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氣象學PPT課件_第1頁
氣候氣象學PPT課件_第2頁
氣候氣象學PPT課件_第3頁
氣候氣象學PPT課件_第4頁
氣候氣象學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氣壓隨高度的變化(一)靜力學方程:dP = -g dZ1、條件: 大氣是靜止的,無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運動。并且垂直方向上受力為零。2、公式的意義: 負號:P隨Z升高而減小 因g在垂直方向變化小,故P在垂直方向上減小的快慢程度主要決定于密度第1頁/共124頁(二)單位高度氣壓差(Gz):1、定義: 每改變一個單位高度時氣壓的改變量。2、單位: mb/100m, hPa/100m3、表達式:意義:Gz愈大,氣壓隨高度降得愈快。gZZgZPGz第2頁/共124頁(三)單位氣壓高度差(h):1、定義: 氣壓每改變1個單位時所對應的高度變化值。2、單位: m/mb, m/hPa3、表達式:)2731

2、 (800011tPPgRdTgGzh意義:h與1/P成正比; 低層大h小,P降得快; 高層小h大, P降得慢.第3頁/共124頁二、氣壓隨時間的變化 大氣具有流動性和連續(xù)性, 因此氣壓變化的實質(zhì)就是空氣柱內(nèi)大氣質(zhì)量的增多或減少.第4頁/共124頁(一)影響氣壓變化的因素:1、熱力因素:空氣受熱膨脹, 減小, P降低空氣受冷收縮, 增大, P增高第5頁/共124頁2、動力因素:(1)水平氣流的輻合與輻散:輻 合輻 散第6頁/共124頁(2)不同密度氣團的運動:地面地面第7頁/共124頁(3)空氣的垂直運動:第8頁/共124頁(二)氣壓的周期性變化:1、日變化:以雙峰型最普遍h12186莫斯科5

3、550N 7月平均hPa雅加達611S 9月平均第9頁/共124頁2、年變化:月7104hPa東沙島 2042N北京 3954N 陸地上Pmax在冬季, Pmin在夏季; 海洋、高原上氣壓分布與陸地相反第10頁/共124頁第二節(jié) 氣壓場一氣壓場的表示方法二氣壓場的基本形式三氣壓場的空間結(jié)構(gòu)第11頁/共124頁一、氣壓場的表示方法一、氣壓場的表示方法主要表示同一高度(位勢高度)上氣壓水平分布狀況。(一)等高面圖:第12頁/共124頁 位勢高度: 單位質(zhì)量(1千克)物體從海平面(位勢高度定為0)抬升到Z高度時克服重力作的功。 1位勢米9.8J/kg 位勢米與幾何高度的換算:HgZ/9.8H H:位

4、勢米:位勢米g g:位勢米:位勢米Z Z:幾何高度:幾何高度第13頁/共124頁等高面圖的由來等壓面鉛直剖等壓面鉛直剖面面海平面等高線圖海平面等高線圖第14頁/共124頁(三)空間氣壓場的分布:第15頁/共124頁世界1月海平面平均氣壓圖第16頁/共124頁世界7月海平面平均氣壓圖第17頁/共124頁(二)等壓面圖:主要表示空間氣壓相等的點組成的面。高值區(qū)低值區(qū)高值區(qū)第18頁/共124頁等壓面的空間特點#由于下墊面性質(zhì)的不同,空間等壓面不是一個平面,而是一個曲面或傾斜的面#等壓面的起伏形勢同它附近水平面上的氣壓分布相對應: 上凸高壓 下凹低壓高壓第19頁/共124頁二、氣壓場的基本形式二、氣壓

5、場的基本形式低壓低壓槽高壓高壓脊1.低氣壓、低壓槽2.高氣壓、高壓脊第20頁/共124頁3.鞍形氣壓場低低低槽槽第21頁/共124頁氣壓的空間分布在氣壓場中呈現(xiàn)出的不同的氣壓形勢,如等,統(tǒng)稱為氣壓系統(tǒng)。第22頁/共124頁高空氣壓場切斷低壓阻塞高壓第23頁/共124頁M處的氣壓值可能為( )A.1012、1015 D.1015、1012.52. 該地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則N處的盛行風向不可能是( )A. 南風B. 西風C. 西南風D. 東北風第24頁/共124頁第25頁/共124頁(1)在氣壓場中,D是 氣壓中心,M是 氣壓中心,B處于 上。(2)此時,E處吹 風,F(xiàn)處吹 風(3)按風力強弱,E

6、較F處 ,依據(jù)是 。第26頁/共124頁三、氣壓場的空間結(jié)構(gòu)三、氣壓場的空間結(jié)構(gòu)回顧:什么是氣壓高度差?)2731 (800011tPPgRdTgGzh第27頁/共124頁(一)深厚的對稱系統(tǒng):溫度場中的高、低中心氣壓場中的高、低中心第28頁/共124頁1.暖高壓高壓等壓面凸起程度隨高度增大,即第29頁/共124頁2.冷低壓低壓等壓面凹陷程度隨高度增大,即第30頁/共124頁(二)淺薄的對稱系統(tǒng):溫度場中的高、低中心氣壓場中的低、高中心第31頁/共124頁3.暖低壓低壓等壓面凹陷程度隨高度升高逐漸減小,最后趨于消失如溫壓場結(jié)構(gòu)不變,隨高度繼續(xù)增加暖低壓就會變成暖高壓系統(tǒng)第32頁/共124頁4.

7、冷高壓高壓等壓面凸起程度隨高度減小,最后趨于消失如溫壓場結(jié)構(gòu)不變,隨高度繼續(xù)增加,冷高壓會變成冷低壓系統(tǒng)第33頁/共124頁(三)溫壓場不對稱系統(tǒng): 溫度場的冷暖中心與氣壓場中的高低壓中心不重合,氣壓中心軸線是傾斜的第34頁/共124頁1. 高壓區(qū)高壓中心軸線隨高度升高不斷向暖區(qū)傾斜冷冷第35頁/共124頁2.低壓區(qū)低壓中心軸線隨高度升高不斷向冷區(qū)傾斜第36頁/共124頁復習題1. 冬季與夏季的氣壓有什么不同?2.請問右圖說明什么?3.影響空氣運動的因素有哪些? 用圖解釋暖高壓、冷高壓隨高度的變化時,系統(tǒng)是如何變化的? 在北半球高壓區(qū)或低壓區(qū)的中心軸線向什么方向傾斜?第37頁/共124頁第三節(jié)

8、 大氣的水平運動一促使空氣運動的力二自由大氣中的空氣運動三摩擦層中的空氣運動第38頁/共124頁(一)水平氣壓梯度力一、促使空氣運動的力P P 壓差n n 等壓面間距- -P/P/n氣壓梯度的方向1、水平氣壓梯度 P/P/n n (hPa/hPa/赤道度)赤道度)特點:P一定時,等壓面疏,水平氣壓梯度?。坏葔好婷?,水平氣壓梯度大。第39頁/共124頁2、水平氣壓梯度力定義:當水平氣壓梯度存在時作用在單位質(zhì)量空氣上的力。公式:nPG1方向:垂直等壓線,從高壓指向低壓公式意義: G與P/n成正比,等壓線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P/n一定時,G與成反比, 大,G小第40頁/共124頁(二)水平地轉(zhuǎn)偏向

9、力AA1、現(xiàn)象圓盤靜止不動圓盤逆時針旋轉(zhuǎn)第41頁/共124頁2、定義: 作用在轉(zhuǎn)動地球上的運動空氣上的慣性力。 它促使運動的空氣偏離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的主要原因。 第42頁/共124頁 任一緯度上的地轉(zhuǎn)偏向力為:A = 2V = 2VsinA = 2Vsinsin第43頁/共124頁3、水平地轉(zhuǎn)偏向力的特點 水平地轉(zhuǎn)偏向力是解釋在轉(zhuǎn)動地球上產(chǎn)生偏向而假想的力, 只有物體在相對地面作運動時才產(chǎn)生, 物體靜止時, 無偏向力; 水平地轉(zhuǎn)偏向力的方向與空氣運動方向始終垂直, 只改變空氣運動的方向, 不改變運動的速度; 判斷水平地轉(zhuǎn)偏向力的方法: 在北半球: 背風而立, 空氣將偏向初始運動的右方; 南半

10、球反之; V相同時, A(A=2V(A=2Vsinsin) )第44頁/共124頁A北半球: 逆時針旋轉(zhuǎn),空氣將偏向初始運動的右方第45頁/共124頁(三)慣性離心力聯(lián)想:當你坐公交車時,車轉(zhuǎn)彎時你曾有什么感覺?1 1、定義:、定義: 在作曲線運動的物體,時刻受到一個離開曲率半徑向外的作用力。這個力是物體保持作曲線運動而產(chǎn)生的,即慣性離心力2 2、方向:、方向: 與物體運動的方向垂直,并指向曲率半徑的外側(cè)。第46頁/共124頁3 3、單位質(zhì)量物體慣性離心力的大?。骸挝毁|(zhì)量物體慣性離心力的大?。篊 =2r = V2/rV:空氣運動的線速度r:空氣運動的曲率半徑 :空氣運動的角速度4 4、特點:

11、、特點: 慣性離心力也是假想力,慣性離心力也是假想力,只能改變空氣的運動方向,只能改變空氣的運動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不改變速度的大小 C C值很小,只有在氣旋值很小,只有在氣旋中才很大中才很大arcV第47頁/共124頁(四)摩擦力1 1、定義:、定義: 空氣運動時,因受地面摩擦和氣層間相互摩擦作用,而減緩空氣運動速度,此阻力稱為摩擦力。2 2、公式:、公式:R=-KVR: R: 摩擦力摩擦力K: K: 摩擦系數(shù)摩擦系數(shù)V: V: 空氣運動速度空氣運動速度: : 表表R R與與V V方向相反方向相反第48頁/共124頁(五)影響空氣水平運動的力實力不能使空氣由靜止變?yōu)檫\動,但可影響運動方向和

12、速度 在赤道上: A=0,忽視A的作用;空氣作直線運動:r0,忽視C的作用; 在自由大氣中:K0,忽視R的作用。假想力原動力,可改變空氣運動狀態(tài)第49頁/共124頁(一)地轉(zhuǎn)風二、自由大氣中的空氣水平運動1、定義: 在自由大氣中,因氣壓場是平直的,空氣僅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和水平地轉(zhuǎn)偏向力的作用,當二力相等時的空氣運動稱之為地轉(zhuǎn)風第50頁/共124頁水平氣壓梯度力空氣運動方向水平地轉(zhuǎn)偏向力101010051000995990hPa2、形成:北半球自由大氣中的空氣運動第51頁/共124頁3、白貝羅風壓定律: 在北半球,風是順著等壓線吹的。背風而立,低壓在左手邊,高壓在右手邊;南半球相反。第52頁/共

13、124頁白貝羅風壓定律白貝羅風壓定律北半球南半球第53頁/共124頁4、地轉(zhuǎn)風風速的大?。旱?4頁/共124頁5、公式的意義:第55頁/共124頁(二)梯度風1、定義: 在自由大氣中,空氣質(zhì)點作曲 線運動時,受到G、A、C三個力的共同作用,當三個力達到平衡時的空氣運動。第56頁/共124頁2、梯度風的風向與風速: 低壓區(qū): 在北半球:風向:繞低壓中心逆時針旋轉(zhuǎn)第57頁/共124頁 高壓區(qū): 在北半球:風向:繞高壓中心順時針旋轉(zhuǎn)第58頁/共124頁3、梯度風的特性: V受G、r的影響 當G、在同一氣壓場中時,存在著如下的關系: Vac Vg Vc 自由大氣中,空氣近似梯度風。但A、G、C的平衡只

14、是暫時的。第59頁/共124頁前提:設Gn一定,即緯度一致低壓中 CGACGAGA地轉(zhuǎn)風中 高壓中 A = GA GA GVac Vg Vc第60頁/共124頁(三)自由大氣中風隨高度的變化第61頁/共124頁1、熱成風 定義: 由于水平溫度分布不均所形成的地轉(zhuǎn)風在鉛直方向上的速度矢量差。 公式:12VVVr第62頁/共124頁 特點: VT與溫度、氣壓有關,溫度越高,壓差越大,熱成風越大; 熱成風風壓定律:在北半球背熱成風而立,高溫在右,低溫在左,熱成風與等溫線平行;只要溫度場不變,熱成風的大小、方向也不變第63頁/共124頁2、風隨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 等溫線與等壓線平行P2P1T2T1暖高壓暖

15、高壓冷低壓冷低壓VgVTZ1Z2Z3VTVTVgV2VgVTV3V2VTV2V1VT冷低壓與暖高壓冷低壓與暖高壓第64頁/共124頁冷高壓與暖低壓冷高壓與暖低壓P2P1T2T1暖低壓暖低壓冷高壓冷高壓VgVTV2V1VTZ1Z2Z3VTVTVgZ4Z5VT第65頁/共124頁 等溫線與等壓線垂直冷暖高低VgVTV1V2V3冷平流:冷平流:低層風低層風從冷區(qū)吹向暖區(qū)。從冷區(qū)吹向暖區(qū)。在北半球,在北半球,風風向隨高度逐漸向隨高度逐漸左轉(zhuǎn)左轉(zhuǎn),且越到,且越到高層,風向與高層,風向與熱成風風向越熱成風風向越接近。接近。第66頁/共124頁暖平流:暖平流:低層風低層風從暖區(qū)吹向冷區(qū)。從暖區(qū)吹向冷區(qū)。在北

16、半球,在北半球,風風向隨高度逐漸向隨高度逐漸右轉(zhuǎn)右轉(zhuǎn),且越到,且越到高層,風向與高層,風向與熱成風風向越熱成風風向越接近。接近。冷暖低高VgVTV1V2V3第67頁/共124頁風隨高度變化的總結(jié):風隨高度變化的總結(jié): 在自由大氣中,隨著高度的增高,在自由大氣中,隨著高度的增高,不論風向如何變化,不論風向如何變化,高層風總是越來高層風總是越來越趨向于熱成風越趨向于熱成風; 北半球北半球?qū)α鲗又校瑴囟确植即笾聦α鲗又?,溫度分布大致南暖北冷,故南暖北冷,故對流層上層總是以西風對流層上層總是以西風為主為主,并在緯度,并在緯度30 形成西風急流。形成西風急流。第68頁/共124頁三、摩擦層中的空氣水平運

17、動1、摩擦對風的作用2、特征:風壓定律: 在北半球背風而立,高壓在右后方,低壓在左前方,風斜穿等壓線。 南半球相反。第69頁/共124頁氣壓系統(tǒng)中的摩擦風(氣旋)第70頁/共124頁地轉(zhuǎn)風梯度風旋衡風偏差風熱成風地面平衡風第71頁/共124頁復 習 題1.什么是白貝羅風壓定律?2.在同一氣壓場中,Vc、Vg、Vac是什么關系?請解釋。3.北半球暖高冷低區(qū)風隨高度變化的規(guī)律?4.隨著緯度增高水平地轉(zhuǎn)偏向力有什么變化?5.赤道上空的空氣會發(fā)生偏向嗎?為什么?第72頁/共124頁6、請根據(jù)要求畫圖: 在北半球,畫出氣壓場、受力、風向、熱成風、風隨高度變化的平面圖第73頁/共124頁4-4 4-4 大

18、氣環(huán)流大氣環(huán)流第74頁/共124頁 一、大氣環(huán)流的概一、大氣環(huán)流的概述述(一)大氣環(huán)流:(一)大氣環(huán)流: 具有行星尺度、規(guī)模比較大的空氣運動。具有行星尺度、規(guī)模比較大的空氣運動。 即有平均狀況也有瞬時狀況,并代表全球大即有平均狀況也有瞬時狀況,并代表全球大 氣的基本運動狀況氣的基本運動狀況第75頁/共124頁名名 稱稱 水平尺度水平尺度 活動時間活動時間 例例 子子大環(huán)流大環(huán)流 2000km2000km 一周一周 東風波、西風帶東風波、西風帶中間環(huán)流中間環(huán)流 2000-200 2000-200 2 - 32 - 3天天 季風、氣旋、反氣旋季風、氣旋、反氣旋中環(huán)流中環(huán)流 200-2 km200-

19、2 km 1 1 天天 地方性風地方性風 (山谷風、海陸風)(山谷風、海陸風)小環(huán)流小環(huán)流 2km2km 12 12小時小時第76頁/共124頁二、影響大氣環(huán)流的因素二、影響大氣環(huán)流的因素 1、太陽輻射、太陽輻射2、地球自轉(zhuǎn)產(chǎn)生的地轉(zhuǎn)偏向力、地球自轉(zhuǎn)產(chǎn)生的地轉(zhuǎn)偏向力3、海陸分布、海陸分布4、地形、地形最基本的因子最基本的因子第77頁/共124頁(一一)太陽輻射太陽輻射 1、地表是均勻的、地表是均勻的 2、忽略地球自轉(zhuǎn)所產(chǎn)生的地轉(zhuǎn)偏向、忽略地球自轉(zhuǎn)所產(chǎn)生的地轉(zhuǎn)偏向力力 對大氣運動的影響對大氣運動的影響單一單一(熱力熱力)的環(huán)流圈的環(huán)流圈消除海陸及地形的影響消除海陸及地形的影響第78頁/共124頁

20、赤道赤道南極南極北極北極赤道赤道單一環(huán)流圈單一環(huán)流圈第79頁/共124頁單一環(huán)單一環(huán) 流圈流圈北極北極南極南極赤道赤道赤道赤道第80頁/共124頁地表是均勻的地表是均勻的 消除海陸分布及地形的影消除海陸分布及地形的影響響三圈環(huán)流及氣壓帶風帶三圈環(huán)流及氣壓帶風帶第81頁/共124頁赤道赤道南極南極北極北極赤道赤道3030606060603030西南西南東北東北偏西風偏西風西南西南西南西南偏東風偏東風西北西北東南東南偏西風偏西風西北西北西北西北偏東風偏東風赤道低氣壓帶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熱帶高壓帶東北信風帶東北信風帶低緯環(huán)流圈低緯環(huán)流圈極地高壓帶極地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副極地低壓帶中緯環(huán)流圈中

21、緯環(huán)流圈西風帶西風帶東風帶東風帶高緯環(huán)流圈高緯環(huán)流圈副熱帶高壓帶副熱帶高壓帶東南信風帶東南信風帶西風帶西風帶副極地低壓帶副極地低壓帶東風帶東風帶極地高壓帶極地高壓帶低緯環(huán)流圈低緯環(huán)流圈中緯環(huán)流圈中緯環(huán)流圈高緯度環(huán)流高緯度環(huán)流第82頁/共124頁第83頁/共124頁氣壓帶的成因及屬性氣壓帶的成因及屬性赤道低壓帶赤道低壓帶熱力熱力 熱熱低壓低壓上升上升濕濕熱熱副熱帶高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動力動力 暖暖高壓高壓下沉下沉干干熱熱副極地低壓帶副極地低壓帶 動力動力 冷冷低壓低壓上升上升濕濕冷冷極地高壓帶極地高壓帶熱力熱力 冷冷高壓高壓下沉下沉干干冷冷第84頁/共124頁赤道低壓帶赤道低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熱帶

22、高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副極地低壓帶副極地低壓帶副極地低壓帶極地高壓帶極地高壓帶極地高壓帶極地高壓帶緯緯 度度909060 30030 60500 10001500 2000年降水量(年降水量(mm)NS低壓控制降水多低壓控制降水多高壓控制降水少高壓控制降水少全球降水量隨緯度的分布曲線全球降水量隨緯度的分布曲線第85頁/共124頁第86頁/共124頁赤道赤道南極南極北極北極赤道赤道行行星星風風系系的的季季節(jié)節(jié)性性移移動動節(jié)氣:春分節(jié)氣:春分節(jié)氣:夏至節(jié)氣:夏至節(jié)氣:秋分節(jié)氣:秋分節(jié)氣:冬至節(jié)氣:冬至節(jié)氣:春分節(jié)氣:春分第87頁/共124頁7月份海平面氣壓分布圖月份海平面氣壓分

23、布圖第88頁/共124頁1月海平面氣壓分布圖月海平面氣壓分布圖第89頁/共124頁小結(jié)小結(jié)假假設設地表是均勻的地表是均勻的無地偏力作用無地偏力作用條件條件1 1:太陽輻射不均:太陽輻射不均水平氣壓梯度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單一環(huán)流圈單一環(huán)流圈條件條件2 2:地球自轉(zhuǎn):地球自轉(zhuǎn)地轉(zhuǎn)偏向力的作用地轉(zhuǎn)偏向力的作用三圈環(huán)流和三圈環(huán)流和風帶氣壓帶風帶氣壓帶條件條件3 3:地球公轉(zhuǎn):地球公轉(zhuǎn)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氣壓帶風帶的移動氣壓帶風帶的移動第90頁/共124頁問問: :為什么在為什么在20202525 處沙漠的面積廣大處沙漠的面積廣大 魯卜哈利沙漠魯卜哈利沙漠內(nèi)夫得沙漠內(nèi)夫得沙漠塔爾沙漠塔爾沙漠納

24、米布沙漠納米布沙漠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西部大沙漠部大沙漠阿塔卡阿塔卡馬沙漠馬沙漠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第91頁/共124頁問題問題2 2:南極上空怎么會有人類釋放的破壞臭氧的物質(zhì)?:南極上空怎么會有人類釋放的破壞臭氧的物質(zhì)?第92頁/共124頁 2 2、行星風系、行星風系 由于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產(chǎn)生了近地面上相由于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產(chǎn)生了近地面上相應的氣壓帶和風帶,即三風四帶。應的氣壓帶和風帶,即三風四帶。赤道低壓帶:赤道低壓帶:5 5NN5 5S S 成因:空氣受熱上升而致知。因成因:空氣受熱上升而致知。因A A小,氣流基本不發(fā)生偏轉(zhuǎn)。小,氣流基本不發(fā)生偏轉(zhuǎn)。 特點:因?qū)α鲝娏遥贫?,降水多,多對?/p>

25、雨。特點:因?qū)α鲝娏?,云多,降水多,多對流雨。?3頁/共124頁 副熱帶高壓帶:副熱帶高壓帶:3030N(S)N(S) 成因:赤道上空流動的空氣在此堆積而致成因:赤道上空流動的空氣在此堆積而致 特點:氣流下沉,多晴天,空氣干燥,沙漠多。特點:氣流下沉,多晴天,空氣干燥,沙漠多。副極地低壓帶:副極地低壓帶:6060N(S) 成因:中緯來的西風與極地流來的偏東風成因:中緯來的西風與極地流來的偏東風 相遇,形成鋒面而致。相遇,形成鋒面而致。 特點:氣旋多。特點:氣旋多。第94頁/共124頁極地高壓帶:極地高壓帶:9090 N(S)N(S) 成因:空氣冷卻下沉而致。成因:空氣冷卻下沉而致。 特點:氣

26、溫低,空氣層結(jié)穩(wěn)定特點:氣溫低,空氣層結(jié)穩(wěn)定信風帶信風帶:0 :0 30 30 N(S)N(S) 成因:從副熱帶高壓帶吹向赤道低壓帶成因:從副熱帶高壓帶吹向赤道低壓帶 的風,受到地球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的風,受到地球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 響,北半球偏成東北風,南半球響,北半球偏成東北風,南半球 則偏成東南風。則偏成東南風。 特點:風向、風速基本是穩(wěn)定的特點:風向、風速基本是穩(wěn)定的第95頁/共124頁西風帶:西風帶:3030N(S) N(S) 6060N(S)N(S) 成因:從副熱帶高壓帶吹向極地的氣流在地轉(zhuǎn)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形成西南風,成因:從副熱帶高壓帶吹向極地的氣流在地轉(zhuǎn)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形成

27、西南風,南半球而形成西北風。南半球而形成西北風。 特點:暖濕氣流北上或南下,多鋒面和氣旋。特點:暖濕氣流北上或南下,多鋒面和氣旋。 極地東風帶:極地東風帶:6060N(S) N(S) 9090N(S)N(S) 成因:空氣從極地高壓帶吹向副極地低壓帶,受地轉(zhuǎn)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偏成東北成因:空氣從極地高壓帶吹向副極地低壓帶,受地轉(zhuǎn)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偏成東北風,南北半球則偏成東南風。風,南北半球則偏成東南風。 特點:空氣溫度極低特點:空氣溫度極低第96頁/共124頁總之:總之: 三風四帶和三圈環(huán)流是一致的,冬夏南北移動擴大影響范圍,同時出現(xiàn)許多過渡三風四帶和三圈環(huán)流是一致的,冬夏南北移動擴大影響

28、范圍,同時出現(xiàn)許多過渡帶,因此同一地區(qū)、不同季節(jié)有不同的風向和天氣特征。帶,因此同一地區(qū)、不同季節(jié)有不同的風向和天氣特征。 大氣環(huán)流以三風四帶(緯向環(huán)流)為主,同時也存在著經(jīng)向環(huán)流,但比緯向環(huán)流大氣環(huán)流以三風四帶(緯向環(huán)流)為主,同時也存在著經(jīng)向環(huán)流,但比緯向環(huán)流弱,這是大氣環(huán)流的基本規(guī)律。弱,這是大氣環(huán)流的基本規(guī)律。第97頁/共124頁(三)海陸分布與大氣環(huán)(三)海陸分布與大氣環(huán)流流 由于海陸本身的物理性質(zhì)的不同,使得同一緯度由于海陸本身的物理性質(zhì)的不同,使得同一緯度 的海陸間存在著熱力差異,的海陸間存在著熱力差異,冬季陸地是冷源,海洋是熱源;夏季相反。進而在海陸之間形成壓力差,導致空冬季陸

29、地是冷源,海洋是熱源;夏季相反。進而在海陸之間形成壓力差,導致空氣在海陸間出現(xiàn)季節(jié)性的流動氣在海陸間出現(xiàn)季節(jié)性的流動 季風。季風。 第98頁/共124頁1 1、海陸差異產(chǎn)生的地面環(huán)流及氣壓分布、海陸差異產(chǎn)生的地面環(huán)流及氣壓分布陸陸 地地海海 洋洋夏夏季季熱熱低氣壓低氣壓 冷冷高氣壓高氣壓高氣壓高氣壓低氣壓低氣壓夏季風夏季風第99頁/共124頁夏季夏季東南季風東南季風西南季風西南季風第100頁/共124頁地面環(huán)流地面環(huán)流 冬冬季季陸陸 地地冷冷熱熱低氣壓低氣壓高氣壓高氣壓低氣壓低氣壓高氣壓高氣壓冬季風冬季風海海 洋洋第101頁/共124頁冬季冬季西北季風西北季風第102頁/共124頁 第103頁

30、/共124頁等溫線等溫線2 2、高空環(huán)流、高空環(huán)流波狀環(huán)流(槽脊)波狀環(huán)流(槽脊)大西洋大西洋歐亞大陸歐亞大陸太平洋太平洋冬季冬季三槽三脊三槽三脊 熱熱冷源冷源熱熱溫度脊溫度脊氣壓脊氣壓脊溫度槽溫度槽氣壓氣壓 槽槽大陸西岸大陸西岸大陸東岸大陸東岸等壓線等壓線東亞大槽東亞大槽 第104頁/共124頁夏季夏季四槽四脊四槽四脊歐亞大陸歐亞大陸等溫線等溫線熱源熱源大陸西岸大陸西岸大陸東岸大陸東岸大西洋大西洋冷冷太平洋太平洋冷冷等壓線等壓線溫度脊溫度脊氣壓脊氣壓脊溫度槽溫度槽氣壓氣壓 槽槽第105頁/共124頁(四)地形對大氣環(huán)流的影(四)地形對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響1 1、動力作用:、動力作用: 抬升作用:

31、抬升作用:空氣堆積空氣堆積高壓脊高壓脊空氣輻散空氣輻散 低壓槽低壓槽迎風坡迎風坡背風坡背風坡氣流氣流第106頁/共124頁繞行作用繞行作用氣流氣流暖平流暖平流冷平流冷平流冷平流冷平流暖平流暖平流高空形成高壓脊高空形成高壓脊高空形成低壓槽高空形成低壓槽高大地形高大地形第107頁/共124頁2 2、熱力作、熱力作用用冬季冬季高大地形高大地形 冷源冷源熱熱熱熱高氣壓高氣壓低氣壓低氣壓低氣壓低氣壓自由大氣自由大氣自由大氣自由大氣第108頁/共124頁夏季夏季高大地形高大地形熱源熱源冷冷冷冷低氣壓低氣壓高氣壓高氣壓高氣壓高氣壓自由大氣自由大氣自由大氣自由大氣第109頁/共124頁三、實際大氣環(huán)流的基本特

32、三、實際大氣環(huán)流的基本特征征 由于受海陸和地形的影響,破壞了理想由于受海陸和地形的影響,破壞了理想的三風四帶的大氣環(huán)流。的三風四帶的大氣環(huán)流。(一)地面環(huán)流狀況:(一)地面環(huán)流狀況: 特點:特點:1 1、北半球因海陸相間分布,緯向、北半球因海陸相間分布,緯向 分布的氣壓帶被分成幾個閉合分布的氣壓帶被分成幾個閉合 的高低壓系統(tǒng),并隨季節(jié)而變的高低壓系統(tǒng),并隨季節(jié)而變 動。動。第110頁/共124頁冬季冬季蒙古高壓蒙古高壓阿留申低壓阿留申低壓北美高壓北美高壓冰島低壓冰島低壓第111頁/共124頁夏季夏季印度低壓印度低壓北美低壓北美低壓夏威夷高壓夏威夷高壓亞速爾高壓亞速爾高壓第112頁/共124頁大

33、氣活動中心大氣活動中心 冬夏在海陸出現(xiàn)的閉合的高低壓中心冬夏在海陸出現(xiàn)的閉合的高低壓中心 永久性的:常年存在的(海上四個)永久性的:常年存在的(海上四個) 太平洋太平洋:阿留申低壓、夏威夷高壓阿留申低壓、夏威夷高壓 大西洋大西洋:冰島低壓、亞速爾高壓冰島低壓、亞速爾高壓 半永久性的:隨季節(jié)出現(xiàn)的(陸地上的四個)半永久性的:隨季節(jié)出現(xiàn)的(陸地上的四個) 亞洲亞洲:蒙古高壓、印度低壓蒙古高壓、印度低壓 美洲美洲:北美高壓、北美低壓北美高壓、北美低壓第113頁/共124頁2 2、南半球、南半球4040S S附近,無論冬夏,等壓線基附近,無論冬夏,等壓線基 本上呈緯向分布:本上呈緯向分布: 冬季高壓帶

34、環(huán)繞全球冬季高壓帶環(huán)繞全球 夏季陸地是低壓、海洋是高壓夏季陸地是低壓、海洋是高壓第114頁/共124頁冬季冬季環(huán)環(huán) 繞繞 全全 球球 的的 高高 壓壓 帶帶4040 S S全年帶狀分布的等壓線全年帶狀分布的等壓線第115頁/共124頁夏季夏季40 S陸地低壓陸地低壓海洋高壓海洋高壓緯緯 向向 的的 氣氣 壓壓 帶帶第116頁/共124頁四、鋒區(qū)和急流四、鋒區(qū)和急流(一)鋒區(qū):(一)鋒區(qū): 1 1、定義:在高空等壓面圖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水平溫度梯度很大的環(huán)繞半球的帶狀區(qū)、定義:在高空等壓面圖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水平溫度梯度很大的環(huán)繞半球的帶狀區(qū)域,屬于大氣的熱力現(xiàn)象。域,屬于大氣的熱力現(xiàn)象。 2 2、分布:、分布: 極鋒鋒區(qū)(北支、溫帶鋒區(qū))極鋒鋒區(qū)(北支、溫帶鋒區(qū)) 副熱帶鋒區(qū)(南支鋒區(qū))副熱帶鋒區(qū)(南支鋒區(qū))第117頁/共124頁(二)急(二)急流流 1 1、定義:是指高空風速大于、定義:是指高空風速大于30m/s30m/s的狹窄的狹窄 強風帶,其位置和范強風帶,其位置和范圍基本與鋒圍基本與鋒 區(qū)相對應。區(qū)相對應。 2 2、分布:、分布: 溫帶(極鋒、北支)急流溫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