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局部解剖學局部解剖學regional anatomy 河北醫(yī)科大學河北醫(yī)科大學 基礎課教學部基礎課教學部 解剖組胚教研室解剖組胚教研室 張士斌張士斌2第二章頸部第二章頸部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概概 述述境界境界:上界上界為頭部的下界。 下界下界即胸骨頸靜脈切跡、鎖骨關節(jié)、鎖骨上緣和肩峰至第七頸椎棘突間的連線。3分區(qū)分區(qū): : 以斜方肌前緣斜方肌前緣為界分為:項部項部: :頸部頸部: :4頸部頸部: :以胸鎖乳突肌前胸鎖乳突肌前, ,后緣后緣為界分為:頸前區(qū)頸前區(qū): :以舌骨舌骨為界分為:舌骨上區(qū)舌骨上區(qū): : 下頜下三角(二腹肌三角)頦下三角舌骨下區(qū)舌骨下區(qū): :頸動脈三角肌三角胸鎖乳突肌區(qū)胸鎖乳突
2、肌區(qū): :頸外側區(qū)頸外側區(qū): :枕三角(肩胛舌骨肌斜方肌三角)肩胛舌骨肌鎖骨三角(鎖骨上三角)56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 頸部的層次結構頸部的層次結構 頸部由淺入深淺入深(由前向后)層次結構十分明確,分別為:皮膚、淺筋膜、皮膚、淺筋膜、頸深筋膜、肌肉。頸深筋膜、肌肉。深筋膜又分為淺、中、深三層,在淺、中層與深層間形成的筋膜鞘,容納通過頸部的氣管、食管及血管。各層間有疏松結締組織并形成頸部間隙。7一、皮膚:一、皮膚: 皮膚薄,移動性大,皮紋橫向。 8二、淺筋膜:二、淺筋膜: 淺筋膜疏松,內含皮肌、皮靜脈、皮肌、皮靜脈、皮神經、淋巴結皮神經、淋巴結。 91、皮?。?、皮?。浩ぜ轭i闊肌頸闊肌 platysma
3、,薄且覆蓋廣泛。上至面部,下至第二肋平面,越過人體中最早骨化的二個骨即鎖骨和下頜骨淺面的全長,頸正中線和頸前三角下部未被此肌覆蓋。淺筋膜內的皮神經皮神經和和皮靜脈皮靜脈均行于肌的均行于肌的深面深面,該肌因之成為淺筋膜這一層次的重要標志。 102、皮靜脈與淋巴結:、皮靜脈與淋巴結: 頸前靜脈頸前靜脈 anterior jugular vein 頸外靜脈頸外靜脈 externa jugularis vein,其周圍有伴行的淋巴結。在頸根部兩條靜脈均進入頸深筋膜形成的兩個間隙,即胸骨上間隙和鎖骨上間隙,并有橫行的吻合支。113 3、皮神經、皮神經:頸叢皮支:頸叢皮支: 枕小神經、耳大神經、頸枕小神經
4、、耳大神經、頸橫神經、鎖骨上神經橫神經、鎖骨上神經。這些皮神經均由胸鎖乳突肌胸鎖乳突肌后緣中點后緣中點向四周放射走行,其中枕小神經勾繞副神經后沿胸鎖乳突肌后緣上升,提起枕小神經即可鉤出副神經,是尋找副神經的標志,而胸鎖乳突肌后緣又是尋找枕小神經的標志。面神經頸支面神經頸支 12三、頸深筋膜:三、頸深筋膜: 頸深筋膜即頸部肌肉的肌外衣及其延續(xù),由前向后分別為頸深筋膜淺淺層層、頸深筋膜中層中層和頸深筋膜深層深層。131、頸深筋膜淺層、頸深筋膜淺層 lamina superficialis fasciae colli:亦稱亦稱封套封套筋膜。筋膜。 圍繞整個頸部形成一個封閉式的筒鞘狀結構,筑成了頸部諸
5、器官活動的基本環(huán)境,成為保護頸部諸臟器的第一道防線。該筋膜并包繞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形成兩個肌鞘,包繞腮腺和頜下腺腮腺和頜下腺,形成兩個腺體筋膜鞘兩個腺體筋膜鞘,在胸骨和鎖骨上分為二層,形成兩個間隙兩個間隙。142、頸深筋膜中層、頸深筋膜中層 lamina media fasciae colli (內臟內臟筋膜筋膜): 分兩部分,一部分包繞頸部大血管及神經,即形成頸動脈鞘頸動脈鞘 carotid sheath。另一部分包繞氣管、食管和甲狀腺,形成一個內臟鞘總鞘內臟鞘總鞘即第二封套,筑成保護臟器的第二道防線。并伸入氣管、食管和甲狀腺間,分別形成氣管、食管和甲狀腺鞘。153、頸深筋膜深層、頸深筋膜深
6、層 lamina profunda fasciae colli亦稱椎前筋膜椎前筋膜 即頸部椎前肌的肌外衣,包椎前肌,斜角肌,向下延續(xù)為腋鞘腋鞘。該筋膜由顱底一直達前縱韌帶和胸內筋膜。164 4頸動脈鞘頸動脈鞘 是頸筋膜在頸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經周圍形成的筋膜鞘。上起自顱底,下續(xù)連縱隔。內有內有頸總動脈、頸內動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內靜脈及迷脈、頸內靜脈及迷走神經走神經等。 17四、頸部筋膜間隙:四、頸部筋膜間隙:1 1、胸骨上間隙、胸骨上間隙 suprasternal space suprasternal space 2 2、鎖骨上間隙、鎖骨上間隙 supraclavicular spacesup
7、raclavicular space: 3 3、氣管前間隙、氣管前間隙 pretracheal pretracheal spacespace4 4、咽后間隙、咽后間隙 retropharyngeal spaceretropharyngeal space5 5、椎前間隙、椎前間隙 prevertebral prevertebral spacespace 18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 頸前區(qū)頸前區(qū)舌骨上區(qū)舌骨上區(qū)(一)頦下三角(略)(一)頦下三角(略)(二)下頜下三角:(二)下頜下三角: 舌骨下區(qū)舌骨下區(qū)(一)頸動脈三角(一)頸動脈三角 (二)肌三角(二)肌三角 19一、舌骨上區(qū)一、舌骨上區(qū)(一)頦下三角(略
8、)(一)頦下三角(略)(二)下頜下三角:(二)下頜下三角:1、境界與層次、境界與層次下頜下三角下頜下三角 submandibular submandibular triangle triangle 位于位于下頜下頜骨下緣骨下緣與與二腹肌前、二腹肌前、后腹后腹之間。之間。 202、內容、內容 主要包含:一個腺體,兩條血管和兩條神經. 下頜下腺下頜下腺 submandibular gland、舌下神經、舌神經及舌下神經、舌神經及下頜舌骨肌支下頜舌骨肌支、 面動脈、舌動脈面動脈、舌動脈。 21(1 1)下頜下腺)下頜下腺 位于頸筋膜淺層所形成的筋膜鞘內。此腺呈“U”形,分為淺、深兩部,淺部較大,位于
9、下頜舌骨肌淺面,繞該肌后緣伸向前內,續(xù)于腺的深部。下頜下腺管由腺深部的前端發(fā)出,經下頜舌骨肌與舌骨舌肌之間前行,開口于口底粘膜的舌下阜。 22(2 2)血管、神經和淋)血管、神經和淋巴結巴結面動脈面動脈 平舌骨大角起自頸外動脈,經二腹肌后腹深面進入下頜下三角;沿下頜下腺深面的溝內前行,繞下頜骨了緣入面部。與之伴行的是面靜脈面靜脈23舌下神經舌下神經位于下頜下腺的內下方,它與二腹肌中間腱之間有舌動舌動脈、靜脈脈、靜脈。舌神經舌神經從下頜下三角后部達下頜下腺上內側,經下頜骨內面與舌骨舌肌之間前行入舌。下頜下神經節(jié)下頜下神經節(jié)上方連于舌神經,向下發(fā)分支至下頜下腺。24 在下頜下腺的周圍有46個下頜下
10、淋巴結下頜下淋巴結。 253.相互位置關系相互位置關系在下頜下腺淺部上緣的淺部上緣的深面深面,為面動脈面動脈、舌舌神經及下頜舌骨肌支神經及下頜舌骨肌支,下緣深面下緣深面為舌下神經舌下神經和和舌動脈舌動脈。面動脈有分支進入下頜下腺,舌神經通過下頜下神下頜下神經節(jié)經節(jié) submandibular ganglion 與下頜下腺連接,二者與下頜下腺關系密切。26 二、二、 舌骨下區(qū)舌骨下區(qū)(一)頸動脈三角(一)頸動脈三角 1境界位于位于胸鎖乳突肌上份前緣、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間。其淺面淺面為皮膚、淺筋膜、頸闊肌及頸筋膜淺層;深面為椎前筋膜;內側為咽側壁及其筋膜。272、頸動脈三角內容、頸動脈三
11、角內容及其相互位置關系及其相互位置關系在二腹肌的淺面二腹肌的淺面即淺筋膜內有三個縱行結構:耳大神經的分支耳大神經的分支下頜后靜脈的屬支下頜后靜脈的屬支面神經的頸支。面神經的頸支。 282 2、頸動脈三角內容及、頸動脈三角內容及其相互位置關系其相互位置關系 在二腹肌深面在二腹肌深面有六個縱行結構:3條頸部大血管(頸內靜脈頸內靜脈 internal internal jugular veinjugular vein、頸內動頸內動脈脈 internal carotid internal carotid arteryartery、頸外動脈頸外動脈 external carotid external c
12、arotid arteryartery)和后后3 3對腦神經對腦神經。頸內靜脈及頸內、外動脈自后向前在二腹肌后腹的深面并列走行。后3對腦神經粗細幾乎相等,一同自顱沿血管內側下降,并在二腹肌下緣分開。 29(1 1)動脈)動脈 1 1)頸總動脈:)頸總動脈:位于頸內靜脈內側,平甲狀軟骨上緣處分為頸內動脈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頸外動脈。頸總動脈末端和頸內動脈始部膨大處為頸動頸動脈竇脈竇,竇壁上有壓力感受器;頸總動脈分叉處的后方有頸動脈頸動脈小球小球,是化學感受器。二者有調節(jié)血壓和呼吸的作用。302)頸外動脈:)頸外動脈: 平甲狀軟骨上緣起自頸總動脈,位于頸內動脈前內方垂直上行。從甲狀軟骨上緣至舌骨大角
13、間,依次向前發(fā)出甲狀腺上動脈甲狀腺上動脈、舌動脈舌動脈及面動脈面動脈;近二腹肌后腹下緣處向后上發(fā)出枕動枕動脈脈;自頸外動脈起端的內側發(fā)出咽升咽升動脈動脈,行向上方。313 3)頸內動脈:)頸內動脈: 自頸外動脈的后外方行至其后方,經二腹肌后腹深面至下頜后窩。該動脈在頸部沒有分支。32(2 2)靜脈:)靜脈: 頸內靜脈位于頸總動脈外側,大部為胸鎖乳突肌所掩蓋。其屬支屬支自上至下依次為面靜脈,舌靜脈,甲狀腺上、中靜脈。位于面靜脈匯入頸內靜脈交角處的淋巴結,稱為頸內靜脈二腹頸內靜脈二腹肌淋巴結肌淋巴結,收納舌根部的淋巴,又名舌主淋巴舌主淋巴結結。33(3 3)神經:)神經: 經過頸動脈三角的是末三對
14、腦神經。341 1)舌下神經:)舌下神經: 經二腹肌后腹深面進入三角,越過頸內動脈及頸外動脈淺面,發(fā)出降支,稱為頸袢上根,沿頸總動脈淺面下降,參與頸袢組成;本干行向前上方,再次經二腹肌后腹深面進入下頜下三角。352 2)副神經:)副神經: 經二腹肌后腹深面入頸動三角的后上角,越過頸內靜脈淺面行向后外,至胸鎖乳突肌深面發(fā)肌支支配該肌。363 3)迷走神經:)迷走神經: 行于頸動脈鞘內,位于頸內動脈、頸總動脈與頸內靜脈之間的后方。在頸動脈三角內的分支有喉上神經和心支。 37(4 4)二腹肌后腹:)二腹肌后腹:是頸動脈三角與下頜下三角的分界,也是頜面部與頸部手術的重要標志。其淺面淺面有耳大神經、下頜
15、后靜脈及面神經頸支;深面深面有頸內動、靜脈,頸外動脈,迷走神經、副神經和舌下神經,以及頸交感干;肌的上緣上緣有耳后動脈和面神經及舌咽神經等;下緣下緣有枕動脈和舌下神經。38(二)肌三角(二)肌三角1 1、境界、境界 頸前正中線、胸鎖乳突肌頸前正中線、胸鎖乳突肌前緣,肩胛舌骨肌上腹之前緣,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間間。其淺面淺面的結構由淺入深依次為皮膚、淺筋膜、頸闊肌、頸前靜脈與皮神經,以及頸筋膜淺層;其深面深面為椎前筋膜。骨骼?。汗趋兰。喝莾扔袦\層的胸骨舌骨肌和肩腫舌骨肌上腹,以及深層的胸骨甲狀肌和甲狀舌骨肌 392 2內容內容 (1 1)甲狀腺)甲狀腺 l l)形態(tài))形態(tài):甲狀腺呈“H”形,有一峽
16、部和兩側葉。402 2)被膜:)被膜: 氣管前筋膜包繞甲狀腺形成腺鞘,又稱甲狀甲狀腺假被膜腺假被膜。甲狀腺自身的外膜稱真被膜,即纖真被膜,即纖維囊維囊。二者之間為囊鞘囊鞘間隙間隙,內有疏松結締組織、血管、神經及甲狀旁腺。假被膜在側葉內側和峽部后面與甲狀軟骨,環(huán)狀軟骨以及氣管軟骨環(huán)的軟骨膜愈著并增厚,形成甲狀腺懸韌甲狀腺懸韌帶帶,將甲狀腺固定于喉及氣管壁上。413 3)位置:)位置:甲狀腺的兩側葉兩側葉位于喉下部和氣管上部的前外側,上極上極平甲狀軟骨中點,下極下極至第6氣管軟骨環(huán)。有時側葉的下極可伸至胸骨柄的后方,稱為胸骨后甲狀腺。甲狀腺峽峽位于第24氣管軟骨的前方。424)毗鄰:)毗鄰:前面,
17、前面,由淺入深有皮膚、淺筋膜、頸筋膜淺層、舌骨下肌群及氣管前筋膜。側葉的后內側后內側鄰接喉與氣管、咽與食管以及喉返神經等;側葉的后外測后外測與頸動脈鞘及鞘內的頸總動脈、頸內靜脈和迷走神經,以及位于椎前筋膜深面的頸交感干相鄰。435)甲狀腺的血管神經)甲狀腺的血管神經a、甲狀、甲狀腺腺上動脈上動脈:走行:走行:起自頸外動脈起始部的前面,伴喉上神經外支行向前下方,至側葉上極附近分為前、后兩支。前支前支沿側葉前緣 下行,分布于側葉前面,并有分支沿甲狀腺峽的上緣與對側支吻合。后支后支沿側葉后緣下行,與甲狀腺下動脈的升支吻合。分支分支有胸鎖乳突肌支、喉上動脈及環(huán)甲肌支等。喉上動脈與喉上神經內支伴行,穿甲
18、狀舌骨膜,分布于喉內。44b、喉上神經:、喉上神經:是迷走神經的分支,在舌骨大角處分為兩支內支內支伴喉上動脈穿甲狀舌骨膜入喉,分布于聲門裂以上的喉粘膜;外支外支伴甲狀腺上動脈行向前下方,在距側葉上極約0.5-1cm處,與動脈分開,彎向內側,發(fā)支支配環(huán)甲肌及咽下縮肌。45c c、甲狀腺下動脈、甲狀腺下動脈是甲狀頸干的分支甲狀頸干的分支。沿前斜角肌內側緣上行,至第6頸椎平面,在頸動脈鞘與椎血管之間彎向內下,近甲狀腺側葉下極潛入其后面,分為上、下兩支上、下兩支,分布于甲狀腺、甲狀旁腺、氣管及食管等。46d、喉返神經、喉返神經是迷走神經的分支。左喉返神經左喉返神經勾繞主動脈弓右喉返神經右喉返神經勾繞鎖
19、骨下動脈兩者均上行于氣管與食管之間的溝內,至咽下縮肌下緣、環(huán)甲關節(jié)后方環(huán)甲關節(jié)后方進入喉內,稱為喉下神經喉下神經,其運動支支配除環(huán)甲肌以外的所有喉肌,感覺支分布于聲門裂以下的喉粘膜。47左右喉返神經的區(qū)別及共左右喉返神經的區(qū)別及共同點:同點:左喉返神經左喉返神經行程較長,位置較深,多行于甲狀腺下動脈的甲狀腺下動脈的后方后方;右喉返神經右喉返神經行程較短,位置較淺,多行于甲狀腺下動脈前甲狀腺下動脈前方方或穿行于動脈兩條分支之穿行于動脈兩條分支之間間。二者入喉前都經過環(huán)甲關節(jié)后環(huán)甲關節(jié)后方方,故甲狀軟骨下角可作為尋找喉返神經的標志。48喉返神經與甲狀腺下動喉返神經與甲狀腺下動脈交叉部位:脈交叉部位
20、: 喉返神經通常行經腺鞘之外,多在甲狀腺側葉甲狀腺側葉中、下中、下1/3交界處的后方交界處的后方與甲狀腺下動脈交叉。因此,施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時,應遠離甲狀腺下極結扎甲狀腺下動脈,以免傷及喉返神經,引起聲音嘶啞。49e、甲狀腺最下動脈:、甲狀腺最下動脈:此動脈出現(xiàn)率約為10。起自起自頭臂干、主動脈弓、右頸總動脈或胸廓內動脈等。沿氣管前方上升,達甲狀腺峽,參與甲狀腺動脈之間在腺內、外的吻合。當?shù)臀粴夤芮虚_或甲狀腺手術時應加注意。50f f、甲狀腺的靜脈:、甲狀腺的靜脈:甲狀腺上靜脈:甲狀腺上靜脈:與同名動脈伴行,注入頸內靜脈。甲狀腺中靜脈:甲狀腺中靜脈:自甲狀腺側葉外側緣穿出,橫過頸總動脈前方,
21、注入頸內靜脈,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時,術中要仔細結扎此靜脈,以免出血或氣栓。甲狀腺下靜脈:甲狀腺下靜脈:自甲狀腺側葉下極穿出,經氣管前面下行,注入頭臂靜脈。兩側甲狀腺下靜脈在氣管前與峽部的屬支吻合成甲狀腺奇靜脈叢。51(2 2)甲狀旁腺:)甲狀旁腺:為兩對扁圓形小體,直徑0.60.8cm,表面光滑,呈棕黃或淡紅棕黃或淡紅色。位于位于甲狀腺側葉后面,真、假被膜之間,有的位于甲狀腺實質內或假被膜之外氣管周圍的結締組織中。上甲狀旁腺上甲狀旁腺多位于甲狀腺側葉上、中1/3交界處的后方。下甲狀旁腺下甲狀旁腺多位于側葉下1/3的后方。52(3 3)氣管頸部:)氣管頸部:平第6頸椎下緣接環(huán)狀軟骨,下方下方前平胸
22、骨頸靜脈切跡,后平后平第7頸椎下緣移行為氣管胸部。53氣管頸部的毗鄰:氣管頸部的毗鄰:前面前面由淺入深依次為皮膚皮膚、淺筋淺筋膜膜、頸筋膜淺層頸筋膜淺層、胸骨上間隙胸骨上間隙及頸靜脈弓頸靜脈弓、舌骨下肌群舌骨下肌群及氣氣管前筋膜管前筋膜。第第2 24 4氣管軟骨前方氣管軟骨前方有甲狀腺甲狀腺峽峽,峽的下方有甲狀腺下靜脈甲狀腺下靜脈、甲狀腺奇靜脈叢甲狀腺奇靜脈叢和可能存在的甲狀腺最下動脈甲狀腺最下動脈。兩側兩側為甲狀腺側葉甲狀腺側葉,后方后方為食管食管,二者之間的氣管食管旁溝內有喉返神經,后外側后外側為頸動脈鞘頸動脈鞘和頸交感干頸交感干等。54氣管頸部血管和淋巴:氣管頸部血管和淋巴:動脈:動脈:
23、由甲狀腺下動脈的分支分布。靜脈:靜脈:匯入甲狀腺下靜脈。神經:神經:是喉返神經的分支。淋巴:淋巴:匯入氣管旁淋巴結。55(4 4)食管頸部:)食管頸部:上端上端前平環(huán)狀軟骨、后平第6頸椎下緣與咽相接;下端下端平頸靜脈切跡與第l胸椎體上緣平面,移行為食管胸部。56食管頸部毗鄰:食管頸部毗鄰:前方前方與氣管相鄰,且稍偏向左側,故食管頸部手術多選左側入路。后外側后外側隔椎前筋膜與頸交感干相鄰。后方后方與頸長肌和脊柱相鄰。兩側兩側為甲狀腺側葉、頸動脈鞘及其內容。57食管頸部的血管、神食管頸部的血管、神經和淋巴經和淋巴:動脈動脈來自甲狀腺下動脈的分支。靜脈靜脈匯入甲狀腺下靜脈。神經:神經:迷走神經與交感
24、神經的食管支構成食管叢分布于食管。淋巴淋巴注入氣管旁淋巴結。 58第四節(jié)第四節(jié) 胸鎖乳突肌區(qū)及頸根部胸鎖乳突肌區(qū)及頸根部 一、胸鎖乳突肌區(qū)一、胸鎖乳突肌區(qū)( (一一) )境界與層次境界與層次胸鎖乳突肌區(qū) sternocleidomastoid region為胸鎖乳突肌所占據(jù)和覆蓋的區(qū)域,由淺入深為:皮膚、淺筋皮膚、淺筋膜、頸深筋膜淺層形成膜、頸深筋膜淺層形成的胸鎖乳突肌鞘及胸鎖的胸鎖乳突肌鞘及胸鎖乳突肌、頸深筋膜深層乳突肌、頸深筋膜深層。在深筋膜淺、深層間為頸部的血管神經。59(二)內容及毗鄰(二)內容及毗鄰l.l.頸袢頸袢構成:構成:由第13頸神經前支的分支構成。頸袢上根頸袢上根:第1頸神經
25、前支的部分纖維隨舌下神經走行,在頸動脈三角內離開此神經,稱舌下神經降支,沿頸內動脈及頸總動脈淺面下行。頸袢下根:頸袢下根:第2、3頸神經前支的纖維,發(fā)出降支,稱為頸袢下根,沿頸內靜脈淺面下行。60頸袢的形成部位及支配頸袢的形成部位及支配上、下兩根在肩胛舌骨肌中間腱上緣,適平環(huán)狀軟骨弓處,在頸動脈鞘淺面合成頸袢。自袢發(fā)支支配支配肩腫舌骨肩腫舌骨肌肌、胸骨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胸骨甲狀肌骨甲狀肌。612 2頸動脈鞘及其內容頸動脈鞘及其內容位置:位置:頸動脈鞘上起自顱底,下續(xù)縱隔。內容:內容:鞘內有頸內靜脈和迷走神經貫穿全長;頸內動脈行于鞘的上部,頸總動脈行經其下部。在鞘的下部在鞘的下部,頸總動脈居后
26、內側,頸內靜脈位于前外方,迷走神經行于二者之間的后外方;在鞘的上部在鞘的上部,頸內動脈位于前內側,頸內靜脈經其后外方,迷走神經行于二者之間的后內方。62頸動脈鞘的毗鄰:頸動脈鞘的毗鄰:淺面淺面:有胸鎖乳突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狀肌和肩胛舌骨肌下腹,頸袢及甲狀腺上、中靜脈;后方:后方:有甲狀腺下動脈橫過,左側還有胸導管弓,隔椎前筋膜有頸交感干、椎前肌和頸椎橫突等;內側:內側:有咽和食管、喉與氣管、甲狀腺側葉和喉返神經等633 3頸叢頸叢構成:構成:由第l4頸神經前支構成。位置:位置:位于胸鎖乳突肌上部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的淺面。分支:分支:有皮支、肌支和隔神經。 644 4頸交感干頸交感干組
27、成:組成:由頸上、中、下交感神經節(jié)及其節(jié)間支組成位置:位置:位于脊柱兩側,椎前筋膜后方。頸上神經節(jié)頸上神經節(jié)最大,長約3cm,呈梭形,位于第2、3頸椎橫突前方。頸中神經節(jié)頸中神經節(jié)較小,位于第6頸椎橫突的前方,但不恒定。頸下神經節(jié)頸下神經節(jié)多與第1胸神經節(jié)融合成頸胸神經節(jié),又名星狀神經節(jié),位于第7頸椎平面,椎動脈起始處的后方。上述三神經節(jié)均發(fā)出心支入胸腔參與心叢的組成。 65二、頸根部二、頸根部(一)境界(一)境界 頸根部是指頸部與胸部之間的接壤區(qū)域,由進出胸廓上口的諸結構占據(jù)。前界前界為胸骨柄,后界后界為第1胸椎體,兩側兩側為第1肋。中心標志中心標志是前斜角肌前斜角肌,其前內側有胸膜頂及頸根
28、部的縱行結構,前、后方及外側有胸、頸與上肢間橫行的血管和神經等。66(二)內容及毗鄰(二)內容及毗鄰1 1胸膜頂胸膜頂 是覆蓋肺尖部的壁胸膜,突入頸根部,高出高出鎖骨內側鎖骨內側1/31/3上緣上緣2 23cm3cm。前、中、后斜角肌覆蓋其前、后及外方。從第第7 7頸椎橫突頸椎橫突、第第1 1肋肋頸頸和第第1 1胸椎體胸椎體連至胸膜頂?shù)慕钅しQ為胸膜上胸膜上膜膜,起懸吊作用。672 2鎖骨下動脈鎖骨下動脈左側左側起自主動脈弓主動脈弓,右側右側是頭臂干頭臂干的分支。以前斜角肌前斜角肌將其分為三段:第第1段段經胸膜頂前上方,第第2段段在前斜角肌后方,第第3段段位于第1肋上面。該動脈于第1肋外側緣續(xù)于
29、腋動脈。68(1)(1)第一段第一段l)椎動脈:)椎動脈: 起自鎖骨下動脈第1段,沿前斜角肌內側上行于胸膜頂前面,穿經上位6個頸椎橫突孔,經枕骨大孔人顱,分布于腦和內耳。2 2)胸廓內動脈:)胸廓內動脈: 在胸膜頂前方,正對椎動脈起始部起自鎖骨下動脈第1段,經鎖骨下靜脈之后入胸腔。 693 3)甲狀頸干:)甲狀頸干: 起自鎖骨下動脈第1段,分為3支:甲狀腺下動脈甲狀腺下動脈: :肩胛上動脈肩胛上動脈: :經膈神經和前斜角肌前方、鎖骨后方至肩胛區(qū);頸橫動脈頸橫動脈: :經鎖骨與前斜角肌、隔神經之間,向外人斜方肌深面。4 4)肋頸干:)肋頸干: 起自鎖骨下動脈第l或第2段,分為頸深動脈頸深動脈:
30、:最上肋間動脈最上肋間動脈: :70(2 2)第二段)第二段上方上方緊鄰臂叢臂叢,下方下方跨胸膜頂胸膜頂。71(3)第三段)第三段前下方前下方鄰鎖骨下動脈鎖骨下動脈外上方外上方為臂叢臂叢。723 3鎖骨下靜脈鎖骨下靜脈自第1肋外緣續(xù)于腋靜脈。在第1肋上面,經鎖骨與前斜角肌之間,向內側與頸內靜脈匯合成頭臂靜脈。鎖骨下靜脈壁與第第1 1肋肋、鎖鎖骨下肌骨下肌、前斜角肌的筋前斜角肌的筋膜膜相愈著,故傷后易致氣栓。734 4胸導管與右淋巴導管胸導管與右淋巴導管胸導管:胸導管:先沿食管頸部左緣上升,平第7頸椎高度形成胸導管弓胸導管弓,經頸動脈鞘后方,椎血管和交感干前方,彎向下內注入左靜脈角注入左靜脈角。
31、右淋巴導管:右淋巴導管:長約1cm,由右頸干、有鎖骨下干和右支氣管縱隔干匯合而成,注入右靜脈角注入右靜脈角。 745 5迷走神經迷走神經右迷走神經右迷走神經下行于右頸總動脈和右頸內靜脈之間,經鎖骨下動脈第1段前面時發(fā)出右右喉返神經喉返神經,繞經有鎖骨下動脈的下面和后方返回頸部。左迷走神經左迷走神經在左頸 總動脈和左頸內靜脈之間下行人胸腔。756 6膈神經膈神經組成:組成:由第第3 35 5頸神經前頸神經前支支組成。位置:位置:位于前斜角肌前面前斜角肌前面,椎前筋膜深面椎前筋膜深面;前方前方:有胸鎖乳突肌、肩胸鎖乳突肌、肩胛舌骨肌中間腱、頸內靜胛舌骨肌中間腱、頸內靜脈、頸橫動脈脈、頸橫動脈和肩胛
32、上動肩胛上動脈脈;內側:內側:有頸升動脈頸升動脈上行。該神經在胸膜頂?shù)那皟葌?,迷走神經的外側,穿鎖骨下動、靜脈之間進入胸腔。 767椎動脈三角椎動脈三角外側界:外側界:為前斜角肌前斜角肌,內側界內側界:為頸長肌頸長肌,下界:下界:為底,即鎖骨下鎖骨下動脈第動脈第1 1段段,尖:尖:為第第6 6頸椎橫突前結頸椎橫突前結節(jié)節(jié)。77毗鄰及結構:毗鄰及結構:后方:后方:有胸膜頂、第胸膜頂、第7 7頸頸椎橫突,第椎橫突,第8 8頸神經前頸神經前支及第支及第1 1肋頸肋頸;前方:前方:有頸動脈鞘及隔頸動脈鞘及隔神經,甲狀腺下動脈及神經,甲狀腺下動脈及胸導管胸導管等。主要結構:主要結構:有椎動、靜椎動、靜脈
33、,甲狀腺下動脈,交脈,甲狀腺下動脈,交感干感干及頸胸神經節(jié)頸胸神經節(jié)等。78第五節(jié)第五節(jié) 頸外側區(qū)頸外側區(qū) 一、枕三角一、枕三角二、鎖骨上三角二、鎖骨上三角 79一、枕三角:一、枕三角:(一)境界(一)境界又稱肩胛舌骨肌斜方又稱肩胛舌骨肌斜方肌三角。肌三角。位于位于胸鎖乳突肌后緣、斜胸鎖乳突肌后緣、斜方肌前緣方肌前緣與與肩腫舌骨肌肩腫舌骨肌下腹上緣下腹上緣之間。之間。淺面淺面以次為以次為皮膚、淺筋膜皮膚、淺筋膜和和頸筋膜淺層頸筋膜淺層。深面深面為為椎前筋膜及其覆蓋椎前筋膜及其覆蓋下的頭夾肌、肩胛提肌下的頭夾肌、肩胛提肌及中、后斜角肌及中、后斜角肌等。等。80(二)內容及毗鄰(二)內容及毗鄰1
34、1副神經副神經自頸靜脈孔出顱后,經二腹肌后腹深面,頸內靜脈前外側,在胸鎖乳突肌上部的前緣穿入并發(fā)支支配該肌。其本干在胸鎖乳突肌后緣上、胸鎖乳突肌后緣上、中中1 13 3交點處交點處進入枕三角,有枕小神經枕小神經勾繞,是確定副神經的標志。在枕三角內,該神經沿肩胛提 肌表面,斜過枕三角中份,在斜方肌前緣中、下13交界處進入該肌深面,并支配該肌。 812 2頸、臂叢分支頸、臂叢分支頸叢皮支頸叢皮支在胸鎖乳突肌后緣中點處穿頸筋膜淺層,分布于頭、頸、胸前上部及肩上部的皮膚頸叢肌支頸叢肌支支配肩胛提肌、斜方肌及椎前肌。82臂叢分支:臂叢分支:肩胛背神經肩胛背神經支配菱形肌的。肩胛上神經肩胛上神經支配岡上、
35、下肌。胸長神經胸長神經入腋區(qū)支配前鋸肌的等。83二、鎖骨上三角二、鎖骨上三角( (一一) )境界與層次境界與層次又稱肩胛舌骨肌鎖骨三肩胛舌骨肌鎖骨三角角 omoclavicular triangle :位于位于鎖骨上緣中13上方,在體表呈明顯凹陷,故又名鎖骨上大窩。由胸鎖乳突肌后胸鎖乳突肌后緣、肩腫舌骨肌下腹緣、肩腫舌骨肌下腹和鎖骨上緣中和鎖骨上緣中1/3圍 成。84淺面淺面依次為皮膚、淺筋膜及位于其中的鎖骨上神經、頸外鎖骨上神經、頸外靜脈末段,靜脈末段,頸闊肌頸闊肌及及頸筋膜淺層頸筋膜淺層;深面深面為斜角肌下份斜角肌下份及椎前筋膜椎前筋膜。85(二)內容及毗鄰(二)內容及毗鄰1 1鎖骨下靜脈
36、及靜脈角鎖骨下靜脈及靜脈角鎖骨下靜脈在第第l l肋骨外側肋骨外側緣緣續(xù)干腋靜脈。在該三角內位于鎖骨下動脈鎖骨下動脈第第3 3段的前下方段的前下方;有頸外靜脈和肩胛背靜脈匯入。該靜脈在前斜角肌內側在前斜角肌內側與頸內靜脈匯合成頭臂靜脈,二者間向上外開放的角,稱為靜脈角靜脈角。胸導管和右淋巴導管分別注入左、右靜脈角。862 2鎖骨下動脈鎖骨下動脈經斜角肌間隙斜角肌間隙進入此三角,走向腋窩。位于位于三角內的是該動脈第3段,其下方其下方為第1肋,后上方后上方有臂叢諸干,前下方前下方為鎖骨下靜脈。分支:分支:肩胛背動脈,肩肩胛背動脈,肩腫上動脈腫上動脈和頸橫動脈頸橫動脈,分別至斜方肌深面及肩肌區(qū)。873 3臂叢臂叢由第第5 58 8頸神經和第頸神經和第1 1胸胸神經的前支神經的前支組成。臂叢的5 5個根個根,經斜角肌間隙,鎖骨下動脈后上方合成上、中、下上、中、下3 3干干,各干均分為前、后前、后2 2股股,根、干、股組成臂叢鎖骨上都。鎖骨中點上方鎖骨中點上方,為鎖骨上臂叢神經阻滯麻醉處。各股經鎖骨中份的后下方進入腋窩,合成三束。 88臂叢發(fā)出分支:臂叢發(fā)出分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物流園區(qū)運營采購合同范本3篇
- 昆明2025年云南昆明市盤龍區(qū)婦幼保健院招聘編外口腔醫(yī)師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度個人股權估值及評估服務合同(投資決策)4篇
- 2025年外研版2024八年級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粵教滬科版八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華師大新版九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
- 2025年外研版2024九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湘教新版選修化學上冊月考試卷
- 2025年魯教版九年級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粵人版高一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做好八件事快樂過寒假-2024-2025學年上學期中學寒假家長會課件-2024-2025學年高中主題班會課件
- (八省聯(lián)考)云南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適應性測試 物理試卷(含答案解析)
- 調解行業(yè)可行性分析報告
- 科創(chuàng)板知識題庫試題及答案
- 《血管活性藥物靜脈輸注護理》團體標準解讀
- 護理急性支氣管炎
- NGS二代測序培訓
- GB/T 15934-2024電器附件電線組件和互連電線組件
- 營銷人員薪酬考核方案
- 2024年版的企業(yè)績效評價標準
- 2024至2030年中國it外包服務行業(yè)市場深度分析及發(fā)展趨勢預測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