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知識目標復(fù)習送別類詩歌鑒賞題,牢記送別詩中常見主題和意象;明確送別詩常用的抒情手法,并能結(jié)合詩句分析此類詩歌抒發(fā)的具體的感情。能力目標 :體會贈別詩的鑒賞方法;總結(jié)贈別詩的常見藝術(shù)手法、答題模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祖國傳統(tǒng)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體會贈別詩的鑒賞方法,提高古詩鑒賞能力;總結(jié)贈別詩的常見藝術(shù)手法、答題模式【教學難點】能結(jié)合詩句分析此類詩歌抒發(fā)的具體的感情。一導(dǎo)課古代的交通不發(fā)達,人們“相見時難別亦難”,詩人們抒寫了大量的這類詩詞,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這些作品大多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長,令人擊節(jié)嘆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
2、際流”,詩人無盡的友情熔鑄在詩情畫意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詩人深摯的情誼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詩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詩人的質(zhì)樸與豪爽寄托在樸素無華的語言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人晶瑩透明的冰壺裝下了理解和信任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品味這千古之“傷” 二概念贈友送別詩,顧名思義是指主客之間由于分別而互相贈別酬答的詩作。較簡單,是高考詩詞鑒賞常涉及的題材。這類詩的一般寫法是:第一聯(lián)敘題意趣;第二聯(lián)合說人事,或敘別,或議論;第三聯(lián)合說景,或帶思慕之情,或說事;第四聯(lián)合說何時再會,或囑托,或
3、期望。于中二聯(lián)或倒亂并說亦可,但不可重復(fù),須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淵永為佳。重團聚、怨別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心理。千百年來,故國鄉(xiāng)土之思、骨肉親人之念、摯友離別之感牽動了很多人的心弦,"別離"自然成為我國古典詩歌中歌詠的重要內(nèi)容。而送別詩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內(nèi)容,那么,掌握鑒賞送別詩的方法,就非常必要。我們要從哪些角度去掌握呢?古代詩人送別的習俗折柳送別、飲酒餞別、唱歌送別三、贈友送別詩的特點表達戀戀不舍,依依惜別的感情或相思之情。送友人 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注:孤蓬:飛蓬,枯后
4、根易折,隨風飛轉(zhuǎn),詩里借喻遠行的朋友。班馬:離群之馬。)問題:(1)第三聯(lián)既有景又有情,其中的情景是怎樣融合在一起的。(2)詩中流露出詩人什么樣情感?解析:天空中一抹白云,隨風飄浮,象征著友人的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夕陽徐徐落下,似乎不忍與大地分離,隱喻詩人對朋友難舍之情。而在這紅日夕照的背景下送別,又特別另人感到難舍難分。全詩流露出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南 浦 別 白居易南浦凄凄別, 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賞析:全詩最傳神的動作是“看”字,分手后,離人登舟而去,他卻頻頻回首來看,別離時刻的千種相思,萬般離愁,都從這默默一看中表
5、露出來,更何況每一次回首都讓離人肝腸寸斷。想看不忍看,明知傷心又不得不看的矛盾心情,把雙方的離愁別緒和真摯情意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詩歌末句的“安心去吧,不要再回頭了”勸慰,讓我們不難想象詩人如何強抑自己的感情,而內(nèi)心的悲楚,恐怕已經(jīng)無以復(fù)加了。詩作內(nèi)容以叮嚀、稱頌、勸慰勉勵友人為主,兼抒別情。過渡:有一種感情“失去才知道珍貴”,這就是離別之情。如果說愛情是纏綿悱惻的悲歌,那么友情則是情牽意繞的古曲,而親情更是感天動地的樂章。離情中有情人晶瑩的淚水,有朋友的依依不舍,有母親鬢邊的白發(fā),更有赤子拳拳的情懷。也許相見就意味著離別,離別就意味著傷感,但有誰能否認這離別是美的,這傷感也是美的。濃烈的感情化
6、作語言的珠璣散落在歷史的盤中。離別是一種痛,痛得令人肝腸寸斷,我想問一句,難道離別只有漣漣的淚水和無盡的哀傷嗎?不。通過我們課上的學習和課下的閱讀積累,我們發(fā)現(xiàn):有相當多的詩人敢于跳出送別詩傷感的通套,他們的詩別開天地,或?qū)γ谰凹右再潛P或?qū)τ讶思囊宰8?,清新秀麗,為送別詩添上了明快積極的一筆!別 董 大(其一) 高 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注:高適寫此詩應(yīng)在得意的浪游時期,他的別董大之二說:“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年。丈夫貧賤應(yīng)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可見其當時還處于“無酒錢”的“貧賤”境遇之中。董大,可能是唐玄宗時代著名琴
7、客,是一位音樂圣手。)問題(1)前兩句景物特點是渲染離別的。(2)(2)說說后兩句詩中所蘊含情感。解析:蒼涼,悲壯。對友人的勸勉之情;對自己的希望和慰藉。賞析:唐人送別詩中,那些凄清纏綿、留戀低徊的作品固然感人,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以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涂上了豪放健美的色彩。別董大便是后一種風格的佳作。詩的前兩句寫眼前之景,純用白描手法,曛,曛黃,指夕陽西沉時景色。日暮黃昏,黃云千里且大雪紛紛,于北風狂吹之中,唯見高空斷雁,出沒寒云。此等景象,氣象雄渾,意境悲涼。使人頓生淪落之感,游子何之之意。似有壯士嘯響于耳側(cè)。眼見別意凄酸,似將拘于俗套,景物描寫仿佛在為
8、抒情蓄勢?是寫戀戀不舍的離情還是寫真摯的友誼?都不是,高適卻把臨別贈語說得體貼入微而又堅定不移:“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币驗槭侵?,說話才直率豪爽,不必含蓄委婉;又因其淪落,才化希望為慰藉,并在慰藉之又充滿信心和力量。詩歌語言質(zhì)樸無華,卻如一輪燦陽噴薄而出,情感熾熱,讓人蕩氣回腸。恰如詩家所謂“為壯士增色,為游子拭淚”。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襟。賞析: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大地護持、拱衛(wèi),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二句中“五津”指岷江的
9、五大渡口,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游之地。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又為迷蒙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頸聯(lián)奇峰突起鑄就千古名句:“只要四海之內(nèi)有知己心心相印,就算遠在天涯,相隔千山萬水,但情感交流也如同近鄰一般?!痹娋湟饩抽_闊,音調(diào)爽朗,一洗悲酸之態(tài)。尾聯(lián)以勸慰作結(jié)。歧路,岔路也,古人送別常在岔路口處分手,往往把臨別稱為臨歧。無為,不要的意思。不要在臨別之時哭鼻子,抹眼淚,像小兒女那樣情意綿綿。借送別言志。這類詩以送別為題,實際目的是借送別表達自己的志向或懷抱,多含身世之感。過渡:從古到今,離別往往是最讓人感慨萬端的一件事情。離別的感情,往往會激發(fā)人們更多的感觸,而這感觸又往往與身世際遇有關(guān)。這類詩往
10、往是詩人在艱難困厄之際寫就的,往往有不少見情見性的佳作。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注:王昌齡因不拘小節(jié)先后兩次被貶,一次被貶嶺南,歸來后任江寧丞,本詩寫作于此時,正值眾口交毀之際。幾年后被貶到更為遙遠的龍標。當時他的朋友辛漸從江寧到潤州(今鎮(zhèn)江)再到揚州,然后北上到洛陽(詩人的故鄉(xiāng))詩人和朋友在潤州的芙蓉樓分別。賞析:首句寫迷蒙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織成無邊無際的愁網(wǎng)。“入”字描摹出夜雨悄然而至的動態(tài)。夜雨增添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別離的氣氛。寒意彌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浸透在離人的心頭。(因離情滿懷而一夜未眠的情景自可想見。)清晨,天色已亮
11、辛漸將登舟北歸。使人遙望江北遠山,想到行人不久將隱沒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情油然而生,作者融情于景,將離情凝注在矗立于蒼茫平野之上的楚山之上,明寫山孤,實寫人孤?!坝駢亍毕笳鞲邼嵡灏椎钠焚|(zhì),王昌齡托辛漸給洛陽親友帶去的口信不是平安健康,而是傳達了自己冰清玉潔,堅持操守的信念。詩的后兩句含蓄蘊藉,余味無窮,歷來為人傳誦。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 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
12、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問題:三、四句壯闊明朗的畫面展示出詩人 ,以“小謝”自比流露出詩人 。七、八句表現(xiàn)了詩人 ?!俺榈稊嗨边@一細節(jié)顯示出詩人 的要求。解析豪邁開闊的胸襟,自信。對高潔理想境界和追求。擺脫精神苦悶。小結(jié):剛才同學們講傷別、喜別,都是離人一時心情的起伏。
13、而如果一首詩,既包含了心潮的起落,又展示出長久以來多舛命運的感情積淀,那么它所表達的離情別緒就必然更加震人心魄,這就是我們組講解的送別詩,它寄無限人生感慨于依依惜別之中。分析這樣的詩歌,不能不把特定人物放在特定歷史時期來看,像李白,他豪邁的語言歸結(jié)于他豪邁的性格,悲傷的格調(diào)則歸結(jié)于長期不平的際遇。以送別為名,實為寫景或抒發(fā)其他情感。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賞析: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
14、還不曾從詩中領(lǐng)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余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蓮葉無邊無際仿佛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坝橙铡迸c“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于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后實的效果,讀過之后,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詩題名為送別,但全詩卻無別意,在形象的描寫中流露出對景物的喜愛之情。綜合型的,既含離
15、別之情,又有身世命運之感,或兼勸慰警示之意。這類詩內(nèi)涵豐富,表意側(cè)重點也不明顯。如謝眺新亭渚別范零陵云把離別之情、勸慰之情和內(nèi)心的希冀巧妙融為一體:“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猶。廣平聽力籍,茂陵將見求。心事俱已矣,江上徒離憂?!睅煟憾嗌偃缩r活的生命歷程構(gòu)成了一部浩瀚的送別詩史。詩歌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卻是詩歌的全部。當離人的眼淚化成鉆石,當離別的悲歌化為永恒的樂章,讓我們期待重逢在燦爛的季節(jié)!小結(jié):這些詩從情感上看,或“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有著濃重的傷感情緒,意極為凄悲,催下淚下;或一洗悲酸之態(tài),吹響豪邁的號角,激情蕩漾,氣貫長虹,如“勿使燕然上,唯留漢將功”(陳子昂送魏大
16、從軍);或運用優(yōu)美的文字,勾畫綺麗的意境,創(chuàng)設(shè)輕松的氛圍,使人心曠神怡,如“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或慨嘆塵世之喧囂,追慕山林之空靈寂靜,贊嘆僧人之清靜脫俗,富有禪意之情等等,不一而足。我們將送別詩按主題劃分為五大類,并不是說要把所有送別詩歌的內(nèi)容生硬分離歸入其中,我們應(yīng)該知道,許多送別詩歌中的情感是復(fù)雜的,其內(nèi)容和情感的復(fù)雜與多元性為后世文學創(chuàng)造者提供了豐富的學習材料。要想真正了解和把握它,還需要欣賞者細細體會。一、情感特點情感1:茫然、悵然若失。 送杜十四之江南
17、; 孟浩然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情感2:寬慰 別董大 (情深意長的勉勵)千里黃云白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情感3:勸慰中帶難分難舍 送元二使安西(情深意長的勉勵)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情感4:表詩人志節(jié) &
18、#160; 芙蓉樓送辛漸 (坦陳心志的告白)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情感5:想象友人別后的悵惘、孤寂、落寞。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別后情境的想象、擔憂與對友人的思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情感6:朋友間的友誼。 贈汪倫 &
19、#160; 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小結(jié):古代送別詩一般表達對友人的留戀、關(guān)懷,或?qū)τ讶说膶捨?,對友人的思念,表達自己的志節(jié),依依不舍,分別后自己的孤寂、惆悵、落寞。四、贈友送別詩的常見方法和技巧常用表現(xiàn)手法在藝術(shù)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聯(lián)想塑造形象,或敘事抒情融為一體。融情于景:詩人觸而傷懷、借以言情的客觀物象,不外落日余暉、流水通波、江風引雨、平沙卷蓬、云橫秦嶺、路繞蜀山之屬,這些物象一經(jīng)帶著作者的離情別緒入詩,成為“人化的自然”,便構(gòu)成一種荒寒而悲涼、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如韋應(yīng)物的賦得
20、暮雨送李曹著力描寫渲染煙雨、暮色、重帆、遲鳥、海門、浦樹,交織在一起,形成離別時濃重的陰沉壓抑的氛圍,抒寫惜別哀傷之情。烘托:不直接寫人的離情心緒,而是通過寫眼中物有傷離之意來烘托,言下有“物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這樣寫更能深化主題而富于魅力。如戎昱的移家別湖上亭通過寫柳條藤蔓、黃鶯的傷離別表現(xiàn)人的情思心緒。杜牧的贈別二首(其二)“蠟炬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蹦菑匾沽饕绲臓T淚,都在為男女主人公離別而傷心,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詩人不忍分離的篤摯感情。以樂景襯哀情送別環(huán)境千差萬別,有凄風苦雨中的送別,也有良辰美景中的離別。寫凄風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別離之苦,寫良辰美景又何嘗不能反襯離人的懊惱。景色越
21、美,越顯出歡聚的可戀和離別的難堪,美好景色反倒成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如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歐陽修的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jié),秾艷清香相間發(fā)?!毕胂螅ㄌ摂M):送別詩常在作者觸景生情的基礎(chǔ)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別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這種孤寂環(huán)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則展示了自己對朋友的留戀和關(guān)切。如王昌齡的送魏二“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想象分別后友人月下船泊瀟湘,“愁聽清猿”,甚至在夢里也因旅夜孤獨而不得安寢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現(xiàn)離別的惆悵和對友人深切的關(guān)懷。此外還有王維的送韋評事“遙知漢使蕭關(guān)外,愁見孤城落日邊?!薄敖裣l肯遠相隨,唯有寂寥孤館月?!倍歼\
22、用這種手法。比喻:用比喻的手法來抒寫心情,是送別詩常見的藝術(shù)手段之一,如嚴維的丹陽送韋參軍“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庇谩八朴啤北扔麟x別的惆悵和友情的悠長。劉過的柳梢青·送盧梅坡用“云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xiàn)離別之苦,用“塵隨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來表現(xiàn)思念之切。還有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蓖蹙S的送沈子福之江東“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币策\用了比喻。我們在鑒賞送別詩時,除了掌握以上的知識和方法外,還應(yīng)了解作者、作品風格及創(chuàng)作背景等。做到知人論世,體察詩情。在對這類詩歌進行鑒賞時,可遵循這樣的答題模式:什么景什么特點渲染什么氣氛烘托什么情感。常見
23、意象:楊柳 它源于詩經(jīng)·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歡折柳送別,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折柳送別的習俗產(chǎn)生于漢代,產(chǎn)生原因大體有三點:一則,千絲萬縷的柳條隨風舞動與離人千絲萬縷、斬不斷、理還亂的離愁非常相似。二則,“柳”與“留”諧音,因此折柳送別有挽留、惜別、不舍之意。三則,柳枝有隨地而生的習性,折柳相贈還有祝愿友人在異地他鄉(xiāng)生活順利、欣欣向榮之意。日暮 送別詩中常出現(xiàn)“日暮”、“斜陽”、“暮雪”、“暮鐘”等表明傍晚時分的詞語。并非詩人喜歡傍晚時分送別,而是別離這種憂傷的情感與暮色朦朧中的
24、蒼茫感相協(xié)調(diào)。并且,傍晚時分會伴隨著飛鳥歸林、魚沉潭底,對于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征夫來說,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離情別緒。月 月也是送別詩歌中常見的意象,月光給人的感覺是朦朧、迷離、蒼涼的,這與深邃悠長、委婉憂傷的離情別緒是一致的;再則,月亮含有思鄉(xiāng)、思親的象征義,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懷。通過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別情更顯得動人深長。長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如北周文學家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薄伴L亭”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別詩詞中不斷出現(xiàn)。如柳永雨霖鈴中“寒蟬凄切,對長亭晚”等。南浦
25、 南浦多見于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它成為送別詩詞中的常見意象與屈原 “送美人兮南浦”這一名句有很大關(guān)系。江淹作別賦之后,南浦在送別詩中明顯多了起來;到唐宋送別詩詞中出現(xiàn)得則更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寫送別的詩詞中,也浸染了離情別恨,像長亭一樣成為唐代送別之處的代名詞。而“南浦子曲”和南浦詞牌多被用來寫惜別傷離之情或羈旅愁懷。酒 古人離別多設(shè)宴餞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楊載詩法家數(shù)),“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人分千里外,興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別宋之悌),故許多離別詩,都飄散著釅釅的酒香,酒里充盈著親情、友情、故園之情
26、、感時之情。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劉禹錫秋詞二首),古人在對秋景的注視中感覺到時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暫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對現(xiàn)實失望,對前途悲觀。遇秋而愁已成為古代文人的一種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對巫山巫峽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國勢衰落,不禁發(fā)出“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秋興八首)的感嘆,抒發(fā)了自己的憂國之情和孤獨抑郁之感。秋代表了蕭條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別詩中慣用的意象。其他有陽關(guān)、古道、夕陽、寒蟬等五、分類:從風格上來看,送別詩分為兩類:傷感型和豪邁型。古人出行原因大體可分為赴考、出使、遷
27、謫(宦游)、征戎、鄉(xiāng)旅、歸隱等。由于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別動輒多年,再會難期,因而古人更重離別,或折柳送別,或擺酒餞行,或?qū)懺娤嗨?,其間充滿了殷殷的叮囑和深深的情誼 。這類詩大多纏綿凄切,充滿感傷情調(diào)。如柳永的雨霖鈴、王勃的別薛華、宋之問的送別杜審言、柳宗元的重別夢得等。離別并非全都是傷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別的悲酸之態(tài),意境開闊而音調(diào)爽朗;陳子昂的送魏大從軍絲毫不落兒女情長、凄苦悲切的窠臼,從大處著眼,抒發(fā)了作者的慷慨壯志和奮發(fā)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氣逼人,氣壯山河。此外還有高適別董大,表現(xiàn)了對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參的送李副使磧西行軍,充滿豪情壯志,感情慷慨激昂。
28、五鑒賞方法1.從主題入手,體會詩中所抒之情(情感本質(zhì))。黃徹在蛩溪詩話中指出:“昔人論文字,以意為主?!绷⒁鈫栴}非常復(fù)雜,只能就比較常見的加以簡要分析。表現(xiàn)離別的愁思,這是最為常見的,如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2.要抓住詩中所描繪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領(lǐng)悟作者所抒何情。因為贈別詩詞是以抒情為主,而情景交融又是中華詩詞獨有的抒情方法,所以其次要抓住詩中所描繪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才能領(lǐng)悟到作者所抒何情。如劉長卿別嚴士元: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fù)晴。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日誤儒
29、生。可以這樣問曰:“詩人在這首詩中怎樣多層次地描繪江南水鄉(xiāng)的景物?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感情?”答題之前首先要看出前三聯(lián)全是寫景,其次要懂得每聯(lián)各寫何景。在此基礎(chǔ)上對每聯(lián)詩意作簡要概括即可。首聯(lián)總寫江南水鄉(xiāng)初春的特點春寒料峭,乍陰乍晴,變幻不定;頷聯(lián)具體描摹江南春景,3.領(lǐng)會詩詞中所蘊含的典故的含義,懂得詩人怎樣化用前人詩文送魏大從軍 陳子昂匈奴猶未滅,魏絳復(fù)從戎。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橫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以三個古代立功邊疆的英雄人物比喻魏大,寄以希望,同時也表現(xiàn)出詩人自己為國立功的宏愿。開篇以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和魏絳消除邊患這兩個典故起,
30、很自然地切合送魏大從戎,希望他能像霍去病和魏絳一樣殺敵建功,保衛(wèi)邊疆。而魏絳和魏大同姓,用這樣的典故更顯得有詩趣,古人寫詩填詞常用此法。接下以趙充國喻魏大,漢書稱其為“六郡良家子”,他抗擊匈奴,官至后將軍。這一典故用得很別致,不直接點出是用典,而是通過送別時的交談透出,別有一番風味。最后以燕然勒石的竇憲喻魏大,激勵友人勇立戰(zhàn)功,詩人在使用這四個歷史上的抗敵英雄的典故時,或用其言,或用其事,或直接點出其名,或只說出其出生地,各不相犯,富有變化,表現(xiàn)出純熟的技藝。4.抓住贈別詩中的細節(jié)描寫,是深入領(lǐng)會詩意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從詩歌創(chuàng)作的理論上來說,細節(jié)也叫“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尋味、
31、最能引起人們想象的片刻,它可以使讀者賞心悅目,得到一種美感的享受。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揮手自茲去”,可以算是一個較為典型的例子。無論是行人還是送別的人,大家都沉浸在深深的別情中,盡管心中的有“不盡長江滾滾來”般的別情,但為如刀似的別愁所割斷,心知“千萬遍陽關(guān)也則難留”,卻只能“欲說還休”,欲哭無淚,把千言萬語都融在這一“揮手”之中,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最佳境界,要不然的話,這一細節(jié)動作何以流傳至今,千年不衰?還有,柳永雨鈴霖中的“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則更為典型,詞人以非常細膩的描寫,刻畫出主人公離別時愁苦的容態(tài),凄惻的內(nèi)心,極其深刻地揭示出離別時的無窮悲痛。你看,男女主人公緊緊握住對
32、方的手,互相注視,淚眼汪汪,他們一句話也沒說,已經(jīng)到了哽咽不能語的地步。與李白的“揮手自茲去”比,有過之而無不及。(2007年·江蘇卷)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鷓鴣天·送人 辛棄疾 唱徹陽關(guān)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
33、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yīng)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蘊含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運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2)這首詞以“送人”為題, 下片寫出了哪兩層新意?詞見于四卷本稼軒詞甲集,是中年時的作品。那時他在仕途上已經(jīng)歷了不少挫折,因此詞雖為送人而作,但所表達的多是世路艱難之感。上闋之“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寫送別時翹首遙望之景,而且天邊的流水遠送無窮的樹色,和設(shè)想行人別后的行程有關(guān);雨中陰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聯(lián)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壓制有關(guān)。上闋寫送別,下闋抒情本應(yīng)該是以“
34、別恨”為主調(diào)的,但是筆鋒拗轉(zhuǎn),說今古恨事有幾千般,豈只離別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問語氣,比正面的判斷語氣更含激情。作詞送人而居然說離別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顯示出詞的思想感情將有進一步的開拓。寫出詞的最后兩句,包含了更多的傷心經(jīng)歷,展示了更廣闊、更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境界,情已淋漓,語仍含蓄。參考答案:翹首遠望,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路途艱險,祝福平安的關(guān)切之情;山高水長,前程迷茫的郁悶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不應(yīng)把離別(相聚)視為人世間唯一悲痛(歡樂)的事。人間的風波遠比路途風波險惡得多。5.諧音修辭手法在贈別詩詞中的運用。如韋應(yīng)物的賦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35、。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詩中的“絲”是“思”的諧音。詩人將“相送情”和“散絲”“互藏其宅”,可謂“妙合無垠”,且富有創(chuàng)新。李白以“唯見長江天際流”,“桃花潭水深千尺”寫別情,或取其長,或取其深,言情深意長者,白也為最,余者皆不足稱。而韋應(yīng)物則以細密的雨絲為比,且比中巧妙地蘊含諧音的手法可謂別開生面,獨辟蹊徑,雖不及李白,卻也給人以嶄新的形象,使詩句情景交融,意韻悠長,堪稱一絕。贈別詩詞中最為常見的諧音字有以“柳”諧“留”,以“秋”諧“愁”等,如王維渭城曲中的“客舍青青柳色新”,鄭谷淮上與友人別中的“揚子江頭楊柳春”,李商隱離亭賦得折楊柳中的“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
36、落暉”,如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中的“明日巴山道,秋山又幾重”,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中的“秋盡江南草木凋”等等。我們可以用楊巨源的和練秀才楊柳來出一道題來加深對諧音修辭法的認識: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唯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題曰:詩中折柳和春風各比喻什么?有何好處?詩中哪些地方用了諧音修辭手法?有何深意?解答之前只要理清諧音是諧何字,找到喻體和本體,即可迎刃而解:“詩中的折柳喻行人,春風喻送行人,生動而貼切,堪稱妙喻。詩中有兩個地方用了諧音的修辭手法,一是絲,作者以柳絲含蓄地表達出離別之思;二是柳,耐人尋味地寫出了無情折柳似有情,極其生動地表達了依依惜別之情?!?.考察抒情方式,體
37、味作者感情??疾炱涫闱榉绞?,有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兩種方式。直接抒情的,如唐詩人高適意境高遠的七絕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前兩句以粗獷筆調(diào)和白描手法,繪出一幅北國寒冬圖:日暮黃昏,大雪紛飛,于北風狂吹中,惟見遙空斷雁,寒云出沒。這兩句以敘景而見內(nèi)心之郁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風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聯(lián)系上下文,可知詩人友情之深摯,別意之凄酸。接著,作者以豪邁的氣勢,開朗的胸襟,敘寫離情,激勵友人,創(chuàng)造了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風格,以它的真誠情誼和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和渭城風雨涂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再如下面毛澤東主席的兩首詞作,均為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以喻顯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闊、別情深摯的七絕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后兩句看起來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又包含了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jié)。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jīng)揚帆遠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盡頭,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李白的向往,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體現(xiàn)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嗎?詩人心潮起伏,不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小型工程建筑合同(監(jiān)控)
- 2025租房合同原件丟失怎么辦
- 2025電競科技有限公司股權(quán)轉(zhuǎn)讓合同示例
- 趣味學習激發(fā)幼兒探索欲計劃
- 2025年紡織品交易合同模板
- 農(nóng)村橋梁建設(shè)合同標準文本
- 長形菜地規(guī)劃方案范本
- 急救培訓(xùn)中心急救知識普及工作計劃
- 義齒業(yè)務(wù)合同樣本
- 企業(yè)資產(chǎn)收購合同標準文本
- 《環(huán)境建設(shè)工程概算、預(yù)算編制辦法》
- 提升服務(wù)行業(yè)人員的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素養(yǎng)
- 按摩椅行業(yè)分析及市場前景展望報告
- 2024年上海外服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改善患者就醫(yī)體驗培訓(xùn)課件
- 養(yǎng)殖烏龜入門知識培訓(xùn)課件
- 關(guān)于設(shè)備性能評估報告
- 化妝品研發(fā)與美容技術(shù)學習資料
- 【二維動畫短片發(fā)展現(xiàn)狀、創(chuàng)作過程及發(fā)展前景14000字(論文)】
- 接觸網(wǎng)工高溫施工詳細防護措施培訓(xùn)
- 軟件工程大作業(yè)樣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