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知識文庫史部地理·澎湖績編_第1頁
國學知識文庫史部地理·澎湖績編_第2頁
國學知識文庫史部地理·澎湖績編_第3頁
國學知識文庫史部地理·澎湖績編_第4頁
國學知識文庫史部地理·澎湖績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國學知識文庫史部地理:澎湖績編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獻澎湖績編以供大家參閱。為便于閱讀,除簡體字外,盡量保持原樣。由于部分古籍有損,有些古體字在電腦上打不出,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請諒解。字數(shù):2628澎湖績編 周序烏序自序(一)自序(二)卷上卷下 周序 方志之體當用史法,政治、禮樂、法度、賢臣、義士、孝子、順孫、節(jié)婦之行莫不賅舉,不當僅仿圖經(jīng)志地理;伊古云然。澎湖大海一島,康熙二十三年始入版圖,羌無故實。前別駕胡建偉倡為紀略一書,分十二紀;一事之微,詳載原委,不屑其詞之委瑣繁重者,以澎地初辟,書籍無聞,藉為士民教也。故不稱志,稱紀略。 道光十二年春,余奉檄賑恤澎湖,涉歷澳嶼,遍覽形勢,土地礦瘠,

2、漁釣為生者半;而海道險峻扼臺灣之要沖,為全閩之外捍。有澎湖,則臺灣如在掌握中。國家以副將將兵二千戍之,有以也。又嘗考方輿紀要,澎湖地環(huán)衛(wèi)可二百里,擅三十六嶼之勝。文獻通考謂:水至澎湖漸低。海國聞見錄云:澎湖島三十有六,而要在馬宮、西嶼、北港、八冖八卓,上中下四澳。尹士俍志略云:澎湖島嶼錯如螺髻,其大而最中者曰大山嶼,其羅列于大山嶼之前者有虎井、金雞六島嶼,其錯落于大山嶼之后者有奎璧、吉貝等九嶼,其旋繞于大山嶼之右者有金山、月眉等十五嶼,其列衛(wèi)于大山嶼之左者有東西、吉十八嶼。總澎之嶼,四十有九;今考紀略,則五十有五嶼焉。舊云三十六島,蓋舉大概言之,是地理形勝有足稱者。加以圣教誕敷,休養(yǎng)生息二百余

3、年,日以蕃衍,其不可無書以志之審矣。 余于撫恤之余,既就見聞賦為歌詩。有蔡生廷蘭者,澎士之秀也;以刺史蔣君所輯續(xù)編進。卒讀之,載紀略以后六十余年事,備胡君所未備,足為修志者之資取。亟稱之,命付諸梓。蔣君問序于余,因為書之卷端。 道光十二年(歲次壬辰)三月之吉,福建興泉永道富陽周凱撰。 烏序 環(huán)澎湖,皆海也;崗陵聳峙、港道紛岐,其間物產(chǎn)之奇、民風之厚,大略與中州相等。蓋天之鍾毓,不限于遐方也。 澎湖自康熙二十三年收入版圖,始置巡檢,繼改設(shè)通判,一切土俗、民風、山海、物產(chǎn)、學校、吏治,皆缺略未有成書。自前廳三水勉亭胡君精心采訪,匯為六卷,曰澎湖紀略,詳且盡矣。但歷年既久,今昔改觀,居民日以熙穰,海

4、隅漸以式廓,舟楫紛來,商賈輻輳,其市廛之氣象大異于疇昔;而且人文蔚起,秀士挺生,碩德義土、節(jié)婦烈女,卓卓著明于閭里者,不可勝數(shù)。使弗博采而類志之,則苦心孤詣、柏節(jié)松操之美,皆湮沒而不彰,誠為采風問俗之一憾。 余以庚寅之冬,來守斯土,入其境,地以辟;問其俗,質(zhì)以淳。與各諸生接,亦皆有蒸蒸日上之風。至詢及修志一事,莫不凜遵憲訓,廣為采訪,不遺、不忘,一一而謹志之。余不揣固陋,同懌葊蔣君纂修厘定,細心考核,匯為續(xù)編,俾海山之盛、井里之美、民俗之醇、物產(chǎn)之異,披閱一過,了然于指掌之間。而且忠孝廉節(jié),永傳不朽,使后之覽者,歷舉其名而指之曰:某也忠、某也孝、某也廉、某也節(jié),于以表勵末俗、式訓頹風,豈不休哉

5、?故謹著為序。 道光十年(歲次庚寅)仲冬月,泉州馬巷分府署澎湖分府山左烏竹芳書。 自序(一) 澎湖自三水勉亭胡君纂著紀略,原原本本,比諸志乘。自后歲紀一周,編次缺如。嘉慶丁卯,臺邑修志,以澎湖設(shè)廳已有專轄,止載初置巡檢數(shù)人以存舊跡,其它概不之及。若再不及早補修,久而愈難。余承乏八載,政拙才疏,每欲續(xù)輯焉而未逮。戊子仲春,鄧菽原郡伯蒞任海東,諄諄以郡志為囑,通頒條目,遍告紳耆,各屬稱善。余亦邀集澎地諸生,采訪事宜,共襄厥事,眾皆欣然。適值秋歉,未遑竣事。 今春復奉宮保閩浙總督孫公、巡撫韓公、藩憲程公先后檄飭各府廳縣續(xù)修通志,頒發(fā)規(guī)條,俾資采輯。由省延請名宿,設(shè)局纂輯,誠一時盛舉也。夫倡率遠近興修

6、廢墜者,上官之任也;宣上德而達下情,有司之責也。茲以各大憲及郡伯留心文獻,下訪殷殷,余也忝職澎陽,與士民相親近,而顧因循懈忽,不悉心搜羅共相考訂,致使學校、人物、德行、道藝、忠孝、節(jié)烈之事,可為觀感興起者湮沒而不彰,其何以宣上德而達下情耶?顧自維谫陋,不能兼作史之才;而此地諸生,率多寒士,弗克捐貲延請博雅督輯成書。爰循紀略十二門先后次序,每條自乾隆三十五年以后,凡有因革損益,皆續(xù)載焉。其無異者,不復贅述。自知庸俗之譏,在所不免,且恐搜求未遍,軼事尚多;博訪遐搜,集思廣益,尚冀諸生相與補輯,無濫、無遺,以期傳信后世。即名之曰紀略續(xù)編也可。將來郡志、通志亦得附入,以備采擇焉。是為序。 道光九年(歲

7、次己丑)孟夏月,福建知州借補澎湖通判黃梅蔣鏞撰。 自序(二) 己丑歲,余纂澎湖續(xù)編,原以胡君勉亭著紀略后歲逾周甲,不加補輯,將來搜索愈難,爰與有志諸生采訪編訂,以待博雅名公督輯成書,非敢以付剞劂也。 壬辰春,興泉永道富陽蕓皋周公按臨督辦賑務(wù),體察輿情,與衿耆接見,詢民間疾苦,有蔡生廷蘭進詩為地方求加賑,公曉以義例,倡和酬答,民心安慰;按鄉(xiāng)散給口糧,災黎俱沾實惠。嗣蔡生復出澎湖續(xù)編稿呈覽,公披閱之下,詳加評正,命余亟錄鋟刻。余維志書之作,原為顯微闡幽、信今傳后,必有裨于地方風化,以待輶軒之采。澎地僻處荒島,士民中鄉(xiāng)行節(jié)孝,頗知觀感興起,此外別無表見。即蒞茲土者如勉亭建白,不可多覯。,也乏十載,亦碌碌無所展布;續(xù)編之作,不過使鄉(xiāng)行節(jié)孝諸人流傳閭里,弗至泯滅不彰耳。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茲蒙公虛心汲引,不遺人善,加之筆削。爰謹錄督辦賑務(wù)時與蔡生唱和諸作,所以為澎民興養(yǎng)立教者無不畢具;既又錄蒞澎雜詠及同時勘賑諸君與余暨蔡生諸作以附之,仍呈公削正付梓。是編也,得周公之名與周公之著作而益顯。澎之士民得周公之歌諷,互相勸勉;由是風俗日醇、士習日振,人文蔚起,其在斯乎?是則澎之幸,亦余之幸也夫。 道光十二年(歲次壬辰)仲夏月,澎湖通判蔣鏞撰。 卷上 天文紀 地理紀 官師紀 文事紀 人物紀 武備紀 風俗紀 土產(chǎn)紀 賦稅紀 戶役紀 倉儲紀 祥異紀 天文紀 星野 氣候 風信 日月 云霓雨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