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總結._第1頁
最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總結._第2頁
最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總結.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可編輯歡迎下載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 第一單元 位置與方向1、 東與西相對,南與北相對,按順時針方向轉:東南西北。(東南西北)相對(西南東北)相對面東背西,左北右南。 面西背東,左南右北。面南背北,左東右西。 面北背南,左西右東。2、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3、傍晚,當你面對太陽時,你的前面是( 西 ),你的后面是( 東 ),你的左面( 南 ) ,你的右面是( 北 )、4、早上,當你面對太陽時,你的前面是( 東 ),你的后面是(西 ),你的左面( 北 ) ,你的右面是( 南 )、5. 辨認方向的方法:可以借助太陽等身邊事物辨別方向,也可以借助指南針等工具辨別方向。

2、 6、 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會描述行走路線。( 做題時先標出東南西北。)一定寫清楚從哪兒向哪個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兒再向哪個方向走就到了哪里。(在轉彎處要注意方向的變化)判斷一個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個為中心點 處畫“米”字符號,在進行判斷。7、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它的一個指針永遠指向(南方),另一端永遠指向(北方)。8、生活中的方位知識: 北斗星永遠在北方。 影子與太陽的方向相對。 早上太陽在東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風向與物體傾斜的方向相反。( 刮風時的樹朝風向相對的方向彎,煙朝風向相對的方向飄 )9、 判斷方向我們一般使用:指南針和借助身邊的事物。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就發(fā)明了

3、指示方向的司南。第二單元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計算。2、注意: 71÷8,把71看成72,用口訣估算。 378÷5,把378看成400更接近準確數。 應用題中如果有大約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3、被除數末尾有幾個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幾個0。(如:30÷5 = 6)4、筆算除法:(1) 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在有余數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數是1;最大的余數是除數減去1;最小的除數是余數加1;最大的被除數=商×除數+最大的余數; 最小的被除數=商×除數+1;(2)除法驗算:用乘法1沒有余數的除法 有余數的除法被除數÷

4、除數商 被除數÷除數商余數商×除數被除數 商×除數余數被除數被除數÷商除數 (被除數余數)÷商除數2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0不能為除數)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數都得0;0加任何數都得任何數本身,任何數減0都得任何數本身。5、筆算除法順序:確定商的位數,試商,檢查,驗算。6、筆算除法時,那一位上不夠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夠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7除法計算時,記住每一次減得的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8被2、3、5整除(余數為0)(倍數)的數的特點:當這個數的個位上是2、4、6、8、0其中一個時這個數被2整除(余數為0) (這個數是2的倍數)。當這

5、個數的個位上是0或5時這個數被5整除(余數為0)(這個數是5的倍數)。當這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加起來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被3整除(余數為0)(這個數是3的倍數)。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數,所以462是3的倍數。9、多位數除以一位數(判斷商是幾位數):用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跟除數進行比較,當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大于或等于除數時,被除數是幾位數商就是幾位數;當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小于除數時,商的位數就是被除數的位數減去1.10鋸木頭問題。王叔叔把一根木條鋸成4段用12分鐘,鋸成5段需要多長時間?鋸成4段只用鋸3次,也就是鋸3次要12分鐘,那么可以知道鋸一次要:12÷34(分

6、鐘)而鋸成5段只用鋸4次,所需時間為:4×416(分鐘)11巧用余數解決問題。( )÷86( ),求被除數最大是( ),最小是( )。根據除法中“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規(guī)則,余數最大應是7,最小應是1。再由公式:商×除數余數被除數,知道被除數最大應是6×8755,最小應是:6×8149。少年宮有一串彩燈,按1紅,2黃,3綠排列著,請你猜一猜第89個是什么顏色?彩燈一組為:1236(個),照這樣下去,89÷614(組)5(個)第89個已經有像上面的這樣6個一組14組,還多余5個;這5個再照1紅,2黃,3綠排列下去,第5個就是綠色的了。加一

7、份和減一份的余數問題。例1:38個去劃船,每條船限坐4個,一共要幾條船?38÷49(條)2(人) 余下的2人也要1條船, 9110條。答:一共要10條船。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現在有17米布,能做幾件成人衣服?17÷35(件)2(米) 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 第三單元 統(tǒng)計1 求平均數公式:總數量=每份數相加 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 平均數×總份數=總數量 總數量÷平均數=總份數 熟記平均數的格式,總數量除以總份數:( )÷ ()  并脫式計算。會檢查平均數的對錯,平均數一定介

8、于最大數與最小數之間。2通常 條形統(tǒng)計圖 有 縱向統(tǒng)計圖 和 橫向統(tǒng)計圖 兩種。3、平均數表示的是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它與平均分不是一個概念。(平均數)能比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4、認識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 做題時把數字標在條邊上再做。 注意起始格與其他格表示的單位的不同,用折線表示起始格。 第四單元 年 月 日1、 一年有12個月;一年有4個季度。1、2、3月 第一季度 90天(平年)91天(閏年)4、5、6月 第二季度 91天7、8、9月 第三季度 92天 10、11、12月 第四季度 92天2、記大小月的方法:一、三、五、七、八、十、臘,31天永不差;四、六、九、十一,30天,只有2

9、月有變化。3、 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上半年有(181)天。 閏年:2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 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4、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12個月,7個大月,4個小月。4、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都是閏年;但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如:1900、2100等不是閏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閏年。 一般的公歷年份÷4,沒有余數,就是閏年; 公歷年份是整百的÷400,沒有余數,就是閏年。5、年、月、日、時、分、秒都是時間單位。6、在一日里,鐘表上時針正好走兩圈,共24小時。

10、所以,經常采用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法,通常叫做24時計時法。第一圈:從( 0 )時到(12 )時;即從( 深夜12 )時到(中午12)時。第二圈:從( 12 )時到(24 )時;即從(中午12 )時到( 深夜 )時。7、經過的天數的計算:公式 結束時間開始時間+1=經過的天數 例如:6月12到6月30日是多少天?(30-12+1=19天)8、計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現在的年份-原來的年份=周年)。如: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國成立(59)周年。用2008-1949=59周年9、經過時間的小時數:結束時間-開始時間=經過時間10、重要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月1日元旦

11、節(jié); 3月12日植樹節(jié); 3月8日婦女節(jié) 5月1日勞動節(jié); 6月1日兒童節(jié); 7月1日建黨節(jié); 8月1日建軍節(jié); 9月10日教師節(jié); 10月1日國慶節(jié)。11、推算星期幾的方法 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過50天星期幾?解析:因為一個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個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12、經過的天數的計算:公式 結束時間開始時間+1 例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月 份 思 考6 月 12日-30日 30-12+1=19天7 月 31天 31天8 月 1日-17日 17天( 合計:19+31+17=57天 )(二) 24計時法1、普通計

12、時法又叫12時計時法,就是把一天分成兩個12時表示,在表示的時間前必須加上大概的時間段詞語(如凌晨、早上、上午、下午、晚上)2、24時計時法,就是把一天分成24時表示,在表示的時間前可以加或可以不加表示的大概時間段得詞語。(24時也叫0時)3、計算經過時間時,一定把不同的計時法變成相同的計時法再計算。4、時間與時刻的不同:時間是一段,時刻是一個點。5、普通計時法轉換成24時計時法時,超過下午1時的時刻用24時計時法表示就是把原來的時刻加上12。 比如,午3日3+12=15時反過來要把24時計時法表示的時刻表示成普通計時法的時刻,超過13時的時刻就減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時刻前面。 比如,

13、16時等于16-12=下午4時。6、計算經過時間,就是用結束時刻減開始時刻。 結束時刻 開始時刻=時間段(經過時間 比如10:00開始營業(yè),22:00結束營業(yè),營業(yè)時間為:22:0010:00=12(小時) 7、 常用的時間單位有:年、月、日、時、分、秒。8、時間單位進率:1世紀=100年 1年 =12個月 1天(日)=24小時 1小時=60分鐘 1分鐘=60秒鐘 1周 = 7天 9、制作年歷步驟:第一:確定1月1日是星期幾; 第二:確定12個月怎樣排列,第三:把休息日用另外的顏色標出來。第五單元 兩位數乘兩位數1、先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去乘第一個因數,得數末尾與第一個因數的個位對齊。2、再用第

14、二個因數的十位去乘第一個因數,得數末位與第一個因數的十位對齊。3、然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1、兩位數乘兩位數積可能是( 三 )位數,也可能是( 四 )位數。2、驗算: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3 、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數看成整十、整百的數,再去計算。(可以把一個因數看成近似數,也可以把兩個因數都同時看成近似 數。)4、根據表內乘法估算或根據實際情況合理估算。有大約字樣的一般要估算。5、凡是問 夠不夠,能不能 等的題,都要三大步:計算、比較、答題。 別忘了較這一步。6、筆算乘法:先把第一個因數同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相乘,再與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相乘。7、相關公式: 因數×

15、因數積 積÷因數另一個因數 第六單元 面積 1、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2、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3、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邊長(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10000平方米)。邊長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4、測量土地的面積時,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如:公園、學校的面積用公頃作單位)、(如:省、市、區(qū)或縣的面積用平方千米作單位)。 100 10000 1

16、00 100 平方千米 公頃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相鄰兩個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 10 )。相鄰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 100 )。5、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長 = 面積÷寬  寬 = 面積 ÷長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長 = 周長÷2寬 、寬 = 周長÷2長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正方形的邊長=周長÷46、 注 意:(1) 面積相等的兩個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   周長相等的兩個圖形,面積不一定相等。(2) 大單位換算小單位(乘它們之間的進率) 小單位換算大單位(除以它們之間的進率)(3) 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單位不同,無法比較。 第七單元 小數的初步認識 1、 分母是10的分數寫成一位小數(0.1),分母是100的分數寫成兩位小數(0.01),分母是1000的分數寫成兩位小數(0.001),2、 比較兩個小數的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