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學年中圖版必修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作業(yè)_第1頁
2015-2016學年中圖版必修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作業(yè)_第2頁
2015-2016學年中圖版必修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作業(yè)_第3頁
2015-2016學年中圖版必修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作業(yè)_第4頁
2015-2016學年中圖版必修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作業(yè)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進化與生物多樣性(20分鐘 50分)一、基礎全面練(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1. 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的敘述,錯誤的是()A. 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B. 種類繁多的各種生物在模式上具有高度的統(tǒng)一性C. 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最直觀的表現(xiàn)D. 無機環(huán)境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條件【解析】選A。生物多樣性表現(xiàn)在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其中物 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最直觀、最基本的表現(xiàn),故 C正確;多變的地貌、氣候、土壤等無 機環(huán)境,為多種多樣的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故D正確;多種多樣的生物在生物體、器官、細胞等層次的結構和功能上存在著統(tǒng)一的模式

2、,故B正確;新物種的形成只是生物多樣性形成的一個方面,A錯誤。2. (2015 威海模擬)下圖表示某種小鼠的進化過程,X、Y、Z表示物種形成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 小鼠原種與小鼠新種可組成一個種群B. X表示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為進化提供原材料C. Y使該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決定了進化的方向D. Z表示地理隔離,阻斷了種群間基因的交流,導致新物種產生X表示突變和基因【解析】選C。小鼠新種與 原種已經產生生殖隔離,不屬于同一個種群;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Z表示生殖隔離而不是地理隔離。3. 下列關于遺傳變異與進化的分析中,正確的是()A. 染色體結構變異必然導致染色

3、體上基因數(shù)目的變化B. 般來說,種群內頻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狀更適應環(huán)境C. 基因突變產生的有利變異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D. 金魚能與野生鯽魚雜交并產生可育后代,說明二者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解析】選D。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包括缺失、重復、易位和倒位,其中倒位能夠導致染色體上基因排列順序的變化,數(shù)目并不改變,故A錯誤;自然選擇決定了基因頻率改變的方向,故頻率高的基因并不一定適應環(huán)境,尤其是當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時,故B錯誤;基因突變產生的有利變異不能決定進化方向,自然選擇決定進化方向,故C錯誤;在自然條件下能夠相互交配,并能夠產生可育的后代,就是同種生物,故D正確。4. (2015 濟南模擬)隔離在物種的形

4、成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 隔離阻止了種群間的基因交流B. 物種的形成都必定先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C. 遺傳組成上的差異是產生生殖隔離的根本原因D. 多倍 體植物的產生不需要經過地理隔離【解析】 選B。物種的形成不一定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如多倍體的形成。5. (2015 東營模擬)下列哪項形成了新物種()A. 二倍體的西瓜經秋水仙素處理成為四倍體西瓜B. 樺尺蠖體色的基因頻率由S(灰色)95%變?yōu)閟(黑色)95%C. 馬與驢交配產生了騾D. 克隆多利羊【解析】選Ao A項四倍體西瓜與二倍體西瓜雜交得到三倍體,表現(xiàn)不育,所以二者存在生殖隔離,四倍體西瓜是新物種。騾雖

5、然與馬或驢之間存在生殖隔離,但騾自身是不可育的,故不是一個獨立的物種。至于B和D項敘述中形成的個體與原物種均不存在生殖隔離,故均未形成新物種。二、能力培優(yōu)練(共6分)6. (2015 兗州模擬)如圖表示加拉帕戈斯群島上某種地雀在 19751978年間種群平均喙長的變化和該地區(qū)種子(該種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變化。研究表明,喙長的地雀能吃硬 和不硬的種子,喙短的地雀僅能吃不硬的種子。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喙的平均長度1975 1 197611977 1 197S1A.喙長的地雀和喙短的地雀由于捕食種子的差異,屬于兩個物種B. 1976年中期至1977年間,由于經常啄食硬度較大的種子導致

6、地雀喙長度增加C. 地雀的平均喙長在 23年間增加是種子硬度對其進行選擇的結果D. 根據調查結果,可以預測 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長會迅速變短【解析】選C。喙長的變化只能說明基因頻率發(fā)生了改變,但不一定產生了生殖隔離;在自 然選擇中喙短的被淘汰;在 1978年時種子雖然硬度很低,但因喙長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 種子,故此時低硬度的種子對喙長的地雀無選擇作用,喙長的地雀與喙短的地雀生存機會均等,因此相關基因頻率不會明顯變化。三、大題規(guī)范練(共19分)(1) 上圖表示某小島上蜥蜴進化的基本過程,X、Y、Z表示生物進化中的基本環(huán)節(jié)。X、Y分另U是、。(2) 該小島上的蜥蜴原種由許多個體組成,這些個體

7、的總和稱為 ,這是生物進化的(3) 小島上能進行生殖的所有蜥蜴?zhèn)€體含有的全部基因,稱為蜥蜴的。(4) 小島上蜥蜴原種的腳趾逐漸出現(xiàn)兩種性狀,W代表蜥蜴腳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連趾(趾間有蹼)基因。下圖表示這兩種性狀比例變化的過程。ABC 由于蜥蜴過度繁殖,導致 加劇。 小島上食物短缺,連趾蜥蜴?zhèn)€體比例反而逐漸上升,其原因可能是 上圖所示的過程說明,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引起不同性狀蜥蜴的比例發(fā)生變化,其本質是因為蜥蜴群體內的 發(fā)生了改變。(5) 從生物多樣性角度分析,上圖所示群體中不同個體的存在反映了多樣性?!窘馕觥?1)生物進化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突變、選擇和隔離。(2) 生活在同一地點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統(tǒng)

8、稱為種群,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3) 一個種群中所有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稱為這個種群的基因庫。(4) 生物進化過程中存在著因過度繁殖而引起的生存斗爭現(xiàn)象,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連趾型個體趾間有蹼,適合于游泳,可以從水中獲取食物。因此,在島上食物短缺時,連趾個 體的生存和繁殖機會較多,因而出現(xiàn)個體比例逐漸上升的現(xiàn)象;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5) 性狀由基因控制,所以生物性狀的多樣性是由遺傳的多樣性決定的。答案:(1)突變(變異)自然選擇種群基本單位 (3)基因庫(4)生存斗爭(種內斗爭) 連趾型個體趾間有蹼,適合于游泳,可以從水中獲取食物。因此,在島上食物短缺時,連趾個體的生存和繁殖機會較多(合理即可) 基因頻率(5)遺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