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診斷學第七章第二節(jié)六經辨證_第1頁
中醫(yī)診斷學第七章第二節(jié)六經辨證_第2頁
中醫(yī)診斷學第七章第二節(jié)六經辨證_第3頁
中醫(yī)診斷學第七章第二節(jié)六經辨證_第4頁
中醫(yī)診斷學第七章第二節(jié)六經辨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四章第四章 六經辨證六經辨證 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概概 述述 一、六經辨證的源流一、六經辨證的源流(一)六經概念(一)六經概念n六經指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經指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經脈而言,包括經脈而言,包括手足兩經手足兩經及及所屬臟腑所屬臟腑的生理功的生理功能。能。(二)六經?。ǘ┝洸六經病包括太陽病、六經病包括太陽病、n陽明病、少陽病、陽明病、少陽病、n太陰病、少陰病、太陰病、少陰病、n厥陰病。厥陰病。(三)(三)素問素問熱論熱論六經病與六經病與傷寒論傷寒論六經病的比較六經病的比較:名稱名稱 素問素問熱論熱論六經六經 傷寒論傷寒論六經六經病病 因因 偏重于熱。

2、偏重于熱。云:云:“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之類也。” 風、寒、暑、濕、燥、火、六風、寒、暑、濕、燥、火、六氣俱備氣俱備。 病變病變部位部位 重在經絡重在經絡 十二經及所屬臟腑十二經及所屬臟腑 名稱名稱素問素問熱論熱論 六經六經 傷寒論傷寒論六經六經 太太 陽陽 病病 頭項痛,腰脊強頭項痛,腰脊強 。 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陽陽 明明 病病 身熱,目痛而鼻干,身熱,目痛而鼻干,不得臥。不得臥。發(fā)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發(fā)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不大便,腹?jié)M痛。熱,不大便,腹?jié)M痛。 少少 陽陽 病病胸脅痛,耳聾。胸脅痛,耳聾??诳啵矢?,目眩,往來口苦,咽

3、干,目眩,往來寒熱。寒熱。 名稱名稱素問素問熱論熱論六經六經 傷寒論傷寒論六經六經 太陰太陰 病病腹?jié)M而嗌干腹?jié)M而嗌干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時腹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時腹自痛。自痛。 少陰少陰 病病口燥,舌干而渴口燥,舌干而渴 寒化:脈微細,惡寒蜷臥,下利,寒化:脈微細,惡寒蜷臥,下利,四肢逆冷。四肢逆冷。熱化:心煩不眠,口干,咽痛。熱化:心煩不眠,口干,咽痛。 厥陰厥陰 病病 煩滿而囊縮煩滿而囊縮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而不欲食,食則吐蛔。名名 稱稱 素問素問熱論熱論六經六經 傷寒論傷寒論六經六經 治治 法法 汗下二法。汗下二法。經云:

4、經云:“未滿三日,可汗未滿三日,可汗而已;其滿三日,可泄而而已;其滿三日,可泄而已。已。 ”汗、吐、下、和、溫、清、汗、吐、下、和、溫、清、消、補、針灸、水法、火消、補、針灸、水法、火法。法。 傳傳 變變日傳一經日傳一經以臨床脈證為診斷依據以臨床脈證為診斷依據 。(四)六經辨證(四)六經辨證 n六經辨證是一種辨證論治的六經辨證是一種辨證論治的方法方法與與體系體系。它是以六經。它是以六經所系的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的所系的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的生理功能生理功能和和病理變化病理變化為為基礎,基礎,主要內容有主要內容有:太陽病辨證、陽明病辨證、少陽:太陽病辨證、陽明病辨證、少陽病辨證、太陰病辨證、少陰病辨

5、證和厥陰病辨證。病辨證、太陰病辨證、少陰病辨證和厥陰病辨證。n傷寒論傷寒論之六經是辨證的綱領、診斷的依據、論治之六經是辨證的綱領、診斷的依據、論治的準則的準則 (五)六經辨證的源流(五)六經辨證的源流六經辨證六經辨證思辨性理論思辨性理論醫(yī)學理論醫(yī)學理論黃帝內經黃帝內經以以周易周易為代表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哲學的中國古代哲學傷寒雜病論傷寒雜病論形成六經理論形成六經理論名、形、用、象名、形、用、象名名名、形名、形二、六經病的傳變規(guī)律二、六經病的傳變規(guī)律(一)傳和變:(一)傳和變: 傳:指病情循著一定的趨向發(fā)展。傳:指病情循著一定的趨向發(fā)展。 變:指病情在某些情況下不循一般規(guī)律變:指病情在某些情況下不循

6、一般規(guī)律而發(fā)生性質的改變。而發(fā)生性質的改變。 在臨床上傳與變不易截然分開,故常傳在臨床上傳與變不易截然分開,故常傳變并稱。變并稱。n(二)六經病傳變形式:(二)六經病傳變形式:n主要有循經傳、越經傳、表里傳、首尾主要有循經傳、越經傳、表里傳、首尾傳、誤下傳。傳、誤下傳。n循經傳:循經傳:太陽太陽少陽少陽陽明陽明n越經傳:越經傳:太陽太陽陽明陽明n表里傳表里傳:相互表里的兩經之間的傳變。如太陽:相互表里的兩經之間的傳變。如太陽少陰。少陰。n首尾傳:首尾傳:太陽太陽厥陰厥陰n誤下傳:誤下傳:由于誤用攻下所引起的傳變。由于誤用攻下所引起的傳變。 (三)影響因素:(三)影響因素: 六經病的傳變與否,主

7、要取決于三個方六經病的傳變與否,主要取決于三個方面的因素:即面的因素:即 正氣的盛衰;正氣的盛衰; 感邪的輕重;感邪的輕重; 治療的當否。治療的當否。(四)六經病的發(fā)病方式(四)六經病的發(fā)病方式n由于人體體質的差異和感邪的輕重不同,由于人體體質的差異和感邪的輕重不同,其發(fā)病有直中、合病、并病之不同。其發(fā)病有直中、合病、并病之不同。n直中:指病邪不經太陽初期及三陽階段,直中:指病邪不經太陽初期及三陽階段,直接進入三陰經的一種發(fā)病方式。主要直接進入三陰經的一種發(fā)病方式。主要由于正氣內虛,無力抗邪引起。由于正氣內虛,無力抗邪引起。n合?。褐竷山浕蛉浲瑫r發(fā)病,無先后次合?。褐竷山浕蛉浲瑫r發(fā)病,無先

8、后次第之分。第之分。n并?。褐敢唤浀牟∽C未罷,而又出現一經并?。褐敢唤浀牟∽C未罷,而又出現一經病證者。病證者。三、六經病的治則三、六經病的治則(一)治則:(一)治則:n六經病證的治療大法,總的說來,不外乎六經病證的治療大法,總的說來,不外乎扶正、扶正、祛邪祛邪兩個方面;兩個方面;n始終貫穿著始終貫穿著“扶陽氣扶陽氣”和和“存陰液存陰液”和調理陰陽和調理陰陽的基本精神。的基本精神。n三陽病以祛邪為主,三陰病以扶正為主。三陽病以祛邪為主,三陰病以扶正為主。 (二)治法:(二)治法:l在治法的具體運用上,包含汗、吐、下、溫、在治法的具體運用上,包含汗、吐、下、溫、清、消、和、補等法。清、消、和、補等

9、法。n三陽病以祛邪為主,然不同的病情又當施以不三陽病以祛邪為主,然不同的病情又當施以不同的驅邪方法。同的驅邪方法。n太陽病在表,一般使用解表法,如表實證宜開太陽病在表,一般使用解表法,如表實證宜開泄腠理,發(fā)汗散寒;表虛證宜調和營衛(wèi),解肌泄腠理,發(fā)汗散寒;表虛證宜調和營衛(wèi),解肌祛風。祛風。n陽明病是里、熱、實證,有氣熱癥、燥結證之陽明病是里、熱、實證,有氣熱癥、燥結證之分。前者用清法,后者用下法。分。前者用清法,后者用下法。n邪入少陽,樞機不利,為半表半里證,其治法邪入少陽,樞機不利,為半表半里證,其治法以和解為主。以和解為主。 n三陰病多屬里、虛、寒癥,治法以扶正為主。三陰病多屬里、虛、寒癥,

10、治法以扶正為主。n太陰病屬脾虛寒濕證,治法以溫中散寒,燥濕太陰病屬脾虛寒濕證,治法以溫中散寒,燥濕為主。為主。n少陰病多屬心腎虛衰,氣血不足,但有寒化、少陰病多屬心腎虛衰,氣血不足,但有寒化、熱化之分。寒化證宜扶陽抑陰;熱化證宜育陰熱化之分。寒化證宜扶陽抑陰;熱化證宜育陰清熱。清熱。n厥陰病,證候錯綜復雜,治法亦相應隨之變化,厥陰病,證候錯綜復雜,治法亦相應隨之變化,如熱者宜清下,寒者宜溫補,寒熱錯雜者宜寒如熱者宜清下,寒者宜溫補,寒熱錯雜者宜寒溫并用。溫并用。表里同病的治法:表里同病的治法: 1 1、先表后里:此種法則的使用,一般是指病、先表后里:此種法則的使用,一般是指病程較短,里虛不甚、

11、或里實不甚。程較短,里虛不甚、或里實不甚。 如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如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太陰病,脈浮者,可發(fā)汗,宜桂枝湯。麻黃湯。太陰病,脈浮者,可發(fā)汗,宜桂枝湯。 2 2、先里后表:、先里后表: 此種法則的使用,是指里證已甚、或陽此種法則的使用,是指里證已甚、或陽氣已衰。如不及時治里,病將轉危,欲氣已衰。如不及時治里,病將轉危,欲有陽氣和陰津離決之勢,故須先救其里,有陽氣和陰津離決之勢,故須先救其里,里和再救其表。里和再救其表。 如太陽蓄血重證兼表證:如太陽蓄血重證兼表證:“太陽病六七日,表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fā)狂者,證

12、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fā)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里故也,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里故也,抵當湯主之。抵當湯主之?!?如脾腎陽虛證兼表證:如脾腎陽虛證兼表證:“傷寒,醫(yī)下之,續(xù)得傷寒,醫(yī)下之,續(xù)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后身疼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救表宜桂枝湯。 ” ” 3 3、表里同治:、表里同治: 病勢緩者,可用表里同治之法,雖同屬病勢緩者,可用表里同治之法,

13、雖同屬表里同治之法,由于表里證勢不同,故表里同治之法,由于表里證勢不同,故治療時,又有偏于表,偏于里或表里均治療時,又有偏于表,偏于里或表里均衡的治法。衡的治法。 表里同治,治偏于表表里同治,治偏于表: 如:大青龍湯。方如:大青龍湯。方中重用麻黃(六兩),石膏(如雞子大)。中重用麻黃(六兩),石膏(如雞子大)。 表里同治,治偏于里表里同治,治偏于里:如:桂枝人參湯。:如:桂枝人參湯。方用理中湯桂枝。方用理中湯桂枝。 表里均衡的治法表里均衡的治法:如:小青龍湯。方中既:如:小青龍湯。方中既用麻黃、桂枝、芍藥取其辛溫解表;又用干姜、用麻黃、桂枝、芍藥取其辛溫解表;又用干姜、細辛、半夏溫化水飲。柴胡

14、桂枝湯亦是。細辛、半夏溫化水飲。柴胡桂枝湯亦是。 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 太陽病辨證太陽病辨證【概述】一、太陽病概念:一、太陽病概念: 太陽病是指外邪侵襲人體,邪正交爭于太陽病是指外邪侵襲人體,邪正交爭于肌表,導致營衛(wèi)功能失調而發(fā)生的疾病。肌表,導致營衛(wèi)功能失調而發(fā)生的疾病。太陽病是外感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初期階太陽病是外感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初期階段。一般地講,太陽病病位淺、病情輕,段。一般地講,太陽病病位淺、病情輕,所以一般稱為太陽表證。所以一般稱為太陽表證。二、太陽生理:二、太陽生理: (一)太陽的陽氣:陽氣最盛。(一)太陽的陽氣:陽氣最盛。 太者,大也。太者,大也?!疤庇钟虚_初之意。如又有開初之意。

15、如內經內經“太陽太陽為開為開”。太陽又稱為。太陽又稱為“巨陽,老陽巨陽,老陽”。太陽是指陽氣。太陽是指陽氣較多的意思。三陰三陽是按照本經所含的陰氣或者陽較多的意思。三陰三陽是按照本經所含的陰氣或者陽氣的多少來分類的。太陽為人體最大的陽經,因太陽氣的多少來分類的。太陽為人體最大的陽經,因太陽的陽氣多,故抵御外邪的能力強。的陽氣多,故抵御外邪的能力強。 (二)太陽的臟腑:小腸和膀胱(二)太陽的臟腑:小腸和膀胱1、小腸:、小腸:小腸上接于胃與心相表里,故既能導心火下達,又具有接受胃中水谷,進行消化及分別清濁的功能。其清者為津液,輸布于全身;濁者為糟粕,經二便排出體外。素問素問靈蘭秘典論靈蘭秘典論:“

16、小腸者,受盛(承受容納)之官,化小腸者,受盛(承受容納)之官,化(分化食物)物出焉(分化食物)物出焉”。因小腸有泌別清濁的功能,故小腸有病,除影響吸收水谷精微的功能外,還會導致水液的代謝異常。 2、膀胱:、膀胱:膀胱位于下焦,為水府,是人體水液代謝的重要器官,有貯尿排尿和氣化功能。 素問素問靈蘭秘典論靈蘭秘典論:“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氣化則能出矣?!?膀胱一方面參與調節(jié)體內水液的平衡而主管小便的排出;另一方面又能化氣由太陽經脈而循行于肌表,衛(wèi)護于人體之外。 膀胱的氣化功能與腎中陽氣有關。 (三)太陽的經絡:(三)太陽的經絡:包括足太陽膀胱經和手

17、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起于目內眥,上額,交巔,絡腦,下項,夾脊抵腰,絡腎屬膀胱絡腎屬膀胱。與少陰經脈相表里。 手太陽小腸經手太陽小腸經 手少陰心經手少陰心經 太陽太陽 與與 相表里相表里 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陽膀胱經 足少陰腎經足少陰腎經 (四)太陽的功能:統(tǒng)攝營衛(wèi),主一身之表。(四)太陽的功能:統(tǒng)攝營衛(wèi),主一身之表。 太陽經脈是人體最大的陽經。 太陽經脈布于體表,統(tǒng)攝營衛(wèi),抵御外邪。 太陽主表與肺及少陰陽氣密切相關。三、太陽病理:三、太陽病理:(一)病因病機與臨床基本表現:(一)病因病機與臨床基本表現:風寒風寒侵襲肌表侵襲肌表營衛(wèi)營衛(wèi)失和失和衛(wèi)主開合衛(wèi)主開合衛(wèi)氣開衛(wèi)氣開合失度合失度衛(wèi)失衛(wèi)失固密

18、固密衛(wèi)陽衛(wèi)陽閉遏閉遏營陰營陰外泄外泄發(fā)熱惡寒汗發(fā)熱惡寒汗出脈浮緩出脈浮緩中風表虛證中風表虛證傷寒表實證傷寒表實證營陰營陰郁滯郁滯惡寒發(fā)熱無惡寒發(fā)熱無汗脈浮緊汗脈浮緊 風寒之邪侵入人體會出現兩種不同的證候類型,主要風寒之邪侵入人體會出現兩種不同的證候類型,主要和兩個因素有關:即體質因素和感邪的輕重。和兩個因素有關:即體質因素和感邪的輕重。 1.體質因素體質因素 人體質較弱,腠理疏松,感受風寒則會導致衛(wèi)失固密,人體質較弱,腠理疏松,感受風寒則會導致衛(wèi)失固密,營陰外泄而見發(fā)熱惡寒,汗出、脈浮緩等證者,稱為營陰外泄而見發(fā)熱惡寒,汗出、脈浮緩等證者,稱為中風證,又名表虛證。中風證,又名表虛證。 人體質強

19、壯,腠理致密,感受風寒則致:風寒外束,人體質強壯,腠理致密,感受風寒則致:風寒外束,衛(wèi)陽閉遏衛(wèi)陽閉遏 ,營陰內郁。而見惡寒發(fā)熱,頭項強痛,無,營陰內郁。而見惡寒發(fā)熱,頭項強痛,無汗而喘,脈浮緊者稱為傷寒,又名表實證。汗而喘,脈浮緊者稱為傷寒,又名表實證。 2. 感邪的輕重感邪的輕重 感受的邪氣較輕,體質又弱,表現為發(fā)熱惡寒,汗出、脈感受的邪氣較輕,體質又弱,表現為發(fā)熱惡寒,汗出、脈浮緩等癥者,為中風表虛證。浮緩等癥者,為中風表虛證。 感受的邪氣較重,體質又強,表現為惡寒發(fā)熱,頭項強痛,感受的邪氣較重,體質又強,表現為惡寒發(fā)熱,頭項強痛,無汗而喘,脈浮緊者為傷寒表實證。無汗而喘,脈浮緊者為傷寒表

20、實證。(二)證候類型與治法(二)證候類型與治法1.表寒證表寒證表表寒寒證證辛辛溫溫解解表表汗出表虛證汗出表虛證無汗表實證無汗表實證解肌祛風解肌祛風調和營衛(wèi)調和營衛(wèi)發(fā)汗解表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宣肺平喘桂枝湯桂枝湯麻黃湯麻黃湯3.表熱證表熱證 3.表熱證表熱證溫邪襲表,肺衛(wèi)失宣溫邪襲表,肺衛(wèi)失宣辛涼解表辛涼解表越婢越婢湯或麻杏甘石湯(銀翹散、桑菊飲)。湯或麻杏甘石湯(銀翹散、桑菊飲)。4.蓄水證蓄水證 蓄水證蓄水證膀胱氣化不利膀胱氣化不利溫陽化氣行溫陽化氣行水水五苓散五苓散 5蓄血證蓄血證 蓄血證蓄血證邪熱瘀血搏結下焦邪熱瘀血搏結下焦 輕證輕證-桃核承氣湯桃核承氣湯 治療:攻下瘀血治療:攻下瘀血 重證

21、重證 緩證緩證-抵當丸抵當丸 急證急證-抵當湯抵當湯6.太陽病兼證太陽病兼證 太陽病兼證:太陽病兼證:太陽病在發(fā)展過程中除了本證外又兼有其它的證候,因此在治療上除了用治療本證的藥物外,還應加上治療兼證的藥物。其治療原則是在主方中隨兼證進行加減如:桂枝加葛根湯、桂枝加附子湯等。7.太陽病變證太陽病變證 太陽病變證太陽病變證:疾病發(fā)生了本質的變化,已無六經病證疾病發(fā)生了本質的變化,已無六經病證可循的稱為變證,治療原則是可循的稱為變證,治療原則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隨證治之”。(三)太陽病的轉歸(三)太陽病的轉歸 1.痊愈:痊愈:在一般情況下,太陽表證,解表得法,大多數

22、從表而解。 2.傳經:傳經:太陽表邪不解,可傳入他經,包括邪傳陽明,邪傳少陽和直接傳入三陰,傳入三陰者,以邪傳少陰為多見。所以有“實則太陽,虛則少陰”的說法。 3.變證:變證:發(fā)生變證的原因,多是由于失治誤治,或因體質的強弱等因素,使證的性質發(fā)生了變化,形成了不具備六經病性質和特點的新證候。一、太陽病證一、太陽病證 太陽中風本癥太陽中風本癥 太陽中風太陽中風 太陽病經證太陽病經證 太陽中風兼癥太陽中風兼癥 太陽傷寒本證太陽傷寒本證 太陽傷寒太陽傷寒 太陽病證太陽病證 太陽傷寒兼證太陽傷寒兼證 太陽表郁太陽表郁 太陽溫病太陽溫病 太陽蓄水證太陽蓄水證 太陽病腑證太陽病腑證 太陽蓄血證太陽蓄血證

23、一、太陽病證一、太陽病證(太陽病經證太陽病經證) 概說:概說: 太陽病經證的主要脈證太陽病經證的主要脈證 (一)主要脈證:(一)主要脈證:脈浮,頭項強痛、惡寒發(fā)熱。 (二)證候分析:(二)證候分析: 1、病因:風寒侵襲 2、病位:肌表 3、病理:營衛(wèi)不和 4、主證分析:主證分析:主證分析:衛(wèi)陽趨于表與邪相爭,脈應之而浮衛(wèi)陽趨于表與邪相爭,脈應之而浮脈浮脈浮衛(wèi)陽外出抗邪,正邪交爭衛(wèi)陽外出抗邪,正邪交爭發(fā)熱發(fā)熱風寒襲表、營衛(wèi)不和風寒襲表、營衛(wèi)不和衛(wèi)陽閉遏或衛(wèi)陽閉遏或散而不聚散而不聚營陰郁滯營陰郁滯頭項強痛頭項強痛惡寒惡寒不能溫分肉、充皮膚不能溫分肉、充皮膚太陽經輸不利,筋脈失養(yǎng)太陽經輸不利,筋脈失

24、養(yǎng)(一)太陽中風(一)太陽中風 1、太陽中風本證、太陽中風本證 【概述概述】太陽中風證,又稱為中風表虛證。太陽中風證,又稱為中風表虛證。 因風寒侵襲人體而導致衛(wèi)失固密,營陰外泄;因風寒侵襲人體而導致衛(wèi)失固密,營陰外泄;以發(fā)熱,惡風寒,汗出,脈浮緩為主要特征的以發(fā)熱,惡風寒,汗出,脈浮緩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病證。一種病證。 【臨床表現臨床表現】發(fā)熱,惡風寒,汗出,頭項強痛,發(fā)熱,惡風寒,汗出,頭項強痛,鼻鳴干嘔,舌質淡,苔薄白,脈浮緩。鼻鳴干嘔,舌質淡,苔薄白,脈浮緩。 證候分析:證候分析: 證候分析:證候分析: 太陽中風太陽中風衛(wèi)陽不固衛(wèi)陽不固營陰外泄營陰外泄衛(wèi)氣趨外衛(wèi)氣趨外脈浮脈浮病因:風寒以風

25、為主病因:風寒以風為主邪正相爭邪正相爭發(fā)熱發(fā)熱病性:中風表虛證病性:中風表虛證衛(wèi)失溫煦衛(wèi)失溫煦惡風寒惡風寒病機:風寒襲表,衛(wèi)失固病機:風寒襲表,衛(wèi)失固密,營陰外泄。密,營陰外泄。衛(wèi)不固表衛(wèi)不固表汗出汗出汗出,脈緩汗出,脈緩風寒侵襲風寒侵襲風性散漫風性散漫太陽經脈不利太陽經脈不利頭項強痛頭項強痛肺氣不利肺氣不利鼻鳴鼻鳴干胃,胃氣上逆干胃,胃氣上逆干嘔干嘔【診斷要點診斷要點】發(fā)熱,汗出,頭項強痛,惡風寒,脈浮緩。發(fā)熱,汗出,頭項強痛,惡風寒,脈浮緩。 中風表虛證以頭痛、發(fā)熱、惡風、汗出四癥為辨證要點,習稱“桂枝四癥桂枝四癥”或叫“中風四癥中風四癥”。 【辨證思路辨證思路】 首先辨別其是否為表證:首

26、先辨別其是否為表證: 其次辨別其是否為風寒表證:其次辨別其是否為風寒表證: 第三辨別其是否為風寒表虛證:第三辨別其是否為風寒表虛證:【治療措施治療措施】解肌祛風,調和營衛(wèi)解肌祛風,調和營衛(wèi)桂枝湯桂枝湯 配伍意義配伍意義桂枝桂枝芍藥芍藥生姜生姜大棗大棗甘草甘草治衛(wèi)強治衛(wèi)強治營弱治營弱調和營衛(wèi)調和營衛(wèi)助桂枝解肌助桂枝解肌又暖胃止嘔又暖胃止嘔益氣補中益氣補中滋脾生津滋脾生津辛甘化陽辛甘化陽酸甘化陰酸甘化陰升騰脾胃生發(fā)之氣而調和營衛(wèi)升騰脾胃生發(fā)之氣而調和營衛(wèi)服法與護理:服法與護理: 1)藥后啜粥法)藥后啜粥法: 2)溫覆微汗法溫覆微汗法: 3)獲效停藥法)獲效停藥法: 4)守方繼進法)守方繼進法: 5

27、)藥后忌口法)藥后忌口法: 藥后病不解的處理:藥后病不解的處理: 臨證時,無論是已經發(fā)汗、或已汗下,只要邪未內陷,臨證時,無論是已經發(fā)汗、或已汗下,只要邪未內陷,桂枝湯證未解者,皆可再用桂枝湯調和營衛(wèi),解肌祛桂枝湯證未解者,皆可再用桂枝湯調和營衛(wèi),解肌祛風。風。雜病應用:雜病應用:桂枝湯亦可用于治療內傷雜病。桂枝湯亦可用于治療內傷雜病。如如金匱要略金匱要略治虛勞以桂枝湯為基礎方。治虛勞以桂枝湯為基礎方。A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治療陰陽兩虛的失精、夢交證治、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治療陰陽兩虛的失精、夢交證治。 桂枝湯-調和陰陽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龍骨、牡蠣-收斂固澀桂枝湯加飴糖、倍芍藥-小建中湯桂枝湯加

28、飴糖、倍芍藥、加黃芪-黃芪建中湯B 、桂枝湯治療妊娠惡阻輕證、桂枝湯治療妊娠惡阻輕證。徐忠可:徐忠可:“桂枝湯外證得之能解肌去邪氣桂枝湯外證得之能解肌去邪氣, 內證得之能補虛調陰內證得之能補虛調陰陽,陽,.”。2.太陽中風兼癥太陽中風兼癥 桂枝加葛根湯證桂枝加葛根湯證 臨床表現:臨床表現:項背強幾幾,汗出,惡風 病因病機:病因病機:風寒襲表,衛(wèi)失固密,經氣不舒,筋脈失養(yǎng)。 治則:治則:解肌祛風,升津舒經。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證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證 臨床表現:臨床表現:發(fā)熱、惡風寒、汗出、脈浮緩,喘。 內因:素有喘疾內因:素有喘疾 病因病因 外因:風寒外襲外因:風寒外襲 病機:病機:素有喘疾,復感風

29、寒,引動宿疾,而致衛(wèi)失固密,肺氣上逆。 治則:治則:解肌祛風,降氣定喘 方藥:方藥:桂枝湯加厚樸、杏干 桂枝加附子湯證桂枝加附子湯證 臨床表現:臨床表現:汗漏不止,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 辨證:辨證:太陽病太陽病正正誤誤微似有汗微似有汗汗漏不止汗漏不止表證不除表證不除損陰傷陽損陰傷陽惡風惡風傷陽傷陽不能固表不能固表筋脈失養(yǎng)筋脈失養(yǎng)傷陰傷陰化源不足化源不足失于滋養(yǎng)失于滋養(yǎng)小便難小便難汗出汗出四肢微急四肢微急難以屈伸難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湯證桂枝加附子湯證 病理:病理:陽虛液損,表邪未解。 治則:治則:扶陽解表。 方藥:方藥:桂枝加附子湯 桂枝去芍湯證與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證桂枝去芍湯證與桂枝

30、去芍藥加附子湯證 (一)脈促胸滿者:(一)脈促胸滿者: 病機:病機:表邪欲陷,胸陽損傷(胸陽不振) 治則:治則:解肌祛風,宣通胸陽。 方藥:方藥:桂枝去芍藥湯。 雖因誤下,但邪未盡陷胸中,此時正氣雖傷仍能上沖抗邪,其病勢向上向外,故治療當因勢利導,方用桂枝湯,因芍藥酸苦主斂,用之有礙去邪,故去之。 (二)脈微、惡寒、胸滿者(二)脈微、惡寒、胸滿者 病機:病機:表邪欲陷,陽氣損傷。 治則:治則:解肌祛風,溫經復陽。 方藥:方藥: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本證陽氣損傷的程度較甚,恐姜桂之力不足以散邪,故加辛熱之附子溫經復陽。 桂枝新加湯證桂枝新加湯證 臨床表現:臨床表現:身體疼痛,可有麻木感,甚則拘急

31、不舒,脈沉遲。 素體氣營不足,汗后又損傷氣營。 病因病因 汗出太過,損傷氣營 病機:病機:氣營損傷,筋脈失養(yǎng)。 治則:治則:益氣和營,調和營衛(wèi)(二)太陽傷寒(二)太陽傷寒n1.1.太陽傷寒本證太陽傷寒本證n【概述概述】太陽傷寒證又稱為傷寒表實證。因風太陽傷寒證又稱為傷寒表實證。因風寒束表,衛(wèi)陽被遏,營陰郁滯,以發(fā)熱,惡寒,寒束表,衛(wèi)陽被遏,營陰郁滯,以發(fā)熱,惡寒,無汗而喘,脈浮緊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病證。無汗而喘,脈浮緊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病證。n【臨床表現臨床表現】發(fā)熱,惡風寒,無汗,頭項強痛,發(fā)熱,惡風寒,無汗,頭項強痛,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喘,舌質淡,苔薄白,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喘,舌質淡,

32、苔薄白,脈浮緊。脈浮緊。n【病因病機病因病機】風寒外束,衛(wèi)陽閉遏,營陰郁滯風寒外束,衛(wèi)陽閉遏,營陰郁滯。證候分析:證候分析:太陽病太陽病風寒束表風寒束表衛(wèi)陽被遏衛(wèi)陽被遏營陰郁滯營陰郁滯邪正交爭邪正交爭衛(wèi)失溫煦衛(wèi)失溫煦腠理不開腠理不開肺氣失宣肺氣失宣頭痛、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頭痛、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痛發(fā)熱發(fā)熱惡寒惡寒無汗無汗喘喘(麻黃八癥麻黃八癥) 【診斷要點診斷要點】惡風寒,發(fā)熱,身痛,無汗,脈浮緊。惡風寒,發(fā)熱,身痛,無汗,脈浮緊。 【鑒別診斷鑒別診斷】中風中風傷寒傷寒脈浮,發(fā)熱惡風脈浮,發(fā)熱惡風寒,頭項強痛寒,頭項強痛有汗,脈緩有汗,脈緩脈證脈證無汗,脈緊無汗,脈緊衛(wèi)失固密,營陰外泄衛(wèi)失固

33、密,營陰外泄衛(wèi)陽閉遏,營陰郁滯衛(wèi)陽閉遏,營陰郁滯病機病機l【辨證思路辨證思路】l 首先辨別是否為表證首先辨別是否為表證;l其次辨別是否為風寒表證其次辨別是否為風寒表證;l最后辨別是否為風寒表實證最后辨別是否為風寒表實證.l【治療措施治療措施】辛溫解表,宣肺平喘辛溫解表,宣肺平喘麻黃湯麻黃湯l 方藥配伍:方藥配伍:l麻黃:辛溫發(fā)汗,宣肺平喘。麻黃:辛溫發(fā)汗,宣肺平喘。l桂枝:解肌祛風,協同麻黃,增強其發(fā)汗作用。桂枝:解肌祛風,協同麻黃,增強其發(fā)汗作用。l杏仁:宣肺降氣,協同麻黃,增強其平喘作用。杏仁:宣肺降氣,協同麻黃,增強其平喘作用。l甘草:甘草:“和中而發(fā)散和中而發(fā)散” 與麻黃相配伍,既可與

34、麻黃相配伍,既可以止咳平喘,又可以防止過汗。以止咳平喘,又可以防止過汗。n使用禁忌:使用禁忌:n 虛人(虛人(氣、血、陰、陽虛之人氣、血、陰、陽虛之人)外感不可用;)外感不可用;n 火旺陽亢之人外感不可用;火旺陽亢之人外感不可用;n 風熱外感不可用。風熱外感不可用。2.太陽傷寒兼證:n葛根湯證葛根湯證n1)臨床表現:)臨床表現:惡寒、發(fā)熱、無汗、身疼痛、脈浮緊,惡寒、發(fā)熱、無汗、身疼痛、脈浮緊,項背強幾幾項背強幾幾, ,或下利、或嘔逆不止。或下利、或嘔逆不止。n2)證候分析:)證候分析:n 不能衛(wèi)護于外不能衛(wèi)護于外惡風寒惡風寒 n 營陰郁滯營陰郁滯無汗無汗n寒束肌表、衛(wèi)陽閉遏寒束肌表、衛(wèi)陽閉遏

35、n 太陽經輸不利,筋脈失養(yǎng)太陽經輸不利,筋脈失養(yǎng)項背強幾幾。項背強幾幾。n3)病因病機:)病因病機:風寒束表,衛(wèi)陽閉遏,經輸不利。風寒束表,衛(wèi)陽閉遏,經輸不利。n4)治則)治則 :發(fā)汗解表,升津舒經。發(fā)汗解表,升津舒經。5 )鑒別診斷)鑒別診斷邪入經輸邪入經輸筋脈失養(yǎng)筋脈失養(yǎng)項背強幾幾項背強幾幾桂枝加葛根湯證桂枝加葛根湯證葛根湯證葛根湯證病理病理癥狀癥狀衛(wèi)失固密,營陰外泄衛(wèi)失固密,營陰外泄衛(wèi)陽閉遏,營陰郁滯衛(wèi)陽閉遏,營陰郁滯有汗有汗 脈浮緩脈浮緩無汗無汗 脈浮緊脈浮緊l大青龍湯證大青龍湯證l1)臨床表現:癥見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臨床表現:癥見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或身不疼,但重,

36、乍有輕時,脈浮出而煩躁,或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脈浮緩或浮緊。緩或浮緊。l基本病機基本病機:風寒束表,內有郁熱,屬表寒里熱,風寒束表,內有郁熱,屬表寒里熱,表里俱實證。表里俱實證。2)證候分析:)證候分析:陽盛之體陽盛之體感受風寒感受風寒衛(wèi)陽外浮與邪相爭衛(wèi)陽外浮與邪相爭發(fā)熱,脈浮緊發(fā)熱,脈浮緊衛(wèi)陽郁遏衛(wèi)陽郁遏失于溫煦失于溫煦惡寒惡寒營陰郁滯營陰郁滯無汗無汗太陽經輸不利太陽經輸不利身疼痛身疼痛陽熱內郁陽熱內郁煩躁煩躁n3)病因病機)病因病機:風寒外束,陽熱內郁風寒外束,陽熱內郁n4)治療方法:辛溫解表,兼清里熱)治療方法:辛溫解表,兼清里熱5)鑒別診斷:)鑒別診斷:麻黃湯證麻黃湯證大青龍湯證大

37、青龍湯證發(fā)熱惡寒,頭痛無汗發(fā)熱惡寒,頭痛無汗有煩躁:治宜外散風寒,兼清里熱有煩躁:治宜外散風寒,兼清里熱風寒束表,陽熱內郁,表里氣機不暢:兼表實證。風寒束表,陽熱內郁,表里氣機不暢:兼表實證。身重身重乍有輕時。乍有輕時。陽氣虛衰,陰寒內盛,無氣轉動:見下利清谷,四陽氣虛衰,陰寒內盛,無氣轉動:見下利清谷,四肢逆冷等。身重肢逆冷等。身重無休止無休止時時。少陰證少陰證煩躁,身重煩躁,身重無煩躁:治宜外散風寒無煩躁:治宜外散風寒l小青龍湯證小青龍湯證l1)臨床表現:)臨床表現:l惡寒,發(fā)熱,無汗,身痛惡寒,發(fā)熱,無汗,身痛;l干嘔,咳嗽喘息,痰多質稀干嘔,咳嗽喘息,痰多質稀;l或渴或不渴,或利,或噫

38、,或小便不利,少腹或渴或不渴,或利,或噫,或小便不利,少腹?jié)M滿;l苔薄白或水滑,脈浮或弦緊。苔薄白或水滑,脈浮或弦緊。2)證候分析:)證候分析:素有停飲素有停飲外感風寒外感風寒寒水犯肺寒水犯肺氣道不利氣道不利噎噎胃氣上逆胃氣上逆干嘔干嘔津不上承且有化熱趨勢津不上承且有化熱趨勢口渴口渴外寒內外寒內飲搏結飲搏結水停心下水停心下肺氣不利,失于宣降肺氣不利,失于宣降咳喘咳喘胃腸功能失職,水飲偏滲大腸胃腸功能失職,水飲偏滲大腸下利下利影響三焦氣化,水道不暢影響三焦氣化,水道不暢小便不利小便不利衛(wèi)陽趨外抗邪,正邪交爭衛(wèi)陽趨外抗邪,正邪交爭發(fā)熱發(fā)熱水濕下無出路停聚于內水濕下無出路停聚于內少腹?jié)M少腹?jié)M5)鑒別

39、診斷:麻黃湯、小青龍湯與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之喘)鑒別診斷:麻黃湯、小青龍湯與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之喘 麻黃湯證麻黃湯證小青龍湯證小青龍湯證發(fā)熱惡寒,無汗脈浮緊,咳喘干嘔發(fā)熱惡寒,無汗脈浮緊,咳喘干嘔風寒外束,水飲犯肺風寒外束,水飲犯肺桂枝加厚樸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杏子湯外有風寒表外有風寒表證之發(fā)熱惡證之發(fā)熱惡寒,內有咳寒,內有咳喘喘頭痛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無汗而喘頭痛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無汗而喘脈證脈證發(fā)熱惡寒,汗出脈浮緩,氣喘發(fā)熱惡寒,汗出脈浮緩,氣喘病機病機太陽表虛,肺寒氣逆太陽表虛,肺寒氣逆治法治法辛溫發(fā)汗,宣肺平喘辛溫發(fā)汗,宣肺平喘發(fā)汗解表,溫化寒飲發(fā)汗解表,溫化寒飲解肌祛風,降氣平喘解肌祛風,

40、降氣平喘衛(wèi)陽閉遏,營陰郁滯衛(wèi)陽閉遏,營陰郁滯l(三)太陽表郁l【概述】太陽病輕證又稱表郁輕證。由于太太陽病輕證又稱表郁輕證。由于太陽病日久不愈,正邪持續(xù)交爭于肌表的一種陽病日久不愈,正邪持續(xù)交爭于肌表的一種病證,稱為太陽病輕證。病證,稱為太陽病輕證。n【臨床表現】發(fā)熱惡寒,面色紅,身癢;或發(fā)熱惡寒,發(fā)熱惡寒,面色紅,身癢;或發(fā)熱惡寒,形似瘧一日再發(fā);或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均見二便、形似瘧一日再發(fā);或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均見二便、舌脈如常。舌脈如常。n n 太陽表郁輕證太陽表郁輕證n太陽表郁輕證太陽表郁輕證 表證汗后留邪之證表證汗后留邪之證 發(fā)熱惡寒發(fā)熱惡寒 太陽邪郁兼里微熱證太陽邪郁兼里微熱證

41、l1 1桂枝麻黃各半湯證桂枝麻黃各半湯證l臨床表現: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發(fā)熱重,惡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發(fā)熱重,惡寒輕),一日二三度發(fā),面存熱色(面色紅),寒輕),一日二三度發(fā),面存熱色(面色紅),無汗,身癢。無汗,身癢。證候分析證候分析風寒郁表日久風寒郁表日久正邪持續(xù)交爭正邪持續(xù)交爭邪正相爭邪正相爭發(fā)熱發(fā)熱衛(wèi)失溫煦衛(wèi)失溫煦惡寒惡寒正邪多次交爭正邪多次交爭發(fā)熱惡寒,一日二三度發(fā)發(fā)熱惡寒,一日二三度發(fā)陽氣拂郁在表陽氣拂郁在表面色反有熱色面色反有熱色衛(wèi)陽閉遏衛(wèi)陽閉遏無汗無汗邪郁在表,汗欲出而不得邪郁在表,汗欲出而不得身癢身癢n2 2桂枝二麻黃一湯證桂枝二麻黃一湯證n臨床表現:臨床表現:汗后表邪復閉,

42、發(fā)熱惡寒,如瘧狀,一日再發(fā)。汗后表邪復閉,發(fā)熱惡寒,如瘧狀,一日再發(fā)。n證候分析:證候分析:風寒郁表日久風寒郁表日久正邪持續(xù)交爭正邪持續(xù)交爭邪正相爭邪正相爭發(fā)熱發(fā)熱衛(wèi)失溫煦衛(wèi)失溫煦惡寒惡寒正邪交爭較弱正邪交爭較弱發(fā)熱惡寒一日再發(fā)(次數少)發(fā)熱惡寒一日再發(fā)(次數少)n病因病機病因病機:風寒束表,邪郁較輕風寒束表,邪郁較輕n治療方法治療方法:辛溫輕劑,微發(fā)其汗辛溫輕劑,微發(fā)其汗n方藥方藥:桂枝二麻黃一湯證:桂枝二麻黃一湯證n(取桂(取桂5/125/12,麻,麻2/92/9劑量)。劑量)。n3.3.桂枝二越婢一湯證桂枝二越婢一湯證n臨床表現:臨床表現: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內熱多,外寒少),發(fā)熱惡寒,

43、熱多寒少(內熱多,外寒少),兼口微渴,心微煩。兼口微渴,心微煩。n證候分析:證候分析:n 風寒郁表化熱風寒郁表化熱衛(wèi)氣郁而化熱衛(wèi)氣郁而化熱邪正相爭邪正相爭發(fā)熱發(fā)熱衛(wèi)失溫煦衛(wèi)失溫煦惡寒惡寒風寒郁而化熱風寒郁而化熱衛(wèi)氣郁而化熱衛(wèi)氣郁而化熱內熱多,外寒少內熱多,外寒少內兼郁熱內兼郁熱口微渴,心微煩口微渴,心微煩n病因病機病因病機:風寒束表,內兼郁熱。風寒束表,內兼郁熱。n診斷要點診斷要點:發(fā)熱惡寒,或面色紅,身癢;或一發(fā)熱惡寒,或面色紅,身癢;或一日再發(fā);或熱多寒少。日再發(fā);或熱多寒少。 n治療方法治療方法:微發(fā)其汗,兼清里熱。微發(fā)其汗,兼清里熱。n方藥:方藥:桂枝二越婢一湯(取桂桂枝二越婢一湯(取

44、桂1/41/4,越婢,越婢1/81/8劑量)。劑量)。 n鑒別診斷:n1.太陽輕證與瘧疾均見發(fā)熱惡寒呈陣發(fā)性:太陽輕證與瘧疾均見發(fā)熱惡寒呈陣發(fā)性: n2.太陽輕證與陽明病熱盛證及少陰病戴陽證均見太陽輕證與陽明病熱盛證及少陰病戴陽證均見面紅面紅:n3.太陽輕證與陽明病津虧證及濕熱郁表證均見身太陽輕證與陽明病津虧證及濕熱郁表證均見身癢:癢:(四)太陽溫病l1 1概念:概念:太陽病發(fā)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太陽病發(fā)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病。l2 2臨床表現:臨床表現:發(fā)熱而渴,不惡寒,尚有頭痛,發(fā)熱而渴,不惡寒,尚有頭痛,汗出,舌紅苔薄黃,小便黃少,脈浮數。汗出,舌紅苔薄黃,小便黃少,脈浮數。 3

45、.3.證候分析:證候分析:風熱犯表風熱犯表邪正相爭邪正相爭發(fā)熱發(fā)熱風熱傷津風熱傷津口渴,小便黃少口渴,小便黃少陽熱上擾清空陽熱上擾清空頭痛頭痛風性開泄,熱為陽邪風性開泄,熱為陽邪汗出汗出風熱在表風熱在表脈浮數,舌紅苔薄黃脈浮數,舌紅苔薄黃 4病因病機:風熱襲表,肺衛(wèi)失病因病機:風熱襲表,肺衛(wèi)失宣。宣。 5. 治法:辛涼解表,疏風散熱。治法:辛涼解表,疏風散熱。 6.方藥:銀翹散。方藥:銀翹散。6.6.鑒別診斷:鑒別診斷:病病 名名 病病 因因 臨臨 床床 表表 現現 治治 法法 感受途徑感受途徑 太陽溫病太陽溫病 溫邪客表溫邪客表 發(fā)熱而渴,不惡寒發(fā)熱而渴,不惡寒 辛涼疏表辛涼疏表 口鼻而入口

46、鼻而入 太陽傷寒太陽傷寒 風寒束表風寒束表 發(fā)熱惡寒,不渴發(fā)熱惡寒,不渴 辛溫解表辛溫解表 皮毛而入皮毛而入 太陽傷寒與太陽溫病太陽傷寒與太陽溫病二、太陽腑證二、太陽腑證n(一)太陽蓄水n【概述概述】太陽蓄水證是由于表邪不解,太陽蓄水證是由于表邪不解,循太陽膀胱經入里,影響了太陽膀胱的循太陽膀胱經入里,影響了太陽膀胱的氣化功能,使水氣不化,停蓄下焦,以氣化功能,使水氣不化,停蓄下焦,以小便不利、消渴、煩渴為特點一種病證。小便不利、消渴、煩渴為特點一種病證。n【臨床表現】n發(fā)熱惡寒,小便不利,消渴,煩渴,發(fā)熱惡寒,小便不利,消渴,煩渴,甚者水入則吐,下肢水腫,脈浮或甚者水入則吐,下肢水腫,脈浮或

47、浮數。浮數。n【證候分析證候分析】n【病因病機病因病機】寒邪隨經入里,膀胱氣化失常。寒邪隨經入里,膀胱氣化失常。n【診斷要點診斷要點】小便不利、消渴、煩渴、脈浮。小便不利、消渴、煩渴、脈浮。太陽病太陽病表邪未解表邪未解邪正交爭邪正交爭-脈浮,微熱脈浮,微熱小便不利小便不利甚或浮腫甚或浮腫消渴,煩渴消渴,煩渴或水入則吐或水入則吐邪入下焦,影響膀邪入下焦,影響膀胱氣化,下焦水停胱氣化,下焦水停不能下排不能下排津不上承津不上承衛(wèi)失溫煦衛(wèi)失溫煦-惡寒惡寒n【鑒別診斷鑒別診斷】n1 1、太陽蓄水證與津液不足證、太陽蓄水證與津液不足證太陽蓄水太陽蓄水津液不足津液不足小便不利,口渴小便不利,口渴 病機病機膀

48、胱氣化不利,水蓄下焦膀胱氣化不利,水蓄下焦津液不足津液不足癥狀癥狀得水不解得水不解得水緩解得水緩解l2 2、太陽蓄水與消渴病、太陽蓄水與消渴病太陽蓄水太陽蓄水消渴病消渴病口渴口渴 病機病機膀胱氣化不利,水蓄下焦膀胱氣化不利,水蓄下焦陰虛為本,燥熱為標陰虛為本,燥熱為標癥狀癥狀伴發(fā)熱,小便不利伴發(fā)熱,小便不利伴消瘦,小便多等伴消瘦,小便多等n【辨證思路辨證思路】n首先應確認是在太陽傷寒或中風之后,表證未解,首先應確認是在太陽傷寒或中風之后,表證未解,邪循經入腑,影響膀胱氣化功能,而致水津布散邪循經入腑,影響膀胱氣化功能,而致水津布散紊亂,以致水蓄下焦而成。紊亂,以致水蓄下焦而成。n臨證以水飲分布

49、失常為其審證要點。臨證以水飲分布失常為其審證要點。n【治法治法】化氣行水,兼以解表化氣行水,兼以解表n【方藥方藥】五苓散。五苓散。n(二)太陽蓄血(二)太陽蓄血n【概述】n太陽蓄血證是邪熱與瘀血搏結于下焦,出現以太陽蓄血證是邪熱與瘀血搏結于下焦,出現以少腹急結或少腹急結或鞕鞕滿,其人如狂或發(fā)狂,身體發(fā)黃,滿,其人如狂或發(fā)狂,身體發(fā)黃,小便自利,脈沉澀或沉結的一類病證。小便自利,脈沉澀或沉結的一類病證。n【臨床表現臨床表現】n神志發(fā)狂或如狂,少腹急結或神志發(fā)狂或如狂,少腹急結或鞕鞕滿,發(fā)黃,小滿,發(fā)黃,小便自利,脈沉結。便自利,脈沉結。n【證候分析證候分析】n【病因病機病因病機】n 表邪不解,循

50、經入里化熱,邪熱與瘀血結于下焦。表邪不解,循經入里化熱,邪熱與瘀血結于下焦。n【診斷要點診斷要點】n 神志發(fā)狂如狂,少腹急結,小便自利。神志發(fā)狂如狂,少腹急結,小便自利。邪熱瘀血邪熱瘀血搏結下焦搏結下焦少腹急結或鞕滿少腹急結或鞕滿瘀熱上擾神明瘀熱上擾神明其人如狂或發(fā)狂其人如狂或發(fā)狂營氣不能敷布營氣不能敷布身體發(fā)黃(身體發(fā)黃(膚色暗黃膚色暗黃)邪結血分,膀胱氣化未受影響邪結血分,膀胱氣化未受影響小便自利小便自利血行不暢血行不暢脈沉澀或沉結脈沉澀或沉結n【鑒別診斷鑒別診斷】n1.太陽蓄水與太陽蓄血證太陽蓄水與太陽蓄血證n【治療措施治療措施】n治療原則以攻下瘀血為主。具體分為:治療原則以攻下瘀血為主

51、。具體分為:n1.1.蓄血輕證:蓄血輕證:表不解者,先解表,表解后表不解者,先解表,表解后方可攻其里。治宜活血化淤,通下瘀熱方可攻其里。治宜活血化淤,通下瘀熱桃桃核承氣湯。核承氣湯。n2.2.蓄血重證:蓄血重證:病情重,無論有無表證,病情重,無論有無表證,皆當攻里。治宜破血逐瘀皆當攻里。治宜破血逐瘀抵當湯。抵當湯。n3.3.蓄血重證之緩證:蓄血重證之緩證:治宜攻下瘀血,峻治宜攻下瘀血,峻藥緩圖藥緩圖抵當丸。抵當丸。太陽病辨證小結太陽病辨證小結太太陽陽病病太陽太陽經證經證太陽太陽腑證腑證太陽太陽中風中風太陽太陽傷寒傷寒太陽蓄血太陽蓄血太陽傷寒本證太陽傷寒本證太陽蓄水太陽蓄水太陽表郁太陽表郁太陽溫

52、病太陽溫病太陽傷寒兼證太陽傷寒兼證太陽中風兼證太陽中風兼證太陽中風本證太陽中風本證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 陽明病辨陽明病辨證證 【概述概述】 一、陽明病概念:一、陽明病概念: 陽明病是外感病過程中邪入陽明,正邪陽明病是外感病過程中邪入陽明,正邪相爭劇烈,邪熱盛極的階段,其性質多相爭劇烈,邪熱盛極的階段,其性質多屬里、熱、實證。屬里、熱、實證。 二、陽明生理二、陽明生理 (一)(一)陽明的陽氣:陽明的陽氣:陽氣盛,正氣旺,陽氣盛,正氣旺,位主里,又稱二陽。位主里,又稱二陽。 (二)(二)陽明的臟腑:陽明的臟腑:手陽明大腸和足陽手陽明大腸和足陽明胃。功能以降以通為用。明胃。功能以降以通為用。 (三)(三)陽

53、明的經絡:陽明的經絡:手陽明大腸和足陽明手陽明大腸和足陽明胃與手太陰肺和足太陰脾相表里。胃與手太陰肺和足太陰脾相表里。 (四)(四)陽明的功能:陽明的功能:陽明屬燥土,具有消陽明屬燥土,具有消化水谷,化生氣血的功能。故陽明的生理化水谷,化生氣血的功能。故陽明的生理特點:喜潤惡燥,以降為順。特點:喜潤惡燥,以降為順。三、陽明病理三、陽明病理(一)病因(一)病因感邪因素感邪因素溫熱之邪直犯溫熱之邪直犯風寒之邪化熱入里風寒之邪化熱入里體質因素體質因素素體津虧者素體津虧者素體陽旺者素體陽旺者素體有宿食者素體有宿食者治療因素治療因素汗法不當汗法不當吐、利小便吐、利小便溫燥太過溫燥太過(二)來源:(二)來

54、源:太陽病太陽病少陽病少陽病本經本經自病自病素有胃熱多渴素有胃熱多渴本有宿食本有宿食素為陽熱素為陽熱感邪感邪邪熱不解邪熱不解與內熱相合與內熱相合奪津致燥奪津致燥津液耗傷津液耗傷內熱熾盛內熱熾盛胃熱熾盛胃熱熾盛胃腸熱盛胃腸熱盛熱(經)證熱(經)證糟粕內結糟粕內結實(腑)證實(腑)證陽明病陽明病三陰病三陰病用辛燥藥物過多或陽復太過用辛燥藥物過多或陽復太過耗傷津液,津傷腸燥耗傷津液,津傷腸燥津液被耗,津虧火旺津液被耗,津虧火旺若發(fā)汗,若下,利小便若發(fā)汗,若下,利小便 (三)病性:(三)病性:以里熱實證為主,也有虛寒證以里熱實證為主,也有虛寒證。 (四)病機:(四)病機:胃家實。(胃家實是仲景對陽胃家

55、實。(胃家實是仲景對陽明病熱證、實證病理機制的高度概括)。明病熱證、實證病理機制的高度概括)。 胃家實有狹義、廣義之分。胃家實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胃家實狹義胃家實-單指腸中燥實(屎)而言。單指腸中燥實(屎)而言。 “胃家胃家”-泛指胃與大腸而言。泛指胃與大腸而言。廣義胃家實廣義胃家實 無形之邪熱。無形之邪熱。 “實實”-即邪氣盛實即邪氣盛實 有形之實滯。有形之實滯。 (五)陽明病主癥(五)陽明病主癥 陽陽明明病病無形邪熱證無形邪熱證有形邪熱證有形邪熱證胃熱熾盛胃熱熾盛邪熱互結邪熱互結薰蒸肌膚薰蒸肌膚迫津外泄迫津外泄蒸騰氣血,脈道擴張,血流加快蒸騰氣血,脈道擴張,血流加快身大熱身大熱汗出汗出口

56、渴口渴脈大脈大胃腸熱盛胃腸熱盛津傷腸燥津傷腸燥糟粕內結糟粕內結燥屎結實,阻遏氣機燥屎結實,阻遏氣機腑氣不通,邪熱下腑氣不通,邪熱下無出路,外蒸肌膚無出路,外蒸肌膚熱盛灼陰而致陰熱盛灼陰而致陰傷火熾,上擾神明傷火熾,上擾神明氣機郁遏,血脈不氣機郁遏,血脈不暢,氣血不能外達暢,氣血不能外達腹?jié)M、腹痛、便閉腹?jié)M、腹痛、便閉日晡潮熱,手日晡潮熱,手足濈然汗出足濈然汗出譫語,煩躁譫語,煩躁脈沉而有力脈沉而有力津液被耗,不能上承于口津液被耗,不能上承于口 (六)證候類型:(六)證候類型:陽明病陽明病無形邪熱證(熱證經證)無形邪熱證(熱證經證)有形邪熱證(實證腑證)有形邪熱證(實證腑證)虛寒證虛寒證梔子豉湯

57、證梔子豉湯證白虎湯及白虎加人參湯證白虎湯及白虎加人參湯證豬苓湯證豬苓湯證上宣上宣中清中清下泄下泄三承氣湯證三承氣湯證脾約證脾約證潤導法潤導法灌腸療法灌腸療法濕熱證濕熱證血熱證血熱證茵陳蒿湯證茵陳蒿湯證梔子柏皮湯證梔子柏皮湯證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證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證 (七)治療原則:主要是清、下二法。(七)治療原則:主要是清、下二法。 (八)治療禁忌:發(fā)汗、吐、利小便(八)治療禁忌:發(fā)汗、吐、利小便 (九)陽明病傳變預后:(九)陽明病傳變預后:陽明病陽明病太陽病太陽病少陽病少陽病三陰病三陰病太陰病太陰病痊愈痊愈死亡死亡一、陽明邪熱證一、陽明邪熱證 (一)無形邪熱證(一)無形邪熱證 【概述】 1.1.

58、概念:概念:陽明無形邪熱證是指無形邪熱陽明無形邪熱證是指無形邪熱熾盛,而無腸中燥屎結聚的證候。熾盛,而無腸中燥屎結聚的證候。 2.2.基本臨床表現:基本臨床表現:以心煩不得眠,身熱,以心煩不得眠,身熱,汗出,口渴,小便不利,脈大等癥狀為汗出,口渴,小便不利,脈大等癥狀為特點。特點。3.3.辨證與治療:辨證與治療: 1)梔子豉湯證)梔子豉湯證 【臨床表現臨床表現】虛煩不得眠,反復顛倒,虛煩不得眠,反復顛倒,心中懊憹,手足溫,饑不能食,頭汗出,心中懊憹,手足溫,饑不能食,頭汗出,胸中窒或心中結痛,苔薄黃。胸中窒或心中結痛,苔薄黃。證候分證候分析析表證汗吐下失當表證汗吐下失當邪氣入里化熱邪氣入里化熱

59、陽明熱證誤下后陽明熱證誤下后胃中空虛胃中空虛陽明腑實下后余陽明腑實下后余熱未盡熱未盡余熱留擾余熱留擾熱擾心神熱擾心神氣機不暢氣機不暢邪熱郁留胸膈邪熱郁留胸膈虛煩不得眠虛煩不得眠反復顛倒反復顛倒手足溫,饑不手足溫,饑不能食,頭汗出能食,頭汗出心中懊憹心中懊憹胸中窒或胸中窒或心中結痛心中結痛 【病因病機病因病機】邪熱留擾胸膈,郁而不宣。邪熱留擾胸膈,郁而不宣。 【診斷要點診斷要點】虛煩不得眠,反復顛倒,心中懊虛煩不得眠,反復顛倒,心中懊憹,或胸中窒,或心中結痛。憹,或胸中窒,或心中結痛。 【治療措施治療措施】 治宜清宣郁熱,方用梔子豉湯。治宜清宣郁熱,方用梔子豉湯?!捐b別診鑒別診斷斷】梔子豉湯證梔

60、子豉湯證熱實結胸證熱實結胸證心中結痛心中結痛心下痞硬心下痞硬病機病機癥狀癥狀治法治法無形邪熱留擾胸膈無形邪熱留擾胸膈熱邪與痰水相結于胸膈胃脘熱邪與痰水相結于胸膈胃脘心煩懊憹,不疼痛,或雖微心煩懊憹,不疼痛,或雖微痛而不硬滿,按之疼痛則減痛而不硬滿,按之疼痛則減膈內拒痛,或心下痛,按之石硬,甚膈內拒痛,或心下痛,按之石硬,甚者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清宣郁熱清宣郁熱瀉熱散結,攻逐水飲或清熱滌痰開結瀉熱散結,攻逐水飲或清熱滌痰開結 【辨證思路辨證思路】 首辨病因:首辨病因: 次辨病性:次辨病性: 再辨病位再辨病位: 最后明確審證要點:最后明確審證要點:2)白虎湯證)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