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環(huán)境ppt課件_第1頁
大氣環(huán)境ppt課件_第2頁
大氣環(huán)境ppt課件_第3頁
大氣環(huán)境ppt課件_第4頁
大氣環(huán)境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月球表面的照片,1、為什么月球表面會有如此多的坑洼?,隕石撞擊,2、地球的質量比月球大,從物理角度分析,地球被撞擊的概率會更高,但為何不是這樣?,有大氣的保護,.,大氣環(huán)境,.,二、大氣的組成,大氣是多種物質的混合物。,干潔空氣,水汽,雜質,你認為大氣中包含哪些成分呢?,.,干潔空氣,一切生物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含量78%、組成生物體的基本成分,光合作用的原料、“溫室效應”,吸收紫外線,“地球生命的保護傘”,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強烈吸收長波輻射,影響氣溫,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凝結核),B,F,1、將下面幾種成分的代號填入表中,與其作用進行正確的搭配:,A、二氧化碳B、水汽C、臭氧,D、氮E、氧F、塵埃,E,D,A,C,.,為什么登山運動員要背著沉重的氧氣筒?,.,對流層,平流層,高層大氣,分層依據(jù):溫度、密度的大氣垂直運動狀況,大氣的垂直分層,.,1、各層的氣溫隨高度的變化有何變化?你還能從圖中觀察到各層有何特點?,對流層,.,12,50,高度(km),(),溫度,20,-60,0,對流層,氣,溫,垂,直,分,布,3、天氣現(xiàn)象復雜多變。,(例:雨、雪、冰雹、臺風),熱,冷,一、對流層特點:,1、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2、對流運動顯著;,(低緯地區(qū)對流高度可達1718km,高緯地區(qū)僅89km),.,12,50,高度(km),(),溫度,20,-60,0,平流層,二、平流層特點:,氣,溫,垂,直,分,布,1、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遞增;,2、以平流運動為主(上熱下冷)。,3、天氣晴朗。,熱,冷,2227km處為臭氧層,.,一架飛機沿10km高空從南極飛到北極,依次穿過了大氣的哪幾層?,平流層對流層平流層,10km,.,12,50,高度(km),(),溫度,20,-60,0,高層大氣,氣,溫,垂,直,分,布,三、高層大氣特點:,1、溫度隨高度的增加先遞減,而后遞增。,2、流星、極光現(xiàn)象出現(xiàn)。3、有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利于無線電通信。,.,列表歸納:,大氣分層,高層大氣,平流層,對流層,氣溫垂直變化,空氣運動,天氣現(xiàn)象,與人類關系,規(guī)律,原因,隨高度增加而遞減,隨高度增加而增高,靠臭氧吸收太陽紫外線增溫,平流運動為主,對流運動顯著,天氣晴朗,復雜多變,有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對無線電通信有重要作用,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線,為人類生存環(huán)境天然屏障;大氣穩(wěn)定利于高空飛行。,與人類關系最密切,.,2、大氣對流層的特點有:A、平均每上升100米,氣溫降低0.6CB、由于上部冷下部熱,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C、由于上部熱下部冷,空氣對流運動顯著D、水汽和雜質最集中的一層,天氣復雜多變3、關于平流層的敘述,正確的是:A、平流層中存在一個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B、氣溫基本不受地面影響C、利于高空飛行,與人類關系較密切,D,A、D,B、C,1、低層大氣中,干潔空氣的主要成分是:A、氧和臭氧B、氧和二氧化碳C、氮和一氧化碳D、氮和氧,.,4、氣溫隨高度變化會影響大氣的穩(wěn)定性,從而影響大氣污染物的聚集和擴散。下圖所示氣溫與高度關系的四種情況,最容易導致大氣污染物聚集的是(),A,.,一、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1)吸收作用,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線,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紅外線,(有選擇性),思考:1、從臭氧、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吸收作用,可知大氣吸收具有什么特性?,2、為什么大氣直接吸收的太陽輻射能量是很少的?,(大氣對太陽輻射中能量最強的可見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見光能夠透過大氣到地面),.,(2)反射作用:,特點:,無選擇性,影響因素:,云層塵埃,越厚越多,反射越強,例:夏季,多云的白天,氣溫不會。,太高,.,(3)散射作用,無選擇性,波長越短越容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現(xiàn)蔚藍色,特點:,空氣分子和微小塵埃,.,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現(xiàn)蔚藍色?,晴朗的天空,空氣里面多微小的塵埃、水滴等,當太陽輻射穿過大氣時波長較短的藍、紫光容易被散射,使天空呈現(xiàn)蔚藍色。,學以致用,聯(lián)系生活,.,為什么青藏高原的拉薩有“日光城”之稱?,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對太陽的削弱作用很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很強,太陽能資源豐富,所以有“日光城”之稱。,學以致用,聯(lián)系生活,.,小結flash演示,.,太陽輻射,地面吸收,大氣吸收、反射、散射等削弱作用,地面輻射,大氣吸收,射向宇宙空間,射向宇宙空間,大氣輻射,射向地面,大氣的受熱過程及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太陽暖大地”,“大地暖大氣”,“大氣還大地”,.,是對流層大氣直接的熱源。,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逆輻射,短波輻射,長波輻射,對地面具有保溫作用,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來源。,太陽輻射能,地面,.,太陽輻射,地面輻射,玻璃溫室,大氣作用,-保溫作用,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于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思考:月球晝夜溫差為什么比地球大?,.,僅從大氣的熱力作用,說明為什么地球表面溫度的晝夜變化不像月球那樣明顯?,.,解釋下列現(xiàn)象:夏季天空多云時,白天氣溫不會太高;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溫暖些。,白天多云,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夜晚多云,大氣逆輻射作用(保溫作用)強。,.,2、為什么赤道地區(qū)終年太陽高度較大,但它并不是全球太陽輻射強度最大的地區(qū)?,赤道地區(qū)空氣對流旺盛,多云雨,云量多,大氣的反射作用強的原故,.,在晚秋或寒冬,霜凍為什么多出現(xiàn)在晴朗的夜晚?,你知道嗎,為什么人造煙幕能起到防御霜凍的作用?,.,讀圖,完成12題。1.利用人造煙霧來防御霜凍的原理是()A減弱B增強C減弱D增強2.人類通過低碳經(jīng)濟和低碳生活,能使圖中變化相對明顯的是()A增強B增強C減弱D減弱,D,D,.,a,大氣上界,A,B,A,B兩種情況下,地面得到太陽輻射強度是否一樣?為什么?,b,三、影響地面輻射的主要因素,(1)緯度因素,影響地面輻射主要因素,.,不同性質地面的反射率,三、影響地面輻射的主要因素,沙土,黏土,淺色土,深色土,耕地,草地,新雪,海洋,冰,海洋,.,A雪地,B深色土,(2)下墊面因素,.,緯度相近的拉薩與成都,太陽能資源為何差異如此的大?,三、影響地面輻射的主要因素,(3)氣象因素,.,拉薩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對太陽輻射的削弱少,另外,拉薩晴天日數(shù)多,所以太陽能資源豐富。,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海拔低,大氣層較厚,對太陽輻射的削弱多,另外,空氣潮濕,陰雨天較多。所以太陽能資源較少。,.,.,1、有關大氣熱力作用的說法正確的是()A只出現(xiàn)在晚上B為長波輻射為短波輻射C地面熱量的收入主要來自D近地面大氣的熱量主要來自,2、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緯度相當,關于兩地熱力狀況的比較,正確的是()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氣溫較低,與大小有關B四川盆地的年太陽總輻射量較小,與大小有關C四川盆地的氣溫日較差較小,與大小有關D青藏高原的年太陽輻射總量較大,與大小有關,.,3、,.,熱力環(huán)流,2.3大氣環(huán)境,.,B,A,2000米,大氣上界,地面,單位:百帕(hpa),所謂某地的氣壓,就是指該地單位面積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氣層頂?shù)目諝庵目傊亓俊?.,A.氣壓的垂直分布規(guī)律,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低),氣壓越低(高),A,地面,B.高壓、低壓:,B,C,D,同一高度上,空氣密度越大,氣壓值越大,稱為高壓;密度越小,氣壓值越小,稱為低壓,.,1010,1008,1006,地面,高空,1004,A,.,.,B,.,c,(百帕),等壓面:空間氣壓值相等的各點組成的面。,假設:地面受熱均勻,則形成的等壓面平行于地面,E,D,.,A,B,C,受熱,冷卻,冷卻,A,B,C,氣壓升高,氣壓降低,氣壓降低,氣壓升高,氣壓升高,氣壓降低,1.假如A受熱,BC冷卻,垂直方向大氣將如何運動,2.觀察ABC和ABC各地氣壓有何變化,3.A的氣壓比A氣壓高嗎?為什么,.,垂直方向大氣熱上升冷下沉,高壓G,低壓D,高壓G,垂直方向高低空氣壓狀況相反,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氣壓值越低,A,B,C,A,B,C,.,A,B,C,受熱,冷卻,冷卻,A,B,C,高氣壓,低氣壓,低氣壓,高氣壓,低氣壓,高氣壓,4.你認為大氣水平方向應該怎樣流動,.,A,B,C,受熱,冷卻,冷卻,A,B,C,氣壓升高,氣壓降低,氣壓降低,氣壓升高,氣壓降低,氣壓升高,.,A,B,C,受熱,冷卻,冷卻,A,B,C,氣壓升高,氣壓降低,氣壓降低,氣壓升高,氣壓降低,氣壓升高,風,風,風,風,水平方向大氣由高壓流向低壓,水平方向的近地面,氣溫越高氣壓越低,.,A,B,C,受熱,冷卻,冷卻,A,B,C,高氣壓,低氣壓,低氣壓,高氣壓,低氣壓,高氣壓,1.高壓區(qū),向上凸;,低壓區(qū),向下凹,2.高、低空等壓面彎曲方向相反,3.特別注意:同一地點,近地面氣壓始終高于上空氣壓,.,BAC,熱,冷,冷,三組關系:氣溫與氣壓地面與高空水平和垂直,.,讀圖,某地高空等壓面狀況:,1000米,.,.,.,.,.,.,.,A,B,C,D,E,F,G,900百帕,2.判斷A、B受熱狀況,1.比較A、B、C、D氣壓值高低,BACD,A地受熱,B地冷卻,高,低,低,高,3.畫出熱力環(huán)流方向與近地面等壓面,熱,冷,.,合作探究,問題探究1:城市風,問題探究2:海陸風,.,氣流上升,市區(qū),郊區(qū),郊區(qū),熱,(一)城市風,展我風采,因人類工業(yè)生產、生活和交通運輸排放出大量的廢熱而導致城市的氣溫高于郊區(qū)的現(xiàn)象,稱為“城市熱島”。從而引起空氣在城市上升,在郊區(qū)下沉的小型熱力環(huán)流,稱之為城市風。,.,1.對空氣有污染的工廠應建設在A、B、C中的地;要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最好在地進行植樹造林。,2.你認為哪些措施可以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C,A.B,.,海邊拍照,.,低壓,熱,冷,高壓,.,低壓,熱,冷,高壓,軍港之夜“海風你輕輕地吹,海浪你輕輕地搖,遠航的水兵多么辛勞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讓我們的水兵好好睡覺.”,海陸風使海濱地區(qū)氣溫日較差減小,夏季氣溫低,空氣較濕潤,是避暑的好地方,.,夜雨寄北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1.你認為“巴山”主要指什么地方?2.試著解釋為什么“巴山”多“夜雨”。,.,增溫快(熱源),增溫快(熱源),增溫慢(冷源),谷風,山谷風,谷風的形成,拓展,.,山谷風,降溫快(冷源),降溫快(冷源),降溫慢(熱源),山風,山風的形成,.,2、海陸風:,白天吹海風,晚上吹陸風,1、城市風:,近地面風由郊區(qū)吹向城區(qū),一、掌握熱力環(huán)流基本原理(冷熱不均)二、解釋生活中的熱力環(huán)流,3、山谷風:白天吹谷風,夜晚吹山風,.,讀熱力環(huán)流圖,回答1題:,1.有關甲地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地肯定在下雨B、甲地氣壓比乙地高C、甲地氣壓比丙地高D、甲地的氣溫較乙地低2.有關甲、乙、丙、丁四地氣壓的比較,正確的是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丁丙乙甲D、甲丙丁乙,C,B,.,讀北半球因熱力原因造成的近地面與高空氣壓狀況圖,回答:,1.B地的氣溫比A地(高或低)2.C處的氣壓比D處(高或低)3.高空的氣壓中心與近地面(相同或相反)4.若圖為北半球夏季白天,則A為_B為_(海洋或陸地),低壓,高壓,.,地面冷熱不均,大氣垂直運動,同水平面氣壓差異,大氣水平運動,高壓吹向低壓,造成,導致,太陽輻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熱上升冷下降,(風),熱力環(huán)流,低,高,C,A,B,髙,低,低,髙,風,風,.,BA間一國旗會飄向何方呢?,風的形成探究,.,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高壓,低壓,結論:風向垂直于等壓線,與水平氣壓梯度力一致。,最大,最小,.,氣壓梯度力()與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風(北半球),1008,1010,1006,1004,1002,1000,(hpa),水平氣壓梯度力,水平地轉偏向力,風向,地轉偏向力:特征:垂直于風向。影響:改變方向,不影響風速。,結論:風向與等壓線平行。(高空情況),.,1008,1010,1006,1004,1002,1000,(hpa),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與地面摩擦力()共同作用下開成的風(北半球),風向,水平地轉偏向力,水平氣壓梯度力,摩擦力,結論:風向與等壓線有一交角。(近地面風向),摩擦力:特征:與風向方向相反。影響:改變風的方向和大小。,.,形成風的幾種作用力的比較:,.,有一飛機在北半球的平流層飛行,飛機的左側是高壓,右側是低壓,請問飛機現(xiàn)在是順風飛行還是逆風飛行?,逆行,高,低,練習,.,1、如何在等壓線圖上確定風力,在同一幅等壓線分布圖上,等壓線的疏密程度不同。等壓線密集的地方,單位距離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風速)就大;反之,等壓線稀疏的地方,水平氣壓梯度(力)小,風?。L速)就小。,.,2、如何在等壓線圖上確定風向,第一步在等壓線圖中,按要求畫出過該點的切線并作垂直于切線的虛線,箭頭由高壓指向低壓,用來表示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確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向左或向右偏轉3045角,畫出實線箭頭,即過該點的風向。,.,思考1:1、A、B、C、D分別代表什么?2、這張圖反映的是什么半球?,A:風向B:水平氣壓梯度力C:摩擦力D:地轉偏向力,北半球,課堂練習1,.,作南半球的近地面實際風向圖,并劃上三個影響力?,2動手劃一劃,.,1.問題:試繪出M地近地面的風向。,F梯,風向,F偏,F摩,北,.,風,風,A,B,N,.,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一、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全球性的有規(guī)律的大氣運動,通稱為大氣環(huán)流,2、形成原因:,高低緯度間的熱量差異,1、大氣環(huán)流的概念:,.,南極,北極,單圈環(huán)流,探究活動,假設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轉(不存在地轉偏向力),太陽直射點不移動(直射赤道),結果在赤道與極地間存在怎樣的熱力環(huán)流?,1.只考慮高低緯間熱量差異,北極,.,赤道與極地間的單圈環(huán)流是否能夠維持?,不能。因為地球是不停自轉的而且地球的表面不是均勻的,因此單圈環(huán)流是不存在的。,.,副熱帶高壓帶,2,4,副極地低壓帶,7,6,1,3,5,8,9,10,(2)既考慮高低緯間熱量差異,又考慮地轉偏向力,結果形成三圈環(huán)流,(熱力成因),(熱力成因),(動力成因),.,赤道低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副極地低壓帶,極地高壓帶,極地高壓帶,東,南,信,風,中,緯,西,風,極地東風,3、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零三六九七壓六風四高三低相間排列,1、以赤道為對稱軸,南北對稱2、氣壓帶高低相間3、氣壓帶和風帶相間分布,.,1.大氣環(huán)流()A.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B.是大氣運動中常見的形式C.是全球性有規(guī)律的大氣運動D.它很難調節(jié)調節(jié)全球熱量平衡,2.關于氣壓帶敘述錯誤的是()A.全球7個氣壓帶,3個低壓帶,4個高壓帶B.熱的地方形成低壓,冷的地方形成高壓C.氣壓帶分布具有高低相間的規(guī)律D.低壓帶氣流上升,多云雨;高壓帶氣流下沉,多晴天,C,B,.,4、假設我國的北極科學考察工作者在北極圈以內的某地區(qū)升起一面五星紅旗,則旗幟常年飄揚的方向是()A、向東北飄B、向西南飄C、向西北飄D、向東南飄,B,3.讀“北半球中高緯度環(huán)流示意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點位于30N附近B.乙點位于30NC.是冷性氣流D.盛行西南風,A,.,5.下圖是南半球近地面風帶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圖中a處的盛行風向是()A東北風B西北風C東南風D西南風,6.下面四個風向中,表示南半球西風帶風向的是()A、B、C、D、,B,B,.,考慮地球自轉、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一個假設:地表均勻,氣壓帶、風帶的南北移動,北回歸線,2326N,0,2326S,南回歸線,.,極地高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A,0,北回歸線,南回歸線,.,讀圖回答:,()甲圖表示北半球(冬、夏)季的大氣環(huán)流狀況,判斷理由是。(2)據(jù)圖B風帶是。(3)C氣流來自氣壓帶。,冬,氣壓帶風帶南移,東北信風帶,副熱帶高,甲,.,歸納小結: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1、只考慮高低緯間熱量差異-單圈環(huán)流2、既考慮高低緯間熱量不均,又考慮地轉偏向力-三圈環(huán)流:低緯環(huán)流、中緯環(huán)流、高緯環(huán)流3、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4、氣壓帶、風帶的南北移動-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冬季北移,.,.,空氣上升,氣溫越來越低,水汽容易凝結形成降水,大氣上升,.,空氣下沉,氣溫越來越高,水汽無法凝結,不形成降水,控制下的天氣一般晴朗,大氣下沉,.,低氣壓,高氣壓,氣壓帶氣流的垂直運動與降水的關系,低氣壓:氣流上升,多雨高氣壓:氣流下沉,少雨,.,南北緯90附近,南北緯60附近,南北緯30附近,赤道附近,熱力原因,熱力原因,動力原因,動力原因,冷高壓,熱高壓,冷低壓,熱低壓,下沉,上升,上升,下沉,干冷,溫濕,干熱,濕熱,(1)氣壓帶分布及其性質對氣候的影響,.,風與氣候,海風陸風低緯度來的風高緯度來的風,.濕潤,.干燥,.溫暖可形成降水,.低溫難以形成降水,.,(2)風帶對氣候的影響,較高緯流向較低緯,干燥,較低緯流向較高緯,暖濕,較高緯流向較低緯,冷干,.,(2)風帶分布及其性質對氣候的影響,大陸,吹向低緯,吹向低緯,大陸,吹向高緯,.,讀某月某條經(jīng)線上部分氣壓帶、風帶和氣流的相互關系示意圖。圖中氣壓帶或風帶的氣流運動方向和性質分別為()A下沉干燥B由高緯流向低緯干燥C上升濕潤D由低緯流向高緯濕潤,A,.,圖中降水較多的氣壓帶和風帶有()A.abeBbcdCadeDcde,C,.,(1)一般地,A地比B地降水量_,原因是_,(2)為什么C氣流與D氣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3)氣流相對上升的緯度是_,那里一般是_氣壓帶,天氣特點是_。氣流相對下沉的緯度是_,那里一般是_氣壓帶,天氣特點是_。,(4)常年吹C氣流的大陸西岸地區(qū),氣候特點是_。,豐富,A處(西風帶)氣流由低緯度流向高緯度,運動中空氣冷卻,有利于水汽的凝結、降水的產生,C氣流較暖且輕,遇到來自高緯度的冷而重的D氣流,被迫抬升,南北緯60和赤道,低,多陰雨天氣,南北緯30和極地,高,多晴朗天氣,終年溫和濕潤,.,假設地球表面是均勻的情況下,.,以亞洲地形為例,觀察地球表面是否均勻?,.,赤道低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副極地低壓帶,極地高壓帶,極地高壓帶,7月份,受熱,低,夏威夷高壓,亞速爾高壓,亞洲低壓(印度低壓),副熱帶高壓,.,七月,1、考慮:高低緯間熱量不均;地轉偏向力;太陽直射點位置的移動;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分裂成一個個高、低氣壓中心,副熱帶高氣壓帶,.,赤道低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副極地低壓帶,極地高壓帶,極地高壓帶,1月份,冷卻,高,亞洲高壓(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冰島低壓,副極地低壓,阿留申低壓,.,一月,1、考慮:高低緯間熱量不均;地轉偏向力;太陽直射點位置的移動;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分裂成一個個高、低氣壓中心,副極地低氣壓帶,.,夏威夷高壓,亞速爾高壓,亞洲低壓(印度低壓),亞洲高壓(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冰島低壓,阿留申低壓,7月份,北半球氣壓帶呈塊狀分布,海陸熱力性質差異,1月份,.,赤道低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副極地低壓帶,極地高壓帶,極地高壓帶,1月份,高壓,低壓,低壓,.,赤道低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極地高壓帶,極地高壓帶,7月份,副熱帶高壓帶,低壓,高壓,從圖中看出南半球的氣壓帶基本呈帶狀分布,高壓,.,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與季風環(huán)流,季風:大范圍地區(qū)盛行風隨季節(jié)有顯著改變的現(xiàn)象。,季風環(huán)流是大氣環(huán)流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形式。以亞洲東部和南部的季風環(huán)流最為典型。,.,1、甲圖中,東亞與南亞的風向有何不同?為什么?,2、乙圖中,東亞與南亞的風向有何不同?為什么?,甲,乙,西北季風,東北季風,東南季風,西南季風,.,課堂小結:,大氣活動中心,季風環(huán)流,分布,成因:,冬季,副極地低壓帶被大陸的冷高壓切斷,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海洋上:阿留申低壓冰島低壓,陸地上:亞洲高壓,夏季,副熱帶高氣壓被大陸的熱低壓切斷,陸地上:印度低壓,海洋上:夏威夷高壓亞速爾高壓,概念,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風向,東亞地區(qū):冬季西北季風夏季東南季風,南亞地區(qū):冬季東北季風夏季西南季風,.,小結:季風環(huán)流,西北風,東南風,東北風,西南風,寒冷干燥,寒冷干燥,溫暖濕潤,溫暖濕潤,.,讀下面1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圖,回答12題。1、有關上圖的敘述,正確的是()AA為亞洲低壓,B為夏威夷高壓B此時被切斷的氣壓帶為副熱帶高氣壓帶CA為亞洲高壓,B為夏威夷高壓D此時被切斷的氣壓帶為副極地低氣壓帶2、圖中亞洲東部C點的風向是()A東南風B西北風C東北風D西南風,D,B,.,3.當氣壓分布如下圖所示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處是大西洋,此時受低壓控制B1月份時,北半球海陸氣壓分布呈圖中所示C此時a處吹東北風,c處吹西北風D圖中海陸之間的氣壓差異是太陽直射點季節(jié)移動造成的,a,c,b,B,.,中國地區(qū),由于受夏季風的影響,降水豐沛,形成森林景觀,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農業(yè)也生機勃勃。,撒哈拉沙漠常年受副熱帶高壓的影響,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觀。,.,氣團和鋒面系統(tǒng),氣團的類型,暖氣團冷氣團,溫度、濕度和氣壓等物理性質比較均勻的大團空氣,氣團的概念,.,氣團向比它暖的下墊面移動時,稱為冷氣團。,冷氣團,.,氣團向比它冷的下墊面移動時,稱為暖氣團。,暖氣團,.,冷暖氣團物理性質比較,低,高,小,大,大,小,高,低,.,單一氣團控制下,天氣如何?,暖氣團溫暖晴朗冷氣團低溫晴朗,.,.,二、鋒面系統(tǒng),冷氣團,暖氣團,鋒線,A,B,C,思考:圖中A、B兩點空氣的溫度、濕度、密度、氣壓差別大還是?。緽、C兩點空氣的溫度、濕度、密度、氣壓差別大還是小?,冷暖氣團的交界面。,1、鋒面:,2、鋒線:,鋒面與地面的交線,3、鋒面兩側的溫度、濕度、氣壓、風等都有明顯的差異,所以在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