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5個活性污泥法運行中的常見問題及故障解答(一)氧化溝泥少,微生物因為天氣寒冷,難培養(yǎng),怎么辦? 答:1.如果是在系統(tǒng)剛剛啟動時的培養(yǎng),污泥量少是正常的,隨著培養(yǎng)的進行,污泥量 會增多。培養(yǎng)時,曝氣過度是很不利于污泥培養(yǎng)的。2.當然微生物的量是和你的源水中的碳氫含量有關,碳氫不足自然無法使微生物數(shù)量上 升。還請檢查。3.如果你的系統(tǒng)早就啟動了,想要提高微生物數(shù)量。我覺得沒有太大必要的。達到平衡 就行了,重要的是處理出水的情況。4.特意地提高微生物數(shù)量將使污泥老化,反而不利于出水水質的。5.溫度的問題,我覺得出水水溫不低于 10 度,微生物活性是沒有太大問題的。6.根據(jù) F/M 值的大小,可以知
2、道你的微生物數(shù)量是否太低,該值不大于 0.25,就說明你 的微生物數(shù)量不是太低。(二)在 CASS 工藝設計時應注意些什麼,同時出水堰如何設計(負荷取多大比較合 適)?同時,在該工藝中,所用到的設備,都有那些,我初次接觸該工藝,對所涉及到的設 備不太了解,請你多多指教!同時活性污泥如何進行培養(yǎng)馴化,整個工程在調試運行適應注 意些什麼?如何能實現(xiàn)很高的自控技術。在曝氣過程中,哪種曝氣裝置比較好?答:1. CASS 工藝有點像我們比較了解的 SBR 工藝,屬批次處理范疇。為了提高脫氮除磷 的效果并抑制絲狀菌的增生。曝氣池前又加設了厭氧和缺氧段。2. 設計中應該根據(jù)水量和負荷來確定各池的大小及比例。
3、3. 出水堰大多由泌水器代替的,保證排水時液面均勻下降。排水量可根據(jù)設定的排水 時間來確定選擇。4. 所用到的設備與 SBR 工藝接近,泌水器和厭缺氧段的潛水式攪拌機要設置的。當然 還要一套自動控制裝置。5. 污泥培養(yǎng)也沒有太大的特殊之處,首先接種污泥, 24 小時悶曝,而后正常曝氣(不 要過度)先少量排水少量進水,然后逐漸提高進水即可。6. 調試和運行過程中要自己總結合理的操控參數(shù),如進水、反應、沉淀、泌水的時 間;回流污泥量等。7. 曝氣裝置選擇,對曝氣頭選擇應保證沉淀時不堵塞,也可選射流曝氣器,攪拌和充 氧都比較好,也很少發(fā)生堵塞。(三)如何降低污水廠的能耗?政府撥的經費可憐,希望您能介
4、紹一下運營管理方面的經驗。答: 污水廠運行費用最大的應該是電費,如果污泥委托處理其費用也很高的。針對以上問 題:1降低曝氣量,以減少電費。我的經驗是,理論上的曝氣池溶解氧控制在3ppm,不利于節(jié)能降耗,通常,我認為,若生物系統(tǒng)是低負荷運行( F/M 小于 0.15),溶解氧控制在 1.5ppm 已經足夠了。由此可產生節(jié)電效果。2. 系統(tǒng)有調節(jié)池、中段提升泵站的,可發(fā)揮其儲水能力,以進行間隙運行來降低運行費 用。3. 污泥費用如有產生,可根據(jù)情況用于廠內花木堆肥。由此只需增加點工費用即可。(四)溶解氧控制在 1.5ppm,在北方的冬季會不會影響一些高效的微生物繁殖(氧化溝工 藝),降低出水水質?
5、答:1.微生物繁殖的速度與源水中碳氫含量的關系最為關聯(lián)。2.我平時運行的曝氣池(氧化溝)出水溶解氧濃度一直維持在I.Oppm,冬天也沒有太大 變化的 .你可以嘗試一下,自己調整和摸索出自己水廠的合適參數(shù)。3. 控制低溶解氧的出水,可以使微生物在沉降階段,加強內源呼吸,十分有利于微生物 重新進入生物池首端后發(fā)揮更好的吸附氧化作用。(五 ) 我想咨詢一下化工污水處理過程中,水解酸化池和接觸氧化池污泥培養(yǎng)問題,水 解酸化池的填料上一直沒有活性污泥掛上去,影響了處理效果。前段時間進水濃度 COD 在 12OOmg/l 左右,已有一個月時間。這段時間我把進水濃度降到 COD4OOmg/l 左右,發(fā)現(xiàn)接
6、觸氧化池填料上的污泥有減少的跡象,請問怎么樣才能使水解酸化池和接觸氧化池中的污泥 盡快培養(yǎng)好,其進出水指標怎樣才最理想?答:1. 水解酸化段可以將大分子物質轉化為小分子的物質,由此利于后段生物對有機物的降 解。也就是說,水解段的污染物質不易被微生物所降解。2. 有鑒于此,在水解酸化池加設填料,并長出生物膜來就需要源水有足夠的有機物含 量,和水力停留時間。3.1200ppm 的源水 COD,我想在停留時間不足時,自然不會有生物膜產生啦。更不用說4OOppm 了。所以,連接觸氧化池生物量也會下降。4. 生物量與進流水有機物量是平衡的,我想,你的進水濃度還不足以產生掛膜。但出水 水質應給還可以吧!?
7、5. 現(xiàn)階段,只要出水可以,掛不掛膜又有多大關系呢! 我曾做過一點水解酸化和接觸氧化處理工業(yè)廢水的經驗,談點自己的想法 。1. 首先你處理的是化工廢水,就要考慮水中是否含有大量難生物降解的物質,培養(yǎng)降解 這些難降解有機物的微生物成為優(yōu)勢菌種當然需要很長時間了,如果接種處理相關廢水的污 水廠的污泥,可能啟動會快些。2. 雖然你進水 COD=1200mg/L 但其中可為微生物馬上利用的可能很少(因為化工廢水中 可能含有大量高分子難降解物質),因而三豐兄說得對,在啟動階段先不必考慮出水濃度; 而你把進水 COD 降到 400mg/L,微生物量當然更低了, 因為本來易降解的有機物占的比例就 小, 你有
8、把 1200改為 400,那微生物沒有吃的當然繁殖更慢。3. 如果你處理的水不是很容易生物降解的,那在啟動前期可加一些生活污水或其他可降 解碳源,把微生物數(shù)量提高,然后再馴化污泥。4. 不知可否聽過共基質代謝的方法,在理論研究上已有一定水平,我也不知實踐中有否 應用。問:因為目前出水沒有達標,我才把進水濃度下降的,進水在 400mg/l 左右時,出水還有 200mg/l左右!我想先降低進水濃度以保證出水達標,然后才增加進水的濃度,不知這樣是 否可行?答:1. 作為系統(tǒng)啟動時的污泥培養(yǎng),進水濃度先濃后淡是不對的。2. 既然是試運行的啟動階段,你不必太在意出水是否超標,可加快逐漸提高濃度。3. 特
9、別是生物池比較大,填料比較多的生物系統(tǒng),降低進水濃度,會導致食微比大大低于正 常值,自然水解池不易掛膜了。(六)最近出水水質變差,SS 明顯變大,應該從什么方面考慮它的原因?答:1.SS 明顯變大,原因實在太多了,短時間的變化,可能與負荷過大有關。長期的,周期性的 變化,則可能與絲狀菌膨脹或者污泥老化有關。2. 還請檢查控制參數(shù)及進水成分變化情況。做出判斷和處理方法3. 污泥齡、食微比、進水水質、前段物化處理效果、絲狀菌檢查等是重要的考察方法。(七)生活污水處理,如果突發(fā)性地出現(xiàn)很多油(油成分不明確,可能是柴油,也可能是汽 油或其它),請問怎樣去應付?這油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地影響?答:1. 我
10、不知道你廠的設施有無除油的設備。如果沒有,排放水中石油類可能會超標。2. 作為烴類物質,應該也可以被微生物所降解,只是時間會長一些,可以的話我建議你可以 在曝氣池出口加設一出水擋板。由此,上部浮油可停留在曝氣池中,在長時間生物氧化下也 可被降解。但是,如果長期連續(xù)有大量含油廢水進來,您可能要添加除油設備了。問:油類現(xiàn)象明顯時大概有 20 多 mg/l,不是所有的油都可以被微生物降解的吧? 一點影響 都沒有嗎?我們曝氣池出口處有曝氣,設擋板應該不可行。答:1. 油類的降解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的,當然,作為我們處理來講,油類被初步降解后,被微 生物吸附,排泥時排除,同樣是去除了油類物質。2. 曝氣池
11、出口有在曝氣,可以將出口處的曝氣關小或關掉就行了,后段曝氣太多也不利于微 生物沉降的。如此可以設置擋板啦(八)我想問問這個污泥齡是怎樣確定的?又是怎樣用來控制的?究竟用排泥量確定它還是它來確定排泥量?絲狀菌應該不是問題的關鍵,是不是污泥濃度過大呢?大約在1000 左右,或以下,進水 BOD 二 50 左右,這個污泥濃度合適嗎?望賜教!謝謝! 答:1. 污泥齡:是活性污泥在曝氣池中的停留時間,他是控制污泥是否老化的關鍵控制參數(shù),是 相當重要的控制參數(shù),此參數(shù)不加以控制很難保證生物系統(tǒng)正常運轉。2. 計算公式:(MLSS*曝氣池有效容積)/ (24 小時*每小時排泥流量*MLSS 回流)3. 此參
12、數(shù)用來控制排泥量的。4. 首先通過運行, 摸索出自己水廠的合理污泥齡控制值, 此時即可指導排泥了。 我的經驗是 超過 30天,污泥就有可能老化了,當然各廠具體運行情況是不一樣的。需要自己總結和摸 索。任何現(xiàn)成的參數(shù),也只是參考而已。5. 污泥濃度大不大,檢查食微比吧,不要小于 0.1!單看,MLSS=1000,BOD5=50,你的污泥濃 度是高了。(九)二沉池有時出現(xiàn)跑泥現(xiàn)象是什么原因? 答:我想出現(xiàn)二沉池跑泥的原因是很多的。1. 生物系統(tǒng)處理負荷(水量和濃度)變大,可以出現(xiàn)跑泥,多為水量增加后,二沉池的停留 時間就縮短了,活性污泥來不及沉降就流出了二沉池,由此產生跑泥。同時,進水濃度增 高,
13、會導致活性污泥活性增強,不利沉降。出水混濁而帶有跑泥現(xiàn)象。2. 過于低負荷運行,污泥老化后,微生物自身氧化,解絮。同樣會產生跑泥。3. 絲狀菌膨脹,污泥來不及沉降也會產生跑泥現(xiàn)象。4. 另外,氣溫低、曝氣過度、 PH 變化過大、有毒及惰性物質進入生物系統(tǒng)等等,也會產生 跑泥。5. 我想,掌握這些原因,還得自己在實踐中反復體會,才能靈活準確的加以判斷。6.當然。相關檢測方法也必不可少的。它是你判斷的依據(jù)(十 ) 想問問氧化溝每個廊道的 MLSS 應該是一樣的吧? 答: 氧化溝各槽的污泥濃度是不一樣的,而且也沒有可比性。問:如果 BOD 太低了應該采取什么措施?還有上次你說氧化溝各廊道的 MLSS
14、 不一樣,我 也想明白是因為有機物逐漸減少,是嗎?但我用 MLSS 儀測了一下各廊道,發(fā)現(xiàn)它們的值 差不多,這是這么回事呢?答:1.我還是那句話吧,有多少有機物,就能產生多少微生物,因此,低BOD,就需要降低活性 污泥濃度與之適應??桃獾奶岣呶勰酀舛龋蜁е履帻g延長。而使污泥老化。2. 對于,低 B/C 比的廢水,應該盡量通過物化段或者水解酸化來提高,這樣微生物運行時就 輕松了。3. 同時,加大生物污泥回流量來降低微生物在生物池中的停留時間,可以降低微生物老化程 度。4. 氧化溝工藝,應該說受側池有沉淀功能的影響,其濃度應該高于中間池的濃度。5你用 MLSS 儀測量對比,也沒有太大必要的,因
15、為,運行中有的廊道在沉淀,你如何測MLSS 呢,而不同時間的測量值,我想也沒有對比性吧!6.各廊道微生物是動態(tài)的發(fā)生著濃度的變化,處理階段不同以及進水的影響,各時間段濃度 也有區(qū)別的。對于因有機物濃度降低而導致污泥濃度分布降低,我想在氧化溝這個池體容積 內還不會有明顯的反應的 。(十一) 1、在北方活性污泥法與接觸氧化法那種工藝對印染廢水更有效?2、脫色在生化前好還是在生化后好?答:1. 印染廢水應該是比較難處理的廢水。其污染物的分解需要較長的生物氧化和接觸時間。2. 顯色分子對活性污泥來說處理是有難度的,一般的微生物對顯色物質的去除大多是吸附后 隨排泥而排出的。3. 脫色我覺得應在生化處理段
16、前。剩下的不易去除的部分再通過生物吸附去除,應該比較好 一點。4. 接觸氧化法應該較傳統(tǒng)活性污泥要好一點的,因為接觸氧化法,生物停留時間較長,易于 分解難降解有機物,同時,生物膜局部厭氧也有利于去除難降解有機物。(十二 ) 請教 OOC 工藝?該工藝運行如何?噸水投資和運行成本如何?國內污水處理廠使用 情況如何?答:OOC 工藝和 OCO 工藝一樣,是對曝氣池的一種改良工藝,OOC 工藝是將曝氣池分內圈、外圈,內圈為曝氣區(qū),外圈則是曝氣和非曝氣的交替循環(huán)區(qū),國內運用較少,其適于處理污 水污染負荷較低的污水,具有節(jié)約能耗,降低運行費用,出水水質好,簡化管理,保證穩(wěn)定 運行等優(yōu)點。(十三 ) 請教
17、:氧化溝工藝的污泥回流比怎么定 ?答:1. 根據(jù)定義:回流比是回流污泥量與生化系統(tǒng)進流水量的比值。教科書工具書上多有參考值 的,但具體定在什么控制值,可以自己在運行過程中加以總結的。2. 通過控制回流比可以提高生物活性、提高處理效率的作用。(十四 )氧化溝表面的泡沫較多,死泥也較多,影響了出水水質,排了幾次泥,沒有好轉。請 問如何解決此問題。答:生化系統(tǒng)不論何種工藝,產生泡沫或浮泥其原因是大同小異的。1.對泡沫的觀察,重點是產生周期、泡沫顏色、粘度、易碎性等方面加以觀察總結。當然, 進水水質的變化、其他操作指標的改變與否也是需要觀察了解的。2.浮泥的產生,同樣要觀察顏色、粘度和是否夾有氣泡等,
18、必要時同時對正常污泥和浮泥進 行顯微鏡觀察對比,以了解污泥性質。3.通過以上主要觀察手段和要點,找出產生泡沫或浮泥的原因,加以針對性的解決,我想系 統(tǒng)就可以回復正常運轉了!(十五 ) 我們處理的是生活污水, 其它污水廠好像沒有這種出水帶綠的現(xiàn)象吧。 我們的進水 BOD 很低,在 50 左右,我想問一下,我們怎樣去控制微生物處于什么階段呢?在厭氧后進 入氧化溝,這個溶解氧有規(guī)定嗎?還有我們進行投加尿素和磷酸二氫鉀,目的想改善微生物 的活性,那應該要注意檢測什么指標呢?如果微生物的活性大那會不會引起其它反效果呢? 如它的沉降性不好和降解速率過大導致營養(yǎng)物不夠而衰竭等等問題 。答:1.我不太了解你們
19、水廠的具體情況。因為, BOD=50,COD 也就在 130 左右。2.既然是生活污水, N、P 應該不會缺才對。投加尿素和磷酸二氫鉀似乎沒有必要。3.如此低的進水濃度,不知道出水濃度是多少,去除率又是多少呢?4.氧化溝的曝氣方式對微生物降解有機物還是比較合理的,即溶解氧分布是前高后低的。5.處理低濃度污水,容易導致污泥老化,出水夾有多量細小的活性污泥顆粒。此部分會導致 出水 COD 上升,不太嚴重的活性污泥隨出水流出,其 COD 上升幅度在 1020ppm 之間。6.我建議減少曝氣量,保證出口溶解氧在1.5 就夠了。這樣可以避免活性污泥自氧化過快。7.我想相對于你的氧化溝容積,你的處理水量應
20、該比較大的,即表面負荷較高。所以,BOD=50,你的 miss 還能保持在 lOOOppm。負荷較高,過流速度也會提高。由此,微生物沉 降不充分,也可能有活性污泥隨放流水流出。(十六)請教一個問題:出水氨氮前幾天在相隔一天的時間內突然從 5mg/L 上升到 22mg/L,而且到目前為止一直居高不下 !請部這主要會是哪些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下面是我廠的一些水質指標:進水指標:COD:3OOmg/L,BOD:1OOmg/L,NH3-N:35mg/L,SS:35Omg/L,TP:9mg/L, 堿度:28Omg/L,PH:7.5出水指標:COD:4Omg/L,BOD:6mg/L,NH3-N:22mg/
21、L,SS:2Omg/L,TP:1.2mg/L,堿度:120mg/L,PH:7.8我廠的運行方案沒有什么改變 ,氧化溝三溝中溶解氧的分布為 1-2-3,我們曾提高溶解氧 ,但對 除氮沒有什么效果 ,請問還需要提供什么情況 ?答:1. 我想首先檢查您的進水氨氮是否升高。由此也可確認,實驗數(shù)據(jù)是否有誤。2. 進水底物濃度和進水量也請確認是否有變化。3. 曝氣量的增加我想時沒有必要的。(十七 )采用流動床生物膜工藝,一般在培養(yǎng)過程中靜態(tài)培養(yǎng)到什么地步才可連續(xù)進水培養(yǎng)? 答:填料上生物膜的培養(yǎng)原理是靠粘附在填料上的微生物自身繁殖形成生物膜,而不是所投放的 活性污泥大量粘附的結果。因而在取來接種的活性污泥
22、投入到反應器中悶曝24h 后,排出剩下的活性污泥(防止游離態(tài)微生物與填料上的微生物爭奪有機養(yǎng)料),然后連續(xù)進水進行掛 膜。在培養(yǎng)中,曝氣量不能太大,這有利于生物膜形成。我不知你說的流動床到底是流化床還是移動床,不過生物膜的掛膜原理應該是相同的。至于監(jiān)測 SV,我想在膜法處理中并不是重要的控制指標。 問:我采用流動床生物膜工藝,一般在培養(yǎng)過程中靜態(tài)培養(yǎng)到什么地步才可連續(xù)進水培 養(yǎng)?在此過程中 DO、SV 等指標如何控制?如果進水 COD 濃度在 50mg/L 左右(低濃度生活污水), BOD 為 15mg/L 左右,水溫在 12 度,啟動培養(yǎng)時,需要注意哪些呢? 答: 我想,檢測進出水加以對比(
23、去除率),觀察生物膜狀況,是可以判斷是否可以連續(xù)進水 的。 那么低的進水有機物濃度(需要貧營養(yǎng)微生物)和 12 度的低溫,我想掛膜是有些難度 的,如果填料自身的性能又不是很理想,豈不是更難了。在掛膜培養(yǎng)時可否外加些碳源,形 成膜基后掛膜應更容易。(十八)活性污泥生長較快,出水中 TP 忽高忽低,請問,這該如何控制污泥量?答:1. 排泥是總磷去除重要的途徑。2. 污泥生長過快,我想排泥也會加大吧。這有利于總磷的去除。3. 厭氧的控制,有利于嗜磷菌對磷的有效去除。4. 進水有機物的濃度對磷的有效去除也有影響,低負荷運行較高負荷運行,總磷去除率偏低 的。5. 對于出水中 TP 忽高忽低,我想跟進水含
24、磷濃度的變化,營養(yǎng)劑投加量的變化,溶解氧的 控制,以及上面講的排泥等情況有關,你可以檢查一下吧。只要不是設計中的重大問題,我 想總磷控制都是可控的。(十九)因為故障原因,原來運行正常的 AAO 工藝實驗裝置(容積 4m3,進水 COD260 出水 25MLSS2000 HRT12h ,比值 1:3:6 DO 2 水溫 30 NP 是正常的生活污水水平),漏水漏 掉了 30%左右,請問保持平常的運行條件下,多久能恢復到原來的運行水平?答:可能要 12 周 !(二十 ) 如果沒有污泥回流,排放的污泥全部進行脫水,如何確定污泥齡。再有,你對運行 中的高負荷和低負荷運行是如何看待的 。答:1. 不回流
25、,還可以按本站前面交流中提到的算式進行計算的。2. 高負荷運行,出水指標自然會升高,抗沖擊能力相對下降。3. 底負荷運行反之,但污泥老化也可導致出水指標上升。4. 合理控制自然最好,如果長期負荷太高、太低多不利于出水指標的穩(wěn)定,微生物也會產生 不利的,如浮渣產生、泡沫產生、絲狀菌膨脹、污泥解體等等。(二十一) 低溫條件下如何進行生物培養(yǎng)啟動,需要注意哪些事項?污水屬于市政污水,大部分是工業(yè)廢水, COD 在 500mg/L 左右,當?shù)貧鉁卦诹阆?8 度左右,水溫在 10 度左右,要 求出水在 60mg/L 以下,請您指導一下啟動的方式及注意事項,謝謝! 答:1. 選擇處理水水質接近的水廠污泥接
26、種是有必要的。2. 水溫在 10 度培菌應該沒有太大問題的。3. 要求出水在 60mg/L 以下,比較苛刻,我不知道你的工藝如何,如果滿負荷運行的話,終 沉池不是特意放大容積,我想長時間保持此出水指標是有困難的。4. 培菌的方法。一些教材和工具書上都有的,我不多講了。5.應該注意,啟動時連續(xù)曝氣是必要的,但長期過量曝氣是不利于微生物迅速繁殖的。特別 是你的進水有機物濃度較低的情況。6.根據(jù)水質,補充營養(yǎng)劑也不可少。7.進水量的控制需逐漸提高。(二十二 ) IC 反應器在運行時并沒有顆粒的排放設施!我們知道污水中含有一些懸浮物質或 者比較難降解的物質!如果顆粒污泥多了是不是要從出水中流走呢? 那
27、么它是否有后續(xù)的 工藝呢? 答:1.IC 反應器,包括其他類型的反應器。在選擇和使用上,都有適用性和使用要求的。2對 COD 濃度低,含無機雜質多的廢水,我想是不太適用此類反應器的。3. 厭氧段的微生物,本身自氧化能力極強。分解有機物不是不需要氧,只是不是空氣中的游 離態(tài)氧。而是利用了有機物分子中的化學結合氧罷了。由此,厭氧微生物對難降解有機物也 會產生較好的去除率的。4. 污泥不外排,其必然有部分污泥老化,通過內源呼吸和其他生物的利用后,產泥量就不明 顯了。5. 在出水流出的污泥,自然也是似排泥的一種形式,我覺得是有必要的。只是大量產生污泥 的流出。應給與系統(tǒng)產生了故障有關。6. 后續(xù)工藝的
28、話,如針對流出的污泥,自然是加強反應器本身的運行為主了。我想沒有必要 設沉淀池或過濾池的吧?。ǘ?) 一城市污水處理廠, 3 萬噸/日,氧化溝工藝,前置缺氧區(qū),有脫氮除磷功能。進水TN : 30-35mg/l,出水要求控制 12mg/l 以下。氮的去除率要求很高,傳統(tǒng)硝化反硝化控制很 難滿足,不知有何良策? 還需要我提供哪些數(shù)據(jù)?請指教。答:1進水 TN : 30-35mg/l,出水要求控制 12mg/l 以下,我想這個去除率并不高,只是,濃度越 低,去除率越難提高而已。2. 反消化段厭氧控制如何?回流不要太大,否則很難做到厭氧狀態(tài),自然反消化效率就低 了。3. 當然,你的回流比高,前置缺
29、氧段容積小,這兩個因素,都降低了反消化菌在厭氧區(qū)的停 留時間。也會反消化不徹底。4. 底物是否偏低也可考察的。問:我廠缺氧區(qū)設計水力停留時間 1h,但實際加上回流污泥量,停留時間不足 1 小時。回流 比 100%左右。缺氧區(qū)溶解氧在 0.7 以下。進水 COD 目前 200300mg/l, COD/TN : 6.58.5, miss: 4.5g/l左右。若降低回流,會否降低脫氮效率?我想降低好氧區(qū)DO ,實現(xiàn)好氧區(qū)同步硝化反硝化和脫氮類型轉變?yōu)閬喯跛嵝兔摰?,提高脫氮效果,不知你有何建議? 答:我想碳源沒有問題,請降低回流污泥量( 40%50%),由此盡量降低厭氧區(qū)的溶解氧,溶 解氧0.07pp
30、m 還是大了。同步消化反消化的效率是低的,你要學習嘗試一下當然也沒關系。 (二十四 )我廠目前遇到困難 .進水含有大量印染廢水,對我廠目前培菌有影響嗎?進水外 觀為較透明的淡紅色水。cod=290,bod=20, ph=5.6。我們采取的是氧化溝工藝。目前菌種還 沒有培起來。還處在摸索階段。進水的 ph 值太不穩(wěn)定!有時 3,有時 9。而且進水的 bod/cod 嚴重偏低!我們的菌種還沒有培起來 .原水比較復雜,泥沙多,營養(yǎng)成分較低, PH 變化大。活性污泥濃度上不來,我們采取的間歇式配菌已經近兩個月,收效甚少。答:1. 這個事情確實比較難幫你的。2. 我想目前的任務是培菌,至于出水是否超標已
31、不太重要了。3. 提高原水碳氫含量是必須的。印染廢水本身不易降解,作為氧化溝工藝,雖較傳統(tǒng)活性污 泥法的運行負荷為低,但是,在低 bod/cod 值,且存在難降解的印染廢水。培菌確實困難。4. 減少曝氣量,以滿足最低溶解氧要求即可。否則,低負荷狀態(tài)下,活性污泥將,自身氧化或隨出水流出。5.增加各池進出水切換頻率。不至于是微生物在營養(yǎng)缺少的情況下沉淀時間過長,過長的停 留時間也將使微生物自身氧化。而不易培菌。6.其它一些如ph 調整,檢測方法,提高泥沙去除等還請自己斟酌處理。 問:目前經過耐心調試兩個氧化溝的污泥已經漸漸起來了(共有四個氧化溝)。SVI (30)只有左右。二沉池的出水還存在漂泥現(xiàn)
32、象(本來污泥就不多)。我們的操作為:有符合要求 的原水( PH 值色度等)進,兩個氧化溝各開兩臺嚗氣( DO 為 89),嚗氣機為表面,功 率為 30KW 。四個二沉池回流到這兩個氧化溝,兩臺回流。進水COD=350 , BOD=80 ,SS=60,進水水質不是很穩(wěn)定! !請高手多多指教培菌后半段的工作! ! 答:1. 培菌有改善,恭喜你!2. 看了你的描述,我覺得你的工藝好像有點不象氧化溝工藝了。3. 不管如何的工藝,我覺得你的溶解氧控制似乎高了,測一下,曝氣池出口的溶解氧吧!大于 1.5 的話,曝氣機關掉幾臺,如果關掉后充氧會不均勻,就頻繁切換一下吧。4. 注意營養(yǎng)劑的合理投入。5. 你們已經對原水有所控制,我想培菌會順利的。6. 活性污泥的流出,和你的負荷相對高,活性污泥量少等有關,培養(yǎng)到一定程度自然會消失 的。 而且,流出去的恐怕大部分也是性質比較差的那一部分污泥。(二十五 ) 我所處理的污水中含有硝基苯和苯胺類物質,工藝為調節(jié)池 -汽浮-加酸罐 -鐵碳池-加堿罐一沉池 -水解酸化池 -接觸氧化池 -二沉池 -出水。在培養(yǎng)過程中,我加入了鄰近化工污水廠的污泥進行接種。氧化池中 BOD 為 400 多。(可 能因稀釋倍數(shù)太大,誤差較大。)前期進水 1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創(chuàng)意手繪線條圖像 - 物體多角度展現(xiàn)教學課件
- 基于機器視覺的生化池監(jiān)測技術
- 《母豬分娩管理》課件
- Weve got lots of apples(拓展)(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外研版(三起)英語六年級下冊
- 第四章第一節(jié)《人口與人種》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
- 中學安全述職
- 《智能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課件
- 《NANO技術概述》課件
- 生產經營范圍安全生產主體
- 專題一第3課三、《SmartArt圖形工具的使用》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青島版(2018)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下冊
- 戶外LED顯示屏設計施工方案.docx
- 上崗證WORD模板
- 凈土資糧——信愿行(05)第三講安住在彌陀大愿之海
- 化工車間開停車風險分析
- 鈑金k因子和折彎扣除參照表
- 市政小三線施工方案(共22頁)
- 靜壓樁機、鉆孔灌注樁、沉槽機CAD圖形
- 易經(拼音版)
- 紅旗優(yōu)質服務窗口先進事跡材料
- 總監(jiān)辦標準化管理規(guī)定
- (完整版)裝飾裝修工程監(jiān)理細則(詳解)最新(精華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