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追問成就精彩課堂_第1頁
有效追問成就精彩課堂_第2頁
有效追問成就精彩課堂_第3頁
有效追問成就精彩課堂_第4頁
有效追問成就精彩課堂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有效追問,成就精彩課堂 咸安區(qū)永安車站小學 萬永紅 “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這一名言,道出了課堂教學有效性重要的一環(huán)。富有藝術性的課堂提問,不僅有利于教師順利地實現(xiàn)教學行為,促進師生間的互動,而且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我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行為都在發(fā)生著變化。以往那種灌輸式、一潭死水的課堂已不多見,取而代之的是生機勃勃、熱熱鬧鬧的景象。課堂提問特別是教師的追問,貫穿了“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理念,這能從課堂中一些十分流行的“時尚用語”體現(xiàn)出來。如“你聽懂了

2、嗎”、“再想想,還有不同的想法嗎”、“還有嗎”等等。我們不否認這些語言的運用折射出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回歸、教師角色的轉(zhuǎn)變和對學生主體的尊重,但透過這樣的追問,我們又能品位出什么樣的內(nèi)涵呢?筆者以流行用語“還有不同的想法嗎”為例,請大家細細品味。曾經(jīng)聽過這樣一節(jié)“加幾”地公開課:導入時,多媒體展示操場上學生正在運動會地場景圖,生動地描繪了學生參加各項比賽地情景,漫面上有賽跑、跳繩、踢毽子、跳遠等項目,還有觀戰(zhàn)的同學。教師提問:“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生:我看到有很多小朋友在操場上開運動會。我想問:“一共有多少人?”教師面帶微笑地請他坐下,接著問:“還有嗎?”第二個,第三個,第

3、四個學生相繼說了他們看到的東西與提出的問題,可就是沒有問到與本節(jié)課相關的“加幾”的問題。老師在連續(xù)問了幾個“還有嗎?”之后急了,表情僵硬,頭冒冷汗。學生被逼著“思考”,與其說思考,還不如說學生在炙烤。最后教師只好自我提出“還有多少盒飲料”這個問題。而此時已經(jīng)上課分鐘?!斑€有嗎?”只是一例,在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中,還有很多“再想想,還知道什么”“就這一種嗎”“不止這些吧”等類似于口頭禪的追問方法。而這些都只屬于追問方法中地一種“發(fā)散追問”。追問,是老師對學生答問結(jié)果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的一種有效處理方法,是對學生回答的下一步提問。追問形式是多樣地,包含因果追問、跟蹤追問、發(fā)散追問等。如案例中的教師那般,在

4、任何要或不要追問的地方都不假思索地用上“還有嗎”的追問是低效的、是教師的無為而為,這樣空泛地追問是蒼白無力、缺乏指向性的。還有嗎?還有嗎?滿堂盡是“還有嗎?”讓人情不自禁地想問:除了“還有嗎?”,還有嗎?縱觀老師的課堂教學,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在課堂教學追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追問隨意性大。在一堂課中,有的教師追問多達二十多個問題,少則一兩個甚至沒有。根據(jù)什么需要設置問題?一些老師對此把握是模糊的,隨意的。2追問缺乏思考的價值。有的追問缺乏探究性,不能引發(fā)學生思維活動,事實性問題比例較高,讓學生獨立思考、答案開放,或讓學生進行分析、評價的問題比較少。3追問缺乏藝術性。由于問題過于呆板、機械,或者

5、語言表達缺乏藝術性,致使學生很多時候成了“應聲蟲”,異口同聲“是”或“不是”。 4、追問深度把握不準。有些問題過于淺顯不能反映思維的深度,有些問題過于深奧使學生不知所云,不能引發(fā)學生積極地思考,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5追問缺乏互動性。幾乎沒有教師為學生留出追問時間,也幾乎沒有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而教師反復重述或打斷學生發(fā)言等現(xiàn)象卻普遍存在。追問是課堂教學中對話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對學生答問結(jié)果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的一種有效處理方式,是對學生回答的進一步提問。有效的追問對于學生明確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思維活動的完整性、深刻性,建立自己的認知結(jié)構(gòu)具有獨特的價值。因此,如何進行有效的、有價值的追問是值得

6、廣大教師的深思和探索的問題,經(jīng)過對課堂追問有效性的初步分析與思考,筆者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加德納指出:盼望教師能夠有“引人入勝的切入點”。“追問教學”正是利用一個個“有意義的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來傳授重要內(nèi)容。數(shù)學課堂追問是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橋梁;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和產(chǎn)生情感共鳴的紐帶,所以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課堂追問的效能,恰到好處的追問,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一、在學生思維擱淺時追問茅塞頓開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有時往往會停留在問題的表面上,思維遇到障礙和矛盾,不能進一步地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使得回答顯得粗淺,缺乏深度。即我們常

7、說的“思維擱淺”,為了使教學不斷地走向深入,教師就應該有效地利用“追問”這一策略,要及時地提供科學的思維方法,搭設思維跳板,幫助學生開拓思路,突破難點,活躍思維,并在更高層次上繼續(xù)思考,進一步激起學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循循善誘,引導學生的思維層層向前推進。這樣既能使學生牢固掌握所傳授的知識和方法,又能進一步把握問題的本質(zhì),提高思維的深刻性。例如,筆者在教“在一個長24厘米,寬16厘米的長方形里剪下一個直徑是4厘米的圓,可以剪下幾個?”時,有生1這樣做的:2416(223.14)用進一法得31個,也有的學生說用四舍五入法得30個,學生爭論不休,看著沸沸揚揚的課堂,我微微一笑說:“大家用紙折一折,畫一畫

8、??茨懿荒芗粝履敲炊??”,聽我這么一說,教室頓時安靜下來,我適時指出:應該是(244)(164)=24個,學生頓時恍然大悟,所以說在學生思維擱淺時,教師適當?shù)奶狳c,把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打開了,有了一種探究的欲望,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再次經(jīng)歷了猜想、試驗、調(diào)整、證實的科學研究問題的過程,學生不但解決了問題,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到了思想方法,為今后的學習活動做好了準備,提高學生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二、學生發(fā)生錯誤時追問迷途知返記得一位外國教育家說過:“當孩子意識到你在教育他的時候,這樣的教育往往是失敗的?!庇忠晃恢袊逃艺f過:“不露痕跡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币虼耍野呀咏鼰o痕的教育視為我的教

9、育追求。學生在成長的路上發(fā)生錯誤是非常正常而且是難以避免的。學生在探索知識的旅途中,同樣會發(fā)生很多錯誤。如果教師能有效指導學生之間互相交流,激發(fā)學生去自我反思,這樣的教學效果會更好。教師這樣的教學也就充滿了智慧。例如:在教學教學簡便計算時:計算“一個數(shù)除以兩個數(shù)的和或差”這一類型題目例如:60(2+3)這道題同學們?nèi)菀族e解為:生1: 90(2+3) =902+903 =45+30=75生2: 90(2+3) =905 =18師:究竟哪個答案對呢?生(齊):等于18。 教師追問:那他為什么會等于75呢?生3:我想他可能本來不會,只是舉手,還沒有考慮好。師:我能看出來,他已經(jīng)動過腦筋才舉手了。生4

10、:他可能在算時想為了簡便便用了除法分配律。師:追問除法有分配律嗎?(生思考片刻后)生5:除法沒有分配律,乘法才有分配律所以他在做錯了。學生之所以發(fā)生錯誤,是因為學生受乘法分配律的影響,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往往就是教學的難點。我要感謝這位出現(xiàn)錯誤的學生。因為,他的出錯是那么自然。還因為,他犯的錯,把教師和學生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這個難點上來。在這個前提之下,教師的有效追問就能把那個“迷途的羔羊”順利地牽引了回來。在這同時,也帶回了可能會犯錯的一大批同學。三、在學生思維定勢時追問百花齊放教學中,學生往往受他人影響,容易出現(xiàn)“思維定勢”,造成算法單一、不能舉一反三。因此,我們可以采用發(fā)散性追問,引導學生多

11、角度、多方位、多層面的思考。如:一位教師在教學“9+幾”這節(jié)課,我們都知道新課程的計算課堂教學比較重視算法多樣化,但小學生容易受到別人思維的影響會人云亦云。因此在探究算法時,教師問:“9+5可以怎么算?”生1:9加1等于10,再加4等于14。師追問:“為什么要先加1,再加4?你們理解他的意思嗎?生1“因為9加1正好湊成10,再加4計算更簡便?!睅熢僮穯枺骸斑€有不同算法嗎?”生2:“可以5加5等于10,再加4等于14?!鄙?:“可以數(shù)上去:10,11,12,13,14?!睅熡肿穯枺骸斑€有嗎?”生4:“可以采用擺小棒的方法?!睅熇^續(xù)追問:“比較這幾種算法,你喜歡哪一種算法,為什么?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

12、師采用多種追問方式,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例中,教師采用了“發(fā)散”追問:“9+5可以怎么算?”“還有不同算法嗎?”“還有嗎?”來引導學生針對某一具體問題進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層面的思考,它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求異性、發(fā)散性和創(chuàng)造性。還采用“因果”追問:“為什么要先加1,再加4?你們理解他的意思嗎?”這里的因果追問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為學生想出多種算法和舉一反三的思維方法?!氨容^”追問:“比較這幾種算法,你喜歡哪一種算法,為什么?”這樣以反饋學生的思維過程進行追問,有利于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引發(fā)全班學生深入思考,在掌握算法的同時體味數(shù)學的簡便,有發(fā)散,有集中,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和培養(yǎng)。追問既是一門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