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2192005 架空送電線路基礎設計技術規(guī)定139頁_第1頁
DL/T 52192005 架空送電線路基礎設計技術規(guī)定139頁_第2頁
DL/T 52192005 架空送電線路基礎設計技術規(guī)定139頁_第3頁
DL/T 52192005 架空送電線路基礎設計技術規(guī)定139頁_第4頁
DL/T 52192005 架空送電線路基礎設計技術規(guī)定139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次前言1范圍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3總則4術語和符號4.1術語4.2符號5基本規(guī)定6上拔穩(wěn)定計算6.1適用條件6.2剪切法6.3土重法7基礎下壓和地基計算7.1基礎下壓計算7.2地基承載力計算7.3地基的變形計算8傾覆穩(wěn)定計算8.1電桿基礎傾覆穩(wěn)定計算8.2窄基鐵塔淺基礎傾覆穩(wěn)定計算8.3窄基鐵塔深基礎傾覆穩(wěn)定計算8.4寬基鐵塔基礎傾覆穩(wěn)定計算8.5擋土墻9構件承載力計算和構造要求9.1鋼筋混凝土基礎主柱正截面承載力計算9.2混凝土基礎主柱正截面承載力計算9.3鋼筋混凝土基礎底板正截面承載力計算9.4混凝土基礎底板正截面承載力計算9.5鋼筋混凝土拉線盤承載力計算9.6鋼筋混凝土電桿卡盤承載力計算9

2、.7石材底盤、拉盤、卡盤承載力計算9.8地腳螺栓承載力計算9.9拉線部件承載力計算9.10斜截面承載力計算9.11構造要求9.12斜柱式基礎承載力計算10巖石基礎10.1基礎的分類及適用條件10.2基礎承載力計算10.3構造要求11鉆(沖、挖)孔灌注樁基礎11.1一般規(guī)定11.2樁基構造11.3樁頂作用效應計算11.4樁下壓承載力計算11.5樁上拔承載力計算11.6樁水平承載力與位移計算11.7樁基本體計算11.8質量檢測標準12復合式沉井基礎12.1復合式沉井基礎12.2設計復合式沉井基礎應具備的資料12.3設計原則12.4復合式沉井基礎的構造12.5設計計算12.6在工程應用和施工中要注意

3、的問題13裝配式基礎13.1基礎的分類及適用條件13.2直柱鉸接型基礎側向傾覆穩(wěn)定計算13.3直柱鉸接型基礎側向滑動穩(wěn)定計算13.4基礎承載力計算13.5構造要求附錄 a(規(guī)范性附錄)基礎型式圖附錄 b(規(guī)范性附錄)塔位施工基面設計原則附錄 c(規(guī)范性附錄)特殊地基處理原則附錄 d(規(guī)范性附錄)金屬基礎承載力強度計算附錄 e(規(guī)范性附錄)地基土(巖)承載力特征值及分類附錄 f(規(guī)范性附錄)水平荷載作用下樁的內力、位移計算附錄 g(規(guī)范性附錄)原狀土基礎剛性基柱考慮土抗力時側向彎矩的近似計算附錄 h(規(guī)范性附錄)土與混凝土基礎接觸面間的摩阻系數(shù)值和地腳螺栓凈截面面積表附錄 i(規(guī)范性附錄)送電線

4、路基礎上拔靜載試驗要點附錄 j(規(guī)范性附錄)基礎上拔、傾覆、下壓穩(wěn)定和地基承載力計算用表附錄 k(規(guī)范性附錄)基礎在洪水時的局部沖刷、流水動壓力、漂浮物撞擊力的計算條文說明 前言 本標準是根據(jù)原國家經(jīng)貿(mào)委關于下達 2001 年度電力行業(yè)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通知 (國經(jīng)貿(mào)電力200144 號)的安排組織制定的。本標準是根據(jù)電力行業(yè)標準 dl/t 50921999110500kv 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程 ,對 sdgj 621984送電線路基礎設計技術規(guī)定 (試行)的修訂。本標準較修訂前的標準有如下重要技術內容改變:1原標準名稱送電線路基礎設計技術規(guī)定修訂為架空送電線路基礎設計技術規(guī)定 。2適

5、用范圍由 35kv330kv 改為 35kv500kv 架空送電線路基礎的設計。3修訂中納入了以往工程已獲驗證的成功經(jīng)驗和試驗研究成果。4本標準采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tài)設計方法,在與 sdgj 621984 基本銜接的條件下,與國內其他有關土建標準相協(xié)調。5對原標準 sdgj 621984 的部分章節(jié)條文進行了刪改,增加了部分新條文:1)刪除了爆擴樁基礎。2)增加了環(huán)境保護、沉井基礎、挖孔樁基礎,附錄中增加基礎型式布置圖、基面設計原則、特殊地基處理原則、基礎受洪水影響的計算等。3)鉆孔灌注樁基礎的計算方法由“m 簡捷法”修改為“m 法” 。本標準自發(fā)布之日起代替 sdgj 621984(

6、試行) 。本標準的附錄 a、附錄 b、附錄 c、附錄 d、附錄 e、附錄 f、附錄 g、附錄 h、附錄i、附錄 j、附錄 k 均為規(guī)范性附錄。本標準由中國電力企業(yè)聯(lián)合會提出。本標準由電力行業(yè)電力規(guī)劃設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并負責解釋。本標準主編單位:東北電力設計院。本標準參編單位:中國電力工程顧問公司、西北電力設計院、中南電力設計院、河南省電力勘測設計院。本標準主要起草人:于潤芳、張?zhí)旃狻⒘_命達、王開明、李喜來、秦益芬、張春奎、張顯峰、李植本、郭詠華、程永鋒、高占奎、陳正倫、竇正和。 1范范圍圍 1.0.1本標準規(guī)定了架空送電線路桿塔基礎設計的基本原則和有關設計方法。1.0.2本標準適用于新建

7、的 35kv500kv 架空送電線路桿塔的基礎設計。其他電壓等級和通信桿塔基礎的設計可參照本標準。1.0.3臨時架空送電線路桿塔基礎可參照本標準設計,但標準可適當降低。1.0.4原有架空送電線路改造和改建桿塔基礎,可根據(jù)具體情況和已有線路運行經(jīng)驗,參照本標準進行驗算或設計。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jù)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礎設

8、計規(guī)范gb 50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 50021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 50025濕陷性黃土地區(qū)建筑規(guī)范gb 50046工業(yè)建筑防腐蝕設計規(guī)范gb 50191構筑物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20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j 112膨脹土地區(qū)建筑技術規(guī)范dl/t 50921999110500kv 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程jgj 941994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 1062003 j 2562003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guī)范jgj 118凍土地區(qū)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sl 2041998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規(guī)范 3總總則則 3.0.1本標準遵照 dl/t 50921999 基礎設計原則編

9、制。3.0.2基礎設計采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tài)設計方法,用可靠度指標度量基礎與地基的可靠度,在規(guī)定的各種荷載組合作用下或各種變形的限值條件下,滿足線路安全運行的要求。3.0.3基礎設計必須堅持保護環(huán)境和節(jié)約資源的原則,根據(jù)線路的地形、施工條件、巖土工程勘察資料,綜合考慮基礎型式和設計方案,使基礎設計達到安全、經(jīng)濟合理的目的。3.0.4基礎設計采用新理論、新材料或新結構型式,當缺乏實踐經(jīng)驗時,應經(jīng)過試驗驗證。3.0.5本標準未作出規(guī)定的,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和電力行業(yè)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4術術 語語 和和 符符 號號 4.1術語4.1.1原狀土基礎undisturbed soil founda

10、tion利用機械(或人工)在天然土(巖)中直接鉆(挖)成所需要的基坑,將鋼筋骨架和混凝土直接澆注于基坑內而成的基礎。通常指巖石基礎、掏挖基礎、鉆(挖)孔(灌注)樁基礎。4.1.2混凝土臺階式基礎rigid concrete foundation基礎底板的臺階高寬比不小于 1.0,基礎底板內不配置受力鋼筋的混凝土基礎(簡稱臺階基礎) 。4.1.3鋼筋混凝土板式基礎flexible concrete foundation基礎立柱和底板內均配置受力鋼筋,其底板的臺階寬高比不小于 1.0(不宜大于 2.5)的鋼筋混凝土基礎(簡稱板式基礎) 。4.1.4巖石基礎rock anchor foundatio

11、n通過水泥砂漿或細石混凝土在巖孔內的膠結,使錨筋與巖體結成整體的巖石錨桿、巖石錨樁基礎。利用機械(或人工)在巖石地基中直接鉆(挖)成所需要的基坑,將鋼筋骨架和混凝土直接澆注于巖石基坑內而成的巖石嵌固基礎。4.1.5裝配式基礎assembly foundation用兩個或兩個以上預制構件拼裝組合而成的基礎。4.1.6斜柱式基礎pad and chimney foundation基礎的立柱與基礎底板不垂直的一種基礎型式。分為角鋼插入式和地腳螺栓式斜柱式基礎,該基礎是臺階或板式基礎的特殊型式。4.1.7聯(lián)合式基礎raft foundation鐵塔四個基礎墩用一個底板連成整體且基礎墩間用橫梁連接而成的

12、基礎。4.1.8重力式基礎weighting foundation基礎抗拔穩(wěn)定主要靠基礎的重力,且其重力大于上拔力的基礎。4.1.9原狀抗拔土體undisturbed soil with uplift resistance處于天然結構狀態(tài)的粘性土和經(jīng)夯實后達到天然密實狀態(tài)的砂類回填土。4.1.10不等高基礎unequal foundation在一基塔的基礎中某一個腿的基礎,其立柱露出設計基面線的高度 h0與其他腿基礎不同時(見圖 4.1.10) ,就稱該鐵塔的基礎為不等高基礎。 圖圖 4.1.10不等高基礎示意圖不等高基礎示意圖4.1.11復合式沉井基礎combined sink well f

13、oundation上部為混凝土承臺,下部是薄壁鋼筋混凝土沉井聯(lián)合組成的基礎。4.1.12預制基礎prefabricated foundation采用工廠化一次性預制而成的(如電桿的底盤、拉盤、卡盤等)基礎。4.1.13半掏挖基礎half-digged foundation基礎底板在原狀土內掏挖,掏挖部分以上按普通基礎開挖回填而成的基礎。4.1.14樁基礎pile foundation由基樁或連接于樁頂承臺共同組成的基礎,樁基礎分為單樁基礎和群樁基礎。承臺底面位于設計地面以下與土體接觸,則稱為低承臺樁基;承臺底位于設計地面以上則稱為高承臺樁基。4.2符號a基礎底面面積、構件截面面積;a1、a2無

14、因次系數(shù);ab局部受壓時的計算底面積;ac承臺底地基土凈面積;、 承臺內區(qū)、外區(qū)的凈面積;acor配置方格網(wǎng)式間接鋼筋范圍以內的混凝土核芯面積;af單根鋼筋截面面積;ah計算截面的混凝土面積;ak卡盤的側面面積;a0計算截面折算面積、樁群外緣矩形面積的長邊長、樁端面積;as縱向受拉鋼筋截面面積;asvl單枝箍筋截面面積;asx正截面平行于 x 軸兩側鋼筋的截面面積;asy正截面平行于 y 軸兩側鋼筋的截面面積;al混凝土局部受壓面積、沖切荷載多邊形面積;aln混凝土局部受壓凈面積;ai第 i 層土附加應力系數(shù)沿土層厚度的積分值;an混凝土凈截面面積、單根錨筋截面面積;b方型底板寬度;b0樁群外

15、緣矩形面積的短邊長;de樁端等代直徑;d、d0圓形底板直徑、計算截面直徑;e被動土壓力;ea主動土壓力;ec混凝土彈性模量;ei抗彎剛度;esi基礎底面下第 i 層土的壓縮模量;鋼筋彈性模量、壓縮模量當量值;上層土壓縮模量;下層土壓縮模量;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的豎向力;地基土凈反力、局部受壓面上作用的局部荷載或局部壓力;fax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經(jīng)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載力特征值;g基礎自重和基礎上的土重(擋土墻每延米自重);g0基礎自重;gk1與沉井和承臺同體積的浮力;ggp群樁基礎所包圍體積的樁土總自重設計值除以總樁數(shù);gp單樁(土)或基樁(土)自重;he作用于基礎上的水平力;ho作用點至設計地面處

16、的距離;hg桿塔高度;i截面的慣性矩;ip塑性指數(shù);kh基礎滑動穩(wěn)定的設計附加分項系數(shù);ko計算寬度空間增大系數(shù);kv土重法圓形底板相鄰上拔基礎影響系數(shù);l長度或距離;l1、l2上、下卡盤計算長度;l上、l下上、下卡盤的全長;m計算截面處彎距;mh作用于基底截面上的彎距;mb、md、mc承載力系數(shù);m1-1、m2-2計算截面 11、22 的彎矩;mj極限傾覆力矩;mx、my作用于基礎底面或承臺頂面上的 x、y 方向的力矩;ms計算截面上作用的彎矩;mk按可變荷載標準值計算的力矩;mg可變荷載按長期荷載標準值計算的力矩和軸向力;n插入角鋼承受的拉力或壓力、基樁的豎向力;na作用于基礎上的下壓荷載

17、;no扣除底板上土重的作用于底板上的軸向壓力;ng按可變荷載標準值計算的軸向力;nk可變荷載按長期荷載標準值計算的軸向力;nii 樁樁頂承受的軸向壓力;nvb 、ncb每個螺栓的承剪、承壓承載力;p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pcz軟弱下臥層頂面處土的自重壓力;pc基礎底面處土的自重壓力;pk上卡盤橫向壓力;pmin、pmax基礎底面邊緣的最小壓力、最大壓力;p0基礎底面計算截面上的壓力、底板平均壓力設計值、基礎底面處的附加壓力標準值;p1、p2底板、平均壓力;ps基礎底面單位面積上的土反力;px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附加壓力;pj地基土單位面積凈反力;0基底展開角;qf基礎自重力;qsk、qpk單樁總

18、極限側阻力、總極限端阻力;qck相應于任一復合基樁的承臺底地基土總極限阻力;qk下卡盤作用力;quk單樁下壓極限承載力;r基樁下壓承載力;rb作用于底板上的水平力;r石材的極限抗彎強度;s0上部結構水平作用力;sj極限傾覆力;t拉線盤垂直平分面內的拉線拉力;ti單根錨筋或地腳螺栓的上拔力、樁頂拔力;te基礎上拔力;t0作用于計算截面上的縱向拉力;ugk群樁呈整體破壞時基樁的上拔極限承載力;uk單樁或基樁的上拔極限承載力;v計算截面剪力;v0基礎體積;vcs構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載力;vp單個構件抗剪力;vs垂直于插入角鋼的剪力;vtht埋深內的土和基礎體積;w截面抵抗矩;wx、wy基

19、礎底面繞 x 和 y 軸的抵抗矩;w0換算截面彈性抵抗矩;wp樁底截面抵抗矩;x土壓力;xi、yi通過群錨重心 x、y 軸的距離;z基礎底面至軟弱下臥層頂面的距離;zx、zy平行于 y 軸和 x 軸兩側縱向鋼筋截面面積重心間距;a0、b0基礎的計算寬度;a1基礎寬度;hox計算截面有效高度;ab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一側斜截面在基礎底面積范圍內的下邊長;ag截面邊緣至縱向鋼筋截面中心的距離;at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一側斜截面上邊長;am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一側計算長度;a0擋土墻基底的傾角;at縱向受拉鋼筋截面面積與全部縱向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 基礎底面計算點范圍內平均附加應力系數(shù);b1 、l1底板

20、處柱截面的長度和寬度;c按飽和不排水剪或相當于飽和不排水剪方法確定的凝聚力;cw計算凝聚力;d1上卡盤厚度、錨筋或地腳螺栓直徑;d2上卡盤寬度;d3下卡盤厚度;d4下卡盤寬度;d0柱的計算直徑或寬度;d圓形截面的直徑、鋼筋或地腳螺栓直徑;e、e0軸向力對截面重心的偏心距、天然孔隙比;ea附加偏心距;e0 xte沿 x 軸方向的偏心距;e0yte沿 y 軸方向的偏心距;fak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c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ck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標準值;fg地腳螺栓抗拉強度設計值;ft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ftk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標準值;fy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

21、鋼材的抗壓強度設計值;f鋼材的抗剪強度設計值;fy0鋼材的抗拉或抗壓強度設計值;fyk鋼材最低抗拉強度標準值;、 螺栓的抗剪和構件的承壓強度設計值;h自設計地面算起的錨固深度、截面高度,擋土墻高度;hb基礎沖切破壞錐體的有效高度;hc基礎上拔臨界深度;h0截面的有效高度、有效錨固深度;ht基礎的埋置深度;h1設計地面至卡盤中心的距離;hi承臺底面以下各層土的厚度;qsik樁側第 i 層土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qpk極限端阻力標準值;軟弱下臥層經(jīng)深度修正的地基極限承載力標準值;qck承臺底 1/2 承臺寬度深度范圍(5m)內地基土極限阻力標準值;qsi樁第 i 層土的極限摩阻力設計值;l矩形基礎的

22、長度;la錨筋、地腳螺栓的錨固長度;li與第 i 層土對應的樁長;l0懸臂、有效錨固長度;m土壓力參數(shù)、樁側土水平抗力系數(shù)的比例系數(shù);mh承載應力修正系數(shù);md清底系數(shù);n數(shù)目、地基沉降計算深度范圍內所劃分的土層數(shù)、計算截面縱向鋼筋總根數(shù);nx平行于 x 軸方向一側鋼筋根數(shù);ny平行于 y 軸方向一側鋼筋根數(shù);n1、as1方格網(wǎng)沿 l1方向的鋼筋根數(shù)、單根鋼筋的截面面積;n2、as2方格網(wǎng)沿 l2方向的鋼筋根數(shù)、單根鋼筋的截面面積;rs縱向鋼筋所在圓周的半徑;r角鋼內圓角的半徑、圓形截面的半徑;rg截面中心至縱向鋼筋截面中心的距離;s地基最終沉降量、鋼筋的間距;s 按分層總和法計算出的地基變形

23、量;t角鋼厚度;u設計周長;ui破壞表面周長;ul樁群外圍周長;x土壓力、反力分布長度、混凝土受壓區(qū)高度;x0擋土墻重心距墻趾的水平距離;xi、yi通過重心軸 y、x 的距離;y自設計地面起算的深度;y1設計地面至上卡盤的距離;y2設計地面至下卡盤的距離;z地面至軟弱層頂面的深度、土壓力作用點離墻踵的距離;zn沉降計算深度;zi、zi-1基礎底面至第 i 層土、第 i1 層土底面的距離;上拔角、對應于受壓區(qū)混凝土截面面積的圓心角(rad)與 2的比值、鋼筋的外形系數(shù)、井壁與土之間極限摩阻力的上拔折減系數(shù);( z)max樁側最大土壓力;基礎底面以下土、樁側土的有效重度;af地腳螺栓凈截面面積修正

24、系數(shù);c混凝土的重度;ag、bg鋼筋配筋調整系數(shù);c1凝聚力修正系數(shù);cs石材強度設計附加系數(shù);e1基礎底板展開角影響系數(shù);e2相鄰基礎影響系數(shù);e水平力影響系數(shù);f基礎附加分項系數(shù);rf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shù);g永久荷載分項系數(shù);l受拉區(qū)混凝土塑性影響系數(shù)、鋼筋長度修正系數(shù);s樁側阻抗力分項系數(shù)、基礎底面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p樁端阻抗力分項系數(shù);sp樁側阻端阻綜合抗力分項系數(shù);c承臺底土阻抗力分項系數(shù);i軟弱層頂面以上各土層重度設計值;q地基承載力分項系數(shù);sc石材強度設計附加系數(shù);基底展開角影響系數(shù)(剪切法) ;1基礎底板上平面坡角影響系數(shù)(土重法) ;與相鄰抗拔土體剪切面有關的系數(shù);f樁入

25、土深度影響系數(shù);i抗拔系數(shù);s地基最終沉降量;s 地基變形量;在計算深度范圍內,第 i 層土的計算變形值;在由計算深度向上取厚度為z 的土層計算變形值;v(hthc)范圍內的基礎體積;vt相鄰基礎影響的微體積;b、d基礎寬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載力修正系數(shù);地基壓力擴散線與垂直線的夾角;土的側壓力系數(shù);s沉降計算經(jīng)驗系數(shù);si、p大直徑樁側阻、端阻尺寸效應系數(shù);斜向與水平地面的夾角;土與基礎接觸面間的摩阻系數(shù)、土對擋土墻基底的摩擦系數(shù);s樁側阻群樁效應系數(shù);p樁端阻群樁效應系數(shù);sp樁側阻端阻綜合群樁效應系數(shù);c承臺底土阻力群樁效應系數(shù);、承臺內、外區(qū)土阻力群樁效應系數(shù);k卡盤埋深與主柱埋深有關的比

26、例系數(shù);a鋼筋與砂漿或細石混凝土間的粘結強度;b砂漿或細石混凝土與巖石間的粘結強度;s巖石等代極限剪切強度;土的內摩阻角;sk鋼筋混凝土構件受拉區(qū)縱向鋼筋應力;cp可變荷載取長期荷載標準值,抗裂驗算邊緣法向應力;ck可變荷載取短期荷載標準值,抗裂驗算邊緣法向應力;max最大土壓力值;y樁側土壓應力;z作用于軟弱下臥層頂面的附加應力;g配筋率;v間接鋼筋的體積配筋率;等代內摩阻角;cor局部受壓承載力提高系數(shù);l混凝土局部受壓強度提高系數(shù);hp沖切承載力截面高度影響系數(shù);拉線拉力與水平地面的夾角;1拉線盤上平面與垂面的夾角;max裂縫最大寬度;min裂縫最小寬度;t在同一受力方向的承壓構件較小總

27、厚度。5基基本本規(guī)規(guī)定定 5.0.1基礎穩(wěn)定、基礎承載力采用荷載的設計值進行計算;地基的不均勻沉降、基礎位移等采用荷載的標準值進行計算。5.0.2基礎設計方案,應根據(jù)塔位具體條件推薦“不等高基礎”與鐵塔長短腿配合使用,并應考慮自然地貌恢復方案(見附錄 b) 。5.0.3基礎型式選擇,當有條件時應優(yōu)先采用原狀土(不含樁基礎)基礎。鐵塔也可采用鋼筋混凝土板式基礎或混凝土臺階式基礎;運輸或澆制混凝土有困難的地區(qū),可采用裝配式基礎;當?shù)刭|條件較差時可采用樁基礎;電桿及拉線盤宜采用預制裝配式基礎。5.0.4基礎設計必須保證地基的穩(wěn)定和結構的強度。對處于軟弱地基的轉角、終端桿塔的基礎應進行地基的變形計算,

28、并使地基變形控制在使用的容許范圍內。當?shù)鼗翞樯邦愅習r,計算荷載可取短期荷載標準值;當?shù)鼗翞檎承酝習r,計算荷載可取長期荷載標準值。5.0.5基礎設計應考慮地下水位季節(jié)性變化的影響。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礎重度和土體重度應按浮重度考慮:一般混凝土基礎的浮重度取 12kn/m3;鋼筋混凝土基礎的浮重度取14kn/m3;土的浮重度應根據(jù)土的密實度取 8kn/m311kn/m3。5.0.6基礎設計應考慮受地下水、環(huán)境水、基礎周圍土壤對其腐蝕的可能性,必要時應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5.0.7土體上拔和傾覆穩(wěn)定計算,分原狀土和回填土兩種。回填土按已夯實考慮,即基坑回填土夯實程度已達到現(xiàn)行施工驗收規(guī)范中要求的

29、標準。5.0.8原狀土基礎在計算上拔穩(wěn)定時,其抗拔深度應扣除表層非原狀土的厚度。5.0.9基礎的埋深應大于 0.5m,在季節(jié)性凍土地區(qū),當?shù)鼗辆哂袃雒浶詴r應大于土壤的標準凍結深度,在多年凍土地區(qū)應遵照相應規(guī)范。5.0.10當基礎置于地下水位以下或軟弱地基時,應鋪設墊層或采取其他措施。5.0.11在河灘上或內澇積水地區(qū)設置塔位時,除有特殊要求外,基礎主柱露出地面高度不應低于 5 年一遇洪水位高程。5.0.12若需在水中設置塔位,其基礎設計時,應考慮洪水沖刷、流水動壓力、漂浮物等影響,必要時可采取防護措施,尚應考慮凍融期的擁冰堆積作用(可參見附錄 k) 。5.0.13基礎設計(包括地腳螺栓、插入

30、角鋼設計)時,其基礎作用力計算應計入桿塔風荷載調整系數(shù),當桿塔全高超過 50m 時,取風荷載調整系數(shù)為 1.3;當桿塔全高不大于50m 時,取風荷載調整系數(shù)為 1.0。5.0.14對大跨越桿塔及特殊重要的桿塔基礎,當位于地震烈度為 7 度及以上的地區(qū)且場地為飽和砂土和飽和粉土時,或對220kv 及以上的耐張型轉角塔基礎,當位于地震烈度為8 度以上時,均應考慮地基液化的可能性,并采取必要的穩(wěn)定地基或基礎的抗震措施。5.0.15轉角、終端塔的基礎應采取預偏措施,預偏后的基礎頂面應在同一坡面上。5.0.16在環(huán)境對基礎有腐蝕作用(如海水侵蝕、大氣污染、地下水腐蝕、鹽堿地等)時基礎混凝土不允許出現(xiàn)裂縫

31、;當鋼筋混凝土板式基礎用于非直線塔時,不允許出現(xiàn)裂縫;允許出現(xiàn)裂縫的構件,裂縫寬度限值取 0.2mm。5.0.17基礎的附加分項系數(shù)按表 5.0.17 確定。 表表 5.0.17基礎附加分項系數(shù)基礎附加分項系數(shù) f5.0.18混凝土強度標準值按表 5.0.18 確定。 表表 5.0.18混凝土強度標準值混凝土強度標準值 n/mm2混凝土強度等級強度種類符號c20c25c30c35c40軸心抗壓fck13.416.720.123.426.8軸心抗拉ftk1.541.782.012.202.395.0.19混凝土強度設計值按表 5.0.19 確定。 表表 5.0.19混凝土強度設計值混凝土強度設計

32、值 n/mm2混凝土強度等級強度種類符號c20c25c30c35c40軸心抗壓fc9.611.914.316.719.1軸心抗拉ft1.101.271.431.571.715.0.20混凝土的彈性模量按表 5.0.20 確定。 表表 5.0.20混凝土彈性模量混凝土彈性模量 ecn/mm2混凝土強度等級c20c25c30c35c40彈性模量2.551042.801043.001043.151043.251045.0.21普通鋼筋強度設計值和彈性模量按表 5.0.21 確定。 表表 5.0.21普通鋼筋強度設計值和彈性模量普通鋼筋強度設計值和彈性模量 n/mm2種類符號抗拉強度fy抗壓強度彈性模

33、量es抗剪強度fhpb235(q235)2102102.1105115hrb335(20mnsi)3003002.0105155hrb400(20mnsiv、20mnsinb、20mnti)3603602.0105180熱軋鋼筋rrb400(20mnsi)r3603602.0105195注: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軸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構件的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大于 300n/mm2時,仍應按300n/mm2取用。5.0.22基礎采用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 c20 級。5.0.23地腳螺栓的強度設計值按表 5.0.23 確定。 表表 5.0.23地腳螺栓的強度設計值地腳螺栓的強度設計值 n/mm2種

34、類抗拉強度設計值 fgq23516035 號優(yōu)質碳素鋼19045 號優(yōu)質碳素鋼215注:45 號優(yōu)質碳素鋼因易斷、焊接困難等原因,應慎用。當采用時,要采取預熱等措施。5.0.24第 1013 章中未作規(guī)定的,仍按第 59 章的規(guī)定。 6上拔穩(wěn)定計算上拔穩(wěn)定計算 6.1適用條件6.1.1基礎上拔穩(wěn)定計算,應根據(jù)抗拔土體的狀態(tài)分別采用剪切法或土重法。剪切法適用于原狀抗拔土體;土重法適用于回填抗拔土體。6.1.2剪切法:1基礎埋深與圓形底板直徑之比(ht/d)不大于 4 的非松散砂類土;2基礎埋深與圓形底板直徑之比(ht/d)不大于 3.5 的粘性土。6.1.3土重法:1基礎埋深與圓形底板直徑之比(

35、ht/d)小于 4、與方形底板邊長之比(ht/b)不大于5 的非松散砂類土;2基礎埋深與圓形底板直徑之比(ht/d)不大于 3.5、與方形底板邊長之比(ht/b)不大于 4.5 的粘性土。6.1.4拉線盤換算成圓形底板計算,即d=0.6(b+l)式中:b寬度;l長度。6.1.5原狀抗拔土體的基型見附錄 a 圖 a.1,回填抗拔土體的基型見附錄 a 圖 a.2。6.2剪切法6.2.1剪切法計算上拔穩(wěn)定,按下述條件確定,相鄰基礎影響按 6.2.3 條確定。1. 當 hthc時(見圖 6.2.1-1):ftee(0.4a1cw +0.8a2s )+qf (6.2.1-1)2. 當 hthc時(見圖

36、6.2.1-2):ftee(6.2.1-2)式中:f基礎附加分項系數(shù),按表 5.0.17 確定;te基礎上拔力設計值,kn;e水平力影響系數(shù),根據(jù)水平力 he與上拔力 te的比值按表 6.2.1-2 確定;a1無因次系數(shù),按圖 6.2.1-3 確定,當大于 20時,按條文說明原型公式計算;ht基礎的埋置深度,m;a2無因次系數(shù),按圖 6.2.1-4 和圖 6.2.1-5 確定;s基礎底面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見表 6.3.1-2,kn/m3;d圓形底板直徑,m;v(hthc)范圍內的基礎體積,m3;hc基礎上拔臨界深度,按表 6.2.1-1 確定,m;qf基礎自重力,kn;基底展開角(如圖 6

37、.2.1-1 所示0)影響系數(shù),當045時取=1.2,當45時取 =1.0;cw計算凝聚力,kpa;c按飽和不排水剪或相當于飽和不排水剪方法確定的凝聚力,kpa;sr地基土的實際飽和度,。圖圖6.2.1-1剪剪切切法法計計算算上上拔拔穩(wěn)穩(wěn)定定( 1)圖圖6.2.1-2剪剪切切法法計計算算上上拔拔穩(wěn)穩(wěn)定定( 2) 表表 6.2.1-1剪切法臨界深度剪切法臨界深度 hc土的名稱土的狀態(tài)基礎上拔臨界深度 hc碎石、粗砂、中砂密實稍密4.0d3.0d細砂、粉砂、粉土密實稍密3.0d2.5d堅硬可塑3.5d2.5d粘性土可塑軟塑2.5d1.5d注:計算上拔時的臨界深度 hc,即為土體整體破壞的計算深度。

38、 表表 6.2.1-2水平荷載影響系數(shù)水平荷載影響系數(shù)e水平力 he與上拔力 te的比值水平力影響系數(shù)e0.150.401.00.90.400.700.90.80.701.000.80.75 圖圖 6.2.1-3a1=f( ,ht/d)曲線圖)曲線圖圖圖 6.2.1-4a2=f( ,ht/d)曲線圖()曲線圖(1) 6.2.2當基礎埋入軟塑粘性原狀土中且上拔深度(ht)大于臨界深度(hc)時,上拔穩(wěn)定尚應符合式(6.2.2)的要求:fte8d2cw+qf (6.2.2)6.2.3尺寸相同的相鄰基礎,同時作用設計上拔力,當采用圖 6.2.3 計算簡圖,并按式(6.2.1-1)或式(6.2.1-2

39、)計算上拔穩(wěn)定時,公式右側各項計算的總和應乘以相鄰基礎影響系數(shù)e2,e2按表 6.2.3-1 確定。圖圖 6.2.1-5a2=f( ,ht/d)曲線圖()曲線圖(2)圖圖 6.2.3相鄰上拔基礎剪切法計算簡圖相鄰上拔基礎剪切法計算簡圖 表表 6.2.3-1相鄰基礎影響系數(shù)相鄰基礎影響系數(shù) e2相鄰上拔基礎中心距離 lm影響系數(shù)e2ld+2ht或 ld+2hc1.0l=d 和 ht或 hc2.5d0.7l=d 和 2.5dht或 hc3.0d0.65l=d 和 3.0dht或 hc4.0d0.55d+2ht或 d+2hcld按插入法確定注:與相鄰抗拔土體剪切面有關的系數(shù),當 ht1.0d 時,可

40、按表 6.2.3-2 查取。l相鄰上拔基礎中心距離,m。 表表 6.2.3-2與相鄰抗拔土體剪切面有關的系數(shù)與相鄰抗拔土體剪切面有關的系數(shù)土體內摩阻角相鄰抗拔土體剪切面有關的系數(shù)450.65400.60300.55200.50100.4500.40注:= ,當 hthc時,取 ht=hc。6.2.4土的內摩阻角和凝聚力 c 應按下列方法確定:1砂類土。可根據(jù)土工實驗室或其他野外鑒定方法確定,也可根據(jù)勘測資料提供的砂土密實度按附錄 j 表 j.1 確定。2一般粘性土??筛鶕?jù)土工實驗室的飽和不排水剪或相當于飽和不排水剪的其他方法確定,也可根據(jù)勘測資料提供的一般粘性土的塑性指數(shù) ip和天然孔隙比 e

41、 按附錄 j 表 j.2確定。當用于初步設計估算土體抗拔力時,可按附錄 j 表 j.3 確定。6.3土重法6.3.1自立式鐵塔基礎上拔穩(wěn)定,按式(6.3.1-1)計算:ftees1(vtvtv0)+qf (6.3.1-1)式中:1基礎底板上平面坡角影響系數(shù),當坡角時,取=0.8,當坡角45時,取=1.0;vtht深度內土和基礎的體積,m3;vt相鄰基礎影響的微體積,按 6.3.2 條確定;v0ht深度內的基礎體積,m3。1當 hthc時(圖 6.3.1-1):1)方形底板: (6.3.1-2)2)圓形底板: (6.3.1-3)2當 hthc時(圖 6.3.1-2):1)方形底板: (6.3.1

42、-4)2)圓形底板: (6.3.1-5)式中:hc按表 6.3.1-1 確定;上拔角,按表 6.3.1-2 取用。 圖圖6.3.1-1土土重重法法計計算算上上拔拔穩(wěn)穩(wěn)定定( 1)圖圖6.3.1-2土土重重法法計計算算上上拔拔穩(wěn)穩(wěn)定定( 2) 表表 6.3.1-1土重法臨界深度土重法臨界深度 hc基礎上拔臨界深度 hc土的名稱土的天然狀態(tài)圓形底方形底砂類土、粉土密實稍密2.5d3.0b堅硬硬塑2.0d2.5b可塑1.5d2.0b粘性土軟塑1.2d1.5b注 1:長方形底板當長邊 l 與短邊 b 之比不大于 3 時,取 d=0.6(b+l) 。注 2:土的狀態(tài)按天然狀態(tài)確定。 表表 6.3.1-2

43、土重度和上拔角土重度和上拔角6.3.2尺寸相同的相鄰基礎,同時作用設計上拔力時,當采用了圖 6.3.2 計算簡圖,并按式(6.3.1-1)計算上拔穩(wěn)定時,vt應按下述條件確定。1正方形底板,當 lb+2httan時:vt= (6.3.2-1)2長方形底板,當 lb+2httan或 ll+2httan時:vt= (6.3.2-2)或vt= (6.3.2-3)式中:l長度;b寬度。3圓形底板,當 ld+2httan時:vt= (6.3.2-4)式中:kv土重法圓形底板相鄰上拔基礎影響系數(shù),按表 6.3.2 查取。 表表 6.3.2土重法圓形底板相鄰上拔基礎影響系數(shù)土重法圓形底板相鄰上拔基礎影響系數(shù)

44、 kvl/(d+2httan)1.00.90.80.7 0.60.50.40.30.200.02 0.050.100.330.350.550.851.0注:如 hthc時,取 ht=hc。圖圖 6.3.2相鄰上拔基礎土重法計算簡圖相鄰上拔基礎土重法計算簡圖 6.3.3拉線盤的上拔穩(wěn)定,按式(6.3.3-1)計算:ftsinvts+qf (6.3.3-1)式中:t拉線拉力設計值;拉線拉力 t 與水平地面的夾角,應大于 45, () 。1當 hthc時,抗拔土體積 vt按式(6.3.3-2)確定(見圖 6.3.3-1): (6.3.3-2)2當 hthc時抗拔土體積 vt按式(6.3.3-3)確定

45、(見圖 6.3.3-2): (6.3.3-3)式中:1拉線盤上平面與垂面的夾角。 圖圖 6.3.3-1拉線盤上拔穩(wěn)定拉線盤上拔穩(wěn)定圖圖 6.3.3-2拉線盤上拔穩(wěn)定拉線盤上拔穩(wěn)定計算簡圖(計算簡圖(1)計算簡圖(計算簡圖(2) 7基礎下壓和地基計算基礎下壓和地基計算 7.1基礎下壓計算7.1.1基礎底面的壓力,應符合下列要求:1當軸心荷載作用時,應符合式(7.1.1-1)要求: pfa /rf (7.1.1-1)式中:p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設計值,可按 7.1.2 條確定,kpa;fa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按 7.2 條確定;rf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shù),取 0.75。2當偏心荷載作用時,應滿足

46、式(7.1.1-1)和式(7.1.1-2)的要求: pmax1.2fa/rf (7.1.1-2)式中:pmax基礎底面邊緣最大壓力設計值,按 7.1.2 條確定,kpa。7.1.2基礎底面的壓力,可按下列公式確定:1當軸心荷載作用時: p= (7.1.2-1)式中:f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的豎向壓力設計值,kn;g基礎自重和基礎上的土重,kn;a基礎底面面積,m2;g永久荷載分項系數(shù),對基礎有利時,宜取g=1.0,不利時,應取g =1.2。2當偏心荷載作用時: (7.1.2-2) (7.1.2-3)式中:mx、my作用于基礎底面的 x 和 y 方向的力矩設計值,knm;wx、wy基礎底面繞 x

47、和 y 軸的抵抗矩,m3;pmin基礎底面邊緣的最小壓力設計值,kpa。3當 pmin0 時,pmax可按式(7.1.2-4)計算(見圖 7.1.2): (7.1.2-4) 圖圖 7.1.2雙向偏心荷載作用示意圖雙向偏心荷載作用示意圖 7.2地基承載力計算7.2.1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應由荷載試驗或其他原位測試、計算并結合工程實踐經(jīng)驗等方法綜合確定。在無資料時,未修正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f 可參考附錄 e。7.2.2當基礎寬度大于 3m 或埋置深度大于 0.5m 時,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尚應按下式修正: fa=fak+b(b3)+ds(h0.5) (7.2.2)式中:fa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

48、a;fak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按本標準第 7.2.1 條的原則確定,kpa;b、d基礎寬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載力修正系數(shù),按基底下土的類別查表 7.2.2 確定;基礎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kn/m3;b基礎底面寬度,當基寬小于 3m 時按 3m 取值,大于 6m 時按 6m 取值,對長方形底面取短邊、圓形底面取 (a 為底面面積) ,m。 表表 7.2.2承載力修正系數(shù)承載力修正系數(shù)土的類別寬度修正系數(shù)b深度修正系數(shù)d淤泥和淤泥質土01.0人工填土e 或 il不小于 0.85 的粘性土01.0紅粘土含水比w0.8含水比w0.800.151.21.4大面積壓實填土壓實系數(shù)大于 0.9

49、5、粘粒含量c10的粉土最大干密度大于 2.1t/m3的級配砂石001.52.0粉土粘粒含量c10的粉土粘粒含量c10的粉土0.30.51.52.0e 及 il均小于 0.85 的粘性土粉砂、細砂(不包括很濕與飽和時的稍密狀態(tài))中砂、粗砂、礫砂和碎石土0.32.03.01.63.04.4注:強風化和全風化的巖石,可參照所風化成的相應土類取值,其他狀態(tài)下的巖石不修正。7.2.3直線塔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也可根據(jù)土的抗剪強度指標按式(7.2.3-1)計算,并應滿足變形要求: fa=mbb+mdsh+mcc (7.2.3-1)式中:mb、md、mc承載力系數(shù),按表 7.2.3 確定;b基礎底面寬度,大于

50、 6m 時按 6m 取值,對于砂土小于 3m 時按 3m 取值,m;c基底下一倍短邊寬深度內土的粘聚力,kpa。 表表 7.2.3承載力系數(shù)承載力系數(shù) mb、md、mc基底下一倍短邊寬深度內土的內摩阻角()mbmdmc001.003.1420.031.123.3240.061.253.5160.101.393.7180.141.553.93100.181.734.17120.231.944.42140.292.174.69160.362.435.00180.432.725.31200.513.065.66220.613.446.04240.803.876.45261.104.376.90281

51、.404.937.40301.905.597.95322.606.358.55343.407.219.22364.208.259.97385.009.4410.80405.8010.8411.737.2.4當?shù)鼗芰臃秶鷥扔熊浫跸屡P層時,應按下式計算: pz+pcz (7.2.4-1)1矩形底面: (7.2.4-2)2方形底面: (7.2.4-3) 3圓形底面: (7.2.4-4)式中:pz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附加壓力值,kpa;pcz軟弱下臥層頂面處土的自重壓力,kpa;pc基礎底面處土的自重壓力值,kpa;z基礎底面至軟弱下臥層頂面的距離,m;地基壓力擴散線與垂直線的夾角(地基壓力擴散角)

52、 ,可按表 7.2.4 采用。 表表 7.2.4地基壓力擴散角地基壓力擴散角z/bes1/es20.250.50362351025102030注 1:es1為上層土壓縮模量:es2為下層土壓縮模量。注 2:當 z/b(z/b、z/d)0.25 時取=0,必要時,宜由試驗確定。注 3:z/b(z/b、z/d)0.5 時值不變。7.2.5兩相鄰受壓基礎的中心距離 lb+2ztan或 ll+2ztan時,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附加應力 pz尚應加上相鄰基礎對該層的附加壓應力。7.3地基的變形計算7.3.1對某些有特殊變形要求的桿塔基礎,基礎的最大傾斜率(不含基礎預偏值) ,當無資料時,應滿足表 7.3.

53、1 的要求。 表表 7.3.1地基變形允許值地基變形允許值桿塔總高度 hgmhg5050hg100100hg150150hg200200hg250250hg3000.0060.0050.0040.0030.0020.0015 7.3.2計算地基變形時,地基內的應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質的線性變形體理論。其最終變形(沉降)量可按式(7.3.2)計算: (7.3.2)式中:s地基最終變形量,mm;s 按分層總和法計算出的地基變形量;s沉降計算經(jīng)驗系數(shù),根據(jù)地區(qū)沉降觀測資料及經(jīng)驗確定,也可采用表7.3.2 數(shù)值;n地基沉降計算深度范圍內所劃分的土層數(shù)(見圖 7.3.2) ;p0基礎底面處的附加壓力

54、標準值;kpa;esi基礎底面下第 i 層土的壓縮模量,應取土的自重壓力至土的自重壓力與附加壓力之和的壓力段計算,mpa;zi、zi1基礎底面至第i 層土、第i1 層土底面的距離, m;、 基礎底面計算點至第 i 層土、第 i1 層土底面范圍內平均附加應力系數(shù),可按本標準附錄 j 采用。 表表 7.3.2沉降計算經(jīng)驗系數(shù)沉降計算經(jīng)驗系數(shù)s圖圖 7.3.2基礎沉降計算分層示意圖基礎沉降計算分層示意圖 7.3.3地基變形計算深度 zn(見圖 7.3.2)應符合式(7.3.3)的要求: (7.3.3)式中:在計算深度范圍內,第 i 層土的計算變形值,m;在由計算深度向上取厚度為z 的土層計算變形值,

55、z 見圖 7.3.2 并按表 7.3.3確定,如確定的計算深度下部仍有較軟土層時,應繼續(xù)計算,m。 表表 7.3.3 zbmb22b44b88bzm0.30.60.81.07.3.4當無相鄰荷載影響,基礎寬度在 1m30m 范圍內時,基礎中點的地基沉降計算深度也可按下列簡化公式計算: zn=b(2.50.4ln b) (7.3.4)式中:zn沉降計算深度。在計算深度范圍內存在基巖時,zn可取至基巖表面;當存在較厚的堅硬粘性土層,其空隙比小于 0.5、壓縮模量大于 50mpa,或存在較厚的密實砂卵石層,其壓縮模量大于80mpa,可取至該層土表面。7.3.5計算地基變形時,應考慮相鄰荷載的影響,其

56、值可按應力疊加原理,采用角點法計算。 8傾覆穩(wěn)定計算傾覆穩(wěn)定計算 8.1電桿基礎傾覆穩(wěn)定計算8.1.1適用條件:基礎埋深與基礎實際寬度之比不小于 3 的電桿基礎。8.1.2電桿基礎極限傾覆力 sj或極限傾覆力矩 mj的計算,是假定土壤達到極限平衡狀態(tài),見圖 8.1.2。土壓力 x 的計算式如下: (8.1.2)式中:x土壓力,kpa;m土壓力參數(shù),按表 8.1.2 確定,kn/m3;等代內摩阻角,按表 8.1.2 確定, () ;y自設計地面起算的深度,m。圖圖 8.1.2電桿基礎計算簡圖電桿基礎計算簡圖 表表 8.1.2等代內摩阻角、土壓力參數(shù)等代內摩阻角、土壓力參數(shù)8.1.3電桿的計算寬度

57、應按 8.1.3 的第 1 款和第 2 款的內容確定。1基礎為單桿組成時應按式(8.1.3-1)確定: b0=bk0 (8.1.3-1) (8.1.3-2)式中:b0電桿的計算寬度,m;b電桿的實際寬度,m;k0空間增大系數(shù),可按式(8.1.3-2)或按表 8.1.3-1 確定;土的側壓力系數(shù),可按表 8.1.3-2 確定。 表表 8.1.3-1k0值值15303035土名粘土、粉質粘土、粉土粉砂、細砂粘土粉質粘土、粉土粗砂、中砂111.722.281.812.712.411.90101.652.161.732.562.281.8291.592.051.662.402.151.7481.521

58、.931.582.232.021.6671.461.811.512.081.901.5761.391.701.441.931.771.4951.331.581.371.781.631.4141.261.461.291.621.511.3331.201.351.221.461.381.2521.131.231.151.311.251.1611.071.121.081.151.131.080.81.051.091.061.121.101.07ht/b0.61.041.071.051.091.081.05 表表 8.1.3-2土的側壓力系數(shù)土的側壓力系數(shù)土的名稱粘性土粉質粘土、粉土砂土側壓力系數(shù)0.

59、720.60.382當基礎為雙桿組成(見圖 8.1.3)時,基礎計算寬度按式(8.1.3-3)與式(8.1.3-4)中的較小者確定,雙桿中心距 l2.5b: b0=(b+lcos)k0 (8.1.3-3) b0=2bk0 (8.1.3-4) 圖圖 8.1.3雙桿基礎計算簡圖雙桿基礎計算簡圖 8.1.4不帶卡盤的電桿基礎,當基礎埋深等確定后,極限傾覆力或極限傾覆力矩應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sjfs0 (8.1.4-1) mjfh0s0 (8.1.4-2) (8.1.4-3) (8.1.4-4) (8.1.4-5) (8.1.4-6) (8.1.4-7)式中:sj極限傾覆力;mj極限傾覆力距;f按表

60、 5.0.17 確定;s0上部結構水平作用力設計值,kn;h0s0作用點至設計地面處的距離,m??捎?求得,或按表 8.1.4 確定。 表表 8.1.4 及及值值0.100.78482.98.35.000.72011.859.10.250.77441.310.46.000.71811.669.00.500.76125.312.77.000.71611.379.01.000.74617.717.78.000.71511.289.22.000.73214.128.19.000.71411.099.33.000.72512.637.810.000.71311.0109.14.000.72213.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