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不比》教師版白孟洋_第1頁
《周而不比》教師版白孟洋_第2頁
《周而不比》教師版白孟洋_第3頁
《周而不比》教師版白孟洋_第4頁
《周而不比》教師版白孟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作者xxxx-日期xxxx周而不比教師版 白孟洋【精品文檔】周而不比導學案組編:白孟洋 審核:張同德 審核日期:2018.03.20 編號:00 班 級: 姓 名: 使用日期:【學習目標】1. 通過品讀文章,了解孔子的人際交往,了解其察人之道、交友之道和相處之道;2. 結合實際生活,說出“周而不比”的主要表現(xiàn)?!菊n前預習】【知識鏈接】孔子人生哲學的一個鮮明特點,是十分注重從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中凸顯個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對個人的人生行為規(guī)范、生命存在形態(tài)加以確認。盡管孔子的人生哲學首先是一種為己之學,它所強調的首先是個人的道德修為與躬行踐履,但在孔子那里,人是一種社會的存在物,是處在

2、君與臣(或曰上級與下級)、父與子、兄與弟、夫與婦以及友與友的相互對待關系中而存在的。因此,人的自我道德修為事實上又是不能脫離與他人的關系而獨立進行的,只有在社會關系的鏈條中按照禮、樂、仁、義的標準與要求不斷地陶冶、塑造自己,才能逐漸成就理想人格,成為合格的君子、仁人乃至圣賢。而理想人格的的成就又為社會從“禮崩樂壞”之中向“天下為家”的小康之世以及“大道之行”的大同之世的發(fā)展演進奠定了基本的條件。只有當所有的社會成員都能達到仁人志士之境,樂利安和、其樂融融的太平之世才有可能實現(xiàn)?!净A梳理】1字音字形 矜而不爭(jn) 人焉廋哉(su) 便辟(b) 便佞(nn) 事君數(shù)(shu)2重要詞語 (1

3、)君子周而不比: 周,合群,團結,同周圍的人相處很好;比,本義是并列,挨著,這里是 貶義,為私情而勾結 (2)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矜,莊重自持;黨,結成團伙(3)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好,喜好;惡,厭惡 (4)人焉廋哉:廋, 隱藏 (5)友直,友諒,友多聞:友,名作動,跟 交友 (6)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便辟,諂媚逢迎;便佞,巧言善辯(7)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厚(責),重責 (8)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舉,舉用;廢,廢棄(9)事君數(shù),斯辱矣:數(shù),頻繁3成語積累 (1)周而不比: 關系密切團結但不互相勾結。 (2)言不及義: 所說的話沒有一句說到正經的道理。(3)以德報怨:

4、 用恩惠來報答仇怨。 (4)以德報德: 用恩惠來酬答恩惠。 (5)以直報怨: 用公平正直來回報仇怨。 (6)以文會友: 用文章學問來結交朋友。 (7)以人廢言: 因發(fā)言人的品行、地位等問題而不采納別人的言論。4名句默寫 (1)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2)君子矜而不爭, 群而不黨。(3)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4)君子不以言舉人, 不以人廢言。課內探究 【語段賞析】1.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賞析 孔子說:“君子團結而不勾結,小人勾結而不團結?!?君子在集體生活中,能莊重持己,然而又無乖戾之心;能與他人和睦相處,關系融洽,為公共利益、為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而團結,又恥

5、于與少數(shù)人拉幫結派,相互勾結。為人處世,矜益于爭,群益于黨,因此君子會嚴格把持自己,不為私利與人斤斤計較,不為小利結黨營私。孔子的這種人格期待,無論于古于今,都是深含啟迪意義的2.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賞析 孔子說:“看他的行為,觀察他的經歷,考察他的習慣興趣,一個人能躲到哪里呢?一個人能躲到哪里呢?”本章是孔子告訴我們觀察人的方法。真?zhèn)坞y測,“知人”不是易事。不論是交朋友還是選拔人才,均面臨一個對人考察的問題??鬃幼R人有三法:“視其所以”,看他言論行為的動機;“觀其所由”,觀察他的經歷;“察其所安”,考察他的習慣興趣。選擇或選拔一個人,要從言論、行動

6、到他的內心三個方面進行考察、考核。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 也可以是自己,用這個方法來了解自己,進行自我反省,這比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更完整深入許多。 3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賞析 孔子說:“ 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跟正直的人交朋友,跟誠信的人交朋友,跟博學多聞的人交朋友,便有益了。跟諂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跟態(tài)度偽善的人交朋友,跟夸夸其談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睆墓胖两?,上至天子下至庶人無一人不需要朋友。結交“益者”,就會相互勉勵,共同進步;結交“損者”,就會彼此相

7、殘,吃盡苦頭。可見,交朋友不可以不謹慎。同什么樣的人交朋友有益呢?正直、誠實、見識廣博的人是具有美德的人,同這樣的人交朋友有益。同什么樣的人交朋友有害呢?慣于逢迎諂媚的人,善于阿諛奉承的人,慣于花言巧語的人,?;ㄕ?、違背道德的人,同這樣的人交朋友有害。 在廣交朋友的時候,同誰交往,不同誰交往,應該好好考慮和認真對待。4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賞析 有人說:“用恩德來回報仇怨,怎么樣?”孔子說:“那用什么來回報恩德?應該用正直來回報仇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孔子不贊同“以德報怨” 的做法,認為應當是“以直報怨”。這是說,不因有舊惡舊怨而改變自己的公平

8、正直,也就是堅持了正直?!耙灾眻笤埂睂τ趥€人道德修養(yǎng)極為重要。 【重點研讀】1. “晏平仲善與人交”章,“久而敬之”的“之”“事君數(shù)”“子貢問友”章,分析一下哪種說法更為合理。答案: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講的都是在與人交往中要保持適當距離,不可過分密切,否則就可能自取其辱,關系也不能持久。這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可見,能使別人長時間保持對自己的敬意,是一個人善于交往的表現(xiàn),其中包含著交往方法、技巧的問題。因此,把“久而敬之”的“之”理解為晏子,更符合孔子的原意。如果把“敬之”理解為尊敬別人,就成了交往態(tài)度問題,原文中的“善”字就沒了

9、著落。2結合實際,說說你認為“周而不比”都應該有哪些表現(xiàn)。 答案: 根據孔子關于交友的論述,主要表現(xiàn)在“群而不黨”“和而不同”,即交往應有一定的原則,出于正當?shù)哪康模耙晕臅?,以友輔仁”,而不是朋比為奸。又提出三種“益友”與三種“損友”,為交友的標準,應該與正直、誠信、博學多聞的朋友交往,而不是與諂媚逢迎、虛偽不一、夸夸其談的人相交。交友也應有度。對待朋友不“以言舉人”,也不“以人廢言”?!局饕枷肟偨Y】1關于“周而不比” (2.14) (1)周而不比的含義:周而不比是“群而不黨”、“和而不同”,即交往應有一定的原則。君子在集體生活中,與他人和睦相處,關系融洽,普遍團結人而不搞宗派,不拉小團

10、體,不結黨營私。 (2)要做到周而不比,一要胸襟寬廣,“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二要以道義為重,做人講忠信,辦事講原則,不惟利是圖。2 關于“矜而不爭” (15.22) (1)矜而不爭的意思是:莊重自持但不爭強好勝。 (2)孔子認為君子有“仁德”之心,君子不爭,不是說沒有進取心,而是有進取心但不斤斤計較。 相關問題: 君子與小人有何區(qū)別?君子:以道義為重,心胸寬廣,團結眾人,和諧相處(公心)小人:以私利為重,鉤心斗角,結黨營私,排除異己(私心)3關于君子“擇友” “處友” (1)擇友標準:“友直,友諒,友多聞”,即應該與正直、誠信、博學多聞的人交朋友,而不是與諂媚逢迎、虛偽不一、夸夸其談的人相交。

11、 (16.4) 孔子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說苑雜言篇(2)仁者能正確選擇朋友:能好人、能惡人(4.3)相關問題:怎樣理解“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句話的含義?或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者愛人”,而孔子卻說仁者不僅能喜愛人而且能厭惡人,這又該如何理解呢?答案: 孔子認為,仁是區(qū)分善惡的準則,仁者具有最高美德,站在公正立場上,能明善辨惡。惟有仁者,才能正確地愛,正確地恨。(3)擇友方法:視行為、觀經歷、察習慣興趣(2.10)(相關事例:管寧割席)例子1:觀過:知品行(是否仁)(4.7)相關問題:如何理解孔子的:“

12、觀過,知仁?”答案:錯因人而異,一個人的過錯在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一個人的品性。對所犯過錯進行分析就往往能知道犯錯者是哪一類人,如君子常因過于厚道而犯錯,小人則常過于刻薄而犯錯。例子2:觀群居:知能力成就(難有所成)(15.17)(4)交往方式:以文會友,以友輔仁。(12.24) (5)態(tài)度做法:嚴于律己,寬以待人;(15.15)客觀公正地待人,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15.23)交往要適當、適中。 (4.26、12.23)4 關于“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14.34) (1)“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即用正直來回報仇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這是孔子的恩仇觀。 (2)相對而言,“以德報怨”顯得無原

13、則,太寬厚;法家的“以牙還牙”“以怨報怨”顯得太偏狹,冤冤相報,不利于社會穩(wěn)定。(3)“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是一種較高的境界相關問題:如何理解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老子主張“報怨以德”,孔子卻主張“以直報怨”這是否違反了儒家的忠恕之道? 答案:“以德報怨”在某種程度上表明了人們向“善”的心理,但是混淆了是非的判斷標準。(如果是小怨,可以以德報怨,比如朋友之間的有些小誤會不妨寬容一點,超然一點。)“以直報怨”是以正直的心和磊落的行為來對待別人的怨,這表現(xiàn)了儒家的原則性和寬容心。課堂檢測一、基礎演練1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君子周而不比 比:以利合,可解釋為“勾結” B朋

14、友數(shù),斯疏矣數(shù):多,指朋友數(shù)量多C好行小慧,難矣哉慧:聰明 D君子以文會友文:文章學問解析 數(shù):shu,頻繁。2下列各句加點的詞不屬于形容詞活用的一項是( C )A君子周而不比 B友直,友諒C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D老者安之解析 A項形容詞用作動詞,“以義合”。B項形容詞用作名詞,“正直的人”。C項名詞用作動詞,“結成團伙”。D項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安逸”。3下列各句句式屬于介詞結構后置的一項是( B )A君子不以言舉人 B躬自厚而薄責于人C人焉廋哉 D何以報德解析 B項“薄責于人”為“于人薄責”。A項為一般句式。C項為賓語前置句。D項為介賓前置句。二、閱讀鑒賞(一)課內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

15、,完成47題。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弊釉唬骸肮院穸∝熡谌?,則遠怨矣?!弊佑卧唬骸笆戮龜?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弊迂晢栍选W釉唬骸爸腋娑频乐豢蓜t止,毋自辱焉?!痹釉唬骸熬右晕臅?,以友輔仁?!?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D )A觀其所由 由:原因B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諒:諒解C躬自厚而薄責于人責:責罰D不可則止可:認可,聽從解析 A項由:經由,經歷。B項諒:信。C項責:要求。5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于孔子交友的原則和方法的一組是( C

16、)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朋友數(shù),斯疏矣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A B C D解析 說的是如何觀察判斷人,說的是朋友的類別,說的是交友的原則和目的,并且這是曾子的觀點。6下列有關文章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孔子認為,對人應當聽其言而觀其行,還要看他做事的心境,從他的言論、行動到他的內心,全面了解觀察一個人,那么這個人就沒有什么可以隱藏得了的。B人與人相處難免會有各種矛盾與糾紛。那么,為人處世應該多替別人考慮,從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責己嚴,待人寬,這正是孔子“孝弟”思想的反映。C朋友之間應講求“誠信”。但對待朋友的錯

17、誤,要坦誠布公地勸導他,推心置腹地講明利害關系,如果他堅持不聽,也就作罷。D曾子繼承了孔子的思想,主張以文章學問作為結交朋友的手段,以互相幫助培養(yǎng)仁德作為結交朋友的目的。解析 B項中“責己嚴,待人寬”應是孔子“忠恕”的思想反映。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譯文:跟諂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跟態(tài)度偽善的人交朋友,跟夸夸其談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2)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譯文:服事君主煩瑣無度,就會遭到羞辱;與朋友相交頻繁無度,就會遭到疏遠。課后鞏固課內外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9題。(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

18、乎?傳不習乎?”(2)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4)子曰:“鄉(xiāng)原,德之賊也。”8從材料(1)中看,曾子每日反省自我,希望達到的標準與孔子“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的擇友標準相似。(請引用論語中的原句回答) 答案:見原文(16.4) 9結合后三則材料,簡析儒家在與人交往和對人評價中所體現(xiàn)出的中庸思想的原則是什么。答案: 材料(2)中,孔子認為與人交往,既要忠言相勸,也不必自取羞辱,體現(xiàn)了中庸思想中適度適中的原則;材料(3)(4)中,孔子評價君子因義而團結,非因利而勾結,并批評了鄉(xiāng)愿式的好好先生表面忠厚,實則混淆是非,是道德的破壞者,體現(xiàn)出儒家中庸思想以義為標準的原則。閱讀下面的孟子選段,完成1011題。 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弊佑卧唬骸笆戮龜?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弊釉唬骸熬玉娑粻?,群而不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