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第1課精耕細作農業(yè)生產模式的形成,課標要求與分解,1.起源:原始農業(yè)經歷了從采集經濟向_ 的發(fā)展。 2.特征 (1)地域差別:大約一萬年前,農耕經濟在_和長江流域出現。 (2)作物結構:北方以旱地的_生產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產為代表。 (3)產業(yè)結構:以種植業(yè)為主、_為輔,出現“六畜”,即豬、馬、牛、羊、雞、狗。,種植經濟,黃河流域,粟麥,家畜飼養(yǎng)業(yè),中國原始農業(yè)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精講:(1)東亞大陸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huán)境。 (2)先民們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 (3)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水利設施的日益完善及生產組織的小型化。,1中國農耕經濟最早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
2、形成規(guī)模,“南稻北粟”的生產格局最早形成于() A原始社會B夏朝 C商朝 D周朝,解析:從半坡和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文物可知,在原始社會農業(yè)發(fā)展的初期,農業(yè)發(fā)展的地域差別就已經顯露出來。北方以旱地的粟麥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產為代表,并在各自的擴展和傳播中相互交融。 答案:A,1.農具材質的更新 (1)原始社會:_是原始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之一,人們主要使用石斧、石鏟、木耒、骨耜、石鐮等簡單的勞動工具。 (2)進入文明時代:耒、耜仍是人們進行農業(yè)生產的重要工具。 (3)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掌握了冶鐵技術,_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當時的農業(yè)生產效率。,刀耕火種,鐵農具,2.牛耕技術的演進 (1)出現:春秋后期
3、,牛耕開始出現;戰(zhàn)國中后期,鐵 犁用于牛耕。 (2)發(fā)展:西漢中期,人們發(fā)明了犁壁。 (3)完善:唐代,長江下游一帶出現_,是自漢代以后農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傳統步犁的基本定型。 3.古代灌溉工具的進步:是推動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重要的灌溉工具有翻車、_等。,曲轅犁,筒車,1如何掌握我國古代的主要農具? 精講:,2.如何認識“刀耕火種”、“精耕細作”兩種耕作方式? 精講:(1)刀耕火種:指原始的耕種方法。先砍伐樹木,焚燒樹樁與荒草用做肥料,然后就地挖坑種植農作物。這是利用積聚在森林中的礦物質營養(yǎng)發(fā)展生產的方式,也是用火去消滅雜草與除去病蟲害的方法。在古代地廣人稀、森林連片
4、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下,“刀耕火種”對各種生物的生存并無太大影響,是一種“森林與農田”輪作的好方法。 (2)精耕細作:是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采用先進的技術措施,進行細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22011年春季,河南、山東等地百年不遇的大旱,使人們更加認識到“水利是農業(yè)的命脈”,我國古代改制翻車用于灌溉是在() A西漢時期 B曹魏時 C唐朝 D宋朝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的再認再現能力。曹魏時,經改制的翻車用于灌溉。 答案:B,1.水利設施 (1)上古時代:出現_的傳說。 (2)春秋戰(zhàn)國:興修了芍陂、_、鄭國渠。 (3)兩漢時期 建成漕渠、_等水利工程。 政府經常有組織
5、的治理黃河。 興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如西域地區(qū)的_。 2.經驗總結:我國古代的水利建設經驗與成就,構成古代農學知識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禹治水,都江堰,白渠,坎兒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什么把都江堰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精講:(1)排洪灌溉的綜合性工程,“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之國”。 (2)變水害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為千里沃野。 (3)美化了環(huán)境,促進了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拉動了四川地區(qū)的經濟。 (4)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辛勤與智慧。,3“又灌溉三郡,開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號為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華陽國志。這是對哪一水利工程的評價() A都江堰 B
6、漕渠 C白渠 D坎兒井 解析:從材料內容“蜀沃野千里”可知,這是對李冰修筑都江堰的評價。 答案:A,1.千耦其耘 (1)時間:商周時期盛行,使用簡陋農具,大規(guī)模集體耕作。 (2)原因:農具原始,生產力水平落后。 (3)特點:多采用大規(guī)模_方式進行農業(yè)生產。 2.個體農耕 (1)原因: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的進步及_的出現。 (2)時間:出現于春秋時期。,簡單協作,私有土地,(3)特點 擁有部分土地,以_為單位經營農業(yè)。 農業(yè)與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男耕女織。 (4)影響 農民勉強自給自足,生活較穩(wěn)定,_較高。 小農經濟的狹小生產規(guī)模和簡單的性別分工,阻礙了_和交換經濟的發(fā)展。 統治者過度剝削和壓榨,是
7、_破產的原因之一。,家庭,生產積極性,社會分工,自耕農,1影響小農經濟發(fā)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是什么? 精講:(1)有利因素 生產工具的改進和使用,如鐵器、牛耕的普及。 農民自身擁有一定的生產資料,生產積極性提高,盡可能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 封建政府采取重農抑商政策,注意減輕農民負擔,扶植小農經濟。,(2)不利因素 小農經濟規(guī)模小、條件簡陋,缺乏必要的積累和儲備能力,抵御天災人禍的能力十分有限。 小農經濟始終維持著簡單的再生產,頑固地保持著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態(tài)。 封建政府統治的腐朽、剝削的沉重及社會的動蕩。,2.小農經濟、自然經濟、自耕農經濟的區(qū)別? 精講:以上三種經濟是三個不相同的概念,但
8、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產力水平低下的產物。 自然經濟的最本質屬性是物質生產的自給自足,和商品經濟相對立;小農經濟的最本質屬性是家庭經營,經營規(guī)模狹小。自耕農經濟又是小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自耕農往往擁有部分土地。三者關系如圖所示:,4中國古代人對牛有著特殊情感:吃豬肉但很少吃牛肉,楊柳青年畫等民間風情畫很多以牛為題材,民間有“牛郎織女”、“太上老君騎牛入函谷關”等傳說造成這一現象的關鍵原因是() A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B佛教的廣泛傳播 C封建統治者實施愚民政策 D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材料解析能力。從材料中可知,中國人的生活中牛占據重要地位,并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這與中國是農業(yè)社會
9、,牛在生產中的重要作用有關,故選D項。A、B、C三項與材料沒有因果關系,均排除。 答案:D,知識點整合 全方位、多角度看問題 我國古代小農經濟的特點、地位和影響 1特點 (1)經濟形態(tài):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2)耕作方式:以鐵犁牛耕為主,實行精耕細作。,(3)主要生產目的:滿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納賦稅。 (4)經營方式:以農戶個體經營為主,農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 (5)自身局限:規(guī)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災人禍的能力差。,2地位:小農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yè)生產的基本模式。同時,小農經濟作為封建王朝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其興衰關系到封建經濟的繁榮和封建政權的安危。 3.影響:小農經濟下的
10、農民,擁有一定的土地等生產資料,具有一定的生產積極性,因此推動了中國古代精耕細作的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但其規(guī)模小,比較脆弱,不利于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致使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始終在中國封建經濟中占主導地位。自然經濟的長期存在,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緩慢和長期延續(xù)的重要原因。,(2011高考山東文綜卷)下圖描繪了漢代農民使用四齒釘耙耕作的場景。它反映出當時(),A開始使用鐵器B注重精耕細作 C尚未推廣牛耕 D雇傭關系盛行,全解全析: 答案:B,1(2011廣州高一檢測)我國的古代農業(yè)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fā)展的標志,如下圖所示耒耜的使用,說明我國的農業(yè)生產已進入() A刀耕火種階段 B石器鋤耕
11、階段 C青銅器階段 D鐵器階段,解析:刀耕火種是原始農業(yè)主要耕作方式。這一時期人們主要使用木耒、骨耜等簡單的勞動工具。圖中就是木耒和骨耜。 答案:A,2據史書記載:孔子的弟子司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這反映的歷史現象是() 以種植業(yè)為主是中國傳統農業(yè)的一大特色借用牛力耕田是中國傳統農業(yè)的特色之一牛耕與人們的生活聯系密切當時已出現了曲轅犁 A B C D,解析:題干材料提供了與“?!薄ⅰ案庇嘘P的兩個人的名字,體現了用牛耕田這一農業(yè)生產上的進步,也反映了牛耕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系,故符合題意。表述雖無誤,但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中的曲轅犁出現于唐代,而孔子弟子是春秋時期人物,故錯誤。 答案:B
12、,(2011高考安徽文綜卷)(節(jié)選)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王景)遷廬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そ缬谐鄬O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驅率吏民,修起蕪廢,教用犁耕,由是墾辟倍多,境內豐給。,是歲,牛疫。京師及三州大旱,詔勿收兗、豫、徐州田租、芻稿(漢代的一種稅收),其以見谷賑給貧人。 摘自后漢書卷七十六,卷三 請回答:依據材料概括中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的特征。,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閱讀材料、提取信息、歸納概括能力。根據材料即可概括出中國古代農業(yè)經濟即小農經濟的特征。注意語言簡潔,表述準確。 答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鐵犁牛耕;精耕細作;受制于自然環(huán)境,具有脆弱性。,3工具的改進是促
13、進中國古代農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條件,與圖一相比,圖二工具的進步之處是(),A合理利用水資源 B既能灌溉又能排澇 C節(jié)省了人力 D灌溉不受水源限制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比分析能力。圖一翻車需要人力轉動,圖二筒車可用水流沖擊轉動,把水提到岸上用于灌溉,因此選C。 答案:C,4(2011深圳高一檢測)顏氏家訓說中國古代能夠“閉門而為生之具以足”,這說明() A一般農家的男耕女織可以基本上實現自給自足 B家庭成員眾多各行各業(yè)都有,一切生產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決 C足不出戶閉門等商販上門 D農民生存要求極低,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能力?!伴]門”而生活用品足夠,這反映了中國古代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可以實現自給自足,
14、不需要與外界交流即可滿足生活需要。 答案:A,5中國是世界農業(yè)發(fā)源地之一,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先民們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農業(yè)文明。某博物館擬舉辦“中國古代農業(yè)文明”主題展覽,邀請中學生參加展覽籌備。 展覽一燦爛輝煌的農業(yè)成就 (1)請你就作物栽培、農具改進各舉兩項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充實展覽內容。 展覽二男耕女織的經營方式,(2)圖一反映的歷史現象與圖二反映的現象有何內在聯系? 展覽三歷史悠久的中國農業(yè),形成了獨特優(yōu)良的生產模式。它特別重視單位面積土地上進行最大限度地投入。講究輪作、復種、間作套種、加強管理;非常注意水利的興修和技術的改進,以期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古代西歐農業(yè)經營粗放,糧食收獲量與播種量之比
15、一般為35倍,而從齊民要術看,我國6世紀粟的收獲量為播種量的24200倍,麥類則為44200倍。 中國農業(yè),(3)據以上材料,請你為展覽三擬定一個恰當的標題。 解析:本題以全新的視角考查中國的農耕文明。第(1)問應結合所學知識從農作物的栽培和農具改進方面舉出有代表性的成就。第(2)問應理解圖二耕織圖的含義,圖二是指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第(3)問應從精耕細作的生產模式方面思考。,答案:(1)農作物: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國家之一。農具:曲轅犁和筒車的創(chuàng)制。 (2)鐵農具的使用提高了生產效率,促進了私有土地的出現和自耕農經濟的產生。 (3)精耕細作的生產模式。,一、閱讀與思考(教材P6) 閱讀上述材料
16、,想一想,它說明了小農經濟的什么特點? 提示:(1)說明了小農經濟“男耕女織”式的經營方式及其脆弱性。 (2)自耕農是國家賦稅徭役的主要承擔者,統治者過度的剝削和壓榨是自耕農破產的原因之一。,二、解析與探究(教材P6) 仔細比較課文中的農具插圖,談一談它們是怎樣逐步得到改進的,這種進步對農業(yè)生產有什么意義。 提示:(1)改進歷程:在原始時代,生產工具種類少,且多為石質、木質、骨質,制作簡單、笨重易損;春秋時期冶鐵技術出現后,鐵制農具逐漸得到推廣,農具的種類大大增加,出現了鐵制的耙、鐮等工具,到后世又先后出現了牛耕、曲轅犁等。,(2)意義:農具的改進,提高了生產效率,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斷改進生產工具,使精耕細作的農業(yè)生產模式日益完善,而曲轅犁的出現則標志著中國傳統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的進步也是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三、自我測評(教材P6) 1.簡析中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的基本特點。 提示:(1)經濟格局上起源于多個中心,形成南稻北粟等地域特征。 (2)經濟結構上以種植業(yè)為主,以家畜飼養(yǎng)業(yè)為輔。 (3)生產模式上是精耕細作。,(4)經營方式上,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男耕女織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在封建經濟中始終占據主導地位。 (5)耕作方式上主要是鐵犁牛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 9335:2025 EN Optics and photonics - Optical transfer function -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of measurement
- 【正版授權】 ISO/IEC 27562:2024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Security techniques - Privacy guidelines for fintech services
- 【正版授權】 ISO 21068-3:2024 EN Chemical analysis of raw materials and refractory products containing silicon-carbide,silicon-nitride,silicon-oxynitride and sialon - Part 3: Determina
- 2025年度數據中心電路改造及智能監(jiān)控服務協議
- 2025年度金融機構間同業(yè)拆借合同模板
- 2025年度辦公場地租賃及物業(yè)管理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城市綠化工程項目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城市燃氣管道安裝工程總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餐飲店鋪裝修設計與施工合同
- 2025年度戀愛雙方戀愛期間責任劃分合同模板
- 漸變方格模板
- 潛水作業(yè)指導書
- 感謝對手閱讀附答案
- 環(huán)境因素匯總識別及評價表(保衛(wèi)部 )
- GB/T 8012-2000鑄造錫鉛焊料
- 第一課 第一章 AutoCAD 2012概述入門
- GB/T 33880-2017熱等靜壓鋁硅合金板材
- 消防安全風險辨識清單
- 超市店長考核方案(實例)
- 2023年版勞動實踐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一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 方案報審表(樣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