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論文:試談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梯度設置策略_第1頁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試談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梯度設置策略_第2頁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試談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梯度設置策略_第3頁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試談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梯度設置策略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試談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梯度設置策略 【內容摘要】初中是學習文言文的關鍵階段,但是現(xiàn)在的教學中存在著“高耗低效”的現(xiàn)象,本文試圖從三個方面探討文言文教學的梯度設置策略,以期改變這種課堂狀態(tài)。具體來說:教學目標要梯度設置,做到短時目標和長期目標結合,知識目標和人文目標結合,一般目標和個體目標結合;教學結構要梯度設置,文章從學生預習、導入新課、疏通文意、品讀課文提出了幾個注意點;教學問題的梯度設置可以用主問題打開缺口,分問題進行細化,點睛之問概括課文?!娟P鍵詞】文言文教學 梯度 策略 初中階段是學生接觸文言文的初始階段,也是最為重要的階段。新的課程標準對初中階段(7-9年級)的文言文教學提出了兩個層面

2、的目標要求,第一是一般所說的文言知識和文言詩文的積累目標:“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歌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 第二是憑借文言文進行的人文素養(yǎng)和文化傳統(tǒng)教育,即:“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以及憑借古代詩文“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給予“深廣的”的“影響”,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但是無論老師怎樣想辦法,文言文教學的這一目標總難有效實現(xiàn),很多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極低,不愿花時間學;缺乏主動性,不愿查

3、閱工具書解決疑難,對教輔類書籍依賴性很大,希望老師在課堂串講了事;甚至教材上要求背誦的課文都難以有效落實連登崗教授也指出:“目前的文言文教學,基本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高耗低效”,現(xiàn)行的文言文教學是從中學開始的,從初中到高中,大約學七十來篇文章,占語文教學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花了這么多時間,效果并不見佳,第一,考試成績不甚理想,第二,中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較差”能不能找到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呢?筆者認為對文言文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結構、教學問題進行梯度設置,顧及各個層面的學生,積極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使思維向縱深發(fā)展不失為一條低耗高效的教學策略。 一、教學目標的梯度性教學目標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

4、選擇教學策略的依據(jù),是學生學習的依據(jù),對教學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以往的教學目標設計比較單一,只有平面性,沒有立體性,梯度設置則打破了這種僵化的模式,使教學目標更加靈活,更易于實現(xiàn)文言文課堂的“低耗高效”。有 “梯度性”的教學目標,必須具備三個特點。1、從短時目標到長期目標,體現(xiàn)從“內”到“外”的梯度性所謂短時目標,就是在語文課堂“內”中應該當堂完成的目標,如文言知識的掌握,文言文的背誦,初步領略文章內容等等。長期目標是指關注學生課堂“外”終身發(fā)展的目標。如記承天寺夜游的教學目標設計:(1)、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幾個常用字詞。(短時的)(2)、感受蘇軾豁達樂觀的人生觀。(長期的)蘇軾深處逆境而不氣餒,

5、遭受挫折而依然豁達,沒有強大的心靈力量,沒有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是很難想象的的,學生如果能讀懂這一點,會受益終身。因此,教學目標如果能關注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由“課內”而“課外”,就會讓文言文課堂產(chǎn)生無窮的魅力,令人永遠回味。2、從知識目標到人文目標,體現(xiàn)從“言”到“文”的梯度性當前的文言文課堂中,存在著兩種傾向,一是為了應試目標,過分注重于文言知識的落實,二是為了應付公開課,過分注重人文目標的達成。兩種傾向均嚴重背離了新課程標準對文言文教學的目標要求,課標規(guī)定的目標有兩大層面,即“言”的目標和“文”的目標?!把浴本褪俏难曰A知識,“文”就是要注重對學生進行人文熏陶,激發(fā)其學文言、讀文言的興趣。初中是學

6、習文言文的關鍵階段,兩者不可偏廢,因此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注意兩者的和諧型與梯度性。如愚公移山的教學目標設計:(1)掌握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文言詞語的含義,了解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言”目標)(2)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言”目標)(3)培養(yǎng)學生誦讀文言文的習慣,增強對文言文這種古代書面語的直接感受能力、誦讀背誦能力。(“文”目標)(4)理解本文的寓意,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毅力和克服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文”目標)這里的教學目標設計把“言”與 “文”有機統(tǒng)一了起來,體現(xiàn)了文言文教學的正確方向。3、從一般目標到個體目標,體現(xiàn)從“面”到“點”的梯度性張鵬舉教授說: “在個性

7、化閱讀時,應當全面體會認識、審美、生成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倡導學生獨立閱讀并思考、獨特體驗并表述、獨到見解并交流?!痹谖难晕恼n堂中,大部分教師存在著一種傾向,即用群體的、共性的目標來指揮一堂課的教學,誠然,這種一般性的目標也是大部分學生所必須達成和掌握的,但是這僅僅停留于“面”的層次。要想教學真正達到高效,還必須重視“點”的目標,即目標的設置必須反應出學生獨特的個性,讓其對文言文章能有獨到的感悟。如愚公移山的教學目標設計:除一般的知識和人文目標外,增加 “能聯(lián)系現(xiàn)實,說出自己學習愚公移山這個寓言故事后所受的啟發(fā)?!边@樣的設計很好的對一般目標進行了升華,顧及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教學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8、二、教學結構的梯度性有效的課堂教學結構應該是優(yōu)化的、精致的,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應該追求盡善盡美。其最大的特點必須呈現(xiàn)出梯度性、有序性。文言文課堂教學結構的設置就是將教學內容逐步落實的過程,這一過程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逐步深入,從“言”到“文”,從了解到理解。如學習論語十則一文,有位老師的教學設計四步走:檢查預習,落實語言知識;通譯全文,根據(jù)意思把十則論語按照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分成三類;誦讀感知,讀出文言韻味,讀出自己的獨特感悟;拓展延伸,課外論語片段講解,培養(yǎng)讀論語的興趣。這個教學過程非常傳統(tǒng),但是正好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既有文言知識的積淀,又有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應該說是非常有效的。為了

9、使教學效果更加高效,還必須做到四個“注意”。預習課文,要注意給予明確的要求,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預習是提高文言文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是教學過程中的第一步,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目的在于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預習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功與失敗。學生預習課文,教師要給予提示,明確要求,或給學生交代學習本課的目的要求,或簡介文章的背景及作者情況,或要求借助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借助注釋,初識文章,還應給予學生一定的對“文”的閱讀任務。新課導入,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葉圣陶先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上課前如果能用精美的設計,巧妙地導入,盡快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往往能夠事半功倍。如學習岳陽樓記

10、時,有位教師用江南三大名樓導入:黃鶴樓因崔顥而千古傳名,滕王閣因“落霞與孤鶩齊飛”而閃閃生輝,岳陽樓又憑什么屹立于歷史長河,永不消逝呢?也許岳陽樓記能為我們找到答案。又如學習曹劌論戰(zhàn)可以先引用毛澤東對長勺之戰(zhàn)的評論,然后指出一代偉人、軍事家對這次戰(zhàn)役評價如此之高,為什么呢?這兩個設計,點燃了學生心中的興趣之火,照亮了他們在課堂中的學習之路。疏通文義,要注意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疏通文義是學生積累文言文基礎知識的最關鍵一環(huán)。在教學中,要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充分利用注解和工具書,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進行討論,師生共同解決。對于翻譯的技巧老師也要深入講解要教給他們翻譯的方法。如增

11、刪調換,補充省略成分的方法等。在初中階段,翻譯文言文一般都以直譯為主。第一步是用現(xiàn)代漢語詞來替代文言詞語,這就形成了一一對應的形式。如“以蟲蟻為獸”可初步譯作“把蟲子螞蟻當作野獸”。再如:“見二蟲斗草間”,對譯后為“看見兩個小蟲爭斗草間”。很顯然,這個句子不僅意思不明確,而且還缺少成分,不通順,讀著也拗口。這時,就要采用第二步了,該補充成分的要補充,該補足音節(jié)的要補齊,該調整語序的要調整,上面列舉的“看見兩個小蟲爭斗草間”,整理之后應為“(我)看見兩個小蟲(在)草間爭斗”。 品讀文言文,還要注意緊抓教學重點不放手。這是實現(xiàn)文言文教學人文目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品析得好,就會余音繞梁,久久不絕。要根據(jù)課

12、文的特色,從文章語言、文章結構、主題思想、寫作特點等方面加以品味、揣摩。教學中不要面面俱到,要有側重點。如教授愚公移山一文,可提出:這篇寓言共寫了幾個人?老愚公多大年紀了?怎么知道的?那個遺男有幾歲了,你又是怎么知道的?這次參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這篇寓言寫了一件什么事?寓言中的人物對待移山這件事的態(tài)度有無不同?文章中有兩個人講的話差不多,你們看都是誰?愚公究竟笨不笨?不笨,為什么又稱他為愚公?智叟究竟聰明不聰明?為什么叫他智叟?這些問題緊扣原文,步步深入地引導學生理解 “愚公精神”。三、教學問題設置的梯度性 教師的提問往往關系到課堂的成敗,其中有許多技巧可以探究。文言文教學也一樣。筆者認為,

13、問題的設置必須由淺入深,從表到里,逐步深化,才是有效的教學策略。1、通過主問題的設計打開突破口。任何一篇文章都有文眼,文眼就是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打開教學突破口的關鍵所在。如在教學醉翁亭記一文時,可以這樣問:文中哪個字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最多?你從中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這樣以問促讀,帶學生去感悟作者的情感,體會作者當時愉快、輕松、舒適的心情,然后以情促讀,引導學生領會歐陽修與民同樂的精神境界。在教學五柳先生一文時,我們也可以讓學生找出出現(xiàn)次數(shù)較多的“不”字,然后提問:五個“不”字讓你讀到了作者是個怎樣的人?再引導學生細致、深入地感受五柳先生的形象。又如教學論語時,有這樣一個對話: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

14、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師可以這樣提問:“其恕乎”可以改為“恕”嗎?為什么?然后讓學生討論。 “其恕乎”是本句的文眼,語氣相對舒緩。這一問,加深了學生對孔子儒雅、謙虛的性格和處世之道的理解。2、細化問題引導教學向縱深發(fā)展。教學中,對于問題的設置有時還需要細化,這樣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深處發(fā)展。如隆中對,在讀懂課文后,教師可以先拋出教學主問題:面對著拜把子兄弟劉備和張飛的不滿,劉備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表現(xiàn)了劉備與諸葛亮的親密關系,那么諸葛亮對劉備來說真的猶如水嗎?談談你的看法。緊接著,教師可以繼續(xù)對教學問題進行細化,進一步引導學生的思維之水有序

15、流動,如諸葛亮真的有這么大魅力嗎?從文中來看,其魅力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從劉備的角度來看,劉備自比為魚,這條“魚”沒有孔明這潭“水”時的狀態(tài)是怎樣的呢?從教學來看,毫無疑問,這個設計應該是神來之筆,促使學生再讀課文,尋找支持自己觀點的依據(jù)。又如學習小石潭記,為了引導學生理解柳宗元的思想感情,可以這樣設計教學問題:文章先 “心樂之”,后面又見“俏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對此該如何認識?這個問題應該是頗有難度的。這時應該細化。文章哪些地方是直接寫他“樂”的?哪些地方寫樂中的絲絲悲涼呢?由樂而悲,觸景生情,使得文章有了深深的魅力,教師再補充柳宗元的資料,這樣,學生就可以充分理解這位唐代大文豪的心中的

16、萬千情緒了。3、點睛之問促使主題升華。對文章做了充分的探討后,教師往往會對本堂課進行總結,由于文言文語言的特殊性,年代的久遠性,教師大都直接講解了事,但是收效往往甚微,學生腦中留不下什么痕跡。如果在教學的總結環(huán)節(jié)設計一點睛之問,就會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如五柳先生傳一文教學,有這樣一問:“一般寫傳記的人,都會介紹自己的姓名籍貫身份,但是陶淵明為什么一反常態(tài)呢?他想表明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呢?”自然引入到對作者思想情感的總結上了。又如,馬說一文,韓愈感嘆:“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幾個字道盡了韓愈心中的萬千感慨,你能說說嗎?由此可見,問題設計得當,既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減少教師的無效勞動,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總之,要提高初中文言文課堂效率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