過渡段的作用與加寬過渡段的作 用要點各得 1 分。2答案及評分標準要點: 在平曲線的暗彎處(處于挖方路段的彎道與內(nèi)側(cè)有障礙物的彎道)。清 除彎道內(nèi)側(cè)的障礙物或開挖視距臺。 在縱斷面的凸形豎

27、曲線處。采用的凸形豎曲線半徑滿足規(guī)范中凸形最小 豎曲線半徑和長度的要求。 在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在凹形豎曲線上方有跨線橋、門式交通標志及 廣告宣傳牌等處。采用的凹形豎曲線半徑滿足規(guī)范中凹形最小豎曲線半徑和長度的要求。 在夜間行車時,若凹形豎曲線半徑過小,前燈照射距離近,影響行車速 度和安全。采用的凹形豎曲線半徑滿足規(guī)范中凹形最小豎曲線半徑和長度的要 求。 交叉口相交處。清除平面交叉口視距三角形內(nèi)的障礙物。評分標準:答出每一要點給 1 分。答得不完整酌情扣分。3答案及評分標準要點: 地形、地質(zhì)條件:一般應選擇地形平坦,支溝少而小,水文地質(zhì)條件良 好的一岸布線。 積雪、冰凍地區(qū):一般應選擇陽坡、迎

28、風的一岸。 考慮村鎮(zhèn)、居民點的分布:一般除國防公路以及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以 外,盡可能選擇在村鎮(zhèn)多、人口密的一岸。評分標準:答出要點即可得分,每一要點 1.5分,全部答對要點得 5 分4答案及評分標準環(huán)形交叉口設計時主要解決:中心島的形狀和半徑,環(huán)道的布置和寬度, 交織段長度,交織角,進出口曲線半徑和視距要求。環(huán)形交叉口的優(yōu)點:駛?cè)虢徊婵诘母鞣N車輛可連續(xù)不斷地單向運行,沒有 停滯,減少了車輛在交叉口的延誤時間;環(huán)道上行車只有分流與合流,消滅了 沖突點,提高了行車的安全性;交通組織簡便,不需信號管制;對多路交叉和 畸形交叉,用環(huán)道組織渠化交通更為有效;中心島綠化可美化環(huán)境。環(huán)形交叉口缺點:占地面積大,城區(qū)改建困難;增加了車輛繞行距離,特 別是左轉(zhuǎn)彎車輛;一般造價高于其他平面交叉。評分標準:答出環(huán)形交叉口設計時主要解決的問題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