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7屆化學選修4期中_第1頁
高2017屆化學選修4期中_第2頁
高2017屆化學選修4期中_第3頁
高2017屆化學選修4期中_第4頁
高2017屆化學選修4期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 2017 屆化學期中測試內容:選修4 一二章一、選擇題(每題2 分, 15 小題,共30 分)1.高溫下,某反應達到平衡,平衡常數(shù)kc co c h2o 。恒容時,溫度升高,h2 濃度c co2 c h2減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該反應的焓變?yōu)檎礲恒溫恒容下,增大壓強,h2 濃度一定減小c升高溫度,逆反應速率減小d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o h 2o催化劑co2 h2高溫2. 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a 高溫及加入催化劑都能使合成氨的反應速率加快b紅棕色的no 2 加壓后顏色先變深后變淺cso2 催化氧化成so3 的反應,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劑d h2、 i2、 hi 平衡時

2、的混合氣體加壓后顏色變深3.反應: l(s) ag(g)br(g) 達到平衡時,溫度和壓強對該反應的影響如圖所示:圖中壓強 p1p2, x 軸表示溫度, y 軸表示平衡時混合氣體中g 的體積分數(shù)。據(jù)此可判斷()上述反應是放熱反應上述反應是吸熱反應 ab a0, h t s0b h0c h 0, h t s0d h0 , h t sq2b q1 q2cq1甲丙b 甲 乙 丙 丁c乙甲 丁丙d 丁 丙 乙甲13.n 2o5 是一種新型硝化劑,在一定溫度下可發(fā)生下列反應:3 / 162n 2o5(g)4no 2(g) o2(g)h 0t1 溫度下的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為:t/s05001 0001 500

3、15.003.522.502.50c(n2o5)/(mol l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3l 1 1a 500 s 內 n2o5 分解速率為 2.96 10molsb t1 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為 k1 125,1 000 s 時轉化率為 50%c其他條件不變時, t2 溫度下反應到1 000 s 時測得 1n2o5(g)濃度為 2.98 mol l,則 t1 t2d t1 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為k1, t3 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為k 3,若 k1 k 3,則 t1 t314. 甲、乙、丙、丁、戊是中學常見的無機物,其中甲、乙為單質,它們的轉化關系如下圖所示 (某些條件和部分產物已略去)。下列說法不正確

4、的是()a 若甲既能與鹽酸反應又能與naoh 溶液反應,則丙可能屬于兩性氧化物b若甲為短周期中原子半徑最大的主族元素的單質,且戊為堿,則丙可能為na2o2c若丙、丁混合產生白煙,且丙分子為18 電子分子,丁分子為10 電子分子,則乙的水溶液可能具有漂白作用d若甲、丙、戊含有同一種元素,則三種物質中,該元素的化合價由低到高的順序一定為甲丙戊15. 下列實驗現(xiàn)象對應的結論正確的是()選項現(xiàn)象結論a導管口冒氣泡,手松開無現(xiàn)象裝置的氣密性良好b中 kmno 4 溶液紫紅色褪去so2 具有漂白性c中關閉活塞 k ,氣體顏色在熱水中比在冷no2 生成 n2o4 為吸熱反應水中深d中燒瓶中形成噴泉cl 2

5、易溶于 ccl 4二、選擇題4 / 1616(8 分 )火箭推進器中裝有還原劑肼(n 2h4)和強氧化劑過氧化氫(h2o2),當它們混合時,即產生大量氮氣和水蒸氣,并放出大量熱。已知0.4 mol 液態(tài)肼與足量過氧化氫反應,生成氮氣和水蒸氣,放出256.65 kj 的熱量。(1)寫出肼和過氧化氫的結構式:肼 _,過氧化氫 _ 。(2)寫出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_ 。(3)已知 h2o(l)=h 2o(g)h 44 kj mol1,則 16 g 液態(tài)肼與足量液態(tài)過氧化氫反應生成氮氣和液態(tài)水時,放出的熱量是_kj。(4) 上述反應用于火箭推進劑,除釋放大量熱和快速產生大量氣體外,還有一個很突出的優(yōu)點

6、是 _ 。17 (7 分)(1) 估計下列各變化過程是熵增還是熵減。 nh 4no3 爆炸: 2nh 4no3(s)=2n 2(g) 4h 2o(g) o2(g) 水煤氣轉化: co(g) h 2o(g)=co 2(g) h 2(g) 臭氧的生成: 3o2(g)=2o 3(g)(2)可逆反應a(g) b(g)2c(g) 在不同溫度下經(jīng)過一定時間,混合物中c 的體積分數(shù)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由 t1 向 t2 變化時,正反應速率_ 逆反應速率 (填“”、 “”、 “k350 ,則該反應是 _熱反應。(2) 下圖表示 no2 的變化的曲線是 _ 。用 o2 表示從 0 2 s 內該反應的平均速率v

7、 _ 。(3)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_。a v(no 2) 2v(o2 )b容器內壓強保持不變5 / 16c v 逆 (no) 2v正(o 2)d容器內密度保持不變(4)為使該反應的反應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的是_。a及時分離出no 2 氣體 b適當升高溫度c增大 o2的濃度 d選擇高效催化劑19(12分 )將 2 mol i 2(g)和 1 mol h 2 置于某2 l 的密閉容器中, 在一定溫度下發(fā)生反應:i 2(g) h2(g)2hi(g)h ”“或0 , a 正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o2(g) h 2(g)co(g) h2o(g) ,在增大壓強時 h 2 的濃度不變

8、,升高溫度, v 正和 v 逆都增大。2. 答案 b解析勒夏特列原理即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引起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主要是濃度、壓強、溫度等, 這些因素對化學平衡的影響都可用勒夏特列原理來解釋。 催化劑不能引起化學平衡移動,勒夏特列原理不包括反應速率的變化規(guī)律。3.答案d解析固定壓強,隨溫度升高,平衡右移,則該反應為吸熱反應,固定溫度,隨壓強增大, g 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即平衡左移,則ab。4. 答案 a解析 某溫度下,反應自發(fā)向右進行說明h ts0 。 h q1 ,h q2。由蓋斯定律h 總 h h q1 ( q2)0 ,則 q1 q2。17. 解析c(hi) 從 0.1 mol l 1 降到 0.0

9、7 moll 1 過程中: v(hi) c0.03 mol lt15 s0.002mol l 1s1,假設 v(hi) 不變,則 c(hi) 從 0.07 moll 1 降到 0.05moll 1 時, tc 10.02 mol l v 1 1 10 s。但反應速率受濃度變化的影響,濃度越大, 反應速率越快,0.002 mol l s而 0.07 mol l1 比 1 mol l 1 小,故所需時間長。答案 c9 / 162.0 1.411118. 解析由圖 1 知: v(x) 23mol lminmin 0.1 mol l。n(x) n(y) n(z) 0.6 0.2 0.4 31 2,故反

10、應可表示為:3x(g) y(g)2z(g) 。由圖 3 可知:正反應為吸熱反應,故升高溫度,平衡常數(shù)k 增大。由圖2 知;改變條件,反應達到平衡的時間縮短,但平衡未發(fā)生移動,故改變的條件是使用催化劑。答案b9. 解析a 項,反應在c 點時 v(正)達最大值,隨后v(正 )逐漸減小,并非保持不變,故c 點時反應未達平衡狀態(tài);b 項,由正反應速率變化曲線可知,a 點的速率小于b 點,但開始時通入so2 和 no 2,反應由正反應方向開始,故a 點反應物的濃度大于b 點; c 項,在 c 點之前,反應物濃度逐漸減小,容器的容積保持不變,v(正)逐漸增大說明反應的溫度逐漸升高,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反應物

11、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d 項,由 v(正 )變化曲線可知,a b 段的正反應速率小于b c 段的正反應速率,t1t2 時, a b段消耗 so2 的物質的量小于b c 段,故 a b 段 so2 的轉化率小于b c 段。答案d10. 解析 實驗 說明 na2co3溶液與鹽酸的反應是放熱反應, a 錯誤;實驗 說明 nahco3 溶液與鹽酸的反應是吸熱反應, b 錯誤;由實驗 可知,碳酸鈉固體溶于水會放熱,而 c 項缺少了這個放熱的過程,因而放出的熱量少于實驗 ,則溫度低于 25.1 ,該項正確;同理,由實驗 判斷, d 項錯誤。答案c11. 解析由于 so2 和 o2 反應放熱,所以相同

12、條件下, 2 mol so2(g)和 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大于2 mol so3 (g)所具有的能量, a 錯誤。 so2 和 o2 的反應是可逆反應,將 2 mol so2(g)和 1 mol o2(g)置于一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后,參加反應的 so2 小于 2 mol,放出的熱量小于 q kj,b 錯誤。增大壓強,該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放出熱量更多,升高溫度,該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放10 / 16出熱量減少, c 錯誤。答案d12. 解析 四種情況的反應物起始量可折合成下表情況所以乙和丁相當于提高了反應物(co2)的初始量,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n(co)相對于甲和丙提高,

13、故有乙丁甲丙。答案a5.00 3.52 mol l 12 5 2.96 10 3 1 113 解析)mol l s,a 正確; 1 000 s 后 n2 5v(n oo500 s的濃度不再發(fā)生變化,即達到了化學平衡,列出三種量如下:2n2o54no 2 o2起始 /(mol15.000 0l)平衡 /(mol12.505.00 1.25l)則 kc4 no 2c o25.00 4 1.252.50溫度c2o52 125,(n 2 5 100% 50%,b 正確; t2n22.50o )5.00下的 n2o5 濃度大于 t1 溫度下的,則改變溫度使平衡逆向移動了,逆向是放熱反應,則降低溫度平衡向

14、放熱反應方向移動,即t2 t1,c 錯誤;對于吸熱反應來說, t 越高, k越大,若k 1 k 3,則 t1 t3,d 正確。答案c14. 答案d11 / 1615.答案d解析a 項,手松開還應倒吸一段水柱;b 項,證明 so2具有還原性; c 項,2no 224(g)no (g)為放熱反應。二、選擇題16(8 分 )(1)hooh(2)n 2h 4(l) 2h 2o2 (l)=n 2(g) 4h 2o(g)1(3)408.8(4)產物是 n2 和 h2o,對環(huán)境無污染17 (7 分)(1)熵增熵變很小熵減(2) 0,因此該過程是熵增的過程。水煤氣轉化反應,氣態(tài)物質的物質的量反應前后未發(fā)生變化

15、,即 (1 1) (11) 0,估計該過程的熵變很小。生成臭氧后, 氣態(tài)物質的物質的量減小,即 2 3v逆。 由 t3 向 t4 變化時, c% 逐漸減小, 說明在溫度由t3 升高到 t4 時,反應速率雖然提高,但是正反應的反應速率小于逆反應的反應速率,即v 正k 350,即溫度越高, k 越小,因此正反應為放熱反應。no c o2c(2)根據(jù)反應方程式:2no(g) o2(g)2no2(g)知:消耗 no 的物質的量與生成no2 的物質的量相等,因此n(no2)0.020 mol 0.007 mol 0.013 mol ,故 no2 的平衡濃度為 c(no2) 1 0.006 5 mol l

16、 ,故曲線 b 表示 no2 的變化曲線。02 s 內, v(no)1 1 0.003 mol l s,因此 v(o2) 12v(no) 0.001 5 mol l 1s 1。(3)由于該反應為體積減小的反應,當容器的壓強保持不變時,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v逆 (no) 2v 正(o2) v 正 (no) ,因此可以說明反應達到平衡; 由于氣體的質量不變, 容器的體積不變,因此密度始終不變,故密度不變,不能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4)及時分離出no 2 氣體,降低了生成物的濃度,因此反應速率降低;由于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因此升高溫度平衡向左移動;而催化劑僅改變反應速率不能使平衡發(fā)生移動,因此a 、

17、b、d 均不正確; 只有 c 增大反應物o2 的濃度, v 正增大, v 逆 隨之增大, 平衡正向移動。 1(2) 19 (8 分) (1)0.55 mol l (3)4b c 2a解析 (1)設 i2 的變化濃度為x mol l1 ,則:i222hi(g)(g) h (g)起始量 (mol l1)10.50變化量 (mol l1)xx2x平衡量 (mol l1)1x0.5 x2x2x(hi) 1.5 100% 60%解得 x0.45則 1 x 0.55(2)解本小題的關鍵點是平衡沒有移動。(3)i2(g) h 2(g)2hi(g)起始量 /molabcc c極限轉化量 /mol a 2 b2

18、 0因為 (3)中達到的平衡狀態(tài)與(1)中達到的平衡狀態(tài)等效,13 / 16故 (a c2) (b2c)2 1即 4b c 2a20( 7分)(1) 變小(2)增大 不變 變小(3)a(4)0.04 mol解析題給反應是氣體體積減小的放熱反應。(1)由于 a 為恒容體系, b 為恒壓體系,在平衡時pa pb ,故 v(a) v(b) ,若打開 k2,a 、 b 形成一個新的恒壓體系,氣體體積將變小。(2)若再通入 no2,對于 a 相當于加壓,原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no 2 的轉化率增大。若再通入 ne,對于 a ,末改變體系中各物質的濃度,平衡不移動,轉化率不變;對于b,其體積增大,相當于

19、減小壓強,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no2 的轉化率減小。(3)此時 a 為絕熱體系,隨反應的進行,體系溫度升高,即ta tb,a 相對于 b 是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a 中顏色加深。m總4.6 g4.6 g(4) m 即 n 總 0.08 mol ,投入 no2 的物質的量為0.1n總57.5 g mol 146 g mol 1mol ,設轉化的 no 2 的物質的量為 x。則2no 2n 2o4起始:0.1 mol0轉化:xx2平衡:0.1 mol xx2x即:0.1 mol x 2 0.08 molx 0.04 mol21 (9 分)(1)(2)升溫、增大n 2 濃度、不斷移出生成

20、物 3(3) 66.7%5.0 10解析(1)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改變反應的歷程,使一個高能變過程變?yōu)閹讉€能量相對低的過程,使反應易發(fā)生。要點是有催化劑時能量低而過程階段多了。圖見答案。(2)加快反應速率且增大nh 3 生成量的方法是升溫、增大n2 濃度、不斷移出生成物。(3) 設反應過程中消耗了x mol n 2(g)。(g) 3h(g)高溫、高壓22nh (g)n 23催化劑14 / 16起始物質0.601.600的量 /mol平衡物質0.60 x 1.603x2x的量 /mol平衡時反應體系中總物質的量(0.60 x) (1.60 3x) 2x mol (2.20 2x) moln

21、h 3(g)的物質的量分數(shù)2x42.20 2x7x 0.400.40 moln2 的平衡轉化率 100% 66.7%設反應 2nh 3(g)n2(g) 3h 2(g)的平衡常數(shù)為k。平衡時, c(nh 3) 2 0.40 mol 2.01l 0.40 mol lc(n2)1(0.60 0.40) mol 2.0 l 0.10 mol lc(h2)1(1.60 3 0.40) mol 2.0 l 0.20 mol l23232kc nch 0.10c23 (0.20) (0.40)nh 5.0 10322 解析本題考查化學反應速率計算以及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計算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1)根據(jù)化學反應速率定義:v(a) c(a) /11 11,t a/(2 2)12a mol l min3v(b) c(b) /1111。t a/(2 2)8a mol lmin2(2)可以求出v(c)1a mol 1111min124l m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