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聲甘州教案10頁_第1頁
八聲甘州教案10頁_第2頁
八聲甘州教案10頁_第3頁
八聲甘州教案10頁_第4頁
八聲甘州教案10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八聲甘州教案八聲甘州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宋詞的發(fā)展概況。 2、了解作者及作品。 3、體味詞中表達的作者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鑒賞八聲甘州。 2、通過閱讀文本,掌握宋詞的鑒賞方法。 教學過程: 一、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講解宋詞的有關知識 1、教師通過提問了解學生掌握宋詞有關知識的情況。 2、根據(jù)提問情況,教師對宋詞知識加以補充訂正。 宋代最有特色的文藝形式是詞,它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或者說詞本是一種依照一定曲調(diào)配樂演唱的詩。每首詞都有一個調(diào)名,叫做“詞牌”,依調(diào)填詞叫“倚聲”。詞在宋代的別稱有“曲”、“雜曲”、“曲子詞”、“樂府”、“琴趣”、“樂章”等,均與音樂有關。另一個后世

2、比較通行的別名“長短句”,從表面上看著眼點是文字表現(xiàn)上與傳統(tǒng)五七齊言的詩不同,其實詞句子的長短參差,還是因為曲調(diào)節(jié)拍的需要。詞依音樂體段和節(jié)奏的不同,有“令”、“引”、“近”、“慢”等等分別。令,也叫“小令”。慢詞,古人從字數(shù)著眼,也稱為“長調(diào)”。詞的分段叫“分片”,除單調(diào)外,一首詞多由上、下兩片組成,慢詞有多至三四片者。 詞在唐五代即由文人在民間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引進教坊和詩壇,但所作仍以小令為主,齊言、雜言并存。慢詞的大量出現(xiàn),則是北宋中期的創(chuàng)造。從此宋詞曲調(diào)大盛,兼?zhèn)浔婓w,蔚為中國詩歌史上與唐詩并峙的另一個高峰。 兩宋詞壇的勃興是在北宋建國七八十年之后的宋仁宗趙禎時期,代表作家有晏殊(9911

3、055)、歐陽修、張先(9901078)、柳永等人。五代時,由于君主的提倡,南唐詞壇特盛,晏殊、歐陽修等出自江南舊地的江西詞人,沿襲南唐余緒,以風流自命,致力于創(chuàng)作短章小令、輕麗之詞。柳永開始大量創(chuàng)作慢詞長調(diào),為此后宋詞的發(fā)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傳世的柳永樂章集二百余首,慢詞就占一百多。著名的長調(diào)如望海潮(東南形勝)、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以賦體的手法鋪寫都市生活和送別的場面,洋洋百余言,充分體現(xiàn)了慢詞篇幅宏大、適于鋪陳的特點,使宋詞在唐代近體詩長于比興的特點之外別樹一幟。柳詞的另一個貢獻是在一定程度上開拓了宋詞的題材,把詞的描寫范圍由士大夫的小庭深院引向市中都會;同時普及了詞的歌唱,使

4、之成為雅俗共賞、“天下詠之”的文藝形式。 柳永詞多為歌妓所作,故始終未脫“詞為艷科”的傳統(tǒng)束縛,這一缺點他與晏殊、歐陽修相同,另一位與柳永同時而齊名的張先,也不能免。其后以異軍突起而主盟詞壇的蘇軾,在柳永開創(chuàng)的慢詞長調(diào)的基礎上,進一步“以詩入詞”,完全突破了詞的傳統(tǒng)題材和傳統(tǒng)風格,擴大了詞的境界,提高了詞的品格,使之成為一種可以表現(xiàn)多方面內(nèi)容的新詩體,因而為宋詞的發(fā)展開辟了一個積極向上的新方向。 關于蘇軾詞風與柳永的不同,宋人有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zhí)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zhí)鐵板唱“大江東去”(俞文豹吹劍續(xù)錄)的說法?!按蠼瓥|去”即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此相類的

5、還有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后世以“豪放派”概括蘇軾的詞風,大抵正著眼于這一部分作品。其實蘇軾作詞,剛?cè)嵯酀鴸|坡樂府,其中婉約詞亦不少。不過就文學史上的影響而言,最能代表蘇詞的,還是清雄之作。 蘇軾作詞,以意為主,常常突破詞律的束縛。這一點曾引起恪守傳統(tǒng)詞法的后起作家如李清照等人的不滿。在當時,他的門人、著名詞家秦觀(10491100)也沒有走他所開辟的道路。從秦觀到李清照,一般被認為是婉約派詞風的正宗。秦觀有淮海詞傳世,代表作如踏莎行(霧失樓臺)、鵲橋仙(纖云弄巧),聲情并茂,語工而美,繼承了柳永贈妓之作的遺風,而詞品比他要高。李清照曾撰詞論,力主詞“別是一家”之說

6、。傳世的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寫深閨中的寂寞和年輕女子惜春的心情,具有反對封建禮教束縛的社會意義;晚年避亂江南所作的聲聲慢(尋尋覓覓),通過個人流離生活的描寫,反映當時的民族災難,以傳統(tǒng)詞風抒寫深沉的愛國情懷,均是婉約詞中思想價值較高的佳作。 北宋后期的重要詞人還有周邦彥(10561121)。周邦彥精通詞律,能自度曲,宋徽宗時曾主持過中央音樂機關大晟府,是兩宋注重音律一派詞人承先啟后的主要代表。著有清真集,以“本色”、“當行”盛行于世。 南宋前期主盟詞壇的代表人物是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作為時代的歌手,辛棄疾一生寫了大量的詞,有稼軒長短句六百二十多首,著名的如破陳子?

7、為陳同父賦壯詞以寄之、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表現(xiàn)了當時重大的抗戰(zhàn)、愛國主題,抒寫了在把持朝政的投降派的排斥下,壯士報國無門的憂憤心情。從藝術上講,稼軒詞繼承了蘇軾開創(chuàng)的豪放詞風,將“以詩為詞”進一步發(fā)展到“以文為詞”,使宋詞的思想和藝術都取得了空前的杰出成就。后世以“蘇、辛”并稱,但辛棄疾又自成特色,一時仿效或傾慕者如張孝祥、韓元吉、陸游、陳亮及稍后的劉過、劉克莊等,世稱辛派詞人。 南宋后期于辛詞外別立一宗的是姜夔(1155?1221?)。姜夔上承周邦彥,下開格律詞派。著有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多自度曲,如揚州慢等自度曲十七首,均旁注音譜,是現(xiàn)存

8、宋人詞集中僅見的完整的詞曲譜。其時及稍后詞壇較有影響者如吳文英、史達祖、王沂孫、周密、張炎等人,均遠紹周邦彥,近師姜夔,以音律之講究、辭句之精美為權輿,重形式而輕內(nèi)容,與辛派詞人走了相反的道路。倒是宋末愛國詩人文天祥以及劉辰翁(12321297)的一些詞作,成為辛棄疾、陸游等愛國詞的嗣響。 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詞在1113世紀的繁榮,是包括與宋先后并存的遼、西夏、金在內(nèi)的整個中華民族的共同精神財富。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三、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十三關于西夏“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和金海陵王完顏亮聞歌柳永望海潮,“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的記載,說明當時詞的歌唱,已普及到中國西北、

9、東北廣大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另據(jù)遼人王鼎焚椒錄記載,遼道宗耶律洪基(10551101年在位)宣懿皇后蕭觀音曾創(chuàng)作了回心院等詞作十多首。至于金代,以蘇、辛詞風為宗,出現(xiàn)了蔡松年、趙秉文、元好問等不少優(yōu)秀詞人。相傳辛棄疾早年在北方曾從金人學詞,成名之后,又成為金朝詞人學習的榜樣。當時中國雖暫時分裂為幾個對立的政權,但在文化方面則是互相融合,相與并進的。 詞在11世紀中國的勃興,有著多方面的社會原因。比如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達,城市文化的興起,以及歌妓制度的發(fā)展和士大夫公余生活的優(yōu)容等。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士庶文化生活的需要和文藝形式的自身發(fā)展。沈括夢溪筆談卷五“先王之樂為雅樂,前世新聲為清樂,合胡部者為宴樂”

10、的記載,敘述了音樂史上三個不同時代的配詩樂?!把艠贰奔丛娊?jīng)中的雅、頌,“清樂”指漢魏六朝的樂府,與唐宋詞配合的主要就是“宴(燕)樂”。任何一種文藝形式的產(chǎn)生,總與社會上文化娛樂生活的價值取向有關,配樂演唱,乃是社會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傳統(tǒng)要求。盛唐詩歌,特別是近體絕句,本也有入樂者,宋詩承中晚唐之余,向散文化、議論化發(fā)展,愈益趨于書面文學化。于是適應秦樓楚館助觴遣興的詞的創(chuàng)作也就逐漸興盛起來了。到元代,士民對文藝的興趣轉(zhuǎn)向另一種兼有表演性質(zhì)的新形式,宋詞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就被新起的元曲所替代。 宋人詞籍除各人專集及歷代詞選外,近人唐圭璋編有全宋詞,搜羅比較全面,查閱也方便,但其中有一些錯字,使用時

11、最好能與原書核對。 二、簡介作家作品。 1、找學生介紹。 2、教師補充。 柳永:(987?1055?),字耆卿,初號三變。因排行七,又稱柳七。祖籍河東(今屬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屬福建)。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轉(zhuǎn)而厭倦官場,耽溺于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托。作為北宋第一個專力作詞的詞人,他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nèi)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詞,發(fā)展了鋪敘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在詞史上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有樂章集。 三、賞析八聲甘州。 1、學生朗誦詩。 2、詩中重點詞句講解(略)。 3、八聲甘州簡析 瀟瀟暮雨

12、,灑遍江天,直洗出一片清秋天地。雨過后。漸覺霜風凄緊,秋意一陣緊似一陣。詞人獨立高樓,極目遠望,關河冷落,夕陽殘照。風雨過后,到處紅衰翠減,韶光休矣。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似與詞人默默相對。 不忍登高臨遠,因故鄉(xiāng)邈渺不可見,而望鄉(xiāng)又總使人歸心難收。更遙想佳人,此刻亦獨立妝樓舉首凝亡命望,多少次天際識歸舟,總是一場空!美人遲暮之悲,和紅衰翠減之悲,亦打成一片。佳人又怎知道,此時此刻,我與你正一樣凝愁相望! 4、詩的藝術特色: 這首傳頌千古的名作,融寫景、抒情為一體,通過描寫羈旅行役之苦,表達了強烈的思歸情緒,語淺而情深。是柳永同類作品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減唐人高處”(蘇東坡語)。

13、開頭兩句寫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個“對”字,已寫出登臨縱目、望極天涯的境界。當時,天色已晚,暮雨瀟瀟,灑遍江天,千里無垠。其中“雨”字,“灑”字,和“洗”字,三個上聲,循聲高誦,定覺素秋清爽,無與倫比。自“漸霜風”句起,以一個“漸”字,領起四言三句十二字?!皾u”字承上句而言,當此清秋復經(jīng)雨滌,于是時光景物,遂又生一番變化。這樣詞人用一“漸字”,神態(tài)畢備。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覺涼風忽至,其氣凄然而遒勁,直令衣單之游子,有不可禁當之勢。一“緊”字,又用上聲,氣氛聲韻寫盡悲秋之氣。再下一“冷”字,上聲,層層逼緊。而“凄緊”、“冷落”,又皆雙聲疊響,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量,緊接一句“殘照當樓”,境界

14、全出。這一句精彩處在“當樓”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氣一起襲來。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畢休?!痹~意由蒼莽悲壯,而轉(zhuǎn)入細致沉思,由仰觀而轉(zhuǎn)至俯察,又見處處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凹t衰翠減”,乃用玉谿詩人之語,倍覺風流蘊藉。“苒苒”,正與“漸”字相為呼應。一“休”字寓有無窮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寫的是短暫與永恒、改變與不變之間的這種直令千古詞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盁o語”二字乃“無情”之意,此句蘊含百感交集的復雜心理。 “不忍”句點明背景是登高臨遠,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詞以寫景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處在于詞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遠眺,卻偏想故園之閨中人,應也是登樓望遠,佇盼游子歸來?!罢`幾回”三字更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