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標準化生產(chǎn)種植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茶葉標準化生產(chǎn)種植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茶葉標準化生產(chǎn)種植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茶葉標準化生產(chǎn)種植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貴州省湄潭縣黔茗茶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文件編號GQMCY-ZJG-2017綠色食品氽葉標準化生廣種植技術規(guī)程貞數(shù)共14頁版本號A修訂狀態(tài)0綠色食品茶葉標準化生產(chǎn)種植技術規(guī)程為了加強綠色食品茶葉標準生產(chǎn)基地管理, 提高茶樹種植標準化水平,增加 茶葉單位面積產(chǎn)量,根據(jù)綠色食品肥產(chǎn)地環(huán)境技術條件( NY /T 391-2000 )、綠 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 NY/ T 394-2000 )和綠色食品農(nóng)藥使用準則( NY /T 393-2000)等技術標準,制定湄潭縣綠色食品茶葉標準化生廣技術規(guī)程。1基地選擇與建設1.1 基地選擇基地選擇在有利丁保持水土、保護和增進茶園及其周圍環(huán)境的生物多樣性, 生態(tài)環(huán)境條

2、件良好,自然植被豐富,空氣活新,水源活潔、土壤未受污染,便丁 茶園排灌、田間作業(yè),與工業(yè)小區(qū)、居民生活小區(qū)、交通干線在500米以外,具有可持續(xù)生產(chǎn)能力,能發(fā)揮茶樹良種的優(yōu)良種性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區(qū)域作為原料(茶葉)生產(chǎn)基地。1.2 茶園生態(tài)建設綠色食品茶樹種植已與常規(guī)農(nóng)業(yè)區(qū)之間,要有 50-100米以上寬度的隔離帶, 或者是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作物作天然屏障,茶園四周或茶園內不適 合種茶的空地應植樹造林,茶園上風口營造防護林,道路兩側植行道樹。對缺叢 斷行茶園,通過補植缺株,合理剪、采、養(yǎng)等措施提高茶園覆蓋度,記載生產(chǎn)過 程中農(nóng)藥。肥料使用情況及栽培管理措施及農(nóng)事活動檔案。2茶園規(guī)劃與開墾2.

3、1 茶園規(guī)劃茶園規(guī)劃應有利丁保護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維護茶園生態(tài)平衡,發(fā)揮茶樹良種 的優(yōu)良特性,便丁茶園的耕作、灌溉和作業(yè),要根據(jù)地形、地貌、合理設谿場部 (茶廠)、種植區(qū)(塊)、道路、排蓄灌水利系統(tǒng),以及防護林帶,綠肥種植區(qū)和養(yǎng) 殖業(yè)區(qū)。建基地時,對坡度大丁 25° , 土壤深度小丁 60cm,以及不宜種植茶樹的 區(qū)域應保留自然植被,對丁面積較大且集中連片的基地, 每隔一定面積應保留或 設谿一些林地。2.2 茶園開墾茶園開墾注意水土保持,根據(jù)不同坡度和地形,選擇適宜的時期、方法和施 工技術,開墾時首先要通過活潔障礙物、調整地形。深翻熟化土壤,為茶樹的優(yōu) 質高產(chǎn)創(chuàng)造良好的土壤條件,坡度在

4、15°以下的緩坡地可直接開墾,坡度達15° 25°的陡坡地按等高梯級開墾,初墾深度要在50c似上,復墾(改造)深度40cm 以上。3茶樹品種與種植3.1 茶樹品種茶樹品種應選擇在基地生態(tài)條件下, 具有良好適應性系耐寒、耐旱、抗病蟲 的優(yōu)良品種,同時選擇優(yōu)質高產(chǎn)應適制各種茶葉種類的良種, 如黃金芽、金牡丹、 梅占、中茶108、苔茶、黔茶1號、黔茶8號等新優(yōu)良種。3.2 茶樹種植茶樹種植前開40ce 4CRTE植溝,要依地塊而定,底肥施經(jīng)過無公害處理農(nóng) 家肥,如泯肥、泥肥、廄肥、沼氣肥、綠肥、餅肥及有機肥 100擔一200擔,深度 在30c"40cm而后回填

5、表土。茶樹種植根據(jù)地形、海拔、土壤肥力合理密植, 采用雙行雙株,大行距130cn 150cm 小行距35cn40cm 株距30 35cm,每穴 栽2株,畝植300卜5000株茶苗。茶苗種植苗根離底肥10cnO上,種植時期低海 拔區(qū)選擇在秋冬至翌年春季,高海拔區(qū)宜選擇在春季。4茶樹定剪與茶園除草4.1 茶樹定剪茶樹栽植后第一年,當樹高達35cmiZ上的秋冬季當茶樹地上部分停止生長時 可進行第一次定型修剪,定剪高度離地面15c"20cm第二年、第三年根據(jù)茶樹 長勢分別進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定剪, 剪口離上一次剪口提高15c” 20cm以后可 采用人工采頂代替定剪,當茶樹高度達 60cm樹幅達

6、100cM上時,茶樹進入宵 年期,可進入正常的鮮葉采摘。4.2 茶園除草宜采用人工除草,禁止采用化學除草劑(如草甘麟),梯壁雜草以割代鋤,對 一些匍匐性雜草可免除。為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和防止夏秋旱季土壤水份的蒸發(fā), 同時抑制雜草叢生,幼齡茶園占用10-15擔稻草或山宵覆蓋,當?shù)静萆较癄€可 作為茶園有機肥,以改善土壤的“三項”化,提高土壤肥力。5茶園管理與低產(chǎn)茶園改造5.1 茶園管理茶園耕作主要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水、肥、氣熱條件和活除雜草,減少 病蟲害,促進茶樹根系伸長更新,從而促進茶樹的生長。在春茶前、春茶后和夏 茶后各進行一次淺耕,夏茶后的一次淺耕應在雷雨結束的晴天進行。樹冠幅度小或經(jīng)過

7、重修和臺刈的茶園,應適當增加淺耕的次數(shù)。每年茶季結束后要及時進行 深耕。深耕與施基肥相配合。對土壤深厚、松軟、肥沃、樹冠覆蓋度大,病蟲草 害少的茶園可減耕或免耕。5.2 茶園改造低產(chǎn)茶園改造采取“三改一補”即樹改、土改、園改和缺株補苗,也就是生 態(tài)失調型的茶園改造,對管理不善型的茶園,品種不良的茶園和種植過密的茶園 改造。5.2.1 樹改是指茶樹經(jīng)過多年的采摘,形成樹冠高大不便于茶葉的采摘作業(yè), 或是茶樹 進入衰老期。單產(chǎn)低,茶葉品質降低,或者是未老先衰茶樹所進行的改造,樹改 依樹勢可采取臺刈、重剪、深剪、輕修和改植換種。方法:臺刈離地面5cm-10cm 重剪離地面20cm-30cm深剪剪去樹

8、冠以下15cm-20cm輕修剪每年進行一次, 是當每年茶季結束后剪去當年因采摘形成的雞爪枝,保持樹冠平整,對于采取臺 刈、重剪或深剪等方法都無法恢復樹勢的茶園采取改植換種。5.2.2 土改當茶園經(jīng)過多年的人工作業(yè)和茶樹生長,形成土壤坂結,土壤肥力下降,從 而造成茶葉單產(chǎn),品質下降,要及時進行茶園土壤改良,方法是深翻土壤,增施 有機肥或農(nóng)家肥。改善土壤水、肥、氣、熱狀況和土壤結構。苗施有機、農(nóng)家肥 50 擔-100 擔。5.2.3 園改是指建于坡度較大的山地,茶園經(jīng)過多年的作業(yè)和雨水沖刷,形成園地外低 內高,表土流失嚴重。土壤肥力下降,不便于作業(yè)。此時要及時進行園地改造, 并結合進行樹改和土壤改

9、造,方法是修梯壁和梯現(xiàn),內挖竹節(jié)溝、園面外側高于 內側 10cm-20cm5.2.4 缺行補苗對于缺株斷行從而影響茶葉單產(chǎn)的茶園, 選擇適當?shù)牟铇淦贩N進行補苗、以 提高單位種植指數(shù),增加茶園采摘面積。6茶園施肥6.1 基肥選用腐熟無公害處理的餅肥、人畜糞尿、廄肥,于當年11月下旬開溝深施復土, 深度20厘米以上,畝施用量600公斤以上,配合施阜寶或施多寶有機肥10卜150 公斤/畝。6.2 追肥每年分三次進行,選用茶樹專用復合肥,年施用量依茶勢,畝產(chǎn)平均300公斤/鮮葉的茶園,年施用量50公斤/畝,第一次于2月中下旬進行,施用量占 當年施用量的50%(25公斤/畝);第二次4月下旬進行,施用量

10、占全年 30%(15 公斤/畝);第三次6月下旬進行,施用量占全年的 20%(10公斤/畝)。施用量占 全年的25%(12.5公斤/畝)。施用方法溝施或穴施,深度在20厘米以上,施后及 時復土覆蓋。7茶園病蟲害防治茶樹病蟲害主要有茶小綠葉蟬、茶麗紋象甲、茶卷葉蛾、茶黑刺粉虱、茶尺 蟆、茶毛蟲、茶蠶茶葉蟠類,等防治措施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恢復和保持生態(tài)平衡,避免過分追求一次病蟲的防治效果。7.1 農(nóng)業(yè)防治7.1.1 分批、分次、及時采摘,抑制減少茶小綠蟬、茶卷葉蛾、茶蟠類、 茶餅病和茶白星病等危害芽葉的病蟲,抑制其種群的發(fā)展。7.1.2 通過合理修剪、減輕蠹蛾類、蛤類、黑刺粉虱等

11、害蟲的為害和控制 蟠類的越冬基數(shù),同時及時活除去病蟲殘枝。7.1.3 秋天結合施肥進行茶園深耕,破壞在土壤中越冬的象甲類害蟲的場 所,減少蟲口密度。7.1.4 將茶樹根系部的落葉和表土活理至行問深埋,防止病葉在表土葉越 冬的害蟲。7.2 物理防治可利用人工捕殺,減輕茶毛蟲、茶蠶、衰蛾類、卷葉蛾類、茶麗紋象甲等危 害,利用害蟲的趨性,進行燈光誘殺。7.3 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茶園中的草蛉、瓢蟲和寄生蜂等天敵昆蟲,以及蜘蛛和鳥類等有 益生物,減少人為因素對天敵的傷害。7.4 農(nóng)藥防治7.4.1 茶麗紋象甲茶麗紋象甲主要以成蟲蛟食葉片為害,為害盛期在 5-6月間,成蟲有假死 性,遇驚動即縮足落地,防治

12、方法,一般于成蟲出土撒施白僵菌 871菌粉1-2 千克拌細土施于土面或在成蟲出土高峰期噴施白僵菌 871菌粉0.5 1.0千克/ 畝。7.4.2 茶小綠葉蟬茶小綠葉蟬一般為害盛期為6月,主要以成蟲,若蟲刺吸茶樹嫩梢汁液,致 使芽梢生長受阻,在5月下旬用5%銳勁特懸浮劑1500倍-2000倍進行噴霧防治, 每畝使用劑量30-40毫升,安全間隔為7天。7.4.3 茶卷葉蛾茶卷葉蛾俗稱“包葉蟲”、“卷葉蟲”,幼蟲卷結嫩梢新葉或嫩芽,潛伏 其中取食為害,世代重疊,被害茶葉產(chǎn)量降低,制成十茶碎片多,品質下降,一 股為害盛期8月上旬,用生綠BT可濕性粉劑稀釋800-1200倍,劑量50-70g/ 畝進行噴

13、霧防治,安全間隔均 5天。7.4.4 茶黑刺粉虱茶黑刺粉虱以幼蟲聚集葉背,固定吸食汁液,并排泄密露,誘發(fā)煤煙病發(fā)生, 為害盛期10月上旬至12月,防治方法一般用2.5%天王星30-50ml/畝,稀釋 1000-1500倍噴霧防治,安全間隔期為7天。7.4.5 茶蟠類茶葉蟠類是茶樹上為害較重的蟲害, 因體微小,一般肉眼難以察覺,種類有 茶橙痿蟠、茶葉痿蟠、茶短須蟠、茶附蟠等。一年發(fā)生 10 20代,為消滅此類 害蟲的越冬,為減少翌年蟲口基數(shù),一般在每年秋冬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結合 封園用45®體石硫合劑稀釋150 200倍(波美0.3 0.5度)噴霧防治,畝用劑 量 300500g。7.4.6 茶尺蟆幼蟲咬食葉片量鐵劑或孔洞,嚴重時常將葉片、嫩莖全部吃盡,使整個茶園 光禿,一年發(fā)生數(shù)代,以第3、4代(6月下旬一7月下旬)發(fā)生最重。防治方法: 人工刮除技柚、可或附近樹林內部的卵塊, 成蟲利用燈光誘殺,為害盛期采用0.5% 生綠苦參堿1000-1500倍,畝用量50-70ml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