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1,上編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2,上編內容提要: 第一章 中國詩歌發(fā)展的三大源頭詩經、楚辭、漢樂府 第二章 中國詩歌內容和體制的拓展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歌 第三章 唐音與宋調中國詩歌發(fā)展的高峰 第四章 中國詩歌發(fā)展的衰變期元明清,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3,第一章 中國詩歌發(fā)展的三大源頭,詩經、楚辭、漢樂府,上編: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4,教學內容: 一、中國詩歌發(fā)展的遠源上古歌謠 二、中國詩歌史的發(fā)韌及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源頭詩經 三、中國詩歌史的浪漫主義源頭楚辭 四、中國詩歌發(fā)展的民間文學淵源漢樂府,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
2、5,第一節(jié) 中國詩歌發(fā)展的遠源上古歌謠,什么是詩? 辭海的“詩歌”條:“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飽和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語言精煉而形象性強,并具有一定的節(jié)奏韻律,一般分行排列?!?尚書虞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樂器從之?!?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6,“言志論”和“緣情論”,言志論 漢代詩大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多故嗟嘆之了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緣情論 晉 陸機文賦 :“詩緣情而綺靡”的命題, 劉勰文心
3、雕龍明詩:“詩者,持人性情?!?鐘嶸詩晶:“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至于吟詠性情,亦何貴乎用事里” 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者,吟詠性情也。” 金人劉祁:夫詩者,本發(fā)其喜怒哀樂之情,如使人讀之無所感動,非詩也。予觀后世詩人之詩,皆窮極辭藻,牽引學問,誠美矣,然讀之不能動人,則亦何貴哉?故嘗與亡友。王飛伯:唐以前詩在詩,至宋則多在長短句,今之詩在俗間俚曲也。(歸潛志卷十主),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7,一、上古勞動歌謠,原始的詩歌起源于生產活動,與勞動的節(jié)奏相配合,與音樂飛舞蹈的產生有密切的關系。 呂氏春秋古樂篇: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一日“載民”,二日“玄鳥
4、”,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谷”,五日“敬天常”,六日“建帝功”,七日“依地德”,八日“總禽獸之極”。 吳越春秋載彈歌:斷竹 ,續(xù)竹。飛土,逐肉 。,歸妹上六: 女承筐,無實; 士圭 羊,無血。,易經屯卦六二的爻辭“: 屯如,邅如。 乘馬,班如。 匪寇,婚媾。,明夷初九: 明夷于飛,垂其翼。 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8,二、原始祭歌與咒語,祭歌和咒語是原始歌謠的基本組成部分。 尚書堯典:“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孫家寨扮獸舞蹈紋彩陶盆,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9,禮記郊特牲錄“蠟辭” :“土及其宅!水歸其壑!昆蟲勿作!草木歸其澤!” 山海經大荒北經:“神北
5、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 特征: 突出的特征是詩歌、音樂、舞蹈三位一體有機結合的綜合性。詩歌是通過歌與舞而表現(xiàn)出來的,其時,詩歌還沒有獨立存在的條件。 集體的口頭的創(chuàng)作。,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10,第二節(jié)、中國詩歌史的發(fā)韌及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源頭詩經,一、詩經的內容特色、成本過程 1、詩經的內容特色 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 “風”是地方樂調。詩經中有周南、召南、邶、庸、衛(wèi)、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十五國風,也就是十五個不同地方的樂調。 “雅”分為“大雅”、“小雅”,其作品產生于西周王畿地區(qū)。“雅”是正的意思。周人把王畿地區(qū)的音樂視為雅樂、正聲,即典范的音樂
6、?!按笱拧敝械拇蟛糠肿髌樊a生于西周初年。 “頌分為“商頌”、“周頌”、“魯頌”,是用于宗廟祭祀的樂歌。頌詩原本是帶有扮演、舞蹈的祭歌與舞歌。,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11,詩經在內容表現(xiàn)和思想傾向方面,也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 詩經中的作品除少數(shù)幾篇外,其他都是以現(xiàn)實生活為題材,“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爭”,其抒情寫志都是從日常生活、日常經驗中生發(fā)出采,表現(xiàn)著鮮明的現(xiàn)實性特征。 在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內容的時候,詩經也顯示了它顯著的政治與道德色彩。詩人以嚴肅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表現(xiàn)著他們對人生對社會的深刻體驗與強烈關懷。雅與國風中的那些直面現(xiàn)實政治,批判統(tǒng)治者的舉措失當和道德敗壞的詩篇,尤其反映出詩人們積極地面對
7、現(xiàn)實,關心國家命運,注重民生疾苦的嚴肅創(chuàng)作態(tài)度。 詩經在內容表現(xiàn)與思想傾向上的這些顯著特色,深刻地影響著中國詩史。它被當作一種標準,不斷糾正著后來詩歌創(chuàng)作中情感淺浮,流于游戲或唯美主義的創(chuàng)作傾向,使詩歌發(fā)揮出它的社會功能。,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12,2、成本過程,詩經的作者基本不可考。就作品本身看,它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間歌謠,小部分是貴族的作品。產生的地域也十分廣闊,它包括了今陜西、甘肅、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省的全部或一部分地區(qū)。 關于它的集中,除掉王朝樂官、貴族自己的創(chuàng)作以及公卿、列士進獻的樂歌外,一般都認為,其他的民間歌謠是通過采集而來。采詩是周王朝派專門的官員到各地去
8、采集的。 詩經的編定 經孔子刪汰編選而后形成這部詩歌總集。 史記孔子世家:“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論語:孔子自道“吾自衛(wèi)返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今人比較一致的看法,詩的選定、整理、編輯應該是周王朝的樂官(也是音樂專家)太師約在公元前六世紀左右所為。,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13,詩經也遭到了秦火的焚毀,但由于它一直為士人所熟悉、記誦,所以到了漢代又得到了流傳。 漢初傳授詩經共有四家,也是四個學派: 齊人轅固所傳的稱為“齊詩”, 魯人申培所傳的稱為“魯詩”, 燕人韓嬰所傳的稱“韓詩”, 魯人毛亨所傳的稱“毛詩”。,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
9、上),14,二、詩經的藝術特色及其在中國詩歌發(fā)展史上的地位,(一)詩經的藝術特色 1、詩經的抒情特色 詩經給中國文學奠定的是以抒情傳統(tǒng)為主的發(fā)展方向,它是后來的中國詩史一直以抒情詩為主流的開端。 詩經大多是歌唱瞬間感受的抒情詩,在情感表現(xiàn)上,盡管渾樸自然,真摯動人,但基本上是平和的、克制的。 詩經的抒情,絕少表現(xiàn)張揚個性的強烈的憤怒和強烈的歡樂,絕少噴涌而出、一泄無余的情感宣泄,常見的是由于克制,由于避免個人與社會沖突而生發(fā)出的那種憂傷之情,在其表達上,多是委婉曲折,情致雋永的。 詩經奠定了情感抒發(fā),特別是男女愛情的表現(xiàn)在中國詩史中的位置。,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15,2、語言形式與表現(xiàn)手
10、法,詩經在形式上的成就和特點,為中國詩歌在形式上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就章法上說,詩經大量采用的是回環(huán)復沓的形式。 在一首詩的幾章里,只將少數(shù)的詞進行更換,使全詩一唱三嘆,反復歌詠,借此來達到情感抒發(fā)的不斷深化,具有其感人的力量,同時,也便于記誦、傳播。這一形式,更多地體現(xiàn)了民歌特色。 詩經的句式基本是整齊的四言,其中也有少數(shù)的二至八言。 唐代成伯藥毛詩指說評:“三百篇造句大抵四言,而時雜二、三、五、六、七、八言。意已明則不病其短,旨未暢則無嫌于長。短非蹇也,長非冗也?!?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16,在語言運用方面,詩經那種精深的表現(xiàn)力也達到了很高的成就,深為后世所矚目。 劉勰文心雕龍:“灼
11、灼狀桃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呆呆為日出之容,漉漉擬雨雪之狀,喈喈逐黃鳥之聲,哽哽學草蟲之韻。皎日”嘈星一言窮理;參差”沃若兩字窮形。并以少總多,情貌無遺矣。雖復思經千載,將何易奪?” 詩經大量使用雙聲、疊韻、疊字的語匯,不只具有聲韻上的美感效果,而且也窮形盡相地表現(xiàn)出曲折幽隱的情感與清新美麗的自然。 詩經還成功地運用了各種修辭手法,這些手法都為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所繼承、發(fā)揚。 詩經的用韻是“矢口成韻”,自然和諧,但其中又有它的規(guī)律。 清顧炎武日知錄中指出過它的三種基本形式: 一種是首句押韻。如關雎首章“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逼渲小傍F”、“洲”、“逑”為韻腳,同屬上古幽部韻。這種押
12、韻方法“凡漢以下詩及唐人律詩之首句用韻者源于此。” 第二種是次句押韻。如卷耳首章,“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逼渲小翱稹薄ⅰ靶小睘轫嵞_,同屬上古陽部韻。“凡漢以下詩及唐人律詩之首句不用韻者源于此?!?第三種是句句押韻,“凡漢以下詩若魏文帝燕歌行之類源于此。”,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17,在藝術上的突出貢獻,為后世詩歌的創(chuàng),作帶來深遠影響的,還有詩經的“賦”、“比”、“興”表現(xiàn)手法。 “賦”的本質特征是鋪張直敘,是詩經的主要表現(xiàn)方法。 詩經對“賦”的運用有兩種基本情況,一是局部用賦體,二是全詩從頭至尾用賦。 “比”,朱熹解釋為“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詩經中用“比”的
13、地方很多,而且靈活多變。 “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朱熹:“興”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在詩經中,它一般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以發(fā)端起韻。,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18,(二)詩經的地位與影響,詩開創(chuàng)的現(xiàn)實主義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有深遠影響。漢樂府民歌緣事而發(fā),杜甫“別裁偽體親風雅”,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尚著”,詩要“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他們都寫了大量反映現(xiàn)實的詩,宋以后,風雅更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特征。 詩經的表現(xiàn)手法,特別是比興,愈傳愈新、愈用愈妙。屈原突破了日常時物作比的范圍,引進了虛擬之物。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發(fā)端豪邁,推陳出新。 詩的四
14、言體,也對后世影響深遠,魏晉時流行四言,到唐代王維、柳宗元也有不少四言詩。直到今天成語、日常用語有很多來自詩經的,“逃之夭夭,雨雪霏霏,輾轉反側,七月流史,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美女如云?!?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19,第三節(jié) 中國詩歌史的浪漫主義源頭楚辭,一、楚文化與楚辭 楚國曾走著自己獨特的歷史與文化的發(fā)展道路。,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20,在文學史上,楚辭這一概念是發(fā)展的,概括地說,楚辭這一名稱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1、楚辭是戰(zhàn)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楚辭從字面上講,就是楚國的文辭,楚國的詩歌。 2、漢代,人們把摹仿楚辭的形式寫的詩也稱為楚辭。故楚辭又指如屈原等人創(chuàng)造
15、的一種新的詩體(凡用這一詩體創(chuàng)作的都叫楚辭,作者不一定都是楚國人) 3、西漢末年,劉向整理的古代典籍把屈原、宋玉,及漢代摹仿的作品編輯成書,書名叫楚辭,故楚辭又是一部詩集的書名。,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21,楚辭的產生受到四個方面的影響:,1、楚民歌,楚巫音的影響 楚民歌不是整齊的四言,而是有五言、六言、七言較長,而且在句末、句中都加“兮”字, 楚國巫風盛行,他們常祭神、招魂,不論是祭神、招魂,他們都要唱歌、跳舞。他們所唱的詩歌就是“巫音”,這些巫音對楚辭的產生也有一定的影響。 2、楚國地方音樂的影響 “亂曰”、“倡曰”、“少歌曰” 3、楚國方言的影響 4、北方文化的影響 北方民歌;北方散
16、文,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22,二、屈原與離騷,屈原(前340年前278年),羋姓屈氏,名平,字原,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lián)合,共同抗衡秦國。 由于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 流放期間,屈原心中郁悶,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 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投汨羅江而死。,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23,離騷的題旨,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引劉
17、安說:“離騷者,猶離憂也?!卑喙提尅半x”為“罹”,以“離騷”為“遭憂作辭”,就是表現(xiàn)一種抑郁不平的情感,亦即司馬遷所說的“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的內容: 由前后兩大部分構成。 從篇首到“豈余心之可懲”為前一部分。這是詩人對已往歷史的回溯,它側重于對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情況的描述。 后一部分是描寫詩人對未來道路的探索,它主要通過幻想的方式,更深一層次地表現(xiàn)了現(xiàn)實情況的可悲及自己理想破滅的痛苦。,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24,離騷這篇卓越的政治抒情詩,涵納著豐富的內容。它表現(xiàn)了對真理與“美政”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對崇高人格的頑強修持和對祖國的深厚熱愛之情。詩篇處處閃耀著光輝的異彩。 屈原所追求的“美政
18、”理想,具體說來,就是以民為本、舉賢授能和修明法度。 離騷所表現(xiàn)的崇高人格,具有著豐富的內容。它展示了高潔的品行、卓越的學養(yǎng)與見識、獨立不遷的氣節(jié)、超拔世俗的氣質和為國家竭忠盡智,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斗爭精神。這種崇高而完美的人格追求使詩篇主人公的形象顯得無比光輝,它是屈原留給后世的偉大精神遺產。 離騷全篇又貫穿著強烈而深厚的愛國主義思想與情感。詩人的政治抱負直接導源于他的愛國思想。他念念不忘楚國的興亡,對楚國的前途抱有深刻的憂慮。,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25,就作品內容的深刻性與豐富性而言,離騷堪稱我國詩歌史上最偉大的詩篇。在藝術上,離騷也顯示出了極高的造詣和獨特的風格。 離騷在詩歌史中
19、第一次展示了純潔高大、富有鮮明個性的主人公形象,展示了作者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與情感世界。 廣泛運用比興手法而使詩篇具有孤詣獨到的藝術成就是離騷在藝術上的又一特色。 離騷擴依詩取興,引類比喻”,繼承了詩經的比興傳統(tǒng)而又進一步發(fā)展了它。詩中用鮮花、香草比喻人的品質高潔善美,用臭物蕭艾比喻無恥小人,用鷙鳥比喻忠貞之士,用鴆鳩比喻奸宄之徒。詩人自比為女子,由此出發(fā),他以男女關系比君臣關系;以眾女妒美比群小,嫉賢;以求媒比求通楚王的人;以婚約比君臣遇合等等,長詩以這樣系統(tǒng)的一個接一個的比興表現(xiàn)了它的內容。 離騷的浪漫手法也在藝術創(chuàng)造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26,三、楚辭的地位及其
20、影響,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27,第四節(jié) 中國詩歌發(fā)展的民間文學淵源漢樂府,一、“樂府”涵義的演變 樂府這一名詞的含義是變化的,其變化大約有以下幾個過程: 1、兩漢的“樂府”指音樂機關。樂府即掌管音樂的官府,其職責為收集民歌、譜曲、演唱(祭祀、宴會時唱)。漢代樂府機關所唱的歌,漢人稱之為“歌詩”這是兩漢時的涵義。 2、魏晉南北朝把漢代樂府機關所唱的“歌集”稱為“樂府”,于是樂府便由機關的名稱變?yōu)橐环N帶音樂性的詩體名稱。這是魏晉六朝時的涵義。 3、唐代把內容屬于批判現(xiàn)實的諷刺詩稱為樂府。這些詩已與音樂沒什么關系,純從內容上說。 4、元以后,有的人把入樂的詞、曲都稱為“樂府”。如蘇軾詞集稱為東
21、坡樂府,這是宋元以后的涵義。距離漢魏的涵義已經很遠了。,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28,二、漢樂府民歌的分類,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收漢代到唐代的文人,民間的樂府詩,將這些樂府民歌分為十二類,漢樂府保存在相和歌辭、鼓吹曲辭、雜曲歌辭這三部分,共四十多首,大部分是東漢的,西漢的由于年代久遠,大都失傳了。 相和歌辭:是用“絲竹相和”“人聲相和”都是漢時的街陌謳謠,歌辭多為江南楚地的民歌之辭。 鼓吹曲辭:是用短簫饒鼓的軍樂。 雜曲歌辭:雜曲的內容,有寫心志、抒情思,敘宴游,發(fā)怨憤,言征戰(zhàn)行役。,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29,三、漢樂府詩的體制特點,沈約:宋書樂志 兩漢樂府在體制上的特點: 第一,漢樂府
22、詩與基本上是四言體的詩經不同,從句式上說,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完整的五言體已不少見,但一般是雜言。 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說:“詩之新制,亦復蔚起。騷、雅遺聲之外,遂有雜言,是為樂府?!?漢樂府鼓吹曲漢鐃歌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妃呼稀秋風肅肅晨風颶,東方須臾高知之。 相和歌古辭江南: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30,第二,漢樂府詩都是入樂的歌辭,因此就往往形成重聲不重
23、辭的情況。樂工們在取辭配樂的時候,為了方便,有時就把一些不同篇章的歌辭,或隨意拼湊在一起,或加以分割、截取,以至互相插入。 隴西行: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桂樹夾道生,青龍對道隅。鳳凰鳴啾啾,一母將九雛。顧視世間人,為樂甚獨殊。好婦出迎客,顏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問客平安不?請客北堂上,坐客氈氍毹。清白各異樽,酒上正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卻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談笑未及竟,左顧敕中廚,促令辦粗飯,慎莫使稽留。廢禮送客出,盈盈府中趨,送客亦不遠,足不過門樞。取婦得如此,齊姜亦不如。健婦持門戶,亦勝一丈夫。 步出夏門行:道逢赤松俱,攬轡為我御,將吾上天游。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桂樹夾道生
24、,青龍對伏躍。,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31,第三,樂府的曲調在音樂上往往分為若干段落,每一段落稱為“解”,所謂“解”是指音樂曲調上的一個反復。 例如陌上桑詩分為“三解”,善哉行詩分為“六解”等等,“解”,一般用小字注明在歌辭段落的下邊。 另外,有的樂府曲調除了正曲本身以外,還有所謂“艷”、“趨”、“亂”等部分?!捌G”在正曲的前邊;“趨”或“亂”在正曲的后面。如樂府詩集載樂府古辭陌上桑(又名艷歌羅敷行),篇末注明“前有艷曲,后有趨”。但這首詩的“艷”、“趨”,或本來有曲無辭,或對辭未加記錄。 樂府古辭病婦行則是有“亂辭”的例子: 婦病連年累歲,傳呼丈人前一言。當言未及得言,不知淚下一何翩翩。
25、屬累君兩三孤子,莫我兒饑且寒,有過慎莫笪笞,行當折搖,思復念之。 亂曰;抱時無衣,襦復無里。閉門塞牖,舍孤兒到市,道逢親交,泣坐不能起。從乞求與孤買餌,對交啼泣淚不可止?!拔矣粋荒芤?”探懷中錢持授交。入門見孤兒,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復爾耳,棄置勿復道!,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32,第四,樂府詩原既屬于配有樂調的歌詩,因此,最初在記錄歌辭時,往往把聲,即樂調中的襯聲也用某些文字記寫下來。一般是用大字表辭,小字表聲。這種聲、辭合寫,在日后流傳的時候,有時就會產生聲辭相混淆在一起的現(xiàn)象,以至不易分清。這也是造成某些樂府詩難讀的原因之一。 據(jù)后人研究,樂府古辭中表聲辭有各種各樣,如漢
26、鼓吹曲鐃歌朱鷺中“朱鷺,魚以烏。路訾邪鷺何食?”巫山高中“我欲東歸,害梁不為?”雜曲歌辭中蜨蝶行中“蜨蝶之遨游東園,奈何卒逢三月養(yǎng)子燕?接我苜蓿間。持之我入紫深宮中,行纏之傅槽櫨間。雀來燕,燕子見銜哺來,搖頭鼓翼何軒奴軒。”這三首中“路訾邪”、“梁”、“之”、“奴”,就都是有聲無義的表聲詞。 另外,其他詩中還有“妃呼稀”、“羊吾夷”、“伊那阿”等等,都是無關文義的樂調里的襯音。 除此之外,在樂府詩里還有一些無關文義、大同小異的詞語,如“今日樂相樂,延年萬歲期”,“今日樂相樂,延年壽千霜”,“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腸”,“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長”之類,是屬于樂師隨意湊合上去的套語,與正文意義是不相連的。,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33,第五,古樂府命題多用歌、行、曲、引、吟、謠等來名篇。 姜白石詩說:“守法度日詩,載始末曰引,體如行書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悲如蛩蜇曰吟,通乎俚俗曰謠,委曲盡情曰曲”。 徐師曾文體明辨:“按樂府命題,名稱不一。蓋自琴曲以外,其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曰歌;步驟馳騁,疏而不滯者曰行;兼之曰歌行;述事本末,先后有序,以抽其臆者曰引;高下長短,委曲盡情,以道其微者曰曲;吁嗟口既 歌,悲憂深思,以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福建事業(yè)單位復習考點試題及答案
- 2025年4月自考00323西方行政學說史押題及答案
- 精神病知識培訓課件
- 吊裝安全協(xié)議
- 二零二五業(yè)務提成合同
- 人力資源的勞動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版高檔酒店租賃合同
- 保密協(xié)議書范例二零二五年
- 電商團隊合作的協(xié)議書二零二五年
- 購銷合同范例
- 2025年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必考題
- 2025年上半年第二次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招聘7人重點基礎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初中語文】第16課《有為有不為》教學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一模)青島市2025年高三年級第一次適應性檢測地理試卷(含標準答案)
- 2025年鐵嶺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學生專用
- 2025年公務員遴選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必考題庫170題及答案(九)
- 廣告投放預算分配情況統(tǒng)計表(按預算項目)
- 2025年高考預測猜題 化學 信息必刷卷01(新高考 通 用)(解析版)
- 壓瘡的六個分期及護理措施
- 滬教版(五四學制)(2024)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 第六章 圓和扇形 單元測試題(含解析)
- 2025年開封大學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完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