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簡介(同名11)_第1頁
龍門石窟簡介(同名11)_第2頁
龍門石窟簡介(同名11)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 庫之一, 是國家 AAAAA 級景區(qū),位 于洛陽市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 與香山上。 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 之后歷經(jīng)東魏、西魏、北齊、隋、 唐、 五代、 宋等朝代連續(xù)大規(guī)模營 造達 400 余年之久,南北長達 1 公里,今存有窟龕 2345 個,造像 10 萬余尊,碑刻題 記 2800 余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 唐楷書藝術的典范。龍門石窟延續(xù)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 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jīng)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fā)展變化,對中國石 窟藝術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 年被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龍門石窟1是中國三大石窟之 一(另外兩大石窟為:甘肅敦煌 莫高窟、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 ) 1, 位于洛陽市城南 6 公里的伊闕峽 谷,這里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 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古稱“伊 闕”,隋煬帝遷都洛陽后,將把皇 宮的正門正對伊闕,而皇帝又以 真龍?zhí)熳幼跃?,從此,伊闕便被人們習慣的稱為龍門。2因山清水秀,環(huán)境清幽,氣候 宜人,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 首焉”,此處素為文人墨客觀游勝地;又因石質優(yōu)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擇此而建石 窟。這里青山綠水、萬象生輝,伊河兩岸東西山崖壁上的窟龕星羅棋布、密如蜂房。 1961 年國務院公布龍門石窟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 年龍門風景名勝區(qū) 4被公布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2000 年 11 月,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 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評價:“龍門地區(qū)的石窟和佛龕展現(xiàn)了 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 493907 年)期間,最具規(guī)模和最為優(yōu)秀的造型藝術。這些 詳實描述佛教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006 年 1 月龍門 石窟被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游局聯(lián)合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2007 年 4 月,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全國首批“5A 級旅游景區(qū)”。2009 年,龍門石窟被中國世界紀 錄協(xié)會收錄為中國現(xiàn)存窟龕最多的石窟,創(chuàng)造了現(xiàn)存窟龕數(shù)量中國之最。3 龍門山清 水秀,景色宜人,溫泉增輝。自古以來, 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 大景之冠,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 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 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開鑿 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間。 它始鑿 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 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后。當時 孝文帝深感國都偏于北方不 利于統(tǒng)治, 而地處中原的洛陽 自然條件優(yōu)越,于是在公元 493 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龍門石 窟經(jīng)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鑿斷斷續(xù)續(xù)達 400 年之久,其 中北魏和唐代大規(guī)模營建有 140 多年,因而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占 30%, 唐代占 60%,其他朝代僅占 10%左右。據(jù)統(tǒng)計,東西兩山現(xiàn)存窟龕 2345 個、佛塔 70 余座。龍門石窟是我國古碑刻最多的一處,有古碑林之稱,共有碑刻題記 2860 多塊, 其中久負盛名的龍門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闕佛龕之碑,分別是魏碑體和唐楷的典范,堪 稱中國書法藝術的上乘之作。龍門全山造像 11 萬余尊,最大的佛像盧舍那大佛,通高 17.14 米,頭高 4 米,耳長 1.9 米;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中,每個只有 2 厘米,稱為微 雕。龍門石窟也是書法藝術史是寶藏。著名的書法精品龍門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鑒賞家 從龍門石窟眾多的石刻造像題記中精選出來的書法極品。 這些碑刻不僅記錄了發(fā)愿人造 像的動機、目的,還為石窟考古分期斷代提供了依據(jù)。清代學者康有為曾大力提倡整個 社會書寫要用魏碑體,還稱贊魏碑有十美,如:筆法跳躍,結構天成,血肉豐美等。時 值今日,魏碑體還作為標語、裝潢用字廣泛使用。由此可見,二十品在書法上占有舉足 輕重的地位。5 龍門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藝術表 現(xiàn),但它也折射出當時的政治、經(jīng) 濟以及文化時尚。石窟中保留著大 量的宗教、美術、建筑、書法、音 樂、 服飾、 醫(yī)藥等方面的實物資料, 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 館。5 龍門石窟的傳說 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大片煙波 浩淼的湖水, 周圍青山蒼翠, 芳草萋萋。 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魚,過著平 靜的生活。村里有個勤勞的孩子,天天 到山上牧羊, 常常聽到從地下傳出“開不 開”的奇怪聲音, 回到家, 便把這件事告 訴給母親。母親想了想,便告訴他,如 果再聽到的話就回答:“開!”誰知一聲未了,天崩地裂,龍門山傾刻從中間裂開,洶涌的 湖水從裂口傾出,奔騰咆哮地繞過洛陽城,一瀉千里流向東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