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教案_第1頁
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教案_第2頁
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教案_第3頁
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教案_第4頁
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教材分析一、基本情況分析通過半年來的科學課的自主學習和科學探究,學生已掌握許多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本學期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過程,培養(yǎng)他們對科學的理解、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yǎng)。二、教材分析 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教材共分五個單元,總課時28課時。主要突出兩個方面的教學,一個是通過植物的一生、關心天氣單元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一個有周期性變化的事物進行長期的連續(xù)的觀察、記錄、研究,從而發(fā)展學生認真、細致、堅持性等科學態(tài)度,并初步認識到事物的周期性變化規(guī)律。另一個是通過土壤與生命、固體和液體單元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多種感

2、官、多種方法、多角度的認識和描述,從而發(fā)展學生更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第一單元土壤與生命是根據(jù)課程標準中“地球與宇宙”的具體內(nèi)容標準地球的物質(zhì)之一:巖石、沙、土壤來組織的,是以土壤為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目的是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去認識一個物體,并且通過探求土壤奧秘的活動,使學生獲得一種真切的體驗,對土壤產(chǎn)生親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識到土壤和人類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第二單元植物的一生第1課中“我們已經(jīng)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識”這個問題,將他們已經(jīng)掌握的科學知識充分調(diào)動出來,并與他們在本單元中即將獲得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對植物完成一個階段性的認識。 第三單元固體和液體是以生活中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為切

3、入點,進一步研究物質(zhì)世界。這一單元的編寫與土壤與生命有相似之處,都是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和描述一個具體事物,并且,不是單純地認識固體或液體的性質(zhì),而是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大量、反復的實驗,認識固體與液體固體與固體、液體與液體之間的關系,以此培養(yǎng)學生比較全面、客觀的認知能力。 第四單元關心天氣,屬于標準的“地球與宇宙”中“天空中的星體”部分,從關心天氣的角度談天氣預報,即“今天天氣怎么樣”。討論天氣與人的關系,介紹氣象預報的過程、方法、手段和表現(xiàn)形式。指引觀測天氣,包括“氣溫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風“指出天氣現(xiàn)象存在規(guī)律性,季節(jié)的氣候特征影響動植物的生存方式。第五單元觀察與測量,

4、觀察與測量是收集數(shù)據(jù)的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手段,本單元將兩個方法結合在一起進行介紹并實施對學生訓練,為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教學目標 1、通過簡單實驗了解土壤的成分,探究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長狀況,意識到土壤和人類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2、指導學生對植物從種子的萌發(fā)到根、莖、葉、花、果實的形態(tài)功能做較深一層的研究。引導學生開展“種植物”活動,通過種植活動讓學生學會觀察、測量、收集證據(jù)、積累資料等科學方法。3、以生活中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為切入點,通過大量、反復的實驗,認識固體與液體、固體與固體、液體與液體之間的關系,以此培養(yǎng)學生比較全面、客觀的認知能力。 4、通過認識現(xiàn)象和展開觀

5、測活動,使學生更加關注天氣,初步掌握觀測天氣的方法,加深對天氣變化的認識。5、讓學生認識到觀察與測量是收集數(shù)據(jù)的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土壤與生命、植物的一生、固體和液體、難點:關心天氣五、教學措施: 1、認真落實每一節(jié)課,使學生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2、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讓探究成為學生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3、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教 學 進 度 表周次章節(jié)教學內(nèi)容課時第二單元1、果實和種子22、根和莖23、葉和花24、植物和我們1第二單元復習與檢測1第一單元1、我

6、們周圍的土壤12、了解土壤13、肥沃的土壤24、土壤的保護2第一單元復習與檢測1第三單元1、認識固體22、把固體放到水里13、認識液體24、把液體倒進水里15、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1第三單元復習與檢測1第四單元1、今天天氣怎么樣12、氣溫有多高13、雨下得有多大24、今天刮什么風15、氣候與季節(jié)1第四單元復習與檢測1第五單元1、觀察12、測量1第五單元復習與檢測1復習考試2第二單元 植物的一生 單元分析 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中,學生已對常見植物的特征進行了觀察討淪,建立了符合學生思維發(fā)展特點的“有生命物體”的科學概念。本單元將在此基礎上,帶領學生對植物從種子的萌發(fā)到根、莖

7、、葉、花、果實的形態(tài)功能做較深一層的研究。同時引導學生開展一次長周期的“種植物”活動,這是對一個生命周期做連續(xù)觀察、記錄、描述的活動,是一次親身經(jīng)歷植物生長每個階段的活動,伴隨著這個種植活動,可以圍繞進行一些探究性學習,學會觀察、測量、收集證據(jù)、積累資料等科學方法。 本單元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依據(jù)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中的下列要求來建構的。 一、科學探究: 1、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據(jù)為基礎,證據(jù)的收集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要以收集到的事實證2、知道在探究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需要探究者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與分享。二、提出問題1、能提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2、能清晰表達自己的問題。

8、3、能從問題中篩選出自己能夠研究的問題。三、收集證據(jù)1、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jù)。2、尊重事實,對收集到的證據(jù)能做好原始記錄,并注意保留且不隨便涂改原始數(shù)據(jù)。3、能對收集到的證據(jù)用文字、圖表等方式來呈現(xiàn)。4、能根據(jù)需要,從更多渠道查閱有關資料。 四、交流與質(zhì)疑1、能條理清晰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并為自己的觀點辯護闡明自己觀點的合理性。2、能對研究過程與結果、證據(jù)與解釋之間的邏輯關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評論,并與他人交流。3、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評議或質(zhì)疑,并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探究。五、科學知識:1、通過栽培植物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2、能指認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種器

9、官的作用。3、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氣、營養(yǎng)和生活空間。4、了解一些影響植物生長的主要因素,如陽光、水分、空氣、溫度等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學習有毅力,愿意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2、感受并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3、珍愛動植物的生命,不傷害它們。在地球上的萬物之中,植物是人們最常見、同人類關系最密切的生物。本單元采用“先分后總”的方法來安排教學內(nèi)容,由“果實和種子”、“根和莖”、“葉和花”、“植物和我們”四課構成:前三課是并列的關系,采用觀察、比較、實驗、解剖等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分別認識植物各部分的結構和功能,知道植物能通過自己的“器官”制造養(yǎng)分以維持自身的生存。 第二單元課時分配

10、課題課時1、果實和種子22、根和莖23、葉和花24、植物和我們1第二單元復習與檢測1總課時8 第 周 班 級三年級科目科學教學時數(shù)1/2課時課 題2.1果實和種子教 學目 的和 要求1、知道什么是果實,什么不是果實。2、了解種子傳播的途徑。3、體驗到要細致觀察才能得到更準確的信息。重 點難 點知道什么是果實。教 學方 法動手實踐法教 具水果或蔬菜 視頻資料實踐活動檢 查找種子活動板書設計2.1果實和種子 果皮果實 種子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nèi)容)學生活動設計一、導入新課1、講述:同學們都知道植物對我們?nèi)祟惖呢暙I是非常大的,那你知道植物寶寶藏在哪里嗎?你見過哪些植物的種子?它長在哪里呢?今天老

11、師請大家把自己認為是種子的連同它的家一起帶來,讓我們一起找一找種子在哪里。二、學習新課1、果實展覽,說說哪里有種子(1)談話:課前老師讓大家把一些自己認為是果實的帶來,現(xiàn)在請各小組同學將帶來的果實集中在一起,我們來舉辦一個果實展覽會,這些果實你們都認識嗎?(2)學生介紹自己帶來的果實名稱。(3)提問:你們帶來的這些都是果實嗎?(4)學生交流討論(5)提問:什么樣的才叫果實?(6)分組觀察活動:切開果實,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這些植物的外部形態(tài)和內(nèi)部結構,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7)交流匯報觀察結果(8)討論:蘿卜和其他一些植物有什么不同的地方?(9)小結:我們發(fā)現(xiàn)植物的種子一般長在果實里,果實就是種子的家

12、。所以說凡是有果皮和種子兩部分構造的都是果實。我們可以用這個標準來判斷一些植物是不是果實。蘿卜內(nèi)部沒有種子,所以它不是果實。當然,也有一些例外,如無子西瓜、無子葡萄、香蕉等一些果實的種子退化了,不容易找到,但它們?nèi)匀粚儆诠麑崱#?0)欣賞視頻:各種各樣的果實和種子。(11)學生活動:找種子:找出本小組其他果實的種子在哪里。2、植物怎樣傳播種子(1)、講述:同學們都知道人們種植植物時,一般是先把它的種子埋在土里讓它生根發(fā)芽,但也有很多植物不需要人們幫它們播種,而是自己有一種特殊的傳播種子的方法。比如蒲公英,你知道它是如何傳播種子的嗎?(2)欣賞短文:二年級語文課文植物媽媽有辦法。討論植物媽媽是怎

13、樣讓自己的孩子四海為家的。(3)、講述:蒲公英的種子借助風力來傳播的,你還知道其他種子的旅行方式嗎?(4)、小組討論、交流,試著填寫P66活動記錄表格。(5)、欣賞視頻:種子的旅行(6)、小結:每種果實都有它傳播種子的方式,以便種子獲得更大的生存機會。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很多,一般分為利用風力、利用動物、利用彈力、利用水力等方式來傳播種子。學生介紹果實名稱 學生討論交流 分組觀察 交流觀察結果 討論 欣賞視頻 找種子活動欣賞短文小組討論交流欣賞視頻教學反思 第 周 班 級三年級科目科學教學時數(shù)2/2課時課 題2.1果實和種子教 學目 的和 要求1、知道種子的內(nèi)部構造。2、能夠探究種子在萌發(fā)時需要

14、的條件。3、能夠做彈簧拉伸長度與拉力之間關系的實驗。重 點難 點 解剖并觀察種子的內(nèi)部構造 探究種子萌發(fā)需要的條件教 學方 法實驗探究教 具 浸泡過的種子 鑷子 視頻實踐活動檢 查種植一棵植物板書設計2.1果實和種子 適量的水分種子萌發(fā)的條件 充足的空氣 適宜的溫度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nèi)容)學生活動設計一、導入新課1、復習上節(jié)課主要內(nèi)容。2、談話:植物繁衍后代離不開種子,那種子里有些什么能讓它長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呢?本節(jié)課我們來探究種子的內(nèi)部構造。二、學習新課(一)、認識種子的構造 1、(出示干濕花生種子,發(fā)給學生每人兩顆種子)觀察:浸泡過的花生種子和干花生種子有什么不同?猜一猜、畫一畫、說

15、一說種子里面有什么?將自己的預測填寫在P66的活動記錄中。2、提問:你們想不想知道種子里面是什么樣的呢?3、究竟同學們想的對不對,下面我們就來解剖種子。 4、教師示范解剖種子。強調(diào):用鑷子剝開種皮時要輕,不要傷到里面幼嫩的部分,然后從花生開口的那一邊小心的掰開。 5、學生解剖種子,用放大鏡觀察種子里面有什么,并畫下來,填寫在P66的活動記錄中。 6、說說你看到種子里面有什么? 7、學生再用黃豆的種子進行實驗,要求按照預測畫圖解剖觀察畫圖表達的過程。8、小結:種子里面的“植物寶寶”,科學上有一個名字叫做“胚”。(二)、探究種子萌發(fā)需要的條件。 1、談話:老師帶來了很多種子,為什么這些種子一直沒有

16、發(fā)育成一棵棵小苗呢?你認為怎樣才能讓它生根發(fā)芽呢?種子的萌發(fā)需要哪些條件? 2、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嗎?小組討論,可以參考書上的實驗。 3、交流實驗方案。 根據(jù)實際情況,讓學生回家完成實驗。 4、欣賞種子萌發(fā)的視頻,總結種子萌發(fā)需要的條件。 5、小結:種子萌發(fā)的條件 (1)適量的水分 (2)充足的空氣 (3)適宜的溫度(四)、動手實踐:種植一棵自己的植物。 要求:學生要精心培育自己的植物,認真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過程。填寫活動記錄學生解剖種子并觀察小組討論實驗方案 交流欣賞動手實踐教學反思 第 周 班 級三年級科目科學教學時數(shù)1/2課時課 題2.2 根和莖教 學目 的和 要求1、認識根的不同形

17、態(tài)及其功能。2、能通過實驗探究根的作用。3、能照顧好自己栽種的植物,做好觀察日記。重 點難 點認識根的形態(tài)與作用區(qū)分直根和須根教 學方 法觀察實踐法教 具視頻 植物的根實踐活動檢 查學生分組把自己帶來的根按直根、須根分類板書設計2.2根和莖 直根 根 須根 植物的根的作用:1、吸收水分和養(yǎng)料2、固定植物的作用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nèi)容)學生活動設計一、導入新課談話:出示連根拔起的菠菜和蔥,誰來向大家介紹這兩種植物。今天我們來認識植物的根和莖。(板書課題)二、學習新課(一)、區(qū)分直根和須根。 1、出示蔥和菠菜。你們認識這兩種植物嗎? 2、觀察它們的根有什么不同?3、學生觀察并匯報觀察結果。4、

18、小結:像菠菜這樣,根從莖的下面長出來長長的一根,粗粗的、周圍長了一些細小的根毛,這樣的根叫直根。像蔥這樣,在莖下面長出的根有很多,都是差不多粗細和長短的,這樣的根叫須根。5、在P67活動記錄上畫下直根和須根,描述它們的不同。6、小組內(nèi)觀察自己帶來的各種植物的根,進行比較,看看哪些是直根,哪些是須根。 匯報比較結果。(二)、認識根的作用。 1、講述:根對于植物來說非常重要,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嗎? 2、學生回答。3、看根的作用的視頻。 4、學生看后談談感想。 5、小結: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養(yǎng)料的作用。 觀察蔥和菠菜的根匯報觀察結果填寫活動記錄學生給根分類欣賞視頻并談感想教學反思 第 周 班 級

19、三年級科目科學教學時數(shù)2/2課時課 題2.2 根和莖教 學目 的和 要求1、認識莖的不同形態(tài)及其功能。2、能通過實驗探究莖的作用。3、能照顧好自己栽種的植物,做好觀察日記。重 點難 點認識莖的形態(tài)與作用 教 學方 法觀察實踐法教 具圖片實踐活動檢 查試一試把胡蘿卜“頭”切下來,擺在淺水盤里,放在陽光下,經(jīng)常加水,幾天后觀察有什么變化?板書設計2.2根和莖 直立莖莖 纏繞莖 攀緣莖 匍匐莖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nèi)容)學生活動設計一、導入新課 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植物的根,那么它們的莖又是什么樣子的呢?本節(jié)課我們來認識植物的莖的形態(tài)及其作用。二、學習新課(一)莖有各種形態(tài)。1、觀察書上P20圖

20、片,提問:這些植物哪部分是莖,有什么特點?2、小組討論交流。3、小結:比起根來,植物的莖是形態(tài)各異,多種多樣。無論什么樣子的莖,都是為了適應植物更好地生長。 (二)、認識莖的作用。 1、講述:根有吸收水分和養(yǎng)料的作用,那植物的莖又是干什么的呢?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莖的作用呢? 2、學生交流。 3、出示一株養(yǎng)在紅墨水中的植物,觀察它的葉有什么變化? 4、下面我們就來把它的莖切開看一看。教師示范莖的斜切和橫切。 5、學生用放大鏡觀察莖的內(nèi)部變化,思考:為什么會這樣呢? 6、學生討論交流。7、小結:形態(tài)各異的莖處于植物體的中間部位,它把植物身體的各個部分連成一個整體,它承擔著運輸?shù)娜蝿瞻阉屯寥乐?/p>

21、的養(yǎng)料從根部運送到葉子中去,并且把葉子制作的養(yǎng)分傳送給植物的其他部分。(三)、實踐活動 試一試把胡蘿卜“頭”切下來,擺在淺水盤里,放在陽光下,經(jīng)常加水,幾天后觀察有什么變化?觀察討論交流學生交流用放大鏡觀察學生討論交流實踐活動教學反思 第 周 班 級三年級科目科學教學時數(shù)1/2課時課 題2.3葉和花教 學目 的和 要求1、能夠比較葉子的相同和不同,并進行分類。2、能對“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是如何散失的”、“陽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等問題進行對比實驗。重 點難 點認識葉的構造與功能理解植物是怎樣自己制造“食物”的教 學方 法實踐法、觀察法教 具樹葉 視頻實踐活動檢 查給樹葉分類板書設計2.3葉和花 葉柄

22、 葉 葉片 (葉片上有葉脈)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nèi)容)學生活動設計一、導入新課談話:今天我們要認識植物的另外兩大組成部分 葉和花。二、學習新課(一)認識葉的不同形態(tài) 1、講述:春天到了,許多植物都已經(jīng)長出嫩綠的葉子,(出示一片樹葉)你們看,這是一片什么樹的葉子?它的外形有什么特點? 2、學生觀察自己帶的樹葉,觀察樹葉的正反面,比較有什么不同。填寫P68活動記錄。 3、學生觀察比較后匯報。 4、談話:樹葉的形狀有很多種,把帶來的樹葉按一定的標準來給它們分一分類。 5、學生分組給樹葉分類。(提醒學生每次只能按一個標準分。) 6、匯報分類結果。(二)研究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是怎樣散失的 1、談話:葉子

23、的形狀多種多樣,你們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嗎?2、學生回答3、出示P22圖,給兩根枝條同時罩上塑料袋并扎緊,猜猜看,幾小時后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三)觀察并研究陽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1、提問:植物的生長需要營養(yǎng),那么你知道這些營養(yǎng)主要是怎么來的嗎? 2、欣賞葉的光合作用視頻 3、小結:大多數(shù)植物是利用陽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在葉子里自己制造養(yǎng)料,想一想如果沒有陽光,葉子能制造養(yǎng)料嗎? 學生觀察 填寫活動記錄給樹葉分類猜猜看欣賞視頻教學反思 第 周 班 級三年級科目科學教學時數(shù)2/2課時課 題2.3葉和花教 學目 的和 要求1、能夠觀察并解剖植物的花,知道花的構造與各部分的 功能。2、知道

24、植物傳粉的幾種途徑。重 點難 點認識花的構造與功能教 學方 法實踐法 觀察法教 具花、鑷子、放大鏡 課件實踐活動檢 查解剖花板書設計2.3葉和花 雄蕊 制造花粉 花的構造 雌蕊 接受花粉 花瓣 吸引昆蟲 萼片 保護未開的花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nèi)容)學生活動設計一、導入新課 復習上節(jié)課主要內(nèi)容二、學習新課(一)認識花的構造 1、用多媒體出各種花卉的圖片,請學生來說一說都是些什么花。 2、同學們都被這些花的色彩和千姿百態(tài)所吸引,你們想知道花的構造是怎樣的嗎? 3、出示桃花模型,教師把桃花的每一部分摘下來,指導學生認識雄蕊、雌蕊、花瓣、萼片。 4、教師示范從外向內(nèi)的順序解剖花,強調(diào)力要小,手要輕

25、。 5、學生解剖自己帶來的花,用放大鏡觀察各部分的樣子。 6、指導學生觀察認識花各部分的名稱并猜測各自的作用。 7、小結:花的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作用(見板書)其中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二)認識花粉的傳播方式 1、用放大鏡觀察雄蕊,發(fā)現(xiàn)了什么?試著捻捻雄蕊上的花粉,在白紙上再抖抖,看留下了什么?2、講述: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當花粉落在雌蕊的柱頭上,花就有可能結出種子。 3、提問:雄蕊上的花粉是怎樣落到雌蕊的柱頭上呢?植物是靠哪些方法來傳粉的呢?請同學們閱讀書上的資料。 4、用視頻演示花粉的傳播方式。 5、小結:植物能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傳粉,常見的是借助昆蟲和風力。三、拓展延伸你種的

26、植物長的怎樣了?把你的觀察日記在班級和同學進行交流。觀察模型 解剖花用放大鏡觀察雄蕊 欣賞視頻交流觀察日記教學反思 第 周 班 級三年級科目科學教學時數(shù)1課時課 題2.4植物和我們教 學目 的和 要求 1、能通過自己的種植經(jīng)歷總結植物以上經(jīng)歷的幾個階段和生 命周期長短,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組成部分及其名稱。 2、能夠通過調(diào)查,知道植物對人類的貢獻。重 點難 點 在“種植物”經(jīng)歷的基礎上感受植物與人類的關系。 識別我們食用的是植物的那些部分教 學方 法討論法 講授法教 具 一些植物或圖片、課前收集植物對人類的貢獻相關資料實踐活動檢 查調(diào)查家中的物品,看看哪些來源于植物,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提供的。板

27、書設計2.4植物和我們 一株完整的開花植物是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部分組成。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nèi)容)學生活動設計一、認識植物各部分及其名稱。 1、講述:剛才在交流過程中我們知道了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都有可能被我們食用,它們含有不同的營養(yǎng),而這六個部分正是一株完整的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請看p25,這是一株番茄的植物圖,在它的生長過程中我們看到了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其實,其他植物一般也有這些部分。你能說出一些嗎? 2、請你在活動記錄上畫一株你熟悉的完整的植物圖,并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3、展示自己畫的植物圖,進行介紹。二、認識植物的局部。 1、講述:我們每天都要

28、吃很多植物,你能說說平常都吃哪些植物嗎? 2、根據(jù)學生發(fā)言,把植物的名稱寫在黑板上或貼出相應圖片。 3、以橘子為例,提問:橘子是大家愛吃的水果,我們是不是把整個橘子都吃下去呢?那吃橘子的哪一部分? 4、講述:其他植物是不是也是這樣呢?請各小組結合自己帶來的植物,討論我們吃的是它們的哪一部分?5、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小組匯報,讓學生了解有些植物我們只吃它的某一部分,有些植物我們要吃它的多個部分。結合學生回答,板書相應食用的部分:根、莖、葉、花、果實、種子三、認識植物對人類的多方面貢獻。1、談話:有人說:植物對人類的貢獻無論怎么夸張都不會過分,大家說說一天的生活中哪些方面都離開植物?2、小組

29、討論。(可以結合書上插圖或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圖片。)3、各小組交流、匯報。(根據(jù)學生匯報,進行簡單小結。如可以做食物、做藥材、做紡織材料)4、提問:聽了各小組的匯報,你感到了什么?假如沒有植物,我們的生活又會怎樣?5、講述:是呀,植物對人類的貢獻太大、太多了,無論怎么評價都不過分,我們需要植物、熱愛植物。四、課外調(diào)查 調(diào)查家中的物品,看看哪些來源于植物,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提供的。填寫活動記錄小組討論匯報交流討論交流課外調(diào)查教學反思 第 周 1 課時第二單元測試題一、填空題1、一株完整的開花植物一般都有( )、( )、( )、( )、( )、( )六個部分。2、( )是植物的繁殖器官。3、取一株有莖

30、、葉的植物,插入紅水中,過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莖里的導管都變紅了,說明莖有( )的功能。4、有( )、( )和水,種子才能萌發(fā)。二、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1、花開了,就會結出果實。 ( )2、種子需要水才能發(fā)芽,把種子完全浸泡在水里,發(fā)芽速度會更快。 ( )3、有些植物的種子是可口的食物,有些植物的種子不能吃。 ( )4、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養(yǎng)料的作用。 ( )5、花粉落在雌蕊的柱頭上,花就有可能會結出種子。 ( )三、連線題 我們吃的食物屬于植物的哪部分,請你用線連起來。 西紅柿 根 甘 薯 莖 馬鈴薯 種子 花 生 果實第一單元 土壤與生命 單元分析在我們生活周圍,隨處都可

31、以看到土壤,鄉(xiāng)村的田野里,城市的花圃里土壤為綠色植物提供著養(yǎng)料。許多小朋友在田地或花圃邊玩耍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土壤里有許多秘密土壤里面有蟲子、巖石等。他們也許會在菜園肥沃的土壤上栽花種樹,或者擠壓潮濕的黏土來塑成各種有趣的形狀。本單元就是在孩子們對土壤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通過簡單實驗,學習怎樣分析、了解土壤中有沙、黏土和腐殖質(zhì),探究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長狀況,并且能夠觀察到枯死的植物是怎樣在蟲子的幫助下分解并變成土壤的一部分的。 同時,從日益嚴峻的土地問題出發(fā),我們還必須加強對學生進行“土地意識和保護耕地”的教育。我國雖然國土遼闊,但人均國土資源卻很少。如今,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推進,城市規(guī)模越來越大

32、,鄉(xiāng)村也越來越城鎮(zhèn)化,土地資源也相應地減少。環(huán)境的惡化和水土流失的加劇,也使沙漠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因此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土地意識,進而培養(yǎng)其環(huán)境保護意識顯得特別重要。 本單元教學內(nèi)容是根據(jù)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中的內(nèi)容標準地球與宇宙的具體內(nèi)容標準地球的物質(zhì)之一“巖石、沙、土壤”來構建的,目的是以土壤為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去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本單元涉及到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的具體內(nèi)容有:一、科學探究:1、知道科學探究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2、知道在科學探究中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實證據(jù)為基礎,證據(jù)的收集可以有

33、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3、知道在科學探究中,要運用理性思維對收集到的證據(jù)進行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種種解釋。二、收集證據(jù)1、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jù)。2、尊重事實,對收集到的證據(jù)能做好原始記錄,并注意保留且不隨便涂改原始數(shù)據(jù):分析與解釋1、能對收集到的證據(jù)進行比較、分類。2、能在總結證據(jù)的基礎上,做出合理的解釋。三、科學知識:1、知道土壤是巖石風化后和動植物腐爛變成的微粒等組合的物質(zhì)。2、意識到人類生存與陸地物質(zhì)的密切關系及保護陸地物質(zhì)的重要性。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jù)。2、學習有毅力,愿意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3、愿意

34、合作與交流。4、感受并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本單元將引導學生認識土壤的主要成分,研究土壤、生物、人之間的關系,形成關于土壤的概念,促進學生探究技能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本單元從實用價值出發(fā),引導學生從了解土壤概況開始,去了解土壤的成分、月巴力以及如何保護土壤,呈逐漸深入的編排體系。 第一單元課時分配課題課時1、我們周圍的土壤12、了解土壤13、肥沃的土壤24、土壤的保護2單元檢測1總課時7 第 周 班 級三年級科目科學教學時數(shù)1課時課 題1.1我們周圍的土壤教 學目 的和 要求1、能到室外來自觀察土壤,能發(fā)現(xiàn)土壤中生活的各類“居民”,如螞蟻、蚯蚓等。2、意識到土壤和動

35、植物有著密切的關系。3、會觀察土壤,并能描述、記錄、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重 點難 點發(fā)現(xiàn)土壤里的生命測量出小草根的總長度教 學方 法 觀察、討論教 具 放大鏡 、小鏟子、 木棍實踐活動檢 查填寫P62活動記錄板書設計1.1我們周圍的土壤 外觀 顏色 聞 看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nèi)容)學生活動設計一、導入新課講述:在我們周圍哪里有土壤嗎?關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大家還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二、自主學習1、說說你對土壤的認識(1)你對土壤已經(jīng)知道了些什么?(2)小組內(nèi)交流、分組匯報。(3)在活動記錄卡上記錄你已經(jīng)知道的有關土壤的知識。2、觀察泥土里有什么(1)把課前準備的泥土袋子拿出來,仔細觀察泥

36、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經(jīng)知道的?你最驚奇的發(fā)現(xiàn)是什么?(2)觀察土樣、用放大鏡看、在手指間摩擦干燥的土樣、聞土樣。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觀察土樣,讓學生討論土樣的成分并作簡單的分類,可從以下幾方面討論: 外觀:土樣里的物質(zhì)看上去像什么? 顏色:土樣里有哪些顏色? 聞:土樣里各種物質(zhì)的氣味。 看:土樣里都有哪些物質(zhì)?還可以看看墊在下面的報紙有怎樣的變化。 (3)把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寫在活動記錄上。(科學教材第62頁)3、組織學生匯報交流觀察到的結果。 小組交流 觀察交流匯報教學反思 第 周 班 級三年級科目科學教學時數(shù)1課時課 題1.2了解土壤教 學目 的和 要求1、知道土壤是巖石微粒、空氣、水和腐殖質(zhì)

37、的混合物。2、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顆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類。3、能用實驗證明不同種類的土壤滲水性不同。4、能用多種方法研究沙土和粘土的不同。5、知道不同的土壤適合種植不同的農(nóng)作物。重 點難 點 了解土壤的成分 區(qū)分當?shù)赝寥赖姆N類教 學方 法 觀察法教 具放大鏡、燒杯實踐活動檢 查板書設計1.2了解土壤 沙土 土壤的種類 黏土壤土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nèi)容)學生活動設計一、導入新課1、講述:前面我們學習了周圍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2、學生回答。3、講述:今天我們就來探究土壤。二、學習新課1、觀察土壤(1)同桌兩人一組觀察帶來的土壤,并記錄觀察結果,盡可能多地把從土壤中看到的東西記下來

38、。觀察土壤的顏色,聽:搖動一下杯子,每一種土壤的聲音聽上去像什么?觸摸:土壤摸上去感覺像什么?哪一種的感覺最硬或最光滑?握一握:哪種可握成團,哪種不能?聞:每一種土壤聞上去像什么?(2)分組實驗:拿出準備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種土樣。2、自主研究(1)摸:感覺土壤顆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濕程度等??矗河^察土壤顆粒的大小,土壤的顏色深淺等。捻:感覺土壤顆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握和搓:通過水的作用,感覺土壤的黏性等。(2)把土塊放入水中,有什么變化,攪動后靜置一段時間,水里有什么?3、學生分小組回答,所研究的情況。4、小結:人們將土壤分為三種:沙粒含量特別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別多的是黏土,而沙

39、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5、探究透水性能: (1)討論:在滲水性實驗中,哪些條件要相同?哪些條件不相同?(2)分組實驗(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 把三種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 倒入相同的水。 觀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3)小組回答實驗結果。(4)小結: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說明壤土的土壤最好。6、探究不同的土壤適合不同的植物。1、分組討論、交流2、小結:紅薯、花生適合沙土,水稻適合黏土,蔬菜最適合壤土。 觀察土壤 分組實驗探究 討論 分組實驗 分組討論交流教學反思 第 周 班 級三年級科目科學教學時數(shù)1/2課時課 題1.3肥沃的土壤教 學目

40、 的和 要求1、知道什么是腐殖質(zhì),知道腐殖質(zhì)的多少影響土壤的肥力。2、知道一些小動物和微生物在成肥過程中的作用。3、知道一些小動物和微生物在成肥過程中的作用。4、會做腐殖質(zhì)形成的實驗。重 點難 點 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質(zhì)的形成過程以及對植物生長的影響。連續(xù)五個星期觀察腐殖質(zhì)的形成過程教 學方 法 觀察法教 具插圖實踐活動檢 查 課后觀察土壤板書設計1.3肥沃的土壤 表層土壤:腐殖質(zhì)和養(yǎng)分都很豐富 土壤 下層土:含有黏土成分 巖床:土壤深度增加,巖石就增多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nèi)容)學生活動設計一、導入新課1、猜一猜,落葉會變成什么?2、今天我們來研究這方面的問題。二、自主學習1、觀察有落葉的土地

41、(1)觀察土壤:仔細觀察落葉下面有什么?土壤是什么顏色的?你認為落葉在土壤里是怎么變化的?落葉最終變成了什么?(2)小結:落葉下的土壤是黑黑的,比較肥沃,這就是土壤的表層。(3)設問:動植物對土壤肥力是否產(chǎn)生影響?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影響?2、土壤的分層(1)觀察P8圖片,觀察土壤分成幾層?每層土壤有什么特點?(2)討論:土壤動物對土壤的影響?(3)小結: 表層土壤:腐殖質(zhì)和養(yǎng)分都很豐富土壤 下層土:含有黏土成分 巖床:土壤深度增加,巖石就增多3、土壤的肥力及腐殖質(zhì)(1)講述:表層土的養(yǎng)分來自腐爛的動植物的遺體,它們被稱為腐殖質(zhì)。腐殖質(zhì)是植物生長的必需肥料。腐殖質(zhì)越多,土壤越肥沃。(2)閱讀P9資料

42、,提問:土壤的肥力為什么會流失?怎樣增加土壤的肥力? 觀察 觀察 討論 閱讀教學反思 第 周 班 級三年級科目科學教學時數(shù)2/2課時課 題1.3肥沃的土壤教 學目 的和 要求1、知道什么是腐殖質(zhì),知道腐殖質(zhì)的多少影響土壤的肥力。2、知道一些小動物和微生物在成肥過程中的作用。3、知道一些小動物和微生物在成肥過程中的作用。4、會做腐殖質(zhì)形成的實驗。重 點難 點 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質(zhì)的形成過程以及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連續(xù)五個星期觀察腐殖質(zhì)的形成過程教 學方 法 實踐法教 具 自制肥料袋實踐活動檢 查學生自制肥料袋板書設計1.3肥沃的土壤 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

43、內(nèi)容)學生活動設計一、導入新課:檢查學生自制的肥料袋二、學習新課1、為蚯蚓安一個家,觀察蚯蚓(1)讓學生來描述他們看到過的蚯蚓 你在哪里看見過它們?它們看起來像什么?它們當時在干什么?(2)組織學生觀察蚯蚓,提醒學生要溫柔地對待蚯蚓,想學生簡單介紹蚯蚓的種類,以及蚯蚓生活環(huán)境的常識。(3)討論如何給蚯蚓安家:首先倒進土壤然后混入一些植物,最好放入蚯蚓。(4)觀察蚯蚓在土壤里的生活(5)閱讀有關土壤小動物的小資料2、了解其它動物會增加土壤肥力講述:除了蚯蚓之外,鼴鼠能夠挖洞松土,使土壤中有充分的空氣,這一切都促進了土壤肥力的增加,以利于動植物的生長。3、制作肥料袋(1)討論:落在森林里的樹葉發(fā)生

44、了什么變化?樹葉都到哪里去了?(2)讓學生推測哪些東西會變成肥料(3)指導學生制作肥料袋為了能證明落葉在土壤里變成了什么,我們將做一個小實驗,這個小實驗將要花費你們一段時間,希望你們能長期堅持下去。講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4、觀察肥料袋(1)每周觀察一次,記錄下肥料袋的變化。(2)比較有蚯蚓的和沒蚯蚓的兩個肥料袋有什么相似與不同?5、管理肥料袋(1)定期翻動肥料袋,并作好記錄,一定要有堅持性。(2)對比有蚯蚓的袋和沒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變化,作好記錄。三、課后作業(yè)繼續(xù)觀察自己的制作的肥料袋。并作好記錄。觀察蚯蚓 討論閱讀討論教學反思 第 周 班 級三年級科目科學教學時數(shù)1/2課時課 題1.4土壤的保護教 學目 的和 要求1、知道土壤為人類所做的貢獻。2、會做水土流失的對比實驗。3、知道人類的許多行為是破壞土壤的,如亂砍森林、亂丟廢舊電池、濫施化肥等。4、意識到保護土壤的重要性。重 點難 點 知道人類應該怎樣保護土壤 掌握好水土流失對比實驗中的條件教 學方 法 實驗探究教 具 植被、水壺實踐活動檢 查板書設計1.4土壤的保護土壤 養(yǎng)育 保護、千萬不能破壞 動植物 人類 提供生存環(huán)境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nèi)容)學生活動設計一、導入新課:1、談話:同學們,經(jīng)過這段時間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