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水環(huán)境名詞詞典_第1頁
英漢水環(huán)境名詞詞典_第2頁
英漢水環(huán)境名詞詞典_第3頁
英漢水環(huán)境名詞詞典_第4頁
英漢水環(huán)境名詞詞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英漢水環(huán)境名詞       水環(huán)境(water environment)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50095-98 是指圍繞人群空間及可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fā)展的水體,其正常功能的各種自然因素和有關的社會因素的總體。 水環(huán)境背景值(水環(huán)境本底值)water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value 是指水環(huán)境要素在未受污染影響的情況下,其水環(huán)境要素的原始含量以及水環(huán)境質量分布的正常值。 水環(huán)境要素(水環(huán)境基質)(water environmental elements)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50095-98水環(huán)境要素由

2、構成水環(huán)境整體的各個獨立的、性質不同的而又服從整體演化規(guī)律的基本物質組成。 環(huán)境水力學(environmental hydraulics) 亦稱“污染水力學”或“水質動力學”。研究污染物質在水體中的稀釋、擴散、遷移、轉化規(guī)律的學科。是流體力學在近代應用方面的新的分支。應用流體力學的原理,以及水中污染物質的質量守恒,建立污染物質在水體中的遷移擴散方程,從而計算其在水體中濃度的時空分布,為水質預測、預報和管理服務。 環(huán)境水文學(environmental hydrology) 環(huán)境學與水文學相互滲透的一門邊緣學科。以水文循環(huán)的觀點,把水質與水量密切聯(lián)系起來,從事環(huán)境問題中的水文研究。主要研究內容有

3、:(1)各種水體水質污染的形成、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如面污染源降雨沖刷污水的形成及其定量估算;點或面污染源的廢污水進入水體后的運動演化規(guī)律及其與水體水文特性的關系。(2)由于環(huán)境改變所引起的水文水質效應。如城市化所引起的特殊暴雨的徑流規(guī)律和水質變化;水利工程對水文水質的影響;森林及農耕的水文水質效應等。 水質本底值(baekground value of water quallity) 亦稱“自然背景值”。指水體尚未受到明顯和直接污染的水質成分、含量和狀況。反映水體水質在自然界存在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原有的成分和特征,亦即原始狀態(tài),是水體污染的對照值。水體附近興建工程前進行水環(huán)境影響評價時,常需進行水

4、體水質本底值調查,以作為興建工程后水質受影響的對比標準。 水質污染(water pollution) 簡稱“水污染”。污染物進入水體所引起的水的質量惡化。因進入水體的污染物在一定時同空間范圍內超過水體自凈能力而致。常見的有:(1)病原微生物污染。如傷寒桿菌、痢疾桿菌、霍亂弧菌等引起傳染病的發(fā)生或流行;(2)有機構污染。由于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甚至轉為厭氧分解,水變黑發(fā)臭;(3)無機鹽污染。影響生活、工業(yè)或灌溉用水;(4)植物營養(yǎng)素(如鋅、磷、氮)污染。使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水質富營養(yǎng)化;(5)各種油污染。減少河流復氧,影響水約自凈作用;(6)毒物污染。主要有砷、氟、鉛、汞、硝酸鹽等;(7

5、)放射性物質污染;(8)度熱水污染。水質污染的水域不能正常使用,甚至會危及人類健康。 水體污染源(water body pollution sources) 形成水體水質污染的來源。按成因,分為自然污染源和人為污染源兩類。前者屬自然地理因素,如特殊的地質或其它自然條件使一些地區(qū)某種化學元素大量富集,或天然植物在腐爛中產生的某些毒物等;后者屬人為因素,由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所引起:按排入水體的形式,分為點污染源、面污染源兩種。 點污染源(point Pollution sources) 簡稱“點源”。水體污染源的一種。工業(yè)或生活污水以地點集中的形式排入水體。有固定地點排出和流動排出之分。前者排放

6、具有經(jīng)常性,如工業(yè)廢水的排放口、城鎮(zhèn)生活污水的排污口,其規(guī)律依工礦廢水、城鎮(zhèn)污水排放而改變,既有季節(jié)性又有隨機性,有的則集中污水處理廠經(jīng)處理后再排入水體。后者指污染物從分散的、流動的運設備排出,如輪船等。面污染源(area pollution sources) 亦稱“非點源”,簡稱“面源”。水體污染源的一種。在水體的集水面上,因降雨沖刷形成污染徑流匯入水體。如農業(yè)污染源,城市地面、礦出采礦的徑演沖刷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等。大都在降雨成徑流之時發(fā)生;農田灌溉回歸水在灌溉時期發(fā)生,具有間歇性。依降雨徑流產流、匯流規(guī)律及作為受污染的下墊面因素而變化。面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和危害很大,據(jù)美國估計,目前美國的

7、水體污染約50由面污染源造成,尚無法處理。         工業(yè)廢水(industrial wastewater) 工礦企業(yè)在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廢污水.是水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其成分和數(shù)量依生產性質和工藝過程而異。一般可分為工業(yè)冷卻水和工藝廢水兩種。前者與原料不直接接觸,只要回收熱量或稍加處理,就可以循環(huán)利用。后者與原料直接接觸,危害性較大,所含有的毒物、病原體和有機物等對水資源的利用有很不良的影響,有時甚至交失水資源的使用價值,對居民身體造成危害。 生活污水(domestic sewage)人類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污水。是水體的主要染污源

8、之一。主要是糞便和洗滌污水。城市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污水量為150400L,其量與生活水平有密切關系。生活污水中合有大量有機物,如纖維素、淀粉、糖類和脂肪蛋白質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蟲卵;無機鹽類的氯化物、硫酸鹽、磷酸鹽、碳酸氫鹽和鈉、鉀、鈣、鎂等??偟奶攸c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在厭氧細菌作用下,易生惡臭物質。 化學性污染(chemicoal pollution)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對水體的污染。使水中溶解氧減少,溶解鹽類增加,水的硬度變大,酸堿度發(fā)生變化及水中合有劇毒物質。造成水體自凈能力降低,腐蝕船舶、管道及水利建筑,破壞水產資源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甚至危及人類的身體健康等。 物理性污染(

9、pbysical pollution)漂浮物、渾濁物、有色廢水和熱廢水對水體的污染。包括水面漂浮油膜、泡沫及水中放射性物質等。會導致水中溶解氧減少,有機物分解速度加快,水中氧的消耗增大。造成浮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減少,水溫上升,有毒物毒性增加,破壞魚類生存條件,危害人類的健康。 生物性污染(biological Pollution) 污水微生物、細菌對水體的污染。主要污染源是生活污水,其中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基,非常適合微生物和細菌的滋長,大量的未經(jīng)處理的生活污水排放入水體中,會造成水源的污染,引起病原微生物的傳播。最常見的有病菌、寄生蟲卵、病毒等。生活污水是傷寒、霍亂、痢疾、蛔蟲、血吸蟲、呼吸道病毒和

10、肝炎病毒等的滋生地。一般在每升污水中,腸道傳染病菌可達數(shù)百萬個,病毒可達50一7000萬個,對人體危害極大,很容易引起疾病的蔓延相傳染,排放之前應作凈化處理。 水污染物(water pollutant) 排入水體中引起污染的物質。按性質大致可分為九類:(1)有機物質。如有毒的酚、醛,硝基化合物等;無毒的蛋白質、脂肪、木質素等,在微生物作用下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在厭氧條件下產生有毒物質,使水發(fā)臭變質。(2)無機鹽類和酸、堿。如硫酸鹽類、碳酸鹽類、硝酸鹽類和磷酸鹽類等。(3)懸浮固體。如采礦、建筑、農田水土流失及工廠和生活污水中匯入體的懸浮固體物。(4)漂浮固體和液體。如石油、油脂及其它漂浮質。

11、(5)重金屬。如汞、鉛、銅、鋅、鉻和鎬等。(6)有毒化學品。某些濃度很低但仍有毒性的有機及無機化合物,如有機氯和有機磷農藥等。(7)致病微生物。(8)放射性物質。(9)工業(yè)廢熱水。 易降解的水污柒物(non-conservative water pollutant;degradable water pollutant)可由生物分解或水解作用降低濃度的有機水污染物。包括有機酸、醛、溺、醇、醚和酚等有機氧化物,環(huán)氧化物,鹵化物,有機硫化物,有機氮,有機磷化物和高分子化合物等數(shù)千種含有一定毒性的有機污染物;腐殖質、纖維素、脂肪、淀粉、蛋白質、糖類等一般有機污染物。以各種化合物形式排入水體,在微生物的

12、生化作用或水解作用下,分解為結構簡單的水和二氧化碳,從而降低了濃度。如這類污染物經(jīng)過水體承納能力,會耗盡水中的氧,使水體成嫌氣狀態(tài),發(fā)生黑臭。懸浮固體污染物(pollutant of suspended solids) 不溶于水,并懸浮于水中的有機和無機固體污染物。例如石油,氯化鎂,鈉、鐵、鋁或硅的氧化物,鈣鹽,木質素,微生物的殘骸等。按其性質、粒徑,可分為浮上物、浮上膜、膠體和沉淀物四類。浮上物和浮上膜增加水體濁度,影響觀感性狀,妨礙水面復氧,減少陽光透射率。膠體會被泥沙吸附,或與潮汐帶入海水中的鹽類作用發(fā)生沉積。沉淀物是粒徑較大和凝聚的懸浮物。膠體和沉淀物產生的沉積,阻礙底層生物生長,減少

13、魚類餌料來源,若其中有一定數(shù)量的有機質,便消耗水中的氧,甚至會發(fā)生嫌氣發(fā)酵,使水生物遭受毒害。 漂浮液體污染物(plllutant of drift liquid)具有非對稱二親分子結構的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機液體化合物。說要有分子量較高的脂肪酸鹽、磺酸鹽等皂類物質,羧酸鹽,硬脂酸鈉,油酸鈉,烷基磺酸鹽,烷基芳香族磺酸鹽,胺鹽,化十六烷三甲基胺,羥基,酰胺基等;以及分子量較低的有機酸、醇、胺等。其一分子結構親水,另一分子結構親油、氣。當這種化合物在水中時,親水分子向下與水保持穩(wěn)定,親氣分子向上與大氣保持穩(wěn)定,“因而上升到水表層呈漂浮狀。 水體放射性污染物(radioactive pollutan

14、t in water )水體中含有原子核在衰變過程中能放出“、和射線的放射性物質。其放射性活度以每秒發(fā)生核衰變的數(shù)目來表示,單位是Bq(貝可勒爾)。主要來自鈾、釷、鐳等礦脈及尾礦的雨水淋溶和徑流沖刷,礦坑和洗礦廢水,核反應堆冷卻水和核燃料再生廢水,核試驗放射性沉降物等。它們通過直接輻照和食物鏈對人體產生危害;能導致脫發(fā),皮膚紅斑,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減少,白血病和癌癥等。         電導率(electric conductivity)電解質溶液在電場作用下的導電能力。單一電解質溶液的電導率與電解質的含量成正比。酸、堿和鹽類溶解

15、于水,或水被雜質污染后就。成了電解質溶液,其電導率的大小,反映了溶解物的多寡。根據(jù)電導率可推斷水體被污染的程度。 富營養(yǎng)化(eutrophication) 水體接納過量的富營養(yǎng)物質,使生態(tài)平衡失調,導致水體功能喪失的現(xiàn)象。食有氮、磷、鉀、碳、鈣、鎂、硫、氫、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成分的廢水,都含有過量的富營養(yǎng)物質,排入水體后,使水中的藻類迅速繁殖生長,產生綠色的浮垢或“紅潮”,阻礙水體的光合作用,影響觀感性狀;有些藻類代謝作用產物帶有毒性,使魚、貝難以生存,造成經(jīng)濟資源損失;甚至會耗盡水中的氧,成嫌氣狀態(tài),發(fā)出硫化氫等臭氣,以致最后使水體功能喪失。 水污染物拮抗作用(antagonistic

16、action of water pollutant)兩種或兩種以上同存于水中的污染物,按一定的濃度和比例聯(lián)合后,使其危害程度較單獨存在時減輕或消失的現(xiàn)象。例如,甲基汞是造成水俁病的主要因素,當水中同存硒時,這兩種物質化合后毒性顯著降低,不致對人類產生產重影響;鈣豐富的地區(qū)使鎘的影響減輕;鋁和硼多的地區(qū)氟的危害就減弱。利用水污染物拮抗體用可進行水污染控制和污水處理。 水污染物協(xié)同作用(synergistic action of water pollutants)兩種或兩種以上同存于水中的污染物,種污染物促使另一種污染物毒性加劇,危害程度較單獨存在時嚴重的現(xiàn)象。例如,濃度不大的鎘,單獨存在時對人體

17、的危害不嚴重,當與水中的銅聯(lián)合時,使鎘的毒性加劇,嚴重影響人體健康,甚至造成骨痛病。鋅與銅,鐵與鋅均會產生協(xié)同作用。此外,在pH值低的水中也會使三價格、硫酸鉻、鉻酸、重鉻酸鉀的毒性提高。在水污染按制中應特別注意水污染物的協(xié)同作用。生態(tài)平衡(ecological balance)穩(wěn)定的天然群落中各單元體組成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例如土壤、水分、空氣、植物和動物等各種自然因素相互作用于天然生物群落而互相制達到的平衡。生物群落雖處于種種自然因素相互作用影響之下,其組成卻得以安定和保持完整。若其中某一因素的效能發(fā)生變化,則此生物群落組成必然也相應發(fā)生變化,而且繼續(xù)不斷地發(fā)展,直到達成一種新的平衡為止。 食物

18、鏈(food chain) 亦稱“營養(yǎng)鏈”。生物群落中,各種動植物和微生物彼此之間通過攝食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lián)系。是物質和能量的流動和轉變。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變?yōu)槭澄铮@是最基本的食物源。也是食物鏈金字塔的最下一級;動物吃掉植物稱為植食鏈(二級);大的肉食性動物吃掉小的肉食性動物或吃掉植食性動物稱為肉食鏈(三級);小的有機體寄生在大的有機體中,而它自己也可能被更小的有機體所寄生稱為寄生鏈(四級);微生物在死亡的有機體上生活稱為腐生鏈(五級)。在正常情況下,它不能延長超過四級或五級營養(yǎng)數(shù)量級。能量在每一級中將以熱的形態(tài)被損失掉。食物鏈不同環(huán)節(jié)的生物,其數(shù)量趨向相對穩(wěn)定,以保持自然平衡。 水

19、質度量單位(unit of water quality measurement) 衡量水體中污染物質含量的度量。有濃度單位相輸送率單位兩種。前者用1L水中含有各種污染物質的質量來表示,單位為mg/L或ugL,有時也常用百萬分率(PPm)或十億分率(ppb)來伐替。后者是單位時間內流過某一斷面的污染物質量,在河上可用流量乘某污染物濃度而得出,單位是kgs。        污水排放量(discharge of wastewater) 排入水體的廢水或污水的流量。一般用每天排放多少噸(廢水或污水)來表示,并將1m3污水近似為1t計。污水排放量與污水中某成分的濃

20、度之乘積即為該成分污染物排放負荷,對水體的水質關系很大。進行水污染研究時,對各類排污口不僅應監(jiān)測水質濃度,而且應同時測定污水排放量。 水體自凈(self-Purification of water body) 進入水體中的污染物質,隨時間和空間的推移,由于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作用,污染物質濃度逐漸降低,使水體環(huán)境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復原狀的凈化過程。由于稀釋、擴散、混合、揮發(fā)和沉淀等,使污染物質濃度降低,屬物理凈化;由于氧化還原,酸、堿反應,分解、化合、吸附和凝聚而使污染物質濃度降低,屬化學凈化;由于生物活動(如通過細菌的作用),使復雜的化合物逐漸氧化、分解,而引起污染物質濃度降低,屬生物凈化。 水

21、體污染負荷(pollution load of water) 污染物質在地表水中污染程度的度量。單位為gs、kgd或td。對于工業(yè)點污染源可簡單地用濃度曲線表示,單位為mgL或ppm。對于面污染源常用流量和濃度的乘積作出負荷過程線表示。負荷過程線受地區(qū)的水文、氣象和地質等條件影響,具有隨機性。水體污染負荷通??捎肔=KCQ估算。式中,L為負荷(kgd);K為單位換算系數(shù);C濃度(mgL),Q為河水流量(m3/s)。 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溶解在生活污水或其它液體中的分子氧。常用符號DO表示。計量單位為mgL或ppm。水中溶解氧含量可作為判斷水體是否受到有機物污染的一個重要

22、指標。在靜水中,水面的氧靠擴散作用進入水層,因此,湖、塘的溶解氧含量與深度成反比;在動水中,紊流能促使氧迅速進入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與空氣中氧的分壓、水的溫度有密切關系。壓力增大,溶解氧增加。在自然情況下,空氣中的含氧量變動不大,故和水溫關系密切,水溫愈低,溶解氧含量愈高。溶解氧是魚類和好氧菌生存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質,低于4mgL時,魚類難以生存;當水源被有機物污染后,由于好氧菌的作用而使其氧化,從而消耗氧,水中溶解氧不斷減少,甚至接近于零,這種情況下厭氧菌就會大量繁殖,使有機物腐敗,水變黑發(fā)臭。 生物化學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簡稱“生化需氧量。常以符號BO

23、D表示。水中有機物質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氧化分解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單位為mgL。是間接表示水中有機物污染程度的一個指標。水中有機物愈多,水的BOD就愈高,從而溶解氧減少。水中有機物的生物氧化過程與水溫和時間有密切關系,BOD的測定皆規(guī)定溫度和時間條件。實際工作中以20培養(yǎng)5日后lL水樣中消耗溶解氧的mg數(shù)來表示,稱五日生化需氧量,縮寫為BOD5。 化學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亦稱“化學需氧量”,簡稱“耗氧量”。用化學氧化劑(如高錳酸鉀、重鉻酸鉀)氧化水中需氧污染物質時所消耗的氧氣量,常以符號COD表示。計量單位為mgL。是評定水質污染程度的重要綜合指標之一。

24、COD的數(shù)值越大,則水體污染越嚴重。一般潔凈飲用水的COD值為幾至十幾mgL。COD測定較易且快,但由于氧化劑的種類、濃度、氧化條件有所不同,導致可氧化物質的氧化效率也不相同,故同一水樣采用不同檢測方法時,所得COD值也有所差異。在送檢水樣時,應注意選定統(tǒng)一的測定方法,以利分析對比。 總有機碳(total organic carbon)水中有機物所含碳的總量。常以符號TOC表示。計量單位為mgL。有機碳在水中經(jīng)微生物作用,發(fā)生分解,消耗溶解氧,使水中氧的含量迅速下降。有機碳對水的污染作用遠比無機碳影響大,對溶解氧的變化常起著決定作用。測定水中TOC含量可以綜臺地判斷廢水中有機物污染程度。 總需

25、氧量(total oxygen demand)有機碳、有機氮和有機磷等污染物在水中全部被氧化所消耗的溶解氧總量。常以符號TOD表示。包括全部穩(wěn)定的和不穩(wěn)定的需氧污染物需氧量,其數(shù)值較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為高。目前用燃燒法測定。即把有機污染物放在鉑催化劑中于900燃燒,測出完全氧化時的耗氧量,其結果相當于理論需氧量的90100??蓮浹a化學耗氧量和生物化學需氧量等指針的不足。 氧虧(dissolved oxygen deficit)亦稱“缺氧量”。水體中飽和溶解氧和現(xiàn)存溶解氧的差。計量單位是mgL。耗氧愈多,氧虧愈大,同時由大氣補充水中的氧量也愈多。 河演復氧(river reoxygena

26、tion)只稱“河流再曝氣”。河流自凈作用的重要過程。是天然河流所具有的平衡耗氧的機理。有機污染物排入河流后,好氧細菌消耗溶解氧,使河流缺氧,這時,河流從水面吸收大氣中的氧而得到補充。河流天然復氧效率不高,當河流遭受污染;河中溶解氧缺乏時,可通過人工(如曝氣裝置)或水工建筑物(如閘壩滾水)來增加河流的復氧作用。 氧下垂曲線(dissolved oxygen sag curve) 在受污河段中,按溶解氧沿河程或隨時間變化所繪出的一條曲線。呈下凹或下垂狀,故名。從曲線可看出溶解氧先是逐漸減少,這是污染物排入后耗氧為主的階段,之后達最低點,然后溶解氧又逐“漸增大,這是復氧為主的階段,再經(jīng)過一段距離或

27、時間,河流又恢復到原來的含氧狀況。曲線中溶解氧的最低點稱為臨界點,該點的溶解氧若低于水質標準值,則該河段失去原有使用價值,亦即河段已遭受污染破壞。 同化能力(assimilatory capacity) 在一定的水域、水量條件下,基于維持水域一定的含氧水平,該水域對有機污染物的自凈能力或自凈量。河流的同化能力與河段的流量、流速、水溫、允許的最低溶解氧含量及污染物本身的特性有關。研究水體對污染物的同化能力是確定地區(qū)有機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基礎工作之一。         水質監(jiān)測(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監(jiān)視和測定

28、表征水體水質狀況和成分的工作。是水源保護基礎工作之一。多數(shù)是在水化學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水文測試技術發(fā)展起來的。包括物理監(jiān)測和生物監(jiān)測。主要內容有:站網(wǎng)規(guī)劃、布點取樣、項目監(jiān)測、樣品分析和數(shù)據(jù)整理等。水體水質受污染源和水體水文規(guī)律影響,是隨機變量,必須長期連續(xù)監(jiān)測,才能收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數(shù)據(jù)。水質監(jiān)測站網(wǎng)(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network) 在水系上設置一群水質監(jiān)測站所形成的水質監(jiān)測系統(tǒng)。以滿足監(jiān)視水環(huán)境質量及與水文測站相結合為其設置原則。要求系統(tǒng)的水質監(jiān)測站設在:(1)主要污染源和污染源較集中的河段;(2)重點保護河段,如風景游覽區(qū)、重點城市、水產資源較豐富的水

29、域和具有重大經(jīng)濟價值的河段(3)水文特性和自然地理環(huán)境顯著變化的河道,如水系干流的控制河段、較大支流匯入的河段、湖泊水庫的出入口;(4)國際河流出入國境河段;(5)其它有特殊要求的地區(qū)等。 水質監(jiān)測項目(water quality monitorint item) 需監(jiān)視和溯定的表征水體水質狀況的要素。按性質可分為:(1)物理類監(jiān)測項目:水溫、電導率、渾濁度、透明度、色度、沉積物和固體懸浮物等;(2)無機化學類監(jiān)測項目:金屬元素、放射性物質、礦化物、硫化物、硬度和氯化物等;(3)有機化學類監(jiān)測項目:溶解氧、生物化學需氧量、化學耗氧量、總有機碳、氰化物、石油類、苯酚、陽性洗滌劑和有機氯等;(4)

30、營養(yǎng)物類監(jiān)測項目:氨氮、亞硝輕鹽、硝酸鹽、有機氮、總磷、有機磷和磷酸鹽等;(5)生物和微生物類監(jiān)測項目:魚類、浮游生物、固著生物、底棲生物、藻類和細菌等。另外還包括水文氣象的某些要素。使用時要依照監(jiān)測目的和測試技術選擇。 水質監(jiān)測斷面(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ection)為監(jiān)視和測定水質狀況而在水體中設置的采樣斷面。布設時,要考慮水文、水力和河道特性,并顧及排污口位置、排污量和物質的擴散規(guī)律。水質監(jiān)測斷面上布置有采樣垂線和采樣測點。按作用,一殷分三類:(1)控制斷面。用以反映污染河段的水質狀況,布置在廢污水排放口下游,廢污水經(jīng)河水充分混合的河段。(2)對照斷面。用

31、以表示進入污染河段前的水質狀況,通常布設在排污河段的上游或河流進入城市的上游段。(3)消減斷面。了解污染水體經(jīng)水流稀釋自凈后消除的程度,設在控制斷面的下游或河流流出城市的下游段。 水質采樣器(water sampler)采集水質樣品的一種裝置。有人工采樣器和自動采樣器兩種。人工采樣器的材料必須對水樣的組成不產生影響,且易于洗滌,對先前的樣品不能有任何殘留。自動采樣器一種是適合于與流量成比例的庫斗式采樣器,另一種是適合于廢水水流頻繁采樣要求的管式采樣器,其探測設備由裝置在不同高度上的幾根管子操作,以便調整廢水水流的流量變化。 采樣點(sampling site) 根據(jù)不同污水來源而決定的采取水樣

32、的地點。供水系統(tǒng)有三種采樣點:(1)凈化處理前采取原生水水源;(2)凈化處理后采取供水水源;(3)在配水系統(tǒng)內采取出水口水源。工業(yè)污染源有兩種采樣點:(1)從最后排泄到河流中,從城市的集中系統(tǒng)中和污水管適中采取原狀污水水源;(2)對被限制的特殊工業(yè)污染源應沿排放口向源逆行采取附加水樣。污水處理場有兩種采樣點:(1)在未處理的廢水注入點采樣;(2)在處理后的出流點采樣。地面河流有兩種采樣點:(1)在交流匯入口、工業(yè)污染源的污水出口和污水處理場的出口等的上游和下游兩個地點采樣;(2)為滿足分析要求而專門采樣。 采樣(sampling) 亦稱“取樣”。采集水質樣品的方法。主要有三種方式:(1)一次取

33、樣。在特定時間從河流中單獨一次采取水樣。若流量和濃度都隨時間而變化,則不宜采用。(2)合成取樣。在一段時期內(例如24h)采取一系列水樣,并且相應地按一定比例適當測定流量。通常根據(jù)流量變化而采取。若對工業(yè)排放的廢水取樣,則應根據(jù)工藝運轉程序采取。(3)自動取樣。按采樣的要求,制作自動采樣器采取。 采樣頻率(Sampling frequency)在單位時間內(如一日、一月、一年)應該取樣的次數(shù)。測量水量和水質的數(shù)據(jù)都具有隨機性,為獲得隨機變量的統(tǒng)計特征值,必須進行頻繁的觀測,以保證樣本特征值能代表總體。它是按一定的設計要求進行推算,以確定應測量的次數(shù),將求得的所需取樣的次數(shù)大致均勻地分配在所要求

34、的整個監(jiān)測期間,就可確定出采樣頻率。    水質代表樣(water quality representative sample)能代表原水質取樣要求的水樣。為了減輕大量的野外及室內的工作量,經(jīng)過已有數(shù)據(jù)分析,確定一種取樣方法,按該方法取樣,就能得到水質代表樣。例如,水質在斷面上濃度分布不均勻,則通過多垂線、多點法的實測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找出斷面上某一點取樣濃度與斷面平均濃度的可靠關系后,即可用一點的水樣作為水質代表樣。 水質平均樣(water quality average sample) 水體的水質在時間上變化的平均狀況的水樣。各種水體的水質很少是穩(wěn)定不變的,通常流量和濃度都

35、隨時間而變化,所采取的水樣都是瞬時值。因此,需要在一致時期內對所采取的一系列水樣作平均。 水質混合樣(water quality mixture sample) 將同一水質監(jiān)測斷面,而不同垂線、不同取樣點的水樣,按一定的權重混合起來的合成體。從點源排出的污水或有高濃度的支流來水流入江河后,總是隨時間的推移而紊動擴散,呈現(xiàn)出濃度在斷面上及垂在線的不均勻分布。因此,從斷面上某一點采取的水樣,不能表示河流受污染的真實狀況。除了研究污染帶內的污水濃度擴散需要監(jiān)測斷面上各點濃度分布之外,一般的環(huán)保研究課題都只要了解斷面污染濃度的平均狀態(tài)。取水質混合樣就是通過水樣混合而得平均狀態(tài)的一種簡便方法。 水質調查

36、(water quality survey)非長期定點的水質監(jiān)測及調查工作。目的是在較短時期內,獲取水體污染現(xiàn)狀(包括興建大型水利工程所造成的影響)和危害程度的數(shù)據(jù),尋覓和測定造成水體污染的根源,認識影響水體污染(和凈化)的環(huán)境條件,揭示水體污染的發(fā)展趨勢。一般都為專門任務而進行。例如:(1)為查明某一河段、水系、湖泊、水庫的污染現(xiàn)狀,作出水質(觀狀)評價,為控制污染,保護水源提供科學依據(jù),或據(jù)此布設水質監(jiān)測站(網(wǎng));(2)為規(guī)劃設計新建工礦企業(yè)(特別是大型的),擬定水質觀狀與預斷(或稱水質影響評價)而進行的水質調查;(3)為科研目的而進行的現(xiàn)場調查與實驗,有時也稱為科研監(jiān)測;(4)為研究興建

37、水利工程對水體水質的影響所作的調查等。 水質評價(water quality assessment,water quality evaluation)在明確目標下,依給定的準則,對水質的特性和效果等質量屬性(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屬性)作出判斷,確定水體水質價值的工作。其準則隨評價目標而異:為保護環(huán)境的水污染評價,應以對人類生活和工作,特別是對人類健康的適宜程度和維護生態(tài)平衡為判斷準則;為水資源開發(fā)的水質評價,則以合理開發(fā)、綜合利用和保護管理水資源為判斷準則。按時間分,有現(xiàn)狀評價、回顧評價和影響評價;按水的性質,有物理指針評價、化學指針評價和生物指針評價;按評價方法,有單項評價和綜合評價。 水質

38、指標(water quality index)指明水質狀況的標準。有單項指和綜合指標之分。前者用表征水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的個別要素指明水質狀況,如金屬元素的含量、溶解氧;細菌總數(shù)等;后者用來指明水在多種因素作用下的水質狀況,如生物化學需氧量用以表征水中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機物污染狀況,總硬度用來指明水中含鈣、鎂等無機鹽類的程度。生物指數(shù)則用生物群落結構表示水質。水污柒綜合評價(water pollution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用多項水員指標判斷受污染后水體價值的工作。有取用同一性質的多項指標和不同性質的多項指標兩種方法。評價時,將多項指標代入仿真水員的數(shù)學模型計

39、算綜合評價指數(shù),由此判斷水體價值。其數(shù)學模型呈線性形式,各項指針相互迭加。 環(huán)境影響評價(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指對擬議行為作環(huán)境影響的分析與描述。包括環(huán)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兩方面。其目的在于警惕、減輕和消除某項決策對環(huán)境的影響。要對擬議行為的每個方案作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分析。除了要分析近期影響,還要作長遠影響分析;既要考慮一次影響,也要考慮兩次影響;要注意直接影響,同時也注意間接影響。 水質預測頸報(water quality prediction and forecast) 根據(jù)水體污染源的排污及污染物進入水體的物理運

40、動,化學反應和生化效應對未來水質的變化進行預估的工作。如預估未來某個實時(如幾小時,幾天后)的水質變化、稱預報;如系預估未來具有一定出觀概率的水質,稱預測。為了進行水質預測預報,必須根據(jù)專門要求,布設水質站點開野外(原體)觀進行驗證制定水質預報方案。例如,對于河流可以根據(jù)污染來量(河段的上游和旁側)的數(shù)據(jù),輸入經(jīng)過驗證的水質數(shù)學模型,以求得河段下一斷面的水質變化(輸出)。水質預測預報是水體水質科學管理與控制所必需的。 水質數(shù)學模型(mathematical model of water quality)反映水少污染特性的數(shù)學方程。將水體中水污染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等復雜現(xiàn)象與過程,以及各影響

41、因素的相互作用,用水質特性的變化規(guī)律。有簡單模型和復雜模型兩類。模型的復雜性與參數(shù)的個數(shù)成正比例,但模型的實用性不決定于參數(shù)的復雜 程度,而在于模型是否符合實際情況與能否解決實際問題。水質管理(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為控制水污染,保護水資源的利用價值,通過法律手段和科學技術方法對水體水質進行的管理工作。在法律手段方面,包括理的法令、規(guī)定,健全水源保護執(zhí)行機構,推行水質保護的技術經(jīng)濟政策,執(zhí)行水污染獎懲制度。在科學技術方面,包括:(1)制訂水質管理標準,使水污染控制管理有所遵循。(2)進行水質預測預報,及時掌握水污染實況,采取措施控制污水排放,或預測可能出現(xiàn)的水污染

42、狀況,事先進行規(guī)劃控制;(3)進行水系水質規(guī)劃,從全局觀點出發(fā),做到區(qū)域性的水污染控制規(guī)劃。 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standard of 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為控制和消除污染物對水體的污染,根據(jù)水環(huán)境長期和近期目標而提出的、在一定時期內要達到的水環(huán)境的指標。是水體水質管理的標準之一。一般按水域的用途分類分級制訂出相應的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除制訂全國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外,各地區(qū)還可參照實際水體的特點、水污染現(xiàn)狀、經(jīng)濟和治理水平,按水域主要用途,會同有關單位共同制訂地區(qū)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 水污染物排放標準(standard of water pollutants discha

43、rge)為實現(xiàn)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而實行的一種限制污染源排放的水質管理標準。目前主要有兩類:(1)濃度控制標準,以濃度單位(mgL)來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對有害污染物的排放濃度定出最高容許值。中國已頒布的工業(yè)“三廢”排放試行標準即屬此類。(2)總量控制標準,以排放總量(kgd)來控制污染源的排放。 水質總量控制(total amount control of water quality) 將排入一定水域的污染物總量控制在容許納污量之內的水質管理。按某水域的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根據(jù)水體污染特性,自凈規(guī)律,推求水體最大容許納污總量(kgd),并分配給水域沿岸各工礦排污口,以制訂控制各污染源的排放總量。與水質濃

44、度控制相比,可以保證水域附近工礦企業(yè)在很多情況下仍能控制住水體污染。 水質濃度控制(concentration control of water quality) 參照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統(tǒng)一規(guī)定排入水體的水污染物濃度的水質管理。凡在環(huán)境中能蓄積并對人體健康有長遠影響的污染物,如汞、錦、砷、鉻、鉛,其排放要求按車間排出濃度的上限為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的10倍。對影響較小或較易分解凈化的污染項目,則要求按工廠總排出口濃度的上限為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的10100涪。 水源保護區(qū)(protection area of water resources) 為有效地進行水源保護,按主要用途劃出的水質不受污染的水域范圍。劃

45、分水源保護區(qū),有利于明確水源保護目標、職責范圍,從而采取控制水污染的措施。一般分有:(1)自然保護區(qū);(2)生活飲用水源區(qū);(3)游覽、娛樂用水區(qū);(4)漁業(yè)用水區(qū);(5)工農業(yè)用水區(qū)。各類水源保護區(qū)均有相應的水質標準。 水體容許納污量(permissible quantity of pollutants) 亦稱“水體允許負荷量”或“水體納污容量”。在水源保護區(qū)主要用水目標的水質標準下,該水域容許接納的水污染物的總量(kgd)。和水體的水文、氣象等自然環(huán)境條件,污染現(xiàn)狀,水質標準,水體稀釋自凈能力,污染物的遷移轉化規(guī)律及排污口約分布與形式,污水流量等有關。 容許排污量(permissible

46、discharge of wastewater)在維持水域的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下,水域周圍容許排入水體污染物的數(shù)量。容許排污量和水體容許納污量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前者是對排污口而言,后者是對水域而言。 排污削減量(reduced wastewater discharge)為控制水體污染而應削減的排污量。當現(xiàn)實排污量大于容許排污量時,超過容許排污量的那部分即為排污削減量。應設法加以處理去除(如建污水處理廠等),才能保護水源達到既定構質量標準。 水質保護設計水量(design discharge for assured water quality) 為保護水體水質而選用的水量。 由于水量與水質密切相

47、關,在一定 水污染物總量條件下,水量少濃度水體水質濃度關系很大,必須從實際出發(fā),為保護水體水質而合理確定。一般水體出現(xiàn)嚴重污染大都在枯水時期,故用十年一遇連續(xù)七天平均枯水流量作為河流水質保護設計水量,或用十年一遇最枯月平均流量;對湖泊則為十年一遇低月平均水位的蓄水量。中國河川徑流量差異很大,沿海還受期汐影響,水質保護設計流量應從水文條件;水質保護目標,經(jīng)濟可能,水污染特性進行具體分析,綜臺平衡加以確定。 河底沉積物控制(control of bottom sediment) 控制河流底泥釋放污染物質的技術。常用的有:(1)覆蓋。一種是在沉積物上覆一層相對濃密水層(例如鹽水的濃密層),另一種是覆

48、蓋一層襯砌物質(例如聚乙烯薄層和粘土或粉煤灰等散粒物質)。(2)疏浚。轉移底泥。(3)氧化。引入新鮮淡水和湖水相混合來增加在底水中的溶解氧。ABR -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厭氧折流板反應器, 折流式厭氧反應器activated sludge 活性污泥ABR - anaerobic buffleled reactoraerobic sludge digestion 好氧(喜氣) 污泥消化作用 accelarated gravity separation 加速重力分離activated biofilter process,activated bio-filtrati

49、on process 活性生物濾池/床法,活性生物滴濾法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活性炭吸附backwashing filter 反洗濾池bacterial filter 細菌濾器; 濾菌器biodegradation 生物降解bio-enzyme 生物酶biofilm 生物膜biomass accumulation 微生物增殖BOD -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生化需氧量; 生物化學需氧量BOD Removal BOD去除率BOD Removal Efficiency BOD去除率CAAS - cyclic activated-sld

50、uge system 周期循環(huán)活性污泥法CCAS - counter current aeration system 反向流/逆流曝氣系統(tǒng)coagulation 凝固,凝聚COD - Chemical Oxygen Demand 化學需氧量denitrification 脫氮denitrifier(s) 反硝化菌EBPR,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增強性生物除磷flocculation 絮凝foam 泡沫GAC -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顆?;钚訧CEAS - intermittent cycle extended

51、 aeration system 周期循環(huán)延時曝氣活性污泥系統(tǒng)法/系統(tǒng)MBBR -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移動床生物反應器nitrification 硝化nitrifier(s), nitrifying bacteria, nitrobacterium 硝化細菌polyphosphate accumulationg bacteria (microorganisms) 聚磷菌scum 浮渣sludge acclimation 污泥馴化sludge bulking 污泥膨脹TDS - total dissolved solids 溶解固體總量thickener 濃縮

52、池TKN - total Kjeldahl nitrogen 凱氏氮總量TOC - total organic carbon 總有機碳TOD - total oxygen demand 總需氧量trickling filter 滴濾池; 散水濾床TSS - total suspended solids 懸浮固體總量rotating biochemical filter,biodisc, biological disc, biological disk, rotating biological contactor, rotating biological disc, rotating disk

53、filter 生物轉盤UASB -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process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常用名詞中英文對照本文出自: 水世界網(wǎng) 作者: oanwdcw 點擊率: 1617gps 常用名詞中英文對照1、給水工程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原水的取集和處理以及成品水輸配的工程。2、排水工程 sewerage ,wastewater engineering 收集、輸送、處理和處置廢水的工程。3、給水系統(tǒng) water supply system 給水的取水、輸水、水質處理和配水等設施以一定方式組合成的總體。4、排水系統(tǒng) sewerag

54、e system 排水的收集、輸送、水質處理和排放等設施以一定方式組合成的總體。5、給水水源 water source 給水工程所取用的原水水體。6、原水raw water 由水源地取來的原料水。7、地表水surface water 存在于地殼表面,暴露于大氣的水。8、地下水ground water 存在于地殼巖石裂縫或工壤空隙中的水。9、苦咸水(堿性水) brackish water ,alkaline water 堿度大于硬度的水,并含大量中性鹽,PH值大于7。10、淡水fresh water 含鹽量小于500mg/L的水。11、冷卻水cooling water 用以降低被冷卻對象溫度的水

55、。12、廢水 wastewater 居民活動過程中排出的水及徑流雨水的總稱。它包括生活污水、工業(yè)廢水和初雨徑流以及流入排水管渠的其它水。13、污水sewage ,wastewater 受一定污染的來自生活和生產的排出水。14、用水量 water consumption 用水對象實際使用的水量。15、污水量 wastewater flow ,sewage flow 排水對象排入污水系統(tǒng)的水量。16、用水定額 water flow norm 對不同的排水對象,在一定時期內制訂相對合理的單位排水量的數(shù)值。17、排水定額 wastewater flow norm 對不同的排水對象,在一定時期內制訂相對

56、合理的單位排水量的數(shù)值。18、水質 water quality 在給水排水工程中,水的物理、化學、生物學等方面的性質。19、渠道 channel ,conduit 天然、人工開鑿、整治或砌筑的輸水通道。20、泵站 pumping house 設置水泵機組、電氣設備和管道、閘閥等的房屋。21、泵站 pumping station 泵房及其配套設施的總稱。22、給水處理 water treatment 對不符合用不對象水質要求的水。進行水質改善的過程。23、污水處理 sewage treatment ,wastewater treatment 為使污水達到排水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對其進行

57、凈化的過程。24、廢水處理 wastewater disposal 對廢水的最終安排。一般將廢水排入地表水體、排放土地和再次使用等。25、格柵 bar screen 一種柵條形的隔污設備,用以攔截水中較大尺寸的漂浮物或其他雜物。26、曝氣 aeration 水與氣體接觸,進行溶氧或散除水中溶解性氣體和揮發(fā)性物質的過程。27、沉淀 sedimentation 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去除水中雜物的過程。28、澄清 clarification 通過與高濃度沉渣層的接觸而去除水中雜物的過程。29、過濾filtration 借助粒狀材料或多孔介質截除水中質物的過程。30、離子交換法 ion exchange

58、采用離子交換劑去除水中某些鹽類離子的過程。31、氯化 chlorination 在水中投氯或含氯氧化物方法消滅病原體的過程。32、余氯 residual chlorine 水中投氯,經(jīng)一定時間接觸后,在水中余留的游離性氯和結合性氯的總和。33、游離性余氯 free residual chlorine 水中以次氯酸和次氯酸鹽形態(tài)存在的余氯。34、結合性余氯 combinative residual chlorine 水中以二氯胺和一氯胺形態(tài)存在的余氯。35、污泥 sludge 在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以及排水管渠中沉積的固體與水的混合物或膠體物。36、污泥處理 sludge treatment 對污泥的最終安排。一般將污泥作農肥、制作建筑材料、填埋和投棄等。37、水頭損失 head loss 水流通過管渠、設備和構筑物等所引起的能量消耗。二、室外給水術語1> 給水工程中系統(tǒng)和水量方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