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考復習之文言文閱讀第一講前 言 一、 高考考查文言文的意義 現(xiàn)代社會的交際,聽說讀寫都不用文言,可以說絕大多數(shù)人對文言是“聽不到,說不出,讀不懂,寫不了”,那么高考為什么還要考文言文呢? 其實高考考綱的制定是由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決定的。大綱對中學生掌握文言文知識方面有明確規(guī)定,認為“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依據(jù)在于: 1、 具備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繼承祖國的文化遺產(chǎn)。 2、具備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提高現(xiàn)代漢語水平,提高語文修養(yǎng)。 、從漢字的發(fā)展方面看,辨析現(xiàn)代漢語的語素要有古漢語的修養(yǎng)。 、從篇章方面看,多讀優(yōu)秀的文言作品,它那嚴謹?shù)牟季?、簡潔的行文對提高現(xiàn)代文 寫作水平有幫助。 、從文學鑒賞方面看,要了解中華民族自己的文化心態(tài),非有中國古典文學修養(yǎng)不可。 建國以來,整體的語言表達水平有日益下降的趨勢,傳媒和文化人的語言表達失去典雅和古風,變得淺白化和粗俗化。這實際上就是整個社會輕視文言,文言教育的血脈被切斷的惡果。文言文到了高中階段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共24篇,占課文總數(shù)的16。 單從1993年至2003年高考情況看,高考文言文權(quán)重偏低,甚至有下降趨勢,分值從93-98年的占15%下降到99-03年的12%(20分),題目設(shè)置也由最初的八題減到98年的七題到99年、2000年的六題,再到2003年的五題,是不是屈從于現(xiàn)實的擠壓呢? 慶幸的是,由于受近一年來人們對中國語文舊有教育進行的深刻反思的影響,人們對文言文的重視程度有了一定的轉(zhuǎn)變,新教材中文言文的比重也增加了,作為高中語文教學晴雨表的高考將作何調(diào)整,值得大家的思考。 二、高考文言文的考查內(nèi)容 在進行高考文言文條塊復習前,我們有務必要抽出一堂課時間整體講解文言高考要求以及歷年高考相關(guān)情況,使同學們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這樣既有利于培養(yǎng)復習積極性,又能知己知彼,做到有的放矢 總要求:能閱讀淺易的文言文(根據(jù)2000年版高考語文科考試說明) (一)、 淺易的標準: 1、詞 匯:以文言常用詞、次常用詞為主,其中實詞120個,虛詞18個。 2、語法結(jié)構(gòu):采用常見的文言句式。 3、體 裁:敘事為主、寫景、抒情、說明及一般的說理文次之,并非專門性較強的學術(shù)著作。 4、內(nèi) 容:較少出現(xiàn)生疏的古文化常識或艱澀的古文化背景,少用典故。 5、風 格:屬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古白話不在考查之列)。 比如2000年高考(全國卷)文言文閱讀部分完全遵照(考試說明)的精神,選取了三國志魏書胡質(zhì)傳裴松之注引孫盛的晉陽秋一書中關(guān)于胡威的一段文字。(1)開頭處加上了“胡質(zhì)之子”四個字,使之符合傳記文的一般格式,(2)從語言運用的角度看,選文沒有生僻難解的詞語,沒有文言虛詞的特殊用法,也基本沒有難解的名物典章制度方面的專門術(shù)語。除此之外,(3)從選文整體風格上看,三國志屬于正史,這篇閱讀材料屬于較為典范的文言文的作品。因而可以認為,對于合格的高中畢業(yè)生來說,有關(guān)胡威的這一段文字確為淺顯形式的文言文。 劉國正先生曾舉出了四部書作為淺易文言文的代表,它們分別是:孟子、史記的傳記部分、夢溪筆談、聊齋志異。 (二)、具體的考點要求: 1、理解(這在語文能力層級上屬于B級,考查理解能力) (1)、 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一般在第11題) (2)、 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一般在12題) (3)、 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在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上涉及) (4)、 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一般在第15題) (此考點99年分為兩條:1、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正確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析綜合 (1)、 篩選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一般在第13題) (2)、 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 (一般在第13、14題) (此二考點在99年為一個考點:分析文章的內(nèi)容) (3)、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一般在第14題) 文言試題中體現(xiàn)對分析綜合的題目一般兩道,分值6分,應該下大功夫,在全面閱讀的基礎(chǔ)上加深理解。 三、關(guān)于高考文言文試題的選材 1、近年來高考文言閱讀材料多從經(jīng)典史籍中(可能是為了突出典范性)選取。字數(shù)在四五百左右。(1999年574字,2000年400字左右)已成穩(wěn)定模式。2001年海淀區(qū)模擬卷最短的只有294字。上海卷只180字左右。近幾年來,所選文段均是人物傳記: 1993年選自新唐書 姚崇傳,主人公姚崇; 1994年選自唐語林 識鑒,一說為宋書孝義傳主人公何子平; 1995年選自隋書列女傳,主人公鄭善果母; 1996年選自宋史 郭永傳,主人公郭永; 1997年選自唐人劉肅的大唐新語,主人公權(quán)善才; 1998年選自宋史 忠義一 李若水傳,主人公李若水; 1999年選自北齊書 蘇瓊傳,主人公蘇瓊; 2000年選自三國志 魏書胡質(zhì)傳裴松之注引孫盛的晉陽秋一書;合寫胡質(zhì)、胡威父子清慎廉明因而享有卓著聲譽;2001年選自史記田單列傳,主人公田單;2002年選自史記李將軍傳,主人公李廣;2003年選自舊唐書人物傳記和資治通鑒司馬光的評說組合,主人公是裴矩。 以上選文的共同點均為淺易的文言文,一些疑難生僻的字句都有適當?shù)奶幚恚蚣幼⑨?。人物傳記,一般記載幾個人,有的人物關(guān)系簡明,有的人物關(guān)系復雜。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壞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現(xiàn)一種特殊的品格和性格。這要求考生解讀人物關(guān)系,體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作者寫人物傳記,或出于某種政治需要,或出于個人目的,通過人物傳記,表現(xiàn)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要求考生能分析傳記的基本內(nèi)容,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內(nèi)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與事或相夫教子、事親至孝,弘揚民族傳統(tǒng)美德;或古代賢臣良吏,勤政愛民、廉潔奉公、剛直抗上、執(zhí)法如山等既符合于傳統(tǒng)的道德規(guī)范,又不失現(xiàn)實教育意義。但就是這些材料,卻也潛伏著很大的變革危機。 2、今年高考選材預測: 盡管每年高考后都有人對其選材有頗多非議,而且近幾年高考也不斷在改革,但文言文選材都是只降難度,沒改變傳記文思路,當然如果一定說到變化,是不是可能會在人物類型上做些文章,會不會出現(xiàn)一些文學家、科學家、藝術(shù)家、思想家(隱士)什么的,2001年五六月份安徽皖中、河南鄭州、湖北荊州、黃岡、黃石等地方的劃杠卷就有這方面的嘗試。也有文言比較閱讀形式等。在備考中我們還是應該注意一些短小精悍、文質(zhì)兼美的文言散文、小品如寓言、游記等的閱讀訓練。因為它們在文言作品中比傳記文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相信在今年高考,文言選材肯定會有所突破(可能會單獨選一段散文來翻譯)。 3、試題設(shè)置,穩(wěn)中有變 容量上,共5題,20分。第1題考實詞含義,包括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偏義復詞等;第2題考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一般是辨析同一詞語在兩個句子(語境)中的含義和用法的異同;第3題考查主人公品格和性格;第4題考查對內(nèi)容要點的歸納和中心思想的概括;第5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直譯,字字落實)。四、備考策略(一)、立足課內(nèi),輻射課外 高考文言文的考查,無論實詞、虛詞、句式、文句理解,還是語段翻譯,無一不是源自課內(nèi);歷年考點的設(shè)置,幾乎都可以從課本中找到相關(guān)的知識點。因此,立足課內(nèi),輻射課外實在必要。一般說來,課內(nèi)篇目可反復34遍。 第一遍,利用晨讀、自習、晚修等,將16冊課本所有文言篇目,根據(jù)記憶曲線,按照由高三到高一倒回來的順序,自行通讀串講一遍。 第二遍,以單元為單位,抓每篇文言文的知識要點,注意前后聯(lián)系,總結(jié)規(guī)律。同時積累關(guān)鍵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并配以一定的課外練習,體現(xiàn)知識體系的聯(lián)系性、相關(guān)性和取法于課內(nèi)、應用于課外的精神。 第三遍,以課外文段為主,輻射課內(nèi)已學知識。凡涉及課內(nèi)的實詞、虛詞以及句式用法等都呼應貫通來理解記憶。另外,每天分頭給120個實詞和18個虛詞在課內(nèi)找例解,以“每天510個”的方式進行。 第四遍,以綜合練習為主,練習出題,練習答題,學會找點、設(shè)點、解點,吃透關(guān)鍵實詞、虛詞以及句法、用法等。(二)、掌握正確的閱讀文言文的步驟 由于考試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準借助任何工具書的限制和考場氣氛的限制,具有只能獨立解題的特殊性,面對一篇完全陌生的文言文,不少考生心理上比較緊張,經(jīng)常出現(xiàn)急噪的心理,常常是讀完一篇就去選,出現(xiàn)思路混亂,判斷偏移的問題。事實上這是極不正確的。下面就以上問題,給同學們介紹古文解答的答題思路和答題技巧。 1、讀題和解題 一般來說,文言試題解題閱讀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整體閱讀 要求( 1)、集中心思穩(wěn)住神,瀏覽或跳讀一遍。 (2)、能大概明了“6W”,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什么話,能懂六七成即可。 第二步:細讀題目 要求(1)、一一落實要求答題的字、詞、句、段所在,一般來說,運用所學的知識,較易題可以在這一步基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給選項,運用“比較法”、“排除法”根據(jù)是非準則,選出正確項。 (2)、利用好最后那道題,或信息篩選,或觀點評價,以及實詞解釋(11題),或句子翻譯( 15題 ),了解全文內(nèi)容。 因為此題相當難,但命題往往說有一項不符題意,那么就是說其他三項都是正確的,就是有一項錯誤也往往是個小問題。那么通過看最后一題,就會馬上了解全文內(nèi)容,再去讀一遍,往往事半功倍,全文內(nèi)容馬上會成竹在胸。 第三步:重讀全文。 從更高的層次上認知全文。這一步大致相當于精讀研讀的水平;同時也能對前兩步出現(xiàn)的偏誤作糾正,因此是一個復核、驗收、深入理解的過程 。 特別提示:有些學生在讀文言段時,對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沒讀懂就心急火燎,在個別語句上糾纏,非要字字句句弄個水落石出不可,結(jié)果反而難以明其大意,學生當中這種情況存在非常普遍。必須明白,高考所選文言語段一定不會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一定要讓保持良好心態(tài),調(diào)動各種手段,借助各種力量,善于前后推導,一步步走完解讀過程。在解決個別難點和正確把握文意、準確翻譯文句時。要善于借助“字形分析法”和“鄰字輔助法”來推斷,進而正確判定實詞詞義,觀照語言環(huán)境掌握虛詞用法。要有排除干擾的意識,例如古今異義的干擾,防止望文生義,以今釋古。高考文言段不會脫離課本知識另起爐灶,所以要善于知識遷移,聯(lián)系已有知識尤其是常用詞的常用義項和常見虛詞的一般用法來推出新知。 應該說文言解題的“三步閱讀法”是經(jīng)過許多學子高考實戰(zhàn)檢驗而總結(jié)出來的一條科學有效的應試方法,復習當中必須讓學生加以掌握和運用。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切記! 2、審題 從以往高考來看,不少考生在做文言題時丟分往往丟在不注意審題上,例如問的是全都直接表現(xiàn)某某人熱愛國家、不畏強敵的言行的一組是哪項,有些考生往往忽略直接或言行這樣的重要詞語,造成所答非所問?;蛘邌枴罢_的一項”卻選“錯誤的一項”,或者是平時訓練多了,造成一種心理定勢,當出現(xiàn)間接表現(xiàn)了或反襯出之類要求時,又不能進行正確答題了。因此,在做文言練習時,要切實完成文言應試閱讀步驟注意審好題,多積累一些考試經(jīng)驗。 3、解題(以2003年高考文言文閱讀為例) (1)、詞語解釋 和所學課文呼應。如第11題,“諷帝大征四方奇技”中“諷”與課文中“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相近,因而不可能是諷刺;“咸私哂其矯飾焉”中“哂”與課文“侍坐”中“夫子哂之”相似。和現(xiàn)代漢語呼應。如“恐為身禮品,每遇人盡禮遇”中“遇”與今天說的“善遇之”相同,后半句“遇盡禮”合在一起為“以禮善待”之意,故“優(yōu)待”錯。和上下文呼應。如第12題,“咸私哂其矯飾焉”中“焉”用在動賓結(jié)構(gòu)“哂其矯飾”之后,很明顯是語氣詞,“猶且從師而問焉”中“焉”用在動詞“問”之后則是代詞。和句子結(jié)構(gòu)呼應。如“為伯父讓之所鞠”中“為所”構(gòu)成被動句式。 (2)信息篩選題 一看題干中的陳述對象,如第13題,陳述對象是裴矩,而答案D項說的是太宗,故排除。 二看題干問的是哪一方面,本題問的是“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組,而C項第一句答的是裴矩為人乖張,故不合要求;其他還要看是不是這個人在這個時候這個地方以這種方式所為,有沒有張冠李戴、前后顛倒等。 (3)內(nèi)容理解題 除了看人物、時間、地方等有沒有弄錯,還得看人物的行為、主張等,看有沒有添加、刪改、遺漏等。強調(diào)和原文呼應、吻合。如第14題C項,裴矩主張立即回京總觀大局,而非主張立即平定。其他項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 (4)賞析評價題 要看作者的態(tài)度和文段背景。司馬光在本段中主要強調(diào)一方面(表動)而非雙方面(即表動則影隨)。我們應當注意,資治通鑒本身就是給君王作輔正,司馬光當然站在勸諫君王的角度論事。而舊唐書則是站在裴矩的角度。 (5)注意人物形象的發(fā)展和變化 往年的人物形象或忠或奸,都一貫到底;而去年文言文的人物形象開始豐滿起來。甚至不同典籍中的相同人物形象也可能不同甚至完全相反。我們要辨證地看待人或事。 五、課外練習 第二講 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指的是根據(jù)具體語境理解常見文言實詞的意義。高考對實詞考查常常是固定的唯一的意義,這就是需要具備根據(jù)語境理解、識別實詞意義、用法的能力。 一、文言常見實詞的范圍 此條款要注意兩點:1、在文中的含義,這是所給的條件;2、常見的實詞,這是考查的范圍。 什么是文言常用實詞? 一般地說,凡是中學教學中不止一次出現(xiàn)的古今詞義不同的字均可算是文言常用實詞。 高中語文課本所列文言常用實詞表共列了360個文言實詞(準確數(shù)字為248個)。 中學生起碼要掌握的至少為120個。 二、文言常用實詞的特點 單音性單音詞占絕大多數(shù),雙音詞主要是聯(lián)綿詞、疊音詞、象聲詞、 偏義復詞以及外來詞,為數(shù)不多。 多義性 這和現(xiàn)代漢語的一詞多義原則上是一樣的,但現(xiàn)代漢語用幾個不同的詞來表達的意義,在古代漢語中可以用一個詞來表達。 近義性 現(xiàn)代漢語中有不太區(qū)分的概念,古代漢語中可能分得很細,形成一系列近義詞,如關(guān)于看的動詞有20多個;馬的名詞也有20個以上。 活用性 可以按習慣臨時改變語法功能,用作其他詞類,名詞可用作動詞、副詞、形容詞;動詞形容詞又可以活用為名詞,又有使動、意動等特殊的動賓處置關(guān)系。 通假性 用語音相同,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這在今天看來類似于寫錯別字,但在古人是一種習慣。 復習實詞時,重點掌握課本三方面內(nèi)容 1、 掌握高中語文第二冊的單元知識短文學習文言實詞應該注意的幾點。 2、 掌握高中語文第三冊的單元知識短文詞的活用。 3、 掌握 高中語文教材后的附錄-文言常用實詞表。 當然,現(xiàn)在我們很多學校高三復習手頭均有一些參考資料,可能更全面些。 三、了解近幾年高考文言實詞的命題規(guī)律 1、 放在文言文閱讀的第一題中考,分值為3分,幾乎每年必考。 2、題 型:、要求考生直接判斷詞義的對錯; 、判斷古今同義或異義的情況。要求考生以比較來辨別詞義的差異,求得正確。 四、實詞復習的內(nèi)容 1、古文中單音節(jié)詞和現(xiàn)代漢語雙音節(jié)詞的關(guān)系。 單音節(jié)詞是古代漢語詞匯的主體,文言文中的一個字常常是詞。尤其要注意的是,有時文言文中兩個單音節(jié)詞連用,正好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某個詞語,這就容易形成錯覺,造成理解上的錯誤。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出師表 析:卑鄙,是單音節(jié)次,“卑”和“鄙”連用,“卑”指出身卑微,“鄙”指見識短淺,舉止粗俗。它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雙音節(jié)詞“卑鄙”的意義不同。 2、古今異義 文言文中相當一部分實詞的意義和用法,古今有了不少變化,詞義或擴大,或縮小,或轉(zhuǎn)移,或褒貶色彩發(fā)生變化。因此復習時一定要注意這種情況。如:江河、親戚、爪牙等 附:古漢語中常見的單音節(jié)詞古今異義整理 兇(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兇惡、兇殘)加(更;增加) 假(借助;不真實的) 信(的確;書信) 河(黃河;泛指江河) 櫓(盾牌;劃船的工具) 贏(背負;勝或獲得) 走(跑;不行) 次(水邊;量詞) 向(從前;對、朝或偏袒) 窮(困厄、不得志;貧困、窮) 率(一概、全部;率領(lǐng)、輕率)再(第二次;又一次) 原(推究;原來、原則) 床(坐具;臥具) 抑(或者;抑制) 歸(女子出嫁;回來) 比(等到;比較) 比(緊挨、并排;比較) 渠(他、它;水道) 去(離開、距離;往) 陽(水的北面,山的南面或南坡;太陽、) 怒(振奮、大鵬展翅起飛的氣勢;發(fā)怒) 危(高;危險) 但(只;但是) 略(奪??;簡略) 將(請;將要)或(有人、或許;或者) 愛(吝嗇;喜愛) 固(本來;堅固) 諸(之于、之乎;眾、各)擇(區(qū)別;選擇) 隱(哀憐、不忍;隱藏或隱瞞) 稍(逐漸;稍微) 誠(果真、如果;真誠) 贊(引見、介紹;稱贊) 拜(授官;一種禮節(jié)) 除(授官;除去) 安(養(yǎng)生;安定、安然) 鄙(邊境;輕視或粗俗) 池(護城河;水塘) 摧(傷心;破壞或折斷) 湯(熱水、開水;較濃汁液) 按(查究;壓住或按照)都(大;都市或全) 病(困苦至極;疾?。?必(果真、如果;一定、必然) 齒(年齡、歲數(shù);牙齒)伐(功業(yè)、夸耀;坎) 顧(拜訪;回顧或照顧) 會(恰逢)聚會或會議) 間(參與;中間或間隔) 控(拉;控制或控告) 遷(放逐;遷移) 景(大、日光;景致或情形) 害(嫉妒;禍害或害處) 攝(整理、整頓;吸取或保養(yǎng)) 遣(休、被夫家趕回娘家;消除或派遣) 冒(涂蓋、敷上;冒充或向外透) 奇(適宜;特殊的或驚異的) 要(邀請、相約;要求) 嚴(尊重;嚴格或嚴密) 卒(死;士兵) 尋(不久;尋找) 章(花紋;文章或圖章) 速(招致;速度快) 寢(丑陋;睡覺)古漢語中常見雙音節(jié)的古今異義整理 執(zhí)事(對對方的敬稱;掌管某項工作的人) 行李(出使的人;出門所帶的包裹等) 夫人(那個人;尊稱人的妻子)爪牙(得力助手或武士;比喻壞人的黨羽) 丈夫(男子;女子的配偶) 養(yǎng)生(供養(yǎng)活著的人;保養(yǎng)) 山東(崤山以東;山東省) 婚姻(兒女親家;結(jié)婚) 非常(意外的變故,不平常;十分,很) 行路(路人;走路) 根本(樹木的根部;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地方) 學者(求學的人;有專門學問的人) 逢迎(迎接;說話、行事故意迎合別人的心意) 經(jīng)營(搜集、保存;籌劃、組織) 上路(高高的道路;走上路程) 于是(由這種情況;連詞) 從而(跟從、來;因果連詞) 行為(品行是、品行作為;舉動) 小學(小的方面學習;學校教育的初級階段) 痛心(痛恨;極端傷心) 不必(不一定;不需要) 顏色(臉色、容顏;顏料或色彩) 智力(智謀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 可憐(可愛、可惜;值得憐惜) 空中(中間是空的;天空) 便利(吉利;方便) 私人(心腹之人;非公家的) 老大(年齡大;排行第一) 首領(lǐng)(頭顱、生命;某些集團的領(lǐng)導人) 可以(可以憑借、可以用;可能或許可) 浩蕩(荒唐;水勢浩大) 不行(不能走路;不可以) 自由(自作主張;不受約束) 作案(作幾案;進行犯罪活動) 交通(交錯相通;水陸運輸?shù)目偡Q) 失意(意見不合;不得志) 成立(長大成人、成人立業(yè);開始存在) 縣官(官府;縣令) 告訴(向上報告;讓別人知道) 然后(這樣以后;順承連詞) 果然(飽的樣子;與事實相符) 卑鄙(低微而鄙俗;品行惡劣) 流涕(流眼淚;流鼻涕) 約束(規(guī)約、盟約;限制、管束) 同氣(同胞兄弟;同類) 親戚(內(nèi)外親屬;族外親屬) 無道(無人談論;沒有道德修養(yǎng)) 生日(生活一天天的;出生日) 中國(中原;中華人民共和國) 無論(更不必說;連詞) 左右(皇帝身邊的近臣;方位或約數(shù)) 無賴(活潑頑皮;品行不端) 指示(指給看;上級傳達下級的命令) 感激(感動憤激;深深地感謝) 從容(言語舉動適當?shù)皿w;不慌不忙) 因為(于是寫;因果連詞) 絕境(與外界隔絕的地方;沒有出路的困境) 開張(廣泛擴大;開業(yè)) 青春(明媚的春光、春天;青年時期) 具體(形體完備;明確、不抽象) 痛恨(痛心遺憾;仇視憤恨) 結(jié)束(整好裝束;完畢) 犧牲(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祭品;為正義而死) 往往(處處;常常) 中間(中間夾雜;里面) 扶老(拐杖;扶著老人) 猖獗(跌倒,引申為“失敗”;猖狂無忌) 不過(不超過;轉(zhuǎn)折連詞) 恰?。L啼和諧之聲;正好) 大風(麻風??;大的風) 用心(因為用心;用功或肯動腦筋) 中間(當中夾雜;當中) 烈士(有節(jié)操、有抱負的人;為革命犧牲的人) 美人(歌伎、宮妃;美貌女子) 前進(上前進獻;向前行走或思想進步) 肉食(享受優(yōu)裕的大官;肉食食物) 或者(有的人、有些人;選擇連詞或者副詞) 致意(抒發(fā)心情;表示問候) 何苦(哪怕、怕什么、怎怕;不值得做,犯不著) 會計(聚會商議;財務計算的人) 無賴(胡作非為、活潑好玩;流氓、無理取鬧) 作文(寫文章;語文課里寫文章的練習) 形容(形體容貌;對人或事物的形狀或性質(zhì)加以描繪) 豪杰(有聲望地位的人、英雄人物;才能初中的人) 風流(杰出、英俊,繁華的景象、流風余韻;生活浪漫放蕩、男女關(guān)系不正當) 3、一詞多義 單音的文言實詞大多是多義詞,因而接觸時一要清楚它幾種常規(guī)的解釋;二要根據(jù)語境判斷句中意義(是本義還是引申義,是用作名詞還是動詞)。對這一點要學會推測。 4、詞類活用 這是詞語功能的改變,所以和它在句中的位置有很大關(guān)系。詞類活用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名詞活用作動詞、名詞活用作狀語、動詞活用作名詞、形容詞活用作動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為動用法等 5、通假 不論是古有其字還是古無其字,只要課本、練習涉及的通假字一概收集、儲存,尤其是一些常見通假。 四、答題技巧 1、 字形推斷法(形訓法) 漢字屬于表意體系的文字,且形聲字占80%以上,“形旁”給我們推斷詞義帶來有利的條件。常見形旁的詞義指向: 形旁從“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詞義與五行有關(guān); 從“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k)”者與兵器有關(guān), 從“馬、牛、羊、豕、犭、 鳥、蟲”者與動物有關(guān)。 從“(言)、辶(走)、刂(心)、彳(行)”者與人的行為有關(guān)。 其它還有:禾五谷、貝 金錢、 皿 器具、 纟 絲麻、宀 房舍、 求 毛皮、隹(zhu+ ) 鳥雀、冖 籠罩、 歹 死亡、 月 肉、 頁 首、 自 鼻、 目 眼、 尸 身體 如念奴嬌“檣櫓灰飛煙滅”中的“櫓”:木制的船具。 “不刊之論”“自怨自艾”中的“刊”“艾”從形旁上看均應該與“刀”有關(guān); 再如“君徑造袁所寓之法華寺”一句中“造”字的意義?!霸臁钡牧x符為“辶”,聯(lián)系下文“袁所寓之法華寺”,不難推測與處所關(guān)聯(lián)的詞義應該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它意義“制造”“成就”顯然與文意不符?!斑^”也同理,也可譯為“拜訪”之義。 有許多學生對2001年春季北京卷試題中“袖空牒竊印”中的“牒”字不理解,而實際上“牒”字是形聲字,“片”是其形旁,甲骨文中取“木”之右半為“片”,本義就是“木片”,眾所周知,古代發(fā)明紙張之前人們都把字寫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為“文件、文書”之義,因此凡是以“片”為形旁的字如“版”“牌”“牘”等都有“文件、文書”的意思。學生如果能有從字形去分析判斷的意識,問題往往就能迎刃而解了。 2、語境推斷法 高考考查的實詞90%以上是具有多義性的,因此在翻譯時要緊緊抓住上下文,理解推斷。 如:(1)93年六省一市高考試題13題要求選擇文末“子訪得之”的“訪”字的意思: A、咨詢 B探望 C、尋求 D、訪問 聯(lián)系上下文內(nèi)容,李衡臨終告訴兒子,自己生前曾購置有“千頭木奴”,只有“尋求”一義合適,其余三個義項均不合文意。 (2)99年試題13題“資產(chǎn)巨富,在郡多有出息”的“息”也有六個義項 A、氣息 B、休息 C、熄滅 D、子息 E、利息 F、出息 3、課文遷移法 (又稱“聯(lián)想推斷法”,即根據(jù)學過的知識推斷詞義) 試題中出現(xiàn)的一些實詞解釋,其實課文中已出現(xiàn)過,可聯(lián)系課文相應遷移。 如:94年高考“揚州辟從事吏”同課文的“連辟公府不就”中的“辟”;97年高考“飛騎因番請見,先涕泣不自勝”同課文的“沛公不勝杯杓”中的“勝”;上海卷中“不肖人也,不足愛也”同課文“向使六國各愛其地”中的“愛”;“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同課文的“便言多令才”。2001年仿真卷第五篇25題B項中“伐其功”跟課文屈原列傳中“平伐其功”中的“伐”均是“夸耀”之義。 4、 成語印證法 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聯(lián)系成語,加以印證,對判斷文言詞義會有很大的幫助 舉例說明: 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務農(nóng),從事) 勢拔五岳掩赤城(出類拔萃,超出) 腥操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接近) 括號內(nèi)詞語加點字的意義是我們平時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詞義,就能推斷文言語句中加點的詞義。 又如:95年試題12題“在官清恪,未嘗聞私”中的“恪”是“謹慎而恭敬”意,同成語“恪守不渝”中的“恪”同。 “吾亦望汝副其心”中的副與成語名副其實中的副同(符合) 。 16題“或妄嗔怒”中的“妄”與成語“輕舉妄動”中的“妄”義同。(胡亂),文句翻譯題解題時可用代入成語的方法檢驗一下。 5、 對句判斷法(又稱“語言結(jié)構(gòu)推斷法”,根據(jù)整句中對應詞語的意思推斷詞義) 古人行文常講究對稱,文中排比句、對偶句、并列詞句等對舉現(xiàn)象很多,處于對應位置的詞語往往在意義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的特點 。我們可據(jù)之進行判斷。 A、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跬”與“小”對應,從足即推斷為小步,半步) B、 追亡逐北(亡、北對應,均為潰敗。常用“敗北”,北即?。?C、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以,對應“用”,被任用) D、 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腰”與戴對應,動詞,腰戴) E、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國也(“族”字義同“滅”字) 6、 語法分析推斷法 (即根據(jù)詞在句中的語法功能推斷詞義) 根據(jù)漢語語法知識,主語、賓語大多是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是由形容詞、動詞充當,定語是由名詞、代詞充當,狀語是由副詞充當。根據(jù)詞在句中的語法地位來推斷它的詞性,進而推知它的詞義。 如:鴻門宴中“范增數(shù)目項王”中的“目”字,它前有狀語,后帶賓語,用如動詞,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僅理解為“看”,應該理解為“用眼睛示意”。 促織中“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亦無售者”中“高”字上帶賓語,用如動詞,聯(lián)系原文,可推斷為“抬高”。 2000年試題13題“取樵炊灶”中的“樵”前跟動詞,因此應是名詞,譯為柴薪 。 7、鄰字輔助法(根據(jù)相鄰的字來推斷詞義) 這適合于文中兩種情況:一是偏義復詞,兩個詞的含義偏在其中一個詞上,另一個只起陪襯作用;一是同義復詞,兩個詞語并列,是同一種含義。如“便可白公姥”、“曹操之眾遠來疲敝”、“今主上幼沖,賊臣虎據(jù),雄才備用之秋也”等。 8、古今對照法(即以古今構(gòu)詞特點比照推斷詞義) 漢語詞匯中有一部分詞古為今用,但意義往往古今不同,需要特別注意其不同?,F(xiàn)代漢語中的一個詞,在古漢語中可能是兩個詞。(如 下附表) 9、代入檢驗法(即借助題干所給的義項推斷詞義) 對于選擇、判斷類的詞語解釋題,最簡單的解題方法莫過于將所給的義項放入各自的具體語境中去貫通文義。如果解釋準確無誤即為正確答案。 如: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專以射為戲,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 將兵:將領(lǐng)和士兵。 C、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 曲折:指行軍的彎曲道路。 D、廣結(jié)發(fā)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zhàn)。 結(jié)發(fā):指剛成年的時候。 五、特別提示 常見錯誤 文言實詞翻譯時學生最主要的錯誤是不能分清古義和今義,以今義附會古義,這也是文言閱讀和翻譯的大忌??v觀歷年高考設(shè)題情況,這也是實詞解釋或句子翻譯題迷惑性之所在。命題者也主要是從這方面來設(shè)題考查考生的。 第三講 常用文言虛詞用法 虛詞在文言文中雖然數(shù)量較少,但使用的頻率高,用法靈活,語法功能突出,因此也是學習難點之一。由于虛詞常常分屬于幾類詞性,時虛時實,很難把握,故學習時首先要注意分清其詞性,然后弄清其意義和語法作用。有了這樣的知識儲備,解題時,才能“臨危不懼”。 大綱規(guī)定要掌握18個虛詞。我們可以把這些虛詞分為若干類來把握:以代詞為主的有“之、其”等,以副詞為主的有“既、但”等,以介詞為主的有“以、于”等,以連詞為主的有“而、則”等,以語氣詞為主的有“也、矣”等,另有兼詞“焉”等。只要有了誦讀的基礎(chǔ),掌握虛詞應該比較容易。 對虛詞的復習,我們主要以練習為主。 第四講 常見文言句式 一、 考點闡釋 文言句式和用法,大都放在句子理解和翻譯中考查,有時也涉及句間關(guān)系判斷。 文言句式主要是判斷句、倒裝句、省略句、2000年在99年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疑問句,還有各種復句,特別是假設(shè)句、選擇句、因果句等,所用關(guān)聯(lián)詞復雜,和現(xiàn)代漢語差別又大,要著重復習。如關(guān)表假設(shè)關(guān)系的就有如若茍使即第令假以借其竟誠果向脫但或而則等近20個豐富的關(guān)聯(lián)詞語。因此許多文言文讀不懂或理解有誤,常與把復句關(guān)系弄錯有關(guān),而高考中從復句關(guān)系的角度設(shè)題就成了熱點之一。 應考復習時,務必將文言句式的特殊性做一下整理,在訓練閱讀時,要形成結(jié)合語境準確判斷的能力。 二、知識歸納整理 1、判斷句 在主謂之間一般不用判斷詞是,而往往以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謂詞。 常見形式: 、 陳勝者,陽城人也。 、 和氏壁,天下所共傳寶也。 、 劉豫州王室之胄。 、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 以后典籍皆為板本。 、 梁文即楚將項燕。 、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被動句 、用于表被動 五人者激于義而死焉者也。 、用見表被動 五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用為表被動 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 其印為予群眾 所得。 、用受被受于表被動 例: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 聞左公被炮烙。 3、倒裝句 、 主謂倒裝 如:甚矣,汝之不惠! 、 定語后置 A、中心語+定語+者 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B、中心語+之+定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C、中心語+之+定語+者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D、中心語+而+定語+者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E、用數(shù)量詞作定大多數(shù)放在中心詞的后面。例如 : 吏二縛一人詣王 、 賓語前置(重點)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經(jīng)常前置。 A.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B. 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賓語用代詞復指。這一類賓語前置的特點是在賓語前置的同時,還要在賓語后面用代詞是或之復指一下,是或之也要放在動詞的前面,例如: A 日居月諸,下土是冒。 B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 用這種賓語前置的格式時,還可以在賓語之前加上唯(惟),構(gòu)成唯(惟)是或惟之的格式,強調(diào)賓語的作用就更加明顯。如: A、 率師以來,唯敵是求。 B、 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 C、 父母唯其疾之憂。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的情況,賓語也應該前置。 A、 大王來何操? B、 沛公安在? C、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 介賓短語后置 A、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B、 李氏子蟠,不拘于時,學于余。 C、 形似酒樽,飾以山龜鳥獸之形。 4、省略句 文言文某些詞或某些成分經(jīng)常省略,比白話文多見。99年高考第13題??际÷跃洌欢陸摬粫?。 、 省主語 如:(蛇)觸草木,(草木)盡死。 、 省謂語 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 省賓語 如:權(quán)起更衣,肅追(之)于宇下。 秦王不懌,為(一)擊缶。 、 省介詞 如:將軍戰(zhàn)(于)河北,臣戰(zhàn)(于)河南。 今以鐘磬置(于)水中。 、 省量詞 如:蟹六跪而二螯。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三、詞類活用 1、 名詞活用為動詞 、名詞+賓語 如:籍吏民,封府庫。 、副詞作狀語+名詞 如:漢水又東。水經(jīng)注-江水 、能愿動詞+名詞 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名詞+補語 如:今王鼓樂于此。 、所+名詞 如:乃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名詞充當聯(lián)合式或連動式謂語組成部分之一 如: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從前后相同結(jié)構(gòu)的比較中確定名詞活用為動詞。如: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 、敘述句謂語部分找不到動詞或其它詞語作謂語中心語,事物名詞活用為動詞。 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 、兩個名詞連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飾關(guān)系,不帶計量意義時,第一個名詞活用為動詞。 如: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2、 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如: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項襄王。 3、 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如: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 4、 名詞作狀語 如:君為呼入,吾得兄事之。 詭蹤跡,草行露宿,日與北騎相出沒于長淮間。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5、 使動用法 如:動詞使動用法: 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形容詞使動用法:市中游俠得佳者籠養(yǎng)之,昂其值,居為奇貨。 名詞使動用法: 生死而肉骨也 6、 意動用法 形容詞意動用法 成以其小,劣之 名詞意動用法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7、 數(shù)詞的活用 數(shù)詞活用為名詞: 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數(shù)詞活用為形容詞: 蚓無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數(shù)詞活用為動詞: 六王畢,四海一。 四、復句類型的復習 1996年高考脫不獲命,令有投劾而歸耳中的脫表假設(shè)關(guān)系,因此復習中應該關(guān)注這些特殊關(guān)聯(lián)詞。9698年均有考到。 1、 表假設(shè)關(guān)系:向向使竟使設(shè)假第令脫 2、 表輕微轉(zhuǎn)折:顧特獨 3、 表因果關(guān)系:是以故坐用此 4、 表條件關(guān)系:則輒(只要就)無皆(悉) 5、 表遞進關(guān)系:非難抑亦(不僅而且)尚況(尚且何況) 6、 表選擇關(guān)系:非則(不是就是)抑或(或者)與其孰若(與其不如) 第五講 歸納內(nèi)容要點 概括中心思想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闡述為什么合為一條: 1、高考一般對這兩條只設(shè)一題考查 2、均屬于分析概括能力范疇,操作起來有很多相同之處。 一、考點闡釋 我們讀文章,不僅僅是為了學習,積累一些詞語句子,更重要的是了解作者傳達給我們的內(nèi)容,這包括文章談的是什么人物,圍繞人物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從這些事情當中我們又能看出人物的品質(zhì)、事件的意義、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態(tài)度等等,而這些內(nèi)容也正是高考文言閱讀考查的重點難點。 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要求學生全面把握文章內(nèi)容,并對文章談及的事件或論述的道理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判斷、進而推理概括。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是文言文考查的最高層級,是前面所提訓練的綜合體現(xiàn),只有準確地把握語句含義,對文章的有關(guān)信息進行辨別篩選后,才能對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傾向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進行歸納概括并作出客觀正確的評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司治理與戰(zhàn)略風險管理的整合思路試題及答案
- 未來戰(zhàn)略執(zhí)行中的風險預判試題及答案
- 面對挫折的樂觀態(tài)度2024年高考作文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軟考知識體系優(yōu)化方案試題及答案
- 行政法學知識整合試題及答案探討
- 2025年公司運營中戰(zhàn)略適應性的探討試題及答案
- 軟件開發(fā)中的用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 數(shù)據(jù)庫設(shè)計中的正則化與規(guī)范化試題及答案
- 網(wǎng)絡管理員考試備考資源與試題及答案
- 領(lǐng)導力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及策略計劃
- 北京2025年國家大劇院招聘24名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建安杯信息通信建設(shè)行業(yè)安全競賽題庫及答案【三份】
- 2025年信息系統(tǒng)管理知識考試試題及答案
- 中介股東合同范例
- 馬法理學試題及答案
- 合伙人協(xié)議書模板
- 2025年下半年揚州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投資發(fā)展集團公開招聘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生物(成都卷)解析版
- 2025年山東濟南先行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從實踐中學習醫(yī)療人文關(guān)懷的案例分享
- 2025年上半年重慶合川區(qū)招考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