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第二定律專題(共6頁)_第1頁
牛頓第二定律專題(共6頁)_第2頁
牛頓第二定律專題(共6頁)_第3頁
牛頓第二定律專題(共6頁)_第4頁
牛頓第二定律專題(共6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牛頓第二定律專題1考綱解讀考綱內(nèi)容能力要求考向定位1.牛頓第二定律1.知道牛頓第二定律的內(nèi)容;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時性、獨立性.2.能用正交分解方法解決受力比較復(fù)雜的動力學(xué)問題.3.能用整體法和隔離法求解有關(guān)連接體問題. 牛頓第二定律是動力學(xué)的基礎(chǔ),而力與加速度的瞬時對應(yīng)性、矢量性、物體系問題的處理等一直是高考的一個熱點和難點.主要以選擇題和計算題的形式加以考查.2.考點整合考點一 牛頓第二定律1.定律內(nèi)容:物體的加速度跟物體 成正比,跟物體的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 .2.牛頓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時性、獨立性.“矢量性”是指加速度的方向取決 ,“

2、瞬時性”是指加速度和合外力存在著 關(guān)系,合外力改變,加速度相應(yīng)改變,“獨立性”是指作用在物體上的每個力都獨立的產(chǎn)生各自的加速度,合外力的加速度即是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3.牛頓第二定律的分量式:Fx=max,F(xiàn)y=may特別提醒:F是指物體所受到的合外力,即物體所有受力的合力.加速度與合外力是瞬時對應(yīng)關(guān)系,即有合外力就有加速度,沒有合外力就沒有加速度.【例1】O F2 F1 O F3 F4 A O' F2 F1 O F3 F4 B O F2 F1 O F3 F4 C O O F2 F1 F3 F4 D 如圖所示,小車上固定著三角硬桿,桿的端點固定著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球當(dāng)小車水平向右的加速度

3、逐漸增大時,桿對小球的作用力的變化(用F1至F4變化表示)可能是下圖中的(OO沿桿方向)【解析】對小球進行受力分析,小球受重力和桿對小球的彈力,彈力在豎直方向的分量和重力平衡,小球在水平方向的分力提供加速度,故C正確.【答案】C【方法點評】本題考查牛頓第二定律,只要能明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即可.考點二 力、加速度和速度的關(guān)系在直線運動中當(dāng)物體的合外力(加速度)與速度的方向 時,物體做加速運動,若合外力(加速度)恒定,物體做 運動,若合外力(加速度)變化,則物體做 運動,當(dāng)物體的合外力(加速度)方向與速度的方向 時,物體做減速運動.若合外力(加速度)恒定,物體做 運動

4、,若合外力(加速度)變化,則物體做 運動.特別提醒:要分析清楚物體的運動情況,必須從受力著手,因為力是改變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求解物理問題,關(guān)鍵在于建立正確的運動情景,而這一切都必須從受力分析開始.例2 如圖3-12-1所示,自由下落的小球下落一段時間后,與彈簧接觸,從它接觸彈簧開始,到彈簧壓縮到最短的過程中,小球的速度、加速度的變化情況如何?最低點的加速度是否比g大?(實際平衡位置,等效成簡諧運動)圖3121圖3122(a) (b) (c)v0vmFmgFmgFmg解析小球接觸彈簧后受兩個力,向下的重力mg和向上的彈力.(如圖3122(a)所示剛開始時,當(dāng)<mg時,小球合力向下,合力不斷變

5、小,因而加速度減小,由于a方向 與v0同向,因此速度繼續(xù)變大.當(dāng)mg時,如圖3122(b)所示,合力為零,加速度為零,速度達到最大值.之后小球由于慣性仍向下運動,繼續(xù)壓縮彈簧,但>mg,合力向上,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小球做加速度增大的減速運動,因此速度減小到零彈簧被壓縮到最短.如圖3122(c)所示答案小球壓縮彈簧的過程,合外力的方向先向下后向上,大小是先變小至零后變大,加速度的方向也是先向下后向上,大小是先變小后變大,速度的方向始終向下,大小是先變大后變小. (還可以討論小球在最低點的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的關(guān)系)方法技巧要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一定要從受力分析著手,再結(jié)合牛頓第二

6、定律進行討論、分析.對于彈簧類問題的求解,最好是畫出彈簧的原長,現(xiàn)在的長度,這樣彈簧的形變長度就一目了然,使得求解變得非常的簡單明了.考點三 瞬時問題瞬時問題主要是討論細繩(或細線)、輕彈簧(或橡皮條)這兩種模型.細繩模型的特點:細繩不可伸長,形變 ,故其張力可以 ,彈簧(或橡皮條)模型的特點: 形變比較 ,形變的恢復(fù)需要時間,故彈力 . 特別提醒求解瞬時問題,首先一定要分清類型,然后分析變化之前的受力,再分析變化瞬間的受力,這樣就可以很快求解.例3如圖5所示,質(zhì)量為m的小球被水平繩AO和與豎直方向成角的輕彈簧系著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用火將繩AO燒斷,在繩AO燒斷的瞬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7、彈簧的拉力B.彈簧的拉力mgTFC.小球的加速度為零D.小球的加速度解析燒斷OA之前,小球受3個力,如圖所示,燒斷細繩的瞬間,繩子的張力沒有了,但由于輕彈簧的形變的恢復(fù)需要時間,故彈簧的彈力不變,A正確。方法技巧對于牛頓第二定律的瞬時問題,首先必須分析清楚是彈簧模型還是輕繩模型,然后分析狀態(tài)變化之前的受力和變化后的瞬時受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分析求解.同學(xué)們還可以討論把OB換成輕繩,也可以剪斷輕彈簧,從而討論小球的瞬時加速度. 考點四 整體法和隔離法的應(yīng)用以幾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為對象,分析系統(tǒng)所受外力的方法叫做整體法,以某個物體為對象,分析該物體所受各力的方法叫做隔離法.特別提醒:通常幾個物體加速

8、度相同時,考慮用整體法,求物體之間的作用力時用隔離法,靈活選取對象或交叉使用整體法與隔離法,往往會使求解簡便.A FB 例4如圖,物體A疊放在物體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質(zhì)量分別為mA=6kg,mB=2kg,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0.2,開始時F=10N,此后逐漸增加,在增大到45N的過程中,則( )A當(dāng)拉力F12N時,兩物體均保持靜止狀態(tài)B兩物體開始沒有相對運動,當(dāng)拉力超過12N時,開始相對滑動C兩物體間從受力開始就有相對運動D兩物體間始終沒有相對運動解析對A,B整體有 F=(mA+mB)a 再對B有 f = mBa 當(dāng)f為最大靜摩擦力時,得a=6m/s2,F(xiàn)=48N由此可以看出當(dāng)

9、F48N時A,B間的摩擦力都達不到最大靜摩擦力,也就是說,A,B間不會發(fā)生相對運動.所以D選項正確.答案D方法技巧當(dāng)系統(tǒng)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時,往往用整體法求加速度,要求系統(tǒng)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往往用隔離法.特別要注意A對B的靜摩擦力提供了B的加速度.考點五 整體利用牛頓第二定律當(dāng)幾個物體所組成的系統(tǒng)加速度不同時,我們也可以牛頓第二定律來求解,此時牛頓第二定律應(yīng)表述為: ,即整個系統(tǒng)所受的合外力(物體之間的作用力為內(nèi)力,不考慮)等于各個物體所產(chǎn)生的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乘積的矢量和.其正交表示為:特別提醒:對于一靜一動(即一個有加速度,一個沒有加速度)的兩個物體所組成的系統(tǒng),當(dāng)要求外界對系統(tǒng)的作用力時,整體

10、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將使問題求解方程簡單.例5 一根質(zhì)量為M的木棒,上端用細繩系在天花板上,棒上有一只質(zhì)量為m的猴子,如圖6所示,如果將細繩剪斷,猴子沿木棒向上爬,但仍保持與地面間的高度不變。求這時木棒下落的加速度?解析:(解法一)猴子和木棒的受力情況如圖所示,猴子相對地面的高度不變、保持靜止,即受力平衡,木棒具有加速度,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對猴子有:對木棒有:由牛頓第三定律得解得木棒的加速度為,方向豎直向下.解法二(整體法):把猴子和木棒看成一個整體,受力情況如圖8所示,在這個整體中猴子受力平衡,木棒具有加速度,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解得木棒的加速度為,方向豎直向下.方法技巧 對于由一個靜止,一個加速運

11、動的物體所組成的系統(tǒng),往往優(yōu)先考慮整體利用牛頓第二定律求解,這樣會使求解變得非常簡單. 類似以上的不少問題,若用隔離法求解,分析過程很繁瑣,若用整體法來分析,思路卻很敏捷.大家如果能深刻領(lǐng)會整體法的有關(guān)解題規(guī)律,在學(xué)習(xí)過程中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典型例題練習(xí)熱點1 物體運動情況的判斷【真題1】(2008·全國卷1)如圖,一輛有動力驅(qū)動的小車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彈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車上,右端與一小球相連,設(shè)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小球與小車相對靜止且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若忽略小球與小車間的摩擦力,則在此段時間內(nèi)小車可能是( )A.向右做加速運動B.向右做減速運動C.向左做加速運動D.向左做減速

12、運動【真題2】(2008·寧夏)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車在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小球通過細繩與車頂相連,小球某時刻正處于圖示狀態(tài).設(shè)斜面對小球的支持力為N,細繩對小球的拉力為T,關(guān)于此時刻小球的受力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小車向左運動,N可能為零B.若小車向左運動,T可能為零C.若小車向右運動,N不可能為零D.若小車向右運動,T不可能為零1解析對小球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彈簧彈力N,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小球必定具有向右的加速度,小球與小車相對靜止,故小車可能向右加速運動或向左減速運動 答案AD2解析 對小球受力分析,當(dāng)N為零時,小球的合外力水平向右,加速度向右,故小車可能向右加速運動

13、或向左減速運動,A對C錯;當(dāng)T為零時,小球的合外力水平向左,加速度向左,故小車可能向右減速運動或向左加速運動,B對D錯.答案AB熱點2 整體法和隔離法的應(yīng)用【真題3】(2008·海南)如圖,質(zhì)量為M的楔形物塊靜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傾角為斜面上有一質(zhì)量為m的小物塊,小物塊與斜面之間存在摩擦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塊,使之勻速上滑在小物塊運動的過程中,楔形物塊始終保持靜止地面對楔形物塊的支持力為( ) A(Mm)g B(Mm)gFC(Mm)gFsin D(Mm)gFsin【真題4】(2008·海南)如圖,水平地面上有一楔形物體b,b的斜面上有一小物塊a;a與b之間、b與地面

14、之間均存在摩擦已知楔形物體b靜止時,a靜止在b的斜面上現(xiàn)給a和b一個共同的向左的初速度,與a和b都靜止時相比,此時可能( )ab左右Aa與b之間的壓力減少,且a相對b向下滑動Ba與b之間的壓力增大,且a相對b向上滑動Ca與b之間的壓力增大,且a相對b靜止不動Db與地面之間的壓力不變,且a相對b向上滑動【真題5】(2008年深圳二模)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小車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車上用細線懸吊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Mm現(xiàn)用一力F水平向右拉小球,使小球和車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運動時,細線與豎直方向成a角,細線的拉力為T;若用一力F/水平向左拉小車,使小球和車一起以加速度a/向左運動時,細線與豎直方向也成a

15、角,細線的拉力為T/則( )F/mMmMFAa/=a,T/=TBa/a,T/=T Ca/a,T/=TDa/a,T/T 3解析本題可用整體法的牛頓第二定律解題,豎直方向由平衡條件:FsinN=mgMg,則N= mgMgFsin 答案Daayax4解析依題意,若兩物體依然相對靜止,則a的加速度一定水平向右,如圖將加速度分解為垂直斜面與平行于斜面,則垂直斜面方向,Nmgcos=may,即支持力N大于mgcos,與都靜止時比較,a與b間的壓力增大;沿著斜面方向,若加速度a過大,則摩擦力可能沿著斜面向下,即a物塊可能相對b向上滑動趨勢,甚至相對向上滑動,故A錯,B、C正確;對系統(tǒng)整體,在豎直方向,若物塊a相對b向上滑動,則a還具有向上的分加速度,即對整體的牛頓第二定律可知,系統(tǒng)處于超重狀態(tài),b與地面之間的壓力將大于兩物體重力之和,D錯.答案BC5解析先隔離小球進行受力分析,兩種情況豎直方向均有,故,當(dāng)F作用在小球上時,對小車有得,當(dāng)作用在小車上時,對小球有得,故B正確答案B熱點3 整體法和隔離法的應(yīng)用【真題6】質(zhì)量分別為mA和mB的兩個小球,用一根輕彈簧聯(lián)結(jié)后用細線懸掛在頂板下(圖1),當(dāng)細線被剪斷的瞬間,關(guān)于兩球下落加速度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aA=aB=0 BaA=aB=g CaAg,aB=0 DaAg,aB=0 6解析分別以A、B兩球為研究對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