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習作教學策略初探_第1頁
小學生習作教學策略初探_第2頁
小學生習作教學策略初探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學生習作教學策略初探龍永莉湖南省吉首市第二小學416000作文教學一直是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特別是在小學階段,低年級 是兒童終身發(fā)展打基礎的階段,盡管母語環(huán)境已經給了他們一定的潛移默化的教 育,口語發(fā)展己經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學生學習書面語言表達幾乎是從一張白 紙開始的,學習寫作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因小學生初學寫文 章,其作品只能算是“習作”,為了讓小學牛提高習作水平,語文教師應該如何 入手呢?木文想結合個人教學實踐,談談體會。一、激發(fā)興趣,快樂引導小學階段,正是孩子們對生活、對學習、對一切都特別好奇的時期,因 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感,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初步建立起

2、孩子的寫作 信心,使他們充滿自豪感和愉悅感。木人以三年級孩子的第一篇習作為例談談體會。老師布置的第一篇習作 是要求孩子把自己喜聞樂見的事情寫出來,把話寫清楚,讓別人能讀明白。上課 伊始,我就給孩子們講了一個故事,孩子們聽得十分投入。講完故事,我就問:“你們聽了這個故事都知道了什么呀?你覺得這個故事好聽在什么地方??? ”小 朋友就說啦,什么這個故事很有趣,我知道了這個那個的。于是我把人物的對話、 動作、心理省略掉,乂讀了一遍,問:“故事沒有變,如果我這樣給你們講,你 們還會覺得有趣嗎?為什么? ”他們說,很多內容都不知道了,哪里還會有趣。 于是我趁熱打鐵:“那你們從中明白了什么呢?楓一定要把事情

3、說清楚、講明白?!薄爸v不明白的話別人就不要聽了。”我乂問'那你們知道老師為什么選這個故事 來講??? ”“因為有趣?!薄笆前。≌驗橄胱屇銈冃σ恍Σ耪f的,所以一定要突 出有趣的地方??!” “請大家讀一讀例文里寫的故事,想想作者為什么寫這個故 事?!焙⒆拥耐ㄟ^之前的談話,清楚地知道作者寫作的意圖是喜歡這個好阿 姨,要夸夸她,所以閱讀時也自然而然地在找這位好阿姨的“好”。讀完例文, 我便放開地問學生:這個故事寫得好,好在哪里?學生們都找到了語言、動作、 表情等細節(jié)描寫。僅此還不夠,孩子往往是不容易找到自己的方向的,所以老師還要扮演 一下學生的方向盤,引導學生想一想: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

4、想讓你夸一 夸的人,或是感動的事?在自己的身邊有沒有有趣的事情發(fā)生,有沒有人讓你覺 得委屈或是生氣的事呀?有沒有做過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呀?趕緊和同桌說一 說。這時,學生的話匣子就打開了。交流之后,問一問,為什么和大家說這件事, 明確習作方向,然后追問打算寫清楚什么,來幫學生理清重點。這樣一來,學生 寫起作文來就會有先吐為快的感覺了。二、以閱讀為基礎,快樂悟情閱讀是孩子進行寫作知識儲備的必經階段,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yōu)秀的范文,它們貼近生活,富有吋代感,充滿了童真童 趣。這些文章不僅結構清晰,而且語言優(yōu)美、含義雋永,它們時刻在潛移默化地 教育著孩子。所以我建議學生們多

5、到學校圖書室去借書閱讀。學生們所借閱的書 多種多樣,有的文章如雨點兒、借生日、雪孩子、小熊住山洞都是不 可多得的范文,它們讓學生感到世界充滿了奉獻與關愛,體驗到了人與人之間那 種寶貴的理解、支持、尊重和互助。在雨點兒中,小雨點說他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點說“要 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紅了,草更綠了,沒有 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帶領學生仔細品讀,不難發(fā)現(xiàn)它蘊含 的濃濃的情,這情,會引發(fā)他們創(chuàng)作的欲望,激發(fā)他們對生活、對他人的熱愛。小熊住山洞中描寫小熊一家為了改善居住環(huán)境,想砍點樹造房子。 “春天,小熊走進森林,見樹上長滿了綠葉;夏天,他見樹上開

6、滿了花;秋天, 他見樹上結滿了果子;冬天,他見樹上有許多鳥兒。每次他都不舍得砍。小熊一 家沒有造房子,始終住在山洞里。森林里的動物們很感激小熊一家,給他們送來 一束束美麗的鮮花。”從文中那詩一般的語言中,孩子們不難體會到小熊一家愛護大自然、盡 力保護大自然的健康向上的思想,從而更加喜愛小熊,爭做一個新吋代的“小熊”, 保護環(huán)境,保護我們的地球。三、以實踐為源泉,快樂融情“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不論是學生還是偉大的作家, 他們的創(chuàng)作素材都來源于生活,豐富多彩的生活是他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的資源寶庫。教師在組織學生寫作前,應多帶他們親自去觀察、去體驗,通過眼、鼻、 手、口等器官的

7、感知豐富他們對寫作對象的認知,這是由感性的認識跨越到理性 認識的一個飛躍。比如習作我們的學校,雖然學生們對自己的學校很熟悉, 但是他們不一定對學校有很深的喜愛之情,這種感情需要啟迪與觸發(fā)。這種啟迪 與觸發(fā)是一個支點。“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整個地球?!蹦呐率敲?摸茁壯成 長的小樹,聞一聞那花壇中怒放的花朵,說一說在籃球架下曾經歷了幾次挑戰(zhàn)和 驚險,在操場跑一哋、追一追,在校門口望一望、眺一眺學生就會想起那么 多深情往事,而這一切,都發(fā)生在他可愛的學校,他寫起來就有情、含情,能融 情入筆,像這類寫實的文章也不會顯得空洞、乏味。這就是“觸景生情”的效果 吧。同吋,學生習作要重視修改??梢圆扇∽栽u、互評,或二者相結合的方 式。再好的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