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郵電磁場與電磁波實驗三四五_第1頁
北郵電磁場與電磁波實驗三四五_第2頁
北郵電磁場與電磁波實驗三四五_第3頁
北郵電磁場與電磁波實驗三四五_第4頁
北郵電磁場與電磁波實驗三四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驗三、雙縫干涉實驗1. 實驗目的掌握來自雙縫的兩束中央衍射波相互干涉的影響。2. 實驗設備S426型分光儀3. 實驗原理圖一 雙縫衍射原理圖如圖1所示,當一平面波垂直入射到一金屬板的兩條狹縫上,則每一條狹縫就是次級波波源。由兩縫發(fā)出的次級波是相干波,因此在金屬板的后面空間里,將產生干涉現象。當然,光通過每個縫也有衍射現象。因此本實驗將是衍射和干涉兩者結合的結果。為了主要研究來自雙縫的兩束中央衍射波相互干涉的結果,設b為雙縫的距離,a為縫寬,a接入波長。因此,取較大的b,則干涉強度受單縫衍射的影響?。环粗?,當b較小時,干涉強度受單縫衍射影響大。干涉加強的角度為:干涉加強的角度為:=sin-1(

2、Ka+b)干涉減弱的角度為:=sin-1(2K+12a+b)本演示實驗中,只對1級極大干涉角和極小干涉角作討論。4. 實驗內容與步驟儀器連接時,預先接需要調整雙縫衍射板的縫寬,當該板放在支座上時,應使狹縫平面與支座下面的小圓盤某一對刻線一致,此刻線應與工作平臺上的90刻度的一對線一致。轉動小平臺使固定臂的指針在小平臺的180處,此時小平臺的0就是狹縫平面的法線方向。這時調整信號電平使表頭指示接近滿度。然后從衍射角0開始,在雙縫的兩側使衍射角每改變1度去一次表頭讀數,并記錄下來。由于衍射板橫向尺寸太小,所以當b取得較大時,為了避免接收喇叭直接收到發(fā)射喇叭的發(fā)射波或通過板的邊緣過來的波,活動臂的轉

3、動角度應小些。5. 實驗數據與分析5.1. 雙縫衍射實驗 a=40mm;b=80mm,=32mm1) 實驗測量數據右側電流強度(A)左側電流強度(A)平均電流強度(A)0909090196100982100949731006180.54983968.556820446361525.57161817862515.594382110652291110503012254233.513404040144848481556565616557866.517479671.5183810069192310061.520109954.52149147.52228242230743724060302514623.

4、5264241427697.5288462984630715113155228.5324985133310051.53421005135110050.536110050.52) 理論分析將雙縫的參數a=40mm;b=80mm,=32mm代入方程中,得到下表:K01231(極大值)015.4732.2353.132(極小值)7.6623.5841.8168.963) 作圖分析其中,藍色的曲線代表原始數據,綠色的離散值代表極大值,紅色的離散值代表極小值。4) 誤差分析從上圖可以看出,誤差在5以內,在允許的誤差范圍內。實驗驗證了雙縫干涉原理。由表可以看出,實驗數據中極大值和極小值的度數均比理論值稍大

5、一些,有可能原因有以下幾點: 由于實驗對周圍環(huán)境要求較高,而實驗室人太多,導致反射過多,手臂的晃動對度數的大小都有影響,友誼很可能對度數造成了誤差; 由于雙峰衍射板的度數不是很精確,調雙縫寬度的時候可能造成較大的誤差; 儀器的喇叭天線有些松動,旋轉轉動臂時可能因晃動而造成誤差。5.2. 雙縫衍射實驗 a=30mm;b=70mm,=32mm1) 實驗測量數據右側電流強度(A)左側電流強度(A)平均電流強度(A)090909018510092.52701008535710078.5440100705279862.5615774671052318440229230161022815114321812

6、1145281325493714384541.515466153.51656887217629779.51864100821962100812052100762140100702230100652320100602481005425310051.52617236.52703517.52801262904230163.53121483232413.53375430.5341110055.53522100613638100692) 理論分析將雙縫的參數a=30mm;b=70mm,=32mm代入方程中,得到下表:K0121(極大值)018.6639.792(極小值)9.2128.6953.133)

7、作圖分析 其中,藍色的曲線代表原始數據,綠色的離散值代表極大值,紅色的離散值代表極小值。4) 誤差分析從上圖可以看出,誤差在3以內,在允許的誤差范圍內。實驗驗證了雙縫干涉原理。由表可以看出,實驗數據中極大值和極小值的度數均比理論值稍大一些,有可能原因有以下幾點: 由于實驗對周圍環(huán)境要求較高,而實驗室人太多,導致反射過多,手臂的晃動對度數的大小都有影響,友誼很可能對度數造成了誤差; 由于雙峰衍射板的度數不是很精確,調雙縫寬度的時候可能造成較大的誤差; 儀器的喇叭天線有些松動,旋轉轉動臂時可能因晃動而造成誤差。6. 思考題1) 試闡述a、b的變化對干涉產生的影響;答:由公式可知,在b較大的情況下,

8、增大a、b會減少極大干涉角和極小干涉角的角度;反之增大。當b不是較大的情況下,單縫衍射的極小可能會與雙縫干涉的極大重合,導致極大消失。2) 假設b趨近與0,實驗結果的變化趨勢將如何?答:實驗結果將與單縫衍射的結果相類似。實驗四、邁克爾孫干涉實驗1.,實驗目的掌握平面波長的測量方法2.預習內容邁克爾受損干涉現象3.實驗設備S426型分光儀4.實驗原理邁克爾孫干涉實驗的基本原理見圖:在平面波前進的方向上放置成45度的半透射板。由于該板的作用,將入射波分成兩束波,一束向A方向傳播,另一束向B方向傳播。由于A,B處全反射板的作用,兩列波就再次回到半透射板并到達接受喇叭處。于是接收喇叭收到兩束同頻率,振

9、動方向一致的倆個波。如果兩個波的位相差為2pi,的整數倍,則干涉加強。當位相差pi的奇數倍則干涉減弱。因此在A處方以固定板,讓B處的反射板移動,當表頭從一次極小變到有一次極小時,則B處的反射板就移動L/2的距離。因此有這個距離就可求得平面波的波長。5.實驗內容及步驟;如圖2所示,是兩個喇叭口互成90.半透射板與喇叭抽線互成45,將讀書機構通過它本身上帶上的兩個螺旋入底座上,是其他固定的在底座上,再插上反射板,是固定反射板的法線與接受喇叭的抽線一直,可移動反射板的發(fā)射喇叭抽線一致。實驗時,將可疑反射板反射導讀至機構的一端,在此附近測出一個極小的位置,然后旋轉讀數機上的手柄使反射板移動,從表頭上移

10、動,從表頭上測出N+1個極小點,并同時從讀數機上構上得到相應的位移讀數,從而 L=2l/N求得可移反射板的移動距離l。測波長。整機進行調整,發(fā)射天線和接收天線抽線在同一水平線上。開機預熱后,調整可變衰減器,是接收端收機表頭接近合適的刻度,接近滿偏。按照圖所示安裝反射板,組成邁克爾孫干涉儀,透射板45方向。將A,B反射板法向方向垂直。固定B反射板,將B板利用手柄移動到標尺的最左側或最右側,注意固定好。開始利用兩點法進行測試,旋轉手柄使B反射板來回移動,測得5個最小值,記錄這些最小值對應的標尺值,d1,d2,d3,d4,d5求得d5-d1,得出平面波波長2*(d5-d1)/4。123D113.78

11、36.2256.781D227.81222.51324.772D344.80238.64241.364波長31.01932.41734.583平均波長32.673l 根據測得的波長數值。2pi/L=192.2l 利用頻譜分析儀測量電磁波頻率,計算出波長,和邁克爾孫干涉儀法測出的波長值記性比較。思考題:1. 測量波長時,介質板位置如果旋轉90度,將出現什么現象;能否準確測量出波長?為什么?依然可以產生相互干涉,但是由于第二路徑的波的傳播路徑極長,衰減較大,所以,產生的干涉不是十分的明顯。測量可能不夠準確。實驗五、極化實驗1. 實驗目的驗證電磁波的馬呂斯定理2. 預習內容線極化波的相關概念和電磁波

12、的馬呂斯定律3. 實驗設備S426型分光儀4. 實驗原理平面電磁波是橫波,它的電場強度矢量E和波長的傳播方向垂直。如果E在垂直于傳播方向的平面內沿著一條固定的直線變化,這樣的橫電磁波叫線極化波。在光學中也叫偏振波。偏振波電磁場沿某一方向的能量有一定關系。這就是光學中的馬呂斯定律:I=I0cos2式中I為偏振波的強度,為I與I0間的夾角。 S426型分光儀兩喇叭口面互相平行,并與地面垂直,其軸線在一條直線上,由于接收喇叭是和一段旋轉短波導連在一起的;在該軸承環(huán)的90范圍內,每隔5有一刻度,所以接收喇叭的轉角可以從此處讀到。5. 實驗內容及步驟1設計利用S426型分光儀驗證電磁波馬呂斯定律的方案;

13、根據實驗原理,可得設計方案:將S426型分光儀兩喇叭口面互相平行,并與地面垂直,其軸線在一條直線上,由于接收喇叭是和一段旋轉短波導連在一起的;在該軸承環(huán)的90范圍內,每隔5有一刻度,接收喇叭課程從此處讀?。ㄒ?0為步長),繼而進行驗證。2根據設計的方案,布置儀器,驗證電磁波的馬呂斯定律。實驗儀器布置通過調節(jié),使電流取一較大值,方便實驗進行。然后,再利用前面推導出的,將儀器兩口(發(fā)射口、接收口)正對布置。6. 實驗結果及分析實驗數據表格I(A)0102030405060708090理論值989586.573.557.540.524.511.530實驗值96928068493518810由數據可看

14、出,實驗值跟理論值是接近的,相對誤差基本都很小,在誤差允許范圍內,所以可以認為馬呂斯定律得到了驗證。7. 誤差分析實驗中可能存在儀器儀表誤差,人為誤差以及各組互相影響造成的誤差等。但是角度比較大的時候,相對誤差都比較小,也比較精準。角度比較小的時候,由于理論值較小,相對誤差會大一點,但是從整體趨勢來看,結果也是合理的。所以不影響我們對馬呂斯定律進行驗證。8. 思考題(1)垂直極化波是否能夠發(fā)生全折射?為什么?給出推導過程。答:不能。垂直極化波入射在兩種介質的分界面上,反射系數和折射系數分別為: 對于一般介質,可以證明,垂直極化波無論是從光疏介質射入光密介質,還是從光密介質射入光疏介質,總有,所以不可能發(fā)生全反射。沿任意方向極化的平面電磁波,以入射到兩種介質的分界面上時反射波中只有垂直極化波分量,利用這種方法可以產生垂直極化波。(2)本實驗中,水平極化和垂直極化可以調節(jié)嗎?平行極化波如何調節(jié)出來,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如何驗證全折射的原理?答:可以調節(jié)。如果喇叭天線窄邊平行于地面,則稱水平極化,如果喇叭天線寬邊垂直于地面,則稱垂直極化。驗證電磁波全折射原理的實驗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