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生物學名詞解釋.doc_第1頁
細胞生物學名詞解釋.doc_第2頁
細胞生物學名詞解釋.doc_第3頁
細胞生物學名詞解釋.doc_第4頁
細胞生物學名詞解釋.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細胞膜(Cell Membrane)/質膜(Plasma Membrane):細胞膜是指圍在細胞質外表面的一層薄膜,因而也稱為質膜。其基本作用是保持細胞有相對獨立和穩(wěn)定的內環(huán)境,控制細胞內外物質、信息、能量的出入,同時還參與細胞的運動。2. 細胞核(nucleus):細胞核是真核生物中由雙層單位膜包圍核物質而形成的多態(tài)性結構。是細胞遺傳物質儲存、DNA復制和RNA轉錄的場所,對細胞代謝、生長、分化及繁殖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是細胞生命活動的調控中心。3. 細胞質(cytoplasm):細胞質是細胞膜包圍的除核區(qū)外一切半透明、膠狀、顆粒狀物質的總稱。由細胞質基質、內膜系統(tǒng)、細胞骨架和包容物組成,是生命活動的主要場所。4. 膜性結構(membranous structure):膜性結構包括真核細胞結構中的細胞膜和膜性細胞器(內質網、高爾基復合體、線粒體、細胞核、溶酶體和過氧物酶體等)5. 非膜性結構(non-membranous structure):包括真核細胞中的核糖體、中心體、微管、微絲、核仁和染色質等。6. 單位膜(unit membrane):生物膜在電鏡下觀察所呈現的較為一致的3層結構,即電子致密度高的內、外兩層之間夾著厚約3.5nm的電子致密度較低的中間層。7. 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細胞膜和細胞內各種膜性結構統(tǒng)稱為生物膜。8. 雙親媒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既親水又疏水的分子被稱為雙親媒性分子。9. 分子團(micelle)/雙分子層(bilayer):由于細胞膜的三種主要脂質都有雙親媒性分子的特點,因此在水相中都能夠自發(fā)地以特殊方式排列起來分子與分子相互聚攏,親水頭部暴露于水,疏水尾部則藏在內部。這樣的排列可以形成2中構造:球形的分子團和雙分子層。在細胞膜的雙分子層中,2層分子的疏水尾部被親水頭部夾在中間。10. 鑲嵌蛋白(mosaic proteins)/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是細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擔者,占膜蛋白的7080,可能是雙親媒性分子,可不同程度地嵌入脂雙層分子中,其與膜的結合非常緊密。11. 邊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外在蛋白(extrinsic protein):是指以弱的靜電鍵結合于脂分子的頭部極性區(qū)域或跨膜蛋白膜區(qū)域的蛋白。外周蛋白是水溶性的,可用離子溶液分離提取。12. 流動鑲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磷脂分子以脂雙分子層組成膜的主體;蛋白質或嵌在脂雙層表面,或嵌在其內部,或橫跨整個脂雙層;糖類附在膜外表面。細胞膜具有液晶態(tài)特性。13. 脂筏(lipid raft):脂筏指在以甘油磷脂為主體的生物膜上,膽固醇、鞘磷脂等形成相對有序的脂相微區(qū)。該區(qū)域流動性較差,如同漂浮在脂質雙分子層上的“脂筏”一樣。脂筏中含有各種各樣執(zhí)行某些特定生物學功能的膜蛋白。14. 內膜系統(tǒng)(endomembrane system):細胞內結構、功能、發(fā)生上密切關聯(lián)的所有膜性細胞器。15. 內質網(endoplasmic reticulum, ER):有各種大小的管、泡吻合連接而成的網狀結構,多位于細胞核附近的細胞質內部區(qū)域。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位置不局限于內質,也可以是分布在整個細胞質中。16. 粗面型內質網(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RER):RER呈扁平囊狀,排列整齊,膜圍成的空間稱為ER腔,依靠核糖體連接蛋白與核糖體的大亞基相連。與蛋白質合成修飾加工與轉運有關。17. 滑面型內質網(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SER):SER呈分支管狀或小泡狀,無核糖體附著。是一種多功能的結構,在一些特化的細胞中含量比較豐富。18. 微粒體(microsome):密度梯度離心后內質網斷裂而形成。仍保留內質網的基本特性,是研究內質網極好的材料。19. 高爾基復合體(Golgi complex):幾乎所有真核細胞中都可看到的一種網狀結構。是由一層單位包圍而成的復雜的囊泡系統(tǒng),由小泡、扁平囊、大泡三種基本形態(tài)組成。20. 溶酶體(lysosome):溶酶體是由一層單位膜包圍而成的囊泡狀結構,內含多種酸性水解酶,能分解內源性或外源性物質,被稱為細胞內的消化器官。21. 過氧化物酶體(peroxisome):又常稱微體,是一層單位膜包圍而成的圓形小體,普遍存在于真核細胞中。內含多種氧化酶,是細胞內糖、脂和氮的重要代謝部位。22. 小泡/囊泡(vesicle):聚集在GC的順面一側,由RER出芽生成,載有RER所合成的蛋白質成分,運輸到扁平囊中,并使扁平囊的膜結構和內容物不斷地得到補充。23. 大泡(vacuole):多見于扁平囊的分泌面,可與之相連,因而也稱分泌泡。一般是由扁平囊的末端或分泌面局部呈小球狀膨大而成的,帶有扁平囊的分泌物質離去,在其中分泌物繼續(xù)濃縮。24. 核被膜(Nuclear envelope):即核膜(nuclear membrane),是整個內膜系統(tǒng)的一部分。核膜的產生是細胞區(qū)域化的結果,它將核物質圍于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成為相對獨立的系統(tǒng)。電鏡下,核膜包括內、外兩層膜,核周間隙,核孔復合體和核纖層。25. 被動運輸(passive transport):指物質順濃度梯度,從濃度高的一側經細胞膜轉向濃度低的一側,它不消耗細胞代謝的能量。26. 單純擴散(simple diffusion):不消耗細胞代謝的能量,不需要專一性膜蛋白分子,只要物質在膜的兩側保持一定的濃度差即可發(fā)生這種運輸。27. 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細胞膜中的一種貫穿膜全層的運輸蛋白,在膜上形成許多小孔,其親水基團鑲嵌在小孔的表面,小孔持續(xù)開放。水和一些大小適宜的分子及帶電荷的溶質可經此小孔以單純擴散的方式順濃度進出細胞。28. 配體門控通道(ligand-gated channel):有的閘門通道僅在細胞外的配體與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時發(fā)生反應,引起通道蛋白構象發(fā)生變化,使閘門開放,這類閘門通道稱為配體閘門通道。29. 電壓門控通道(voltage-gated channel):有一些閘門通道只有在膜電位發(fā)生變化時才開放,稱電壓閘門通道。30. 幫助擴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借助于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的構象變化而順濃度梯度的物質運輸方式稱為幫助擴散。31. 載體蛋白(carrier protein):載體蛋白是鑲嵌于膜上的運輸蛋白,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其上有結合位點,能特異性地與某一種物質進行暫時性地可逆結合,從而運輸該種物質。32. 主動運輸(active transport):指物質從低濃度地一側通過細胞膜向高濃度一側地轉運。需要載體地參與和消耗代謝能。33. Na+-K+泵(Na+-K+ pump):具有ATP酶活性,有Na+與K+的結合位點,能夠逆濃度梯度向細胞兩側輸送離子。34. 伴隨運輸(co-transport):氨基酸、糖類、部分離子等主動運輸的驅動力來自離子濃度梯度,但維持離子濃度梯度依賴于Na+-K+泵的主動運輸。35. 囊泡運輸(vesicular transport):大分子與顆粒性物質在跨膜轉運過程中,先被質膜包裹形成轉運小囊泡,再進行轉運,因此稱為囊泡運輸。36. 胞吞作用(endocytosis):被攝入的物質先被細胞膜逐漸包裹,然后內陷形成小泡,再與細胞膜分離脫落進入細胞質,這個過程稱為胞吞作用。37. 胞飲體(pinosome)/胞飲小泡(pinocytic vesicle): 胞飲作用形成的囊泡稱為胞飲體或胞飲小泡。38. 胞飲作用(pinocytosis):細胞周圍環(huán)境中的液體和小溶質分子先吸附在細胞表面,然后通過該部位細胞膜下微絲的收縮作用,使膜凹陷,包圍了液體物質,接著與膜分離、脫落形成直徑150nm的胞飲體或胞飲小泡進入細胞質內。39.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在特定細胞中發(fā)生,形成吞噬體或吞噬泡運輸較大顆?;虼蠓肿訌秃衔?。40. 吞噬體(phagosome)/吞噬泡(phagocytic vesicle):吞噬作用形成的囊泡稱為吞噬體或吞噬泡41. 受體介導的胞吞作用(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大分子物質先和特異性受體結合,膜內陷形成有衣小窩,繼而形成有衣小泡進入細胞。42. 網格蛋白(clathrin):是一種高度穩(wěn)定的纖維狀蛋白,由1條重鏈和1條輕鏈組成的二聚體,3個二聚體組成一個三角蛋白復合體。許多三角蛋白復合體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具有五邊形或六邊形網格的籃網狀結構。是有被小泡的衣被蛋白的一種。43. 胞吐作用(exocytosis):細胞內某些物質由膜包圍形成小泡,從細胞內部逐步移到細胞膜下方,小泡膜與質膜融合,最后把物質排出細胞外。44. 結構性分泌途徑(constitutive exocytosis pathway):真核細胞中不斷產生分泌蛋白。它們合成之后立即包裝入高爾基復合體的分泌囊泡中,然后被迅速帶到細胞膜處排出,這種分泌過程為結構性分泌途徑。45. 調節(jié)性分泌途徑(regulated exocytosis pathway):一些細胞所要分泌的蛋白或小分子,貯存于特定的分泌囊泡中,只有當接受細胞外信息的刺激時,分泌囊泡才轉移到細胞膜處,與其融合將囊泡中分泌物排出,這種分泌過程稱為調節(jié)性分泌途徑。46. 分選信號(sorting signals):蛋白質物質在細胞內的運輸方式是由蛋白質分子上的分選信號決定的。主要分為信號肽和信號斑這2種。47. 門控轉運(gated transport):門控轉運主要是指蛋白質分子及其形成的蛋白質顆粒通過核孔(或核孔)復合體進出細胞核的蛋白質轉運方式。48. 蛋白轉位裝置(protein translocator):非折疊的蛋白質通過蛋白轉運裝置直接穿越細胞器膜進入細胞器內。49. 膜泡運輸(vesicular transport):轉運小泡從一個細胞器以出芽方式形成,小泡內含有被運輸的蛋白質,小泡膜上鑲嵌有膜蛋白。當轉運小泡達到靶細胞器即與其融合,將蛋白質從一個細胞器運送到另一個細胞器。50. 信號肽(signal peptide):存在于多肽鏈上的一段連續(xù)的氨基酸序列,可引導蛋白質定位到內質網,線粒體和細胞核。51. 信號斑(signal patch):存在于完成折疊的蛋白質中,構成信號斑的信號序列之間可以不相鄰,折疊在一起構成蛋白質分選的信號。52. 分子伴侶(molecular chaperone):是指一類與其他蛋白的不穩(wěn)定構象相結合并使之穩(wěn)定的蛋白,可以幫助實現轉運及蛋白的折疊組裝、降解。53. 信號假說(signal hypothesis):多肽鏈上的特殊氨基酸序列(信號肽)可指導蛋白質轉至內質網上合成。54. 信號識別顆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核糖體在內質網的定位與肽鏈的穿膜轉運還需依賴信號識別顆粒(SRP)及其在內質網膜上的受體及轉運體蛋白。55. 起始轉運信號(start-transfer signal):可溶性蛋白的氨基端信號肽可作為蛋白質穿膜的起始轉運信號,在整個穿膜過程中,信號肽始終保持與膜上的蛋白轉位裝置結合,其他部分則陸續(xù)穿過膜形成一個套環(huán)。當蛋白質的羧基端通過膜后,信號肽被信號肽酶切除,蛋白質被釋放到內質網腔。56. 終止轉運信號(stop-transfer signal):大多數膜蛋白除了1個或多個起始轉運信號外,還有1個終止轉運信號。根據轉運信號的位置和多少,在蛋白質合成過程中形成不同類型的膜蛋白。57. 核定位信號(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NLS):核質蛋白的C端有一個信號序列即核定位信號,可引導蛋白質進入細胞核,入核后信號不切除。58. 動位蛋白(dynein):可分為胞質動位蛋白和鞭/纖毛動位蛋白。胞質動位蛋白由兩條相同的重鏈和一些輕鏈以及結合蛋白構成。借助于動位蛋白激活蛋白連接膜泡,還可以調節(jié)動位蛋白的活性。鞭/纖毛動位蛋白中二聯(lián)微管外臂的動位蛋白具有三個重鏈。59. 驅動蛋白(kinesin):可分別與微管和膜泡結合,沿微管運動,從而起到運輸作用。60. 肌球蛋白(myosin):最早發(fā)現于肌肉組織,可利用ATP的水解導致構型的變化從而沿肌動蛋白絲進行運動。61. 6-磷酸甘露糖(M6P):溶酶體水解酶的分揀信號。62. 膜流(membrane flow):由于細胞的胞吞、胞吐作用和ER、GC的物質合成、加工、運輸,使細胞膜發(fā)生移位、融合、重組,細胞內各膜性結構實現了相互聯(lián)系和轉移,使細胞構成了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維持了活體細胞的動態(tài)平衡。63. 初級溶酶體(primary lysosome):只含沒有活性的水解酶而沒有底物的溶酶體為初級溶酶體。64. 次級溶酶體(secondary lysosome):初級溶酶體與含有被水解底物的小泡融合后稱為次級溶酶體。65. 殘余體(residual body):已經失去酶活性,僅留未消化的殘渣的溶酶體,可通過胞吐作用排出細胞,也可能留在細胞內逐年增多。66. 線粒體(mitochondrion):細胞分解代謝有機物并產生能量的場所。67. 線粒體外膜(mitochondrion outer membrane):線粒體的外層單位膜,二分之一為膜脂,二分之一為蛋白質。外膜上鑲嵌的蛋白質包括多種轉運蛋白。標志酶為單胺氧化酶。68. 線粒體內膜(mitochondrial inner membrane):比外膜稍薄,也是一層單位膜,標志酶為細胞色素氧化酶,缺乏膽固醇,富含心磷脂,通透性低。69. 膜間腔(intermembrane space):線粒體內外膜之間的空間稱為膜間腔,標志酶為腺苷酸激酶。70. 嵴(cristae):內膜上有大量向內腔突起的折疊形成嵴。71. 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內膜(包括嵴)的內表面附著許多突出于內腔的顆粒,稱為基粒。72. ATP合酶復合體(ATP synthase):線粒體內膜上的基粒頭部具有酶活性,能催化ADP磷酸化生成ATP。因此,基粒又稱ATP合酶或ATP合酶復合體。73. 轉位接觸點(translocation contact site):線粒體內、外膜上存在著一些內膜與外膜相互接觸的地方。在這些地方,膜間隙變窄,稱為轉位接觸點,是蛋白質轉運的通道。74. 基質(matrix):線粒體內腔充滿了電子密度較低的可溶性蛋白質和脂肪等成分,稱為基質。是氧化代謝的場所,其標志酶為蘋果酸脫氫酶。75. 基質導入序列(matrix targeting sequence, MTS):輸入到線粒體的蛋白質都在其N-端具有一段基質導入序列,多帶正電荷,可與線粒體內外膜上相應的受體相互識別并結合,完成轉運后被信號肽酶切除,成為成熟蛋白。76. 膜間腔導入序列(intermembrane space-targeting sequence, ISTS):膜間腔蛋白質如細胞色素c1和細胞色素b2的前體蛋白就分別攜帶有功能上相似,但氨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的信號序列,稱為膜間腔導入序列,能夠引導前體蛋白進入膜間腔。77. 細胞骨架(cytoskeleton):細胞骨架是由細胞內蛋白質成分組成的一個復合的網架結構。包括微管、微絲和中間絲。為真核細胞所特有,是活細胞的支撐結構,決定了細胞的形狀并賦予其強度,而且在細胞多種多樣的運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78. 核骨架(nuclear skeleton): 即核基質,真核細胞核內的網絡結構,指除核被膜、染色質、核纖層及核仁以外的核內網架體系,對染色體的構建、DNA復制、RNA轉錄以及加工和運輸都有重要作用。79. 原纖維(protofilaments):、-微管蛋白相間排列形成一條長鏈為原纖維。80. 微管蛋白(tubulin):微管蛋白呈球形,主要有和兩種亞單位,一般以異二聚體形式存在。81. 微管(microtubule):13條原纖維縱向排列而成的一條中空的圓柱狀結構,主要成分是微管蛋白和微管結合蛋白。82. 微管相關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MAP):結合在微管的表面,可以穩(wěn)定微管的結構,參與微管的裝配。83. 單管(singlet):細胞中大部分微管都是單管,由13條原纖維換圍而成,常分散于細胞質中,或成束分布。84. 二聯(lián)管(doublet):由A管和B管組成,其中A管與單管結構相同,B管有3條原纖維與A管共有。85. 動態(tài)微管(dynamic microtubule):有的微管存在時間很短,發(fā)生快速組裝和去組裝,稱為動態(tài)微管。86. 穩(wěn)定微管(stable microtubule):有的微管存在時間相對較長,稱為穩(wěn)定微管。87. 微管組織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 MTOC):MTOC包括中心體、基體和著絲點等。它們提供了微管組裝所需要的核心。在微管裝配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88. 中心外周物質(pericentriolar material, PCM):微管由中心外周物質中發(fā)射生長出來。89. 微絲(microfilament):由肌動蛋白組成的直徑約7nm的骨架纖維,又稱肌動蛋白纖維(actin filament),在細胞運動和形態(tài)維持中發(fā)揮極其重要的作用。90. 中間絲(intermediate filament):簡稱中絲,直徑介于微管和微絲之間,由不同的蛋白質組成,是空心纖維結構。具有組織特異性,其種類、成分、結構和功能都比較復雜。中間絲的結構極其穩(wěn)定。91. 馬達蛋白(motor protein):馬達蛋白能水解ATP獲得能量,沿著微絲或微管移動。與微絲有關的馬達蛋白是肌球蛋白,而與微管有關的馬達蛋白有驅動蛋白和動位蛋白。92. 胞質流動(cytoplasmic streaming):對于細胞的營養(yǎng)代謝具有重要作用,能夠不斷地分配各種營養(yǎng)物和代謝物,使它們在細胞內均勻分布。該過程由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而引起。93. 軸突運輸(axonal transport):神經細胞中核糖體只存在于胞體和樹突中,在軸突和軸突末梢沒有蛋白質的合成,所以蛋白質和膜性成分必須在細胞體中合成,然后運輸到軸突;同樣,部分物質也會沿軸突運回胞體。94. 核仁(nucleolus):細胞核內由特定染色體上的核仁組織區(qū)締合成的結構,是細胞內合成rRNA,裝配核糖體亞基的部位。95. 染色質(chromatin):染色質是指細胞核內能被堿性染料著色的物質,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在細胞周期的不同時相表現不同的狀態(tài)。96. 核周間隙(perinuclear space):兩層核膜之間有2040nm的透明間隙,稱之為核周間隙,也稱位核周隙。內含有多種蛋白質和酶及離子等不定形物質。其寬度隨細胞類型、細胞功能狀態(tài)而改變。97. 核孔(nuclear pore):內外膜在許多處相互融合連同,在這些地方形成了內外相通的核孔,是細胞核與細胞質間物質交流的通道。98. 核纖層(nuclear lamina):內層核膜靠核質的一側有一層由纖層蛋白組成的纖維狀網絡結構,稱為核纖層,能保持核膜的形態(tài)與核孔復合體的位置,還可以和染色體結合提供附著點。99. 纖層蛋白(lamins):核纖層蛋白是組成核纖層的主要成分。分為A、B、C三種。A型核纖層蛋白主要與染色體結合;B型核纖層蛋白主要與內膜核被膜上的整合蛋白結合;C型核纖層蛋白是A型核纖層蛋白同一轉錄產物的不同剪切體。100. 核小體(nucleosome):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位,其組裝收核質蛋白和N1蛋白的調節(jié)。101. 常染色質(euchromatin):常染色質是指間期核中處于伸展狀態(tài),螺旋話程度低,用堿性染料染色淺而均勻的染色質。102. 異染色質(heterochromatin):異染色質是指間期核中,螺旋化程度高,處于凝縮狀態(tài),用堿性染料染色時著色較深的染色質,一般是轉錄不活躍或無轉錄活性,與組蛋白緊密連接的DNA分子,主要分布在核的邊緣或圍繞在核仁的周圍。103. 著絲粒(centromere):著絲粒位于主縊痕的中央部位,染色質螺旋化程度低,DNA含量少,由高度重復的異染色質組成,是中期染色單體連接在一起的特殊部位。104. 主縊痕(primary constriction):著絲粒處的染色質內凹,稱為主縊痕。105. 動粒(kinetochore):又稱著絲點,是在主縊痕處兩條染色單體的外側表層部位的特殊結構,是由著絲粒蛋白在有絲分裂間期特別裝配起來的附著于主縊痕外側的圓盤狀結構。內層與著絲粒結合,外層與動粒微管結合。106. 副縊痕(secondary constriction)/核仁組織區(qū)(nucleolar organizing region, NOR):某些染色體除主縊痕外的另一處凹陷,染色較淺。該處的染色質有締合核仁的作用,故又稱為核仁組織區(qū)。107. 端粒(telomere):指染色體末端的特化部位,由6個堿基的重復序列和端粒結合蛋白組成,構成真核生物染色體的“末端保護帽”,維持染色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108. 核型(karyotype):核型是指一個體細胞中全部中期染色體的總和,包括染色體的數目、大小和形態(tài)特征。109. 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由細胞合成并分泌到胞外,分布在細胞表面或細胞之間的大分子,主要是一些多糖和蛋白或蛋白聚糖及各種纖維。這些物質構成復雜的網狀結構,支持并連接組織結構,調節(jié)組織的發(fā)生和細胞的生理活動。110. 蛋白聚糖(proteoglycans, PG):蛋白聚糖是由核心蛋白質的絲氨酸殘基與氨基聚糖共價結合的產物。111. 氨基聚糖(Glycosaminoglycan, GAG):氨基聚糖是由重復二糖單位(氨基己糖和糖醛酸)構成的無分支長鏈多糖。112. 透明質酸(hyaluronic acid, HA):唯一不含硫酸基的氨基聚糖。由單純的葡萄糖醛酸和乙酰氨基葡萄糖二糖結構單位重復排列聚合而成,結構相對簡單。因此被認為是細胞外基質氨基聚糖的原始形式。113. 膠原(collagen):是動物體內分布最廣、含量最豐富、種類最多的纖維蛋白家族。膠原和彈性蛋白賦予細胞外基質一定的強度和韌性。分布在體內各種器官和組織,是細胞外基質的框架結構。114. 前膠原(procollagen):帶有前肽的3股螺旋膠原分子稱為前膠原。被分泌囊泡運到細胞外,由細胞外的兩種特異性前膠原肽酶分別水解C、N兩端的前肽結構序列,最終形成原膠原。115. 彈性蛋白(elastin):彈性蛋白纖維網絡賦予組織以彈性。是構成細胞外基質中彈性網絡結構的主要組成成分。由2種類型短肽段交替排列而成。116. 纖粘連蛋白(fibronectin, FN):纖粘連蛋白是一種高分子的非膠原蛋白。分為可溶型FN和不可溶型FN。均有相似的亞單位組成。117. 層粘連蛋白(laminin, LN):層粘連蛋白也是一種大型的糖蛋白,含糖量很高,是糖鏈結構最復雜的糖蛋白。是胚胎發(fā)育中出現最早的細胞外基質成分,與IV型膠原一起構成基底膜。由一條重鏈和2條輕鏈借二硫鍵交聯(lián)而成,呈“十”字型。118. 基膜(basement membrane):又稱“基板”,是細胞外基質特化而成一種柔軟、堅韌的網膜結構。有五種蛋白成分(IV型膠原、層粘連蛋白、內聯(lián)蛋白、滲濾素、核心蛋白多糖)。對組織結構起支持保護作用,調節(jié)細胞的運動、分化、增殖,同時連接了上皮組織和結締組織,還起到分子篩的作用。119. 信號傳導(signal transduction):通過信號分子與受體的相互作用實現對細胞的生命活動進行調節(jié)的過程稱為細胞信號傳導。120. 胞外信號/配體(ligand):信號有多種不同的形式,多數情況下細胞間的信號依賴胞間信號分子。121. 受體(receptor):細胞膜上或細胞內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質,能接受外界信號并將其轉化為細胞內的一系列生化反應,引起細胞結構或功能的改變。122. 膜受體(membrane receptor):細胞膜上的受體,多為糖蛋白。有單體型受體和復合型受體之分。123. 胞內受體(intracellular receptor):細胞內的受體,可分為胞質受體和核受體。其配體多位脂溶性小分子甾體類激素,此外還有甲狀腺類激素和維生素D等。124. 受體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胞內的RTK往往受第二信使的調控,被激活后使底物蛋白磷酸化,胞膜上的RTK是跨膜整合蛋白,兼具受體作用。位于細胞外部分為配體結合區(qū),識別并結合配體;朝向細胞內的部分有激酶活性。125. 自體磷酸化(autophosphorylation):與配體結合后發(fā)生構象改變,RTK發(fā)生自體磷酸化,形成SH2結合位點,能夠結合并激活帶有SH2結構域的蛋白質。126. 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能將磷酸基團轉移到底物特定的氨基酸殘基(ser/thr/tyr)上,使蛋白質磷酸化,從而改變蛋白構象、促進或阻礙與底物的結合。127. cAMP依賴性蛋白激酶A(cAMP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PKA):可以被cAMP特異性活化128. 蛋白磷酸酶(protein phosphatase):蛋白磷酸酶能將蛋白質底物的磷酸基團去除,即通過水解磷酸單酯將底物分子上的磷酸基團去除,并生成磷酸根離子和自由的羥基。129. 蛋白質磷酸化(phosphorylation)/去磷酸化(dephosphorylation)130. 銜接蛋白(adaptor protein):一般不具有酶活性,而是起到一個結構樞紐的作用。131. 鳥苷酸結合蛋白(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可與鳥苷酸結合的蛋白的總稱,具有GTP酶活性。132. G蛋白偶聯(lián)受體(G-protein-coupled receptor):由一條多肽鏈構成,由7個跨膜的螺旋區(qū);N端朝向胞外,C端朝向胞內;N端有糖基化位點,C端的第三袢環(huán)和C端有磷酸化位點。能夠識別胞外信號,使自身結果改變,與G蛋白作用,由G蛋白調節(jié)底物蛋白活性,在細胞內傳遞信號。133. 腺苷酸環(huán)化酶(adenylate cyclase, AC):G蛋白的效應蛋白,位于細胞膜上,跨膜12次。催化結構域在胞質面,Mg2+或Mn2+存在的條件下可催化ATP生成cAMP。134. cAMP反應元件結合蛋白(cAMP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REB):PKA在被cAMP結合激活后,其被PKA磷酸化后,激活并結合特定基因的CRE區(qū),調節(jié)基因表達。135. 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 PLC) / 4,5-二磷酸酯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 4,5-biphosphate, PIP2)/ 甘油二脂(diacylglycel, DAG)136.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 PKC):有廣泛分布的具有單一肽鏈的蛋白質,有1個親水性的催化活性中心和1個膜結合區(qū)。未受外界信號刺激的細胞中,它分布在細胞質中,非活性結構;當細胞膜受體與相應外界信號結合,PIP2水解產生DAG時,PKA轉位到質膜內表面,由DAG活化,增加對Ca2+的親和力,進而能夠使底物磷酸化。137. Ca2+-鈣調蛋白(calmodulin, CaM): CaM為鈣結合蛋白,有4個Ca2+結合位點,結合鈣離子后可發(fā)生構象改變,形成的Ca2-CaM復合物具有活性,磷酸化蛋白質的絲氨酸/蘇氨酸,激活蛋白激酶或磷酸酶。+138. 鳥苷酸環(huán)化酶(guanylate cyclase, GC):可分解GTP成為cGMP作為第二信使。GC一般有胞膜結合型和可溶型兩種存在形式。139. 一氧化氮合酶(NO synthase, NOS):由Ca2-CaM激活,以精氨酸為底物,催化生成NO和瓜氨酸,細胞釋放NO。140. cGMP依賴性蛋白激酶G(cGMP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PKG):由cGMP作為第二信使活化,可作用于底物蛋白,在不同細胞中產生不同反應。141. 細胞增殖(cell proliferation):細胞通過生長和分裂獲得具有與母細胞相同遺傳特征的子代細胞,從而使細胞數目成倍增加的過程。是細胞生命活動的一種體現,使生命得以延續(xù)。142. 細胞分裂(cell division):細胞以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143. 有絲分裂(mitosis):高等生物細胞最主要的增殖方式是有絲分裂。特點是有紡錘體染色體出現,子染色體被平均分配到子細胞。144. 減數分裂(meiosis):又稱成熟分裂,是有性生殖形成生殖細胞的分裂方式。染色體被復制一次而細胞連續(xù)分裂兩次。145. 細胞增殖周期(cell generation cycle)/細胞周期(cell cycle):從親代細胞分裂結束到子代細胞分裂結束所經歷的間隔時期稱細胞增殖周期。146. 分裂間期(interphase):細胞的生長期,光鏡下細胞形態(tài)特征無明顯變化,此時細胞合成胞質內物質和核內DNA復制。147. G1期(gap1):從有絲分裂完成到DNA復制之前的間隙時間。148. S期(DNA synthesis phase):指DNA復制的時期。149. G2期(gap2):指DNA復制完成到有絲分裂開始之前的一段時間。150. M期:細胞分裂開始到結束。151. 限制點(restriction point):正常細胞的G1期有某些特殊的調節(jié)點,起到控制細胞增殖周期開關作用的,被稱為限制點。R點起到了控制細胞增殖周期開和關的“閥門”作用。決定了細胞是繼續(xù)增殖還是進入靜息(G0)狀態(tài)。152. 細胞分裂周期基因(cell division cycle gene, CDC):可編碼多種調控細胞周期運行的蛋白質。Cdc28基因可編碼CDK蛋白,對細胞周期的啟動,即細胞能否通過R點很關鍵,因此也被成為啟動基因(start gene)。153. 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 CDK):屬于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可特定的細胞周期被激活后,磷酸化相應的底物,從而引發(fā)后續(xù)事件的發(fā)生。其功能的實現依賴于周期蛋白。154. 周期蛋白(cyclin):這類蛋白其含量在細胞周期中呈周期性變化,其能與CDK蛋白形成復合物,能使CDK發(fā)揮激酶活性。155. S期活化因子(S phase activator, SPF):G1期和S期交界時期形成的復合物成為S期活化因子,可促進一系列與DNA復制有關的蛋白的磷酸化,啟動DNA復制。156. 成熟促進因子(maturation promoting factor, MPF):M期細胞質中存在某種成分能使間期細胞核提前進入M期。是調節(jié)細胞進入M期所必需的蛋白質激酶,由一個催化亞基和一個調節(jié)亞基組成的異二聚體。催化亞基具有激酶活性,調節(jié)亞基則選擇所作用的底物。157. 前期(prophase):主要特征是染色質凝集、核膜崩解、核仁消失和紡錘體形成。158. 中期(metaphase):指從核膜消失到有絲分裂器形成的全過程。染色體排列到赤道板上,兩邊牽引力平衡。159. 后期(anaphase):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并移向兩極,當子染色體到達兩極后,這一時期結束。160. 末期(telophase):從子染色體到達兩極,至形成兩個新細胞為止。161. 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一大類與細胞增殖有關的多肽類信號物質,具有較強的組織特異性。大部分具有促進細胞增殖的功能,少數兼具雙重調節(jié)作用,能促進一類細胞的增殖,而抑制另一類細胞。162. 早反應基因(early response gene):基因的轉錄在幾分鐘內便可被GF誘導,且不被蛋白質合成抑制劑阻斷。因為所需的轉錄因子已經存在于G0期細胞中,通過修飾而被激活。許多其編碼的蛋白質是遲反應基因所必需的轉錄因子。163. 遲反應基因(delayed response gene):編碼各種周期蛋白、CDK2、CDK4及另一類轉錄因子E2F。164. CDK活化激酶(CDK activating kinase, CAK):CDK的激活需要與細胞周期蛋白結合并在CDK活化激酶的作用下被磷酸化。165. 檢查點(check point):檢查點機制在細胞周期的運行中的進行嚴格監(jiān)控,當DNA發(fā)生損傷,復制不完全或紡錘體形成不正常,周期將被阻斷。166. 細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受精卵產生的同源細胞在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生化特征等方面逐漸發(fā)生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稱為細胞分化。167. 決定(determination):通常細胞在發(fā)生可識別的形態(tài)變化之前,細胞內部已經發(fā)生了變化,確定了未來的發(fā)育命運。即一群細胞或胚胎的某一區(qū)域只能向某一特定方向分化的狀態(tài)。168. 細胞的全能性(cell totipotency):指單個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增殖、分化、發(fā)育成為完整個體的能力。169. 全能性細胞(totipotent cell):具有全能性這種能力的細胞成為全能性細胞。170. 多能細胞(pluripotent cell):胚胎形成三胚層之后,各胚層在分化潛能上開始出現一定的局限性,傾向于只發(fā)育為本胚層的組織器官,但仍具有發(fā)育成多種表型的能力,此時的細胞稱為多能細胞。 171. 單能細胞(unipotent cell):經過器官發(fā)生,各種組織、細胞的發(fā)育命運最終決定,在形態(tài)上特化,功能上專一化,成為單能細胞。172. 穩(wěn)定型單能(unipotency):胚胎發(fā)育過程中逐漸由全能局限為多能,最終成為穩(wěn)定型單能的趨向,是細胞分化的普遍規(guī)律。173. 基因差異性表達(differential expression)/選擇性轉錄:分化的本質是不同基因差異性表達的結果,即多細胞生物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其基因組DNA并不完全表達,而是按照一定的時空順序,在不同細胞和同一細胞的不同發(fā)育階段發(fā)生差異表達。174. 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在各類細胞的任何時間內都可以表達,是維持細胞最低限度功能所不可缺少的基因,對細胞分化只起協(xié)助作用。175. 奢侈基因(luxury gene):與各種分化細胞的特殊性狀有直接關系的基因。喪失此類基因對細胞的生存并無直接影響。只在特定的分化細胞中表達并受時期的限制。176. 管家蛋白(housekeeping protein):管家基因編碼的產物,是維持細胞生命活動所必需的蛋白。177. 奢侈蛋白(luxury protein):奢侈基因編碼的產物。178. 同源異型框基因(homeobox gene):基因中存在共同的180bp的DNA片段,該片段被稱為同源異型框,編碼高度同源的60個氨基酸,凡是含有同源異型基因序列的基因均稱為同源框基因,表達的蛋白稱為同源域蛋白,作為轉錄因子調控基因轉錄。179. 全能干細胞(totipotent stem cell):具有受精卵全能性的細胞,可分化為胚胎和胎盤滋養(yǎng)層細胞,進一步分化形成完整的個體。180. 多能干細胞(pluripotent stem cell):受精9天后,這些細胞經數次分裂發(fā)育成囊胚,囊胚具有外層細胞和內細胞團。雖然內細胞團可以形成每一種組織,但它不能形成完整的胎兒。因此被稱為多能干細胞。181. 專能干細胞(multipotent stem cell):多能干細胞進一步特化產生具有特殊功能的細胞群體,即專能干細胞。182. 單能干細胞(unipotent stem cell):單能干細胞分化潛能最低,僅能產生一種類型細胞。183. 胚胎干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C):從早期囊胚內細胞團經體外培養(yǎng)、分離、克隆得到的具有發(fā)育多能性的細胞。184. 內細胞團(inner cell mass, ICM):在人胚胎發(fā)育的囊胚期,囊胚中心的腔稱為囊胚腔,腔內有已分化成三個胚層了的內細胞團。185. 生殖干細胞(germline stem cell):源自早期胎兒原始生殖嵴的干細胞。186. 成體干細胞(adult stem cell):組織和器官特異性干細胞。187. 過渡放大細胞(transit amplifying cell):為介于干細胞和分化細胞之間的過渡細胞,分裂較快,經若干次分裂后產生分化細胞,起作用是可以通過較少的干細胞產生較多的分化細胞。188. 對稱分裂(symmetry division):干細胞分裂產生同類型細胞,如兩個子細胞都是干細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